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寻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贺兰敏之吃力地说道:“我…………我……你……你!”嘴角溢出一团黑血,两条腿伸了伸,再也不动了。

我大喊道:“啊!中毒了!魏国夫人被人毒死了!来人!冯布、司马岩!”

两人赶紧跑了进来,一见里面的情形,就呆住了。

我说道:“还看什么!立刻将外面的侍卫都叫进来!”

“是!”

过了一会儿,数对千牛卫跑了进来。

武后说:“快!把武惟良、武怀运二人抓起来!一定是这两个孽畜下的毒!他们对贬官怀恨在心!,对我们母女也是有着刻苦之恨!,今天是冲这皇上来的,是冲着本宫来的!”

那两个老小子早就吓得呆若木鸡了,这个时候像是回过神来,一齐跪倒在地,呼天抢地地喊道:“冤枉啊!微臣天大的冤枉!皇上明鉴,微臣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鱼中下毒!王爷,您替卑职说两句好话吧!”

我叹了一口气,说:“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高宗见到自己心爱的魏国夫人就这样死了,早已是泪流满面,心疼欲碎,这是听见武后和我这么一说。爆喝一声:“捆起来!打入死牢!”

武后抱着渐渐冰冷的贺兰敏若的身体,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可怜的孩子!你好命苦啊!你这是替姨娘死的!替皇上死的!姨娘对不起你……”

‘唉!这贺兰敏若是怎么死的,或许只有我和武后知道了!太惨了!’

第四十三章出征高丽

贺兰敏若的死对高宗的打击很大,他下旨将武怀运、武惟良兄弟二人处以极刑。他也不止一次的在心里发出疑问,难道真是武氏兄弟下的毒!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毕竟他没有证据。

三天后,武后提议将魏国夫人贺兰敏若以贵妃的身份和仪制隆重下葬。生悲哀荣,总算比她的母亲韩国夫人风光的多,尽管这对死者已经是毫无意义的了。

高宗的风眩病又犯了,他爱的如掌上明珠、疼的如心头肉的魏国夫人贺兰敏若死了,他的心伤的很深,他已无力在去处理朝政,他只好让年仅16岁的太子李弘监国。武后辅政,洛阳王我辅佐。

其实一个16岁的小孩子知道什么,所有的朝事全都掌握在了武后的手中。

这天刚上朝,就接到边关奏报,高丽的执政大臣盖苏文病死了,他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夺执政大权而发生了严重的内讧。

盖苏文死后他的位置应该由他的长子泉男生继任。泉男生即位不久,外出巡查海疆,他的二弟泉男建、小弟泉男产留守都城平壤。

不料泉男建早对执政大权起了觊觎之心,趁这个时候发动了叛乱,占据都城,截杀回城的泉男生。

泉男生无赖只好率领少数人马逃到了国内城,就是现在的吉林集安,派他的儿子泉献诚向唐朝求助。与此同时,盖苏文的弟弟 渊净土受到泉男建的排挤,率将士三千五百人,献出十二座城池投降了新罗国。

高丽土崩瓦解,现在是扫灭高丽的最好时机。

武后立刻敲响景阳钟,齐集群臣,商议何人为帅,扫灭高丽。

“我大唐对高丽用兵,从显庆五年起,到如今已有七年,虽然收复百济,且战事节节胜利,但始终未能达到最终政府高丽的目的!战事旷日持久,师老兵疲,国力民力皆损耗不少。如今天赐良机,高丽国内民心大乱,人心浮动,消灭高丽,此其时也!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英国公李勣说:“太后所言极是!趁彼内讧,兄弟阋墙,天兵一到,定可扫穴犁庭,一股荡平,以收数朝未曾成就之大功!”

武后赞道:“英国公宝刀未老,雄风犹存,堪为可嘉!不过,这高丽也是东夷强国,隋炀帝一朝,曾四次征伐高丽,皆以失败告终。太宗皇帝对高丽御驾亲征时,发国内强兵,苦战半年有余。以先帝之英武天纵,能征善战,居然也未曾奏功!老世叔为何这样笃定此次出兵,就一定能大获全胜,收数朝未收之功?”

我说道:“战争的胜负历来取决于人心的背向,隋炀帝终其一生穷兵黩武,东征高丽时,国内民怨沸腾,财力罄竭。因此他不是被高丽人打败,而是被他自己打败,被万千百姓打败!而太宗皇帝亲征高丽时,高丽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全国民众同仇敌忾,再加上我军在几次关键的战役中战略指挥失当,从而贻误战机,导致最后兵败撤兵!可现在不同,高丽国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现在可是最好的时机!现在用兵一定不会有错!”

武后看着我说:“你真有把握!那王弟一位谁可为帅?谁为先锋?”

我看着英国公李勣说:“英国公李勣虽年近八旬,却弓马娴熟,体健神旺,臣弟举荐英国公李勣为主帅!至于先锋官,薛仁贵将军神勇无双,高侃胸存谋略,庞同善治军严明,契苾何力刚毅果决临机善断,此数人皆可各率一军,同征高丽。”

武后说:“好!各军的将领皆有英国公自己选择。本宫还是那句老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上,一切事宜均有李世叔自行决断,朝廷绝不掣肘!”

我想起以前在书上看的,李勣出征高丽时,高丽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不由自主地念了出来,“八旬老翁征辽东,九百基业宜寿终!”

武后道:“王弟,你在说什么?”

我说:“臣弟愿同英国公一同前去扫灭高丽!”

武后惊讶地说:“王弟这是何意?”

我说:“卢国公死时,说他今生未尽之事便是平叛高丽。臣弟曾答应他,我会待他完成此事!请娘娘恩准!”

武后想了一会儿,说:“好!不过王弟,军前一切要听从英国公的命令,你也要小心!”

“臣遵旨!”

乾封二年(667年)一月,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我为军前监军,与薛仁贵等将领渡过辽水,直扑高丽新城(今辽宁抚顺)

大唐朝廷还命令新罗从南面出击,协同唐军作战!,并授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一职,领导他的大军作我们的前军向导。又封泉男生为辽东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之职。

我们的大军行进的很快,没多久就进去了高丽境内,李勣自己引大军将新城团团围住,命令薛仁贵将军引一众军队进军金山(今辽宁昌图)。

我身穿铠甲,头戴金盔,腰悬宝剑,骑着高头大马,站在万马军前,这是我多年的梦想,没想到今天真的实现了!

只见我们带领的唐军将新城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住,密密麻麻的,甚是壮观。

李勣和我察看地形,只见这新城群山环抱,而且离城池不远,易守难攻。李勣便选出数千名神箭手,配以强弓大弩,飞散于各个山头。

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箭如雨下,真和暴雨一样,把新城上的高丽军压的抬不起头来,连那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没有用了。

城下的唐军乘机鼓噪呐喊,一拥而上。成千上万的云梯排满;额城墙,那些将士们奋不顾身,攀梯上爬,庞大的楼车运至城下,向泼水一般将大小石块扔向墙头。数十名兵丁抱着一根粗大的撞杆,喊着号子一次又一次猛撞紧闭的城门,‘轰隆隆’的撞击声如同响雷,惊天动地。

李勣说:“老弟,你看,现在我军虽占据有利态势,不过要想不费吹灰之力攻破新城也需要些时日,你看我们现在应该如何?”

我笑着说:“国公不必担心,出征前我已命人备下了威力强大的轰天雷,这可是比碎石更有利的武器!”

嘿嘿,这多亏我以前作过土制炸弹,我还记得怎么做,就让兵部的人按我所说的做了两三百箱,现在可派上大用处了!

“来人!轰天雷伺候!”

只见数百人一人拿着一个轰天雷爬上楼车,点燃之后,向新城内丢去。

‘轰轰轰……’到处都可以闻见火药和血腥味,残肢断臂到处可见。

新城已经摇摇欲坠,高丽守将见大势已去,城破在即,为求活命,只好在墙头上打起白旗,开门投降。

我看着那些攻城时死难的将士,心中有些不忍,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想不到现在我也在指挥千军万马。

“来人,将这些死难的将士厚葬了!”

进城之后,我命人张贴安民告示,李勣下令不准唐军骚扰百姓,违令者杀无赦,新城市内很快回复了正常。

第二天从金山传来消息,薛仁贵将军以引蛇出洞,分割包围、个个吃掉的战术打破高丽君,斩首一万,全歼金山守军。

由于李勣指挥得当,加上我的轰天雷,二路大军回合之后,仅仅几个月就连破四十余城。

我们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扶余城,过了这关,就可引军直捣平壤城了。

不过这扶余城三面环山,一面面水,城池坚固,形势险要,是一座相当顽强的堡垒。

李勣命契苾何力和薛仁贵合力攻城。

薛仁贵第二天选了五百精兵,在扶余城下搦战,在前一夜契苾何力就带了五万精兵埋伏在了扶余城南的树林之中了。

薛仁贵将军勇冠三军的大名早让那些卖高丽参的吓破了胆,不过这守城的叫高登,他见薛仁贵人马才几百人,又在破口大骂,气焰十分嚣张,便对部下说:“骄兵必败!薛仁贵的死期到了!”

于是这个傻蛋就命人悄悄打开城门倾全城的兵马出来围剿薛仁贵,这下正中契苾何力和薛仁贵的机谋。

契苾何力见高登引兵出战,当下带领五万人马将高登团团围住,只打了一、两个小时,这固若金汤的扶余城就被拿下了。

现在最后一道屏障已除,接下来,就是进军高丽首府平壤了。

正在这时,传来消息,苏定方将军病逝,李勣、薛仁贵、契苾何力、高侃闻之,皆面有哀伤,我们在军中祭奠了这位老将军。

李勣对天起誓,一定要拿下平壤,祭奠苏定方将军的在天之灵!

可没想到竟然那么困难!

第四十四章攻打平壤

平壤,高丽国的都城,城池高深,兵多将广,这块硬骨头不是好啃的。

不过再难啃,也要啃下去!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初冬,泉男建故技重施,坚守城池,绝不出城对战。

这天在帅帐之内,李勣、我、薛仁贵、契苾何力、高侃正在商议对策。

李勣说:“泉男建此次故技重施,意图以疲劳战术拖延我军,让我们不战而退。虽然我军粮草充足,但也要速战速决,决不能给高丽叛臣以喘息之机!王爷,诸位将军,你们以为当以何种战略攻城?”

契苾何力说:“前几次攻城全赖洛阳王爷制作的轰天雷,如今我们也可以此法攻城!”

薛仁贵说:“不可!轰天雷必须在楼车上才能使用,如今平壤城高筑城池,弓箭手埋伏墙头,楼车难以接近!此法不可行!不如我们派人挖掘隧道,断其水源、粮草,此城定不攻而破!”

李勣看着我说:“昊老弟,你以为如何?”

我说:“古人有云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虽然平壤城守卫森严,但平壤城中的百姓却早已怨声载道。我们可先断其水源粮草,激发他城中的民怨。而且据我所知高丽王高藏多年被盖苏文父子要挟,形同傀儡,看似貌合,其实早已神离。我们可激发他们的矛盾,再从中取事!”

李勣道:“好!老弟,你有何妙计?”

我说:“我们可选一胆大心细之人冒险进城,离间高藏和泉男建,这样高藏和泉男建不和,我们一鼓作气,夺下平壤城!”

李勣说:“不过何人可但此重任呢?”

我说:“本王愿往,劝服高丽王高藏!”

李勣说:“好!不过老弟行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仔仔细细预测每一点风险,确保万无一失!因为此行成败不仅关系到将军的性命,而且直接关系到这次东征的胜负!干系重大,重如泰山!”

我说:“李国公,我们可联名修书一封,让高将军转交给高藏,让他和我们来个里应外合!”

李勣说:“好!就这样办!”

当晚李勣以他和我的口吻写了一封给高丽王高藏的密信,交给高侃,嘱咐他一切小心行事!

第二天,英国公李勣下令,围城唐军后撤十里扎寨,并且向城**出信札,告诉市民百姓,我军乃是以有道伐无道的仁义之师,考虑到城中百姓粮草匮乏,暂缓攻城十天,让他们准备柴米、

平壤城上的守军见到唐军缓缓向后撤退之后,在城上观察了两三天也没什么异常,城门的守军也慢慢开始松懈,渐渐有些庶民百姓出出进进的。

我化装成一个道士进了城,我头戴道冠,身穿靛蓝色的道袍,藏青色的道靴,这些全是高丽国道士的打扮。

想起我的样子,我都想笑。

我现在高丽城内各大庙宇、寺观悠闲地转了几圈,打听到了高藏的住处,来到了他的宫门口。

我做了一个稽首,道:“无量寿佛!这位可是王府内的管家,贫道有礼了!”

这人一见我这模样,果然是气宇轩昂,不像人样,不、不、不是,是不似凡人之样。赶紧还礼道:“在下不过是王府中的低等下人,不知道长来王府有何见教?”

我说:“贫道云游四海,路经此城。只因早年受过高藏王的恩典,今见平壤城已危在旦夕,今特来相救!”

那人说:“道长只身一人,城外数十万大军,如何救得?”

我笑了笑说:“贫道心有一计,可抵百万雄兵!官爷可将它交给高丽王!”我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密封的铜盒交到那人的手里。

那人接过正要拆开。

我说:“切记,此计只能高丽王一人拆看,万勿交给他人,若他人一看,高丽国立刻城毁人亡!”

我这一番大话还真的将那个跑腿的给吓住了,“是是!”说完急急忙忙跑进了高丽王府。

我看着他的背影,摇头笑了笑,转身走了。

‘诶!既然来了高丽城,怎么能不买点高丽参回去呢!对,买高丽参!’

‘不行,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能暴露身份,早走为妙!’

话分两头,高丽王高藏接到我给他的铜盒,赶紧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拆看了。

他一看开头,当即倒吸了一口冷气,上面写道:‘大唐皇帝陛下御弟洛阳王李坤与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李勣稽首致书高丽王高藏阁下……’

他心道:‘我听人言这洛阳王年即而立之年,已是大唐首辅重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当世高才。英国公、司空李勣三朝老臣,勇冠三军,这二人一齐致信于我,定是要事!’

‘我大唐乃上榜天朝,素以仁德治国。今唐军此来,是为平叛清乱,罪魁祸首乃泉男建一人而已。其余人等,皆不救罪。如今我军大军围城,志在必得,覆巢之下,必无完卵,高丽王乃是明理之士奇Qīsuū。сom书,如再执迷不悟,继续顽抗,将祸不旋踵。如能悬崖勒马,县城投降,我大唐天子必以礼相待,阁下仍会封王封侯,可报世代荣华富贵,保全高丽王族一脉!高丽王慎之又慎!洛阳王李坤英国公李勣再稽首!’

高藏看完,默然良久,为怕消息走漏,便将这封信扔到了火盆里,付之一炬!

几天之后,在高丽城中突然传开了一本类似于我看过的小人书一样的小册子,里面记载了高丽自汉代建国到如今九百多年里发生的所有大事,最后一幅图画上画着我和李勣两人端坐马鞍之上,一齐指着一座城池,边上写着一行小字‘八旬老翁征辽东,九百基业宜寿终’。

据说这是从一座道冠的藏经楼里发现,至于保存了多少年,他们就不知道了。

他们那里知道,这其实都是我的杰作!嘿嘿!

高藏得知这件事后,手捧图鉴,痛哭流涕,如果再反抗下去,这天书所言一定会成真的!九百年的基业不能毁在自己的手中,为了保命,为了高丽城中的百姓免遭涂炭,他终于决定投降了。

这天夜里他让盖苏文的三儿子泉男产缒城而下,来到我军中和我们商议献降之事。

第二天黎明,平壤城北门、西门同时打开,高藏王率领群臣出城投降。

我和李勣在军前受降,好言安慰一番,以国王之礼,好好款待。

薛仁贵带领唐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平壤城,泉男建想以巷战,进行负隅顽抗,却被部下杀死,提着他没有闭上眼睛的人头投降唐军。

我们进城之后,传檄高丽全境,其余城镇如无反抗,皆将土地、人口、什帑、财产登记造册,束手来降。

公元668年九月,即总章元年九月,建国九百多年的高丽王朝宣告灭亡,结束了数年的战争。

十月底,我和李勣率领大军,押解着战俘,凯旋而归。

洛阳城内一片欢腾,市民百姓倾巢而出,美酒佳肴,列摆大街两旁,慰劳凯旋的壮士们。

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万人膜拜的景象。

第四十五章加官进爵

高宗、武后并坐在大殿御座之上,接受我和李勣的献俘。今天这高宗可是抱病而来的,虽然他的风眩病很严重,但是像这样空前的盛典,他是无论如何也要参加的。

高宗志得意满,喜形于色,虽然这些年他从未参与政事,不过他似乎把这些事全部记在了他自己的身上。

武后静静地坐在高宗旁边,脸上绽放出舒心的笑容,高宗高兴,她自然也高兴。

我和李勣手捧高藏的降书,说道:“洛阳王李坤进高丽王高藏降书!请皇上、皇后御览!”

高宗说道:“王弟请起,李国公请起!诸位将军请起!你们皆是我大唐的功臣,数年征战,今日终于大获全胜!你们辛苦了!”

我们几个一齐说道:“臣等为国平叛,不敢担辛苦二字!”

武后说:“王弟,此次能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平壤,皆靠王弟智勇双全,司空李大人忠勇可嘉,数位将军浴血奋战之功。王弟,你离京两年,比以前苍老了许多!真是难为你了!”说到这里武后的脸上闪出了泪痕。

我现在要把话说的大一点才行,“臣弟为国平叛,虽死犹荣!其实这次能收复高丽,全是李国公,薛将军、高将军、契苾何力将军之功!若不是几位将军身前士卒,浴血奋战,焉能这么快完成前人未完之壮举!”

高宗说:“好!诸位爱卿,朕必有嘉奖!朕将在高丽国分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自今日起,高丽并入我大唐版图!原高丽王高藏!”

高丽王高藏低声说了一句:“叛臣在!”

高宗说:“你能悬崖勒马,主动献城请降,堪为嘉许。泉男产能大义灭请更为难得,今日就封高藏为平壤安东都督府都督,泉男产为百济都督府都督!薛仁贵将军为检校安东部户,镇守高丽!”

高藏和泉男产一起谢恩道:“谢天朝皇上隆恩!”

薛仁贵道:“臣遵旨!”

武后说:“加封英国公、司空李勣为太子太师,增食一千一百户!”

李勣道:“老臣谢主隆恩!谢皇后娘娘。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武后接着说:“洛阳王李坤身先士卒,以轰天雷连拔数十城,可为第一功!无奈王弟官居首位,已无再升之职,今增食邑三千户赏黄金万两,珠宝百箱。今后上朝,英国公李勣、洛阳王李坤驾前赐坐,宫内行轿!其余诸将加官进爵,赏金千两!”

“谢皇上,谢皇后娘娘!”

我想起那些在战场上死难的将士,心中真的有些不忍,他们的妻儿老小,没了他们今后该怎么生活。

我如今易不愁衣食,倒不如帮帮他们。

我起身说道:“皇兄、皇嫂。臣弟有一个不情之请!”

武后说:“王弟有何事?但讲无妨!”

我说:“征战多年,大唐将士死伤无数,这些将士都是我大唐的功臣!如今他们为我大唐捐躯沙场,他们的家人无人抚恤!臣弟想将皇上赐给臣弟的万两黄金作为死难将士的抚恤之金!请皇兄、皇嫂恩准!”

高宗说:“王弟,你何必如此?你的心意朕当然知道,朕会让户部给死难的将士抚恤。不过死难的将士我们要抚恤,那些临阵退缩,之人,必须严惩!立刻下旨,限期十日,凡在征东途中逃亡之兵士,必须到所在州府自首。如逾期不肯自首火自首后有逃亡的,本人斩首,其妻儿皆没入官府为婢!”

这时我就看见一个年亲人出班奏事,看起来很面熟,可是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到底是谁呢!

只听这少年说道:“父皇、母后、儿臣认为此法太过苛刻!”

‘啊!原来是已经长大成人了的皇太子,李弘,两年多没见了,想不到都长这么大了!今天应该是他第一次参与政事吧!听他的语气真的有些激动!’

高宗说:“皇儿,你说说此法如何苛刻?”

李弘道:“儿臣听说,这些逃亡之人也有诸多原因!有些因为生病掉队,病愈之后又怕受到军法从事而逃跑!有些外出为军中砍柴,遭到敌军劫掠而逃散!有的在渡海之时遭遇大风恶浪儿漂泊他乡!还有因为深入腹地,为敌所伤,后来侥幸不死。如此种种,情况较为复杂!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照令行事,恐怕株连数量过大,伏请父王三思!”

朝上众臣一齐下跪道:“请皇上三思!”

高宗说:“哪依我儿之见,该怎么办?”

“儿臣以为,对于那些确实在战场上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者,自应斩首。而对其他原因离队者,则不应究其罪!还应给予抚恤!王叔曾教导孩儿罪不当罚而罚之,徒惹民怨,非仁君所为!”

高宗笑道:“太子忠孝仁厚,此乃我大唐之福!就依皇儿所奏!中书省各位爱卿,一切按太子之意相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