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寻梦-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的官名、所有的改变都废弃了以往的男子主义,所有的一切都渐渐向女性靠拢开来。

武后要想称帝,还要打击李姓诸王。

‘洛阳王乃是后封的,而且是我的心腹之人,他可留下,也不用他改名。说不定以后还有用得着的地方。其他的李姓诸王皆是太宗嫡亲,必须开始慢慢清除。我也要组织我自己的武家军。’

武太后定下妙计,第二天武太后下旨,将以后的梁王武三思擢升为右卫将军,掌管禁军,为以后夺政留下坚实的军队。

紧接着武承嗣出面,奏请太后追封他的先祖武士彠为王,立武氏七庙。

这七庙乃是封建时代帝王天子之制,设七庙来供奉祖先,相当于清代的奉先殿。七庙分为三昭庙、三穆庙。太祖庙,合称七庙。历史上除了汉代吕雉还没有那个后宫妃嫔为自己娘家设过。

朝臣一片哗然,不知作何应对。

我起身说:“太后之祖武公乃是大唐开国元勋,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太后辅助朝政三十余年,功比天地,臣弟认为武相之言,当行!”

武太后看着我,心想:“这老小子是怎么了?今天怎么这么会说话!我没有授计与他啊!”

裴炎立刻出班说道:“皇太后乃天子之母,圣德临朝,当存至公,不应追王祖,以示己私。昔汉之吕雉便是如此。臣不想后人看今朝之事,如今人看古人!”

武后双眼紧紧地盯着裴炎,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吕雉之亡与今时商议之事岂可同日而语!前人之德归于前代,理当追封!”

裴炎似乎有些气愤了,他气呼呼地说:“蔓草难图,渐不可长!殷鉴未远,当绝其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件事他不同意,此风不可长。殷商灭亡,皆因牝鸡司晨,我们要吸取教训!

武后阴沉着脸,心想:“好啊!你这个裴炎,仗着自己是托孤大臣就这样顶撞我!你当我武瞾是何人?哼!今天就先给你个面子。”

她当即转口说道:“裴相之言有理,那就将追封七代改为追封五代吧!冬官,在哀家家乡并州文水建武氏五祖祠堂,以表功绩!”

冬官大人躬身道:“臣遵旨!”

这时左肃政台关伟文出班道:“臣启太后,废太子贤每日在冷宫之内大骂太后,粗言秽语,不堪入耳!还曾言若有一日出的宫来,必定斩太后之首,祭奠他生身之母!”

武太后大怒:“这个逆子被囚深宫还不知悔过抠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众位爱卿,你们说当如何处置?”

我说:“太后,西京长安乃是我朝兴盛之地,兵多将广,卧虎藏龙,倘若有人听信李贤之言,内外勾结,我大唐危已!”

武太后点点头,武承嗣道:“洛阳王爷所言有理!”

武太后说:“将这个逆子迁至巴州幽禁,派羽林卫严加看管,若再有此等言语,力斩不饶!”

下朝之后,武后对我说:“王弟,庐陵王李显似乎还要老实点!”

我点点头说:“李显自从被废黜之后每日在自己的王府之中和韦氏闭门思过,不谈国事!太后为何今日想起他来了!”

武太后说:“李显和李贤不一样,李显曾登上帝位,亲信很多,这支旗我一定要拔掉!王弟,我想问你,我若称帝,可会成功?”

‘啊!我要怎么说呢?’

武太后见我低头不语,说:“好吧!我也不逼你!明日我要将李显迁出神都,往他处囚禁!”

我点点头。

第六十一章扬州兵变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 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加 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 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 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 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 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光宅元年九月二十九日,英国公李勣之孙梁州司马李敬业和其弟李敬猷连同唐之奇、魏思温、杜求仁、李宗臣、薛仲章还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冰王在扬州举起大旗‘匡扶皇帝复位,讨伐武氏篡逆’。武太后接到李敬业之叔李思文的奏章之后,看着骆冰王的《讨武檄文》,突然说:“果然好文采,不愧为当代大诗人!好!好!好!”

刘祎之出班道:“太后,此人协同谋反,乃是大逆不道。还望太后速派精兵剿灭叛贼!”

武太后立刻阴沉着脸说:“这些匪类,不足挂齿!裴炎,你立刻派人严密监视扬州之情。洛阳王、武三思留下,其它诸人可先行退下!”

“臣等领旨!”

武太后将我们带到偏殿,这时来看她确实有些气恼了。

她说:“李思文密报上说,李敬业谋反乃是打着拥立庐陵王复位之旗号。不过以朕看来,李显到不足虑,而是李贤!三思,你立刻带人前往房州,严密监视庐陵王,不须任何人和他接触!你明白吗?”

武三思道:“臣明白!”

武太后道:“你现在就去!”

武三思从不问为什么,他当即说:“臣告退!”

武三思走后,武太后说道:“来人,传左金吾将军邱李勣见驾!”

过了一会儿,邱神勣来了。

武太后说:“李贤从小便不安分,好高骛远,自命不凡。作太子之时便阴蓄武士,意图谋反,被幽禁期间不知反省,不知悔改!也不知中了什么邪,对朕十分敌视。李敬业举兵谋反,必会派人前往巴州联络李贤,邀其入伙。李贤若得知消息,必定正中下怀毫不犹豫地加入叛军。丘将军,朕要你马不停蹄赶往巴州,监视李贤!”

丘神勣说:“末将明白!不过,太后,末将去后当如何对待李贤?”

我说:“那还用问?自然是多带些羽林军,不分昼夜严密监视!不要让外界的讯息传到他的耳朵里。”

武太后点点头,说:“正是如此!”

丘神勣道:“这些末将都明白,但是,如果有意外发生,譬如叛军若派兵硬抢,末将该如何处置?”

武太后沉默多时,脸色阴沉的可怕,“这点朕也想到了,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将军可便宜行事!决不能让李贤落在叛贼手中。唉!俗话有云‘虎毒不食子’,可是为了我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免遭战乱,朕也只好如此了!”

我看着武太后说,对丘神勣说:“丘将军,人处在这个位置上,只怕比虎狼还凶残!”

丘神勣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泣声说道:“太后、王爷,为了大唐江山,天下苍生安危,太后才逼不得已出此下策。太后之心,日月可鉴,千秋万代也将传为美谈!”

武太后叹了一口气,苦笑着摇摇头,说:“只怕会留下千古骂名!”

丘神勣走后,武太后颓废的坐在宝座之上,说:“王弟,你说李贤还有活命的机会吗?”

我叹了一口气,摇摇头。

武太后说:“为何?这是为何?他们要逼朕!”

没过几天,丘神勣捉到了一个细作,从他的身上发现了李敬业写给李贤的亲笔书信,邀他参见义军,以他的名号号令天下事成之后,立他为王,杀尽武氏宗嗣,重兴李唐基业。

丘神勣想了一夜,唯有杀了李贤,绝了李敬业的念想。

第二天,丘神勣带领着四、五个侍卫,传去武太后的旨意,将他以白绫缢死。

武太后闻之,伤心欲绝,传下旨意,将李贤的尸身迎回洛阳,追封雍王。贬黜丘神勣为叠州刺史。不过这也只是为了向天下表明,李贤不是她杀,是丘神勣处置不当。

“启禀太后,李敬业叛军誓师五天,正欲攻打常、润二州,请太后早派人马,剿灭叛贼!”

武后听完刘祎之的奏报,看着站在一边的几天没有言事的裴炎,问道:“裴相,你看我们当如何应对?”

裴炎道:“以臣之见,陛下已经年长,却迟迟不能亲政!此次扬州之乱。逆贼们便是以此为借口。倘若太后还政于皇上,叛贼再无凭籍,叛乱将不讨自平!”

群臣一听,愕然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武太后冷笑着说道:“好啊,叛军造反,当朝宰辅却无退敌之策,反作壁上观,既如此,朕自己来调兵遣将,朕不信,李敬业,薛仲璋几个奸贼就会撼动我大唐江山!刘祎之!”

“臣在!”

“即可拟旨,着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魏元忠为监军使,将兵三十万,讨伐扬州叛军。明日集结,后日发兵,务求一鼓作气!”

两天之后,三十万大军士气如虹的向扬州开去。

十月初五,监察御史崔赞上奏,“裴炎身受先帝临终顾命,大权在握,不思退敌之策,却为叛贼寻找借口,若无异图,为何在此时胁逼太后?其用心何在,朝廷理应严查!”

这一道奏报,正好中了武太后下怀,她马上下旨,命左肃政台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鱼承晔,就裴炎有无异图之事严加审验。

骞味道、鱼承晔立刻明白了,当天夜里就将裴炎丢进了大牢。

十月初八,裴炎以谋反罪被推上了断头台,在此之前神都中传唱着这样一首歌‘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殿上座’这明显表面了裴炎有谋反之心。

这日接到奏报,李敬业攻陷常州、润州,润州刺史李思文被俘。据说李思文和李敬业争相对骂,李思文被拘狱中。

李孝逸帅三十万大军在都梁山和李敬业的叛军短兵相接,可几次交战都没能歼灭叛军,而且还损兵折将。

武太后闻之,大怒,三十万大军竟然不能将十万叛军扫灭,看来是高估了李孝逸的才能,她于是决定派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再带十万大军挥师南下,扫灭叛贼。

而且她还下令削去李敬业父祖官爵,剖坟开棺,复其本姓徐氏,凡李敬业之嫡亲亲属几乎皆被杀戮,侥幸活下来的都逃到了西域。

我一听武太后要剖李国公的坟墓,我赶紧起来说:“太后,臣弟请太后开恩,李敬业之罪罪在一人,与其祖已故英国公、司空李勣李大人有何干系?再者李国公身前为我大唐立下不少功勋,平定高丽,乃不世之功。臣弟请太后收回臣命!”

武太后阴沉着脸看着我说:“徐敬业胆敢造反,乃是其祖为教善之功。”

我说:“太后,李国公弥留之际,曾对太后言道,请太后严加管教,今日徐敬业谋反实乃太后未能教善之责!”

武太后厉声道:“住嘴!朕旨意以下,绝不收回!”

我立刻跪下道:“太后若不应允,臣弟就在这朝堂之上,长跪不起!”

武太后说:“哼,你就是跪死在这里,朕也不允!退朝!”

我看这满朝一个个退出了朝堂,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李国公,你放心,我答应过你的事我绝不会食言的。我一定不会让你剖坟戮尸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的双腿渐渐麻痹了,可我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坚持!

一个时辰接着一个时辰,太阳从东边到了正中,又从正中缓缓滑向了西边。

我又累又饿又渴,我的神志也渐渐开始模糊起来。

恍惚间我看见李勣站在我的面前,对我说:“昊老弟,为了这个逆子,让你为老夫受苦了!老夫实在是过意不去!”

我说:“国公,你放心,我答应你的事我一定会办到的。对不起,我骗了你!”

李勣说:“唉,是老夫的不是。王爷,王爷!”

这时一个人突然拍了我一把,我定了定神,一看,原来是武壮。

我说:“武公公,烦你去告诉太后,她若不准,我就跪死在这里!”

武壮说:“王爷,太后请您往偏殿叙事!”

我叹了一口气,说:“她若不准本王之奏,本王绝不起来!”

这时就听见从后面传来武太后的声音,“王弟,你起来吧!朕同意了!”

武太后慢慢来到我的面前,和武壮一齐把我扶了起来,然后让我坐在了我的位置上。

武太后说:“王弟,适才朕想了想,你说的有理,李世叔对我大唐有功,对朕有恩,若剖坟开棺岂不是恩将仇报,再说也不能惊动了先帝之灵。跪疼了吧!来啊,你们还不给王爷捏捏腿!”

她身边的两个小宫女应了一声,跪在我面前,轻轻的给我捶打揉捏起来。

我见左边那个宫女长的十分美丽动人,比我家的卢婉玉,出嫁了的李令月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太后说:“王弟,你可知此女是谁?”

我皱着眉头说:“此女定是宫中第一才女上官婉儿。”

武太后笑着说:“王弟,你如何得知?此女正是婉儿!”

第六十二章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历史上有名的上官婉儿,我终于见到你了。

这上官婉儿便是上官仪的孙女,她当时因上官仪谋反一案没入宫主为奴。14岁便因才女之名响彻皇宫之内,而且还成为了武太后的私人的文诰,这文诰就是我们常说的代笔之人,用现代的话说,相当于文秘之内的官职。

当时罢黜李贤的诏书就是出自上官婉儿之手。

其实我早听说过她的名字,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她。

而且我还听说这上官婉儿在写废黜李贤的诏书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想她一定是和李贤有一段感情。

武太后说:“这女娃子有些才名,可以说是博古通今。王弟,你看此女面貌如何?”

我看这上官婉儿,说:“不亚于月中嫦娥!”

上官婉儿一听,满脸娇羞,娇声道:“王爷过奖,奴婢实不敢当!”

武太后说:“王弟,你不妨考考此女,看看她才学如何?”

我想:‘这可是让我当众出丑啊!不行,绝不能答应’

我说:“臣弟才疏学浅,焉能和才女比试!不行,这绝对不行!”

武太后看我左右为难的样子,也知道我不是上官婉儿的对手,“你看看,婉儿,你的名字连我这王弟听见都不敢应试了!”

上官婉儿道:“王爷乃是高才,不屑于奴婢应试!”

武太后说:“好了好了,你这个牙尖嘴利的丫头,其他人都下去吧!”

除了上官婉儿,其他的宫女都出去了。

武太后说:“王弟,朕杀裴炎,朝臣们各有想法,虽然空中不说,不过心中却在骂朕,王弟,你是怎样看的?”

我说:“谋反篡逆,该杀!”

武太后说:“哦!那你说裴炎和徐敬业勾结谋反是实情吗?”

我看着一旁欲言又止的上官婉儿,说:“不如让上官姑娘说说!”

武太后笑了笑说:“恩,好吧!婉儿你说说看!”

上官婉儿看了看我,说:“以奴婢愚见,那倒未必。但奴婢知道裴炎反对太后,要推翻太后。推翻太后就是造反,就是反对朝廷,此等人破坏太平天朝,遭天下人唾弃,自然该杀!”

‘这小姑娘真会说客套话,看把武太后给乐的!’

武太后点点头,突然说:“王弟,你还记得十几年前朕杀了一个人吗?”

我点点头,说:“臣弟还记得!”

武太后说:“他也是一位朝廷重臣,一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婉儿,你可知是谁?”

上官婉儿点点头,说:“是奴婢祖父上官仪和奴婢之父上官庭芝!”

我吃了一惊,‘这些事对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来说真是太沉重了!她老妈一定是秀逗了!’

武太后说:“此事你是从何而知?是不是你的娘亲?”

上官婉儿摇摇头,说:“禀太后,此事并非我娘亲告诉我的,她只希望奴婢一生平平安安,不能在我心中撒下仇恨的种子啊。”

我说:“那是何人说的?”

上官婉儿说:“是废太子李贤对奴婢说的。”

武太后说:“李贤?又是李贤!他为何要告诉你,是想让你仇视朕吗?”

我说:“李贤恐怕用心不在于此。”

上官婉儿点点头,说:“他让奴婢时刻提防太后,说太后迟早会杀了奴婢的!”

武太后说:“那你是怎么想的?”

上官婉儿说:“奴婢认为,太后绝不会那么做。苗神客师傅曾对奴婢说太后爱才如命且是非分明,不会将祖父辈的旧账算在后辈身上。”

武太后说:“婉儿,你对你祖父被杀,做何感想?朕要听你的真心话!”

上官婉儿说:“奴婢祖父过于迂腐,认为男权至上,岂能容忍女子掌管天下,他不愿看到太后取代先帝掌管我朝,这才与先帝商议欲废黜太后的皇后之位!我祖父与裴炎一样,皆是谋逆之罪,太后杀他,是罪有应得!”

我叹了一口气说:“姑娘真知灼见,不过还有一层你没能体会到。你祖上官仪与先帝商议欲废黜太后,可皇后被废意味着死路一条,不仅太后会死,太后尚未成年的儿女也会死!本王还记得那是一场生死之战,太后杀他,也是无可奈何。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武太后点点头,说:“婉儿,毕竟是朕杀了你祖父、父亲,你要为他们报仇此乃天经地义,情理之中。你若要杀朕,有的是下手的机会,朕也绝不会怪你,不然的话,朕也不会把你留在朕的身边!”

武太后突然将我的腰间的长剑抽了出来,这把剑可是我身份象征,锋利无比。接下来武太后突然把剑送到上官婉儿手里,说:“婉儿,你若想要报仇,现在就动手吧!朕绝不会怨你!”

我看着武太后,抿了抿嘴,‘好吧,接下来就看上官婉儿怎么说了。’

上官婉儿吓坏了,‘哐啷’一声,把我的佩剑扔在地上,双膝跪在武太后面前,泣声说:“太后,您若不信奴婢,现在就杀了奴婢!奴婢从小九未见过祖父、父亲,但奴婢从小便崇敬太后,太后在奴婢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像天地神祗一样。奴婢虽然愚昧,然也知世上除骨肉亲情之外,还有正义、天理良心。更何况太后对我母女,有天高地厚之恩。奴婢心中早将太后当做自己的母亲,比生身之母还亲!奴婢一辈子是太后的人。为太后而生,为太后而死。呜呜呜!”

上官婉儿已经泪流满面,武太后将她扶起,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朕相信你!你比朕的亲生儿女还亲。弘儿早丧,却有人说是朕鸩毒的。贤儿信他人之言,背叛了朕,背叛了大唐,朕不得已杀了他!显儿狂妄自大,被朕废黜,远徒房州!嗣皇帝旦儿至今未能亲政,他一定在埋怨埋怨朕!都是因为这权利,权利让朕失去了一切!可朕不能眼看着朕经营了数十年的李唐王朝毁在他们的手里!”

我看着这两个女人,摇了摇头,女人心海底针啊!

上官婉儿说:“这些年,婉儿看得很明白,许多大人也看得很明白,除太后之外,无人能将这大唐治理好。公道自在人心!”

我说:“太后,旦儿是个明白人,他不会怨恨您的!”

武太后看着我,说:“王弟,这满朝文武就只有你说话,朕才相信!朕的掌上明珠太平嫁给了薛家,不常回宫。旦儿心太软,太柔弱,经不住别人挑拨!王弟,有时间你要多多开导于他啊!婉儿,你也要帮朕好好开导这个儿子!”

我说:“太后放心,旦儿就包在我身上了!”

上官婉儿说:“太后放心,奴婢一定常去拜见嗣皇帝,跟他好好谈谈!让他绝不会作出糊涂事的!”

武太后说:“这朕就放心了!”

第六十三章平定叛乱

李孝逸讨伐徐敬业,不仅没能一举获胜,反而损兵折将,士气低落。

我几次请旨,想亲往前线,说服徐敬业,可武太后却说我是高宗托孤大臣,不宜离开朝堂,而且朝中诸事还有很多要我处理。

没办法,她是老大,她说了算。

武太后派遣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前往军前任建军一职,督促李孝逸尽快剿灭扬州叛贼。

魏元忠来到军前,只见李孝逸畏敌不前,按兵不动,心中十分着急,他赶紧对李孝逸说:“朝廷以将军为皇室宗亲,所以委以阃外平叛重任,天下安危,在此一举。如今大军滞留不前,远近为之失望,若朝廷得知,议论鹊起,你我将何意释此不测之罪?”

李孝逸一听,冷汗直冒,他赶紧鸣鼓出兵,副将马敬臣当先出阵,迎战敌将尉迟昭,三个回合就将尉迟昭斩于马前,李孝逸大喝一声,领兵出战,击溃小股叛军。伟超一见李孝逸来势汹汹,赶紧帅部众退居都梁山,据险固守。

都梁山崇山峻岭,险象环生,易守难攻,李孝逸发动军队三次进攻,一无所获,反而死伤无数。

帐下兵将主张不一,争吵十分激烈。大部分将领主张放弃攻打都梁山,绕道盱眙,直捣扬州,覆其巢穴。有的主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