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穿越谭-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错特错,”义继决定给他当头棒喝,“如果长曾我部家愿意出手的话,那个姬若子绝对不会给你留下一丁半点的残羹的。”看到信教略带失望的眼神,义继决定继续打击他,“所以本家绝对不赞成你现在就招募一千军势去土佐。”看到信教迷惑的神态,义继难得耐心的解释一次,“原因有两个。第一,明国有谚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条家现任当主兼定公虽然骄奢淫逸不务政务,但以一条家的实力和在土佐的威望,如果全力动员的话,纠集七八千军势应该不成问题,那么信教大人你认为在如此优势的敌人面前你的一千军势和两千军势有区别吗?”义继缓了缓给游佐一段时间考虑,自己喝了口茶,才继续说道,“第二,以游佐家积累的财力,招募并维持一只二千人的农兵的确可以,但到底能维持多久呢?何况阿波方面给大人的支持不过一千农兵和一年的军粮,再多还不如阿波守自己出马呢。再说了,打仗总要有损失,那么大人的损失怎么弥补呢?掏老本?还是那句话,这样能维持多久呢?”

“那只有一千兵,能起什么作用呢。”听着义继的话信教痛苦的回应着,“到时候,不要说一条家,就是西土佐的豪族都不一定能轻易对付,臣,臣,不明白。”

“好吧,本家就彻底的交代给你。”义继看着整个志大才疏的野心家不由得叹了口气,“谁叫大人也是本家的一门呢。”虽然义继是用调侃的语气说的,但游佐信教却一本正经的点点头,这倒让义继有些哭笑不得,“大人应该知道本家和长曾我部家的盟约,盟约中本家许给对方东土佐的四郡,但是目前情况是长曾我部家完全掌握的只有香我美和长冈两郡,而安芸和土佐两郡还有很多反对的势力。”

“本家会给元亲公写一封信,就说大人是本家派去支援他一统四郡的,那么看在本家和大人领兵相助的份上至少这一千军势每年的军粮开销就能免了,那阿波给的三千石就成了大人起家的最初军费对不对?”义继的话让游佐频频点头,“有了这笔军费,那么兵员和物资的补充就不成问题了,再说大人是去帮助长曾我部家的,人家总不好意思不分点战利品给大人你吧,就算只有一点点,但积少成多,总够大人再招募些农兵的了。而且大人在帮忙的时候自然会和长曾我部家混个脸熟,如果几年内长曾我部家完成了四郡的统一,那么大人问他家借用一个边境的城砦作为攻略西土佐的据点,元亲公也抹不开这个脸,不给本家和大人一个面子是不是?”

“再说,一千兵正好,多了喧宾夺主让人家有了戒心,少了不像样子不成事,何况这些农兵不是武士,不是拉上战场就能作战的,正好利用在东土佐的战场上训练一下。”事实上义继想说的是信教也没有什么战场的经验,但最后还是决定婉转一点,因为他深知一旦小人忌恨起来的后果,虽然他作为天下第一大名是不惧怕的,但总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到了大人有了出击的据点,大人多年积蓄也就有了去处,到那时候兵精粮足,自然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说完义继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到了游佐信教脸上出现的喜色,于是义继决定再加把火。“再说,本家会利用和大友家的盟约在这一两年的时间将一条家拖入争夺伊予的战场,到时候损兵折将的西土佐还不是大人的囊中之物?”

“臣,臣多谢主公指点迷津。”说道这,信教已经激动万分,他没有想到义继竟然会为他考虑那么多,不由得深深的俯下刚才挺得直直的腰,叩拜起义继来。

“好了,大人打下西土佐本家也不是没有收获,要知道那些知行本家和大人可是一人一半的。”义继的话半是玩笑,半是提醒,“另外,本家财政拮据也无以为助,这样本家就免除大人三年年贡吧,也算本家的一点资助。”义继想了想又给了信教一个支援,“另外本家今年在招贤会上招募了十几个没什么特长只是弓马还算娴熟的浪人,原来想收入御亲兵充任足轻头的,这样一并支援给大人了。”

“主公大恩,臣无以为报。”游佐的话很动听,但义继却分明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丝不甘和戒备,“臣即刻就去准备。”

“好好好。”义继含笑看着游佐退下,突然脸色一整,对着廊下一边侍立的本多正信问道,“佑笔头,你看这个人怎么样?”

“野心勃勃却又无勇无谋,”刚才的整个过程本多都看在眼里,所以很快给出了答案,“但还不落入了主公的算计。”

“算计?本家算计他什么了?”义继假装糊涂的说着,“你倒说说本家怎么算计他了。”

“主公的算计有三重。”本多慢条斯理的分析着,“第一是算计着游佐大人,利用他的野心去为三好家到一时无力顾及的地方开疆辟土。”本多竖起第一个指头,“第二,主公算计长曾我部家,其实就算游佐大人不去支援,长曾我部家也有能力在几年内统一四郡,但主公为了限制他家的发展,特意派了游佐大人去土佐,这样一来,长曾我部家为了不给本家口实只能按照主公设计的发展路子走下去,这样就永远被绑在一个叫三好的战车上,成为本家听话的小伙计。”本多的第二根手指也竖了起来,“第三,是算计大友家,谁让大友家是一条家的姻亲呢,本家现在还指望大友家拖住毛利家,自然不能和他翻脸,等一两年内本家缓过手来,那么对不起了。”

“哈哈,哈哈,”义继大笑,这个本多果不其然是个阴谋家,这点魑魅的事情都瞒不过他,“说得好,好极了。”接着义继陡然沉下脸来,“不过,正信啊!说话要说完,本家可不希望你遮遮掩掩的。”

“臣,”换成别人早就被义继的话说得找不到北了,但本多却一脸平静,“回主公,臣没有遮遮掩掩。”

“这就不对了,本家不是那种听不进逆耳之言的人,”义继看着本多,“你来本家都快半年了,你整天不是看从长庆公开始的本家历代佑笔留下的文牍就是和本家上下各色人等交谈,以你的聪明难道本家的情况还不了如指掌?”

“臣。不敢,”本多正信自然知道义继会派人监视自己,但义继的话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自己再不露点破绽出来,以后义继也不会再大用自己了,“既然主公要臣说,臣就直言不讳了,主公还要算计阿波守长治大人或者是赞岐守存保大人,一旦他们有不满主公命令的举动,主公当会以雷霆万钧之势派人取代他们。臣的话完了,如果不对,还请主公责罚。”

“责罚什么?本家这是知无不言,言者无罪。”义继这是从脑海深处中截取的一段引蛇出洞的历史记忆,“何况你说的很对,这样就对了,本家立刻表奏大人为正七位下,以后知道怎么做了?”

“臣明白。”正信作出一副俯首贴耳的样子,但义继深知收服这个人仅凭恩威并施是远远不够的。

隐忧

 “主公,氏家卜全大人和小牧长信大人回来了,正在外面候见主公呢。”义继正在和竹中重治谈论着出兵越前的细节的时候一个近侍前来通禀。

“知道了,”义继看了看竹中,“先生,先到这吧,一起去看看他们带回来什么了。”

“也好,”重治点点头,建议道,“是不是让其他评议众也来听听。”

“民部大丞,此行有什么收获?”由于不是正式的评定所以义继倚卧在坐床上面,而几个评议众散座在义继的下方。

“臣这次一路上拜访了不少寺院,也在本藩治内寻访,”氏家卜全一脸的风尘,当然他侧后的小牧长信也一样,“不少寺院对本家以往的政策颇为不满,但自从臣传达了本家招募学问僧的消息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各寺社一定的补偿后,情况有了转变,本家和各寺社的关系变得和睦了。”

当然,真金白银都花出去了,还要有什么不满那就是不知死活了,义继腹诽着,点点头,示意继续。

“但是臣这次寻访藩内却发现两个隐忧。”氏家卜全没有报喜不报忧,当然如果他不报,小牧长信也会私下和义继汇报,那么性质就不一样了,“其中一个是关于那些国人和小名主的。”卜全看了看义继,当然也看到了其他几个他不认识的新人,犹豫了一下,但是还是说了出来,“永禄七年底主公曾下令两个命令规定知行五十石者必须出仕本家,而凡出仕本家者必须到饭盛城下居住。这就造成了下层武士生活的不便和极度拮据,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但有可能动摇本家的统治。”

“民部大丞,此话怎讲。”原本义继是倚卧在坐床上的,这下听了氏家卜全的话,变成了正坐。

“那些国人豪族一方面要在饭盛城下置有屋敷,另外要在任所置有屋敷,更要在知行所在地保有屋敷,这笔开销,不少几十石、甚至几百石知行的小国人、小名主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商人借贷。而主公最近又发表乐市乐商的政策,许诺不再颁布德政令,这就更加断绝了下级武士的希望,”不听不知道,氏家卜全既然揭示了一个如此巨大的危机。“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由于这三个地方都要留守人员,让不少武家疲于奔命,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殆职或田地抛荒或领民隐匿产出的事情,这就将对本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的确是个问题,”义继认真的问着四周的评议众,“你们看怎么办才好?”

“如果修订这个法度,怎么样?”想了半天,土岐光秀第一个开口,“千石知行以下的各家不必在饭盛城下居住,当然主公特命的除外,怎么样?”

“不妥,”竹中摇了摇头,“主公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彻底杜绝国人反叛的可能,千石以下的国人绝对是占了各地国人的绝大多数,放他们回去怕是纵虎归山。”

“是不是,可以分级呢?”本多提出一个新的建议,“千石以上仍居饭盛城下,百石以下可以令他们居住在各地郡代的治所,百石以下还居本土。这样一来,即可防范有实力的名主的异动,又舒缓了那些小国人、小名主的不满。”

“那么外出任事时他们住在哪?”天海也插了一嘴,“是不是要仿效明国一样在各任所设置本家屋敷供这些人暂住呢?”

“好则好矣,但这笔费用可不少啊!”光秀身为勘定,第一个想到的是费用的问题。

“好,”义继一锤定音,“正信,你立刻按刚才各位大人所说的草拟文书,让普请追加今年的任务,钱不用担心,打下一乘谷城就有了,”接着义继深思了一会,“再追加一条,各地武士不得回本郡任事,一定要异地使用。”说完义继看了看氏家卜全,“不是还有一个隐忧吗?民部大丞请继续说下去。”

“是,”氏家卜全应了一声接着说道,“虽然主公频繁转封,打破了各地固有的势力平衡,动摇了根深蒂固的宗族和联姻关系,但是,”卜全的话停了停,看看义继,心一横接着说了下去,“由于这些原来分散的知行都被主公聚合在一起了,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

“两个?”义继打着哈哈,冲淡了原来严肃的气氛。“大人好狡猾,一个隐忧里有两个问题,这分明是三个隐忧吗,说下去。”

“第一个是这些知行的主人都位高权重,地方的郡代和町奉行不敢太多过问,而且这些知行大多地跨多个郡,甚至还有跨州的,这也让地方郡代不便管理。”氏家卜全所说的问题真的很严重,严重到他不敢多说,这简直就是和全部重臣在作对。

“这个,”义继长考了一会,决定还是保护在场的评议众和氏家卜全,于是他亲自下令道,“本多,准备拟写本家法度。增设郡目付,属大目付管辖,郡目付有出入、监督各家知行的权利,另外各家知行归所占土地较多的郡管辖,以后年贡也一并交往此郡。”看到本多正在奋笔疾书,义继转过头看着氏家卜全淡定的说道,“不是还有一个问题吗,全说出来。”

“第二个问题是各知行的主人都在饭盛城居住,并在本家各级任事,那么知行的事就必须委任代官,”氏家卜全已经豁出去了,“主公,当年天下大乱的原因可就是下克上啊!代官权重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哈哈哈哈!”义继突然大笑起来,周遭的人都不解的看着他,因为在他们看来氏家卜全说得并不是没有道理,只见义继笑停当了,终于开口了,“这趟差使民部大丞做得好,赏薙刀一柄,佐渡金十两,进本家部将格,赐知行三百石;小牧长信也赐茶具一件,赐知行二百石,表为正七位下。”

“臣等谢主公恩典。”氏家卜全喜出望外,原本准备好受罚的他没有想到义继会重赏他,以至于谢恩都比小牧长信慢了半拍。

“好了,你们都累了,先下去歇息吧,记住今天你们只说了前面第一件事。”义继分明是要让他们保持缄默。

“是。”两人应声而退。

看着两个人退下,义继脸色立刻阴沉下来,“看来本家要制定一个规范家中上下的武家法度了,这件事就由光秀负责吧,大师和正信你们协助光秀,记住,这个法度要缜密,但也要有余地,将来这个法度本家要适用在全日本的。”

越前(1)

 说实在的,一个活动有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真的是两回事。这不,义继这才举行的任命国主的仪式由于有了一帮学问僧的加入,就和上次任命三好长逸为国主时的粗简大相径庭。

仪式的第一步,先是由本多正信担任的佑笔头宣读由学问僧主笔的由三好元长公开始的三好家光辉战史;接着第二步,由本城奉行楠木正虎宣读北畠康长的各项功绩;第三步,由笔头家老筱原长房来颂读义继任命康长为国主的制书;第四步,北畠康长奉礼以年老体弱、功少德薄等等理由谦让不受;第五步,义继对北畠康长刚才提出的种种理由当然不予接受,于是再赐康长制书;第六步,康长对义继叩拜谢恩接受制书;第七步,北畠康长既然接受了义继的任命书,那么接着就是他向义继朗读并上呈效忠的誓书;第八步,义继接受誓书,再向康长赐室宝(印章)、太刀、地图、版籍等象征身份的重宝,康长依次接受,然后再向义继呈还地图、版籍,已示永远臣服;最后,义继接受康长呈还的地图版籍进而向康长赐座这才由本多正信宣布仪式完成。

在这整个仪式的进行过程中义继都要面带微笑一动不动的坐着,只有赐物和接受康长呈还的地图版籍等少数时间里才能动一动双手,结果这整整一个半时辰坐下来可把义继坐坏了,最后连站起来都站不起来。当然仪式完了,还要赐宴,再说上两句喜气话之后义继还要快马赶上先期出发的征讨军,因此这一天可把义继累坏了,所以就连此刻三好政康在说什么都听得迷迷糊糊的。

“我家当面之敌为朝仓家的一门众大炊头景镜和富田兵库大允景政、户田与次等人统帅的一万余军势。”作为直面朝仓家的第一线指挥官官拜从五位下侍从的三好政康正讲解得眉飞色舞丝毫没有注意到义继的倦意,“由于本家的谋略敌势一部被波多野家死死的牵制在若狭,一部为防备加贺本愿寺而不得不北调府中。剩下的朝仓军大多龟缩在一乘谷城、北之庄城、大野城等坚城要地以防一向一揆。朝仓景镜等鉴于兵力不足、外援不济,所以主要依托各山垰口依次以小队兵力布防,其主力则龟缩在金岐和敦贺两城。”

不行了,看来实在撑不下去,义继强撑着说道,“看来也只好一个山口一个山口硬啃了。”接着义继打了个哈欠,无精打采的说道,“本家疲乏之极,今天就这样吧,等阿波军到了再行军议,分派任务吧。”

“是。”群臣体谅的退了下去。

“怎么回事?阿波军到哪了?三好阿波守人在哪?”一觉睡醒的义继恢复了往昔的精神头,但是好像今天不太顺啊,预定昨天晚上就要汇合的阿波军到现在还在十六里地外的小谷城下磨蹭哪,而三好长治这家伙好像又装病躲了起来。

“主公,算了,看来一时半会是指望不上阿波军了,开始军议吧。”竹中看了看义继的表情不太对头,害怕他立即发作起来于是建言安慰道,“等阿波军到了,就安排他们充当全军的预备队吧。”

“也只好这样了,”无可奈何的义继只得同意,但是本多正信在他耳边轻轻的几句话却让他提高了警觉。“命令阿波军的副将及部将以上者在一个时辰内飞马赶来,不到者立斩。”

“本多大人,不知大人刚才跟主公说了些什么?”在走进军帐之前,竹中轻轻的问着本多正信。

“也没什么,在下只不过提醒主公小心萧墙之祸罢了。”正信笑了笑,知道最后义继终归要和竹中说的,所以也不瞒着掖着。

“本多大人,主公的脾气,你在三好家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你也该知道的,大战在即,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做这些火上浇油的事。”竹中听罢叹了一口气,半是警告,半是规劝的说着正信。

“这个,”正信看着竹中,犹豫了半天,这才接口道,“正信受教了。”

“这次出兵越前,军师还是由先生担任,侍从大人担任副将,河内守率一个军团三千人为第一阵”义继安排着三好军的部署序列和人事,并动员道。“现在朝仓家就像一个小姑娘,手被牵制在府中、脚被牵制在若狭,而他们柔软的身体已经向本家露了出来,本家所要做的就是一层一层剥开它身上的衣服,到时候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义继说的暧昧的比喻让军帐里的所有三好将领都笑了起来,随即在本多正信和荒木村重的带头下军帐里传出一片狂热的“万胜!”的呼声,看来三好家一举三州的大胜,让三好家上下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好了,你们去准备吧,本家和军师等着你的好消息。”看到自己武士如此士气高昂,义继也不禁喜笑颜开,于是他决定将这把火点得更旺,“谁第一个攻入金岐和敦贺的本丸,无论农兵还是武士,本家各赏一千贯。”

随着义继的悬赏,万胜的呼声逐渐从军帐周围向外蔓延,二万五千多人的呼声惊天动地,倒让垰口的朝仓守军大惊失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来是那个三好义继来了。”稍微有一点头脑的守将,立刻向后方通传,“大战从现在开始打响了。”

“三好右兵大尉长纲、金山五七郎稻葆、矢野国村、白地城主大西赖武入道觉养、香美马之亮、阿波坂野郡七条城主七条兼仲。你们一个个不是阿波的重臣就是我三好家的一门,那么你们自己说违抗军令是什么罪名。”做过几年阿波守护代的三好政康对这些阿波众很熟悉,“还有,长治到底怎么回事,一遇到战事人就不见了,做国主的怎么可以这样贪生怕死。”

“大殿,侍从,我们接到命令晚了。所以,”虽然谁都知道怎么回事,但做臣子的怎敢牵涉到上层的矛盾,三好长纲不敢正面回答,只好用一个无法验证的理由来搪塞。“所以,紧赶慢赶也没来得及与本队汇合。”

“好了,”看到这几个带队的,义继的疑心已经散去了,这些人绝对是三好政康摆得平的,所以异时空本能寺的那一幕不可能在这里重演,既然如此还追究什么呢,“不管什么原因,晚了就是晚了,耽误了军令就要受罚,你们就不要和本队一起行动了,改道西近江进攻西敦贺吧。”义继虽然不担心出现本能寺的那一幕,但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改换了阿波军的进攻路线。

“臣等多谢大殿宽宏大量。”阿波众听了大喜,义继让他们单独行动,也就是给了他们独占一路战功的机会,这虽算不上变相的奖励但也绝不是意料之中的惩罚,也许这个方向敌人可能会不少,但街道远要比北近江这边好走,到时候先入金岐的话,“臣等一定效死沙场以报大殿。”

“主公,你难道不打算惩罚阿波守了?”直到几个阿波众走出了军帐,三好政康才忍不住向义继挑唆道,“如此下去怎么向本家上下交代。”

“侍从,不要急吗。”义继皮笑肉不笑的说着,“侍从难道没有听说过,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两句吗?”

“主公的意思。”三好政康这才恍然大悟,佩服之下不禁对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少年当主产生了一种深切的惧意。

越前(2)

 “先生,你看到没有?”义继和竹中半兵卫等人站在稍远的本阵里用南蛮望远镜观看着前方的战况,“朝仓家的抵抗还是蛮顽强的吗!”

“在山地作战本家最有威力的大筒没了用武之地,单凭弓箭、铁炮,远程支援就差了点。”竹中分析这眼前的战况,“反之若不是朝仓家的铁炮数量不多,否则的话,本家仰攻就更加困难了。”

竹中和义继的对话,前阵三好家的军士们自然是听不到的,在这个被铁炮啪啪的击打声、弓箭划破空气的嗖嗖声、以及刀枪相交的撞击声、交战人群忘我的喊杀声以及伤者凄厉的哭喊声所统治的世界里,什么大名,什么重臣,由人退化成野兽的这群疯狂的杀戮者都不会在意,他们所要的就是眼前的敌人撕成碎片。

“好,突破了。”拿着前面使番传来的战报本多正信高声的给着本阵中的所有人报捷。“本家,已经突破第一、二、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