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商悍将-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还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抬头望天,正好一只路过的乌鸦出恭,结果那些大便正落在我口中,如何解释?”晋文公努力从人堆中露出头,艰难的说道。
众人异口同声,“那说明是您有天份(粪),别人抢也抢不走啊!”
%^###*(&&%%%#
正式开战前夕,晋文公偕同宋成公、秦将小子懿,齐国大将国归父和崔夭,一齐登上有莘国的废墟,开始检阅部队。台下,车如龙,马如虎,刀枪剑戟如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的各色头盔在中午强烈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晃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宋成公狐假虎威地跟在晋文公后面,心里恨恨地想,“楚国佬!看这一回不扁死你!”而各国将领和士兵此时也都各有想法:
秦国大将小子懿(兴奋地):这下可要大干一场了!一定要杀个痛快!
齐国大将国归父、崔夭(哀怨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就连齐桓公爷爷都还惹不起的楚国人,今天叫我们去打?!
晋国大将先轸、鄎溱、狐毛、狐偃、栾枝、胥臣(眼珠子乱转地):今天晚上脱了鞋,不知明天穿不穿?既然来了,只有好自为之了!最好先拿脓包陈、蔡的部队下手!
宋国大将公孙固、李青苔、南宫奚虎等人(咬牙切齿地):冤有头来债有主,前几天你蹦的欢,今天叫你加倍还!
秦国公主佩姬(大惑不解地):看青苔脖子都青了,难不成是甲状腺肿大早期?
秦国士兵(摩拳擦掌地):乖乖!这下一定得多砍几个人头,就指着它升官发财呢!
晋国士兵(充满希冀地):霍霍!有威猛凶悍的秦军在,我们还怕它个鸟!
齐国士兵:(暗暗祈祷地):楚国人干不过,郑国、许国、陈国、蔡国还是没问题的!
宋国士兵(士气高昂地):打回老家去!打回老家去!
…… …… ……
四月初四。秦、晋、齐、宋联军在莘北扎下阵营,晋文公调兵遣将,命狐毛狐偃率领的晋国上军和秦、宋联军作为右军,攻打楚将子西率领的楚国左军;命齐国军队和胥臣率领的晋国下军攻打陈、蔡联军组成的楚右军,自己亲率中军部队对阵楚国大将子玉(成得臣)统率的楚国中军。
青苔作为联军别动队,和秦公主佩姬一齐率领宋、秦部队两万人(宋军八千,秦军一万二千),奉晋侯之名,要悄悄绕到敌军后面去切断其退路,以配合正面歼敌。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青苔此时已经一扫被楚军围困时的窘困和狼狈,他谈笑风生地跨坐在高头大马上和身后诸将调笑着,身后在蓝天的映衬下,一眼望不到边的三列宋军编队正在横越山梁,身后斗大的“宋”字随风猎猎作响,经历了浴血奋战严酷考验的宋军默不作声地排着整齐的行列,像三条黑色巨龙般地向前蠕动着。身边,不时掠过一个身插护背旗的侦察骑兵,身后的小旗在风中呼呼啦啦。
如果你只是在山梁的这边观察的话,也许不会发现什么异常。但如果你翻过这条山脊,就会惊讶地发现,山脊那边同样有着并排行军的三列纵队,一样的黑色战服,一样的浩浩荡荡,只是迎风飘扬的战旗上是一个大大的“秦”字,而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跃马行进在秦军队伍最前面的大将,一头乌黑的秀发,迎风飘摆,整整齐齐的黑色戎装,显出她身姿的矫健,加上扣带谨严的战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盔甲,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将跃然而出。只见她左手执辔,右臂横端着一杆绣融刀,低低的头盔下一双宛如秋水般清澈透亮的眸子,粉面含春,宛如玉石雕琢的轻盈小巧的鼻子和一点点樱红闪烁的嘴唇,都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她,就是秦国公主,秦穆公最宠爱的小女儿佩姬。
青苔和佩姬只隔着十余步远,两军也几乎是并排着进军。在湛蓝的天空下,宋、秦两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这时,城濮之战正面战场已经打响了战斗。晋国下军统帅胥臣将虎皮蒙在战马上,而后率领精锐骑兵直扑陈、蔡部队,身边的齐国战旗也随之移动,偕同下军猛烈攻击陈、蔡部队,陈、蔡两军可是油子兵了,打仗逃跑最在行,哪里抵挡得过如狼似虎的齐、晋两军?于是楚军右翼很快崩溃;
与此同时,晋国上军元帅狐毛虚设大旗,假装撤退,果然吸引楚国左军追赶,然后晋国上军和中军合击楚国左军,很快将其包围并击溃,大将子西仅率数十骑逃跑。
子玉(成得臣)见左右两军都被歼灭,大事不妙,忙下令中军撤退。晋、齐、宋、秦大军哪肯轻易放过,于是全线压了上来,楚军全线撤退,边打边退。
青苔和佩姬正在疾驰进军,忽然发觉后面声势震天,却搞不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情。青苔忙命令部队就地卧倒,并做好战斗准备,然后自己集合诸将登上高处观察敌情。这一看不要紧,不由得他目瞪口呆!
青苔的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撒丫子四散奔逃的楚、郑、许等国军队,看来本来是有秩序的后撤,现在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溃败!佩姬眼见此景,兴奋地紧了紧头盔,“青苔!我军应该在此伏击!将楚军一网打尽!”青苔与诸将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 …… ……
楚军统帅成得臣真是王八吃秤砣――憋气带窝火,这仗打得太窝囊了!还没怎么打,自己的右翼就溃败了,将近五万人的陈、蔡部队死的死,逃的逃,端的是一个不剩;紧接着,那个蠢的跟木头差不多的子西又轻军冒进,结果一下子被晋军包了饺子,整整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幸亏自己消息知道的早,连忙下令全线后撤,才避免了整个联军全军覆没的危险。谁知大军一撤一发不可收拾,端的是人人丢魂,个个丧胆,一个比一个跑的快。不过只要前面没有埋伏,等楚军撤到安全地带,稍事修整一下,还可以组织反攻。成得臣这样想着,不仅露出一丝宽慰的微笑。
漫山遍野的楚国联军像蚂蚁一样朝山脊上爬去,只要翻过了这道山梁,很快就能撤入楚国的盟国鲁国的地盘。那样的话,楚军就有喘息之机了。
就在跑得最快的楚军就要翻越这道山梁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炮响,整个山梁上出现了整整齐齐的长长三排弩兵,第一排趴在地上,第二排半跪在地,第三排则站着,他们一个个平端着弩弓,面无表情地睥睨着脚下蝼蚁般的楚军,弩兵的后面是密密麻麻晃动着的头盔,一杆杆长达六米的长矛斜斜刺向前方的天空,形成一个密集的长矛之林!数百辆战车正横在他们身后,战车上,重甲武士们已经是刀出鞘,箭上弦,战车上写着“宋”、“秦”大字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而楚军已经刹不住脚步,一个个地争先恐后地赶来拥抱死亡。只听得一声哨子响,带着咝咝风声的箭雨已经迎头向四散奔逃的楚军铺天盖地的射来!楚军士兵在绝境中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还是非常惊人的!他们没有躲避,反而大大加快了步伐,迎着宋、秦军的箭雨仰攻而上!尽管身边不断有战友中箭倒下,但更多的楚军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进攻。
眼看楚军就要突破宋、秦联军的弩阵,这时佩姬公主冷冷地摆了一下手,传令兵马上打出信号,宋、秦联军的弩兵马上弯腰低头,从后面士兵的空隙中抽身出去,而后排身披重甲、平端六米长矛的联军重步兵一齐涌了出来!
很多英勇无畏的楚军士兵没有死在联军的箭雨下,而是倒在了联军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的长矛之林面前,许多联军士兵的矛尖上触目惊心地穿着许多还在蠕动、惨叫的楚军士卒,而更多的楚军还在朝着这人间地狱大步疾进!此时,联军的重型床弩也发动了,这种架在战车上的重型弩机原本是为对付敌人的骑兵而准备的,每根弩箭前面是直径一米多的半圆型青铜箭头,后面的箭簇更是长达三米以上,这种弩箭一旦发射出去,其穿透力惊人,在连续贯穿十几个人、马的腰腹之后,还能往前推进上百步!因此,往往作为最后的战场压制火力使用。
果然,数百辆战车都接二连三地发射出了床弩,犹如一片白色的海浪一般,紧紧向猛冲的楚军平推过去!很多楚军还没跑到山腰,就被推力惊人的床弩拦腰斩为两截!带着喷涌的鲜血,床弩继续无情地向前飞去,有的一连穿透了十几、二十个楚军的腰腹,还带着凌厉的风声,飞向远处的楚军战车……楚军被这种残酷的杀戮惊呆了,吓傻了,越来越多的楚军在这样的攻击面前转头就跑,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一百人,三百人,上千人……
战场上的楚军终于被这惨烈杀戮的气势所压倒,他们全线溃退了。佩姬目睹此情此景,露出了一丝冷笑。她面无表情地又摆了摆手,这时,前排的重步兵自动后退到了战车兵的后面,佩姬纵马跃上高处,长刀一指前方,“总攻!”这时,宋、秦联军的战车居高临下,宛如一道钢铁长城般直扑下来!跟在战车兵左右的是赤膊袒胸的秦、宋士兵,他们带着对敌人首级的渴望,挺着滴血的长矛和陌刀,紧紧追赶着自己的猎物――无论秦军还是宋榛原军,只要得到敌人的首级,就相当于将诱人的黄金、肥美的土地、宽敞的宅院和可人的美女收入囊中。因此他们一个个凶悍无畏,根本就无所谓生死。许多联军士兵冲入敌阵,逢人就砍,遇人便杀,直杀得浑身上下跟一个血人一样。而秦军的勇悍作风也影响了榛原军,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也将砍下的敌人首级挂在腰间,对敌人首级的狂热,使他们忘记了一切恐惧,只是机械地追逐、屠杀、劈砍,然后干净利落地取下首级,然后继续追逐下一个猎物……
在这钢铁洪流缓缓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最后还有一排联军士兵,并排向前推进,他们每人都手执一把长刀,他们仔细地搜索着尸体枕藉的战场,如果有漏网或受伤未死的楚军,往往是几把长刀一齐毫不留情地将楚军捅穿,然后一刀干净利索地割下首级;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只需准确的一刀,将敌人的首身分家,然后轻松将其首级挂在腰间……
楚军死伤惨重,成得臣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部朝郑国方向撤退……
而秦、晋、齐、宋联军在后面紧追不舍……
此时此刻,眼看成得臣就要逃走的青苔坐不住了,他一把拉上佩姬,坐在自己身前,然后催督战马风驰电掣般冲了出去,身后跟着一起冲出去数百榛原精骑……
身前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美人,身后是精锐忠勇的数百重骑,而前方就是自己国恨家仇集于一身的楚军统帅成得臣!青苔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但他来不及一一品味,脑子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抓到子玉(成得臣的字)这个罪魁祸首,为无数惨死于楚军刀下的同胞和战友报仇!
榛原五百精骑略过成群的楚国败兵,直向楚国中军大营撤退的方向追去。而护卫它的是楚军最为精锐的若敖六百卫队!
青苔将佩姬揽在怀里,双手紧紧攥着战马缰绳,一边猛夹马腹,战马如离弦之箭一般,一跃而过楚国若敖士卒的头顶,向趴在战马上仓皇逃命的子玉泰山压顶般地冲来!
而身后的若敖卫队也逐渐被跟随而上的榛原骑兵所分割包围,并展开围歼!青苔和佩姬单骑向成得臣袭来!
而昔日的楚军统帅此刻却惶惶如丧家之犬!不敢与青苔交锋的他,虚晃一刀,向旁边败退了下去。青苔岂能轻易放过,催督战马紧紧咬住。就在两马越来越近的时候,青苔的战马忽然中了不知是从哪射来的一支冷箭,往前便栽,成得臣见状狂喜,加紧催督战马往前疾驰!就在快要转过前面的山头之时,只见“飕”的一声,一道白光直射向成得臣的后背,将他击落马下!
此时,已经倒地的青苔才发现同样仆倒在地的佩姬手上还牢牢地攥着一把长弓,左手紧紧抓着弓柄,右手却还保持着击发之时的动作!
青苔顾不上成得臣,马上扑过去看佩姬有没有受伤,在得知公主并未受伤之时,这颗悬着的心才放回了肚子里。
青苔和佩姬手持长刀一步步地逼近中箭倒地的成得臣,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就在青苔就要将他生擒活捉之时,却看见成得臣惨然一笑,一把明晃晃的腰刀已贯穿前胸!原来他刚才自知难以活命,已经拔刀自戕!
青苔和佩姬互相注视了一下,然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弯腰将成得臣的印绶和头盔捡了起来……
(注:本文作者所努力塑造的作品风格是: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感,并能给人以风趣和轻松的感受,使读书成为一种享受和愉悦的心灵体验。在这里它的娱乐性要多于其学术性,风趣性要胜过严肃性。
因此,此章之后的章节,这种历史的厚重和风趣相结合的风格可能会更加突出一些。但为了保持作品前后风格的一致,这种过渡将尽量和缓一些,读者们可以仔细揣摩。由于不是严肃的历史小说,因此许多人物的言行各方面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读者在看本小说的时候,可以直接理解为古代人物翻译成现代话语之后的效果,在此提请读者注意兼谅解)。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十二章 城濮之战(尾声)
(更新时间:2007…4…4 21:12:00  本章字数:2512)

城濮之战胜利了!在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中,齐、秦、晋、宋四国联军战胜了楚、郑、陈、蔡联军!从此几十年间,楚国的北进势头被极大遏制,原来依附于楚国老大的小弟一个个树倒猢狲散,纷纷投靠了晋国阵营。
据战后统计,此战大败楚郑联军,斩首十万,楚联军统帅子玉战败自杀,此外,联军还虏郑将原繁、许公子兰,斩楚将子重、逢侯丑等正偏将佐50多员!除此之外,还俘虏楚国联军三千余人,战车三百多辆!
为威慑敌胆,在联军的刺刀逼迫下,被俘的楚军士兵将战死的同伴尸体集中到一起,筑成了几座山一样的京观。而在被选出了一千名俘虏和百辆战车作为献给周王的礼物外,其他的被俘士兵就在这尸山之下,被毫不留情地集体斩首!从尸体堆里汩汩流出的鲜血将附近的小河都染红了。浓烈的血腥气吸引了成群的秃鹫,在空中盘旋着,然后直冲下来,争相啄食人肉!
为了庆祝胜利,晋文公同意大军狂欢三天,把楚国军营里剩下的粮食吃了个精光!齐、秦、晋、宋各国将领和士兵,每一个人都在大喝,都在狂欢,都在纵情释放!而在联军大营中,独独不见了秦国公主的身影。公主身边的侍女发现公主不见了后,惊惶失措地闯到联军统帅大帐……
晋文公咬着半根鸡腿愣在那里,醉醺醺的宋成公则马上被吓醒了,原本还东倒西歪,嬉笑欢谑的各国将领也纷纷站了起来,“什么?秦国公主失踪?”众人就象泥雕木偶一般呆若木鸡,空气也好像凝固了一般,好久,才听得晋文公一摔鸡腿,吼道,“没用的东西!赶紧的跟我找呀!”众人才回过神来,连忙呼喇喇站起身来,披盔带甲,催军点兵,乱哄哄地冲了出去……
十余万大军,几十员大将,两国君主,每一个人都加入了搜寻的行列,他们撒开了一张巨大的网,像箅子一样,将方圆上百里地的每一个角落反复搜索,希望能找到公主的蛛丝马迹。
其实,公主就躲在不远处,此刻的她正呆呆地站在一条小河边,极目远望,到处是残剑断戟,燃烧的战车,无主的战马,残肢断臂,触目惊心的血迹……本来还想兴致勃勃地观赏一下秦军战绩的她,心里突然变得彷徨起来,,难过起来,甚至痛苦起来――本来是为了帮助一些人,却不得不去屠杀另外一些人,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直杀得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可又到底得到了什么呢?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地之战,杀人盈野,可是除了多几个横空出世的霸主、侯伯之外,百姓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
不知道是谁先发现的公主,然后其他方向的各国军队也迅速朝这边赶来,人越来越多,却都没有惊动这静静沉思的公主,在离公主百余步远,有威震敌胆的四国大将,有纵横捭阖的君王霸主,更有奋勇杀敌的联军士卒,十几万人密密麻麻,层层叠叠,人影晃动,战旗招展。而每一个人此时都沉默了,他们在沉思着,沉思着这残酷的战争给他们真正带来了什么。。。。。。
不知道是谁先悄悄摘下了战盔,而后十几万大军也一个个陆陆续续摘下了战盔,不约而同地低下了他们原本高昂的头颅,向战死的双方士卒致以最后的敬意。。。。。。
这支偃旗息鼓的军队蹒跚着离开了城濮,离开了这个给他们带来荣耀,带来辉煌,也带来伤痛,带来刻骨铭心记忆的地方。
秦国大将公子懿率秦军先行回国,留下了佩姬公主暂时留在宋国――佩姬生病了。青苔寸步不离地守在公主身边,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青苔那颗外表坚强,而实质脆弱的内心。
榛原城里,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一群群的百姓纷纷进献最好的药物,最好的食品,只为了能让公主快点好起来,有的仅仅是两只鸡蛋,有的仅仅是一把黄豆,但也寄托了一颗真挚的心,一份浓浓牵挂的情意。
在这期间,宋成公也亲自登门看望公主的病情,除了将宫中最有名的御医留下之外,还带来了一纸委任状――因青苔在大战中功勋卓著,冠于诸军,因此特擢升为世袭上大夫,同时封为榛原君,兼任征夷大将军,全权负责宋国北部与东部地区的防务。
青苔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份委任状,心里面已经没有了那种激动的感觉。此刻,只听得公主轻轻地咳嗽了一声,青苔连忙探过身去,观察公主病情去了。
秦穆公不知道从哪得到的消息,居然得知了公主生病,而且病倒在宋国,不禁勃然大怒起来,他下令将公子懿关了禁闭,而且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前来宋国兴师问罪!
宋成公可慌了神,一面连续派出五批使节前去秦军解释情况,一面派使者来榛原与青苔商量对策。青苔此刻也六神无主起来,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没想到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公主的病奇迹般的好了。青苔可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遮天蔽日的宋国军旗涌出睢阳城门,如波浪一般的宋军向左右排开,而后一辆战车直冲前方,战车上方是只有诸侯才能用的黄色车盖,车上插着的玄鸟大旗迎风飘动。驾车的正是宋国征夷大将军、榛原君李青苔,而车上端坐的正是风华绝代、仪态万方的秦国公主佩姬!此景此情,有诗为证: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佩姬,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佩姬,德音不忘。
佩姬的出场化解了一场干戈,秦穆公看到女儿安然无恙,不禁大喜。秦、宋两国的邦交不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因此次机会而得以大大强化。不久,两国就正式签订了宋秦同盟。秦穆公也对公主和青苔的微妙关系有所体察,但他实在舍不得把唯一的一个女儿留在千里之外,于是就苦口婆心地劝说佩姬返回秦国。但一一被倔强的公主拒绝。无奈,秦穆公只得答应佩姬留在宋国,和青苔在一起。而佩姬也答应每年回秦国两次,探望穆公。
秦穆公这位叱咤风云的春秋霸主,终于无奈地率领着无敌于天下的秦军离开了宋国,留下了他最疼爱的公主,也留下了三千最精锐的秦军卫队――锐士,护卫公主的安全。
对其内情早就略知一二的宋成公也不是傻瓜,秦国公主留在本国,自然不敢怠慢,不仅在榛原城给公主大兴土木,扩建宫殿外,还不失时机地将青苔擢升为正卿,享受公族重臣的待遇!希望以此和秦国王室套上近乎。
而此时,在宋、秦两个大国君主的心里,也正在盘算着同样一件事!……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十三章 青苔的考验(上)
(更新时间:2007…4…5 23:46:00  本章字数:3210)

此刻,在宋、秦两国国君的心里,都在想着的一件事:就是公主与青苔可能的婚礼。
但一想到这些,秦穆公心里就很不爽:想我大秦数百年来历代的公主、王子、驸马,哪一个不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哪一个不曾对大秦立有赫赫战功,令国人心服口服?现在一个对大秦存功未建的宋国小子想这样轻易地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抢走。不行!绝对不行!不能这样便宜了他!……
秦穆公主意打定,腾的一声从御座上坐了起来,“内侍,拟旨!”
三天之后,宋国榛原城。宋国正卿、榛原君、征夷大将军李青苔正手捧一封秦国紧急函件,在认真的读着,额头沁满了汗珠,不知是激动,还是紧张――
寡人闻宋国征夷将军青苔文武皆通,精于兵机。昔将军初战鱼台,摧城拔阵,亲躬矢石,首登敌城;督军拔陈,一鼓而下,执陈君臣,扬名海内;兵伏犀首,用兵机变,孙、吴不及,楚蛮五万,翦灭无遗;城濮一战,身先陷队,以一敌十,谋于人上,兼以勇烈,遂使子玉授首,而竟全功。遂使宋国倚为柱石,一日而职三迁,而授以征夷全权!古往今来,谁人能及?寡人感佩之余,愿与将军咸阳一见,聆听教诲,而敦友谊,无上恳切之至,幸勿推辞!寡人爱女佩姬可一并来秦,共叙天伦。
凭宋国的实力,自然是没办法与秦国相抗衡的。所以青苔和佩姬不得不在数日之后,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赴秦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