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张准毫不犹豫的说道:“小影!我支持你!”
    薛知蝶急忙说道:“你不要捣乱好不好?这都是没影子的事情!著书立说,那不是女儿家应该做的事!只有解缙那样的才子,才能编成《永乐大典》,其他人,根本不可能!”
    张准不以为然的说道:“你要对小影有信心!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浑浑噩噩的过一生!小影,我看好你!”
    薛知蝶眉头一皱,不满的说道:“那你就出钱出粮出人吧!”
    张准毫不犹豫的说道:“如果真的有盛世到来的那一天,这点钱粮算什么?要人?要多少有多少!总之是一句话,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
    薛凝影拍掌说道:“玉麟哥哥,你可不能说谎!”
    张准不假思索的说道:“决不说谎!如有违背,天诛地灭!”
    薛凝影满足的笑了。
    只有薛知蝶摇摇头,感觉张准是在教坏小孩子。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你真的当自己是未来的三皇五帝,九五之尊啊!你这个浮山所的小小千户,屁股还没有坐热呢!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看你的悲剧呢!
    “请问,这位是张玉麟张大人吗?”
    忽然间,身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张准扭头一看,发现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可能已经有六十岁了,身体却是相当的健硕,眼睛也是相当的明亮。一般人到这个年纪,都有些驼背了,但是老人家的腰肢,还是挺得笔直的。
    老头子自我介绍,说是王家班的班主,叫做王德旺。高台上正在表演杂耍的,就是王家班的成员。王家班同样是来自山西,因为躲避战乱,来到河南,随后,又来到山东地面。
    张准内心微微一动,猜测到了一些什么,温和的说道:“老人家,我便是张准张玉麟,你找我有事?”
    王德旺说道:“小林姑娘托老头子送些东西给张大人,老头子正想着如何才能见到张大人,没想到,张大人会在这里出现。实在是感谢老天,老头子能顺利的完成小林姑娘的托付了。”
    张准好奇的问道:“什么小林姑娘?”
    王德旺说道:“是林幽萼林姑娘。”
    张准眼前浮现出白娘子的身影。原来是她!不知道她要送些什么东西给自己?她不是已经送了一把羊角匕首给自己了吗?怎么还有东西送来?再说,送东西就送东西,怎么还要托人送来?即墨县城距离浮山城,只有几十里路程,她完全可以到浮山城来,亲手将物品送给自己啊!搞什么花样呢?
    王德旺回去高台后面一会儿,便捧着一个小小的梳妆盒过来。这便是白娘子送给张准的物品。他身边的三个女人,看到对方居然送给张准一个梳妆盒,感觉都有些怪怪的。薛知蝶和杨映菡互相对望的眼神里面,多了几分暧昧。张准一个大男人,要梳妆盒来做什么?小林姑娘又是哪个?怎么会送给张准这样的东西?
    张准其实也是满纳闷的,白娘子什么不送,偏偏送给梳妆盒来,真是邪门!要是送给杨映菡的,倒是说得过去。偏偏是送给自己!他好奇的接过来,当着大家的面打开,却发现里面是一个精致的香囊。香囊的表面是白色,上面绣着一朵若隐若现的兰花。香囊有淡淡的清香,仿佛是白玉兰的香味。
    “好有意思的礼物……”薛知蝶意味深长的说道,语调明显有些怪怪的。只要是人,都能够品尝到语调中的怪异的味道。
    “的确。”张准自言自语的接话。
    白娘子居然千里迢迢的托人,送给自己一个香囊,当真是有点暧昧。这年代的富家公子,身上一般都会佩戴一个小小的香囊。香囊通常是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里面放些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悬挂在腰间,或者是放在怀里,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香味。
    最开始的时候,香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神,相当于后世的香烟。要是觉得困了,就将香囊拿出来闻一闻,可以有效的提神。后来,香囊逐渐的变成一种装饰品,越来越华丽,越来越精致,反而不太注重它的提神功能了。因为随着烟草的传入中国,鼻烟开始出现,鼻烟壶之类的物品,逐渐的取代香囊。
    只是,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白娘子为什么会送自己香囊!
    一般来说,香囊也算得上是贴身物品,应该是出自最亲近的人之手,又或者是从店铺里面直接买来。如果一个女子,主动送给一个男子香囊,那……相当于后世的女子,开始给男子买衣服……这里面的含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张准将香囊打开,发现里面并没有香料,那淡淡的香味,完全是香囊本身发散出来的。里面没有香料,说明白娘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香味。同时,隐隐间,好像又有一些别的含义。至于是什么别的含义,张准也体会不出来。
    好吧,这个香囊的出现,的确让张准有些疑惑。如果说,这香囊传递的信息,真的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好像不太可能。他和白娘子之间,就见了一面而已。不可能真的有什么王八之气,虎躯一震,就将别人的芳心俘虏过来吧?那也太异想天开了。
    “先帮我放着吧,我不戴这个。”
    张准随手将香囊交给杨映菡。
    杨映菡接过来,有些迟疑,低声说道:“这是别人送你的……我……”
    张准笑着说道:“我不给你保管,给谁保管?我戴这玩意儿出去打仗?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感觉是怪怪的!”
    杨映菡只好收了下来。
    这时候,高台的杂耍,也已经结束了。
    围观的人群,逐渐的散去,张准等人,也回到了千户官厅。
    经过张准的描述,三个女人对白娘子和红娘子都感觉十分的好奇。又有这个香囊的插曲,她们都很想见见这个白娘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为什么要送一个香囊给张准。
    然而,事与愿违,红娘子并没有到浮山城来。白娘子也没有出现。没有人知道原因,反正是没有来。七月十四过去以后好多天了,王家班都已经离开了,她们依然没有到浮山城来。
    张准倒是得到一个和古镇有关的消息,不过和红娘子她们无关。
    得知张准离开了夏河寨前所,王健立刻率军南下,带着几百名的官兵,杀了夏河城一个回马枪。夏河寨的军户们,急忙组织起来反抗。至于战果,暂时不得而知。想来不会很好。
    “留意一下就是了。”
    张准淡淡的对情报司的相关人员说道。
    这天,张准亲自将伊立涛送走。
    伊立涛回到灵山卫,正式开始自己的情报生涯。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强推期间,每天三更9000字~~~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推荐票有点少啊,有推荐票的兄弟,可以将你手中的票票都投给我吗?谢谢~~~~】
    '  '
第147章 还是要纳粮
    (0147)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强推期间,每天三更9000字~~~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推荐票有点少啊,有推荐票的兄弟,可以将你手中的票票都投给我吗?谢谢~~~~】
    很快,伊立涛就送回来的第一份情报。
    夏河城被攻破。
    赵峰、赵生玉、李永航、楚凌轩等一干人等,全部下落不明,不知道是被王健给杀了,还是给王健扣留起来了。现在的夏河寨千户所,已经有了新的千户,叫做王斗。此人是王健的亲信心腹。他担任夏河寨的千户,夏河寨的军户们,有好日子过了。
    听说夏河城已经被王健攻克,风扬易的第一反应,就是嗤之以鼻,冷冷一笑。他向张准说道:“大人,我就知道,赵峰此人,根本不能成大事。只是可惜了原来的那些兄弟,相信他们已经凶多吉少了。楚凌轩和李永航两人,现在应该也后悔了吧?我跟他们说只有跟着大人才有出路,他们就是不听!”
    那些当初跟随张准来到浮山所的夏河寨军户,得知王健攻破夏河城的消息,都是心有余悸,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王健的手段,他们不是不知道。如果他们当初稍有犹豫,不愿意跟随张准到来浮山所,这时候,想必已经倒在了官兵的屠刀之下了。
    幸运啊,的确是太幸运了!
    随着夏河寨千户所被王健重新控制起来,灵山卫逃亡到浮山所的军户,数量是越来越多了。杨国华他们,每天都要接送上百户的军户。张准派人在灵山卫各地到处宣扬四项法令,继续吸引那些没有出路的军户到来。显然,这个人口的增加,成果是斐然的。但是,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了。
    日子匆匆的流逝,转眼就已经是七月二十二。
    这天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是,浮山城的千户官厅,却是气氛有些凝重。王铭宇、刘航、侯山平、杨立仁、刘宝玉等人都在千户官厅等待张准。而张准,也在很早的时候,就来到了千户官厅。
    他们今天要商量一件比较重大的事情:
    到底要不要纳粮?
    本来,之前张准提出的口号是“均田免赋”。这是照搬后来李自成的口号,尽最大可能的将群众发动起来,成为自己的助力。事实上,在过去的日子里,因为这个口号的存在,根据这个口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确让军户们对张准的支持力度,达到百分百的满值。
    但是,均田免赋这个口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粮食问题。王铭宇、刘航等人经过慎重的研究,觉得这个口号,实在是太超前了一些。均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免赋就值得商榷了。免赋的意思就是不纳粮。刘航、王铭宇等人都觉得不纳粮实在是不行。
    眼下乃是乱世,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安抚外来的民众,还是组织民众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随着不断有外来军户投奔,必须供应这些人的伙食,浮山所的粮食,消耗速度很快。护卫队本身,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也不是小数目。而目前张准的粮食来源,主要依靠缴获。相对来说,这种来源,是不稳定的。因此,他们经过研究以后,决定向张准建议:
    纳粮!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同时,趁“均田免赋”的口号提出还不是很久,传播的区域还不是很大,尽快的将这个口号改变过来。这个口号改变得越晚,知道的人越多,以后改变政策可能引起的后果,就会更加的严重。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古人和后人,看来在某些思想上,是完全相通的嘛!
    张准对自己的弱点,其实是很清楚的。军事上,他是强项,浮山城乃至整个鳌山卫,肯定没有人比他更有军事眼光。但是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有很多细节都是不知道的。前世的他,只是海军陆战队的普通士官,退役以后,从事的也是一般的搏击教官工作,不可能对每个领域都精通的。
    在自己不精通的领域,当然是要听取专家的意见。
    好吧,这个专家,在这里不带有任何的贬义。
    当初,张准之所以着急的提出“均田免赋”这样的口号,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抢在李自成的前面,造成最大的影响,吸引到更多的民众投奔。第二个,是要迅速将浮山所的军户都鼓动起来,拿下浮山城,造成既定的事实,所有人都不得反悔。
    可以说,这个口号的提出,刺激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原本几乎麻木的军户,一听到均田免赋这样的口号,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激动。他们对攻打浮山城的急切程度,甚至超过了张准本人。最终,浮山城轻易的被攻打下来,造反成为既定的事实。
    随着四项法令的颁布,尤其是《军田令》的颁布,浮山所军户对护卫队的拥护程度,对他张准的爱戴程度,绝对是空前绝后的。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没有一群支持自己的死忠,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寸步难行的,更不要说造反,干扰历史进程这样的逆天行动了。
    张准对这一点非常清楚。
    现在,要改变这个口号,张准的确有些犹豫。
    好吧,张准承认,自己在军事行动上,向来都是杀戮果断的,不会有丝毫的迟疑,但是,在别的领域,他坚持的是慎重慎重再慎重的原则。决断不了的事情,宁愿放一放,看一看再说。但是,王铭宇、刘航等人的强烈要求,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始终是个后患。
    认真的想了想,张准缓缓的说道:“你们有没有调查过,我们原来宣布不纳粮的,现在突然改口纳粮,民众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们朝令夕改,出尔反尔?”
    王铭宇说道:“大人请放心,我们已经做过摸底调查。只要税率定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民众们还是能够接受的。当兵吃粮,种田纳粮,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没有不纳粮的。”
    刘航也说道:“没错!历朝历代,都没有不纳粮的记录!只要税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民众们是不会有意见的。”
    张准还是犹豫不决。
    其实,在内心里,张准已经认识到,自己当初提出这个口号,的确是有些脱离实际的。单纯从忽悠民众的角度来说,这个口号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李自成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一下子就聚集了上千万的民众,可见这个口号威力的强大。
    但是,李自成的失败,同样是因为这个口号。不纳粮,自然就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由于没有稳定的钱粮来源,李自成要维持军队的运转,只能依靠抢掠和缴获。当缴获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只有抢,一路抢过去。只要是大户人家,统统抢光,结果将很多人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因为抢掠已经成为惯性,导致进入北京以后,起义军还习惯性的大肆抢掠。尤其是刘宗敏等大将,更是将抢掠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这种抢掠行为,对军纪是致命的。李自成的军队,在进入北京以后,战斗力急促下降,不是没有原因的。
    后世有些人说,李自成的军队,是因为鼠疫什么乱七八糟的原因,才会在后来的一片石大战中惨败。其实,这些说法,根本就是扯淡!李自成失败就失败在没有建立根据地,又放纵了部队的纪律。没有纪律的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一支真正的强军,就算遭遇鼠疫,也不会垮掉。北京城有鼠疫,你不会从里面退出来吗?赖在里面等死?根本原因,还是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已经脱离了对部队的掌控,大家都喜欢赖在北京城的花花世界里,享受生活。一群忙着吃喝玩乐的士兵,突然被拉出去和强悍的清军打仗,自然是一败涂地。
    张准要避免重蹈李自成的覆辙,就要将自己的根基牢牢的扎稳。
    要扎稳根基,就要有稳定的钱粮来源。
    换言之,必须纳粮!
    看到张准还在思索,刘航委婉的说道:“大人,我们建议用均田免役代替均田免赋,一字之差,法令截然不同,你看如何?”
    张准缓缓的说道:“均田免役?”
    刘航解释说道,均田免役,就是免除所有的徭役。古代的农民,除了耕种自己的田地之外,还有大量的徭役需要承担。例如修桥铺路,修葺城墙,修筑房屋,修建水利设施,修建码头仓库等。所谓的徭役,其实都是免费劳动,甚至连饭菜都是要自己带的。
    王铭宇他们商量过,决定将这些徭役,都全部剔除出来,改成雇人进行。只要你来干活,我就给钱,甚至是免费提供伙食。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的积极性。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钱粮。这也是他们强烈要求收取赋税的重要原因。
    事已至此,张准明白,不纳粮是不可能了。王铭宇、刘航等人的担心没错,均田免赋的口号,知道的人越多,传播得越广,以后更改引起的后果,越发严重。
    当断不断,反为其乱!
    必须断!
    张准若有所思的说道:“既然如此,你们觉得税率多少合适?”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强推期间,每天三更9000字~~~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推荐票有点少啊,有推荐票的兄弟,可以将你手中的票票都投给我吗?谢谢~~~~】
    '  '
第148章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0148)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强推期间,每天三更9000字~~~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推荐票有点少啊,有推荐票的兄弟,可以将你手中的票票都投给我吗?谢谢~~~~】
    王铭宇慎重的说道:“我们初步议定是在每亩三十斤到五十斤之间,以收取稻谷为主,棉花为辅,其他作物另行折算。具体收取多少,还请大人决定。”
    张准再次沉思片刻,缓缓的点点头,沉声说道:“好吧!就按照每亩四十斤稻谷的税率征收,其他作物另行折算。要刻碑为计。以后不能再更改了。否则,民众就要对我们的信用,产生动摇了。”
    王铭宇等人自然明白当中的厉害,连声保证工作一定会做到位。
    事实上,如果不是张准的废除农业税的想法,实在是太超前,他们也不会强烈要求进行更改。对于这个口号的吸引力,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十分清楚的。对其作出的更改,可能引起的后果,也是非常清楚的。牵一发动全身,他们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最终,税率确定在每亩四十斤稻谷。
    明朝末年,稻谷已经逐渐取代小麦,成为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使用稻谷作为纳粮标准,是比较恰当的。当时山东地区的稻谷产量,一般的水田,大概在每亩二百五十斤左右,好点的可能有三百斤。每亩四十斤,大概相当于15%左右。这样的税率,是民众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当然,小麦的产量,依然相当大。
    众人随后对相关的法令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商榷。
    “既然要纳粮,那就全部的田地,都要纳粮!”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张准斩钉截铁的说道。
    《均田令》和《军田令》最大的改变,就是无论是民田还是军田,都一律按照这个税率征收。不允许存在不纳粮的田地。否则,数十年以后,免税的漏洞会被无限的扩大化,最终导致纳粮政策变形,重演明末的悲剧。要么全部都不收!要么全部都要收!
    其实,大明朝的耕地面积大约有8亿亩(800万公顷)左右,总面积是相当广大的(我国2010年的耕地面积是18亿亩,即中央屡屡提到的耕地保护红线)。按照明朝建国初期制定的每亩二斗(约37。6斤)的税率,每年可以收取300亿斤(约1。6亿石)的田租。按照每石五钱银子计算,国家的田赋收入,应该有差不多八千万两白银。
    然而,实际上,大明朝中央的财政收入(即户部的太仓库),每年不过是三四百万两左右。加上皇帝的私房钱(内帑)二三百万两,一年也不过是七百万两左右,根本不到八千万两的一成。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很简单,因为90%以上的田地,都掌握在士绅官僚群体的手上。而士绅官僚,是不用纳粮的。
    九成以上的人群,只拥有不到一成的土地,需要承担沉重的赋税。不到一成的士绅官僚群体,掌握着九成以上的土地,却不需要缴税。崇祯不断的摊派粮饷,最终只能摊派到那些可怜的农民的身上。本来那不足一成的土地,负担就已经非常的沉重,哪里还经得起屡屡加饷?农民们不堪重负,自然要起来反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南。明朝在河南有好多位王爷,每个王爷都拥有大量的田地。最出名的福王,一次就被赐予二十万倾的田地(约二千万亩)。由于河南本地的田地不够,还得从邻省调配。后来,福王的田地,又屡屡增加,最终超过了三十万倾,成为河南最大的地主。皇室、官僚、士绅将全部的田地都霸占光了,农民只能流离失所,到处流浪。
    当陕西起义军来到河南的时候,就好像是火星落在了火药桶里面,自然是轰的一声,就冒起了冲天大火。河南是天下正中,中原心腹所在,对维系天下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原一乱,必然天下大乱。如果陕西起义军被限制在陕西境内,无论如何,都不会对大明朝造成致命的影响。就好像建虏再彪悍,也无法灭掉大明朝一样。明朝的灭亡,内因才是关键。
    富得流油的有钱人不用缴税,穷得屁股漏风的农民却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这就是明末的真实写照。这,才是民乱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也是明末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民的问题不解决,国家不可能安定。出现这样的问题,哪怕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转世,都是难以解决的。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依靠统治者本身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是推倒重来。
    当然,免税的情形也不是完全没有。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的开垦荒地,张准等人研究后决定:新开垦的土地,第一年免税,第二年按照每亩二十斤稻谷缴税,从第三年开始足额缴税。
    根据统计报表的显示,眼下的浮山所,总共拥有八万亩的田地,剔除新开垦的田地不纳粮,还有三万亩的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0 1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