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亭长小武-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德道,此言差矣。要让人家认出你是太子府中的人,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吗?
张光道,臣愿意效仿聂政,杀死那狗贼后,立即自残面目,然后自杀。绝对不让别人认出臣的身份。
刘据道,唉,张君的心意我领了。那江充扈从甚多,哪里能容你下手。皇帝最近又专门征调北军徒卒一千人给他,家里防卫得铁桶一般。何况在这关键时候去刺杀江充,皇帝一定大怒,倘若发下玺书下令闭城大索,定会查出蛛丝马迹来的。我们还是从长计议罢。
石德道,张贺君有什么意见?能否从令弟那里探探消息?
太子家令张贺嗫嚅地说,舍弟为人一向谨慎,而且死心塌地拥护皇上,要从他那里得到消息,绝对不能。至于臣本人,一定能做到坚贞不二。
大家都默然不言,张贺的同产弟弟张安世官拜尚书令,如果得到他帮助,自然是再好不过,可是全然没希望。他们也暂时想不出什么好招来了。
三
几天后的上朝日,严延年上书盛赞豫章太守沈武刚健敢断,一日诛杀不称职吏和豪猾五百余人。豫章郡大治,应当褒奖。
刘彻看过简书,觉得沈武辞采华美,鞫录翔实,不禁笑道,沈君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依廷尉看,当怎么褒奖为好?
严延年叩首道,既然陛下垂问,臣安敢藏拙。此数月臣披阅奏谳文书,三辅所奏进者最多,有许多文书显示掾吏文法不明,极不称职,其长吏当抵罪。京兆尹于几衍软弱不胜任,当免。臣敢推荐沈武试守京兆尹,加秩为中二千石。
刘彻笑道,廷尉君真是心胸宽广,能容人。当日沈武廷议驳回君的劾奏,君竟然不记恨?
严延年道,臣只知道朝廷公义为最上,不敢以私掩公。
好,刘彻赞道,严君如此忠直,朕甚嘉焉。朕听从严君建议,立即制诏拜沈武为京兆尹,诏书即下大司农,以驷马置传征召沈武回京。廷尉忠直,赏功亦不可阙,朕赐君爵为大庶长。
靳不疑对严延年的举荐很不以为然,散朝后,群臣出了司马门,靳不疑特意驻车等在北阙下,邀请严延年同乘,趁着佳日,去郊外驰车游乐。汉代官吏有出游五陵的风俗,严延年今天得到制书褒奖,心情畅快,欣然答应。两人在车厢内攀谈,靳不疑疑惑道,明府今天为何推荐沈武任京兆尹,他当初是从丞相长史升迁,出守豫章的,和刘屈氂、江充关系密切。明府不会坐视江充势力更大罢?
严延年道,中丞此言差矣。依臣看,那沈武虽然出身丞相长史,做官的风格却和江充等人截然两样。臣非常欣赏他治理郡县的才能,大凡如臣等,是绝不相信什么神物巫蛊的。臣认为沈武也一样,他回了长安,不会认同江充的做法,更不可能和江充靠得太拢。
明府这么肯定?靳不疑道。
愿以头颅担保。严延年道,如果臣否定他,那就是否定臣自己。要臣阿从江充,那比登天还难啊。
靳不疑笑道,其实臣也欣赏他,不过上次他在廷上拒绝臣代舍妹的求婚,很让臣丢脸,这消息还一下子传遍三辅,三辅都以舍妹求嫁之事为笑话。至今舍妹还寡居在家,想起这事,当真心恨难平。
严延年道,中丞何必斤斤计较,沈武也有他的难处。臣觉得更重要的事在朝廷。现今江充倒行逆施。其余众臣都缄口不言,臣看那沈武倒有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劲头,皇上又很欣赏他。如果我们拉拢他劝谏皇上,即便搞不垮江充,总可以稍微遏止一点江充的锋头。臣现在常常忧虑,一旦江充得势,臣等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他顿了一顿,刚才中丞提起令妹的婚事,臣不才,敢有一个请求,臣的少子孺卿现在未央宫为郎中,也未曾娶妻,如果中丞不嫌弃,不如就将令妹嫁给犬子,中丞以为如何?
靳不疑喜道,明府愿聘舍妹为儿媳,臣又什么不肯的,臣回去就告诉舍妹。
好,那臣就择吉日替犬子纳采罢。严延年道。他心里喜悦,毕竟能和靳府结亲,是件很光荣的事。如果不是因为靳莫如现在这种情况,他还真不好意思提出来。虽然靳莫如是寡妇,但在汉代,寡妇完全不会因此羞惭而降低标准。她们重新择婿向来和初嫁一样严格,而且完全视为理所当然。有时觉得初嫁的丈夫不合适,还宁愿要求离婚另觅良婿。只不过因为靳莫如被沈武在朝堂拒绝的事传遍三辅,三辅的豪富大族怕为人耻笑,才不愿提亲,一些小家族又不敢高攀。再加上靳莫如本人屡次表示不想嫁人,所以一直耽搁下来。严延年本人官居廷尉,秩级比靳不疑高,但他出身细族,根基很浅,想和一门五侯的大族靳氏结亲,那是要有点勇气的。
靳不疑也很欣喜,虽然严延年门第不高,但是他的幼子严孺卿面目俊美,身材健硕,为皇帝的执戟郎中,前途也不可限量。当年的高辟兵,比之简直相差万里。那头肥猪如果不是有太子家的背景,靳氏哪里会肯将女儿嫁给他,做梦也别想的。
严延年突然想到一件事,道,要说中丞当年也和太子关系密切。不过就现在来看,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高辟兵还活着,将来太子有不讳,高氏肯定会受牵连,那么令妹自然也保不全了。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啊。
靳不疑道,的确如此。皇上的心简直捉摸不透,皇太子恭俭温和,从无过错,不知皇上为什么要猜忌他。对了,不知明府可相信相术?
严延年道,听人说得很神奇,总在半信半疑之间。毕竟有些事情难辩真假,据说当年大将军卫青自小被人看相,认为可以封侯,后来果然如愿,位极人臣,不知道是不是。
的确。靳不疑道,文皇帝时有相士给周亚夫相面,认为他可以封侯,但是日后将会饿死。周亚夫也是完全不信,说自己父亲虽然位为列侯,可是自己上有兄长,爵位世袭轮不到自己。况且如果能封侯,又怎么会饿死呢。后来竟也一一如验了。可见相术这东西虽然难测,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疑其无啊。嗯,我倒希望一切都是真的,如果真有那么神奇,皇太子也应该是虚惊一场了。江充再厉害,也不可能动摇皇太子的根基。
此话怎讲?严延年道。
靳不疑道,明府恐怕不知,当年皇太子的岳母田细儿还是一个未嫁的姑娘,有一天和母亲出游,在长安厨城门外碰到一个老丐。那老丐见了田细儿,眼睛发直,断言她是大贵之像,一定会做皇帝的岳母。后来田细儿嫁给长陵史氏,生下史次倩,也就是当今皇太子妃。既然田细儿被相士断言会做皇帝岳母,那皇太子自然是做定了皇帝,哪里还会有什么危险呢?
哦,竟有这等事。严延年道,果真有如此神奇?
是啊,田细儿起先嫁的高氏,生下高辟兵,就守了寡。后来改嫁史氏,才生了如今的太子妃。可见那相士的确有点本事。田细儿改嫁史氏之前,哪里能料到这个结果呢?还在怪那老乞丐骗人呢。这事也真有点凑巧,当今皇帝的生母王太后,当年也是先嫁给田氏,后改嫁景皇帝的。看来汉家的事竟有惊人的重合,就冲着这巧合,皇太子也该遭上天护佑的罢。
严延年道,那我也不得不信了。皇太子虽然恭俭温和,和我的施政观念不合。但到底还算聪明睿智,他要是无恙,江充为非作歹的日子也不久了。当今皇上春秋高,还能纵容他几年呢。
是啊,靳不疑道,荥阳留长卿相法,果然不是妄说的。那老乞丐也不是个凡人了。
你说什么?严延年惊奇道,荥阳留长卿,你说那老乞丐叫留长卿么?
靳不疑奇道,明府怎么如此激动。我听说那乞丐自称师承荥阳留长卿,那自然是留长卿的弟子了。对了,明府曾做过河南太守,荥阳是河南郡属县,象明府这样勤于政务,必定经常行县视察的,可曾听过荥阳有留长卿这个人。
严延年脸色灰白,这就怪了,荥阳是河南郡重要的属县,当年臣的确经常巡视。留长卿此人也的确如雷贯耳,可是只听说他以相猪为名,哪里擅长什么相人?他家的确世传《留氏相法》,可是本郡的人都知道那是相猪的书,绝对不是相人的。
靳不疑一听,差点眼珠子没从眼眶里跳出来,他张大了嘴巴,竟……竟有此事?明府不会搞错罢?
严延年道,绝对不会搞错。留长卿富甲一方,就是靠相猪术发财的。他擅长挑选好猪饲养,凡经他选定的猪,长膘快,健壮,肉质鲜美。母猪则多产子。所以后来他的名声极大,整个河南郡都请他帮忙相猪,单单为此就获利巨万。中丞世居长安,未获外任,也难怪不知道了。
那岂不是说皇太子还是凶多吉少。靳不疑叹道,心里暗暗吃惊,如果说皇太子只不过是留长卿的弟子相中的好猪,那就只有等着让人宰割了,至于那屠夫,也许就是江充。他似乎看见江充赶着一群猪去刑场的情形,当然这样的话他并不敢直接说出来。
四
马车走了一会,已经行到了长安城的西北郊,也就是茂陵附近。他们停了下来歇息。茂陵是当今皇帝的预作陵墓,环着陵墓的是天下各郡国迁徙来的豪强大族,凡是家产超过三百万的人,得到命令就必须迁徙。有钱人向来喜欢为非作歹,所以民风也相对剽悍,侠客成群,建汉以来就号为难治。同时又是一些喜欢交接侠客的朝廷大臣们燕饮游乐的场所。
他们下车步行,走上了一个邻着灞水的高坡,望见大约百丈来远的地方,有着一个个华丽的帐幄,帐幄四周,则围着不少武刚车,一面大旗在风中飘荡,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虎形纹饰。他们知道这是南军卫尉的军旗。靳不疑忧虑地说,卫尉的仪仗怎么到这里来了?外间风传江充的同产弟弟江之推仗着乃兄的权势,经常假借中都官仪仗,游荡三辅各陵,广交宾客,轻侠为奸。而且还留驻诸陵,狂饮达旦,有时甚至累日不归,实在是伤风败俗。三辅百姓无不痛恨,有司竟然坐视不管,我起初还不信,这回看来完全是真的。
严延年也蹙眉道,看来中丞真是两耳不闻外面事啊,我今天带中丞走这里,就是希望能碰上类似的事,让中丞亲眼看看。江充仗着皇帝撑腰,权势熏天,谁人敢管?连掌管茂陵地界的右扶风也拿他没办法。我刚才奏免的京兆尹于几衍更是一向对江之推畏如蛇蝎,不但不敢多事,还溜须拍马,饬令辖下诸陵县令、丞、尉,如果看见江都尉的弟弟和宾客车骑,要好生供养侍侯。幸好这次皇上答应我的奏请,免去了于几衍的官职,哼,我想好戏还在后头呢。
靳不疑恍然道,明府奏免于几衍,原来就是想让沈武和江充两虎相斗,真是高明。不过,明府相信沈武一定敢于触犯江充吗?
中丞切莫小看了沈武这个人啊。严延年道,我绝对有这个信心。他这次在豫章郡一日论杀五百余人,郡中股栗,乡里怨恨。试想,一个连乡里的怨恨都不顾的人,是不是算得上真正的酷吏了?我一向认为,真正的酷吏除了皇上是不会阿从任何人的,前中书令司马迁说侍奉君王就象〃戴盆何以望天〃,无暇他顾,这个比喻用得真妙,当年赵禹不也说过吗,既然当了朝廷的官,这条命就是皇上的,连妻子都不能再放在心上。沈武的父母新近死于贼手,必定因此对天下郡国的亡逃吏和不法豪猾极端痛恨。大汉还讲究一个〃孝〃字,现在他父母皆无,治狱自然更无牵挂。况且这次迁补沈武守京兆尹,就是因为前任〃软弱不胜任〃,皇上特意擢拔他,他还敢于再〃软弱不胜任〃吗?他是骑在老虎背上,不想酷也得酷了。
靳不疑赞道,明府真是工于心计。好,我就拭目以待,看看沈武怎么治理京兆。
他们正说着,忽听耳边传来马蹄声,还夹带着鼓吹之乐。只见茂陵县邑的方向奔来一队人马,为首的是辆驷马驾的轻车。一柄大斧竖在车厢的正中。御者身后坐着一位头戴一梁冠的黑衣长吏,那就是茂陵令于舜,这辆车乃是县廷的斧车先导。后面跟着的几辆则是牛拉的大车,载着瓜果食品,向武刚车环绕的幄帐方向驰去。一队骑吏手执长戈夹在斧车两侧。这个车队,自然是于舜想要巴结江之推,而专门送礼品来的了。
岂有此理。靳不疑怒了,作为御史中丞,我应该立即劾奏于舜,以赃罪系捕下狱。身为六百石长吏,竟公然谄媚一个无爵的家人子,实在是羞辱印绶,有伤朝廷体面。
严延年道,中丞还是省省力气罢。现今皇帝御体不安,不想见外朝大臣,中丞欲见皇上,也只能趁着五日一上朝的时候。而江充加官为给事中,本来就有未央宫和建章宫的出入符节;现在他全面治理巫蛊,可以随时觐见皇上。他要构陷中丞君一个罪名,真是易如反掌。中丞不但奏不倒他,恐怕连自己的性命还要赔进去。我看还是等沈武来,作壁上观,静候其变。
靳不疑道,这样的事情,真是让人将肺气炸,一刻也忍不了……唉,不过明府说得也是,现在和江充斗,简直象拿鸡蛋碰石头,只取其辱。
别急,严延年道,皇上已经命大农厩发下驷马置传,从豫章到长安,不到一个月也就可以来回了。再过一个月,你就看好戏罢。
他们说着,一阵歌呼醉骂的声音从幄帐那边传了过来,大概是江之推的宾客们喝醉了。紧接着几骑马从武刚车的环绕中冲出,领头的马上伏着一个淡红衣服,戴着高高竹冠的青年,他边驰马边发出呜呜的声音,大概是很快乐罢。紧接着的几匹马上都坐着短衫的宾客,有一个还披着短甲。他们沿着灞水的岸边驰骋,然后齐齐跃马纵上高坡,上了田埂。灞水边到处都是开垦了的田地。他们的马飞速冲进田地,没入金黄的小麦丛中。几个农民执着鍤惊呼叫骂。那领头的青年突然驰马冲近一个正在叫骂的农民,手中马鞭一扬,在这个农民头上猛抽了一鞭,农民立即倒在地上翻滚。那青年拉住缰绳,驰马回来,绕着那个农民转了几圈,手上鞭子不断飞舞,将那个农民打得在地上翻腾跳跃。最后他好像兴尽,驰马冲出麦田,张开右臂,接住一个宾客向他扔过来的一张弓和一个箭壶,抽出一枝箭,搭在弓上,遥遥向那个农民射去,箭矢到处,那农民仰天栽倒。大概射中了肩膀,他右手抚着肩膀,在地上打圈,象个刚刚变成独眼的鸡一般。那个青年引弓还想再射,这时茂陵令已经驰马冲上前来,翻身下马向那个青年拼命顿首,大概是乞求他饶了农民一命。那青年方才驰马转了两圈,绝尘而去。
靳不疑道,那个人好生嚣张,大概就是江之推了。没想到天子脚下,竟也没有了王法。江充这奸贼,当时赵王太子怎么没把他同产弟弟全部杀光,到今天竟然贻害三辅。
严延年道,那个茂陵令也该杀,倘若他们的案卷送到廷尉府,文法吏只判他们弃市,我会改判腰斩的。
靳不疑道,适才看县令拼命叩头,请求江之推饶那农民一条性命,似乎县令本人还是不坏的,只不过慑于江充的权势,不得不屈从罢了。
慑于权势,那就是废格朝廷任命,足以斩首了。严延年道。
靳不疑心里说,呵呵,如果你廷尉君不畏权势,还用得着费尽心计召回沈武对付江充吗?但是他不想当面讥刺严延年,只是嗯了一声,那么我们就等着罢。
两个人沉默不语,都在心里暗想,自己为官数十年,现在却要企盼一个二十多岁的新进少年,来帮他们处理这些棘手的难题,真是颜面丢尽。
五
就在长安民众惶惶不安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豫章县,小武接到诏书,征召他再入长安任京兆尹。说起来,小武的回乡对乡人真如一场恶梦,他到任才不过两月,除了留下了五百具尸体之外,可以说没有什么政绩。然而朝廷计算政绩的方式,和百姓们是不一样的。被杀豪猾们的父兄子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风光地高升,京兆尹虽然也相当于一郡之长,可是因为治理京城,秩级比一般郡太守高,门下掾史等属吏的秩级也高于一般郡国。象郭破胡就从通常的百石卒史升为二百石卒史,自然个个欢喜。一行人包括原县廷狱史婴齐,以及如候、管材智、张崇等,一起随小武再上长安。车马行到青云里,将要上赣江驰道,小武下令停车,他想最后一次去拜见老师李顺。当初他决定处死五百人之时,李顺就苦苦劝他,不能这样大行杀伐,但是小武坚持己见,不肯听从,并列出一桩桩确凿的罪证,来证明自己行事并非悖妄。他深深怨恨这些为非作歹的游侠少年,自小就受到他们的凌辱,而豪猾大族的贼害百姓尤其让他憎恶,是风俗不纯的根源。至于贪生怕死、玩忽职守、贪赃受赇之类的事则是官吏的顽疾,必须残酷打击,才能令行禁止,他自小在这里长大,目睹了多少不平,一一记在脑中,现在都要当事人来做报偿。
这些不都是先生当日教诲我的吗?现在我要按照先生的教诲施行,怎么先生反而不满呢?小武不解地问。
虽然如此,但是我认为却不宜在本郡实行,李顺道,明府想想,为汉家官吏,固然尊荣,然而风险也极大。万一他年明公被天子免职,遣归故郡,将何以在乡里图存?豪猾无赖定会推刃明府,为其父兄报仇的。大汉许多名臣治理他郡极其猛厉,回到乡里则颇为优容,这都是为了后路打算,朝廷向来不让本郡人任职本郡,恐怕也有类似原因。忘明公三思。
小武稍有不悦,先生之言,武不敢从命。武现在既为天子吏,佐天子治民,怎么能畏首畏尾,老担忧自身的安危呢?且治理本郡宽,治理他郡严,号令不齐,将何以服众?小吏枉法挟私愤报仇,背公营私,尤不可纵容。武之父母,就因此被害。武不敢从先生命。
李顺长叹一声,那明公就好自为之罢。说着抬腿就走,归家杜门不出,再也不愿见他这个得意门生。小武认为老师是一时想不通,将来看到自己治郡的政绩,一定会理解的。可没想到这个太守的位置还没有坐热,就被征召进京试守京兆尹,心下颇为遗憾。他知道长安情事复杂,心中殊无半点升迁的欢喜。但是既然要走终究要向老师辞别。他步入里门,里长和伍长慌忙迎接,长揖问安,语气里是不尽的惶恐之意。小武客气地说,二位免礼,本府这次进京,待罪朝廷,烦请二君照看旧宅,他日免归,恐怕还要归二君辖下,灌园治产,以遣余生呢。
里长等再次免冠叩头,连道不敢。小武看见他们眼神飘忽,紧张地回避自己,不由得萌生一丝悲哀,心道,难道我就这么可怕么。的确,我是新诛了原来县廷的一干小吏,但是倘若他们不犯法,我又岂会如此。刹那间,悲哀愈盛,苍凉之气盈满胸中,转而思忖,先生估计仍不肯见我,既然如此不理解我,见又何益。于是颓然道,也罢,二位转告一声,本府急着上路,不想打扰先生了。有些礼品,烦请二位转赠。说着命令随从送上金帛,自己转身大踏步走出里门,断然下令:出发。
一路上倒也顺利,靠着沿途驿置的快马,半个多月就到了长安。这时天子已经到甘泉宫养病去了,主事官吏领他到了直城门附近的京兆尹官署,奉上印绶,道,天子拜君为京兆尹,是想查看君治民的功效。汉家三公,许多都出身于京兆尹任上,望明府时刻不忘天子恩义,勉之哉!小武叩头拜谢,心中又有热血澎湃的感觉,想,虽然我在豫章郡一日杀五百人,做得过分了一点。但那五百人中哪里有什么完全无辜的,不过是罪状轻重的问题。天子既然赞许自己,那说明自己所为基本上正确。哼,只要我自身清廉,奉公无私,将来总会有人理解我。这次天子特地征我治理剧郡,更加不能含糊了。京兆是天下豪杰大侠和公卿世家最集中的地方,向来号为难治。我何妨再赌一把,赌得好,升为九卿、三公,赌得不好,大不了掉脑袋就是。何况我要让后来者追思我的功效,就更加不能手软。
六
第二天一早,小武下令招集掾属,列队庭中,号令道,本府不才,由下郡太守超迁为京兆尹,惭惧不已。诸君都是久习律令的人,夫三人之行,必有我师。诸君有愿教诲本府的,本府无不乐闻其善。
掾属们见这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大吏,都不敢心存轻忽。他们早知道小武的行事风格,这次出守豫章不过两月,斩首数百人,一时群盗都不敢出入豫章郡界。天子大喜,才将他召回。且素来不畏强御,前丞相都被他告倒,还有什么不敢做的。所以见小武说话,一廷的人都竦息不敢出声。不过他们听到小武在训话中还引经据典,未免有些奇怪。因为前任于几衍就是儒生出身,开口闭口也喜欢这样掉书袋,在掾属们面前也从不摆上司的架子,治理盗贼,也汲汲于仁义不肯重治。难道新任也是这样的人吗?那就未免有点传闻不实了。
小武扫视了他们一眼,道,汉家的制度,就是以霸王道为底质,而以儒术缘饰之。偏于霸道,则流于残贼;偏于儒术,又会软弱不胜任。本府向来疾恶如仇,见到豪猾不法,将如鹰隼之逐燕雀。现在本府要在你们当中选拔习晓文法和武功的共二十名,诸君可以毛遂自荐,自以为晓习文法的站左边,精通武艺的站右边。从明天开始,晓习文法的就在曹治狱,武吏则立即分部巡视京师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