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四爷在上-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疯了?

康熙眼底闪过一丝诡光,不管她们是真疯还是装疯,既然她们选了这条路,那就让她们一直疯下去吧。康熙看了梁九功一眼,梁九功就心领神会的退了下去,给赫舍里云薇和伊拉里丹萝一人灌了一碗药,然后让她们的家人把她们领了回去。

黛玉到最后都还没有搞懂,她们两人往日无冤近日无仇,赫舍里云薇为什么要谋害她?一直到很久以后,黛玉才知道其中的缘由,在惊愕的同时,也不由得感慨于赫舍里云薇的痴傻。

☆、第187章 胤禛回京

出了赫舍里云薇和伊拉里丹萝的事之后,宫里对储秀宫的监管更严了。

虽然历届大选都会或多或少的发生一些事,不过涉及到赫舍里云薇这样出身的却唯有这一回。尽管这件事已经被强制压了下去,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都禁止谈论。

不过这所谓的禁令也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在贵族高官之中谁不知道呢?不过是瞒着那些低阶的官吏和普通百姓罢了。毕竟事情要是传了出去,丢脸的就是皇室、以及大姓人家的闺女。

经此一事,所有的秀女都收敛了很多。她们所求的不过是能指个好的婚姻罢了,又没有和谁有什么深仇大恨,没必要为了陷害别人把自己搭进去,那就太得不偿失。

于是,在那之后,储秀宫顿时就风平浪静了起来。

而这时,胤禛也回到了京城。

胤禛第一时间就进宫述职,汇报了沿海几个行省派人到江浦学习水泥制作以及水泥路修建的情况:“启禀汗阿玛,上半年直隶、山东、浙江三省都已经派人到江浦学习了水泥制作以及水泥路铺设技艺。儿臣启程回京时,他们已经各自回省,预计下半年各省就会破土动工。”

去年南巡时,康熙见识了水泥路的神奇,便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彼时,林如海上书,建议康熙先选择几个试点,待验证了水泥路的实际效用后,再大范围推行。胤禛也说,现在国库空虚,怕是支撑不了全国范围的推行。

他们二人的谨慎自然是让康熙夸赞不已。

于是,在全国十八个行省中,康熙选择了沿海三个南巡必经的行省作为第一批试点对象。而他也深感国库空虚让他备受掣肘,打定了主意要将清理户部欠款提上日程。

听了胤禛的汇报,康熙非常满意。想着等京城到江南的官道全部铺设完水泥路之后,他就再去南巡一次,亲身感受一下。千百年来的泥巴路在他任皇帝时得到了改变,将来史书上肯定会大大的记上一笔!康熙一想起来,沉寂了多年的血液都似乎有了沸腾的迹象。

他满意的道:“很好,等南巡官道修通,朕再论功行赏!”

胤禛忙道:“儿臣不过是行使了督促以及协调各方的职能,功劳最大的还是林大人。水泥是林大人献上的,不管是其在防洪工事上的作用,还是其铺设道路这一作用,都是林大人率先发现的。还有那些实际动手的能工巧匠们,他们才是最该奖赏的。”

不居功自傲,能够看到别人的成绩,这很好。康熙对于胤禛的这番表现非常满意,他道:“林如海和那些匠人们自然是要赏的,老四你的功劳朕也是看在眼里的。”

暂时不提奖赏之事,康熙转而道:“此次召你回来,有两件事。这第一件,老十四那个不争气的,自个儿身体都那样了,还贪恋美色,皇家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胤禛关切的道:“儿臣在江浦就接到了乌喇那拉氏传来的书信,不知这些时日过去,十四弟那里可有起色?儿臣这次从江浦也带回来一些上好的药材,希望能对十四弟有些帮助。”

康熙见胤禛在外办差还想着弟弟,而德妃和老十四呢,在他们心里怕是没有这个儿子、没有这个兄长吧!

康熙不由得越发为自己的四儿子感到心疼了。

他说:“你既然带了药材回来,就给老十四送去吧,往后就不要再管了,他那个病怕是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哎,倒是林如海嫡女因为他的缘故,朕要为她指婚,有些难以选择啊。”

胤禛低垂着头,说:“如果十四弟身体好好儿的,他要是真的看上了林姑娘,能够好好待她,汗阿玛便遂了他的意问题也不大。虽然到底是有些委屈了林姑娘,不过只要十四弟争气,好好报效朝廷,往后封王也是有可能的,到了那时,倒也委屈不了林姑娘。”

康熙叹道:“朕也是这样想,虽然以林如海嫡女的身份,给老十四做侧室到底是委屈了,不过谁让朕除了是皇帝还是你们阿玛呢,老十四要真对林佳氏动了心,朕也只能是委屈林如海和他闺女了。所以一开始朕才没有阻止他,可谁料到他竟然如此的混账!朕是绝对不能再将林佳氏指给他的,朕是皇帝,也不能太过寒了臣子们的心。”

胤禛沉吟片刻,说:“汗阿玛顾虑得是,只是如今十四弟身体有疾,却是不好耽误了林姑娘。要是十四弟的病有个确切的痊愈时间,倒还可以委屈林姑娘等上一年半载,可是听汗阿玛的意思,十四弟的病怕是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如此却是不好让林姑娘一直等着的,毕竟女孩儿家的青春有限。”

康熙点点头,这也是他所顾虑的,想起之前的打算,康熙说:“朕决定将林佳氏指给你做侧福晋,这就是朕说的第一件事了。”

胤禛仿佛大吃一惊一般,慌忙跪下:“汗阿玛这万万不可啊!”

康熙沉下脸,“你是不是觉得老十四和林佳氏之间有什么不清白的,所以才不愿?”

胤禛叩头道:“十四弟虽然糊涂,却也只是在自己府里乱来了一点,儿臣相信,他还不至于会做出太过出格的事。更何况因为八妹和十妹的缘故,儿臣和林姑娘也有过几面之缘,对于林姑娘的品行,不说十分了解,却也能肯定林姑娘不是那种不守妇德之人。”

康熙的神色稍稍缓和,问:“那你为何拒绝?”

胤禛迟疑了一会儿,才说:“林姑娘既然是十四弟心仪之人,儿臣身为十四弟兄长,如何可以夺他所好?汗阿玛若是将林姑娘指给儿臣,又让她以后如何与额娘相处呢?”

康熙冷笑道:“你当老十四是真的心仪林佳氏?原本朕也是这么以为的,后来在老十四身体有疾之事泄露之后,朕才着人彻查了一番。老十四和林佳氏只在四十二年元宵节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那一次你和老十三还有温恪敦恪也是在的。只那匆匆的一面之缘就一见钟情了不成?”

康熙如何能不知道,胤祯看上的不是林佳氏,而是林如海!

他继续道:“至于德妃那里,且不用去管她,瞧瞧她怎样对你的,又是怎样对老十四的!你府上就一个侧福晋,老十四府上已经两个侧福晋了,她不说帮你好好挑个人,反而一味的娇宠老十四。哼,老十四有今天,都是她娇惯的!朕如今都有些后悔了,当初真应该将你的玉牒改到表妹名下的,这些年你受委屈了。”

胤禛心里一跳,忙道:“皇额娘对儿臣的养育教导之恩,儿臣铭记不忘,但额娘也给了儿臣生命,不管如何对待儿臣,儿臣都无怨言。”

对于胤禛的表现,康熙还是满意的。

他能说德妃的不是,但胤禛身为人子,他却是不能说生母的不是的。

而说起改玉牒之事,又何尝不是对胤禛的试探?毕竟林如海他以后还要更加重用的,如果胤禛有了别的心思,那林佳氏就不能指给他了。

胤禛的表现通过了康熙的考验,于是他道:“就这样定了,林佳氏给你做个侧福晋,婚期安排在九月份,具体时间让钦天监那边选个好日子。这件事你自己心里有个数就是了,先不要张扬。”

胤禛叩首谢恩。

然后康熙又道:“这第二件事,今年直隶、山东、江苏、浙江这四个行省都要重新铺设水泥官道,等修通之后,明年朕准备再南巡一次,亲身体验一下这水泥路的作用。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会有更多的行省要开始铺设水泥官道,国库的钱有些拮据,因此,清理户部欠款之事要开始准备了。你先提前做些准备,等林佳氏进门之后再开始正式清理。”

胤禛领旨之后就退下了,在外面等候的苏培盛见主子出来,急忙迎了上去。只是他心里有些奇怪,自从佟佳皇后薨逝之后,就没见过主子这般高兴的模样了,便是当年主子大婚时、出宫开府时、还有获封贝勒时,都没有这般欢喜。

待走到无人处,胤禛忽然低声道:“汗阿玛刚才跟爷说了,要将林姑娘指给爷做侧福晋,婚期安排在九月份,具体日期还要钦天监那边定。你看一下九月份有哪些吉日,私下里先准备着,不要声张。”

苏培盛恍然,原来爷是得了皇上亲口承诺的指婚,看来林姑娘在爷心中的地位确实与旁人不同,日后自己可要对林侧福晋上心一点。

在储秀宫风平浪静之后,元春也派人接了黛玉过去景阳宫。

在选秀之前,元春就已经准备等黛玉进宫参选的时候,要多召见她几回,联络一下感情,将来黛玉有了好姻缘之后,才能与贾家更亲近。

只是没想到在选秀之前胤祯明确表示对黛玉有好感,颇有一种一定要娶她进门的气势。元春当时还挺欢喜,在她想来,胤祯也是八爷党的一员,将来等八爷得了势,一个亲王是少不了的,说不定还能做个铁帽子亲王。要是运作得好,说不定黛玉的孩子还能继承铁帽子亲王之位。如此一来,可就比给普通宗室做嫡福晋要好得多。

元春已经准备,等黛玉进宫就召见她了。

然而没有想到,不久之后,就爆出了胤祯居然不能人道这一让人惊悚的消息!如此一来,元春就有点拿捏不准了,所以她才没有一开始就召见黛玉。

那之后,宜妃又忽然召见黛玉,这就更让元春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毕竟在她看来,胤禟和胤祯都是八爷党,兄弟两个之间想来是不会如此抢女人的,所以她便按兵不动。直到宜妃接二连三的召见黛玉,明显表现出对黛玉的好感,元春才急了。

“抱琴,你说宜妃是真的想要把林妹妹指给九阿哥做侧福晋吗?”

“娘娘,您说宜妃娘娘和德妃娘娘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元春愣了一下,忽然懊恼的拍拍额头:“本宫真笨,怎么就忘了宜妃和德妃一直都有些不和呢?不要说十四阿哥身体有问题,就是他身体好好的,宜妃说不定也会站出来和德妃抢人。”

抱琴颔首道:“如今十四爷因为身体有疾的缘故,是明显没有希望了。宜妃那里若是使把力,林姑娘指给九阿哥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娘娘您想啊,先有十四爷,后有九爷,都表现出对林姑娘的势在必得,其他宗室谁还敢向皇上求娶?皇上肯定也会考虑这一点。所以奴婢认为,林姑娘进九爷府是有极大可能的。”

元春拍手笑道:“真要是这样可是天大的好事!九阿哥和八阿哥交好更在十四阿哥之上,林妹妹要是嫁给九阿哥,对咱们贾府来说是最好的,本宫要是能搭上宜妃的路子,以后在宫里也能更自在些。”

抱琴笑道:“那奴婢就去接林姑娘过来和娘娘说说话儿?”

元春道:“去吧。”

然而那天抱琴却没有接到人,因为她刚到储秀宫的时候,就发生了赫舍里云薇和伊拉里丹萝被宫女毁容,而那宫女自尽身亡之事。在这样的时候,她自然不会傻傻的撞上去,于是元春召见黛玉的事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直到那件事水落石出,而储秀宫也恢复了平静之后,元春才让抱琴过去接人。

黛玉跟着抱琴去到景阳宫,这是她第二次见元春。三十九年她进宫拜见太后和宜妃的时候,元春还只是承乾宫佟佳贵妃身边的一个宫女。如今,却是一飞冲天,成为了一宫主位的贤嫔。

元春无疑是幸运的,很多大选进宫的秀女都还是贵人、常在、答应,而她却正位为嫔。而更多的小选进宫的宫女,要么等到25岁出宫,随便找个人嫁了,一生糊糊涂涂的过去。要么一直在宫中孤寂到老,更有一些年纪轻轻就死于宫斗之中。

相比起她们来说,在众人眼中,元春自然是幸运的,甚至于她的幸运几乎可以与德妃媲美了。当然,也因此,宫里许多的妃嫔对她都有着隐隐的敌意。

黛玉却看到了元春的郁郁不得志。

元春此时也不过是二十六七岁的年纪,如果是在黛玉前世的时候,这样的年纪正是一个女人风华正茂之时。然而此时的元春却给人一种暮色沉沉的感觉,她眼神深处的阴郁也是长期心情不豫的人才会有的。

看来元春在宫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想了这么多,其实不过几步路的时间,黛玉进去行礼道:“奴婢林佳黛玉给贤嫔娘娘请安,娘娘吉祥。”

元春虚扶一把,轻快的道:“林妹妹快快请起,咱们姐妹之间,就不用这些虚礼了。”

黛玉浅笑:“谢娘娘。”

心里却腹诽着,嘴上说得好听,当我没看见你眼底的得意呢?真不要这些虚礼,怎么等我行完礼之后才说呀?想要收买人心也做得不到位,真是无语了。

黛玉坐下之后,元春先问了一下她在江浦的生活,不着痕迹的问及她和继母元容相处的情况,以及和异母弟弟相处的情况。

黛玉自然是回答得滴水不漏,侧重在继母对姐弟二人的一视同仁,在生活上的关怀备至之上。而她自己对继母更多的表现出一种亲而不近、敬而不畏,既不会被人抓什么把柄,也不至于让元春不高兴。至于姐弟之间的感情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元春得到了答案,虽然不是很满意,却也还能接受。

在她想来,在继母和亲娘之间,不管是谁,肯定心里都会更偏重于亲娘。与此同时,在亲娘母族和继母娘家之间,也自然会偏向于亲娘的母族了。

只是她不知道此黛玉非彼黛玉!

然后元春又关切的道:“前几日本宫受了些暑气,身子不爽利,虽然想见妹妹,却又担心传染给妹妹,误了你的选秀大事。后来身子大好了,就赶紧让抱琴去储秀宫接你,没想到不巧正碰上赫舍里小主儿出事,便一直拖到了今天。”

黛玉恭敬的道:“劳娘娘惦记着。”

元春笑道:“妹妹放松着些,今日并无外人,就咱们姐妹两个唠唠家常。”

黛玉淡淡一笑,没有接话。

元春暗暗点头,林妹妹规矩好,人又谨慎,前途未可限量。她也不再纠结此事,只说:“本宫病着的那几日,听说宜妃姐姐常召妹妹过去翊坤宫谈话,可是真的?”

终于来了!黛玉微微一笑:“三十八年圣上南巡的时候,承蒙宜妃娘娘错爱,三十九年又曾进宫拜见太后娘娘和宜妃娘娘。前几次宜妃娘娘召见,也是因为这两次的缘分,才给奴婢一些体面罢了。”

元春皱了皱眉,端起冰镇酸梅汁喝了一口,又拿帕子轻轻的试了试唇,这才意味深长的说:“如果只是这样,就坏了。本宫这几日听宫里有人盛传,说是宜妃姐姐看上了你,想要将你指给九阿哥做侧福晋……”

☆、第188章 最终阅选

黛玉瞪着乌溜溜的眼睛,显出极端惊讶的表情来:“娘娘这话从何处听来?奴婢竟不知有这样的传闻,不过这都是谣传罢了,宜妃娘娘并无此心。”

元春急忙问:“为何?”

黛玉眨眨眼:“宜妃娘娘如果真的有那样的打算,不可能一点暗示都没有。奴婢自认为还没有那么蠢笨,连事关自己终身大事的暗示都听不出。”

元春看着黛玉纯净的眼神,自己也迷糊了。

对于黛玉,元春虽然接触的不多,可是关于她的事情却听了不少。

老太太对她自然是大加赞赏的,太太虽然不喜她,但从她话语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黛玉也绝对是非常聪慧的。后来宝钗进宫,元春也从宝钗那里了解到一些黛玉的事情,至少从宝钗那无法遮掩的艳羡来看,黛玉是绝不会比宝钗逊色的。

所以黛玉说没有听见宜妃有丝毫的暗示,如果不是她存心欺骗,那就是事实了。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以她们之间的关系,黛玉完全没有撒谎的必要。

难道她们所有人都误会了?宜妃对黛玉真的只是单纯的投了缘?

元春决定静观其变。

当然,对黛玉的感情投资还是要继续的。于是,在那之后,元春也召见了黛玉几次,然后就到了正式阅选的时候了。

终于到了决定自己未来几十年命运的时刻了,黛玉此时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感觉,好奇有之、不满有之。

尽管对这个时代的婚姻没有一点的期待,不过,对于要和自己度过未来几十年岁月的人还是有些好奇的。虽然不可能杜绝三妻四妾这一点,不过****与下流还是有区别的。

当然,更多的还是不满。

黛玉前世生活的世界讲究的是自由恋爱,虽然在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还是会参考门当户对这一要数,不过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这一点已经不是非常的重要了。

所以,要让黛玉嫁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她还是有些抵触的。

晨起,黛玉仔细的梳妆。不是为了要和群芳争艳,将所有的秀女都压下去,而是为了纪念人生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刻。

托赫舍里云薇和伊拉里丹萝两人的福,这回的阅选非常的顺利,往年那些衣裳被剪坏了、首饰丢失了、花盆底儿断了之类的事情没有再发生。所以,黛玉也没有用到荷包里备用的衣裳首饰。

自从伊拉里丹萝被送出宫,黛玉房间里就空出来一个床位,当然,赫舍里云薇的室友也一样,不过她们两个都明智的拒绝了将她们两人安排在一个房间的提议。开玩笑,在选秀的时候,闺蜜、朋友什么的都是靠不住的,更何况还是两个陌生人呢?还是自己住比较安全。

黛玉打理好自己,就出去集合了。

这次的选秀安排在静怡轩。

所有的秀女按照所属旗籍,每八人一组,依次进入,待皇上阅选之后再换下一组。阅选是从上三旗开始,之后才轮到正蓝旗。

此时此刻就能看到各种的人生百态了,不管是上记名的秀女、留牌子的秀女、还是被撂牌子的秀女,都有着兴奋雀跃、强颜欢笑这两种情绪,这也是和各人的人生观紧密相连的。有想要进宫伺候康熙奔个前程的,自然也就有不愿意在宫里寂寞老死的。有想要留牌子高嫁的,自然也有想要婚姻自主的。

只是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所以才有人欢喜有人愁。

轮到黛玉这一组,在进去之时,黛玉先在身上套了一个“buff”,传说中的“好运符”。黛玉迈着自信的步子走了进去,有好运符的加持,她绝对不会被倒霉的指给阿哥的。

和黛玉排在一起的那七个秀女无疑是倒霉的,黛玉的容貌以及她周身的气度,站在几人当中显得是鹤立鸡群,以至于一进去,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到了她身上,另外几人完全被忽略了。

这次的阅选除了太后、康熙、佟佳贵妃外,膝下有成年阿哥的妃嫔们也在场,只除了德妃,她此时还在遵照康熙之令在永和宫“调养身体”。

黛玉一进去,康熙就眯了眯眼。林如海生了个好女儿阿,这般的气度姿容,确实是极为少见,就是在他的后宫之中也是属于头一份儿的,要是他年轻个二十年,恐怕就把她留在宫里了。

康熙拨弄着手上的扳指,心里冷哼,老十四倒是有眼光,娶了林佳氏既得了林家的财力、权势支持,又得了美人,还真是一举三得。

康熙在心里算来算去,还真就只有老四才最合适。一来他没有野心,二来又和太子走得近,他的势力增强对太子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康熙现在也有些头疼,他把索额图灭了,把赫舍里一族打压下去了,太子的实力未免就有些单薄了。其他几个儿子势大起来,这局势就不稳了。然而康熙现在又不放心给太子加码,只好把主意打到和太子关系较近的胤禛身上了。

也罢,老四是个不重女色的,膝下子嗣太过单薄,希望把林佳氏指给他之后,能够让他于女色之上多上点心。康熙也想不明白,明明一个肚子出来的,老四和老十四怎么差别这么大呢?他们兄弟两个的性子要是能中和一下就最好了。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秀女们一个个上前介绍自己,当然,最主要的就是介绍自己的出身。清朝选秀,相貌还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出身。

轮到黛玉的时候,太后忽然说话了:“皇帝啊,哀家怎么看这个小姑娘有些眼熟的?”

宜妃笑道:“太后您眼神可真好,这丫头叫林黛玉,是江南河道总督林如海林大人的嫡女,三十八年南巡的时候,在扬州行宫,因为她重孝在身,怕冲撞了太后您,所以只在门外磕了个头。后来三十九年林大人回京述职的时候,还带她进宫来给太后您请安来着。”

太后恍然:“原来是林丫头,都长这么大了,宜妃这一说起来,哀家还真记起来了,倒是比小时候模样更出挑了些,瞧这精气神儿,就知道是个伶俐的。皇帝你看呢?”

康熙笑道:“皇额娘说好自然是好的,那就留牌子吧。”

那就留牌子吧……

黛玉不知道此刻心里是什么感觉,好像是松了一口气,又好像是心脏被更紧的拽住。谢恩之后,和其他几个秀女一起退了出去,尚未收回的神识却传来一段让黛玉差点踉跄摔倒的话来。

“皇帝啊,哀家看林丫头眼神纯净,是个难得心思干净的孩子,老十四太不争气了,要是让林丫头跟着他就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