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秀色锦园之最强农家女-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这个理,”江氏附和,接着道:“二嫂子,你给了两个孩子那么多粮食,妹子真不知道咋感谢你。”

“这是蕖儿自个烙的饼子,让我捎了几个回来,拿给你们尝尝鲜。”

冯氏瞧着江氏手中,那两面金黄金黄的饼子,可真是诱人呢,一时没忍住,咽了一下口水。

“小姑子,都是一家人,瞧你还带这饼子回来做啥,见外了不是,你带来了,蕖儿姐弟吃啥。”

江氏怕冯氏不肯收,赶紧道:“蕖儿还留着一些呢,二嫂,你就捡几个,拿给丹儿尝尝,剩下的,我拿回去给爹,娘也尝尝。”

冯氏想着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吃了上顿,下顿该怎么办哟。

瞧着金黄,金黄,喜眼的饼子,怎么都伸不出手去拿。

“娘,是谁来了,”这时,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从灶房传来,紧接着,江孝丹就从门边,探出一颗圆溜溜的脑袋。

八岁的小女娃,梳着两只翘辫子,身上穿着件花布衫,瞧一眼,就知,那一身花布衫,是用大人的衣服改的。

“小姑,你来啦。”

江孝丹瞧见是江氏,甜甜的叫了一声小姑,露出满脸的笑容。

江氏对她招招手:“丹儿,快过来,姑姑带了饼子来,是你蕖儿姐做的,你来拿几个去吃,很好吃的。”

江孝丹瞧着江氏手中,金黄,金黄,油光光的饼子,瞧着就忍不住流口水。

咕咚,咽了一下口水。

“娘,”江孝丹望着冯氏,轻轻唤了一声娘。

那小眼神,分明是想问——娘,我可以去拿姑姑的饼子吗。

江氏瞧着江孝丹,馋得流口水,又不敢过来拿,那可怜的小模样,着实令人心疼。

微微一笑,江氏道:“二嫂,丹儿还是个孩子,你别太严肃了。”

“过来拿吧,拿了吃,要谢谢小姑,”冯氏道一声,然后又笑着与江氏说:“这小丫头片子,就是嘴馋。”

江氏回道:“小孩子哪里有不嘴馋的,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原本就没吃过什么好东西,丹儿可比羽儿懂事,羽儿才是只小馋猫呐。”

冯氏许可了,江孝丹才敢走过来。

小丫头站在江氏身旁,抬起头,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姑。”

“诶,乖啦,”江氏伸手摸摸她的小辫子,然后取了四个饼出来:“丹儿,好好拿着,可别掉地上了。”

“谢谢小姑,”江孝丹双手抱着饼,脆生生的说了声谢谢。

冯氏瞧着自个女儿手中的饼子。

“小姑子,丹儿这孩子小,你咋的给这么多,给一个就算了,当是零嘴吃。”

冯氏说完,转脸就训斥江孝丹:“丹儿,还回三个给你姑,姑娘家的,哪能这么馋嘴,给你多少就拿多少。”

江孝丹垂下头,委屈的拿出三个饼,递给江氏。

“小姑,丹儿吃不了这么多,这三个饼还给你。”

江氏一推,又将饼重新塞回江孝丹手中:“二嫂,你别吓着孩子啊,丹儿吃不完,你和二哥不也可以吃吗,再说我这里还留着四个呢。”

------题外话------

江家二房自个都是捏紧裤腰带过日子,冯氏真的很大方喔!

☆、第四十章 嘴甜,小萝卜头

瞧着女儿手中的饼,冯氏有些不好意思。

她就拿了那么一点粗粮给两个外甥,这打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又不是啥稀罕的新鲜吃食,就是家里有的,拿点出来,尽点心意,东西本就送得不多,这又收了外甥女烙的饼,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江氏坚持塞给江孝丹,冯氏虽不好意思,但也不好在做推辞。

“丹儿,将饼拿去灶房里搁好,等你爹回来了,咱们摆在桌上一起吃。”

“嗯,娘”江孝丹应了一声,高高兴兴拿着饼跑进灶房了。

江氏又想起女儿嘱咐的事情,赶紧将事情给说了,否则该忘记了。

“二嫂,明天镇子上不是赶集么,蕖儿明天想去镇上逛逛,想搭一下二哥的牛车,还得麻烦二哥捎带一程。”

“我当啥大事情呢,云贵下地回来,我就给他说一声,让他明天在村口等等蕖儿,”冯氏爽快的应承下来。

江氏赶紧道谢:“多谢二嫂子。”

“有啥好谢的,都是一家人,赶紧回去吧,否则娘该担心了。”

“那就有劳二嫂了,妹子这就回去。”

江氏说完事情,就急匆匆回了江家老宅。

江氏回到江家老宅,幸得,江家大房两口子还没从镇上赶回来,不然,依照罗氏的个性,又得闹翻了天。

江家大房的罗氏嫁过来,也是生得一儿一女。

大女儿江孝春,三年前嫁到了镇上,夫家是经营小作坊营生的,江孝春自诩嫁得不错,每次回娘家总是眼高于顶,对江氏大呼小叫,完全未将江氏当个长辈。

小儿子江孝林,年十八岁,今年开春的时候,已经娶了新媳妇赵冬梅进门。

江孝春夫家在镇上开的作坊,生意还不错,有些忙不过来,俗话说,这肥水不流外人田,江孝春便安排江孝林夫妻俩,在自家的作坊帮忙做点杂工,拿点小工钱。

所以,江云山两口子,才隔山差五就往镇上跑。

乡下人去镇上赶集,就是为了扛些地里出产的东西去卖,好换点小钱用。

江云贵家里,最大的压力就是给江孝军积攒念私塾的束脩。

夫妻俩省吃俭用,但凡家里有点好东西,都是拿去镇上卖,将东西换成小钱,一点一点的慢慢积攒。

赶集,去镇上卖东西,都得起个大早,一般大户人家里的下人,都是清早出门采买,若是去晚了,占不到摊位,东西也卖不出去。

第二日,鸡才叫头遍,借着月光穿过门缝,依稀能看见东西。

卫长蕖就轻手轻脚的爬起来,深怕动作搞大了,惊醒床上那只呼呼大睡,鼻孔还在吹泡泡的小萝卜头。

穿好衣服,双手抓几把,将头发理顺,同样扎了个简单的马尾辫。

卫长蕖就提着竹筒,去沟渠边打洗脸水。

打了水回来,卫长蕖生火,将冰凉的洗脸水烧热,又热了一下昨天剩下的饼子,还有江氏带来的红薯棒子。

早饭热好了,才准备去叫小萝卜头起床。

卫长蕖伸手捏捏小萝卜头睡得红扑扑的脸蛋儿。

“长羽,起来吃早饭了,待会儿,咱们搭二舅舅的牛车去镇上赶集。”

“嗯”卫长羽在睡梦中,哼哼两声,吧唧吧唧嘴巴,小屁股一撅,躬着小身板,继续呼呼大睡“ZZZZ……发出一串香甜的呼吸声。”

哟,捏脸蛋儿都不醒,这只小萝卜头睡得可真沉。

卫长蕖瞧着床上躬得跟弯月牙似的小萝卜头,这睡觉的姿势,厄!真像头贪睡的小猪仔。

也对,让小屁孩什么的,起得比大公鸡还早,的确是有点困难,可是将小萝卜头留在家,她更不放心。

卫长蕖伸手拍拍卫长羽撅起的小屁股,连哄带骗。

“长羽,起床了,再不起来,姐姐就一个人去赶集了喔。”

屁股被拍两巴掌,卫长羽才从睡梦中醒来,他睡意惺惺的睁开眼皮子,似乎醒太早了,还没睡够,他眨巴眨巴眼皮子,好半天才搞清楚状况。

“姐姐,”才睡醒,软绵绵的叫了一声姐姐。

呼哧呼哧,小萝卜头觉得一只鼻孔被堵了,呼哧呼哧的吹气,啵,鼻孔上挂着的泡泡被吹破,刚睡醒的样子萌哒哒的可爱。

卫长蕖抱他起床,让他坐在床上。

“长羽,吃完早饭,就跟姐姐去赶集。”

卫长羽的眼皮子,一搭一搭的,还在半睡半醒中神游,一张小脸蛋全是睡意,也不知是否听见姐姐说的话。

替小萝卜头穿好了鞋,扣好了衣服。

卫长蕖牵着他的手丫子往灶边去,准备用热水给他擦把脸,就吃早饭。

洗把脸后,卫长羽的瞌睡虫被赶跑了,整个人精神了不少,想着去赶集,那小脸蛋儿,兴奋,激动,乐呵。

卫长蕖端了饼和红薯到床边,姐弟二人排排坐在床上吃。

卫长蕖搬断一根红薯棒子,准备剥了皮,再拿给小萝卜头吃。

卫长羽笑嘻嘻的凑过来,伸出小手丫:“姐姐,长羽已经五岁了,可以自己剥喔。”

从姐姐手中接过红薯,呼啦几下,卫长羽就将红薯的皮剥得干干净净。

“长羽剥干净了,姐姐吃,”卫长羽笑嘻嘻的,露出几颗小白牙,将剥了皮的红薯递给姐姐。

卫长蕖瞧着被卫长羽剥得干干净净的红薯,想着,是不是自己太溺爱小萝卜头了。

小萝卜头五岁了,穿衣,穿鞋,这些小事情,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做,这是锻炼他,不要太依靠别人的帮助。

也不拒绝小萝卜头的好意,卫长蕖接过红薯,咬一口,夸奖道:“长羽真厉害,剥的红薯真甜。”

小萝卜头得了夸奖,一脸笑嘻嘻,小精神头十足。

吃完早饭,卫长蕖收拾一番,将东西都放好,这才关好门,牵着卫长羽的手丫子出村子。

因为起得早,姐弟二人到九里村村口的时候,江云贵的牛车还未到。

等了将近一盏茶的时间,鸡叫第三遍,天蒙蒙亮的时候,江云贵赶着牛车来了。

“二舅,二舅妈,”卫长蕖隔远叫了一声。

卫长蕖瞧见牛车上,那个身穿粗步衫子,长相憨厚的中年男子,一眼就认出是江云贵。

江云贵拿着鞭子赶车,冯氏斜着身子坐在后面的拖板上,拖板上还放了一袋东西,想必是拿去镇上卖的。

“二舅舅,二舅妈,长羽好想你们哟。”

听见姐姐叫舅舅,舅妈,卫长羽也甜甜的叫了一声,顺带着卖下乖,耍下萌。

------题外话------

备注:束脩(xiu):古代男子上私塾的学费,每年大概一两银子

☆、第四十一章 姐姐的话,是硬道理

车轴子嘎吱嘎吱的压过黄泥道,一颠一颠的。

江云贵将牛车驾到卫长蕖姐弟二人面前,一把拉一下手中的缰绳,将牛鼻子一牵,牛车就停了下来。

“蕖儿,你咋起这么早,等久了吧,”江云贵见面轻嗔责问。

卫长蕖讪讪一笑:“二舅,我们也是刚到,没等多久。”

“二舅舅,二舅妈。”

江云贵两口子走近,卫长羽扬起圆溜溜脑袋,又嘴儿甜的喊了二人。

冯氏腿一垫,跳下牛车,手一揽,就将卫长羽抱了个满怀。

“诶哟,咱们羽儿,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

“呵呵呵,”小萝卜头,在冯氏的怀中欢腾的笑起来:“二舅妈,长羽很想你喔。”

“二舅妈对长羽和姐姐最好了,还送东西给我们吃,等长羽长大了,会赚钱了,一定给二舅舅,二舅妈买很多很多好吃的。”

“瞧这孩子,才五岁,咋这么会说呢,可比丹儿机灵,”冯氏揉揉卫长羽圆溜溜的脑袋,抚摸着他软软的发丝,流露出一脸的怜爱:“可真是个招人疼爱的孩子,也不知道,老卫家是咋想的,诶。”

“孩他娘,这大清早的,竟说这些丧气的话,也不怕两个孩子难过。”

江云贵听见冯氏叹气,深怕卫长蕖听了,心里添堵,赶忙着啐一句。

“云贵说的是,大清早的不该说这些丧气话,”冯氏拍一下自己的嘴巴,冲着卫长蕖歉意道:“蕖儿,瞧二舅妈这张嘴,笨拙得很,一句话都说不好,你可别放在心上啊。”

卫长蕖瞧着江云贵跟冯氏。

江家这二舅跟二舅妈还真是憨厚老实,一副直肠子,直通到底,想到啥就说啥,一家子都是热心肠的人。

这样一家人,难怪斗不过江家大房那两口子。

卫长蕖依稀记得,冯氏就是因为受不了罗氏那婆娘的尖酸刻薄,所以才分出来单过,分家的时候,大房两口子蛮横霸道,硬是没分点好东西给二房。

莞尔一笑,卫长蕖道:“二舅妈,你也是关心我们姐弟,我怎么会放在心上呢,再说,自打我们姐弟出了老卫家那扇宅门,就不再是老卫家的人,以后,我们姐弟是富贵,是贫穷,都与老卫家没有半个铜钱的关系。”

“蕖儿,上车吧,有什么话,坐上车慢慢说,”突然,江云贵催促道。

“嗯,劳烦二舅了,”卫长蕖点头答应,客套了一声。

“喔,喔,坐车了,坐车了,长羽喜欢坐车,喜欢和姐姐,二舅,二舅妈去赶集。”

卫长羽拍拍手丫子,露出一脸天真。

冯氏将他抱上牛车,放他坐在里面最安全的位置。

随后,卫长蕖,冯氏也爬上了车。

“蕖儿,羽儿可要坐稳了,”江云贵扭头知会一声。

知会完,江云贵一手牵稳缰绳,一手扬起鞭子,啪嗒一声,鞭子脆生生的打在黄泥道上。

拉车的公牛,听见声响,四腿一抬,往前走,嘎吱嘎吱,车轴就转动起来。

牛车走起来了,江云贵一心一意的赶车。

坐牛车去赶集,前世今生加起来,卫长蕖还是头一遭,坐上去的感觉,那就是,够慢,够颠,够无聊。

一边看护着小萝卜头,以防他玩心过重,不小心掉下车去,一边时不时的,陪冯氏拉拉家常。

东聊一句,西扯一句,不知不觉,牛车已经出了村子很远。

卫长蕖扫一眼拖板上鼓鼓的麻袋子,就随口问一句。

“二舅妈,今天拿了些什么东西去集市卖。”

“哎!还能有什么好东西,”冯氏深深叹了一口气。

分家时,他们二房就捞到几块薄地,地里种的粮食够四张嘴巴吃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卖的。

“这袋子里装的呀,是平日里烧柴火做饭时,用砂坛密出来的火炭,听说一些大户人家里,冬天要买碳烤火,索性就拖出来卖一下看,也不知道能不能卖上几个钱。”

原来这一袋子是火炭。

这个时代,火炭也就是冬天用来烤烤火,好像没啥其他用途了。

见冯氏忧心,卫长蕖宽慰着道:“二舅妈,既然都拿出来了,先卖卖看,大户人家里,冬天烤火,全靠指着这些不起眼的火炭,说不准能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

“蕖儿,就你这姑娘会宽慰人,”冯氏喜颜道。

蕖儿说得对,先卖卖看,能卖出去,那是福气,卖不出去,也没啥好心忧的。

只是军儿明年的束脩没攒够,还得再想想其他法子。

这时,卫长羽坐在拖板上玩腻味了,歪着脑袋,两只手掌撑起尖尖的下巴,一双水汪汪的眼睛,转啊转的。

“二舅妈,长羽给你讲故事。”

冯氏一听:“诶哟,咱们羽儿还会讲故事呢,快,讲给二舅妈听听。”

“嗯,是姐姐讲给长羽听的。”

小萝卜头啄啄脑袋,好似一个小大人,一本正经的开始讲故事。

“从前,有只猴子,本事可厉害了,会腾云驾雾,会变出很多好吃的东西,这只猴子,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羽儿,石头缝里咋还能蹦出猴子?”

小萝卜头,讲得眉飞色舞,一脸津津有味时,被冯氏打断。

“厄,这个呀,”这个问题太深奥,不知该怎么回答,小萝卜头眼珠子呼溜一转,糯声道:“姐姐说,石头缝里能蹦出猴子,那就一定能蹦出猴子,姐姐不会骗人的。”

姐姐说的话就是硬道理,比金刚钻还硬的硬道理。

无条件信奉姐姐的话,才是乖孩子。

厄,卫长蕖听得满头挂满黑线,这什么道理,她说的每一句话,小萝卜头弟弟,还当真相信无疑了。

要是她说,公鸡能下蛋,男人能生孩子,玉皇大帝是女人,那小萝卜头会不会也信以为真……

“呵呵呵……”冯氏笑得乐呵呵的,早被这小鬼头逗得乐开怀:“羽儿讲的故事还真有趣,二舅妈从来没听过这么有趣的故事。”

“呵呵呵……”卫长羽听冯氏笑得开心,自个也跟着乐呵起来:“二舅妈,姐姐才讲了一遍喔,长羽就记住了呢,长羽厉害吧。”

冯氏瞧着他小机灵鬼的可爱模样,怜爱着道:“是,是,是,咱们羽儿咋这么厉害,这么聪明呢。”

卫长蕖瞧着小萝卜头,冯氏乐着,一大一小笑得可开心了。

小萝卜头弟弟,真是又臭屁,又嘴甜,还会卖萌,耍宝,逗大人喜欢,更会看别人的脸色,相对于五岁的年纪,已经很机灵聪明了。

说说笑笑,晃晃颠颠,牛车跑了近一个时辰,总算是到了止水镇。

卫长蕖那瘦得皮包骨头的两瓣屁股,被颠簸得又麻,又辣,又酸,又疼,简直是五味都差点俱全了。

------题外话------

江云贵赶车为什么抽地,不打牛呢?

古代耕牛是极为宝贝的,百姓家里养牛,还得去官府备案,江云贵自然是舍不得打牛的。

火炭:粗壮的木柴烧完后,变成赤红的火炭,将火炭放进砂坛里,密封,就能得到黑乎乎的木炭了,可以二次烧喔。

☆、第四十二章 赶集,添置新衣

到了止水镇。

卫长蕖将小萝卜头抱下车,然后帮着冯氏把一麻袋木炭也抬下车来。

这时候,天才大亮,虽然很早,但是街上已经有过往人流了,街道两旁的小商贩守着自个家的那点小摊儿,大声吆喝叫卖。

一些起得更早的农户,早将当道的地盘给占了,都摆好了从家里扛来的农货,也学着街边摊位上的小商贩叫卖不停。

卫长蕖瞧一眼。

古代的赶集,和现代乡下赶集没什么两样嘛。

冯氏选好一块地,卫长蕖帮忙将木炭抬过去,扯开麻袋,露出黑乎乎的木炭,摆上让人看。

江云贵寻了个木桩子,将牛车栓好,就过来帮着叫卖。

卫长羽紧紧跟在姐姐的屁股后面,像条可爱的小尾巴。

卫长蕖拉着他的小手丫子,深怕在集市上,人来人往的,小萝卜头跟丢了。

瞧着江云贵夫妇俩,摆好了摊位,卫长蕖向二人知会一声。

“二舅,二舅妈,我先去买点东西,买好了,就过来找你们。”

江云贵挥挥手道:“去吧,可要当心着些,这赶集的日子,街上热闹,小偷多。”

小偷!若是某个小偷来掏她的腰包,那就是今天出门没翻黄历,非打到他老娘都不认识他为止。

再说,就她身上披的几块破布,还牵着一只同样破破烂烂的小萝卜头,哪个小偷会这般没眼见,来掏他们的腰包。

虽然卫长蕖不以为意,但是还是正儿八经的道了声谢。

“嗯,我知道,多谢二舅提醒。”

卫长蕖说完,牵着小萝卜头,转身离开。

虽然是大清早,街道两旁的铺子可都打开门做生意了。

卫长蕖牵着小萝卜头走了一段,瞧见一家成衣铺子,掌柜的正站在店门口,迎来送往的,吆喝生意。

“长羽,姐姐带你去买新衣服。”

小孩子都喜欢穿新衣服。

卫长羽一听说要买新衣服,两边嘴角咧开,嘻嘻笑着,小脸蛋儿又兴奋,又激动,乐呵呵的。

过年的时候,村里二狗子他们都有新衣服穿,就他没有,二狗子他们都笑他是没爹,没娘的野孩子。

兴奋,激动之后,突然,小萝卜头的一张笑脸垮了下来,扬起圆溜溜的脑袋,看着姐姐。

“姐姐,买新衣服要花好多好多钱,长羽不要买了。”

卫长蕖侧目,瞧着他垮着的小脸。

小萝卜头弟弟,知道心疼钱了。

这么小小年纪,就知道生活不容易,日子过得艰辛,即使喜欢穿新衣服,也憋着不肯要,可真是为难这颗小萝卜头了。

没有停下来,卫长蕖牵着他的小手丫,继续朝成衣铺走去,边走边问。

“长羽不喜欢穿新衣服,不想买吗?”

卫长羽咬着小嘴唇:“长羽喜欢新衣服,可是……可是不想买。”

“长羽喜欢新衣服就好,”卫长蕖柔着嗓子,教育小家伙:“长羽,钱嘛,就是用来花的,花得值,用得当,该花时就得花,花完了,姐姐再去挣。”

卫长蕖说完,侧头一想。

她这是对小萝卜头进行拜金主义教育啊,这是对滴,还是不对滴!

卫长羽精着一双耳朵,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认真接受姐姐式洗脑教育。

“嗯,姐姐说的话,长羽记住了。”

听完后,小萝卜头甜甜的说了一句。

厄!卫长蕖瞧着小萝卜头精神气十足的小脸蛋儿,哑然,面瘫!

记住了,小萝卜头记住什么啦

小萝卜头不会受她影响,将来变成花钱如流水,大手大脚的纨绔子弟吧,要是这样,就罪过,罪过了,她造的罪过大了。

“楞个,小……萝卜…。头,”一时口快,小萝卜头都呼溜蹦出了口。

“厄,不是,”卫长蕖语气一顿,改口道:“长羽,姐姐不是教你乱花钱,姐姐是教你要学会花钱,该花时,就得死命花……”

娘的,她这是说的什么呀,怎么有种越说越乱的感觉。

卫长羽嘻嘻一笑,露出一排白白的小牙巴:“姐姐,长羽知道喔。”

卫长蕖满头黑线,一头凌乱,剪不断,理还乱,看来,没当过娘,果然不知道怎么教育小孩子,囧!

姐弟二人手牵手进了成衣铺子。

掌柜的瞧见姐弟俩瘦得跟猴似的,一身穿着打扮,感觉像是刚从灶膛里扯出来一般,瘦,破,烂。

掌柜的鼻孔都翘上了天,两只眼睛都没看地面。

这种穷酸破烂货,瞧模样,就知道是随处逛逛,进店晃晃,肯定没钱买衣服。

“这位姑娘,想瞧点啥。”

掌柜的将笑脸一收,说话的语气生硬,随便招呼两声。

卫长蕖瞟了掌柜的一眼,瞧见他那幅鼻孔上天的模样,也不大在意。

这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没有,古往今来,最不缺少的就是这种,门缝里瞧人,又狗眼看人低的势利眼。

成衣铺子不大,只有二十平米左右。

卫长蕖以最快的速度,扫了两眼。

其实这间铺子,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