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少将军滚远点-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要去看十三和儿子,十三让人来请他。大帅笑容满面过来,谨哥儿见父亲,吐出一个清晰的字:“父!”

萧护大喜,抱在手中:“乖儿子,你在喊我?”十三微嘟嘴儿:“是喊我吧,”竟然喊得这么清楚。

谨哥儿弄不懂父母亲在取笑放松,又吐一个含糊不清的字:“摸,”或者是说“木,”十三喜欢了:“哎哟喂,我就说叫的是我。”

好似喊母。

萧护对儿子小脸儿看看,作状装生气,把谨哥儿送给十三,送的小心翼翼,黑着脸儿:“那还你吧,这儿子喊的原来是你。”

这么小的孩子,嘴里有音,也是无意识的。

十三接儿子在手,对着丈夫讨好:“和儿子生气?”谨哥儿小嘴儿里吐泡泡,因泡泡在口中,又出来一个音:“夫,”估计是那泡泡开了出来的音。

支着耳朵的一对父母,萧护和十三一起欢天喜地:“这叫的是我(你)。”

大帅把儿子抱了又抱,颠得他格格笑了一声,小手揪住父亲面颊不松。十三救下来时,大帅面上多了几道指甲印。

萧护自己用手拂拂,反来夸奖谨哥儿:“有力气,抓得我都疼了。”十三对着他笑了几声,这才说正事。

“大帅,我想我们进山呆一段倒好,这是夏天不缺吃的,休养一阵也罢。”十三说,大帅就点头,十三嫣然一笑:“我请来医生问他山中需要什么药,医生说蛇药防瘟疫的药是要必备的。又告诉我,说大帅进山明智之举,我说怎么了?他说少年游学随师父在这里采过药,说这山里有丹参,连翘,黄芪等各种药物,说蛇药也有。他让我问大帅,慢慢而行可好?而咱们的人也需要休养才是。”

萧护把十三母子抱一抱:“我也是这样想。”他们此时在山上一块开阔地方,看天边云雾吞吐如烟,湿气氤氲化作万千,是难得的美景。

四周翠丛新霁,荒草靡靡。这里不是高顶处,也有风冽冽,远观琪花玉树,近看飞瀑石梁。对面喷雪般水珠,萧护心头放松下来。闲闲的语气和十三道:“我幼学兵书时,就听过这山。当时向往关外群山,这关内的山山水水,竟然很少看过。京城里外你我都游玩过,这又是个机会,正好一面休养,一面同你走这山水才是。”

慧娘诧异地看他,他能这样想,慧娘可以去念佛。见夫君迎风而立,面上轻松,眸子底还有黯然。慧娘故作轻松,抱着儿子来玩笑。此时再没有追兵,萧护见到儿子就眉开眼笑,问:“该吃了吧,不要饿到他。”

不管是大面团子,还是小面团子,瘦一分都伤大帅的心。

慧娘就心甘情愿的胖着,明明才喂过,也抿着嘴儿笑,解衣奶谨哥儿。谨哥儿正饱着,又不知何时学会调皮。吃上两口,用小舌头顶出来,对着父亲大眼瞪小眼,再吃两口,又顶出来,再对父亲歪着脑袋看。

萧护哈哈大笑,多少忧愁也都没有了。在儿子胖脑袋上摸一把,很有成就感:“淘气呢。”

探路的士兵们来回报,前面的路和谭直地图上写得一样。有一处平地,可供扎营。赶到那里天还不黑,扎下帐篷,火堆燃起,防蛇药撒好,这一夜尽皆睡得香甜。

第二天,走小路,避开沿路关口,进入山中。萧护已经想明白,只要自己还在,郡王们就会联手打自己。他打定主意后,一面让人由谭直处下山送信给父亲,一面带人往深山中去。

萧护忽然没了消息,郡王们最先大乱。韩宪王先偷袭孙珉,孙珉大骂后退,和平水王撞在一处,平水王趁机偷袭,临安郡王被迫迎战,然后无意中袭击淮扬王。几个郡王同时大骂孙珉小人,合着伙儿打他一个。

孙珉寡不敌众,只能逃避。韩宪王兵力最强,杀死淮扬王,平水王见势头不对,带一半人马逃走,大骂韩宪王时,韩宪王已到京城。

这样一折腾,已经两个月过去,天在六月芳菲尽时。韩宪王一面发布萧护死讯,一面在京中打压不服的人,取上好白玉刻大宝,准备登基。

他还没有登基,一封信到京中,送来几个人头。韩宪王一见,大叫一声晕了过去。醒来时强撑着看信,上面写着:“汉中诸地尽落吾手中!闻尔等无颜无耻,欲掘忠勇之碑!今,先掘尔祖墓,珠宝尽皆笑纳!送上汝子人头数个,汝之长子王妃留吾手中。尔要长子命,速退兵马,吾候于汉中。”

落款是,顾良能。

再来送信的人,是韩宪王在封地上的旧人。他痛哭于地:“四月里顾良能忽然发兵马,城中十数位大人是内应。王妃殿下们全让他活捉,他本来是不杀,要和王爷谈价钱。四月底,他听来往客商说王爷们要在京里掘碑,当即大怒,推出殿下们杀了几个,现在只有王妃和大殿下还活着。老郡王们的陵墓,也让他尽数掘了。”

韩宪王怒火满腔,登基也不如他长子重要。当晚不顾阻拦,尽点兵马,奔着汉中一路而去。曹文弟一家自然跟去。曹少夫人听说殿下们杀了,王妃和大殿下也让人捉去,以为这是曹娟秀的机会,欢喜得几天没睡好。

半个月后,对皇位不死心,没有走远的平水王伙同长安郡王进京,进京后一杯毒酒害死长安郡王,把他的人马尽归已有,平水王在七月,宣布登基,强迫张太妃长公主宁江侯张阁老等人观礼,也自刻天子大宝,改年号为太和,号开平皇帝。

同时,寻找萧护没有消息,再次宣称萧护已亡。给他又加上几十条罪名,奴才宫中走马,大帅用的酒杯上有金龙全添上,全然不理会那是宫中赏赐的。下圣旨兴兵,做下江南一战的准备。

太和这个年号,一年也没有到,只有一个月时间。太和元年二月一日,开平皇帝被偷进京城的临安郡王孙珉所杀。孙珉当场废帝,把年号重新改回去。在宁江侯的劝说下,认为诸事不齐备,也准备登基。自然又是一场制龙袍,刻大宝的折腾。

还没有登基,当初进京又重伤离去不能回头的三个郡王,奉天王、和朝王、荣和王的儿子们,联手打跑临安郡王孙珉。为他们作内应的,却是田品正。

田品正是忧愤于萧护的死讯接二连三的宣布,以为大帅真的去世。房安国劝他宽心,田品正一意孤行,小郡王们找到他,把孙珉也列出来几十条大罪,田品正顺水推舟,心想看你们谁厉害,谁就当皇帝吧。

孙珉因此不是对手,带着还幸存一半的兵将,匆匆往封地上去,心想回去征兵,半年后再来。

他才行到半路上,让一支兵马盯上。

这是在一处官道上,两边树林里悄悄歇息着一支兵马。为首的小将,五官端正,正是王源。见人来回话:“是临安郡王的兵马。”

王源是从边关来的。他们去到以后,就协助袁朴同守边关。死去的张宝成大帅手伸得很长,重新联系上乌蒙国,请他们同时出兵,为乌里合大王之仇。原大王去年已死,群臣推举乌里合的第四个儿子登基,正想着关内繁华钱财尽有,收到张宝成的信,知道关内乱,点齐国中强兵,又问邻国借了一支兵马,承诺分钱财土地,冲击关城。

袁朴同率余下金虎军,在玄武军协助下死守关城。邹国舅已死,朱雀军有一半人让郡王们说服走,余下一半人,有一个将军叫曾祖名为首,也协助同守关城。

袁朴同头发都白了一半,也没让乌蒙国进关城一步。有他们同守,关内才能打得不亦乐乎,自在的打着。

三月萧护被逐,近五月关城收到消息。玄武军等人商议后,抓阄儿定下来王源领一万人去救大帅。

一万人不多,却灵活。王源这才从郡王们封地中穿过,直往京城。京城还没有到,大帅死讯一个接一个传来,传了好几回,各种版本。王源大哭一场,抹干眼泪不信大帅已死,径直再往京城。派几个人便衣去京中,都说临安郡王孙珉要登位。

又寻找王家亲戚,都说老夫人等人去了江南。王源心想大帅是有准备,那还活着的可能性很高。又见一个人来见自己,却是宋冲之。

宋冲之不管京城多乱,一直守在京里候大帅消息,再和老帅通声气。王源派进京的是自己小厮,宋冲之认得,就跟踪而至。告诉王源:“大帅才和我通过一次消息,他在山里很安妥,只是往关城不能去,几处关口的人都是沿路郡王们的人。他们只要大帅死,就会自己打自己,大帅因此不出来,还在寻安妥地方。”

王源大喜,又听宋冲之分析京中情况,把一干子郡王全恨在心里。就不走远,想找机会给在京里的郡王孙珉一个颜色看看。

现在谁留在京里的,谁就是害大帅的人。

不想宋冲之走了没几天,孙珉被逐,小王将军候在这里,见到他来,怒从心头起,大刀在手,高呼一声:“兄弟们,为大帅报出京之仇!”

哗啦啦冲出树林,围住才从京里败退出来的孙珉残兵,不说话只是打。

这一场大战,打得孙珉落花流水,落荒而逃,到安全地方上一看,又少了一半的兵说,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玄武军因萧护成为众矢之的,是便衣不打旗帜。王源倒不是不愿意说,是和孙珉混战中没直接碰面,临安郡王莫明吃了一个闷亏,路上不敢逗留,直逃回封地,又让玄武军在守关城之余,打了一回。

这是消息传回关城,说孙珉撵走的大帅。

临安郡王元气大伤,一直修养生息,暂时不敢出来。

王源不知道萧护具体所在,又把事情全了解得清楚。一怒之下,不回关城,带着一万人直奔最近的平水郡王,开元皇帝的幼子,逃出京不敢称帝,恢复旧称平水王,让王源撵出封地,投奔最近的中山郡王,为中山郡王所杀。

开元皇帝到此,是断了根。

王源自此在关中厮杀,没粮草就抢,也在九月回江南见老帅补粮草,这是后话。

韩宪王回汉中,顾良能自知不是对手,杀了韩宪王妃和她的长子,提前出城,四处打游击,缠得韩宪王不能回京和萧护过不去。

又听到萧护死讯,顾良能正日日痛哭,收到萧家老帅信,说大帅还在,顾良能打起精神和韩宪王游斗,韩宪王一步也不敢离开。

临安、韩宪,最强的两个郡王不敢出面。中山郡王进京城,在中秋后第三天迫不及待登基,张太妃等人观礼,活似看走马灯。

文妃悄声儿问太妃:“这一个能坐多久?”张太妃闭目养神,鼻子里嗯一声,手中抱着她认为没废的小皇帝。

小皇帝是用大宝登基的,没大宝的废帝圣旨太妃不认。

小皇帝八月里十一个月左右,正好动,在太妃怀里左一转右一转看着玩。

京城里早就物资艰难,每乱一回,哄抢一回。店铺老板坐在门口哭:“大帅在的时候,可不许这样的。”

平江侯府中,姬妾早就散走,让她们自己寻活路。梁源吉和老孙氏商议:“不然我们同去江南吧?”老孙氏为难,她是最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人:“你舅舅他们不肯走。”梁源吉就恶心,舅舅?谁要认他们。

平江侯爷顶起家中门户,周旋于每一任皇帝中。

他要走,也不容易。每一任皇帝都需要旧皇朝的官员们支持认可,平江侯如今成了重要的人。

萧护还行走在山涧中。

他四月里入山,四个月只走出两座山。平铺的话,离潭直只有三百里不到。可上山、下山路算起来,已有千里。

这千里难走的很。

防蛇防野兽防沼泽防瘅气……

夏天和秋天,山里吃的东西都多。他们弓箭娴熟,不是冬天不愁猎物,大帅有话:“宁可一天只走十里,也不能再丢一个人。”

他们正在寻找过冬的地方。

对着一道长长的山涧,大帅让人去下面探路,说水流湍急,水面又宽,箭不达射程,又让人往上下游走,寻找窄些的地方,用箭可以射绳子过去,方便过人。

不打仗,又不着急,大家嘻嘻哈哈而去。伍思德等人去下游,十五爷萧据带人去上游。

往上游走,见水涧中乱石森罗,暗流中几条大鱼飞起,皆是雪白。

小鬼跟着来,笑指:“这鱼好!”萧据则皱眉:“这里水面反而更宽,我们怎么过才好?”小鬼嘻嘻:“不过就在这里过一夜呗,”他紧紧腰带:“十五爷,我想弄几条鱼给夫人。”萧据好笑:“那石头在水里,水冲着你站也站不住,看你怎么逮鱼。”

小鬼也寻思,对着大鱼犯馋。上游下来一个枯木,在暗石撞来撞去,让一块石头挡住,卡在那暗石中,摇摆不定。

萧据和小鬼同时眼睛一亮:“有了!”

带着人下去,先在水中伸手下去,水下暗流一激,萧据险些掉到水里。忙缩手,道:“真急,不过还是能过的。”

上半山中,砍树,几个人高高抬起,用力往下:“嘿呦!”见那大树滑溜溜的让水冲走,不见了。

几个人不气馁,继续砍树而扔。扔到十几棵时,有一个树干让石头卡住,几条大鱼冲出水面多远,跳起来又落下去。

再扔,直到石头上卡住好几个树干,稳固为止。

从树到水边,还是有很远。萧据送小鬼到水边,在他腰上捆上绳子,往下游石头上看看,算算绳子距离握住,道:“这么长,你就是不成,也不会撞着石头。”

小鬼笑嘻嘻,只盯着那鱼:“我准成。”一飞抓勾住树干,人飞身而越。一跃之下,用力不小,勾住树干动了一动,反而松动。

与此同时,小鬼不偏不倚踩在树干一端,“砰”一声水花响,树干一头落人,带得另一头如跷跷板般抬起,直直地起来。

“小心!”萧据惊出一身冷汗,大叫:“回来!”手中要紧绳子,却见小鬼大叫:“放绳子!”在脚下树干直起来以前,跳到另一个树干上,那树干受水冲击本就摇晃,受了力更是晃得厉害。

小鬼如走钢丝,飞快走到树干另一头,用力一飞抓,牢牢抓住水中石头缝子。与此同时,他脚下树干受他力量活动,轰轰隆隆去往下游。

他们砍的树全是参天树木,很长,又不能太重,太重了几个人也抬不动。小鬼借这几株子树,已快到对岸。

他用飞抓之力,在湍急水中一步一步过着。抱住水底大石,又滑,腰中拔出剑,用力扎在水中石缝里,收起飞抓,又是一下往前,固定住,再身子过去。

几回碧水晃动,萧据以为他要让水冲下去。

如是三五番,到了对岸。落地就大叫大嚷:“我过来了。”怀里也有东西乱蹦,不知何时,他抓了一条鱼在怀里。

那鱼在他怀里扑腾腾扑腾腾。

萧据大喜,让他找地方绑绳子,再让人请大帅来:“可以过了。”萧护让伍思德请走。伍思德在下游找到窄的地方,请大帅带神箭手去。

神箭手们齐射,箭尾全缚的有绳索。计有三十只箭中了,三十条绳索萧护摇头:“这射程不近,箭要扎得不深,吃不住力,人滑到一半时掉下来,摔在山崖上也不好,掉水里,下面要有暗石,更伤人。”

是要命的事。

几个身轻,是山区里出来的士兵争着要去,萧护为稳妥不肯答应时,伍氏兄弟叫道:“小伍小心!”

见一个人系在绳索上,正往那边滑。

伍小伍不知何时上了绳索。

萧护变了脸色,惊心动魄地看着。见伍小伍顺利地到了对岸,脚快要落地时,欢呼道:“我要到了!”

“轰!”一枝中箭的树在石头缝里根须浅,整枝子往下就摔。

“小心!”对面的人全变了脸色。

伍小伍不及落地,先是往旁边扑的姿势,落地没命的滚了几滚,没让树砸中,撞在山石上骨头“格登”一声。

而他头顶上,带绳子的箭也一个接一个落下来。

伍小伍呲牙咧嘴起来,一瘸一拐地寻树把腰上绳索扎上。萧护才长长出一口气,真是惊险。

比看打仗还要惊心。

结起绳桥,搭上木板,马牵过去。大车和缁重因过来不便,有一些存放在山洞里,做下记号。

九月底,萧护经过一处山谷,气候温暖,就此砍树盖房,准备过冬。

而京里,又换了皇帝。临安郡王、韩宪郡王无暇出面,很远的一支旁支台山郡王,纠集远支郡王们进京,把中山郡王杀了。

台山王自己不敢登基,也学萧护,选了和自己血源近的一个孩子,今年三岁,号光复帝,改国号为永康。

永康元年,光复帝登基。

大乱才真正开始。

民间不服,又死了不少郡王。他们封地上各自有人跳出。先出来一个叫陆顺德的人,手中有三万百姓,要为萧护大帅报仇。

受他影响,各地均跳出来为萧护报仇的人。

这些人都没有见过萧护,就是萧护忽然出现,他们也不会顺从,不过是为造反拉人找个名牌罢了。

为萧护报仇的人忽然就多了,只有江南萧家不出面。

十月里,就更乱。还有一个自称是张宝成大帅的人,生得和张宝成差不多,试图收集张家旧兵马。

十一月里,女仙辈出。一个自称“荷花三娘娘”,能呼风唤雨。一个自称“九天玄女”下凡尘,能撒豆成兵。

只有江南一带,还是安宁如初。

而大帅萧护,则做好过冬准备。

------题外话------

票啊票啊,仔四十五度天使角仰望之,

第五十六章,父子亲戚同心暖

萧护走出木屋,眯着眼睛看早上山景。

这是一个山谷,对面大石磊落,乱流如注。旁边,山风凌落处,有一梅亭亭待发。山谷挡住风,越往下越温暖。下面,又有一株碧桃犹有青果。桃下,一丝水气蒸腾而上,是一处温泉。

另有飞瀑下一泓深碧,又是一处泉眼,应接地下水源,游鱼打了又打,也不见少,供给不少食物来源。

由山谷半山腰开始,到山谷下,一排排整齐的木头房屋,住着萧大帅的玄武军。

当初是要过这山谷,后来见奇花异草或巨或纤,一身疲倦得到安抚。大帅含笑:“住下吧。”他心中还是乱如麻,以后怎么办?

住下来以后才和谭直通消息的大帅,又过一段时间才知道外面乱。他此时对着整齐的房屋,山间平地操练的人们,回想起初到这里来。

那是不久前。

当时这里草木争奇,木秀莽莽。毒蛇野兽,穿流而越。大家一起动手,砍下古木,剥树皮,去枝丫,建成房屋。又把看好的住地,去草挖树,能捡走的石头砸碎垫上,建出数条石子路。还平出几处当校场,日日习练从没放松。

木匠不少,包括伍氏兄弟全会这活。没有趁手工具,像刨子等。也难不住这全军抽出来的木匠们,他们用手中大刀,再就小刀配合,硬是做出不少家具,如桌子椅子板凳。

锅本身就有。

没有床,做成炕。

有几个在窑洞里学过徒,在附近找到一处土质特别好,对大帅回话:“过冬还是炕暖和,有土,闲着无事,咱们自己烧砖。”

萧护大喜,想自己手下真是人才辈出。抽出一部分人给他们打下手,打下手的人也有将军,也对手下会烧砖的士兵以“师傅”称呼,大家烧得笑嘻嘻。

这里深山,起火也不怕有人看到。只为防山火,又加派人手日夜看着。就这样,一部分人挖土,一部分人打土坯,木匠给他们做了很多土坯架子,四四方方。又一部分人看着烧,木头尽有,随手可得。

第一窑出来,烧废的足有一半。余下一半的料先给大帅砌了一个炕,当晚睡上去,谨哥儿在上面玩了半天,萧护也夸平整。

全军推广,又平出来地方,起了好几间窑,日夜不停的烧制,全军很快都有炕睡。又有打猎得来的毛皮,在水中洗净晒干,有会猱制毛皮的人弄好,铺在炕上就更舒服。

萧护更为满意,这满意大大在白天冲淡他心中的不平。晚上,夫妻带着谨哥儿睡,谨哥儿有些活宝味道,因父母亲身子健壮,又吃得足够,八个多月的他已能站着蹒跚一下,打滚是常事。

当父亲的也鼓励他多多打滚,滚得身子敏捷,见到父亲上炕,一滚就到他怀里,萧护和慧娘就会大乐。

不平,就此消逝在儿子乐呵中。

“嗨,嘿!”士兵们习拳声飘扬在山谷中。十一公主打着哈欠走出来,见豆花从隔壁屋中走出来。豆花是很想从丫头的风俗,睡在十一公主和驸马屋中。怎奈伍驸马是不肯答应的,晚上多一个人出来,他“嘿咻”起来有心理障碍。

豆花很不情愿的一个人去睡,晚上她也能自己排遣,缝缝补补什么的,有自己的,也有别人的,打发时间。

就是蜡烛没有,拿动物油灌油灯点。大帅都夜里不点灯睡,别的人无事不浪费这油。

她抱着一堆衣服出来,对十一公主笑:“我以为公主还没有起来,我就说去送还衣服。”这就往回走要放下衣服:“我去打早饭。”

锅太少,还是吃大锅饭。如果烧烤,就自己动手,自己打来自己吃。

十一公主带笑止住:“我自己去,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公主,”问豆花吃过了,怕饭菜等候时凉才没有把公主的先打回来。十一公主让豆花去送衣服,自己拿着两个大碗去打饭。

豆花侍候很是到位,硬是在张家眼皮子下面,给公主留了一套银碗。打着梅花牡丹花样,秀气精致。

可公主一路行来,运动量不少,又爱上这里的饮食,饭量大增,一下子胖不少,个子也高了一截,就拿伍思德给她做的大木碗去打饭。

木碗打磨得光滑,还刻着几朵花。姚将军刻东西很擅长,在用具上细细地刻花,先刻的是大帅家的,又给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