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舞-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到任之后,凡事不驳人,结果又多一个绰号:“蒋点头”。

都猜测白帝钦点蒋点头,大约是权宜之计,正等着看下一任是谁,朝中出了件事。

有个司谏,为秋陵耗费太巨,向白帝上疏力争。一连两道奏折,都被白帝留中。此人很有戆劲,再上一道,索性指白帝为“民蠹”,白帝终于大怒,拍案痛斥,将他发下治罪。

到了理法司,照例由勾检官先拟,体承上意,给定了“逆言”,是死罪。然后到蒋成南手上,以往不过是走走样子,所以司官连底下转刑部的文书都准备好了。谁想这次蒋点头又不点头了,一句打回重拟,勾检官只得照办。重拟的结果,改为充军。

谁知蒋点头依然摇头。

勾检官不明所以,只好问:“大人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呢?”

蒋成南不紧不慢地回答:“本朝可有言官以建言获罪的条文?”

勾检官总算明白了他的意思,有心要劝,然而蒋成南又微微带笑地添了句:“该怎么拟,就怎么拟,有我。”他都这么说了,勾检官还能说什么?后面的刑部看着转过来判无罪的条文,也大出意料,等知道是蒋成南授意,更是惊讶莫名,但都不驳,就看这一道奏折上去,蒋点头如何应对?

结果又一次出乎意料,白帝看后,一笑照准。

朝野的议论,或认为蒋成南的运气不差,或认为他的眼光厉害,早已看出白帝有反悔之意。话传到蒋成南耳朵里,恍若未闻,接着还做他的点头大老爷。然而经过此事,蒋点头的正印堂官,就一路做到了眼下。

此刻,整五十岁的蒋成南,正神态悠然地望着堂上端坐的两人。

邯翊和匡郢,各自端着一盏茶,已经好半天一语不发。

是邯翊请过匡郢来,商议要过堂问案,匡郢并无异议。但说到该审哪一案,却是各执一词。邯翊要先问齐家私蓄凡奴的事,匡郢却以“正朝纲”为由,要先审徐淳的假公济私。

“大公子,”匡郢欠了欠身,“臣以为,事情总有轻重。”

邯翊放下茶盏,轻描淡写地接口说:“不错。齐家违抗王爷的谕令,欺君妄上,自然要重些。”

匡郢一笑,“臣倒觉得,官员不遵法纪,节操有亏,足令百姓寒心,不可等闲视之。不知大公子以为如何?”

邯翊不答,目光徐徐地转了一圈,落在蒋成南的脸上。“蒋卿,”他问:“你以为呢?”

“既然王爷钦点了大公子和匡相,自然唯大公子和匡相马首是瞻。”

答了等于白答。

邯翊正皱眉,蒋成南话风一转:“不过——”

邯翊忙道:“直说无妨。”

蒋成南慢吞吞地说:“臣以为,人命关天。”

邯翊眼睛一亮,笑道:“果然还是蒋卿,政律娴熟。”专脸又看匡郢:“你说呢?”

匡郢迟疑片刻,微微颔首:“既然大公子说好,那便如此吧。”说完,却看蒋成南。

两人视线相交,蒋成南若无其事,匡郢凝视片刻,自己挪开了目光。

回到府中,才换过衣裳,宫中来人传了白帝的话,要他进宫去用晚膳。

是顿寻常家宴。席间一位嫔妃也没有,只有白帝和几个儿女。

天边一弯下弦月,提醒了白帝:“快到中秋了。”

瑶英却说:“中秋最没意思了。”

“怎么呢?”

“没什么好玩的,年年就是赏月听曲,哪来的有意思?”

“那你倒说说,什么是有意思的?”

“嗯……”瑶英微微咬着手指,想了好一会,忽然眼睛一亮,凑到白帝耳边,嘀嘀咕咕地说了半天的话。

白帝的神色由惊异到失笑,最后说:“你可真会想!”

瑶英捉着白帝的衣袖摇晃:“行不行呢?”

白帝盘算一会,点了头:“大概还来得及。”

“那就这么说定了!”

邯翊终于忍不住,笑着问:“说定什么啦?”

“这事你去办吧。”白帝看着邯翊说,“瑶英的主意,召附近几个州的杂耍班子来,就在端文街东门那一片空地,摆个百戏场。嗯,到时候必定有许多百姓要来,一两天不够看的,索性,痛痛快快玩十天。”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要筹人手,要到各地去寻募杂耍班,要安排关防,邯翊略略一想,就觉得头都大了。

“从各部抽调人手给你,花费多少,我会跟户部招呼,你先办起来就是。这么大的事情,安全是最要紧的,别在这上面省。别的,你自己看着办就是。”

白帝的语气,没有什么寰转余地,只得一一答应。转过脸时,不由得狠狠瞪了瑶英一眼。

瑶英回视他,忽然神秘莫测地笑笑,倒弄得他有些不明所以。

第六章

暗夜中,远近次第的宫宇,乌沉沉地像是一大片污浊的墨迹。

屋里透出的灯光,将父子俩的身影投在窗纸上。正在廊下来回踱步的瑶英,忽然发觉那两人的轮廓,竟是如此相似。

那种莫明的惶恐,又袭上了心头。

她有种错觉,不知在何时、不知从哪个角落,会伸出一只手,将他们中的一个,拽入黑暗当中。

这念头一冒出来,她便禁不住打了个寒战。像是要摆脱这思绪,她慌乱地快走了几步。

玉儿迎着她过来。

瑶英问:“打听到了?”

玉儿迟疑了一下,朝身后指了指。

瑶英默不作声地从她身边绕过,向前走去。

玉儿追着她,小声问:“那是下人的地方,公主真的要去啊?”

瑶英不答,径直往前。

穿过回廊,拐进一条小街,尽头是个院子,里面一片矮房。院子里支着架子,横七竖八晾了好些衣裳。瑶英站着看了看,皱起了眉。

“去叫他出来。”

玉儿也不愿意进去,就站在门口喊:“六福,你出来!”

六福正在屋里享乐。他是大公子身边的红人,自有拍马屁的人,端茶送水,殷勤无比。六福一面吃着茶果,一面闲聊。说到兴头听见叫,便涎着脸笑了:“玉儿姐……”

第二个“姐”字没出口,生生地给咽了回去。

他看见了淡淡月色下,站在庭院中的大公主瑶英。

“大公主怎会到这里来?”六福狐疑地,行过了礼。

玉儿说:“公主有话问你,老老实实说了,有你的好处!”

“那是、那是。”六福哈着腰,连声地说,“小的怎敢跟大公主不老实?”

玉儿一笑:“好,我来问你,大公子是不是从鹿州带回来一个人?”

六福只觉头“嗡”地一声,刹那间有点不辨东西南北。“是……是啊。”他说:“那是萧先生,有名的大才子。”

瑶英“哼”地冷笑了一声。

玉儿便说:“你还真敢装糊涂!”

六福眨眨眼睛,“公主问的是别人?那小的也不知道,要不小的去打听来,再告诉大公主?”

“玉儿,我们走!”瑶英的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脆,“他不说,我自己去问哥哥。就说是他漏给我的,倒看看他还能不能这么嘴硬。”

六福吓坏了,跟在后面直叫:“公主、公主留步。”

等他说到第三遍,瑶英才停下脚步,仿佛不情不愿地回过身来。

六福结结巴巴地说:“公主问话,小小的不敢不说。可、可是小的说了,大公主千万不能告诉给、告诉给……”

“不能告诉给父王是不是?”瑶英替他说了。

“是、是。”六福出了一头的汗,在薄薄的月色底下亮晶晶的一层。

瑶英便放缓了声音说:“好端端地,我害哥哥做什么?你放心,谁我也不告诉。”

六福终于说了实话:“是。大公子是带了个女的回来。”

“是个青楼女子,姓颜,叫颜珠,对不对?”

六福张口结舌:“大公主,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玉儿在旁边笑了几声:“早跟你说了,让你老老实实回话,偏要耍花枪,也不想想,你耍得过去么?”

瑶英却不理会,半侧着身子,望着屋里影影绰绰的灯火,出了好一会神。然后,她回过头来问:“那个颜珠,现在住哪里?”

“这……”

“嗯?”

瑶英冷冷的眼风一扫,六福立刻软了。“大公主,可千万别说是我说的。”六福垂着头,很吃力地说:“颜大娘住在端文街的山字弄,愉园。”

瑶英便看看玉儿,要她把地址记住。然后冲六福点点头:“行了,要问的都问了,你说的是不是实话,我会知道的。”

六福赶紧说:“都是实话、都是实话。”

瑶英待答不理地“嗯”了声,转身去了。

等主仆俩消失在暗影里,六福猛然透过一口气,方觉两条腿抖得跟筛糠似的,几乎支持不住。好容易挨回屋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发了半天呆,这才抹一抹汗,叹了口气:“哎哟我的妈,我算服了。”

一连几天,六福都在想,要不要告诉大公子?

邯翊的脾气他是太清楚了,告诉他必定发作,不告诉他让他知道了,更要发作。然而几次想要开口,一看见邯翊的人,顿时又缩了回去。

好在,邯翊没留意他心怀鬼胎的模样。

他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陈百戏的事情上。

真到着手,才知道千头万绪,比原先想的,还要繁剧百倍。

“先差人到临近各州,招募江湖艺人、杂耍班子。来回都要好几天,晚了肯定来不及,这得先办。”

“是。”专管折差的官员先回答一声,然后问:“公子是否已经拟好手谕?”

拟文书归直庐的书办,都有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本事,但此刻却无法动笔。“杂耍班子甚多,譬如猴戏、马戏、俳优、侏儒、鱼龙、山车之类,哪些该来,哪些不必,该来的须得多少人,是否已有定规?还请大公子示下。”

一番话问得邯翊发楞,那些名目,有些甚至闻所未闻。

“其实这件事情不必急。”插话的是冯景修。“今天是廿日,离中秋不到一个月,路远的几个州怎么都来不及了。近的几个,申州、并州、湘州,十天之内都能打来回。算上寻访的时间,凑得紧一点,十五天应该不会太为难。如此,还有几天的富裕,可以花两天工夫好好筹划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功’,反倒能省不少力气。”

邯翊向各部要人手,开了名单交给白帝过目。白帝从工部勾掉两个人,添上了冯景修。

他是工部辅卿,可是很不得意。

邯翊听说他脾气很坏,不大肯听调遣。

白帝却说:“你且用着,用得不好,再开掉他也不迟。”便调了来。

邯翊眼睛一亮,专注地看着他。

冯景修又说:“百戏在太常均入了册,大公子不妨取来,对照着挑选,那就既心中有数,又不会有所遗漏。”

邯翊当即命人去取。这边冯景修接着提议:“该选哪些,一是这班子在哪里,赶不赶得及;二是选精不选多,譬如猴戏班子肯定各地都有几十上百,那就不必都来,定下数目,自有各州去选好的;至于第三,是场地有多大?”

白帝划给的,是端文街建隆门内的一块空地,邯翊到过,却说不出来到底有多大。

于是吩咐:“取帝都舆图来。”

不多时取到,冯景修手指着图解释:“这块地方,方圆不过两百余丈,不足三百丈,其实能容下的人不是太多,公子是否心中有数?”

邯翊略算了算:“除掉百戏班子还得占一大块地方,有万余人在那里看还算宽裕,倘若过了三万,就会嫌挤了。”

“那是搭圆场,不搭圆场,人又可多些。”

“直台能容下的戏台怕是太少?”

“那就沿着斜角,搭两个半圆。然后在台子外面,都包上两层栅栏,以为围护,费不了多少人工,又可万无一失。”

“好!”邯翊轻击案几,“就这么办。”

等太常司官带着百戏册来到,选好班子,自有书办,按照拟出的单子,给各州督抚下诏。布防事宜,有廷尉司会同帝都府尹去办,都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其余的勘察地形、搭建戏台,全归工部。

事情一一分派出去,邯翊稍稍松了口气。

晚间请过萧仲宣来闲谈,不由感叹:“想不到里面这么多事,竟比看一个月折子还累。”

萧仲宣一笑:“王爷大约也是这么想。”

邯翊心中微微一动,却没言语。

场子划定,何处该搭多大的台子都商议妥,一入八月,木料麻绳全都运到了工地上。

“还有半月,来得及么?”邯翊问。

冯景修答:“来得及。”一顿,又添了一句:“只要别下雨。”

然而,说这话的第二天,就开始下雨,而且极大,根本没办法赶工。下到初五,邯翊坐不住了,绕室徘徊,时不时凑到窗口抬头去望天。其实根本不用看,水声潺潺,就像在心上抓一样。

想一想已经花费了偌大气力,最后却被一场雨毁了,何能甘心?坐立不安,直等到暮霭沉沉,六福领着下人端上饭菜,邯翊拿起筷子,目光逡巡一圈,全然没有胃口,又重重地放下了。也就在这里,偶然的注意中,有了惊奇的发现。

“雨小了?”

果然,推窗望去,已只是丝丝细雨,伸出手几乎感觉不到。

邯翊很兴奋:“快找冯景修来。”

人一到,邯翊辟头就问:“还赶不赶得及?”

冯景修很从容地说:“多添人手日夜赶工,来得及。不过工程很紧,又在节下,工匠那里需得安抚一下。”

“这好办,每人五两,明天我就支给你。”

然而支钱的条子,到了户部却不能报销。“怪了,”邯翊纳闷,“这是工钱,为什么不能报?”

“户部说了,工钱该支多少都有定规,这是额外的,不该由他们出。”

邯翊想了想,说:“那就从我帐房上出吧。”

说过就抛开了。第二天进宫,白帝仿佛是随口说了一句:“以后犒赏的钱,可以从内帑出。”

邯翊不由一怔,随即明白,果然自己一举一动,白帝都留意着。

到了十四那天,万事具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千万别下雨,下雨可就太扫兴了。

就这样忐忐忑忑,一夜惊醒了好几次,侧耳去听窗外可有雨声?直到第二天早起,仰首东方,曙光在望,方才松了口气。

早两天已经颁出皇榜,告诉百姓有这一场热闹好看。因此午时不到,已经人山人海。

邯翊另有要务。晚间白帝将携宫眷微服出宫观赏,廷尉司特为选出百名精壮侍卫,到时寸步不离地守在四周。如有万一,怎样联络、怎样尽快从场中撤出,全都一一商议定。

布置妥当,胡乱吃了几口,匆匆进宫。

才到乾安殿,迎面遇上了瑶英,穿一身玫瑰紫缎面的袍子,打扮得像个富商公子,冲着他笑。

邯翊却恨恨地说:“都为你多那一句话,什么正经事也顾不上,直忙到今日!”

瑶英扮了个鬼脸,“这怎么不算正经事?”她忽然凑近他,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我可是为了你,才出这主意的。”

邯翊愣了愣,正要追问,微服的白帝,领了换过装的嫔妃们出来了。

一行人分了十辆车,到端文街,离戏场还有数百丈,就过不去了,只好下车。廷尉司挑选出的侍卫早等候着,敏捷有序地往上一围,很快就开出道来。

进得场中,一时目迷神驰。

迎面台上两名壮汉,肩上各支一根长木,顶上是两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单足而立,舞动身姿。忽见那两名壮汉相对站定,陡然间齐齐一声大喝,双肩耸动,连木柱带顶端的小姑娘,一起换了个个!于是,彩声爆起,人群涌动,朝台上压,外围的差役,都使足吃奶的劲,总算还能借那一圈栅栏的力,硬是挡了回去。

这边才息,一旁又是炸雷似的喝采,掉头去看,原来是俳优戏,相去十丈的两根柱子,中间拴一条二指多粗的麻绳,两名女子对舞绳上,穿着太常特制的绣锦衣裳,灯火底下流光闪闪,耀眼异常。舞了一阵,由分而合,双双走到中间,看的人不由提起一口气,要看她们怎么走得过去?只见两人各出一足,半空中划个半圆,跟着身子向外一拧,竟是切肩而过,严丝合缝,连歌舞也没有半点停顿。台下轰然叫好,赞声不绝。

再往前,又是“神龟负山”、又是“幻龙吐火”,满场采声不断,直如闹翻了天一般。

白帝以嘉许的眼色看着邯翊,“二十天里能办到这一步,不容易。”

而邯翊,眼望着万民如醉的场面,也觉得这大半个月的辛劳,没有白费!

如此盛事,颜珠自然不肯错过。

只是裙钗出门,多有不便,男装又未曾预备,思量一阵,只好问萧仲宣借。

吟秋抱着衣裳包袱出来,灵机一动,说:“老爷,反正晚上我们也去看,要不跟颜大娘她们搭个伴,人多热闹。”

颜珠闻言,微微迟疑。

萧仲宣便说:“算了吧,今天晚上的热闹还不够你看的?”

等颜珠走后,吟秋埋怨,“老爷,人家颜大娘都还没说不肯呢。”

萧仲宣笑笑,“既然是流水无意,何苦强求?”

到了晚间,打发了吟秋一个人去玩,自己却在院中,对着天边一轮圆满的明月,悒悒独斟。不觉酒意渐浓,身子一歪睡去了,连吟秋几时回来的也不知道。

颜珠主仆,痛痛快快地直玩到亥時过半,才往回走。

到了家门口,红袖一面开门,一面笑说:“今天可玩得累了……”

话音未落,冷不丁旁边有人插嘴:“两位……两位公子!”

两人都吓了一跳,一起转过脸去,见暗处影影绰绰的两个人,看不清面目。

红袖就问:“谁呀?”

“我们……我们是过路的。”说话的高个,哑着嗓子,说不出的怪异,“我们走累了,想讨口水喝。”

愉园在巷尾,哪有这么晚了,到如此偏僻的地方来讨水喝的?

红袖顿起警觉,冷冷地说:“对不住,家里都是女眷,不大方便。”

矮个的笑了:“两位不是男的?”

红袖懒得再理会,推开门,回身一拉颜珠,便想进去。

“别走。”高个的抢上两步,一面举手将门抵住,一只脚已踏了进去。

红袖恼了,眉毛一耸:“你们要做什么?再这么着,我可要喊人了!”

“别、别。”颜珠拦住了她,转身冲着那两人一笑:“两位妹子,要喝水是不是?进来好了。”

那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矮个的“嘻嘻”笑了几声:“大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还以为我装得挺像的。”

颜珠也笑了,“妹子,你两个的声音,再怎么憋,也是脆生生的,哪像男的?”

说着话,冲红袖使了个眼色。

进屋点起灯来,仔细打量那两人。

高个的穿青布衫,侍从打扮,矮个的穿玫瑰紫缎的袍子,一双灵动的眼睛,不住地四下里看着,忽然又倏地朝她瞟了过来。

两人目光一触,颜珠笑了:“来,妹子,坐着说话。红袖,看茶!”一面拉起她的手,亲热地问:“妹子,告诉我,你是谁家的姑娘?”

“嗯……”那女孩儿眼珠飞快地转了一圈,笑嘻嘻地说:“我姓虞。大娘你呢?”

掌心间,一双手柔若无骨。颜珠心想,果然是个出身富贵人家的姑娘。奇怪的是,分明是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奇异的熟悉感觉,就好像曾在哪里见过似的。

一面回想,一面回答:“我姓颜。”

“颜大娘。”女孩儿笑着,露出左边脸上一个浅浅的酒窝。

熟悉的感觉更甚了。颜珠觉得,连这酒窝,也是曾经见过的,但,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呢?

“妹子,”颜珠指着茶杯提醒她,“你不是渴了么?”

“噢对。”女孩儿端起茶来胡乱啜了两口,忽然说:“颜大娘,我今天住你这里吧。”

哪有刚见面就提这种要求的?连颜珠这样玲珑的人,也怔住了。

女孩儿忽闪着眼睛,左右张望了一阵,挺奇怪地问:“不行么?”

陡然之间,颜珠的心里生出一种像对自己亲妹妹般的怜爱,仿佛她无论说出多么不通世事人情的话来,都是再自然不过的。

她不由自主地脱口说:“行啊,当然行。”

“不过……”她又说:“我这里是没有什么,可你家里的人,知道你跑出来了么?”

女孩儿“哼”了一声,“不用理会,他们想不起我来。”见颜珠似乎不以为然,眼珠一转,又笑着说:“这么迟了,连回去的路也找不到,反正明天早上就回去啦。是吧,玉儿?”

叫玉儿的侍女迟疑一下,勉强附和了一句:“是啊。”

明知道她是当面扯谎,颜珠也不去戳穿她,只说:“也好。时候不早,红袖,你给客人预备水。妹子,你们俩就睡我房里好了。”

红袖已经忍了半天,终于憋不住:“小姐!”

颜珠不动声色:“红袖,你跟我睡西厢。”

红袖嘟起了嘴。

女孩儿却说:“那不好。颜大娘,我跟你睡一屋,咱们好说话。”

几个人都愣住了。玉儿迟迟疑疑地叫了一声:“公……小姐啊……”女孩儿扫了她一眼,玉儿胆怯地一缩,噤住了。

默然片刻,颜珠爽快地回答:“也行,你就跟我睡一屋吧。”

进了里屋,看一看那张床,女孩儿又微微地蹙起眉头。颜珠心领神会,便指一指旁边的竹榻:“叫红袖铺起来,我睡那里好了。对了,你认床不?”

“认床?”女孩儿困惑地眨着眼睛。颜珠失笑了,看她的模样,只怕打从生下来,就没在别处过夜过,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认床这回事。

等解释清楚,女孩儿也笑了:“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认床,睡了才知道。再说,来也来了,认床可不也得这么睡?”

也是,颜珠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