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门神宝藏-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干什么呢?”常大夫怒不可遏道
  “给霍老师吃药呀。”郑海回答得不慌不忙。
  “胡闹!”常大夫大声喝斥道。他转念一想,不对呀,董凤歧一直拿着那些药没撒手,难道郑海也带磷酸哌喹了?
  现在,袁方他们面临的一道新难题是该如何说服常大夫?就连房晋一也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请神容易送神难”。他请来的这位常大夫,俨然已把自己当成众病号唯一的治疗者和管理者,对任何意见和建议一概不听。袁方耐心地把他和吴璇的发现说了一遍,以为能改变常大夫的想法,不料常大夫依然顾我,说在没看到专业的实验室检查报告之前,他不会相信任何说法。他这种坚持原则的态度让袁方一点脾气没有。
  袁方瞟了一眼桌上的蜡封,上面只剩一粒黑色颗粒,就全明白了。郑海居然把蜡封上的两个小黑色颗粒给霍老师吃了。他在心里也暗暗埋怨郑海做事太过莽撞,谁知这黑色颗粒是不是伏火之丹,又是不是跟磷酸哌喹一样保险?
  “这是什么?”常医生也注意到桌上的蜡封,向郑海也向众人怒吼道。
  “您别生气。”一直没说话的房晋一开口了,“那是我们找到
  的伏火之丹。你难道没听说过那个传说吗,患失魂症的人只有靠伏火之丹才能活命。“
  郑海在一旁暗笑,一直跟他唱对台戏的哥们居然站到自己阵营里来了。
  董老先生和王大虎听说蜡皮上的黑色颗粒就是伏火之丹,一齐瞪圆了眼睛。
  “胡说!”常大夫脸涨得通红,“什么‘失魂症’,什么‘伏火之丹’,简直是一派胡言!”他重重一拍桌子,喝道:“你们叫我来,原来是拿我寻开心呐!”
  房晋一看形势不对,突然转头冲郑海一瞪眼,大声斥责道:“小郑,有你这样的吗!也不问问两位老师,就敢给霍老师吃药,出了事你负的起责吗?嘿,还愣着干吗,还不快向常大夫认错!”
  郑海一听,忙点头哈腰向常大夫赔不是,众人也跟着一个劲地说和。可常大夫根本不吃这一套,愤愤地命令小蒋马上收拾东西,即刻下山。说完,先自拂袖而去。
  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众人也觉无趣。可既然常大夫走了,也就很快把心思转移到霍子辉身上。老实巴交的小蒋悄悄地整理好药箱,悄没声地离开西屋。
  董老先生小心地捧起桌上的蜡皮,不错眼珠地瞅了又瞅,半晌,才向郑海问道:“在哪找到的?”
  “这个一时说不明白,”郑海苦笑道,“您快看看,那个小黑粒到底是不是伏火之丹?”
  董老先生又看了半天,说道:“是不是伏火之丹我不敢说。不过,确实是粒药丸。”
  “药丸?”郑海诧异地说,“不是说‘观堆塔顶觅神石’吗?我一直以为伏火之丹是块石头呢。”
  董老先生想了想,说:“也许不矛盾。别看它是一粒药丸,里面说不定含有某种石头的成分。”
  除了王大虎,众人都是一愣。“药丸里怎么会有石头?”房晋一忍不住插话问道。
  王大虎连忙帮老师解释道:“你们不知道,古代一些药物里含有金石成分。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一味中药”朱砂“就是一种石头,另外还有像雄黄、芒硝、灶心土、禹余粮……”
  众人对王大虎的解释听得个稀里糊涂,只是因为向来对伏火之丹有种神秘感,所以谁也没指望深究它的奥妙。
  “不是一共三粒吗,怎么只剩一粒了?”袁方指着董老先生拿在手里的蜡封问郑海。
  “给霍老师老师吃了两粒。”郑海理直气壮地说,“那么小不点的东西,我本想都给霍老师吃了。可又一想,还得留一粒让董老帮着鉴定一下。”
  “傻小子!”董老先生很严厉地对郑海说道,“药丸的药力可不是看个头大小。有的药丸很小但药力极强。而且往往正是因为有些药的效力太强,所以每一单粒才被做得很小。――唉,你也太莽撞了!”
  听董老先生这么一说,郑海可发毛了。他一心只想救霍老师,哪考虑过这种问题?
  看着郑海心慌意乱的样子,其他人也都害怕起来。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蜡皮上仅存的一粒黑色颗粒。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一粒灵丹妙药呢,还是一粒超强的毒药?屋内一下子安静下来。
  突然间,一声长长的吐气声打破了刚刚出现的静默。
  众人全都骇然。
  ――霍老师醒了!
  “霍老师。”郑海俯向床头,大声呼唤。他看到老师煞白的脸上浮现出少许血色。
  随着一阵轻咳,霍子辉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紧闭的双眼缓缓睁开。嘴里含含糊糊地咕哝着,像是要说话。众人都屏息静气地等着听。忽然,他一个翻身,对着床下大口大口呕吐起来。吐出来的尽是些粘稠的痰液,有的落在痰盂里,有的落在地上。痰液的颜色有黄、有黑、有白,色彩怪异之极,同时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众人几乎晕倒。
  郑海全然不顾痰液的臭气,上前拍打着老师的后背,声音激动得不行:“老师,你醒啦?太好了,太好了……”
  霍子辉没有回应。吐了一阵痰液之后,重又侧身躺倒,眼睑半开瞅着众人。众人也一样注视着他。此时,没有谁在意屋中令人作呕的味道,都期盼着能有奇迹出现。
  郑海还在连连呼唤。
  “小郑吗……”过了许久,霍子辉眼珠稍稍转动,用低低地嗓音说道。
  此话一出,室内立刻沸腾。那粒小药丸竟有如此奇效!
  “霍老师,还认识我么?”房晋一抢上前说道。
  霍子辉目光迟滞地望着这个大个子,过了半天,缓缓说道:“晋一,你也来……哎,这是哪儿啊……”
  霍老师醒来的消息惊动了厨房里的女人们,婆娘们纷纷过来慰问。屋内的呕吐物已被清除,小屋里弥漫着欢腾的气氛。到了这个时候,再也没人怀疑郑海他们的确找到了专门治失魂症的伏火之丹。
  几天来笼罩在小院内的阴郁气氛一扫而光。几个婆娘高兴了一阵,忽然想起村里其他几个病号,忙问董老先生该怎么办。董凤歧叫她们不用担心,他这就派王大虎去处治。伏火之丹不够,还有袁方提供的磷酸哌喹呢。虽然他也不敢肯定这药是不是能有伏火之丹那样的奇效,但他知道磷酸哌喹是治疗疟疾的常用药,效果一定也不错。众婆娘在王大虎走之前,七嘴八舌地给他出主意。假若遇见小蒋带来的那些人阻挠,就让他效仿郑海先斩后奏的方式,找机会先把药悄悄给病人吃了。这虽是下策,但事已至此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吵嚷了一阵,女人们都走了,屋子里重新安静下来。
  霍子辉恢复得很快。这会儿已经从床上坐起身来,倚在墙上。他的神志越来越清楚,已经想起这是在郑海堂嫂家,也想起昏睡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他说,他好像在写日记,然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恐怕您写的不是日记吧。”郑海从包里翻出那张字条,递还给老师。
  霍子辉拿着纸条端详了一阵,喃喃道:“嗯,伏火之丹……失魂症……哦,想起来了,我得了失魂症。”
  众人都笑。
  “您怎么知道您得的是失魂症?”房晋一问。
  “一群虫子……”霍子辉抬起头,茫然地说,“有点像蟑螂,白色、带黑斑点的蟑螂。”
  郑海和袁方听了心领神会,对视一笑。
  “看到这个疤痕我就知道一定是失魂症。”霍子辉抬起胳膊让众人看那个淡红色的圆形疤痕。袁方条件反射似的想到自己身上的疤痕,右臂上又开始隐隐作痛。
  董老先生点头说:“没错。我看了你的病,又见了这疤,也料定一准是失魂症。只是你说的白蟑螂我没见过。”
  郑海和袁方又是相视一笑,且看霍老师怎么回答。
  “那天我和个北京来的刘记者带上三个小伙子去探蜚廉墓,结果被小虫咬了。”霍子辉简单地说着缘由。
  “是不是在村后面溪谷的山洞里?”郑海问。
  霍子辉一惊,张了张口却没说出话来。
  “我们去过了。”郑海解释说。他指指袁方,说:“还是这位袁记者第一个进的山洞。――哦,他是刘记者的同事。”
  “什么,你是刘记者的同事?”霍子辉这才注意到袁方,关切地问道“刘记者他还好吗?”
  “放心,他没有危险。医生已经找到治病的药了。”袁方说。
  “怎么,医生找到伏火之丹了?”霍子辉惊道。
  众人不禁失笑。没等袁方回答,郑海说道:“医生没找到,我们找到了。”接着,他就把他们到槐树岗探险的事说了一遍,讲到兴奋之处不自觉地添油加醋,再辅以动作表演。
  霍子辉、董老先生、王大虎听了都惊讶不已。董老先生叹道:“没想到那个童谣应该这样来理解……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
  霍子辉也叹气说:“没想到,真的是没想到。”他的气色又好了许多,说话也有了气力。又说:“你们不但找到了伏火之丹,而且还找到了我一直没找到的蜚廉墓。”
  “这么说,山谷里的山洞不是蜚廉墓?而槐树岗下面的才是。”郑海问道。
  霍子辉点头说道:“对,我找错了地方,因为那里没有石棺。”
  “您是怎么找到的那个山洞的?”袁方问道。他一直对霍子辉在军用地图上标出的三个地点心存疑惑。
  霍子辉喝了几大口水,开始讲起他探索蜚廉墓的前前后后。
  多年来,钟情霍州风物的霍子辉一直就想找到远古传说中的蜚廉墓。在查阅了大量的古籍和地方志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蜚廉墓的大致位置就在干街村、观堆村和兴唐寺村这三个村子中的一个。然而,他多次考察这三个小村,却并没什么发现。
  就在上周,他在和干街村的一个村民聊天时听到了一个让他兴奋的消息。那个村民说,他在干街村的一个山谷里放羊时,曾经看见过一个不显眼的山洞,他害怕洞里藏着狼,赶快把羊轰出了那个山谷。这个消息再次触动了霍子辉寻找蜚廉墓的心思。他决定去探一探那个山洞。恰好在他出发前的一日,《谜境》杂志的记者刘汉唐专程来到霍州拜访他,想向他讨教有关门神文化的一些知识,说是要写一篇和门神文化有关的报道。两人聊得很投机,一来二去,霍子辉说起了自己打算去干街村探洞的事。没想到这个刘记者也是个好奇心旺盛的人,也想跟着霍子辉一起走一遭。看到刘记者稳重可靠,霍子辉答应下来。
  上个星期三的早上,两人来到干街村,借住在郑海堂嫂家。霍子辉对他们打算探洞的事并不声张,只是悄悄雇了三个年轻的村民当帮手。他这么做,是怕文物贩子们听到风声后也来凑热闹。他早想好了,要是那个山洞真的有考古价值,他就马上向政府部门汇报。
  按照那个村民的描述,霍子辉找到了藏在山谷中的那个山洞。钻进山洞不久,就遇上一堵石墙挡住了去路。霍子辉看出那堵墙是人工砌成的,就叫几个小伙子动手凿墙。果然,石壁被凿通了。他们继续深入,一直来到宽敞的石洞大厅中。这里的景象让众人吃惊不小,尤其是那幅奇怪的岩画,除了霍子辉,谁也不知道那个一只眼的怪兽是个什么东西。霍子辉一眼就认出来它正是蜚廉的形象,不禁喜出望外。他越来越相信这个山洞就是多年来一直寻觅不着的蜚廉墓了。
  细心的霍子辉还在石厅的岩石缝隙中有了新的发现。――几只锈迹斑斑古代箭蔟。那是隋唐时代的兵器。他由此断定,这个山洞在隋唐时代曾做为屯兵洞之用。
  之后,霍子辉和刘汉唐暂时离开石洞大厅,去另一条更加狭窄幽暗的通道探索。就在这个当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叫邓林的帮工对岩画下面的两个隐蔽的小石洞发生了兴趣,他也没跟谁打招呼,就用铁锤铁钎凿打石洞,想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当霍子辉和刘汉唐再次回到石厅之时,他们已经来不及阻止邓林的莽撞行动了。邓林凿通了其中一个石洞。
  霎时间,石洞里爬出来无数的白色小虫,众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遭到了虫子的袭击。众人惊慌地逃往洞外,却没有一个人逃过小虫的叮咬。刘汉唐还在逃跑的过程中还把他宝贵的相机摔坏了。
  众人狼狈地回到干街村,心情都十分沮丧。在分开前,霍子辉叮嘱大家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他们遇到的事情。他对这次仓促的行动懊悔不已,乘兴而来的刘汉唐也因为相机受损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他因公务繁忙,只好先行离开干街村,从霍州城赶回北京。霍子辉则暂且呆在郑海堂嫂家。老人一边琢磨着这次的离奇遭遇,一边筹划着下一步行动该怎么进行。
  当他发现自己胳膊上的伤痕和一些奇怪症状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得了失魂症。很快,他便一病不起。
  霍老师的讲述让袁方和郑海重又想起他们在槐树岗枯井下和小虫惊心动魄的战斗。郑海想想,忍不住向他的老师提问:“您说的那个山洞我也去过。岩画下面两个石洞也看到了,都被凿通了,可是里面没爬出白色虫子来呀?”
  “另一个石洞也被凿通了?”霍子辉惊道。
  “是被一个叫贾信的文物贩子凿通的。”袁方忙解释道,“我当时正好在场。”接着,他把自己探索那个山洞遇袭的事跟霍子辉简单说了。他还说,根据王大虎的判断,山洞的秘密是被那个叫邓林的帮工泄露给了贾信。
  “到底还是没选对人。”霍子辉叹道。把头靠在墙上想了想,对郑海说道:“小虫为什么没再出现?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好。我猜测那些小虫本来生存在岩画下的两个石洞中,当两个石洞都被凿破之后,它们只好转移到了别处。”
  董老先生点头道:“有这个可能。那个山洞我也进去了,很深,另一条通道的尽头还有很多孔隙。我估计小虫是从那些孔隙钻到更深的地穴去了。”
  郑海立刻笑道:“我知道它们跑到哪去了,它们都跑到槐树岗的枯井去了。嘿,幸好我们今天全副武装,要不就被咬惨了。”
  “想吹牛你就直接吹,别拐弯抹角的!”房晋一嘲笑道,“槐树岗和干街村隔着上百里地,小虫子怎么可能跑那儿去?”
  “唉,你可真是笨呐,连笑话都听不懂。”郑海似乎最喜欢的就是跟房晋一抬杠,毫不示弱地反驳道,“说不定那种怪虫子在霍山下的很多山洞里都有。干街村能有,槐树岗就不能有?你想啊,那东西长得跟蟑螂似的,它的繁殖能力肯定也跟蟑螂一样强……”说到这儿,他忽然想到一个事,转头对袁方说,“对了,咱们在枯井洞穴中还看到的那些像豆荚的东西,会不会是虫子卵呢?”
  袁方低头想着,沉吟未语。
  “反正随你怎么说,我又没进山洞,谁知你说的是真是假。”房晋一对郑海轻蔑地一笑说。
  霍子辉制止道:“你俩不用争,那些小虫没出来闹事就好。等一会儿你们去山谷里把那个山洞封上。”
  “这事就不用你操心了。”董老先生一笑说,“昨天我已经跟王大虎交代了,他昨晚已经带人把山洞封好了。”
  “很好,很好。”霍子辉欣慰道。
  “您说,难道得了失魂症的李世民也是被山洞里的小虫咬过吗?”郑海忽然问霍子辉。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想是的。”霍子辉点头道,“我从那个山洞回来就在想这个问题……”他忽然问众人:“你们知道干街村名字的来历么?”
  郑海忙答道:“这个传说我给袁记者讲过。第一次霍邑之战时,李世民曾在这个小村休息,怎么也找不到水喝,一怒之下就迁怒这个小村,诅咒它永远没水喝。
  霍子辉问郑海:“那我问你,李世民怎么会口渴得那么厉害?”
  “激战之后当然口渴得不行了。这有什么奇怪的?”郑海道。
  “不,不能这么看。”霍子辉摇头一笑,“因为打仗而口渴算什么稀奇的?”他喝下一口水,说道,“我想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个暗示。暗示李世民在这个小村子得了失魂症!”
  不等众人提问,他便解释道:“根据多年流传下来的传说,失魂症病人都会有发热和严重口渴症状,因此,故事里的李世民之所以出现严重口渴正是得了失魂症的缘故。”他停顿一下,继续说道:“根据我所掌握的一些史料,在第一次霍邑之战前夕,为了奇袭霍邑,李世民曾率一支小股精锐部队在霍山周边寻找秘密小道。就在那个时候,他来到了干街村。而山谷中的那个山洞正是当时的一个秘密屯兵洞,李世民和他的兵士们都曾在里面躲藏过。可是李世民却没想到,那个山洞原本是远古时代人们祭祀风雨之神蜚廉的场所。他更没想到的是,其中暗藏着巨大的危险,他和他的兵士们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小虫咬伤,因而染上了失魂症。不久之后,他就出现了发烧口渴,病倒在干街村。”
  几个人对霍子辉对传说别出心裁的解释议论了一阵。郑海首先提出问题:“后来李世民继续作战,难道他吃了伏火之丹?”
  “不,他没有吃伏火之丹。”霍子辉答道。
  “那……那他吃了磷酸哌喹?”郑海一急,不由胡说道。
  霍子辉根本没懂郑海在说什么,说道:“据我考证,李世民吃了随军医生携带的一种药。那是一种能祛除瘟疫时病、强壮身体的金石药,同时也有振奋精神的功效。他就是靠那种药退了热,也没有神魂颠倒。”
  “哦,难道除了伏火之丹还有别的药?”董老先生很感兴趣地问,“这药叫什么?”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是从古书中看到了片断的记载。”霍子辉答道,“反正在服用了那种药之后,侵入他体内的失魂症被遏制住了。”
  “这么说,岂不又有一种能克制失魂症的药了?”郑海惊道。
  “还没那么好。李世民当时服用的那种药不是专门治疗失魂症的,它根本无法去除失魂症的病根。正是这个原因,李世民后来才会反反复复发作失魂症,一辈子都受这个怪病的折磨。其中最有名的两次发作出现在两个传说里:一次是他在第二次霍邑之战胜利后班师,暂住霍州署,夜晚梦到了恶鬼;另一次则是在他当上皇帝之后,被泾河龙王的鬼魂缠住不放。这后一次被写进了小说《西游记》而尽人皆知,可在霍州署的那第一次发作反倒没多少人知道。”
  董老先生皱眉思索片刻,说道:“你这么一说我也想明白了,说不定山洞入口处的那块石壁,还有岩画下的两个孔洞都是当初李世民派兵士封堵上的,他一定不想让人们再误入那个山洞。”
  “嗯,我后来也想到了这一点。”霍子辉叹口气,双手搓了搓额头,说道,“要是早想到就好了,那我决不会那么莽撞地去探那个山洞。”
  郑海笑道:“霍老师您算有幸了,能和李世民得同一个病也不容易呐!”他又瞅了眼袁方说:“还有你也是。”
  袁方此时脑子里正想着昨晚上网时的一些收获和疑问。对霍子辉说道:“我也找到了一些信息,不知是不是能支持您的观点。我查资料发现,李世民在两次霍邑之战中间的那一年曾经发作过一次严重的疟疾。当时他正和薛举的军队作战,因为病情严重,只好把指挥权交给其他将领。李世民这次发作疟疾,会不会是第一次霍邑之战时留下的疟疾病根又一次……”
  “等等?”霍子辉突然打断袁方的话,“你说什么?失魂症是……是疟疾?”
  袁方这才想起来,匆忙间竟然忘了告诉霍子辉这个重要发现了,于是忙又把昨晚他和吴璇的发现简单向霍子辉讲了。
  霍子辉听罢,啧啧叹道:“助纣为虐和疟疾有关?……嗯,有点意思……”他拍了拍额头,“我怎么就没往那儿想呢?”
  “没什么,”董老先生微笑道,“我不也一样疏忽了。我一心想着失魂症是千古奇症,压根就没往疟疾上想。现在想想,失魂症和古书上所说的‘狂疟’之症确实很像。”说着,他拍拍袁方的肩膀,“要不是袁记者一语点破这个中奥妙,恐怕到现在我们两个老头儿还糊涂着呐!”
  “何止是糊涂,恐怕我就到阎王爷他老人家那儿报道去了。”霍子辉笑道。“嗯,等我病好了,一定得去槐树岗瞧瞧。”
  袁方微微一笑说:“我也是靠各位朋友的帮助才有了一点发现。其实到现在,我搞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说,为什么观堆山会像是一架巨大的日晷?”
  “嗯……这的确是个问题。”霍子辉有点尴尬地垂下眼皮,想了一想,转头问董凤歧:“你怎么看?”
  董老先生不置可否地一笑,没有答话。
  袁方看这个问题问不出所以然,也不想再作纠缠,忙问起自己最关心的那个问题:白头老屋的陈阿明老人和那对儿门神木刻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
  霍子辉的好转之快让人难以置信。连着喝了两碗热粥以后,他说要到外面见一见久违的阳光。房晋一和郑海想搀他从床上下来,却被他一把推开。他竟和众人一起说笑着来到院子里,完全不像一个昏迷多日的病人。
  廊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