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湖异闻录-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本少爷

【由文,】

作品相关

◎余青鸾

余青鸾,峨嵋人。少年丧父,家境贫寒。

某天上山砍柴,遇上一个白须白眉的古稀老人,问他可愿随侍左右,有机会成仙得道,白日飞升。余青鸾挂念家中寡母,请求获准携老母同往,遭到拒绝。言语间那老人忽然闭目垂首而坐,鼻孔中流淌出两条白玉般的液体,他十分吃惊,疑心遇上山鬼,赤足落荒而逃。

过了几天,舍不得遗失在深山里的柴刀和新布鞋,余青鸾忍不住去寻访旧地。由于砍柴路径向来随心所欲,草深林密,那天逃跑时又十分慌张,一时间竟忘却了方位,找了整天也没有任何收获。慢慢地黄昏来临,暮色四合,天色暗下来,他只得垂头丧气往回走。这一天偏偏离奇,又迷失了回家的路,他在山林里兜兜绕绕,四周都是荒草杂树,那条来时的山径不知怎么竟然凭空消失了。

正在又饥又渴的时候,借着月光,他走到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忽然眼前一亮,发现自己千辛万苦寻觅而不得的旧地,原来近在眼前,一块青石上摆着双布鞋和一柄锈迹斑斑的柴刀,可不正是自己遗落的。那老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柴刀下压着一本古籍,封面用古篆刻写了四个字。凝神细看,四字的每一笔划都像化为了龙蛇,云蒸霞蔚,跃跃欲飞。余青鸾知道这是老人故意留给自己的奇物,就揣在怀里回家了。

那是一本图谱,余青鸾据此修炼,虽未成仙,也得了大道。他自幼嗜烟,混迹江湖后,终日一杆烟枪不离左右,人送雅号“余烟客”。有一次夜入太湖燕子坞,杀尽水盗大小十七首领,居然不动一招一式,单凭口中所喷烟雾,尽成青鸟之状,长喙,细足,振翅乱飞,烟雾触上兵刃,竟不消散,反而发出金石之音,有如利器。如果侵入人体,犹胜利刃,即使是以横练功夫纵横太湖的水盗老大宁金刚,也不能敌,剖腹断肠而亡。一击得手后他飘然远去,消失在烟波浩渺中,留有长歌半阙,惜今不得复闻。初时官府派人究查这桩血案,而无法辨识杀人之兵刃。有被水盗掳去的船娘瑟瑟发抖,自称伏在舱中见到诸般烟鸾杀人之奇象,官府因此事过于荒诞无稽,草草结案。

数年后有人曾在陕甘道上见过他与人争斗。对方是个穿五彩霓裳的老太太,拄着凤首拐杖,面似老态龙钟,而身姿却比少女更敏捷活泼。拐杖挑、刺、砸、削、砍、敲,有十来种兵器的特点,而且势沉力猛,有穿金裂石的威武之气,令人不敢相信竟然是年迈老妇所能够使出的武功。余青鸾端坐一块约摸两尺高的青石上,口中喷出一股股浓雾,形似青鸾,或卧或立,或双飞,或斜掠,既可守住自身要害,兼又不住攻击老婆婆的周身大穴,那枝铁拐虽然密如骤雨也不能近身。

没多久,又有个青年上前助阵,想必是自知抵敌不住那烟鸾变幻繁复的奇锐之利,不敢近身,远远站着,袖中不住甩出诸般暗器。铁莲子,柳叶刀,金钱镖,层出不穷,只见他双手有如车轮,不住转动,变幻发力手法,满袖暗器有如花雨,看得人眼花缭乱。余青鸾以一对二,险象环生,而面色不变。一管烟枪喷吸之间愈发地急了,发出炙烈的火星,口中喷出的烟雾,似有灵性,不住在身子周围振翅而啄,严密护住周身,只要稍有不慎便会丧命。

三人斗了半日,老婆婆终于力竭,攻势渐渐缓下来,余青鸾借机喷出一只烟鸾袭击发暗器的青年人。两人所距约有三丈,青年人所发诸般重器竟不能阻挡,只听耳边叮叮当当不住脆响,烟鸾势如破竹,声似裂石,呼啸而前,青年侧身闪避犹自不及,危急中半招巧燕翻云尚未使尽,烟鸾已无声无息穿过他左臂,直贯入地,将地面砂石激得四处飞扬。青年痛嗥声中,侧脸而观,发现左臂竟然血肉横飞地断掉。他当即魂飞魄散,落荒而逃。他与老婆婆的远近交攻,本来配合极为默契,此时一逃,老婆婆少了帮手,也萌生退意,但来不及抽身,余青鸾忽然冷笑着站起身来,叹息说可惜了你凤凰湖世家秘传的一身绝技,口中猛地喷出一阵绵延不绝的烟雾,形似长龙,眨眼之间已将老婆婆拦腰斩断。

当时恰好有素以剑术精妙细腻著称的剑客杜百变经过,识出死者赫然是恶然昭著的杀手彩衣婆婆和连环童子,这两人出身不凡,各怀绝技,武林中几乎无人能治服,立即便要趁着良机追杀余孽,却被余青鸾拦住,笑称善恶有报,时辰未到。杜百变方知以余青鸾之力,独杀两恶并非不能,实不为也。他暗地里顿足喟叹余青鸾过于宅心仁厚。

——纵虎归山,他日终是隐患啊。

这一次观战让杜百变茅塞顿开,立时发现以往数十年精研剑术,竭力求新求变,求快求狠,终是落了下乘。余青鸾所运绝技,无非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实是武术中的精髓。当下摒弃从前种种花样繁密的剑招,师从余青鸾学习内家吐纳之术,另练驭剑之术,终有所成。

余青鸾百岁之时,辟谷之术已有相当根基,终年不食烟火,仅以清水略解饥渴,或食黄精茯苓数枚,谓此中有天地阴阳之气。人言他日终究羽化成仙,但他自己笑称早年锄强扶弱,自命不凡,犯下太多杀生之罪,难有大成。一日散步山中,忽然就地坐化,面色红润,神态安详,似一笑顿悟。杜百变以后辈弟子礼相葬,但不立碑,不守墓,时人相传得了真意,深有清风明月相伴的遗世风骨。杜百变也自此退隐江湖,傲啸山林,偶尔出手惩戒绿林强人,事后往往随手刻下寥寥数笔,形似青鸾,是为留名。后来又自号怀烟剑客,形踪不定。

某年买舟南下巫水,午夜有水贼以急桨小舟靠近,抢上客船劫财杀人。其中有独臂匪首,强悍凶残,人未上船先以飞镖射杀两名船夫,杜百变救之不及。独臂匪首见他衣着鲜洁,面容清阔,料非俗客,随身定有宝物。抢了包袱径自解开,只见一只檀木盒子,立即心动,揭开来,只见一股烟雾,形状仿佛青鸾,蓦地飞弹而出,直贯眉心,穿脑而过,又将他身后一名悍匪射杀,方落下水中,散为青烟袅袅消失。余匪大惊,都不知发生什么事,魂飞胆丧,跳水而逸,不敢稍有逗留。

杜百变并不追赶。这只木盒正是余青鸾所赠遗物。当年所喷一口青烟,时隔多年犹有杀人之力,实在骇人听闻。他掀开独臂匪首蒙面黑巾,赫然发现此人正是当年陕甘道上逃生的连环童子。有向善的机会而不知悔过,终落得惨死之局,果真是应了余青鸾当年天网恢恢之断言。

◎食雪僧

滇南有雪山。

其中高秀挺拔的一座,名叫素神。山顶有渡厄古寺,如今已没落。

这样冰封雪盖的严寒之地,除了附近民众偶尔上香祝祷,许愿还愿,平素也是人迹罕至,香火冷落。据说昔年这座寺庙也曾香火鼎盛,所供一座泥塑金装送子观音,十分灵验,许多官宦人家的妇人,不远千里,不辞劳苦,迢迢而来,祈佛许愿,其心既诚,那捐的银钱自然不少,好在往往回家后总能珠胎暗结。一时名传千里,据说前朝皇帝至为宠爱的玉妃也曾布衣暗拜,居然生下皇子。此事多是坊间流传,难辨真假,但又有御赐的一块金匾,上书“人间福地”四字,真是叫人生疑。

改朝换代后,那金字牌匾断断是不容的,自然拆了,当朝皇帝多子多福,不理会这些,送子观音也教打了个粉碎。古寺渐渐冷落起来,只从数百亩深深浅浅掩于残存花木间的园林,虽然荒草萋萋,仍依稀可见当年气象。

住持法号不闻,出身南少林。昔年也是江湖中有名的外家高手,毕生精研般若真气,颇有所成。江湖上尽知这和尚有金刚不坏之童身,宝剑利刃也不能伤害分毫。不闻生性火爆,绰号“霹雳子”,最是嫉恶如仇,一双铁掌下不知超生过多少亡魂。

时值少林掌权阶层内乱,派系斗争不断,几经争斗,元气大伤,不闻一脉失势,他遂因杀戒被逐出师门,沦为游僧,行走四方。投奔渡厄古寺,终日暮鼓晨钟,敲磐诵经。

说是收了手,但云贵一带屡有血案。其中离奇的,一桩是绿林劫匪“六盘一窝蜂”,全寨九十六口汉子,一夜之间尽遭屠毙,全军覆没;另一桩是才卸任的知县薛明轩,带着十七箱戴有搜刮多年的珠宝古董告老还乡,半路忽然莫名被杀,巨额财产不知所终。有高人推敲说多半是不闻的手笔。

某年深冬,天寒地冻,不闻拂晓令小沙弥扫雪。打开寺门,阶前卧了个虎皮包裹的婴儿。一夜北风紧,雪下得急,已漫上长檐台阶,掩了送婴者的足印。只是在婴儿周围却奇怪的化雪为水,复凝成冰,竟将婴儿牢牢冻住。不闻凿冰取出婴儿,抱在怀里,忽然见到他睁开惺松双眼,裂嘴一笑,自小小红润嘴唇里吐出一枚冰屑,乌溜溜的眼珠子望定不闻,十分活泼。

不闻抱他进寺,只觉此子浑身滚烫,有如燃炭。哺以牛乳,却须拌以冰霜方可入食,真属异数。

山寺终年寒风凛冽,一片冰封雪盖。婴儿渐渐长大,体貌一如常人,但体温似火,灼热难当,每日须得眠地、食雪,寺中山僧都唤之食雪儿。

食雪儿七岁,顽劣暴戾,需求虽不多,但稍有不如意,绝不哭闹,只握拳相向。不闻十分宠爱,怜他是弃儿,忍了又忍,终于开始教他习武。到十岁左右,已经力可举鼎,有开碑裂石之技,等闲僧众三五人不能敌。

某年初春,意外的有大批香客络绎不绝往来古刹。其中有一个大理的布商,逗留多日,求见住持。因他捐的钱两甚巨,招待僧人不便推辞,只得请于不闻。不闻与之密谈,良久,命人召食雪儿前来。这一年食雪儿十七岁,高大威猛,虬鬓、深目,异于常人。开口说话则声如奔雷,行事莽撞粗鲁,目不识丁。

在古刹寄生十七年,不闻说他另有尘缘,不得剃度。这时食雪儿才知道那商人竟是生父。其父陈况南,正是大理城中有名的“陈百万”,自江南苏杭贩运丝绸至云南,奇货可居,有暴利,富甲一方。

食雪儿不愿随生父下山,只说受不得那尘世肮脏气息。不闻默许他留寺,每年省亲一次。他性情粗劣,但有学武天份,不闻毕生武学精粹悉数相传,责之甚严。人后不闻长叹摇头,只说这泼货动起手来,天下能治服的高手,只怕难寻。所幸食雪儿禀性至孝,在外闯祸惹事,回来听任不闻鞭笞责罚,跪地而不闪躲还击。

某年山寺突遭大火,黑夜里袭击而来的约有十来个人,都用黑巾蒙住颜面,绝不出声而手底狠辣,有异常匪。寺中生活清贫,并无宝物,不闻疑心昔年仇家寻上门来。众僧奋勇反击,其中尤以食雪儿为甚,徒手搏四人竟不落败,没过多久,居然硬生生用手掌撕裂了其中一个的胸膛,复以腿横扫,将另一人拦腰扫作两截,满天血雨纷飞。余匪见势不妙,疾步而退,食雪儿不肯罢休,追上前去以爪抓裂第三个人的天灵盖,与他搏斗的另一个人轻身功夫很是了得,居然跃上树梢而飞奔,食雪儿追之不上,忽然猛地自口中喷出数丈长的烈焰,将那人焚毁。

众僧何曾见过这等异术,都是目瞪口呆。独有不闻知道食雪儿魔家三味真火已练成,脸色不变。

过了几天,不闻恐仇家再聚众而来,伤及无辜,遣散众僧。

渡厄古寺重归荒芜,独有食雪儿死跪于雪地不肯离开。不闻叹息说:“你另有俗家来历,跟随着我,也是无用,况且我胸中所学,已尽教于你,他日总归有再见的时候呀!”

他走上前拉住食雪儿的手,发现触手滚烫欲燃。不由悲伤地说:“你胸中的魔性被武学所激发,如今只怕连我也制不了你了。你此次归家,万事须忍,不可动杀戒,切记,切记!”

食雪儿大哭不舍,不闻再叮嘱说:“杀世人,有若杀我。你杀一人,我便自伤一刀。”说着拂袖而去。

食雪儿紧紧追赶,怎奈不闻步伐有若行云流水,竟然沿着陡峭的冰崖笔直掠入无边无际的云雾之中,绝尘而去。食雪儿跪立悬崖,借着冰雪渐渐将身体的灼热之气镇住。他没听不闻的吩咐下山回家,将被焚烧过的古寺修整出三两间房子,住了下来。

过了半年,陈况南着人接他回家,持有不闻的书信。食雪儿捧信泪落,终于回家。

陈宅庭院深深,不知几许,奢华之处,令人咋舌。食雪儿久居山寺,并无多求,粗茶淡饭便已满足。但他归家不过一年,父亲忽然形销骨立,于一夜暴毙。族人都指责他母亲生下祸胎,当年送出古寺便因为食雪儿天生不祥,如今果然将父亲克死。其生母不堪受辱,竟触棺而亡,以明心志。食雪儿坚不肯走,自顾着住在一间小偏院里,为父母守孝。

中秋时节,忽然在后花园里偶遇陌生客,约有五六人,错身而过,其中一人眼有凶光。细察俱是会家子。食雪儿暗自诧异,招来仆佣,才知道这些全是七夫人座上贵宾。

夜探客人所居厢房,恰有人如厕,食雪儿照面之下,识出赫然正是先前山寺纵火围杀僧人的黑巾蒙面人,因其手背刺有蝴蝶,印象犹深。登时狂性发作,一拳自板壁外击入茅厕,将那贼子生生穿膛击毙,又闯入厢房,趁乱连杀十一人,未留一个活口。

家人震惊报官,食雪儿凛然不惧,将事情始末合盘托出,惜已无人证。族人皆指其心性暴烈,最爱残杀。官不能决,正待要将食雪儿收监另审,忽然堂前有僧人口宣佛号而入,正是不闻,其后跟随一人,脸色如纸,跪立当场,供出事情始末。

原来陈氏一脉至食雪儿,已是独子,其母生育之时,恰逢夜半,众人皆眼见一团火光自天空坠下,穿越屋顶而落下她腹中,食雪儿应火而生。生而至邪,族人纷请要将此婴处死,陈况南只得无奈之下将幼婴托人连夜送到雪山古寺,托佛之佑。家中既无余子可继承家产,数位小妾便私下里合谋花高价雇了高手,烧寺杀人,了断陈氏血脉。更在陈况南每日所服羹汤中掺以微毒,时日渐增,毒性积蓄于内,久而入骨,终于不治而亡。

食雪儿得获自由,当即拜谢不闻,不闻微笑,取短刃问:“你杀十一人,我自戮十一刀。”刀刀自胸腹而穿身过,十一刀一一刺过,血流满地,气若游丝。食雪儿捧着不闻的身体大哭,沿街回家,那血迹淋淋沥沥,看得街坊触目惊心。回家食雪儿以本命真火为不闻续命,三日后不闻醒转,起身便走,食雪儿不留,跪在地上说:“再也不敢了!”

凭空获得万贯家财,食雪儿豪阔疏爽,便于宅中掘地建冰窖,占地十余亩,藏以自雪山迢迢运来之冰雪,每日隐于冰室,复饮西域远道运来之葡萄美酒,一口酒,一口冰,据案大嚼,引为快事。时人算他一日花费,抵常人三年生活之资。都咋舌只说奢侈,却不知食雪儿生为火性,须借冰雪裹腹方可维生。

不闻重归雪山,食雪儿曾以重金聘来江南名匠,重修渡厄古寺,没有得到不闻的允许。自大理一别,也不许食雪儿回寺参拜。听闻许多有关轶事,都十分奢靡骄纵,夜御七女,日舍万金,皆非常人所能想象。又曾耗资百万于石林设拳擂,遍撒英雄帖,邀天下拳术好手前来一试身手,隔半年,江湖中尽知大理食雪儿拳出似火,灼热炽烈,无人能挡。不闻听了,竟然在脸上浮出微笑。

此后愈发狂妄骄奢,遇事只凭性情,全不管善恶,成当地恶霸。性欲犹盛,每天市井中有中意妇人,辄强掳而过,隔日赔以重金,当事人不敢抗敌,忍气吞声。官府亦因其出手豪阔而性情悍猛难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管不问。

一日,于郊外偶遇华盖马车,驭车少女秀丽异常,食雪儿强勒马首逼令停车,内有妇人,掀珠帘而出,年约三十,肌肤胜雪,吐气如兰。食雪儿痴望不能言。与妇同座,是一老僧,竟是不闻。

妇人娇笑,指着食雪儿斜睨不闻,只说:“是这个孽障么?”

不闻满脸通红,连诵佛号,长叹说:“此子天性暴戾,老僧居然教之以武,难辞其咎。”当下提掌自击天灵,立时毙命。食雪儿面色惨白,呆若木鸡。丽妇轻拍他后心两掌,淡笑指挥使女驱车离开。

据说她正是传说中的云门隐者沈凤凰,其时年愈两个甲子,按理已是鸡皮鹤发,却驻颜有术,仙姿动人。

其后食雪儿性情大变,忽然散尽家财,携不闻尸骨回渡厄古寺,自己剃渡为僧,布衣粗食,深居简出。一夜于禅房内打坐,忽然一团拳头大小的火光,自头顶冒出,发出吱吱尖叫,凌空跳跃,似恋恋不舍,终于破壁升入云霄。

这团火光,正是魔家灵火,居于人体,控人心神,时日稍长,必得振臂而起,遍约同道而聚,成为一代魔道宗师,彼时生灵涂炭而无人能止。以不闻那样深通佛理的高僧,仍无法化解天地之间禀恶性而生的这种至邪火气。食雪儿少年学佛而难抑,不闻唯有趁魔火尚未全然侵吞人性之际,以死相鉴,趁着食雪儿心神顿乱,更得沈仙子之助,尽断食雪儿武学筋脉。食雪儿终由天生异体化为凡人,魔火留于体内已然无用,终归天地之间。江湖一场莫大浩劫,居然就此消弥于无形而无人得知。

初时有人慕名邀拳相斗,惊讶地发现食雪僧竟脱胎换骨,武功尽废,性情谦和有礼,每日竟只知颂经礼佛而无旁骛,灼热之身体已变得冰冷如霜。过了几年,江湖奇人异士层出不穷,食雪僧才渐渐得以安宁。

奇的是多年以后,轻身功夫独步天下的大盗任平生,曾在云贵交界的某个小镇上见过一个灰衣老僧,身形如鹤,独力搏杀当时声名正盛的一方恶霸柳氏兄弟,出手迅捷,掌风如火,触物竟有灼痕,颇似当年食雪僧的武功路数。老僧杀人后劫其钱财而散入穷苦百姓家,其后于拂晓不知所终。

任平生辍之一夜,天明而瞬间恍失其身影,才知道自己的轻功望尘莫及,老僧之用意,约摸是示警,顿时凛然而悟,从此收手,再没做过鸡鸣狗盗之事。

◎阴影

湘西多悍匪。有一座山,名叫都古。峰险石峻,为匪所据,安营扎寨,寨名大罗。

寨主龙向渊,有通天彻地之能,武艺高强尚在其次,尤其精通湘西巫术,能够驱鬼神,纵风雨,有半个神仙的能耐。手下另外有十一兄弟,各怀绝技,称为“十一罗汉”,都是彪悍凶顽的角色,没有人能够和他们对敌。这伙匪徒经常在道上杀人越货,手段残忍,不余留地。某年劫杀了一家路过的官宦人家,全家十余口都死得非常惨,只有一个小孩子因为调皮,去草丛撒尿的时候追赶一只灰毛野兔,才意外地逃过了死劫。官府知道了这桩事情,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于是派遣了军队前去围剿。谁知道才进湘西的重重大山,就先后遇上了暴雨、浓雾、瘴气、毒虫,又在山中迷失了方向,困顿不堪,最后只有无功而返。时间久了,也只好听之任之。于是大罗寨骄横暴戾的气焰愈见高涨了。

京城有一个神秘组织叫刺客馆,受人钱财与人消灾,根本没有正道与邪道的区分,声名并不见好。但是因为馆内卧虎藏龙,每个刺客都各有一身鬼神莫测的绝技,组织内部分工细密而制度严谨,所以只要接下的任务,很少失手。其中比较特别的,有一个绰号“阴影”的少年,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只知道胆子小得要命,为人处世畏畏缩缩,贪生怕死,本来这些缺点都是做刺客的大忌,偏偏馆主对他十分器重。

在他投靠刺客馆的时候,曾经有四五个人非常不屑地要求和他比较技艺。他们一伙人被关在一间空空荡荡的房间里,正打算动手,忽然发现阴影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失踪了,过了两个时辰,被关在房间里的人不耐烦地放弃了比试,忽然阴影鬼魅一般站在了他们中间,将这两个时辰里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模仿了一遍,无不毕肖,显然是身处室内。那几个人大惊失色,竟然不知道他藏身何处,当真是神乎其技,这种潜踪匿形之术,可以算得上是天下无出其右了。

自从来了刺客馆,阴影就负责打探一切行刺目标的消息。他行踪飘忽,无影无形,不管是有重兵把守的广庭深院,还是寻常百姓家的枕边絮语,都不会遗漏半点。大家这才知道他的可怕。可惜的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有这样神出鬼没的本领,却坚持不肯杀人,甚至于有时候见到鲜血,竟然会浑身发抖,眼睛里露出无比恐惧的神情,几乎会随时晕倒。刺客馆了解他的同伴认为他是胆子太小了,只适合打探消息,象江湖上真刀实枪见血封喉的场面,一定会把他胆子都吓破。

一年重阳节的时候,有一个妙龄少女找上门来,付了三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作为定金,请求刺客馆的高手刺杀龙向渊。京城与湘西相距有几千里路,虽然江湖上传闻龙向渊是如何如何了得,刺客馆还是接下了这单生意。

最先是一对孪生兄弟,行事稳健,配合默契,攻守得当,被馆主认为是最适合奔赴到湘西行刺的,于是隔天就动身起程了。

过了三个月,有一个穿灰衣的仆人送来一只锦盒,请馆主查收。人放下盒子就走了。刺客馆的人打开盒盖,竟然看到里面并列排放着孪生兄弟的首级,不知道被什么方法缩小了尺寸,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