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挑灯看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他们中有多少人为了功名富贵投靠了秦氏一党,但终究他们是大宋的子民,是从小自负天下衣冠正统,接受忠君爱国教育的大宋子民。
    金宋和议一向由秦桧主导,大宋朝廷里知道和议内容的,除了秦桧及几个心腹之外,便只有昏君赵构。
    一直到现在,他们才知道,秦桧与金使议和商定的和谈礼仪,居然是在大宋朝堂之上,要大宋朝的皇帝及文武百官,向导致自己国破家亡的北虏蛮夷的一道手诏叩首跪接?
    哪怕再没有骨气的人,在这种情境下,也会激发出三分血性来。
    几乎大部份人的眼光,都从秦桧身上,转投向了龙座上一言不发的大宋皇帝。
    赵匡胤一手支颐,似乎漫不经心地向默立在左侧静静看着他的岳飞与紧攥着拳头的韩世忠信口问道:“这个番子是从哪里来的?”
    岳飞看着皇帝,半晌,眼睛里泛起了一丝笑意:“回陛下,他是起自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野人。”
    赵匡胤轻轻地“哦”了一声,淡淡问道:“那他是敌是友?”
    岳飞眼里爆出一丝从未有过的精芒:“女真蛮夷破陛下之家,亡臣等之国,掳我二圣,杀我子民,与我大宋有不共戴天之仇!”
    赵匡胤的声音里透出了一股冷冽:“那这个番子手持仇寇之书,入我大宋朝堂,喝令君王下拜,他莫不是得了失心疯?”
    自赵匡胤见岳飞以来,他第一次展颜而笑,眼睛转向秦桧身上:“回陛下,得了失心疯的,恐怕还不止这番子一个人。”
    秦桧目光微寒,冷哼了一声,正要说话,那名金使却先开了口。
    他从踏入大殿开始,第一次认真地打量起了龙座上的赵匡胤:“你真的是江南宋国的皇帝赵构?”
    韩世忠大喝一声:“大胆!陛下的名讳也是你叫的?!”
    那金使缓缓点头:“他们都说你昏聩懦弱,庸怯无能,看来似乎是看错了。”
    赵匡胤淡淡一笑,那金使的语气却是渐转森寒:“你当真敢不向大金国皇帝诏书行跪接之礼?”
    赵匡胤哑然失笑:“朕为何要向尔蛮夷之君行礼?”
    那金使傲然说道:“因为我大金手握百万虎狼之师,纵横天下,百战百胜!”
    他又踏前一步:“因为只要本使一声令下,雄据江北的六十万铁骑雄师立即便可以挥军南下,踏平你这江南弹丸之地的半壁河山!”
    “哈哈哈!”赵匡胤尚未及答话,岳飞已先自笑出声来。
    金使的眼光凝在岳飞脸上,蓦然收起了满脸的骄狂,取而代之的是谨慎与疑虑的神色。
    他从未与岳飞照过面,但却不知为什么,接触到岳飞淡淡的眼神,却从心底里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那是战意,那埋在淡定眼神下强大而燃烧的战意。
    除了大金国的那尤如传奇一般的战神完颜亮之外,他从未曾在第二个人眼中,看到过如此旺盛到近乎肆虐的战意。
    似乎他有着绝对的信心,将横拦在他眼前任何一切障碍,撕破、辗碎。
    岳飞走出班列,来到金使面前:“好一个纵横天下,好一个无敌之师。这位使者是不是忘了,你脸上的刀疤是谁留下来的?”
    金使的瞳孔蓦地收缩,脸上涌出不可置信的神色:“你是谁?你到底是谁?”
    岳飞微笑不答,转头说道:“世忠,你可还认得这位大金国的使者大人。”
    韩世忠轻轻一哼,走了出来:“完颜乌鲁,女真统帅金兀术帐下第一猛将,曾为金国最强大的重骑兵队‘拐子马’的统制。”
    他看着完颜乌鲁,眼里泛起了当年的血雨腥风:“绍兴三年八月,金兀术率金兵四十五万飞袭郾城。以一万五千‘拐子马’重骑队为先锋主力。是时岳帅亲率五千刀手,步行出击,以手中大柄砍刀尽破‘拐子马’于郾城之下,完颜乌鲁率亲卫欲拼死袭杀岳帅,却未及近身,便败于刀队副统制牛皋手下,掩面狂奔三百里。”
    “是役,尽歼金兵‘拐子马’一万四千六百八十三人”,韩世忠看着完颜乌鲁,眼神里涌出一丝嘲讽:“却没想到,你这个手下败将,今日还敢来我大宋朝堂之上耀武扬威?”
    完颜乌鲁踉跄退出几步,满脸的震骇与恐惧,他伸出右手,急促呼吸了几次才说出话来:“你……你是岳飞?你没死?”
    他这一生一世,都忘不了在郾城外的那个黄昏。
    他已记不得那时的天地是什么样的颜色,只知道自己极目望去,都只能看到手下兄弟飞溅的血。
    曾经天下无敌的重骑雄师,在敌手那有如魔魇的大刀挥舞下,直如被砍瓜切菜一般,成片成片地倒了下去。
    急红了眼的他,直撞向敌方刀队的带头人,却在与一名高大如铁塔的汉子两刀相撞时,刀断,人伤。
    直到如今,他也没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逃出战场的。
    直到如今,他才第一次知道,对手长成一副什么模样。
    岳飞抬眼向上,不再去看他一眼,淡淡说道:“完颜乌鲁,你是个军人,若想杀我,便应当堂堂正正地杀我于沙场之上。当日本帅下令不再追击,是因为本帅敬你是条汉子,却没想到,本帅终究看走了眼。”
    完颜乌鲁满脸涨得通红,直欲滴出血来,脸上交织着愤怒与羞愧的颜色。
    沉默半晌之后,他忽然向岳飞躬身一礼,抬起身说道:“完颜乌鲁虽然惨败于岳元帅之手,但生平最尊敬的将军,就是岳帅。无奈两国相争,无所不用其极,完颜乌鲁身在其位,实在情非得已。”
    他举目,看着岳飞,眼中泛起毅然决然的神彩:“若宋国当真依照和议条款,赐死岳帅,完颜乌鲁归国复命之后,绝不苟活一时片刻,便当立即引刀自裁,以谢过岳帅昔日推重之情。”
    “哈哈哈”,这次却是赵匡胤仰天长笑,环视群臣:“连敌国的将军,都知道岳飞这条性命的可贵。可我们大宋国的朝廷里,却有人非要置岳飞以死地,你们难道不觉得这太过可笑了吗?”
    秦桧面色森冷,沉默不语,秦喜等数人低下了头去。
    赵匡胤一拍龙案,霍然站起:“和议之事无需再提,完颜乌鲁,朕有几句口信,你替朕带回去给你们金国国主。”
    完颜乌鲁抬起头,正遇上赵匡胤的两道锐如闪电的目光,尤如实质一般,似是直看到了自己的心底,连自己这在生死边缘不知打过几次滚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心胆一寒,不由得一时锐气全消。
    他再不敢对这位大宋国皇帝有半分轻视,用向一名值得尊重的对手应有的礼数,拱手答应道:“好,请大宋皇帝示下!”
    赵匡胤的脸上涌起无以伦比的强大与自信:“回去告诉你们金国国主,好好精修武备、整军备战。朕刻日之内,便将亲提王师,渡江北上,恢复中原,还我河山。”
第10章:出宫
    赵匡胤铿锵的话语尤如滚滚惊雷,响遍整个大殿。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
    殿中左列里白发苍苍的三朝老臣太常卿胡不恶,忽然颤微微地走到了大殿中央,跪倒在地上,口中喃喃地说起了什么。
    他已是老眼浑浊,牙齿残落,语音含糊不清。虽然用尽了气力,挥动着衰朽的手,喊得青筋都浮出了脸,却还是要在一小段时间之后,殿中的群臣,才都听清楚这位老泪纵横的老大人口中,原来正反复声嘶力竭地喊着那两句话:
    “恢复中原,还我河山!恢复中原,还我河山!”
    涓滴细流,终究汇成大河。
    终于群臣中绝大多数人,都忘情地在这大宋王朝的议事金殿之上,尤如即将奔赴战场的少年郎般一起高声叫了起来:“恢复中原,还我河山!恢复中原,还我河山!恢复中原,还我河山……”
    具体到每个人,或许他们并不是什么热血儿郎,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托庇于秦桧门下;他们会为了长保平安,而赞同金宋和谈。
    然而在斯情斯景之下,他们却都忘记了自己的顾虑,忘记了自己的盘算,忘记了自己的官阶身分。
    在这一刻,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那被欺凌得家破人亡的孤儿苦主,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强大到足于向仇家索回血债时,那种冲动,那种激昂,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不管现实让他们在自己的身上加多少伪装,在本质上,他们还是大宋国的大好儿郎!
    秦桧忽然手捂着胸口,面露痛苦之色。秦喜连忙上前,搀扶住他。
    赵匡胤冷冷地说道:“秦相累了,朕准你三个月的假,好生呆在家里将养去吧。”
    在这一派慷慨激昂中,居然很少有人注意到秦喜搀扶着秦桧,那有些冷清的退场。
    赵匡胤信步来到岳飞身边,目送金使完颜乌鲁远去的身影,轻轻叹道:“若非立场不同,完颜乌鲁何尝不是一个可以一交的朋友。”
    他转过头,微笑地看着岳飞:“将军可愿陪朕喝一杯酒?”
    岳飞迎上赵匡胤热切的眼神,赵匡胤却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强烈的挣扎与犹豫。
    良久,岳飞拜倒在地:“臣劫后重生,身心俱疲,恳请陛下恩准臣告假三个月!”
    他抬起头,诚恳而希翼地说道:“臣也盼望三个月后,臣,能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案!”
    赵匡胤微微一叹:“如卿所请。”
    自己那个不肖子孙,以前的这个反复无常的“自己”,实在把这些名臣大将的心,伤得太深太深了。
    他们心里的恐惧与疑虑,不是一时半刻便可以打得消的。
    不过既然现在坐在龙座上的是自己,他们终有一日会倾心用命的。
    赵匡胤的脸上浮出一层成竹在胸的笑。
    不管前世今生,他从来不曾怀疑自己的实力与眼光。
    …………
    皇城大内的复古殿里,赵匡胤看着不断拉扯着不太合身的新官服的包大仁,不觉得有点想笑。
    自那次朝会之后,半个多月来,许多事情都在朝好的方面发展,但也还是有许多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秦桧自那次朝会之后,一直称病将养在家。只有秦喜依然每日上殿,但也不曾说过什么话。
    不过秦氏一党,终究根深叶大,这些日子来,虽然秦桧、秦喜本身不言不语,但那些台谏官员,却还是不断上书,指斥自己不顾二圣尚未还朝,便与金人妄兴刀兵,实不符大宋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更让他头痛的是,这些台谏官员里,却也不尽是阿谀秦桧,以求富贵的无耻之徒,反是有不少深谙理学的正统读书士子,他们不是没有骨气,而是读书读得太进去了,对这个天下的一切做出判断时,尽皆依照书本里的陈腔烂调,就是不懂得睁开自己的双眼面对现实。
    因自己立下的誓碑保护,大宋皇朝供养天下文人士子百余年,却就供养成了这般模样。
    赵匡胤不由得微微苦笑。
    当然,他现在最担心的事情还不是这些。
    自那日在朝堂之上逐回金使之后,与金国一战,已是势在必行。是以自己若要实现那日的豪言壮语,整顿军队,积极备战,刻不容缓。
    而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他自信可以战胜一切对手,但却绝不会看轻任何对手,尤其对方是纵横天下,平辽灭宋的大金铁骑。
    大宋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便是岳飞、韩世忠、刘崎、吴璘各自所部的四只铁军。眼下除了韩世忠在自己与岳飞的首肯下,赶赴边境,整顿训练他自己与岳飞所部军队之外,其他两员大将,对于自己提出的要他们奔赴各自所部驻地整军备战的要求,却是连连上表固辞,不肯奉诏。
    没有一个真正的将军,会不渴望在沙场上纵横弛骋,横刀立马。
    赵匡胤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上次自己这个不肖子孙,把这几位名将投闲置散之后,任命了一些无能庸才之辈当这几只军队的统帅,把他们一手带出来的无敌铁军,搞得七零八落,甚至发生了西北七万军士被迫叛而投敌的事件。
    实在怪不得他们意兴阑珊。
    而且,以前的这个心机阴沉的“自己”,花了尽大的力气,才把兵权从他们手上夺了回来,如今却又突然要他们回去接管,自不免让这几位名将浮想联翩,心生恐惧。
    自古以来有多少将军,没有死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是倒在自己人暗箭之中。
    岳飞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以以前这个“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些将军的担心,决不是没有来由。
    自己当然可以任意调动全国的军队,但两国交战,决胜处绝不只在一时一地的战场。
    仅以岳飞及韩世忠所部,自己就有信心驱退江北六十万虎狼,但若没有这几位信得过的将军,帮自己把守重要关隘,策应合击,就会有许多事情,很可能生出变数。
    而且,最危险的敌人不在大江北岸,而在朝堂之中。
    他绝不相信秦桧会如此轻易地败下阵来。
    就在那日朝堂之上,他已经觉得秦桧的反应有些怪异。
    虽然自己令人假传消息引来金使上殿,势必大出他的意料,但以秦桧的老奸巨滑,绝不至于如此地进退失据。
    在一些地方,赵匡胤甚至觉得他在有意无意地推动着自己朝与金国开战的方向上走。
    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手控殿前、步军、马军三司之驻京部队及皇城兵马司,整个临安城的戍卫系统,都是由他的亲信掌握。以前自己这个不肖子孙闹得朝中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离心离德,若自己不能凝聚起那几位在军队中素有威望的大将实力,整个局面就会变得很被动。至少自己就要死死地被牵制在临安皇城之中。
    所以挖掘人才,收为己用,建立起一个自己能绝对信任的班底,是自己这一阶段最需要做的事情。
    比如在审理岳飞案时,因认为岳飞不当有罪而被秦桧贬斥的原御史中丞何铸。
    比如眼前的包大仁与展昭。
    那日朝会之后,几个御史原本还提议要将包大仁治罪,却都被赵匡胤含糊了过去。
    他免去了包大仁御史之职,却任命他当了这个起居舍人,随待在自己身边,今天就是这家伙就任新职的第一天。
    至于展昭,十七天后伤愈归来,却死活不肯去当那个正三品上的殿前司都指挥使,非要留在自己身边当这个四品待卫,说这是他一生的志愿与梦想,弄得自己哭笑不得。
    他的本意是让展昭分去秦桧手上京师戍卫的一部兵权,不过他既然决意如此,自己也没有办法。
    而且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些事不能操之过急,或者就不动手,或者一动手就连根拔起,此时让展昭过去,未免也有点打草惊蛇了。
    他想到这里,轻扫了待立在旁的展昭一眼,却发现他低头蹙眉,脸上竟隐隐露出痛苦的神色。
    赵匡胤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展护卫莫不是伤势又有了什么反复?”
    展昭尚未及答话,一旁好不容易刚整顿好了自己身上新服饰的包大仁,正听到赵匡胤的话,嘿嘿笑了出来:“展护卫是在心痛昨晚上一不小心,又把他那半年的俸禄扔到飘香坊去了吧。”
    展昭俊脸微红,狠狠地瞪了包大仁一眼,有些慌乱地看着赵匡胤,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匡胤知道包大仁与展昭本属旧识,哑然失笑:“是真名士自风流,想不到展护卫还是个惜花之人。”
    包大仁嗤之以鼻:“陛下,您也太抬举这个他了,这家伙是做梦都想见慕容凝雪,不过他也就只能做做梦。为了见那个慕容凝雪,到现在为止,他不知道已经被飘香坊那三颗骰子吃了多少钱,却连人家慕容凝雪的背影都没再望见过一眼。还惜什么花啊?”
    展昭被包大仁一番挤兑,更得满脸通红,狠狠地看着包大仁,轻喝道:“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哦?”赵匡胤却似是来了兴趣,把脸转向展昭:“你见那个什么慕容凝雪,又关赌钱什么事?”
    包大仁上前说道:“陛下,这是飘香坊特殊的规矩啊。要见慕容凝雪,需得在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之才,比如斗茶胜过飘香坊的茶官,论文强过飘香坊的酸文博士,还有琴棋书画等等等等,除非能通过这些关卡,或是慕容凝雪亲自邀约的贵客,便是丢出再多的银子,也是见不了慕容凝雪一面。这些年来,临安城里的富家世子,不知在飘香坊的这些产业上砸掉了多少银子,至今真正能通过这样的比试见到慕容凝雪的,到现在也不过十数人罢了。”
    赵匡胤听得暗暗皱眉,这个飘香坊的老板,果然是不简单。这样将慕容凝雪与飘香坊产业联系起来的生意手段,不但可以让飘香坊附属产业各各红火旺盛,更可以间接提高慕容凝雪的神秘感,导致更多人趋之若鹜,而且也会使得这门生意更能长久地做下去。
    毕竟,男人们的心理,都是越得不到手的才会越会去珍惜。
    包大仁回头看着展昭,一脸坏笑:“我们这个展护卫,自从哪天在庙会上见了慕容凝雪一面之后,便神魂颠倒,他的武功倒是不同凡响,可是琴棋书画、斗茶论酒,都是一窃不通,也就只好手头上一有点闲钱就上飘香坊的赌场去挑战赌王‘金九指’,好几次他还跟我吹说以他的功力,十丈之内蚊蚋虫鸣都可以尽收耳内,赌赌骰子可谓手到擒来,只可惜啊……嘿嘿嘿……”
    赵匡胤望着展昭:“以展护卫的武功修为,确实不应当输得如此之惨才对,莫不是以前展护卫从未赌过?”
    包大仁以为展昭是吹牛,他却是确确实实知道,展昭的武功已是达到御气成剑、神而明之的地步,虽不能如佛家所说般身具天眼天耳,但目光耳力远较常人敏锐,却是理所当然。
    哪怕寻常赌徒,多加锤练,不少也能学出从骰子摇晃声中猜知点数的绝活,以展昭的修为,实在不应该输在骰子上才对。
    展昭见赵匡胤殊无怪责之意,这才放松了下来,苦着脸说道:“臣以前确未曾赌过,但这几年来,也算是听遍了大江南北各大赌档,从未失手,可就是不知飘香坊那位‘金九指’手上有什么古怪,每次臣总是栽在他手上,到昨天为止,已经是输了第十七次了。”
    “哼”,他一说起这个,不由眉飞色舞,与平日沉稳之情大异其趣,说着说着,竟不由得摩拳擦掌了起来:“不过这十七次来,臣每次都能琢磨出一点新东西来,只要等臣再多去几次……”
    他忽然有点不对劲,这才醒悟到这是在圣驾之前,连忙住口,抬起眼来,正好撞上赵匡胤冷冷的目光。
    赵匡胤蓦然一拍龙案:“展昭,你可对得起朕?!”
    展昭与包大仁都被吓了一跳,连忙翻身下拜,展昭说道:“臣自知身为天子近臣,不应沉迷女色、玩物丧志,臣……”
    他本来也是胆大包天之辈,但那日见过了赵匡胤的霹雳手段之后,对于这位大宋天子不自觉间有了种难言的畏惧,尤其此事确实是自己犯错在先,一时不由得有些惶恐。
    “既然如此”,赵匡胤却先出口截断了他的话:“朕就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但不知”,他看着展昭与包大仁,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你们可会懂得好好珍惜?”
    展昭抬起眼,毅然说道:“陛下但有所命,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帝心难测,包大仁此时心下倒颇有些后悔自己的失言,忙也跟着说道:“臣愿陪展护卫一道,将功折罪,不管刀山火海,臣与展护卫同进同退。
    赵匡胤看着展昭与包大仁充满决然死志的眼神,终于展颜而笑:“如此甚好,前面带路吧。”
    展昭与包大仁对望一眼,茫然问道:“不知陛下圣驾欲驾幸何方?”
    赵匡胤飞起一脚,踢中他的屁股:“去替你这个不中用的小子找回场子!”
    …………
    展昭眼光一亮,难以置信地望着赵匡胤。
    包大仁却是先抬头欢呼了出来:“太好了,来这里这么久,终于让我碰上一次公款腐败的机会了。”
    赵匡胤愣了一愣,这才明白包大仁这个新名词的意思,龙脚抬处,也给包大仁的屁股上赏了一记,笑骂道:“你想得美!皇银内帑,尽是民脂民膏,岂能拿来供你们纵情风月,赌钱挥霍?”
    展昭的笑容未及绽开便凝固在脸上,包大仁苦起了脸:“陛下,去那飘香坊消费可不便宜,您不给钱,我们哪来的银子。”
    赵匡胤若无其事地说道:“刚才是哪个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又是哪个说刀山火海,共同进退?朕觉得展护卫与包舍人胆子再大,也不敢当面欺君吧?”
    展昭与包大仁相视苦笑,展昭小声说道:“老包,你知道我半年的俸禄已经,你就……”
    包大仁一脸地惨然,长叹道:“可怜臣自己一次都舍不得进那飘香坊这个销金窝啊,却没料到我老包辛辛苦苦节俭半世,今天就要倾家荡产了。”
    赵匡胤被他气笑了,喝道:“你们两个小子,越说越不象话,朕这是带你们去发财,怎么搞得跟朕要抄你的家一般。”
    包大仁抬起眼来,绿豆小眼里泛起贼光:“要不算臣借给陛下,臣不算您的利息……”
第11章:巧遇
    一行三人,漫步在临安大街小巷之上,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分。
    隋唐之前的朝代,在都城的设计上,都是将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