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韵-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箱东西,除了姜恒这一箱书籍和董宜人的首饰是真正的值钱,其他的东西加在一起怕是连二十两银子都没有。刘老爷子肯把银子和首饰都交到刘承志手里,这放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爹……”刘承业喊了一声爹,可是刘老爷子连理都不理他,只管笑着和刘承志说话。

“那就把首饰盒子打开,一人挑一件首饰好了。”刘承志想了想后说道。

儿子还是很厚道的!刘老爷子欣慰的笑笑,“不用,董宜人那首饰多半是送给雪梅压箱底的东西,那首饰我也看了,算下来怎么着也得有百两银子左右。董宜人和咱家能有啥关系?不就是冲着姜恒的面子,怕雪梅嫁过去寒酸。箱子你们拿回去,好好地放着,等着雪梅成亲时当做嫁妆送过去,也省得人家说咱刘家的嫁妆太薄。”

刘老爷子这话说的非常在理,听了他的话,屋里的人连连点头。

剩下的便是只有姜恒和赵顺送来的东西,刘老爷子干脆也不让刘承业分了,自己亲自动手将东西分了分。每家都分的一样,甚至老宅还分的比较少。

雪梅见到他这样,便也熄了一腔怒火。

自己毕竟是生活在明朝,而不是后世。后世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大家长强行分派儿子礼物的事情,可是在明朝这却是再正常不过了。就看刘承志和刑氏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他们从心里认为刘老爷子分得公平,分得实在,甚至还觉得老宅有些吃亏了。

等到这些东西都分完,天色也快暗了下来,刘老爷子大手一挥,吩咐几个儿子都留在家里吃饭。

雪梅想了想,唤过了芳兰和丽质翡翠,将她们叫在一旁。

“这是咱大哥成亲那天伍娘送我的金镶玉镯子,一个人给你们一只,丽质就不给她了。”雪梅说着便打开了手里的帕子,将镯子露了出来。

芳兰立刻愣住了。

……

……

正文、第139章 包子没救

芳兰有些愕然,雪梅为什么要将这个镯子送给她,当初她还因为这个镯子和雪梅吵了一架。就因为这一架,她事后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雪梅却是心里有另一种打算。

既然这个镯子她以后不能再戴了,那就只能放在首饰盒里。可是放着也是怪可惜的,还不如给丽质或者翡翠。她一开始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芳兰,可是董宜人和她说过一句话,却一直在她脑子里盘旋。

董宜人说过,家族和睦胜过千万两黄金,尤其是出嫁之女,身后若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娘家绝对比一个软弱无能的娘家更有用。

她后来仔细一想,董宜人说的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现在这个社会讲的是宗亲理法,一个大家族绝对自己一个小家出去打拼要好。虽然她从心里瞧不起大房,可是刘承志和刑氏却是从心底还是认为刘承业是他们的大哥,在遇到大事方面还是愿意找刘承业商量。

既然自己没办法改变,那就只好适应了。

正好也可以借这个镯子的事情,告诉别人刘家二房和大房没有起什么纠纷,我们刘家依旧是家庭和睦。

再说,她一直认为芳兰就是个没养好的带了公主病的小姑娘,没有什么害人的心思。她和自己不合,也不过是嫉妒和羡慕,应该是不会生出害自己的心思。

自己都二三十的人了,何必和一个十五岁还在叛逆期的小姑娘斤斤计较?她没长大,难道自己也没长大吗?

芳兰抬起头,看了看雪梅,见到她托着镯子,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似是真心实意要送给自己的。

不由得咬了咬嘴唇,低声道:“你是真心要送给我?”

这个镯子她是真心想要,老爷子和饶氏以前虽然是宠着她。却没有给她置办过几身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置办过什么像样的首饰,不是银的就是镏金的,她哪里见过这样纯金镶玉的首饰?

当初伍娘子一送给雪梅的时候。她便被这个镯子吸引住了。若是能戴在自己手腕上?再配上一身好看的衣裳,那该有多漂亮?

可是伍娘子偏偏只送给了雪梅一个人!这也是她没忍住在大哥婚礼那天闹的原因。事后,她被刘承业用竹条打了一顿,这也是她自生下后第一次挨打。

自然,她从来没有想过这是自己的错。明明是雪梅不舍得让她看玉,这完全是雪梅的错。

雪梅听到芳兰这样问她,便点了点头,“确实是要给你一只,给翡翠一只。我和丽质都得了一个玉葫芦,想着我们都有东西了。不能厚此薄彼,就把镯子给你们。”说着便将袖子里的一个玉葫芦递到了芳兰面前,让她仔细的观看。

丽质见状也忙从袖子里将用帕子包得仔仔细细的玉葫芦也拿了出来。

芳兰的眼神黯淡了起来,若是自己那天不和雪梅吵架,会不会这次也能带着她过去?如果自己去了。这个玉葫芦想必就是自己的吧?

翡翠则是满心的欢喜,她还小,最喜欢这种亮晶晶的东西,见到姐姐要把镯子给她就伸手接了过来,嘴里一迭声的说着谢谢,又让雪梅帮她戴上。

雪梅就解开了金镶玉上面的搭扣,替到了她的手腕上。点着她的小鼻子笑道:“你也戴不了多大一会,这可是玉的,万一你磕了碰了怎么办?一会交到四婶的手里,让她帮你收着。”

翡翠原本兴奋的脸色立刻垮了下来,随后又不情愿的点点头。

雪梅又把另一只镯子再次递到了芳兰的面前。

芳兰见到翡翠都收下了,犹豫一番后也接了过来。

“我帮你戴上?”雪梅笑着道。见到芳兰颌首,细心地帮她戴到了手腕上。

这边,刘老爷子也看到了雪梅的举动,不由得拈须而笑,深为雪梅的体贴和大度而高兴。

一个家族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家族里的人心齐。如果各过各的小日子,那么以后就不会再有什么前途。二房是个顾全大局的,果然自己没有白疼他们。

再回过头看了看刘承业,只觉得心里说不出来的腻歪。还是老话说的好,棍棒之下出孝子。自己就是待老大过于溺爱了,若是自己待他和几个兄弟一样,他哪里能变成现在这样?

他哪里像个读书人?竟是像个市侩的屠户。谁见过和侄女争抢东西的大伯?看看他分的礼物有一点公平可讲没有?好东西都在大房,若不是最后刘老爷子再主持分了一次,只怕又要凉了三个儿子的心。

刘老爷子叹了口气,只觉得无比的萧索。通过这次分礼物事件,让他对大儿子彻底失望。

雪梅和芳兰说完了话,便走回了刘承志的身边,拉住他的衣袖问道:“爹,你问问我爷,以后咱们家怕是要和知府家里当做亲戚走起来了。以后咱们和知府家里来往送的礼还要不要送到老宅?”

刘承志满心的欢喜立刻被这句话给浇了一个透心凉,就连刑氏也醒悟了过来。

知府家送的礼以后可是需要还回去的,以后即是当成亲戚走动了,那么一年四时八节还有知府和董宜人生日的时候都需要过去送礼。难道每次送过礼后知府家里回的礼都要送到老宅吗?只出不进的话,谁能承受得起?

刑氏就狠狠地瞪了刘承志一眼,转过头去问雪梅,“那乖女说怎么办才好?”

雪梅也没有多说话,只是淡淡地道:“咱们已经分家了,还能怎么办?”

刘承志怔了怔,在心里仔细揣摩这句话的意思。

“爹娘是一心替老宅大房着想,可是你看看今天分的礼物,可有一件好东西给咱们了没有?一次次的忍让和后退,只怕让人觉得咱们软弱可欺哩。”雪梅见到刘承志似有所动,便趁机劝道。

今天这次分礼物,因为刘老爷子也去见了知府,他要求分给四房,这无可厚非。可是下次刘老爷子不去的时候怎么办?万一大房以这次为例,要求下次二房次次都要分礼物。又或者大房要求四房一起承担礼物,这和没分家前有什么两样?

刘承志想了想,便去找了刘老爷子。

“以后绝不按这个例子走!”刘老爷子听了儿子的话后,猛地摇头。并且将声音微微抬高到屋里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地步,“以后你二房再去和大老爷家的后宅走动,那就是你二房的事情。和老宅无关,和其他几个房头无关。即是已经分家,咱就按分家的步子走。”

刘承志得了这个保证就连连称是,绽放出笑容来。

刘承业倒是急了,急忙走到刘老爷子身边低声道:“爹,二房能和知府家的搭上关系,这对咱们老刘家是好事。以后……”话还没有说完,却被刘老爷子猛地打断。

“二房是二房。和你没啥关系。”刘老爷子不悦地道,“你即是已经搭上了教喻的路子,怎么还想往大老爷子身上靠?这世上的好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占全的。”

刘老爷子说着话就往王秀儿那里看了一眼,随即又收回了眼神,直直地盯着刘承业。

“即是大房是教喻的人。以后你和二房就不能太亲近。我是个粗人,也不会说啥好听的拐弯的话,我就是明里告诉你。以后大房和二房除了还是兄弟外,最好不要再来往了。”

刘承业怔了怔,心里泛起了嘀咕。

王秀儿唰的一下变得脸色惨白,身子摇晃了几下,身后的胡养娘一把将她扶住。她真没有想到刘老爷子竟然会当面说起这些事情。什么搭上教喻的路子?这不就是说王秀才是和知府为敌吗?这话明明老爷子可以私下里和刘承业说,为什么非得拿到家里人都在的情况下让大家都听到?

这明明就是在打自己的脸!是了,一定是自己婚后,呼奴使婢让老爷子看得不顺眼了。早就听说刘家不是什么良善之家,没想到竟是这么不顾脸面?

王秀儿到底是孙媳,心里虽然是这么想的。可是脸上却不敢露出来。只是咬着唇,垂目落泪。

敬东没有明白老爷子这话是什么意思,却看到了妻子脸上的表情,便往妻子那里凑了凑,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王秀儿抽噎一下。止住了泪水,抬眼看了看丈夫,只觉得心里一股暖流涌过。敬东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才能,为人也有一些自私,可是待自己却是极好。

能有这样的丈夫,也是我王秀儿这辈子修来的福气。

雪梅叹了口气,看了看刘老爷子再看看王秀儿,只觉得说不出来的烦燥。老爷向来都是这样,打压一个便使劲的打压,宠爱一个便使劲的宠爱,根本就不顾虑另一个人。

以前是眼里有刘承业,事事苛刻其他几个儿子,现在眼里有了刘承志,就处处看大房不顺眼。大房最得脸的是王秀儿这个孙媳,可是他非得在众人面前打王秀儿的脸。

好像这样就能提高二房的身份似的。

雪梅就打定了主意,让刘承志以后少到老宅来。万一刘老爷子拿出以前待老大的态度对待刘承志,只怕他根本就吃不消这*汤。

可是自己劝了好几次,刘承志还是这样事事将老宅放在前面。以后刘老爷子若是待他好了,那可怎么办?

说好远离老宅的,怎么就和老宅越来越近了?

……

……

ps:

今天又感冒了,我真服气了,这个月光感冒就好几次。也不严重,就是头晕晕的,吃点药睡一觉就好。求求老天爷千万别再变天了,这一天三变的,隔几天下一场雨,要人命啊

正文、第140章 知府巡视

回家之后,雪梅有些闷闷不乐的,将姜恒送给自己的东西让敬民搬到西厢房后,便自顾自的关上了房门,不理刘承志和刑氏。雪梅的心情不好,刑氏也跟着烦。就问了雪梅好几次,雪梅只说在和自己生气,气自己心太软。

父母是个立不起来的,自己也是个心软的。干嘛要给芳兰镯子?倒显得是巴结大房一般,自己顾虑着家族和睦,可是别人顾不顾得你?

看到女儿脸色不好,老婆又不给自己好脸子看,刘承志也有些心虚虚的,这几天刘承业来找他,也给挡了回去。

刘家的气压比较低,连着敬民每天和李娟约会时也比以前小心了一万分。幸好实验田里的麦子一天一个样,半个月光景便已经绿油油的一片,给家里多少带来了欢乐。

寒衣节到来之时,已经可以看出来刘家的种子种出来的地明显比别家的麦子长得要壮实些。

刘家的几乎都是贴着地皮,叶片就跟韭菜一样绿油油的非常壮实,而没用刘家种子的麦田长出来的麦苗比刘家的要高一些,要黄一些。别人看不出来,可是那些积年老农一眼就看明白了,这样贴地皮的麦子更容易渡过寒冷的冬天。

而且刘家的种子从种下去开始就没有出现过什么病虫害,那些没有买刘家种子也拒不接受刘家种植技术的人家,则是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麦苗枯萎的情况。

放眼望去,凡是用了刘家种子的人家,麦苗都是绿油油的,而旁边没买种子的人家,麦子都是黄绿色的。

这一对比下来,差距就出来了。

刘家三个房头的三十亩地和二房的七十亩长势是最好的,几乎每天都有人去地里看刘家的麦苗长势。不少人都暗暗打定了主意,等到明年夏收后一定要在刘家买种子,争取明年自家也种上高产的种子。

雪梅自从城里回来之后。叶府就没有再请他们进过城,都是叶飞霜派了婆子来给雪梅送信或者送些小礼物。叶飞霜绣技精湛,送给了雪梅几块手帕,上面绣了寒梅闹春图。红梅在雪白的帕子上面,红艳欲滴,傲然怒放。引得刑氏爱不释手,天天拿着帕子揣摩着里面的绣法。

最近芳兰也转了性子,开始平心静气的待人,对待雪梅和丽质翡翠的态度和以前大不一样。虽然她不喜欢大房的为人,但是芳兰是女的,和她的利益有共同之处。如果芳兰有了任何不好的名声,只怕到时影响最大的却是刘家的姑娘们。她愿意亲近芳兰,却并不代表接受了她。也只是面子上大致过得去,比以前看起来亲切了些。

丽质和翡翠依旧待芳兰和以前一样,并没有因为她转了性便格外亲热。

倒是王秀儿逐渐在刘家站住了脚步,引得家里所有的人提起她来都是赞声一片。她虽是高门下嫁,却是一个能吃苦的。刘老爷子一开始虽然不喜欢她。可是时间久了倒是看出来她的好来。王秀儿每天天不亮就去给饶氏请安,然后又做一家人的吃食。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的做,虽然老爷子也知道灶房里肯定不是王秀儿亲自下手,可是难能可贵的则是她这一片心意。

时间久了,刘老爷子待她也渐渐和气了起来。

隔了几日,府衙里面来了一个衙役,送了信儿给刘承志。说是知府大老爷过几日要会同六曹官吏来南河村查看高产麦田。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传遍了村子,村民们羡慕之余不免要为刘家的好运而赞叹。

这个消息是单独给刘承志的,并没有刘老爷子什么事,刘老爷子事后在刘承志的嘴里才知道。听完之后,虽是心里有些感慨,却是深深地为二房高兴。并没起什么心思,就连刘承业要求这件事由他来安排也被他摁了下去。

为了迎接知府一行人,里正和李粮长特意来找了刘承志商量。又一人拿出十两银子来,想请村子里的人将乡间小道给修修。

刘承志本来也要出钱,可是里正和李粮长却按住了他。一人补了五两,算是替他出了这个钱。

里正笑着道:“刘老弟你可是不知道,因为你这个良种的事情,老兄我现在不知在其他几个里正面前那是多扬眉吐气。谁见了我谁不说我治村有功?若是我还让你出这十两银子,岂不是打我的脸?”

李粮长更是乐呵呵地,“你我之间本就是一家人,何必谈钱伤感情?我孙儿元和承蒙着你女婿的照顾,如今学业上比以前精进的多。说句僭越的话,我还是你的长辈,古语云,长者赐不敢辞,不过就是五两银子罢了,你何用和我客气?”

刘承志听了这话,便唯唯喏喏的答应,又许下了明年一定优先供应他们俩家种子。

俩人见到刘承志如此知情识趣,不由得老怀大慰。

刘承志又道:“若是大老爷和几位老爷来看村子里的自然没问题,只是我家还有七十亩是在李家村呢。万一老爷们知道了要渡河过去,这可怎么办?”

这话却是雪梅教他说的,他虽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可是雪梅却告诉他,一定要在李粮长面前提及这件事情。说是能卖个好给李粮长,刘承志一向信服女儿,便照实说了。

果然,李粮长听到之后,露出赞许的神色,说话的语气里也带了丝欣慰。

“在李家村的长势我看过了,和在南河村的不相上下。南河村的虽是好,只是到底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正好你那七十亩地是连在一起,旁边又有李玉贵家也种了二三十亩,下来就有百来亩地。老爷们若是过来看,请到李家村也看的更直观些。”

里正心里有些埋怨刘承志,怎么突然提起这个话题来了?可是他又不敢得罪李粮长。便只能在一旁说,“百亩是挺多的,可是我南河村合在一起的,怎么也得超过三百亩了,老爷们即是来看,必是先看过我们南河村才能请到你们李家村。”

李粮长只是拈须而笑,看向刘承志的目光异常柔和。打定了主意让妻子以后多找些机会请雪梅过去玩耍。

“老爷们应该是早上出发,午时前到,我看就在你们南河村先看过,午时就渡河北上到李家村。正好我在家里备好酒席,里正和承志都过去,陪着老爷们吃酒。让孩子们也过去,跟着跑跑腿学学东西。”

按照大明律,李粮长不仅负责收粮,主要是还负责接待官员们下乡的吃饭和住宿问题。虽然里正是从心里不愿意让李粮长这么的出风头,可是一想到不管他拦不拦,李粮长最终都要在这件事情里得到好处,便有些气馁。

幸好刘承志是自己村子里的人,不管他将来怎么样。这个功劳早晚也是有自己的一份,想到这里,看向刘承志的目光便殷切了起来。

三人商量已定,便分工合作,李粮长负责统计两个村子里的乡老长者。里正则是召集了村民们让他们修路。

村民们一听要修路,各个踊跃,再加上又听到是因为大老爷和几位老爷要来才修的路,积极性更浓,不少人家都是声称不要工钱只要管钱即可。

就这样轰轰烈烈折腾了几天,又来了几个衙役来南河村。他们是为官员们的安全打前哨的,先是汇同了里正对村子里所有的人进行排查。要求没有户籍和路引的人尽快离开南河村。雷厉风行的惩治了村子里几个泼皮和无赖,整个南河村和李家村的风气瞬间好转了起来。

到了叶知府说好的那一日早上,李粮长和里正就领着两个村子的长者还有刘家人,便等在了村口。

乡间的道路经过了几天的平静,已经将所有的坑坑洼洼给填补过了,村子里也打扫干净。不见鸡鸭的粪便。更是嘱咐过了两村所有的村民,家里的狗都得给套上狗笼,栓上绳子。若是哪家的狗跑出去惊扰了几位老爷,可是要挨板子的。

雪梅是未出阁的姑娘,是不能前去迎接的。不仅她不能去。村子里所有的女人除了年过六十的井奶奶外都不能去。刑氏见她急得抓耳挠腮的确实想过去看,便悄悄地告诉了她一个消息。

“村口有一个废弃的小土屋,平时没有人过去。你要是想过去看看稀罕,我就陪着你过去。”刑氏说着,眼睛却胡乱的眨。

“哦……”雪梅哦了一声,就眯起了眼睛。刑氏一说谎就会眨眼睛,这已经是她显著的标志了,装做随意的问她,“是不是娘想过去看了?”

“哪里是我?是你三婶四婶想去的。她们以前倒是不少……”刑氏刚说到这里就自觉失言,捂住了嘴。

雪梅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果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朝人对礼教要求甚高。可是下面的妇人们却是会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你们不是不让我们参加这种正规的聚会吗?我们便偷偷地看。

“娘,还有谁?”雪梅一脸‘正色’地问道。

刑氏嗫嚅了起来,难得地在雪梅面前红了脸,“还有你米婶,还有张平娘,你三婶四婶也说去,就连马婆婆也说要让我们扶着她过去呢。”

雪梅点点头,揶揄地看向刑氏。

不一会,妇人便聚集在一起,偷偷摸摸地向着村口废屋里走去。到了一看,不仅是她们来了,村子里好多妇人都跑过来看。大家见了只是相视一笑,便低声的聊起了天。

大家正说着话,也有人注意着村口的情形,就看见小道上烟尘滚滚,有一对十数人的马队转眼间飞奔而至。马上的人都穿着衙役的装扮,到了村口处先和李粮长人等人说话,然后便停下了马,站立在两旁,似乎也在等人。

……

……

正文、第141章 巡视麦田

“这是在前面探路的。”刑氏见到雪梅一直往那些骑马的衙役身上看去,便细细地解释。

雪梅听了解释以后才明白,原来这些人是告喝打杖中在前面开路的前导。用来警示众人后面跟着的就是官员车轿,让沿途民众自觉退让或下跪迎接。

再过了一会,便隐隐听到有鸣锣之声,锣声越来越近,便见到又有十几匹骏马驶了过来,在马上敲着锣鼓大声喊着知府出行闲人回避,骑着马冲进了村子,不一会就见到他们又敲着锣回到了村口。

“来了,来了!这是在叫众人回避,省得惊吓了官老爷。”几个见过官老爷下乡的年老妇人便齐声道。

说着马上就要来了,可是又等了约小半个时辰,才听到乐器的丝竹声。听到这个声音,李粮长和里正率领着村口的众人一起跪了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