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宝黛情长-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理家的便宜,经常悄悄的去,说是找三阿哥福晋说话,谁知道进了那府是跟谁说话呢,我因知道此事干系重大,便不敢跟太太和老爷说起,对别人更不敢说半个字,婚后半年多,我从未与她同房,她哪里来的三个月的身孕?”

贾母跟凤姐儿二人听了这话都半晌回不过神来,宝玉见了又道:“老太太不必伤心,如今她被劫走,定于她肚子里的孩子有关,想原来薛姨妈家与三阿哥府上多有往来,此时三阿哥出事了,她自然是不得安稳的,一切凭老天怎么安排吧。”

贾母听了,只得就罢了,又说:“这件事,你以后不许再说起来了,若是找不到也罢了,日后若是找到了,便给你姨妈家送回去吧,给她一张休书罢了,叫她另寻人家吧。咱们家如今虽然败落了,但总是世家门第,这样丢人的事情是容不得的。只是可怜了你这孩子,以后身边连一个可靠的人儿也没了。”

凤姐儿听了,便说道:“如今袭人倒是改了好些,她跟了宝兄弟这些年,也算个忠心的,原来的时候虽然做了些糊涂事,不过是被人挑唆利用罢了,她与宝兄弟原是从小儿服侍过来的,对待宝兄弟倒是真心的。”

贾母听了,点点头,说道:“那个丫头,原也是个好的,不过是犯了几年的糊涂罢了,古人说:‘人非圣贤,岂能无过?’既是这样,你回去就说我的话,把袭人接到家里,你们二人好好的过吧。以后可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宝玉忙跪下磕头答应了,贾母便叫鸳鸯进来,说:“你去拿一百两银子来,交给宝玉,叫他回去收拾置办点东西,把袭人接过去吧,我老了,腿脚眼睛都不中用了,就不出去凑热闹了,你们也不必进来磕头。”鸳鸯答应着,去床头的柜子里取了一个檀木匣子,打开后拿出了两张银票,递到宝玉的手里。

宝玉又给贾母磕头谢了老祖宗的赏,凤姐儿便从头上拔下了一支金簪子,又从手腕子上褪下来两支金镯子递给宝玉说:“这些东西给袭人吧,难为她了。若在以前,多少东西咱们都是看不到眼里的,如今这个也算是好的了。”

宝玉又道谢,一时辞了贾母出园来,早有家人报过了黛玉,黛玉便叫紫鹃拿了二百两银子等在蜂腰桥上,见宝玉远远的走来,紫鹃便迎上去请安。

慌得宝玉忙忙的作揖,又说:“不敢受姐姐的礼。”

紫鹃便拿了一个包袱递给宝玉说:“这是公主叫给二爷,带回去的东西,公主身上不大好,也不能去瞧瞧老爷了,里面有二百两银子,交给赵姨太太,若不够,只管来说。”

宝玉又要磕头道谢,被紫鹃拦下,说道:“宝二爷,我不比别人,原是跟袭人一起在老太太跟前同二爷一起玩笑大的,这些年跟在公主身边,也学了些眉高眼低的事情,如今我劝二爷,把原来的那些小孩子的脾性都改改吧,你瞧瞧环三爷,可不是跟小时候是判若两人了?如今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若不是三爷,二爷跟老爷可往哪里去安身呢?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二爷就是从小被娇纵惯了,不知道世道的艰难,此后可要用心读书上进才好,公主说了,二爷若是想读书,可以到八旗学堂里来,所有的用度都是公中的,先生都是宝亲王和毅亲王亲自挑选的,二爷若是发奋,天地之大,自有二爷的立足之地。”

宝玉从小娇纵,突逢此变,已经是心灰意冷,此时听了紫鹃这番话,自然是思绪万千,于是对着紫鹃作了个揖说道:“紫鹃姐姐,劳烦你转告公主,多谢她的一番好意,我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帖了,便来学里报到,自此之后,定当发奋读书,不辜负公主待我家的一番情意。”

紫鹃听了,点点头说:“你若真的这样,可是老太太和老爷的造化了。天也不早了,二爷且去吧,若有事不方便到这里来,只管去孙姑爷府上找二姑娘去,司棋的男人现是公主的家仆,若有事,二姑娘照顾不到的,这里自然会知道,也自然会有照应的。”

宝玉听了,忙点头答应着出了园子。

此时宝钗住在紫檀堡袭人的小院里已经半月多了,袭人每日请医用药,宝钗的身子倒也恢复的很快,这日袭人正劝了宝钗起来,在院子里晒太阳,忽听院门被推开,宝玉一脚迈进来。

袭人忙起身迎上去,笑道:“你瞧瞧,你这些日子不来,谁在这里呢。”

宝玉抬头看见廊檐下坐着的宝钗,眉头便皱了起来。宝钗见宝玉进来,也起身站着,不说一句话。

宝玉自顾走进来,到了宝钗跟前,冷冷的说道:“原来是宝姐姐,只不知道多日不见,宝姐姐怎么到了这里?”

宝钗原指望见了宝玉,能得到他的几句温言软语,谁知见面竟是这样冷冰冰的话,不由得泪水夺眶而出,哭道:“我哪里知道怎么到了这里?”

袭人忙把蒋玉菡在街上接了宝钗的话说出来,又劝宝玉说:“二奶奶如今身子虚弱的紧,二爷不要再生气怪罪了,以后日子长着呢。”

宝玉听了袭人的话,说道:“如今你也不必替她说话,有些事情,我比你知道的多,既然她已经没事了,少不得今儿你们两个都跟我去吧。”

宝钗听了这话,便以为宝玉回心转意,仍旧和她好好的过,便止了泪水,说道:“可是这话,袭人姑娘总在这里也不是办法,还是搬过去一起住的好。”

袭人便呆呆的看着宝玉,宝玉笑道:“怎么?不愿意跟我去吗?还不快收拾东西?车还在外边等着呢。”

袭人一听,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便忙忙的进屋去,收拾了值钱的东西。同着宝钗坐了车,跟着宝玉往城外来。

【130】尘埃落定

潇湘馆里,黛玉跟平儿巧姐说些家常话,又问了巧姐都读那些书,巧姐一一回了,黛玉听说巧姐都认识了三千多字了,又读了《女孝经》,正在读《烈女传》,便笑问:“你能读懂吗?倒是说来给我听听。”

巧姐便笑道:“侄女怎好在姑姑跟前说学问,没得叫姑姑打嘴罢了。”

黛玉便笑道:“不相干,你尽管说,若有不明白的,我好说给你。”

巧姐便说:“那文王后妃是不必说了,自然是好的。那姜后脱簪待罪,齐国的无盐虽丑,能安邦定国,是后妃里头的贤能的。若说有才的,是曹大姑,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诸人。孟光的荆钗布裙,鲍宣妻的提瓮出汲,陶侃母的截发留宾,还有画荻教子的,这是不厌贫的。那苦的里头,有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苏蕙的回文感主。那孝的是更多了,木兰代父从军,曹娥投水寻父的尸首等类也多,我也说不得许多,”

黛玉听了便笑道:“你这个小丫头,口角这样伶俐,不愧是凤姐姐的孩子。只读这些还是不行的,赶明儿叫你娘亲给你请个先生,也学一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书都读一些,虽不指望你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求心里明白倒是好的。”

巧姐便答应着说:“这些需要姑姑去跟娘亲说,我虽有心读这些,无奈娘亲只不肯请先生教,还有琴棋书画等,娘亲一概不教学,闲时只以针线纺绩为主。”

黛玉听了,自是知道凤姐儿不想巧姐儿步元春的后尘,只想叫她平平安安的过一生罢了,于是笑道:“你娘亲自有你娘亲的道理,虽然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咱们女儿家也不要太无才了,反而糊涂,只不要把这些书都用到歪道上罢了。”

一时林啸雪进来,说:“姑娘,大爷差了一个小厮来请姑娘的安,又说有事请姑娘拿主意。”

平儿听了,便要告辞出来,黛玉笑道:“既是这样,你带着姐儿先去蘅芜院,我过一会儿就过去陪老太太和凤姐姐一起吃饭去,叫三姑娘和四姑娘也过去吧,大家一起说说话,热闹些。”

平儿答应了,带着巧姐儿走了,门口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厮便跟着婆子进来,在外间里给黛玉请了安,又回了青玉的话,说道:“大爷叫奴才来请大姑娘的示下,如今宁荣两府的房舍,俱折了官价公开拍卖,大爷的意思,咱们家正要在京城置办房舍,不如就买下来,靠着园子也近便些,以后大爷若有事请教大姑娘,也便宜,再有,宝亲王那边已经到大爷那里催了好几次了,请问姑娘大婚的日子呢,大爷想着,姑娘带着家人现在园子里住着,毕竟不方便,不如买下两府的房舍,姑娘和大爷以及家人们也正好合到一处,将来准备大姑娘的婚事也方便些。大姑娘恕奴才的罪,论理,主子们的事情不该在奴才嘴里胡说,只是因要回姑娘的话,少不得只得说了。”

黛玉在里间听得明白,只是觉得自己家买了贾府的房舍,有些太张扬了,于是看着边上的林啸雪说:”姨娘听着青玉这话,可还使得吗?我思虑着,总有些张扬了。”

林啸雪笑道:“论理,也是有点面上不好,但是话又说回来,两府的房舍已然被折了官价卖,无论谁家,总有人会买,到那时姑娘便是想帮着老太太一家子,也不好说话了,不如咱们买下来,暂时先用着宁国府那边,荣府这边只打扫干净了,打发几个下人看着罢了,老太太若是想见二老爷他们,也方便些,不用进园子来。”

黛玉听了,点点头说很是。林啸雪便对外边说:“你回去,回大爷的话,就说姑娘没什么意见,大爷若想买,便买下罢了,只荣府这边打扫干净了,暂时叫几个人看着,东府的房舍便很多,很够咱们住了,你说姑娘请大爷只在东府那边修葺装饰了,自行居住便好。”

小厮答应着,又给里面打千儿行礼,便出去了。

黛玉又跟林啸雪交代了几句话,便带着紫鹃往蘅芜院来陪贾母吃饭说话。

贾母自跟着黛玉以来,饭食总以清淡为主,又加以药膳补养,气色反比原来好了很多,今日凤姐儿黛玉都在跟前,午饭反比平时多进了半碗,饭后,丫头婆子撤去碗筷,黛玉便叫鸳鸯等人自去吃饭,自己跟凤姐儿探春惜春四人在贾母跟前说笑。

黛玉一时说起了原宁荣两府被折官价的事情,又安慰贾母说:“黛儿想着,万一被别人买了去,老太太更加伤心,于是便听了弟弟的话,由弟弟出面买下来,荣府这边一如往日,老太太和二舅舅仍旧可以搬回来住着,一应用度自然由我供给,凤姐姐和大舅母他们也可以回来跟老太太做做伴。”

贾母听了,便叹道:“好孩子,你的心思我是懂得,你无非是怕我年纪大了,跟前没有儿子媳妇伺候,只怕委屈了我,才想着办法,把你二舅舅和大舅母接回来,陪我住着,你哪里知道,我老了,只喜欢清净,我在这里住的很好,很不必在搬回去了,那些房舍你能买下来最好,以后你在那边住着,离我也近便,咱们娘们也好说说话,你舅舅他们,只叫他们在庄子上住着罢了,他们享惯了荣华,也该清醒清醒头脑了,搬回来的话,以后再说吧。你也不小了,跟王爷的亲事原是万岁爷跟怡亲王爷做主,定好了的,也该早点办了,看着你们都和和美美的,我这老婆子也就放心了。”

黛玉便羞红了脸,说道:“如今外祖母也打趣我了。”

贾母笑道:“不是打趣你,你原也不是那种轻薄的孩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边上凤姐儿笑道:“我跟你琏二哥哥盼你的喜酒可盼了好些日子了,日子可定下了?”

黛玉笑道:“还没呢,这几日皇上的身子好些,说已经叫内务府择日子了。”

贾母笑道:“如此甚好。”又转头对凤姐儿说道:“你原说过,你妹妹的事情都包在你身上的,如今你可就操劳操劳吧,我索性全都交给你了,错了一点儿我也是不依的。”

黛玉忙到:“如今老太太这边用钱的地方很多,不敢叫凤姐姐再操心了。”

贾母笑道:“你很不用管,这是我早就跟凤丫头商量好了的,所有的东西我也都早早的交给了凤丫头,不过尽我老婆子一点心意罢了。”

黛玉听了,便给贾母磕头。凤姐儿便在一边凑趣,引得大家都开心的笑了。

次日,林青玉便带着家人,以二百六十万两银子的价格买下了宁荣二府,又叫人来四处看了看,原来的家具门窗都坏的坏了,没得没了,一时管家们又各自分工,安排人折算修葺装饰的银子,寻了各色工匠来,包括花木等,一应全都收拾好了,又花去二十万两银子,等到全部完工,已经是夏天的事情了。因又把大观园改名为静玉别墅,仍做黛玉闲住游玩的园子,只把嘉荫堂里面黛玉处理公务的地方收拾出来,挪到了原宁府的正厅里。荣国府改叫黛泽府,只打发了二十对男女家人在里面看管房子器皿等物,并没有人过去居住。宁国府改了林府。把里面收拾了,原来尤氏起居的上房焕然一新,做了黛玉起居的房舍,另择了日子,只等时候到了便请黛玉搬过来。自己则在原贾蓉住的院子里起居。会芳园以及各院的花草树木全都请了苏州名家重新设计修缮过了,一改往日奢华糜费的景象,尽显宁静清雅的格调。

这日青玉又叫厨房备了酒菜,请了宝亲王,毅亲王等王公贵族以及郑燮等文人雅士全都聚了一日,各人都有礼物相赠,或者古玩,或者字画,或者花草,或者珍禽,不一而足。

黛玉因未曾搬过来,只在这日同林啸雪带着丫头过来玩了一日,又请了英琦等各位皇室的老福晋,福晋,相熟的格格郡主们。因贾母不欲跟福晋们见面,只叫探春跟着黛玉到前面来照应了一日。

一时内务府上报,说九月初九便是吉日,合着天长地久的意思,雍正爷听了很合心意,便订了今年的九月初九为黛玉和宝亲王成婚的吉日,一应执事全部按照固伦公主出嫁和亲王大婚的例,黛玉与英琦并肩,英琦主内,管着宝亲王府内的家事,黛玉协同宝亲王管理政务。二人因年龄大小称呼,品级却都是一样的。一时英琦也很高兴,自然想着以后娥皇女英共事宝亲王。于是也欢欢喜喜的做着准备。唯有宝亲王有点不开心,却因为婚期已定,黛玉便不便与他常见面了,便是来了园里,黛玉只叫紫鹃或者林啸雪出来,自己只在内间,关了房门说话。急得宝亲王每每在潇湘馆外来回踱步,紫鹃等人只掩口偷笑。

【131】晴妙同嫁

一时宝亲王与黛玉的婚期一定,自然是忙坏了宝亲王府上和林家一众人等。

黛玉进宫给雍正爷请安谢恩,顺便把妙玉跟晴雯的事情回禀了雍正爷,雍正自然是十分欢喜的,于是;两道圣旨,分别到了毅亲王府和尹相府上,给两对佳人指了婚。因黛玉早把晴雯和妙玉当作了姐姐,自然不肯在二人前面出嫁,于是妙玉和晴雯的婚期便定在黛玉的前面。于是内务府监天司便报上来,八月六日合着二人的好日子。于是二人一同订了八月六日。

雍正便拉着黛玉的手说:“黛儿,朕此时才觉出了做父亲的欢喜,一边嫁女儿,一边娶儿媳,朕都高兴地睡不着觉了。”

黛玉瞧着雍正脸上孩子般的笑容,心里自然也是欢喜的。

雍正便说:“晴雯这孩子,性子暴烈,她出嫁那天朕就不去了,省的她那火爆脾气又发作了,你就代替我看她上轿子吧。”说着又从怀里摸出了那块和合二仙的蓝田玉佩交给黛玉说:“这个还是交给她吧,权当我和她母亲对她的祝福了。”

黛玉便接过来,放到自己的荷包里,笑道:“这个请皇阿玛放心,黛儿一定给皇阿玛办好。”

雍正爷又叫高无庸拿了二百两金子给黛玉说:“这点金子,你叫人给她打几样首饰带吧。这是我做父亲的一点心意,另外有内务府按照皇家格格的例给她送了嫁妆过去,你也不用说是朕的意思,只说是你跟弘历的意思罢了。”

黛玉听了,便道:“晴雯姐姐是个明白人,我便是不说,她也是知道皇阿玛的心意的,以后日子长着呢,皇阿玛教化万方,何况自己的女儿,黛儿想,总有一天姐姐会叫皇阿玛一声阿玛的。”

雍正爷听了黛玉的话,不再言语,脸上露出了憧憬的笑容。

宝亲王府里英琦带着宝亲王的两个侧福晋和三个格格终日忙活,雅兰苑本是宝亲王府初建时宝亲王给黛玉建的园子,此时黛玉要嫁过来,定然是要住在雅兰苑的,只是按照旧例,正福晋进了门,是要在正房里圆房的,况且雅兰苑里本是王府的禁地,出了宝亲王本人和雅兰苑的奴才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内,包括福晋富察氏英琦。于是英琦便要自己搬到了正房后面的跨院里,把正房腾出来给黛玉完婚用,宝亲王见了,便劝住了,说道:“很不必这样麻烦,黛儿本是不计较这些的人,你只把正房的东里间收拾了便罢了,你仍在西里间住吧,何必多费事。就是黛儿知道了,也是这样说。”

英琦便笑着应了,又说:“等你大婚那日,我回娘家住几日罢了。”

宝亲王知道这是规矩,于是笑笑,算是应了。

林青玉年纪尚小,于这些事情上不是很懂,所以外边的事情全托了风雨尘霜四人,里面的事情全托了雪姨娘和王嬷嬷及翠儿等人。林家的管事们听说主人喜事定了,全都卯足了劲,挖空了心思为黛玉置办嫁妆。尽管黛玉一再吩咐,凡事从简,不可奢华糜费,但总归是固伦公主出嫁,皇宫里也是有旧例的,一应绸缎衣服,古玩摆设,珠宝金银,字画瓷器等等东西,堆了满满的五间大屋子。

翠儿带着管家婆子更是忙着登记造册,终日迎来送往,忙忙碌碌,黛玉只在潇湘馆里读书写字,下棋弹琴。总不问那些事情,又嘱咐青玉不要误了学业。青玉更是不敢韦了黛玉的话,也每日在外书房读书,只在夜间听听管事们回回话。

妙玉早就换点了缁衣,恢复了女儿时的打扮,搬到了怡红院里,晴雯也被从尹府接了回来,黛玉求了圣旨,准其与妙玉同日下嫁给尹府的探花郎尹昆。黄鹂更是喜欢的不得了,跟着晴雯回了怡红院,每日叫晴雯嫂子嫂子的,羞得晴雯直嚷嚷着要黛玉把黄鹂撵出去。

黛玉便早早的吩咐家人给妙玉和晴雯各备了一份厚厚的嫁妆,存到了静玉别墅的嘉荫堂里。

自从忙完了新府第的事情,黛玉的乳母王嬷嬷便跟黛玉告了假,每日躲在自己的屋里做针线,这日黛玉因纳闷王嬷嬷为何终日在屋里不出来,便悄悄的到王嬷嬷的房里看看,一进门,便见王嬷嬷坐在绣架前,绣着一件大红的绣品。边上的架子上,整整齐齐的码着一架子御用的丝线,全是深深浅浅不同种类的红色,从深红浅粉,一次排开,总有上千个品种。黛玉走到绣架前,只见王嬷嬷认真的绣着凤凰百花图样,百花是由各种红丝线绣成,凤凰则是用金线绣的。尚未綉完,却已经震撼人心。

黛玉见了,自然是知道王嬷嬷在给自己绣嫁衣,于是落下泪来,说道:“妈妈,家里针线上的人很多,妈妈上了年纪,如何还这样操劳?”

王嬷嬷听见黛玉的声音,忙把绣针别在大红云锦上,站起身来说道:“姑娘怎么来了,这里乱,姑娘有事尽管叫人来唤奴才一声便罢了。”

黛玉流着泪,拉着王嬷嬷的手说:“妈妈从小带着我,比自己的儿子还亲近,我母亲去的早,多亏了妈妈在身边知冷知热的这些年。我早就跟妈妈说过,以后妈妈只捡着爱吃的吃两口,爱同那个管家嬷嬷嫂子说笑,便同那个嬷嬷嫂子说笑。怎么竟不听我的话,又做起针线来?”

王嬷嬷见黛玉流泪,忙劝道:“好姑娘,老奴说句罪过的话,你从小跟我睡在一起,吃我的奶长大,就同我的亲生女儿一般,夫人去的早,临终又把你托付给我,姑娘这就要出嫁了,这嫁衣是女儿家一辈子的荣耀,老奴没什么别的本事,做不了什么大事,只这针线上的功夫是几十年练出来的,自己觉得比别人好些,所以便擅自做主,姑娘的嫁衣全不用他人假手。竟要亲自一针一线的做来。还请姑娘不要嫌弃,圆了老奴这个梦吧。”说着也掉下泪来。

黛玉便拿着自己的帕子给王嬷嬷拭泪,说道:“妈妈觉得怎样好,便怎样吧,我不过是怕妈妈累着了,倒是我的罪过,妈妈有个好歹,以后我指望那个来疼我呢,妈妈好歹体谅我的心,绣的累了,也到园子里歇歇才好。”说完又叫紫鹃每日给王嬷嬷送人参粥来。又劝了一会子,方被王嬷嬷送了出来。

如此忙忙活活的过了一段日子,夏去秋来,到了八月初六这日,静玉别墅的门口自然是热闹非凡,毅亲王和尹相两家迎亲的轿子停在门口,迎亲的人们在园门口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雪雁也同着李卫进京来了,这些年她同着李卫暗中管理这江湖上的事情,很是招揽了一些江湖义士,也为朝廷平了几方盗贼。他们两个已经有了儿子女儿,趁着皇族中的喜事,都进京来拜见黛玉等人。此时李卫正在宝亲王府上同宝亲王说话,雪雁则带着女儿到了黛玉这里,在怡红院瞧着妙玉和晴雯梳妆打扮呢。

一时大家说说闹闹,到了辰时,方收拾停当了,司仪官高声报道:“吉时已到,请新人上轿了。”

妙玉和晴雯各自在两位喜娘的搀扶下走出了闺房,二人同时出了园门,同时上了花轿,各自奔着各自的婆家去了。

这里黛玉同着雪雁带着紫鹃等人去了尹相府上贺喜,宝亲王则带着李卫冯紫英等人去了毅亲王府上贺喜。一时王爷相爷两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