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宝黛情长-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玉听了,哼了一声说道:“世子不必多礼,如今世子得意而归,心中定是洋洋得意吧?”

策灵笑道:“福晋言重了,我不远万里亲往京城来迎接我的妻子,心中自是高兴的很。”

黛玉便道:“我知道,你原是在我们府上见了我这三妹妹一面,便执意要娶她,只是我不知你是看中了我妹妹的容貌还是才情?”

策灵笑道:“自是容貌和才情全都喜欢的。”

黛玉自打了帘子,扶着林啸雪下了车,站到策灵的面前,逼视着他,说道:“既是这样,我便信你一次,之前的日子,你父王反了,我们双方交战,胜败各占半数,所以才僵持不下,忽听你父汗意欲为你择一个大清皇室之女为妃,后来便又订了我的妹妹,这本是一桩造福万千黎民百姓的好事,我也不阻拦,只是将来我妹妹若是在你那里受了委屈,又如何?”

策灵早已经被黛玉似嗔似怒的绝世容颜震慑了,此时听她这样说,便忙失礼道:“不敢,策灵当视孝惠郡主如自己的心肝一般,定不叫她受半分委屈。”

黛玉见策灵豪放潇洒,不像无信之辈,便略带笑容说道:“世子既然这样说,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有一句话,将来你若是负了我的妹妹,不用我大清朝皇上费心,我只凭我的家奴便取了你的性命。”说完回身在林啸雪手中接过一个沉香木的匣子,匣子上镶嵌着红绿宝石,映着阳光十分的耀眼,黛玉递给贾环说道:“这是给你姐姐的,算是我送她的一点心意。”贾环忙接过来。

策灵则陪笑道:“当初宝亲王说过,我选的这个郡主,本是福晋的表妹,福晋一则贵为大清的固伦公主,本是皇上的掌上明珠,二是宝亲王的福晋,是宝亲王心尖子上的人,策灵怎敢在福晋面前放肆,今儿便在福晋面前立下重誓,此后,一心一意对待孝惠郡主,决不负她。若有违此誓,便如此鞭。”说着,把手中的马鞭一折两断。

黛玉知道草原上向来信奉神灵,绝不做违背誓言之事,便含笑点头说道:“世子不要多心,我不过是担心我妹妹的安全罢了。”

一时林家的家人端了一坛子酒上来,黛玉叫人给策灵和贾环都满上,说道:“在这里我提前祝福世子了,愿你夫妇二人比翼双飞,白头偕老。”

策灵一时豪情冲天,满饮一碗,拱手道别而去。

黛玉望着送亲的队伍远远而去,直到见不着踪影了,方转身上车,准备进京。谁知没走几步,只见宝亲王带着六名侍卫策马飞奔而来。见了黛玉,忙忙的下了马,黛玉便探出头来问道:“何事这样惊慌?”

宝亲王见黛玉安然无恙,便长出一口气,说道:“你怎么不跟我说一声便跑出来了?叫人好担心。”说着,便上了马车。

黛玉则偎在宝亲王的怀里说道:“你忙你的,我哪里就怎么样了呢?”

宝亲王犹自捏着黛玉的脸说道:“我忽听说你带着家人到城外来给孝惠郡主送行,便急得了不得,城外什么地方?你怎么能随便就出来了,万一有事,你叫我怎么办?”

黛玉便抬手拿帕子擦了宝亲王额上的汗滴劝道:“哪有那么严重?你瞧你急得,汗都下来了。”

于是黛玉决定,既然出来了,便索性到庄子上住几天去,宝亲王一边叫侍卫回去跟家里说,自己则陪同黛玉到庄子上去。

【141】天赐麟儿

黛玉在自家庄子上住了几日便在宝亲王的坚持下仍旧回了城里,因湘云同紫鹃的婚期也订了,大家都忙,黛玉反而清闲。紫鹃倒是也不忙,她的事情自然有林家的人为他操办,所以紫鹃仍是每日陪在黛玉左右,惹得黛玉妹妹嘲笑她,二人也少不了拌拌嘴,说笑而已。

又因贾母赵姨娘瞧中了李纨的堂妹李绮,王嬷嬷瞧中了贾母的大丫头鸳鸯,贾母也知道惜春的心事,见过木丛霖,倒也满意。一时几下里下聘礼,请吃茶,更添了几分忙乱。忽有孙家的人来回迎春生了一个丫头,黛玉便忙忙的要坐了车去瞧,被林啸雪劝住了,只得叫紫鹃代替去瞧了,回来又详详细细的说给黛玉。又说二姑娘请黛玉赐名,黛玉便从巧笑倩兮里面取字,名曰:倩儿。写了帖子给迎春送去,孙绍祖本是武将,听说是黛玉取得名字,自然是很高兴。于是迎春的女儿便叫倩姐儿。

眨眼间,紫鹃和湘云的婚期已到,冯卫二府亦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紫鹃便换了翠儿亲手绣的嫁衣,春纤给她细细的装扮了,黛玉也腆着个大肚子在一边指挥这里指挥那里,忙个不停。

紫鹃便笑道:“福晋,你快坐下歇歇儿吧,看累着。”

黛玉便笑道:“今儿你出阁,我竟然是从未有过的高兴,你服侍了我这些年,今儿索性也叫我尽尽心才好。”

此时晴雯,和原来的朱雀,青鸾,蓝鸢,黄鹂都感到了潇湘馆,旧日的姐妹重聚,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自然是热闹非凡。冯家的花轿到了门口,紫鹃便在小丫头的搀扶下上了花轿。黛玉眼见着紫鹃出了门,便要坐了车去冯家。林啸雪无论如何劝不住,恰巧宝亲王来了,便协同一起去冯家贺喜。

冯家的前厅院子里也摆满了酒席,新房里,紫鹃安静的坐在喜床上。黛玉则由冯紫英的母亲等陪着在内室听戏。坐的时候长了,黛玉便欲起身出去方便,春纤一见黛玉起身,忙跟上来搀扶,冯紫英的母亲也忙着叫两个细致的嬷嬷跟着出来。黛玉刚转过屏风,便觉得肚子隐隐作痛。于是停了脚步。

春纤忙问:“福晋,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黛玉苦笑一声说:“好像肚子有点痛。”

两个嬷嬷一听忙上来搀住,说:“福晋,您告诉奴才,怎样个痛法?”

黛玉咧了咧嘴,说道:“一阵一阵的,像是原来月事来时的痛。”

一个嬷嬷忙说:“快扶着福晋进去。”另一个忙去回冯夫人。

一时春纤忙忙的同着一个嬷嬷扶着黛玉重回内室,宝亲王早就得了消息闯进来。众丫头慌忙躲到后面。

宝亲王见黛玉变了脸色,忙上前来问道:“你觉得怎样?”

黛玉笑道:“这会儿不痛了,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你就急成这样,这是内室,你在这里不方便,还是出去吧。”

宝亲王早就吩咐过,黛玉走到哪里都带着太医的,一时太医进来给黛玉诊了脉,回道:“王爷,福晋这样子,恐怕还要几个时辰才生,这里多有不便,不如将福晋接回府上去。”

宝亲王一听忙道:“快去叫人套车,车上多放锦被。”

一时家人忙出去准备,这里宝亲王攥着黛玉的手说:“黛儿,咱们回家去吧。”

黛玉点点头,便欲起身。宝亲王忙止住了,然后打横抱起黛玉,便出了冯家的内室,一路穿过正厅,往前面而来。冯家的客人们直勾勾的看着这一幕,都如同傻了一般,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宝亲王千岁!”

一时众人便都发出了来自肺腑的欢呼:“宝亲王千岁!黛福晋千岁!”“黛福晋母子平安!”等等。

黛玉自是羞得把脸埋到宝亲王的怀里,宝亲王含着微笑,顾不上理会大家,便急匆匆的带着黛玉回了宝亲王府。

王府正房的东暖阁,一切都是现成的,四个稳婆指挥者丫头忙里忙外,四个太医在外间等候。宝亲王看着黛玉苍白的脸色,始终不肯离开。此时黛玉的阵痛已经很频繁,稳婆一直催着宝亲王出去,可是他始终不肯,只攥着黛玉的手,一直问:“黛儿,疼得怎样?”

黛玉坚持这阵痛过去,长出了一口气说:“你快出去吧,你在这里帮不了忙,倒是添乱,我答应你,会好好的。”

宝亲王抬手抚摸着黛玉的脸,温柔的说:“我不出去,我就在这里陪着你,有什么苦,我们一起吃。”

黛玉正要再说,忽然阵痛袭来,疼的她皱紧了眉头。稳婆下边说道:“福晋,是时候了,你要用力了。”

黛玉便点点头,不再同宝亲王说话,此时阵痛已经到了最高潮,黛玉疼得满脸是汗,只因不愿叫宝亲王担心,始终不肯喊出来。

身上的痛,一波一波的涌来,排山倒海。黛玉的心中却是那样甜蜜,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陪着,便是刀山火海,也无所畏惧了。

宝亲王一边拿着帕子给黛玉擦拭着汗水,一边安慰着她,那苍白的脸色,豆大的汗滴,都是他心中无法言喻的疼痛。她自小便娇生惯养,备受呵护,如今却为了他到了生命的边沿……

正房的厅里,英琦同景娴哲悯和几个格格都焦急的等待着。景娴见英琦只顾着看着婆子丫头忙乱,便同哲悯说:“谁没生过孩子,独她生孩子这么大的阵势,爷也在里面不肯出来,像个什么样呢,都说血房不干净,冲了爷可不是小事。”

哲悯淡淡一笑:“姐姐既然也生过孩子,就知道女人生孩子就是往阎王爷那里走一遭,生死关头,王爷守在福晋身边也是常理。”

景娴冷笑道:“既是这样,那妹妹你生大阿哥的时候,怎么没见王爷在你身边?”

哲悯听了这话,便苍白了脸,不再言语。

英琦厌恶的回过头来说道:“你若是不愿在这里,便回去也使得。没得闲着说些没用的做什么?”

景娴听了,便笑道:“姐姐慈悲,妹妹正口渴的很,这里都忙,我还是回去喝口茶吧。”说完给英琦福了一福便转身带着丫头婆子走了。

英琦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摇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说:“你们谁渴了累了,尽管回屋子里去吧,王爷问时,有我呢。”

几个格格都不敢回去,哲悯笑道:“姐姐,何必跟她生气,王爷在里面定是焦急的很,妹妹现在去给王爷准备些点心来,等黛福晋生产完了,王爷必是要用的。”

英琦笑笑说:“这也罢了,还只你知道关心王爷的身子罢了,你去吧。”

哲悯便福了一福,带着两个格格去厨房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宝亲王仍是守在黛玉的床边,黛玉此时已经被阵痛折磨的全身乏力,已经将近虚脱的边沿,疼痛依然继续,黛玉却已经没了多少力气,只软软的躺在床上忍受。稳婆忽然叫道:“福晋,你不能泄气啊,我都瞧见哥儿的头发了,你再用力,用力!”

黛玉听了,心中一阵鼓舞,便拼了命的用力,剧痛让她浑身颤抖,抓着宝亲王的手忽然紧攥,指甲掐进了他的肉里,艳红的血便涌了出来。

一声嘹亮的婴儿哭声,震住了满屋子的忙乱,红光闪现,黛玉便颓然昏睡过去。稳婆抱着小婴儿高兴的叫道:“生了生了!是个小阿哥!”

顿时丫头婆子一齐上前,给宝亲王磕头行礼,嘴里说着:“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宝亲王此时眼看着黛玉闭上了眼睛,急得大叫道:“快!传御医!”

黛玉昏昏沉沉的,似乎又到了那个所在,轻松翠柏,紫气缭绕,空气中淡淡的香气似乎是那样的熟悉。

“百花,你又来了,还记得我吗?”

黛玉顺着声音瞧去,只见一位仙女衣带飘飘站在翠柏下,向着她微笑。于是上前去说道:“姐姐很是面善,只是想不起哪里见过。”

仙女笑道:“我本是女娲娘娘座下的警幻,那日迎接仙剑侠王归位时曾经与你百花仙丹,你可是忘了?”

黛玉便想起来,忙道:“姐姐恕罪,我却是忘了,只是不知此时招我来此,有何要事?”

仙女笑道:“今儿我本是奉了娘娘的令,送龙之九子的第六子狻猊下凡历劫,因你昏睡,所以与你梦中相见,不过是恭贺你喜得麟儿罢了。”说着,警幻仙女便从袖中一个玉佩递给黛玉说道:“这是狻猊的护身符,你就此带了去吧。”

黛玉接过来看时,只见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上面雕着狻猊纹样,形状似狮,祥云烟火环绕,一看便知不是凡物。正要说话时,却已不见了仙女的踪影,黛玉四顾茫然,忽听见宝亲王呼唤的声音:“黛儿,你睡了这么久了,还不醒来吗?太医说你只是累了,可是一天一夜了,你也该醒了。”

黛玉便不情愿的睁开眼睛,说道:“我好容易睡了,你只管叫什么?”细看宝亲王时,只见他胡子拉茬的,面容憔悴不堪。正瞪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自己呢。于是笑道:“哪里来的叫花子,怎么跑到我的床前来了?”

宝亲王见黛玉醒了,自是欣喜异常,抓住黛玉的手说道:“你睡了这么久,我怎么不着急呢?咦?这是什么?怎么你攥在手里?”说着便从黛玉的手里取出了一个玉佩,流光璀璨。

黛玉笑道:“这是麟儿的礼物,是梦中的神仙送的。”

宝亲王一听,便笑道:“恩,这个名字好,咱们的儿子,自然是天赐的麟儿,就是叫永麟了。”

外边一早便赶来的紫鹃听见宝亲王说话,便进来看,黛玉见紫鹃亦是憔悴不堪,便笑道:“你不是做新娘子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紫鹃俯在黛玉的床前喜极而泣,说道:“福晋真是的,小阿哥差点生在冯家,我一夜没睡,好容易熬到天亮了,便来看你,谁知竟等了一天一夜!”

黛玉笑道:“如此,却是我的不是了,耽误了你的洞房花烛。”

屋里的丫头婆子听了,全都轰然而笑。

【142】继承大统

黛玉坐了月子,宝亲王便把朝中的大事分给了几个大臣处理,所有需要批示的折子,每日由家人用黄匣子封了带进府上来,批示完了,再由黄匣子封了交到上书房。雍正爷再第三天的时候,终于熬不住了,坐着小轿悄悄的进了宝亲王府。

此时正是夏末的下午,天气没有那么热了,黛玉刚小睡了一会儿,被麟儿的哭闹声惊醒了,正瞧着奶妈子给麟儿喂奶。忽听外边林啸雪说道:“万岁爷来了。”

只见雍正扶着林啸雪的手,慢慢的进了屋子,笑道:“你们别嚷嚷,朕是瞒着他们悄悄的来的,不然他们总在朕耳朵边上聒噪,说什么产房不能随便进,会冲了朕什么什么的,讨厌的很。所以朕干脆偷偷的跑出来了,黛儿怎样了?”一边说一边已经到了黛玉的床前。

黛玉因身子仍是虚弱,无法起身,只在床上笑道:“皇阿玛如今老了,倒跟个孩子似的,我好好的呢。”

雍正瞧了瞧黛玉的脸色,说道:“恩,脸色还好,不像先时那样浮肿了,还了原来的模样,还是这样俊。”

黛玉便红了脸说:“皇阿玛越发说些小孩子的话了,只不知皇阿玛这阵子身上可好?”

雍正笑道:“朕好着呢,如今朕不管那些杂七杂八的政务了,倒是健壮了不少,看来朕是时候撂挑子了,弘历也历练出来了,朕也该好好的享受享受了。”

黛玉笑道:“皇阿玛这话可真叫黛儿长见识了。”

雍正笑道:“叫你长见识的事情还在后面呢,你只瞧着罢了。”说着转头对林啸雪说:“把朕的孙儿抱来,给朕瞧瞧。”

奶娘听了,忙把小婴儿递给林啸雪,林啸雪便抱到了雍正爷的跟前,雍正爷接了过来,抱在怀里细看。

“咱们满家的规矩,抱孙不抱子,弘历小时候没少遭朕的冷眼,圣祖爷反倒宠他宠的厉害,今儿朕也有个好孙儿了,到底是圆了朕这个心愿,瞧瞧这小家伙,虎头虎脑的,一副凤子龙孙的模样,朕瞧着,比他阿玛强多了。”

黛玉听了,笑道:“皇阿玛从来没这样夸过人,今儿是怎么了?他一个小人儿,模样还没长开,皇阿玛就这样夸他?”

雍正也不接黛玉的话,犹自端详着怀中的婴儿,忽听外边笑道:“宫里到处找皇阿玛,不想竟跑到儿臣这里来了。”

宝亲王洒脱的身影随声而进,屋里的丫头婆子都忙见礼。

雍正笑道:“到底你小子的腿快,怎么就跟来了?还是惦记着你的儿子,巴巴的跑来?”

宝亲王笑道:“儿臣不像皇阿玛,只顾着看孙子,儿臣记挂着黛儿,不知黛儿今儿午膳进了多少,所以急着赶回来瞧瞧。”

雍正爷同黛玉及丫头婆子们都被宝亲王的话给逗乐了。一时英琦听说皇上来了,也进来伺候,一家子围在黛玉跟前说笑了一阵子,雍正方不情愿的离开回宫了。

晚间,宝亲王亲自喂了黛玉进了一碗参粥,方到了前面同英琦一起用了晚膳,复又进来看黛玉。黛玉劝道:“你这几日总在我这里,麟儿晚上哭闹,扰的你睡不好,白天事情也多,王爷不如到西边歇下的好。”

宝亲王自行解了衣衫,靠着黛玉在床上歪下,笑道:“我习惯了睡在你身边,麟儿哭闹横竖有奶妈子照看,不妨事的,到了别处,我更加睡不好。”

黛玉无法,只得凭他去了。满人的规矩,洗三,满月酒,雍正爷的赏赐一次比一次丰厚,大臣们的贺礼也一个比一个稀奇,宝亲王府里欢声笑语,忙而有序。

夏天就在这样忙碌的日子里悄悄的走了,秋风乍起,顿生寒意,雅兰苑早早的生了炭火。黛玉已然可以下地走动,闲时便亲自抱了孩子逗弄,宝亲王忙了起来,雍正爷倒是常来看看孩子,每回来了,总抱着他舍不得放开。人老了或许都是这样,见了小生命,总觉得更加珍惜自己的年华。

雍正十三年初夏,雍正爷因闲紫禁城里闷热,便移架圆明园避暑去了,宝亲王以及大臣们自然也是要跟着去的,黛玉因麟儿太小,不能出远门,所以便留在了王府的雅兰苑。

这日傍晚,黛玉正在院子里的凉榻上逗弄着小麟儿,麟儿嘴里咿咿呀呀的不知说着什么,忽见紫鹃跑了进来,跪在黛玉跟前哭道:“福晋,皇上……皇上……”

黛玉忙把孩子交给奶娘,便抓着紫鹃的手问:“别着急,慢慢说,皇上怎么了?”

紫鹃哭道:“外边的侍卫传来消息,皇上在圆梦园的杏花春馆,驾崩了!”

“什么?!”黛玉骤闻噩耗,气血上涌,晕了过去。

“福晋!福晋!你怎样?别吓唬奴婢啊。”紫鹃等丫头们都摇着黛玉,抚胸捶背。

须臾,黛玉方醒转过来,忙拉着紫鹃的手问:“王爷呢?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消息可靠吗?”

紫鹃忙说:“福晋,你别着急,咱们去前面瞧瞧就知道了。”

一时黛玉扶着紫鹃往前面正房来,只见英琦也正在掩面哭泣,便知道消息非假。便叫冯紫英先去圆明园探看,黛玉不比别的福晋,她本是特旨参知政事的福晋,皇上驾崩,有多少大事会发生,这可不是小事,再说,皇上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也太蹊跷了。

一时黛玉上了车子,同紫鹃奶娘一起把麟儿送到林府,交给林啸雪抚养几日。

此时的圆明园,侍卫太监以及大臣们,全都换了素服,一片白皑皑的,好不素整。杏花春馆,只见雍正躺在那里,身上盖着陀罗经被,是那样的安详宁静。

此时,庄亲王允禄、毅亲王允礼、宝亲王弘历、怡亲王弘晓,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鄂尔泰,两江总督李卫等人都已经在两旁侍立。

张廷玉道:“皇上已然驾鹤西去,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诸位王爷和公主一同赶回大内,宣了皇帝的遗诏,立了新君,也好为大行皇帝举办丧葬事宜。

众人听了,心知只能如此,于是庄亲王允禄、毅亲王允礼、宝亲王弘历、怡亲王弘晓四人,便对着张廷玉点点头说:“张相的话很是,我们没有异议。”于是众人便动身离开。

四位王爷和两位宰相赶到大内,天色已露晨曦。早朝进来到军机处和上书房排号回事和等候鄂尔泰、张廷玉接见的下属司官,还有外省进京述职的官员已经来了几十个人,都候在西华门外。张廷玉随众下马,因见李卫的官轿也在,便吩咐守门太监:“传李卫立刻进来,其余官员一概回衙。”说罢,与众人径直穿过武英殿东北角门,由弘文阁西侧,过隆宗门进天街,由乾清门正门沿着甬道向北,远远见丹陛上下灯火辉煌,八名乾清宫带刀侍卫钉子似地站在丹墀上。殿内各按方位点燃着六十四根碗口粗的金龙盘绕的红烛,十二名太监垂手恭侍在金碧交辉的须弥座前。七个人站在乾清宫丹墀下一字排开,对着大殿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张廷玉见值班头等侍卫是张五哥,便招手叫他过来,说道:“有旨意。”一边说,一边用手擎起雍正皇帝用于调遣五城兵马的金牌令箭请验。

“原本没有信不过中堂的理。”张五哥笑道:“不过这是规矩,这殿里存放皇上传位诏书,是天下根本之地。”他已是年近七十的老侍卫,从康熙四十六年入值,到现在整二十八年,别的侍卫一茬又一茬早换过了,唯独他寸步未离大内,取的就是他这份忠心。五哥接过,就灯下验看,果见上面铸着四个字:

如朕亲临

凉森森黄澄澄闪烁生光,忙双手递还张廷玉,“叭”地打了马蹄袖颤巍巍跪下。

“奉先帝雍正皇上遗命,”张廷玉从容说道,“着内阁总理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行走大臣张廷玉、鄂尔泰会同乾清宫侍卫拆封传位遗诏,钦此!”

张廷玉和鄂尔泰会同张五哥正要入殿,却听旁边有人说道:“三位大人且慢。”

三个人一齐回头看时,却是宝亲王弘历。宝亲王穿着四团龙褂,足蹬青缎皂靴,灯影里只见二层金龙顶皇子冠上十颗东珠微微颤动,晶莹生光。真个目如明星面如满月,因修饰整洁,二十五岁的人了,看去还象十八九岁那样年轻秀气,只是似乎刚哭过,白净的脸上带着一层薄晕。

鄂尔泰、张廷玉忙回身道:“四爷(弘历叙齿排行老四),有何吩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