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风流-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熙泽等人看着姜炫燮,眼中都有些妒忌。虽然新大王肯定还是傀儡,但是迎接新大王进宫,还会在百姓面前露一面,这可是莫大的荣耀!
姜炫燮出去后,泉盖苏文轻叩案几道:“接下来,我们说说……”
“父亲!出大事了!”正在这时,宫殿们一下子被推了开来,泉男生大步冲了进来。
姜炫燮脸色沉闷的站在门外,想了想还是走了进来。
泉盖苏文皱起眉头喝道:“什么事大惊小怪?怎么这么不稳重!”接着看了一眼走进来的姜炫燮,心头忽然一跳。
泉男生也顾不得礼节,径直走到泉盖苏文身前,凑到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泉盖苏文听完后脸色大变,重重一拳擂在案几上,怒吼道:“是何人所为?”
泉男生躬身道:“事情发生在昨晚,小儿过去的时候,场面十分混乱,找不到什么明显的线索。不过据小儿推测,这应该是大唐奸细所为!”
“大唐奸细!”泉盖苏文悚然一惊,“我儿为何这么说?”
泉男生低声道:“上次我们抓了一个叫纥干承基的大唐人,多方证实此人是张焕的侍卫头领,因此一直关押在大牢里。让人奇怪的是,不久之后纥干承基竟然逃走了!事后小儿也曾经调查过,结果刚查到大牢,几个牢头和狱卒就上吊自杀,这件事不了了之……”
泉盖苏文闻听一怔,这件事也有人禀报过,他却没当做什么大事。此时听见泉男生的话,泉盖苏文后悔不已,看来在这平壤城中,大唐奸细势力不小啊!
“父亲,如今怎么办?”泉男生搓着手,脸色十分焦急。
泉盖苏文长出几口气稳住情绪,沉声道:“诸位,男生带来了消息,在昨晚的暴乱中,我高句丽的王族几乎被大唐奸细诛杀殆尽!”
听见这句话宫殿里瞬间寂静下来,众人都瞠目结舌的看向泉盖苏文父子。
第267章 求和
昨晚城中的暴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殿中的这些人心里都有数,因此震惊过后,很多人都在心中猜测,王族成员几乎被斩杀殆尽到底是大唐奸细所为,还是泉盖苏文派人做的。就连泉氏一党也个个心怀疑惑,只是脸色都依旧恭敬,不敢露出丝毫怀疑之色。
泉盖苏文对众人的心思洞若观火,脸色肃然道:“本大人以祖宗之名发誓,这件事绝对是大唐奸细所为!”
泉盖苏文此前没有走向王座,众人已经知道他没有马上登基的打算,那么他就没必要借此机会大肆屠杀没什么威胁的王族成员。再加上泉盖苏文虽然阴险毒辣,却不敢轻易用祖宗之名胡乱发誓,因此众人怀疑的心思也就淡了下来。
金熙泽欠身道:“此事必定是大唐奸细所为,大人拳拳之心人人皆知,何必发下如此誓言?敢问大公子,找到的王族成员还有几人?”
泉男生看了泉盖苏文一眼,见父亲微微点头,这才皱眉道:“只找到了五个王族旁支成员,其中四人都已垂垂老朽,另外一个是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算起来这个婴儿是这几个人中王族血脉最纯正的,对了,这个婴儿是安郡王高佑的儿子。高佑的妻子临死之前,把这个孩子放在了顶楼上,这才逃掉性命!大唐人真是狠毒至极!”
“竟然还剩五个人了!”金熙泽闻言大吃一惊,手上猛然一用力,竟然把胡须拔掉了几根。
大殿中其他人都悚然一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人人眼中都是一片骇然。
“事实确实如此!”泉男生微叹口气,“这五个人已经被我带到了王宫里,父亲大人要见见吗?”
泉盖苏文略微沉思一下,摇摇头道:“不必了!既然是这个样子,那就立高佑的儿子为新大王好了。金熙泽,你拟定诏书吧!”
金熙泽大喜,李赫已死,如今自己被泉盖苏文指定拟定新王登基诏书,看来这领议政之位必定属于自己了。当下赶紧答应下来,令宫人取来笔墨纸砚,思忖一会之后,在众人或羡慕或嫉恨的目光中开始书写诏书。
泉男生凑到泉盖苏文耳边,低声道:“父亲大人,小儿还有件要事禀报。刚才小儿去审讯了李赫的几个手下,他们供出了一条消息,高宝藏和李赫之所以昨晚起事,是因为前天某个时候,有人向李赫传递了辽东城失守的消息!”
泉盖苏文身子一震,低声道:“此事当真?如果辽东城出了问题,你叔叔不可能不派人通报消息啊!难道说……”说到这里,泉盖苏文吸了口凉气,“男生,你认为向李赫传递消息的,会不会是大唐奸细?”
泉男生悚然一惊,猛然间明白了泉盖苏文的意思,顿时身子微微颤抖起来。李赫不是笨蛋,如果要让他相信辽东城确实失守,那么必然就要拿出确切的证据!这个确切证据,只有大唐奸细才拿得出来!如此说来,辽东城真的失守了!
“大莫离支大人,可是又出了什么意外?”见到泉氏父子脸色都很难看,姜炫燮凑前一步低声询问。
泉盖苏文阴沉着脸摇了摇头,并没回答姜炫燮的问题,而是摆摆手让姜炫燮坐下,接着反问道:“诸位都说说看,新王登基之后,如何面对大唐大军?”
众人闻听一愣,姜炫燮等反应快的都明白,泉盖苏文这是有了向大唐求和的打算,当下纷纷低着头不敢率先进言。正在奋笔疾书的金熙泽手上一顿,一小团墨汁一下子滴在绢布上。金熙泽愣了一下,抬头看看屏息凝视的众人,赶紧凝注心神涂抹了几笔,把这小团墨迹掩盖了起来。
泉盖苏文叹了口气道:“眼下的形势十分严峻,卑沙城战役之后,我国水师一败涂地,倭国援军也全军覆没!如今唐军占据卑沙城,完全切断了我们和辽东城一带的联系,而且随时可以出兵袭击平壤城!在南线,金德曼虽然不思进取,却牢牢牵制住了百济兵力,我们已经没了援军!不满诸位,卑沙城战役结束的时候,本大人就想派人去向大唐皇帝求和。只是泉盖世文大将军坚决反对,认为即使要求和,也要在辽东城下给予唐军大量杀伤,争取有利的求和条件!本大人觉得他说的道理,就同意了他坚守辽东城的请求,咳咳……”泉盖苏文说到这里,猛然咳嗽起来。
泉男生赶紧用手轻抚父亲的后背,眼中神色十分忧虑。
“我没事!”泉盖苏文轻轻推开了泉男生的手,擦擦嘴角接着道:“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万一辽东城失守,该如何是好?”
金熙泽停住手上的笔,沉声道:“辽东城城墙高大坚固,城中粮草辎重充足,军民上下一心,泉盖世文大将军又素有勇名,定能将唐军拒之于城外!”
姜炫燮马上出言赞同:“金大人所言极是!想当年隋炀帝百万大军都铩羽辽东城下,如今大唐皇帝最多只有十几万兵力,想要攻陷辽东城难度可想而知!”
其他人也都出言附和,对守住辽东城有着极大的信心。
泉盖苏文父子同时在心底叹了口气,满朝文武都寄希望于辽东城,一旦城破的消息传过来,只怕再无人胆敢迎战唐军!
正在这时,殿外侍卫禀报道:“大莫离支大人,安市城梁万春将军派人送来急件!”
“梁万春!”泉盖苏文猛然站起身来,“快让信使进来!”
梁万春驻守的安市城就在辽东城以南一百五十里处,如今忽然送来急件,十有八九带来的是辽东城的消息!刚才还很乐观的众人都沉默下来,心里一下子感觉到了不祥之兆。
一名灰衣信使脸色憔悴的走进来,伏地道:“小的参见大莫离支大人和诸位大人!”
“罢了!”泉盖苏文不耐烦的摆摆手,“梁将军的信呢?”
灰衣信使从怀中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取出一封薄薄的信,双手捧放在泉盖苏文的案几上,躬身退在一边。
泉盖苏文强压住惊惧的心情,坐下用小刀缓缓刮开火漆,取出了薄薄的信纸。泉男生站在身后看得分明,上面写着‘末将梁万春顿首禀报,九月十七日,唐军制造出巨型攻城车,一举攻陷了辽东城。此前泉盖世文大将军将四处城门封闭,导致城中军民无一脱逃!唐军随时有可能继续南下攻打白岩城和安市城,请大莫离支大人示下,末将是据城坚守,还是率领兵马突破卑沙城唐军封锁回援平壤城?若是坚守,请大莫离支大人一定要派兵牵制住卑沙城的唐军,否则末将腹背受敌,安市城必然岌岌可危!’
泉盖苏文越看脸色越差,看完后脸色已经苍白如纸,用力把信件揉成一团,紧紧捏在手中。
泉男生也是面色如土,踉跄后退了两步。
“大人,可是辽东城的消息?”金熙泽见到情势不妙,小心翼翼的询问。
“唉……”泉盖苏文重重的叹了口气,身子摇摇欲坠,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颤抖着声音道:“辽东城失守,城中军民无一脱逃!”
“啊!真的失守了?”
“什么!怎么会这样?”
“梁万春将军不会弄错了吧?辽东城城池坚固,唐军怎么可能这么快攻占城池!”
“大莫离支大人,末将愿意带人前去辽东城下探个究竟!”
泉盖苏文一语震惊当场,大殿内一下子喧哗吵闹起来。在座的谁都知道,辽东城一旦失守,北线只有白岩城和安市城等几座中等城池能够阻挡唐军全面南下。更要命的是卑沙城也被唐军攻占,一旦卑沙城的唐军北上,安市城等城池就会腹背受敌,陷落仅仅是时间问题。因而很多人都抱着一线不信的心态,寄希望这是一条虚假的消息。
“安静!咳咳……”泉盖苏文怒喝一声,右掌用力一拍案几,“诸位不必再怀疑,这条消息是真的!我高句丽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当务之急不是争论其他问题,而是赶紧派出使节团,向大唐皇帝求和,请求大唐皇帝退兵,先保住我高句丽的宗庙社稷!将来积蓄力量,再谋东山再起!”
金熙泽手中的笔颓然掉在案几上,国之将灭,立新大王还有什么意义?
姜炫燮低声道:“大唐大军来势汹汹,又掌握了巨大优势,只怕不会轻易答应求和!这次辽东全境只怕保不住了!”
泉盖苏文揉揉额头,面色痛苦的说道:“只要能够保住宗庙社稷,就算把平壤以北全部割让给大唐皇帝也行!等到大唐大军退去,稳定住国内局势再作打算吧!金熙泽,姜炫燮,这次前去求和的使节团,就由你二位带领吧。你们去宫中挑选珍贵礼物,除了银两不要动,其他的都可以随意挑选。事不宜迟,你二人这就去准备吧。男生,你陪他二人去一趟。”
金熙泽和姜炫燮面面相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不愿意。如今的严峻形势下,求和的难度可想而知!一旦按照泉盖苏文所说的条件,即使大唐答应求和,二人也会被国内民众骂作卖国贼!可是若是求和失败,回来后必定被泉盖苏文责罚。可以说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一趟两头不讨好的苦差事!
“二位大人,请吧!”泉男生却不管这些,径直率先走了出去。
金熙泽和姜炫燮叹息一声,不情不愿的跟了出去。
三人出了宫殿之后,泉盖苏文忽然咳嗽几声,嘴里喷出一口鲜血,身子软软的向后就倒。
第268章 百济内乱1
九月二十一日巳时,百济都城泗沘城外几里处,一支四百多人的骑兵队伍顶着耀眼的阳光,正在快马加鞭的向着泗沘城前进。
一百多年前,百济的都城还在熊津,当时高句丽人正在疯狂扩张,时常向南攻打攻击百济,熊津城也多次被攻破。当时的百济王迫于无奈,只好把都城向南迁移到了泗沘城,和新罗联手对抗日益强大的高句丽人。高句丽急于消化从汉人手中夺来的辽东全境,面对百济和新罗的联手只好暂且退兵,使得百济有了发展的时间。
经过百余年的休养生息,百济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野心也随之膨胀,为了领土时常和新罗大打出手。最近几年间,双方冲突逐渐加剧,为此如今在位的百济义慈王不惜停止向倭国进贡,转而向死敌高句丽进贡称臣,联手对付曾经多年的盟友新罗。
面对高句丽和百济的联手,新罗寡不敌众,国势岌岌可危,金德曼走投无路,连连向大唐发出求救。这次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主要目的就是灭掉高句丽,收复辽东全境。除此之外,金德曼多次求救也是一个不小的因素,毕竟李世民是绝对不会坐视高句丽人统一朝鲜半岛。
四百多匹战马急促飞奔,身后卷起大片灰尘,骑士们身上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黄土。不一会时间,泗沘城城墙就出现在了眼前。为首的一个瘦高少年略微松了一下缰绳,抬手擦了把汗水,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前方的城墙。这少年相貌很一般,左脸上有一道浅浅的伤痕,一双眼睛看上去十分阴冷。这少年的穿着和周围骑士们大不一样,竟然穿着一身黑色的倭国武士服,腰间还悬挂了一把窄窄的倭刀。此人正是扶余国王太子,刚刚从倭国归来不久的扶余风。
扶余风的祖父扶余璋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一年,此人登上王位的初期还算是个不错的国君,只是后期大兴土木修建佛寺,又和新罗常年征战,国力逐渐衰弱。扶余璋死后,其长子王太子,也就是扶余风的父亲义慈王登基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义慈王年纪老迈,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近几年更是和去世的父王一样,整日沉迷于佛事,导致百济国内的局势一片混乱。
扶余风自小就被送去倭国,后来多次被当时的轻皇子、如今的倭国孝德天皇照拂,这才顺利长大成人。在扶余风心中,对自己的生父并没什么感情,倒是把倭国孝德天皇视若亲父。这次在孝德天皇授意下,安倍诺夫的水师护送着扶余风强势回归百济。有了倭国水师的震慑,再加上国内亲近倭国的一些大贵族们全力协助,扶余风只花了三天时间,就从义慈王手中夺取了军政大权。
在扶余风看来,安倍诺夫率领的倭国水师何等强大,又有高句丽水师从旁协助,击溃大唐水师肯定不费吹灰之力!有了倭国水师这颗定心丸,扶余风胆气十足,亲自前去新罗前线指挥大军和金德曼厮杀,以免功劳都被安倍诺夫和高句丽抢光了。可惜的是事与愿违,尽管扶余风不计死伤的发动猛攻,却根本突破不了新罗人的防线。
俗话说屋漏偏温连夜雨,就在扶余风损失惨重的时候,传来了倭国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这个消息对扶余风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作为一个自小被送去倭国的质子,扶余风在百济国内根基很浅,掌握大权最大的依仗就是倭国人的支持,如今最大的靠山灰飞烟灭,扶余风不得不停止猛攻,转而构建防御阵线。
扶余风没想到的是,倭国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刚刚传开,忠于义慈王的一些将领就联合在一起,悍然准备夺取他手中的权利。好在军中亲近倭国的将领也不少,扶余风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勉强镇压了反叛,只是军队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向新罗发起进攻的能力。
昨天夜里,扶余风接到泗沘城送到前线的秘密信件,信件里只有‘辽东城失守,高句丽派出使节团向唐军求和’这一行字。扶余风当时就大惊失色,一旦大唐皇帝接受了高句丽人的求和,那么伙同倭国、联合高句丽对抗大唐的百济就要单独承受大唐皇帝的怒火,更别说金德曼还在一边虎视眈眈,百济只怕会亡国灭种!扶余风和麾下将领商议之后,决定先回都城稳定住局势,然后也派出使节团前去向大唐皇帝求和,得罪高句丽人也在所不惜,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保住百济的宗庙社稷就好。
这一路行来扶余风都是忧心忡忡,在马背上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大唐皇帝平息怒火。眼看城门在望,扶余风心里忽然涌现一个奇怪的念头,万一事情不济,自己索性带上百济累年继续的财富,乘船前去倭国投靠孝德天皇!扶余风这个念头一涌现出来,就再也控制不住,开始低头沉思这件事的可行性。
“王太子殿下回来了,快快打开城门!”身边侍卫的喊声把扶余风惊醒过来,抬头一看,原来已经到了城门下了。
“快!打开城门!真的是王太子殿下回来了!”守城的将领看见扶余风,赶紧吩咐手下打开城门。
一阵吱呀声中,城门缓缓打了开来。下令开城的将领正想上来套套近乎,扶余风已经策马冲进城,身侧四百骑紧紧跟上,只留下大片灰尘。这名失去拍马屁机会的将领脸色一黑,等到扶余风等人走远后,狠狠地向地上啐了一口。
扶余璋父子都笃信佛事,因此泗沘城中佛塔很多,随处可见金碧辉煌的高大香炉,城中充满了香料的味道。扶余风闻到香料味微微皱起眉头,看向佛塔的目光中隐隐包含着敌意,若非祖父和父亲在佛事上花费了大量金钱,百济王国怎么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实力大减!
泗沘城并不算很大,扶余风一行拐过几条大街,就来到了王宫前面。和高句丽王宫一样,百济王宫建造的时候,也使用了汉人的建筑风格,当时的风格偏向于庄严肃穆。二十几年前扶余璋扩建王宫的时候,别出心裁的加上了一些佛教元素,比如在王宫大门前面摆上了一对金铜制造的大香炉,还在王宫内建造了一座七层佛塔,如今的王宫看上去显得十分不伦不类。
“父王何在?”一进大门,扶余风就询问王宫内侍总管。
内侍总管躬身道:“大王去了弥勒寺。王太子殿下,可否要小人前去禀报?”
“不必了,本王子自己去见父王。”扶余风停住脚步,转身就向外走。
弥勒寺是扶余璋敕令建造的,占地数十亩,是百济最大的寺庙。弥勒寺最著名的莫过于寺中的九层石塔,整座塔全部使用白色巨石建造,里面典藏了不少佛教书籍和器物。最近几年义慈王时常前去石塔中礼佛,前阵子扶余风掌控大权之后,义慈王几乎每天都要前去弥勒寺烧香礼佛,甚至还有了出家为僧的念头。
扶余风只带了几个倭国跟来的侍卫,出了王宫快马向东,盏茶功夫就来到了弥勒寺前。作为百济最大的寺庙,每天都有无数信徒前来烧香拜佛,寺庙内外接踵摩肩。看到眼前这般情景,扶余风眼中厉色一闪,下马走了过去。
知客僧见到王太子驾到,并没表现得诚惶诚恐,询问来意之后,很随意的带着扶余风等人向石塔而去。扶余风自小被送去作质子,导致性格极其偏激,本来就对这些寺庙和尚极其不满,此时见对方根本不把自己看在眼里,眼中冷然闪过一丝杀机。
到了内院的石塔前面,知客僧并没让扶余风进去,而是先进去向义慈王和主持禀报。自己要见父王,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和尚晾在外面!扶余风紧握拳头,心里咬牙切齿不已。
“王太子殿下,大王正在和主持谈论佛法,请王太子稍候片刻。”知客僧很快从里面走了出来,语气淡淡的做了个揖,径直向外面而去。
“可恶的贼秃!”扶余风大怒,猛然紧握住刀柄。
“王太子,可要小的去把此人……”身侧一名倭国侍卫低声询问。
“先让他多活一阵子!”扶余风强压住怒气,大踏步向石塔里走去。
见到扶余风等人擅自闯进来,几名脑满肠肥的僧人赶紧上前阻拦,却都被扶余风的倭国侍卫推到一边。其中一名僧人见势不妙,赶紧向石塔上面跑去。
“我儿,为何对大师们无礼?”扶余风刚走上石塔第二层,上面楼梯处传来一个声音。
扶余风抬头一看,楼梯上面站着身材有些瘦小的锦袍老人,正是自己的父王义慈王。义慈王手握一卷佛经,一脸怒气的瞪着扶余风,身后还站着一个穿着金色袈裟的老僧,正是弥勒寺的主持赞善。
扶余风忍住气,沉声道:“父王,儿臣有紧要军情禀报!”
“阿弥陀佛,既然王太子殿下有要事禀报,贫僧就先告退了!”赞善宣声佛号,看了一眼扶余风,举步向塔顶而去。
“上来说话吧!”义慈王淡淡说了一句,走到一个蒲团上坐下。
扶余风大踏步走上去,行礼后也在一个蒲团上坐下,径直说道:“父王,辽东城失守了,高句丽人即将向大唐皇帝求和!”
“什么!消息没错吧?”义慈王大惊失色,刚才还云淡风轻的样子荡然无存,脸色一下子苍白起来。
“绝对没错!”扶余风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儿臣这次回来,是想和父王商议一下,如何面对这件事?”
义慈王颓然道:“军政大权都掌握于你手,这件事你自己做主就是。”
扶余风面色平淡,轻声道:“儿臣有两手打算!其一,派人向大唐皇帝请降,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保住宗庙社稷就好;其二,若是事有不济,儿臣准备迁往倭国!”
“王太子准备迁往倭国?此事万万不可!”不等义慈王说话,刚才离去的赞善和尚忽然出现在楼梯处,缓缓走了下来。
第269章 百济内乱2
李唐自诩为道教始祖老子的后人,立国之后十分崇尚道教,武德年间和贞观初年都曾经压制过佛教发展,大肆鼓励道教发扬光大。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以袁天罡为首的道教领袖名声鹊起,全面压制住了佛教,只是碍于佛教根深蒂固,袁天罡并不敢贸然向佛教开战。上次在微明道观和张焕密谈的时候,袁天罡抛出大总持寺僧人多行不法之事,其实就有做出试探的意思。可惜那件事牵扯到很多女子的名节,辩机虽然被张焕逼迫去了吐蕃做暗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