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琢玉成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郡王妃早已去世,我自然没有见过。
  “我就是知道,所以才……”
  小郡主撇嘴,“人家都说苏哥哥的画里有真实,果然呢。”
  我惭愧的笑,我的画里哪里有真实,减少些肥硕,增加些神采,这些只要在我的度里,为了好卖能我是能从就从买主的要求,外间风评“真实”二字,倒不知是谁往谁脸上贴金。
  叹口气,我道,“这画哪里你不喜欢,我可以——”
  “不是,不是!”小郡主急急摆手,“我没有不喜欢的。其实是我……我常听下人说我眉眼长的像母妃,可我自己一点都不觉得。苏哥哥你不知道,母妃她最是娴静,我呢,则是任性的紧,父王都说我整日上窜下跳,就没一刻闲得住,简直就是王府里的蛐蛐——”
  忍俊不禁,我倒明白她的意思了。只因画的时候她乖巧的坐着看书,我自然而然取了她难得沉静的神态。
  她见我笑,不高兴的拉我袖子,“不许笑!虽然平时我照镜子都看不出来,但是你一画我就看出来了,母女就是母女,我跟母妃很像的。”
  “嗯,应该是很像的。”我顺着她说。
  “就是像嘛,”玲珑郡主仍旧撅着嘴,“父王看了,一准喜欢的不行。”
  “你父王已经看过了,他是很满意。”
  “果然吧。”小丫头一付被她说中了的表情,却又埋怨起来,“好啊,父王竟然不告诉我!”
  我转问她,“这画里,你不喜欢文静点吗?”
  往文静里画是郡王的意思,可在我眼中,她也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泼辣啊。——而且名媛贵淑不当,还真的把她平时耍宝耍赖的样子画下来吗,我几乎垂汗,小祖宗,这画可是……
  “天下也只有苏哥哥能画出这样,嗯,传神的图来。多美啊,要是萝儿和珊瑚平时也能把我打扮这么漂亮该多好。只是……”
  她看着画像发愣,然后抬头望我,小脸红红的,“父王托苏哥哥画这张画,是用来让玲珑……嫁人的吧?”
  我一怔,不想骗她,就没有回答。
  她哀怨的看我一眼:“我就知道。”
  我苦笑。
  “哎……”,郡主长叹了口气,苦巴巴的说,“本来我想跟父王耍赖,说我不想嫁人,我要粘他一辈子,要继续在这里作威作福,过我的好日子呢。可偏要我看到这个,这还有什么好说?这是明摆着要我明白,明白自个已经长大了,已经长得像母妃一样美,已经可以嫁人,可以离开父王身边了啊。”
  “郡主……”我一时不忍,到底还是个孩子,这种时候,还是会想念娘吧。
  呆了一会,正想出声安慰,玲珑郡主却从神游中惊醒,“啪”“啪”两掌拍在画边,跺脚道:“不管了!就用这幅,就用这幅让人看看,我是母妃的女儿,嫁到谁家,谁家就有了像母妃一样的义贤贞妻!”
  虽是女儿家的小心思,但小小的郡主吼这句话时,确是几分毫情壮志。
  实在忍不住,我道,“嫁人又不是上战场,你不用这样……壮烈。”
  “不是,苏哥哥你是男人不懂,”她老气横秋的指着我道,“奶娘说,女孩子一辈子就这件事最大,我得十二分投入,打了败仗就晚了!”
  “……”
  嫁郎就怕嫁错狼。奶娘说的也有道理,我还是不予置评吧。
  此时却听到外面丫鬟传话。“——苏公子,王爷请您去花厅叙话呢。”
  “知道了。”
  王爷那边,看来已经进行到茶余饭后的说话了。
  “今天这画交给你,便是我在王府最后一件应承之事。”我想了半天不知从何说起,只说道,“……你可要开开心心的。”
  郡主拉下脸,看起来有几分落寞,“我知道,你画完了就要走的,不像我,困在这个院子里看巴掌大的天。”
  她说着就一屁股坐在椅上作青蛙状,露出一幅坐井观天的委屈样。
  我忍不住打趣道,“那么你就乖乖嫁人吧,到时候这个院子再困不住你。”
  听我这么说小郡主又撅嘴,“反正是我嫁又不是你嫁,你自然随便说。”
  “是你嫁,可是……”
  其实她大可不必担心,以郡王对她的疼爱,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郡王自己嫁猪嫁狗,也不会把她随便嫁了。
  可是我一看到那张扭着的小脸,就不忍心。
  “好,要是将来你的夫君敢欺负你,苏哥哥替你教训他。”
  小郡主立刻追问,“真的?”
  我点头,她的夫婿我定然惹不起,大不了我向郡王告状就是。
  小郡主毕竟是孩子心性,一句话一哄,转眼又笑起来。“苏哥哥这么好,又给我画了图,虽然父王会赏你,但我也要给你点什么谢礼才行。”
  我笑起来,这丫头人小鬼大,还知道谢礼。
  “我要你给我什么谢礼啊……”
  话没说完,小郡主小手一伸,勾住我脖子,爬上来“噗”的就印上一个香吻。
  “郡主!”
  我骇得人都僵了,赶紧拉开还吊在我身上的人——这要给王爷看见,我也就不用回广平了!
  玲珑郡主眉眼弯弯,笑得花枝乱颤。“嘿嘿,不用谢我。”
  说完了摆摆手,像是做了一件极得意的事,十分满意,十分慷慨。
  我头皮发麻,汗毛直竖。
  曾经怀疑她不通世事把我一个成年男子当成闺中姐妹,现在我明白那是错的!
  我和她的常抱着啃的那只长毛宠物狗阿福……是一个待遇。
  赶紧告辞。
  擦掉额头一把冷汗,曲折穿过走廊,还没进花厅便听见舞曲阵阵,隔着镂空花窗,看见宾客纷纷,热闹非凡。
  我站在厅外的圆拱门处,正了正上下形容,轻敛一口气,悄声而入。
  先走到近门处那一桌,在座的是城中几位相熟公子,长身一立,微笑着点头致意。张公子,李公子,高公子……都是王府常客,平素诗文来往,是有些私交的。对方见我也含笑招呼,当下聊了几句。
  听见厅中另一头逐渐安静下来。
  “稍后再聊。”我欠身说道,差不多了。施然从几位公子中抽身,带着寒暄未退的笑意环视全场,我把目光自然落到上首位置。知府大人,长史大人,郡王,葛右军,刘员外,全部在座,还有几位不认识的客人。
  那些人早看见我进来了,其他人一片安静,知府大人正跟旁边的客人不知道在说什么,和我目光一对,打了个愣,笑一下,继续唧咕,手指便不避讳的向我这边指点。
  知道他在介绍,垂首晗笑致意。
  广平郡王不耐了,匆匆从桌上下来一把拉住我,直拽到那客人面前。
  “李大人,这位便是苏鹊苏公子,苏公子,这位便是吏部侍郎李仲恭李大人,周丞相的近交,京城有名的风云人物。”
  郡王风风火火,一通引荐给坐在首席的褚衣官员。
  那褚衣李大人直对郡王客气,“哎呀,郡王恁的高抬,仲恭哪里是什么人物,还风云,真是笑话了笑话了……”
  我退后一步,一揖到底。“苏鹊见过李大人,李大人安好。”
  吏部侍郎官在正四品上,仅次于尚书,郡王虽是从一品秩,却位不在朝班,比不上这人大权在握的风光,对他自然客气。
  “哎,不敢不敢,”李大人呵呵笑着踱过来,“北地白莲的名号,李某是早有耳闻啊。这个姑娘们说得好,‘北地生白莲,尤胜江南妍,至今怨织女,独中鹊桥缘’,是吧?哈哈哈……”
  好个八卦的知府大人,我恼怒的暗骂,把青楼坊间流传的打油诗都拿出来跟他说了!
  李大人终于绕过桌子,客气的托了一把我的手肘。我小心避开他便便大腹,直起身正要说话,他兀然睁大眼睛,“啊呀,真真是芙蓉玉面,皎若初莲!”
  ……我僵笑着看这位大人,无语。
  果然是早有耳闻的。
  完完全全、彻彻底底被八卦歪诗带入歧途,误导得一塌糊涂。
  “蒙大人夸奖,实在汗颜,只是,只是……”添上几分惭愧不安,我惶恐的躬身道,“只是苏鹊那谬称倒不是因了这身皮囊,而是因为常随身佩了此物。”
  “——呃?”
  李大人眨眨布满红丝的眼睛,低头看我躬身取下,现在托在手上呈给他看的羊脂白玉,那拳头大小的圆玉上面一朵千叶白莲初绽,正是妍润清和之态,不胜皎洁之姿。
  “家传顽石,让大人见笑。”
  “噢……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大人讪笑两声,好在他本来就喝得脸色通红,此刻脸上看不出什么变化。“……苏公子志趣高洁,与这块精雕细琢的白莲佩真是十分相称,十分相称。”
  我不禁暗赞他皮厚之功,话头转换之速。“大人谬赞,让苏鹊好生惭愧。”
  李仲恭呵呵干笑。
  “李大人,其实苏鹊一介书生,常自愧百无一用,北疆不宁却偷生一隅,既不能上阵杀敌,也不能为国效命……因此今日,见到大人这样文武兼备、雄姿英发的中流砥柱国之栋梁,才是不住的心生仰慕!”
  侃侃而言,送上山响马屁。
  “咦,”李仲恭奇道,“你怎知道我是行伍出身,近年才转做了文官?”
  “李大人面相睿智仁和,确是一派儒雅,只是大人眼中精光内敛,可以想见,若非年轻时有那一番豪气干云,意气风发的岁月,哪有如此丰采。”
  “啊?哈哈哈,想不到今天真碰见一位识得仲恭的人了,郡王城中,倒真藏得苏贤弟这样的人物!”李仲恭大笑。
  我咧着嘴陪笑。老实说,他腰侧的佩剑大刺刺的挂着,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又不是眼拙。虽然以他的岁数和身材来看,他恐已卸甲多年,不过凡是有过疆场生涯的人,总是难忘自己激情豪迈的往事罢了。
  “李大人客气。”
  “都说擅画之人必有眼力,仲恭今日始信所言非虚啊,”李大人拉着我,转眼望向旁边的一人。“四公子,您以为如何?”
  那人颔首,“苏公子确是慧眼。”
  我抬眼一看,好家伙,刚才扫了一眼场内,就决定了上来要重点奉迎李大人,真没发现还有这么个人不显山不露水的坐在旁边。
  一边暗骂自己走眼,一边上去施礼。
  “苏鹊见过……”
  慢慢说了半截,等着人接话。
  知府大人忙不迭的介绍道:“这位是廉王府上四公子。”
  原来是宗室,我改揖为拜:“乡野小民,见过四公子。”
  “你好。”他斯文一笑,仍旧安坐。
  眼角撇到广平郡王在下面与长史说话,我心中暗骂,他也不早说,害我认错今晚的正主。李大人虽然位居高官,这年轻人才是前途无量。廉王当今皇叔,此人就凭出身,将来至少也是个郡王。
  小地方难得见到皇室贵胄,我暗暗端详,这鼻眼,确像是太宗武德皇帝的子孙。
  我朝太宗,传说身长七尺,额高隆准,面如冠玉,是个世所罕有的美男子。真假不可考,至少太宗的形象,在留存下来的画作上都是高鼻深眼,相貌堂堂。这四公子得天独厚,生得与那些画作中的男人——他的嫡亲祖父,真有几分形似。不过,他脸上远没有太宗那种威风和霸道,甚至也没有王孙权贵那种戾气,坐在那里温文尔雅,说话间眉眼带笑,倒像是恭俭良善,易于相处的人。
  笑眼突然对上我的目光,停住,“我脸上可有什么不妥吗?”
  我一窘。难道,他看出我在考量他?
  不及细想,我赶忙撤回目光,拱手道:“四公子丰神俊秀,远非寻常人物,苏鹊一时看得呆了,有失礼数。”
  “倒是第一次有人当面这么夸我。”
  四公子笑笑,端的不以为意。
  果然与李仲恭不是一个水准。也是,像他这种人祖荫庇护,平时奉承巴结之词难道还听得少了,我再逞口舌之能,也是凑个没趣,何必。
  定下心来,我便投以一笑,再不多言。

  夜曲三阙
  
  好在知府大人早等着将我介绍给其他俩位客人,不必再与廉王公子周旋。京城来客,还有一位蒙恒中郎将,有一位户部卢度卢侍郎,竟然全是四品的大员。
  招呼过了,李大人凑过来问我,“刚才听知府大人说起,苏公子的一幅画,竟是要卖到千金以上?”
  我笑笑,没否认。当面承认显得太不知好歹,可银子都收了……难道还装假不成。
  “确实如此,只要白莲公子愿意下笔,我们都是割肉奉上啊。”葛右军粗着嗓门插过来。
  “葛右军又取笑小生了。”
  我曾给这位引退的将军画过一幅肖像一幅战马,收了他两千两百金,他倒是豪爽,见人就说我割了他的肉。
  “那岂不是与陈荀风大人的丹青同价?”李仲恭咂嘴,“我在朝中与陈大人也算熟识,陈大人成名已久,苏公子却是翩翩少年,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陈大人水墨山水,天下闻名,苏鹊的拙作怎敢与陈大人比肩……李大人有所不知,”我笑道,“小可所擅,乃是肖像,肖像本是量身定做,因此才卖得好些。”
  李大人张大了嘴巴,红脸也见白了些。
  我看着心中好笑,本来图画山水地位胜过肖像,写意胜过工笔,偏偏我一张人脸绘就要卖到千金以上,难怪他吃惊。若是他知道我刚给小郡主的那幅卖了三千金,郡王还巴巴的来付,不知道要摆出什么脸色?
  半晌,他讪讪道,“仲恭日后一定找个机会,好好参详苏公子的大作。”
  “李大人太客气了,只要李大人喜欢,苏鹊他日必将拙作亲手奉上。”
  郡王那边说完话,此时过来,满脸笑意的宣布,“今日正好苏公子,张公子都在,几位大人有耳福了!”
  “哦?”李仲恭疑道。
  知府大人马上为他解释,“本城张公子的琴,苏公子的洞箫,都是风雅的名物啊。”
  我露出谦虚的笑容,转头去看被郡王拉过来的张之庭,他脸上有一点无奈。
  “几位大人,四公子,张公子家学渊源,名师名琴,乃是当世绝技。如他愿意,苏鹊愿为伴奏,献曲一首。”
  张之庭是我朋友,性格很好,被我卑鄙的隆重推出,也只是埋怨的瞥了我一眼。
  那几人顿时来了兴趣。
  卢侍郎首先上前,迟疑片刻问了一句:“公子姓张,莫不是张柳升张乐卿的高徒?”
  “正是家父。”张之庭拱手作答。
  “啊……”
  “哎呀……”
  惊叹如预料中响起。
  他的父亲在世时,天下七弦,不做第二人想。
  先帝平庸,在位时却出了几位名臣,这张柳升时任宫廷乐师,便是其中之一。可他性格也怪,在朝中待了几年便嫌厌烦,对先帝的封赏是毫不在意,最后兀自挂冠,行游天下,不知所踪。
  “原来是乐卿公子!”卢度抚须感叹。
  李仲恭深深感慨,拉住张之庭的手,“想不到今晚,竟能见到柳升名曲传人!”
  那一位四公子,看看张之庭,也露出感兴趣的眼神。
  我便安然退后,让他们上去围着张之庭问长问短。
  我这一退,正好站在了长史大人旁边,长史大人年高老谋,眯眼笑看我,眼神中说着,好你个小苏,生生把张公子卖了。
  我也笑回一眼,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谁叫张大公子当年要做那该死的“鹊桥”诗,我报仇,而已。
  可惜报仇得逞的喜悦没持续多久,抬琴的取箫的都回来了,对琴圣后人的搭讪自然结束。场中撤了一张桌子,留出丈余的空地。张之庭和几位大人客气几句,潇洒落坐,略略调音,抬头看我,我便走过去站在他身旁。
  “离人思。”
  他说,我点头,举萧在唇边,低首闭眼。
  行云流水般的琴音响起,满室无声。在座的大多是见识过张之庭的名音的,早定神要一饱耳福,而那几位上宾,闻声都是一怔,继而是难掩的惊奇。
  我却知道,他们听到的琴音已算迟滞。张之庭不喜勉强献艺,若只和友人闲时作曲,那琴音之美妙,才叫高山流水,天籁之音。
  两下琴箫纠缠,细细密密,扣人心魄,到□处,琴音却戛然而止,只剩我送出的箫音未绝,如泣如诉,像是呼唤,像是惋惜,琴音却再不起和,箫音始终空灵,一派落寞,意犹未尽,乃至凄凄而收。
  满堂寂寥,情重的客人眼中,已经带上薄雾。
  难相觅,劝相守。张柳升的密曲,其实就是这六个字。
  我放下竹箫,看向张之庭,他向我一笑。
  他在送我,我要离开广平。
  我顿了顿,点了下首曲子,“红衣。”
  张之庭点头,手下加劲,将一张木琴拨的兵器一般,铮铮有声,曲中一派金戈铁马,万军奔腾。
  这首曲子描绘的是本朝开国名将齐炎的故事。当年齐炎奉命进攻叛军孤城凤城,一场血战,死伤无数。终于齐将军归来,他的妻子史红英一身红衣,站在高高的城楼上迎接他凯旋,红颜英姿,十里可见,一时传为美谈。张之庭的父亲极喜欢这段传奇,便将此事谱曲。曲分两阙,前半琴拟沙场,激烈悲怆,后半箫喻佳人,深情厚谊,抚平将士受创的心,两音对比鲜明又相互呼应,是张柳升最负盛名的传世名曲之一。
  我选这首曲,也是向张之庭致意,一送一迎,还他前曲情谊。
  不过当箫举到唇边,赶在他的琴音给我留出的余裕中插上,便要聚精会神,不敢分心作片刻遐想。史红英传世巾帼,一袭红衣,万般柔情,虽有柳升妙曲,要描画出那灿然一幕,亦要全力施为。
  箫音缭绕,在琴声协鸣之下娓娓而终。放下竹管,凉风一吹,簌簌发冷,才知道自己额角早已沁出细细汗珠。
  张之庭离我近,此时看我额角便笑。他抚琴一向是用上八分功力,悠然自得,从不像我有这般竭力的时候。
  惭愧啊。不过和得这般勉强,乐卿公子倒是一向容忍。记得初识时,他还问我画金已足何必勉强献艺,我当时心情好,兴口一顶高帽送上,说我并未折身献艺,为乐卿公子伴奏,乃是与有荣焉——结果这人从此将我引为知音,弄得至今我满心愧疚,总觉得好像骗了他。
  张之庭笑了我一会,转头去看满场无声的宾客,略一思索。
  “月泉。”
  他选了一首轻松而适于今夜的曲子。刚才两曲两人相互致意,虽然看不出来,其实却是自娱自乐,全不顾旁人。张之庭虽清高,却为人厚道,他总要给满场宾客专留一首。
  他挑的这首月泉,描绘月下流水的美景,自然惬意,箫琴都不卖弄,只是极柔和送出佳音,听的人舒服,演奏的人也轻松。
  一曲终了,终于有人喝彩。
  所谓曲高和寡,前两首虽妙,客人情动,却不懂如何叫好,也不敢肆意叫好,一片哑场。听了这月泉,都像是回过神来一般,不住的击掌称道。
  张子庭长身而起,做了个揖。
  他是说,演奏到此结束了。

  金盅秋月
  
  “真是余音绕梁,妙不可言啊。”李仲恭大人感叹。
  卢侍郎点头,“听过两位公子的和曲,卢度恐怕真要三月不知肉味了。”
  “尤其是最后一曲,明月流水,好是舒畅。”知府大人点评道。
  我看见张之庭掩下不耐的神色。
  “知府大人说的甚是,”我脸皮厚,站到前面替张之庭挡住,“月泉最配今夜这样的良辰美景,潇洒时光。”
  “哈哈,就是就是,”郡王连连称道,“今晚月色大好又难得相聚,这么高兴,两位的演奏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
  “——说起明月流水,我听人说过,你们广平城外好像有座湖,很是适合赏月?”四公子插嘴道。
  “四公子说的不错,本来那镜湖确是一方赏月好去处,只是……”郡王脸上有些不自然,“ 因为六年前出了事,所以现在也没什么去的人了。”
  “唔,”李大人听了若有所思,“郡王是说明王那件事?”
  “嗯……嗯。”郡王打着哈哈。
  广平小地方,说得出的大事也只有这么一桩。六年前明王来访,夜游镜湖,泛舟湖上,却酒醉溺水,薨,至今连尸首都没找着。知府大人那时还不在任上,但郡王毕竟是地主,事出在广平地面上他总有些责任。
  “原来是在镜湖。”四公子道。
  算起来,明王应是他的堂哥了。
  “明王在我们广平出了这样的事,实在是不幸,不过,听说那个,”葛右军忙不迭道出当中背景,“当时明王是携美人同游,良辰美景,又多喝了两杯,才……”
  “携美人同游?真不知道明王也这么风流。”李大人不信。
  “那确是真的,明王来广平游玩,当日也是我接待,席上请了两位红袖楼的头牌来助兴,明王一看甚是喜欢,便……”郡王露出痛苦的表情,“唉,都怪我多事,想着投明王之所好,结果却害了他。”
  这些往事,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
  “原来是这样……”
  “明王也真是可惜了。”
  “想必他也是寂寥,便寄情风月,不想却……”
  “不过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
  小声的议论纷纷,虽然都是这个意思,毕竟明王身份高贵,总不能当面嘲笑皇室,何况在座的还有一位廉王四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