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夜都花丛霸王-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致死剂量0。1…0。2克
    麻痹型:当极大量的砷进入体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发生四肢疼痛性痉luan,意思模糊、澹妄、昏迷,数小时内死亡,此型少见。急性型:出现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水样,有时带血,严重者酷似霍乱,一两天内死亡。此型多见。——引自《中国法医学〉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夹竹桃,据法医学资料,致死剂量20…30 片叶子,全身有毒
    乌头
    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乌头碱的毒性表现为:
    1、可突然加快心率、引发心率紊乱,解剖证明死于乌头碱中毒者的心脏收缩如桑椹状。
    2、可扩张血管,迅速使血压下降。
    3、影响肾上腺的活动,特别是能显著的降低抗坏血酸的含量。
    4、抑制中枢神经,呼吸中枢。
    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昏迷、肢体发麻、呼吸困难、脉搏血压体温下降、心率紊乱(这好像都是些废话)
    急救一般用大剂量阿托品(托品碱可缓解心脏中毒,类似还有普路卡因、抗组织胺、奎宁丁)、利多卡因、干姜和甘草、金银花、绿豆、犀角等中药。黄芪、远志、牛奶等也有一定效果。
    古时的标准军用毒药,涂抹兵器,配置火药,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疗得乌头的毒。
    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附子是乌头(特指川乌头栽培品)的旁生根,也叫子根,中医讲究在夏至和小暑之间发掘,好像是因为什么“其性辛甘,大热”的缘故,这时的未加工品称“泥附子”。之后用盐卤和食盐混合液浸泡再晒干的叫“盐附子”,用卤水煮沸再用较稀的卤水浸过后用黄糖、菜油调色再蒸熟晒干的叫“黑顺片”(黑附子),不用黄糖、菜油调色直接蒸熟晒干用硫漂白的叫“白附片”(明附片、雄片)。因其“性辛甘,大热”中医多用于各种“寒疾、风疾”比如伤寒、中风、风湿等,现在还多制成注射液用来治疗心力衰竭。
    附子的毒性同乌头,但比较弱,只不过它是一味常用药,所以中毒情况也较多见,但是很少有死亡的。一般的附子中毒多有患者本身因素在其中,比如有过敏体制什么的,只要抢救及时不会有危险的,具体措施和对付乌头中毒一样。
    另外参附汤是中药中最后的急救手段,用来调命的。但那个东西不能急用,需要久煎,所以中医院就只能整天煎着那么一锅。
    见血封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ru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
    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摄于儋州海南热带植物园。据估计,理论上这棵树足以放倒全海南人民
    奎宁
    这是什么东西就不用我多说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它除了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原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堕tai,(一向很怀疑那帮骄奢逸的欧洲殖民贵族要那么多的奎宁究竟实干什么用的,尤其是耶稣会的那帮道貌岸然的家伙们)
    奎宁可以破坏平滑肌肌原蛋白,使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有些像疟疾打摆子啊,有趣)想一想妊娠中的子宫平滑肌发生有节律的收缩会有怎样的结果?但同时,过量的奎宁会抑制心肌并引起血管扩张,还会扰乱汗腺分泌会导致tuo水,刺ji消化道引发内出血。最后导致心肺等的功能衰竭。
    奎宁的致死量为8g,因其易于吸收,一般30min内即出现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头昏、口唇发青、体温下降、1…2h内即可死于呼吸麻痹。奎宁还会引起视网膜细胞的变性,严重的会导致视神经萎缩,也就是说奎宁中毒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失明。
    奎宁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就我所知)急救仍多为洗胃、灌肠,因为它易于吸收,同时又不是高效毒药,(想一想那么苦的东西没人会把它当毒药的)当出现症状时就已经晚了。同样急性酒jing中毒也几乎是没救的,而对付比它们厉害的多的砷毒、蛇毒却都有特效药,真有意思,这就是辩证法吧。
    最后是最常用的两味中药解毒药。
    甘草,中药称为药王,能解各类药物中毒,可惜现在为了挖它,破坏了大片草原,发菜、甘草,宁夏之宝,但为了挖他们,却破坏了宁夏的环境。
    金银花,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是很好的饮品。
    一 、 论 三 宝 三 要
    修炼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jing、气、神也。jing,先天一点元阳也;气,人身未生之初祖气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jing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气,实药物也;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二 、 论 三 关 三 田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背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
    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曰黄河,乃阳气上升之路。
    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丹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间一穴,乃藏气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之后,肾之前,名曰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曰下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之穴,乃藏jing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直一之气产生之时,玄关自开。
    三 、 论 奇 经 八 脉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
    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上通泥丸,下通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ti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四 、 论 坎 离 水 火
    当人未生之时,一点初凝,总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脐如瓜蒂,儿在胎中,随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脐带,天翻地覆,则一点真阳,凝聚于脐中。乾变为离,坤变为坎,故神出气移,遂不复守胎中息。息不守则心火属离,如汞yu飞,又加以思虚念想,益不与肾水相接。肾水属坎,如铅yu沉,又加情动失固,益不与心火相接。肾自肾,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离不得颠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论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归根,以接先天元气,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为胎息。盖呼吸者气也,神者心也,以神驭气,以气留形,以神驭气而成道,即以火炼药而成丹也。
    五 、 论 呼 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
    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吸为天地正气。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
    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内,吸则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即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 ; 不知呼之亦在内,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 ; 而后方谓之“添年药”。
    六 、 论 玄 窍
    又曰:汝yu内呼吸 ; 汝当得其一 ; 则万事毕。一之为物 ; 有两窍 ; 两窍又止一窍。此一窍也,无内外,无边际,中有乾坤理五气、合百神,此根蒂之处、结胎之所,性命始于此,jing气神俱生于此。
    及吾生身受气之初,父母jing气相交之顷,流注一线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无孔笛,没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后生肾,生诸脏腑,一身经脉,皆从此生,又曰总持门,曰三关要路。在母腹时,吸至此窍,合天降,呼从此窍,合地升,又名为龟鼻头,惟此一窍,乃内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气实游于此,天地正气实从此入。
    人以命门为玄,肾堂为牝,此处立基,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脐后肾前,而又非脐下一寸三分,亦非两肾间之空窍。此乃真窍,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涌泉,中接心肾,内虚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种实藏于此,通天地,通神圣,得则生矣,失则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处,舍此而下,酆都九幽者也。
    七 、 论 塞 兑 垂 帘
    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八 、 论 回 光 调 息
    yu明回光调息,须知观音常之妙用。观音堂者何?观属眼,音属耳,眼属心,耳属肾,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神气者也。
    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心定之后,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脐下。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则真息自调,“息不由于鼻外,思维止于身中”。正谓此耳。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如此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气穴。回光日久,肾中一点真阳,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 ( 内息者气也 ) ,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
    回光调息工夫,遇静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时中皆可为。即行功时,意失便收来,所谓“放去收来总是伊”。
    是工用久,心内自悟,五贼先去,五贼乃眼耳鼻口意。眼不外视而内照,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耳不闻声而返听,则jing在肾而不从耳漏;鼻不嗅味而调息,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口不开言而塞兑,则念在脾而不从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则神在心而不从意漏。如此jing神魂魄意,攒簇在坤位,则独修无漏矣。
    九 、 论 采 药
    药者何物,吾身元气是也。元气行乎气血之中,而耳能听,目能视,手能持,足能行。然而人之生,元气生之也,所以强名其气曰“命”,而心有神,强名曰“性”,神气交,性命合,故曰“双修”,工夫只在一“双”字,心火上炎,肾水下漏,便不双也,故修性兼修命也。双修之道无他,不过取肾中之气,以合心中之神耳。
    采气之诀:脊骨二十一节,自下而上,七节之旁,两肾居之。天一生水,夜子时后,一阳初生,身中元气,从尾闾穴,自下而上,却行到肾。两肾中间有一窍,正七节之中,元气从此而出,冲动阳关。所以人睡到半夜子时之后,外肾阳举。阳不自举,内肾窍中之气发出而外肾举也。当其内肾阳气将到外肾之时,不妨披衣起坐,垂目闭口,调息绵绵,存想两肾中间,若有气从此出,此气即谓之铅,为水中金也,又名白虎。夜夜行工,坐更余方睡。肾络连心,下动上应,一月之间,觉两肾中间气动而出,只因起坐,寂然不动之中,复以*采之,yu罢不能,yu解不释,此气不得顺而下行,乃逆而上行。丹道只在一“逆”字,顺于凡母则成胎,逆受灵母则成丹。外肾不举,便是阳气不行之验。不采之采,是名为采,而所谓炼jing化气者也。
    又人吃五谷诸味,浊化为渣,清化为津,津又化为阴jing,阴jing不炼,便作怪想yu。只用丹田自然之风,吹动其中真火,火在下而水在上,水得火蒸,自然化气而上腾,蒸透一身关窍,是为炼阴jing而化真气也。
    十 、 论 交 媾
    既觉肾水上升,便以心气下降。心气谓之汞,以其木生火也,又名青龙。心气下降,则水火迎合,心肾二气,自然jiao媾,即身中夫妇也。以意为媒,用意勾,意即中央土也,又曰戊己土。
    所谓jiao媾,只心肾二气,循环于心下肾上之间,玄门指为洞fang。循环百遍,jiao媾数足,自然落于黄庭 ( 下丹田 ) 相迎。无夜不jiao媾,夜夜落黄庭,则夜夜元气凝聚。常人以之延寿,玄门以之修炼,皆借此气为丹头也。
    十 一 、 论 河 车
    元气积聚丹田,上无路可通,只得下穿尾闾,由尾闾而夹脊、而玉枕、而泥丸,则背后气通也。前降之气,愈引后升之气,上而复下,下而复上,玄门所谓“河车运转”、“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者也,总之是任督二脉通。任起中极之下,上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起少腹以下,至上鹊桥,属阳脉之海,二脉通,则百脉皆通。又曰“皆在心内运天经”,“天经”即二脉也,“昼夜存之可长生”也。
    运转之后,复落黄庭,自觉黄庭内有气存焉,以心常常照顾,所谓心息相依,又谓凝神入气穴者此也。行住坐卧,照顾不移,神气自凝,一气既归中,鼻中气自微,所谓“调息要调真息息”者此也。
    十 二 、 论 采 真 阳 之 气
    丹道当夜气之未失,但凝神聚气,端坐片时,少焉神气归根,自然无中生有,渐凝渐聚,生出一团阳气。闻至人调息养性之诀,无非jing气通身,炼一身之阴气而已。
    若于寂然不动之中,复有动机,即如法采之,此时更加观照而凝神,以助火工。即不必三个月时候,或静坐时,或睡醒时,觉腹中有冲和之气,升撞不定,此真阳之气动也。即用微意,采此真阳之气,引到顶上正路中,所谓“倒行逆施,以能升顶”者此也。复自顶上引至腹中,又自腹中引入尾闾关。前后数回,片晌工夫,一得永得,其气常自周流矣。
    十 三 、 论 合 日 月 真 气
    又曰:能夺天地之真气,可以长生。法可早晨于高处,向日静坐,存想太阳包罗吾身,连身化为太阳。无思无yu,混混沌沌,天地之气渐渐归于吾身。
    亦可二六时中只向日,如日在东,眼则向东,日在西,眼则向西。总是吾身与太阳相抱,轮转不息,方能得之。
    合月之气亦然。
    十 四 、 论 接 天 地 之 气
    然凝一之久,又复周流循环不已。鼻息之气接天地之气,天地之气从鼻入,接着肾中之祖气,与之混合一运。此人之气而渐与天地合,以为后来炼气化神张本,补益吾凿丧之真气,所谓“竹破以竹补”也。又以此融化凡jing,而生真气,真气已足,自然化神,充满一身内外。
    十 五 、 论 得 丹
    如yu得丹,必须弃世大静,小静三日,中静五日,大静七日。静中自然生动,所谓“人死自活”,此时全仗道友护持之力。“混沌鸿蒙,牝牡相从”,鸿蒙者一气未分时也,相从者阴阳混于中而不相离也。当其未离也,神凝气聚,混融为一,内不觉一身,外不觉宇宙,与道为一,万虑俱遣,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强名曰“太乙含真气”,又名曰“先天一气”,为金丹之母。 炼丹术相关资料堆放处
    1。夺天地造化之功
    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盛世,诸子百家争鸣,生产也达到鼎盛时期。说到“鼎”,这是古代的烹饪器,也是记载功勋的礼器,传说黄帝造九鼎,鼎就成了传国之宝。考古发掘的文物,如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说明在当时冶炼青铜(铜锡合金)和铸造技术都已达到极高水平。《周礼考工记》中就已经记载了合金成份不同而性质不同的“六齐”规则。
    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但这时人们就希望在鼎中也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传说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在脸上(实际上是炼成的铅粉)。他也许可以算是最早的化学家。
    由于各种金属矿物都是由土中开采出来的,所以在五行生克学说中就有土生金的说法。于是当时就有一种设想,那就是认为矿物在土中会随时间而变的。例如认为雌黄千年后化为雄黄,雄黄千年后化为黄金。朱砂200年后变成青,再300年后变成铅,再200年成为银,最后再过200年化成金。能不能加速这种变化呢?这时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企图在鼎中能作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于是就在鼎中放入各种药物,封闭后进行加热烧炼,以为可以炼出贵重的金银来,这样炼金术在战国末期就萌芽了。到了秦皇汉武时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炼金术就大发展起来,这时不仅要由低jian的金属如铜、铁等制造出贵重的金、银来,还要为统治者修炼出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丹来。所以在中国发起的这场探索活动应该叫做“金丹术”。他们把人与物相类比,认为黄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坏的,所以最好能由金和玉中提出jing华来给人吃,于是就有“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理论。这时炼丹家就希望能炼出一种名叫“金液”的神秘物质,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与普通物质配合就能变成黄金。
    最早热衷于炼丹术的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他在他的宫中召致了方士千余人修炼金丹和表演特异功能,后来又编写了《淮南子》,还有《淮南万毕术》等著作,但可惜《万毕术》一书现已失传。
    淮南王刘安后来因谋反而被杀,刘向抄淮南王的家时得到一部炼黄金的秘书,就自己也去试炼,但一直不成功。汉武帝刘彻是刘安的侄子,也热衷于方士的奇怪表演和炼丹术,他召致了不少特异功能的人进宫,表演成功了就封为将军,甚至把宫主下嫁,但骗局一旦被揭露又立刻拉出去砍头。
    在汉代是炼丹兴起的时期,虽然真金没有炼出来,却制成了多种貌似黄银和白银的假金。更发现了许多种化学反应,最主要是铅、汞、硫、砷等之间的反应,还创造了各种炼丹仪器和提炼药品的方法。
    到了东汉时期,魏伯阳编著了一部炼丹术的著作《参同契》,这是世界公认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书(外国现存的最老的炼金术著作是圣?马克书稿,是公元十世纪的抄本)。实际上《参同契》是魏伯阳钻研总结了前人大量的炼丹书“火记六百篇”后总结的理论著作,他把物质分为阴阳两大类,提出要产生新物质必须阴阳配合,同类物质在一起是不会化合的。他还指出如果是“药物非种、分剂参差、失其纪纲”时,那就会“飞龟舞蛇,愈见乖张”,这实际是炼丹过程中发生爆炸的情况(这正是炼丹家发明火药的前奏)。
    魏伯阳在书中记载了铅、汞、硫等的化合和分解的知识。但是魏伯阳有一大缺点,就是书中使用了各种隐语,例如:“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