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易鼎-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静寺在附近是一所有名的寺院,在罗田县城内的信众很多,远方郡城内也有一些大户人家常来,因此香火钱可不少,这里的和尚们生活的很滋润。
  而且,就算扣了香火钱,单是寺庙的二十亩菜田和二百亩农田,就满足庙里的食物要求了。
  吴兴宗和汤远便经常来到这里打秋风,求些食回去度日。
  一来二去,寺院里的和尚,都认识了他们二人。
  对这二人,和尚大部分不太喜欢。
  可寺院的监院大和尚高净法师却对二人很好,每次他们过来求食,总会帮助,否则在他们来过几次后,和尚就可能要开始赶人了。
  早上,正是和尚们用饭时,守门的几个和尚吃罢了馒头素菜,心满意足的走回大门处,开始打扫门前的台阶。
  偏偏这时,有人朝这边走来了。
  脚步声,让扫地的几个和尚抬起头来,本以为是香客,一看上去,本来还算好的脸色,顿时微变。
  “你们怎么来了?”因都是认识,一开口就没什么好口气。
  “我二人是来拜会高净法师。”吴兴宗笑的说着,看着笑容,几个和尚冷哼一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赶人之语硬是噎在了喉间,没有说出来。
  “汤远,进去吧。”拽了下身旁的汤远,吴兴宗说着,汤远瞪了一圈面前和尚,跟着大哥进了寺院大门。
  “真是无赖什么拜会?定是又来打秋风也亏得高净大师忍得他们,硕鼠两只而已!”二人走远了和尚才怒言出声。
  只可惜吴兴宗和汤远根本就没有听到。
  这座寺院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根本不用有人引路,他们就穿路过门,来到了寺院南面高净法师居住的房舍前。
  他们一来至门前,已有小和尚从里面走出来。
  “两位施主,师父已在里面等候二位了,请吧。”小和尚不冷不热的说完,转身进去,两人跟在他后面,也进了房门。
  这间房,是里外套间,外厅内干净整洁,矮木桌上摆好的面点清茶,冒着热气,是他们一进门,第一眼就看到。
  “来的正巧,正赶上寺内用饭,你们还未吃过吧?这里还有些面点,一起来用吧!”说话的是盘坐在桌旁的一个和尚,年纪不小,却不显老态。
  “见过大师。”对高净法师,不光是汤远,就是吴兴宗也是心中感激,这时一起向高净法师合十行礼。
  高净法师微笑着让他们坐下,又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吃着面点。
  没有一会,面前的面点,都被二人一扫而光。
  见他们吃完了,喝了水,高净法师这才开口问着:“有一段时日未见你们了,你两人现在在作什么营生?”
  听到高净法师询问,吴兴宗和汤远互相对视一眼,都有些黯然。
  在县城的人看来,这两人是没皮没脸的地痞滚刀肉,实际上他们也是有着一定原则。
  总是前来求粮,吴兴宗也有些不好意思。
  可这段时间都没有找到活,家中的余粮是一点都没有了,吴兴宗思索至此,只得斟酌着词语,硬着头皮将二人来意说了,并且说明了现在很难找到工作。
  高净法师面色不变,微笑着望着他。
  待吴兴宗吞吞吐吐的讲明来意,法师没有说话,而示意身旁的小和尚去取东西。
  小和尚走出去,过了一会,背着一小袋粮食进来,放到了三人面前。
  “这些米面,可以让你们两人食上半月,先拿去一解燃眉之急吧!”高净法师平淡的说着。
  吴兴宗和汤远当即拜谢。
  却听高净法师接着说:“只不过,县城内已无你二人容身处,你两人可想过将来?吴施主,你天资聪慧,应有想过此事吧?”
  吴兴宗闻言,抬起头,盯向对方,问着:“大师有何教诲?”
  高净法师眉宇一挑:“我看你们都壮实有力,找不到事,不如就从军吧!”
  第一百六十二章 从军(下)
  晨时的清静寺,宁静祥和,前殿有着不少香客远道而来,烧香拜佛。
  后面的僧人住宅区内,休息的僧人,或是在清扫地面,或是在晾晒着被褥。
  没有人偷懒,这里给人一种平静安然的感觉。
  一间房舍内,晨光投入其中,照在里面的几个人身上。
  在这里,正在进行着的谈话,却是和佛说无关,正说着的是两个少年的前程问题。
  “从军?”高净法师的话,让吴兴宗微微一愣,他陷入到了沉思中。
  吴兴宗还真没想过从军这事,实是扬州本是繁华之地,是朝廷所在地,前些年各地诸侯的动静并不大,此地普通百姓并没有察觉到天下大乱的局势。
  现在情况不同,连他和汤远这样的人,也能时不时的感受到一种躁动的气息。
  天下大乱,诸侯逐鹿,这时从军或许真是一个不错选择。
  “大师,从军有什么好处?”汤远刚刚灌进一杯清茶,适才也听到了高净法师的话,于是抹了下嘴巴,问着。
  高净法师见汤远追问,并未觉得麻烦,神凝气端稳坐说:“你们都十七八岁了吧?年岁长了,总来寺里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我不说你,总有人说你。”
  “在县城中,你们两人平时名声有些不好,空有一身力气,也识了些字,却连生活都成了问题,话说众口铄金,再想改也难了。”
  汤远冷笑的说着:“哼,还不是李巡检看我们不顺眼,总是找麻烦,不然我们怎么会有这事。”
  “汤远!”吴兴宗在旁轻斥了一声,语气里带着一点点责备。
  汤远顿时一缩脖,没继续说了。
  见此情况,高净法师目光一凛,却莞尔一笑,说:“说的事,总之县里你们怕呆不下去了,就算呆下也难以作为,不过从了军,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这就是从军的好处。”
  “若说好处,自然还有些好处……有道是军功可封侯,这世道,能辅佐一明主,早日平定天下,止住这乱世之局,是功在千秋的事情,说不定你们也可弄个官职。”
  吴兴宗沉吟片刻,这时阳光照了下来,浓眉中一片凝重,高净法师看了,就心中更是一凛。
  当和尚前,高净法师会些相面术。
  这两个少年,初看不觉得,细看却隐见暗含峥嵘,是煞中带贵,而且是带大贵的格局,这就是为什么一直给食的缘故。
  区区些食,能结善缘,是再好不过了。
  当然,眼见他们长大,却还是潦倒地痞,高净法师也有些思量,他们虽然识点字,却不可能当读书人。
  家世不好又不能凭这个当官。
  要应着这相,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军搏杀,也应了天时。
  吴兴宗这时抬头,冲着高净法师一拱手,认真说:“大师,多谢你今日的提点,若非你的提点,不知何时,我方能想到这个出路来如今看来,从军倒的确是一好选择,在这城中,人人对我二人退避三舍,唯有大师是真心为我等考虑之人昔日饱饭之恩,今日提点之恩,来日若有机会,兴宗定会报答!”
  “大哥说的这话,就是我想说的,以后只要我等发迹起来,定会报答大师的恩情!”汤远不甘落后,跟着说着。
  对眼前的大和尚,他们是十分感激。
  高净法师盘坐在二人对面,听罢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并不在意二人适才所说的话。
  吴兴宗面上不显,心中叹息。
  他当然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处境,这番话的确听起来让人觉得无比荒诞,高净法师没有出言讥讽,已让他很是感激了。
  有道是,大恩不言谢,说过一遍后,吴兴宗不再多提此事,而又陪着高净法师说了会话。
  吴兴宗虽是穷人出身,却识得些字,其中一些就是从高净法师这里学来。已经打算离开此地,对高净法师,吴兴宗自然是有些不舍。
  不过这种情绪,在踏出房舍来到外面后,就消散了。
  不知为啥,被风一吹,想着从军二个字,心中顿时燃起了一把火。
  “师父,有句话,徒儿不知该不该问。”刚才的那间房舍内,小和尚收拾好案几,在高净法师对面,犹豫着想问些什么。
  高净法师表情祥和的望着他,声音平静:“有想问的就问吧,为师不会怪你。”
  “徒儿就讲了!”小和尚见之前的二人已然远去,也没了顾忌,开口问:“师父,徒儿一直不明白,他们二人是城中有名地痞,整日游手好闲之辈,您为什么对他们别眼相看?”
  高净法师轻轻一笑,早意识到他会问出这个问题。
  “最初只是看他们可怜。后接触久了,发现他们非是池中之物。尤其是吴施主……结个善缘。”
  对自己弟子,也没有多少隐瞒。
  “师父您才劝他们去从军?”
  高净法师的目光似乎透过门口那里,一直望了出去,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漠然。
  “这是他们的命数,为师不提点他们,他们自己也会去从军,既是如此,为何不落得一个人情?乱世中,能与当权者结下善缘,对寺院,对信众,都是好事一件。”
  小和尚听完,不知道相信与否。
  出得寺院大门,顺着石阶向外走的吴兴宗、汤远二人,却是各自想着心事。汤远手里提着的小布袋里,装的是一些干粮馍馍,足够他们吃上一段时间。
  汤远别看才十六岁,力气却是很大,这一小袋,提在他的手上根本就轻若无物。
  因为吴兴宗无论是年龄,还是二人的从属地位上,都是处于主导地位,汤远自然是包揽了这种力气活。
  此时的吴兴宗正在思考事情,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高净法师说的那番话。
  从军?
  恩,的确是个好提议。
  为何就没有想到这件事,虽然危险性大些,可到底是个出路。
  总比继续留在这里强。
  二人这时已经来到街上,望着时不时投到自己身上的厌恶畏惧目光,吴兴宗越发坚定了这个想法。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县里的李巡检对他很是不善,再这样下去,想在县里混,怕是不成了。
  吴兴宗和汤远的家,离清静寺有着半个时辰路程。
  路上的行人并不多,二人一路上,几乎是谁都没有说话,一路沉默的走回了家。
  他们的家很简陋,外面围着一圈篱笆,都是吴兴宗做的,还能挡住人进去。
  木门是几块破旧木板勉强拼凑起来,根本就不用锁,一推门就开了。
  篱笆墙内是三间极为破旧的土坯房,房门和院门一样,同样破旧不堪一推就倒。
  “小心点,门怕是要倒了。”先进去的吴兴宗在里面一侧身,扶住木门,冲向里走的汤远提醒着。
  “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还真有些不舍得。”汤远傻笑着提着布袋进来,说着。
  再破旧的房舍,也让他们住了多年,为他们遮蔽了多年的风雨,今日决心离开此地后,再望着这里,还真是有些不舍得。
  “先坐下来吧,看看大师给了咱们多少吃食。”吴兴宗在土炕上坐下后,招呼着同伴过来。
  汤远提着布袋走过来,房舍内的光线有些昏暗,刚从外面进来,适应了一会,方能清楚视物。
  布袋里装有一些面饼馍馍,看的出都是寺院自己做的面食。
  闻起来有一股子清香,吴兴宗大概计算了下,省着吃能吃上一段时日。
  开着肚子来吃,却是不够半个月。
  摸了摸肚子,虽说刚刚吃过了饭,可走了这一段路后,竟然又有些饿了。
  “汤远,你可知道,哪里可以从军的?”吴兴宗之前对这些事情,并不是很关心,因此问着。
  “大哥,要是从军,就要选一个最了得的人物去投奔,这才是明智。”汤远想了想,说着。
  “你说的是,我们兄弟要从军,定是要选一个大人物来投奔报效。”吴兴宗自然也是这样想着。
  不过,对于现在局势,他知道的却并不清楚。
  既然已是下定决心去投军,吴兴宗决心好好整理一下思路,选择一下投奔的人选。
  “正在攻打别郡城的,是吴王的军队吧?”吴兴宗沉默了一会,忽然开口的说着。
  因没有桌椅之物,一旁的汤远也平躺在炕上,听到吴兴宗的话,点点头:“应该是吧,听闻吴王很是了得,以前是辅佐天子,是大将军,现在成了吴王,应该是天底下除了天子最大的官了吧?”
  “啊,听闻他是很厉害,不过却没有见过。”吴兴宗说到这个,眸子时时幽幽闪亮。
  汤远双手枕着头,望着破旧的屋顶,说着:“既要投靠,当然是投靠最厉害的人了,吴王的军队离这里又不远,如果投靠他的话,就很方便,而且也是最厉害了,再说,我们就这点食,投远的怕跑不到就要饿死了。”
  少年对实力强大的诸侯,还是很向往。
  “你啊你,什么都离不开吃。”吴兴宗听了,又好气又好笑。
  不过,他是认真思索了,吴王的军队离他们最近,投靠过去也容易,跑去别的地方,未必肯收外乡人。
  “既觉得吴王值得投靠,那吃罢午饭,我二人便启程,赶赴郡城,去投靠他们!”吴兴宗想了想,终于下了结论。
  第一百六十三章 洗城(上)
  乌程郡
  “轰!”的一声,一处城墙终于崩碎,吴兵和放闸的洪水一样奔流而进。
  这些日子,这镇可说是极尽所能,拼死抵抗。
  吴王八万大军,打了整整一个月,特别是吴王为了争取时间,不惜代价,连亲直营也都派了出来。
  现在,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候。
  缺口处,敌我的伏尸在脚下堆成小坡,血浸透了城砖直渗下去,在下面汇集成洪流,城内烟火滚腾,杀声四起,血光喷涌。
  堆土成山的高台上,吴王魏越立在城前,默望城上,里面还在激烈抵抗。
  “贾鉴还不肯降吗?”转首面向一个官员。
  “正是,有劝降者前去,却被射杀了。”这官员伏在地上说着。
  “让近卫上,将余孽全数杀了,还有,许入城之兵,洗城三日!”吴王平静的说着。
  “王上?”这官员大惊,抬起头来。
  洗城是允许着士兵到处烧杀抢劫,未必是大屠杀,但是洗过城,往往一城内,余下一半人就已经了不得了。
  “我军在城下折损上万,不洗城何以安抚军士,又何以警众镇?”吴王冷冷的说着。
  时间不多了,对乌程郡顽强抵抗,迟迟没有投降,心中充满了怒火。
  不过,现在四镇已平,还有一镇,如果加上路途和修整的时间,最多还有二月,就可平定了。
  第二日,罗田县城
  不知什么时候,天就阴了,洒下雨珠,雨点笼罩着天空,顿时房间内暗了下来,并且从缝隙里漏了下来。
  目光望着屋顶漏的雨,吴兴宗的语气里带着一些情绪:“下雨了啊……投军去,说不定你我几年后,能做个校尉和将军呢!”
  “将军?”汤远嘿嘿笑了两声,说:“对,做了将军啊,就能和县老爷一样,有一座大宅院,养上一些奴仆,再娶两个好看的婆娘?”
  吴兴宗笑出声,一巴掌拍在汤远脑袋上:“对,你我做了将军,娶上几个婆娘!”
  说完这些话,两人都沉默下来。
  十六七岁,混在市井,却早就到了懂事的年纪。
  记忆中,因劳累疾病相继死去的亲人,让他们的目光空洞起来。
  “大哥,你还有个姐姐吧?”两个人都沉默了下来,许久后,汤远的声音,重新在房间内回荡起来。
  “啊,是啊,还有个姐姐。”吴兴宗漫不经心的回答的说着。
  “她嫁走后,一次都没有回来过?”汤远努力回忆着,这几年和吴兴宗厮混在一起,并没发现对方有亲人来找过他,却托人送过两次包裹。
  吴兴宗语气惆怅:“不曾回来过,我家嫁妆少,她在夫家日子也不好过,爹娘去世后,还没有见过她!”
  “不过,前两年,知道我过的苦,前二年趁着夫家不知道,托人送过两回钱和衣物,也苦了她了。”
  在小户人家,当人家媳妇,有婆婆掌家,省出点钱不容易,这心意沉甸甸。
  “大哥你别泄气!”汤远说着:“你成了将军,去见她就是了。”
  “说起来……”吴兴宗忽然皱了下眉,心底的不安情绪,蔓延开来。“姐姐家,在乌程郡城,吴军正在攻城,会不会……”
  汤远怔了下,安慰的说着:“不要担心了,吴王安抚百姓,大凡攻城,没有糟蹋普通百姓。不会有事的!”
  “恩,你说的是。”不知是否是汤远的话安抚了他的躁乱情绪,吴兴宗接下来显得越发沉默。
  汤远也沉默的坐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中午时,他们才翻身起来。
  “吃完干粮,就收拾下,离开这里吧。”吴兴宗淡淡的说着,汤远点头,将放置在一旁的布袋提过来,打了开来。
  两人没敢多吃,一人吃了两块面饼,喝了些凉水,将袋子收起来。
  “干粮分开来放,遇到事情,还能有个防备。”收拾行囊时,吴兴宗提议的说着。
  汤远自听吴兴宗,没吭声,却找了块还算干净的布片,铺展开来。
  一些干粮放到布片上,包裹着,放进吴兴宗背着的行囊里,汤远将剩下的干粮,放到自己行囊中,两人各背着一些,又取来大葫芦,一人灌了一大葫芦清水,留在路上喝。
  他们住的地方,本就穷的被子只有半条,已经破的不成样子,又薄的很,却还是被他们带上了。
  其余的物件更少的可怜,大体收拾下,两人步出了这座住了多年的破旧房舍。
  “大哥,接下来,我们直接去乌程郡城?”汤远问着。
  乌程郡城离这里不远,就是一百里路。
  “恩,大军在那里,我们去碰碰运气,吴军肯收下我们,也免得再继续奔波。”吴兴宗说着:“也正好去见见姐姐。”
  要知道,吴军征兵在金陵,离这里很远,对于囊中无钱,只能步行而去的他们,这可不是轻松的事。
  现在只需几日,就能遇到吴军,可免去许多麻烦。
  出得他们居住的街,步入主街道,两人步伐快了许多。
  “哎,你们听说了没有?郡城那边,出大事了!”有人在说着。
  “已经听说了,还真是惨啊!”还有人回应着。
  吴兴宗的脚步一顿,立刻转过头,看向声音来源之处,就见在一处茶肆那里,有人在议论着事情。
  “大哥,他们是在说乌程郡城的事情吧?”汤远的耳朵很尖,自然也将那些话听进耳中。
  “且听听他们在说什么事情吧?”见吴兴宗没有继续向前走,汤远提议。不用汤远说,吴兴宗便已经将注意力,放到那边了。
  这群人说的正在兴头上,声音并不小,站在一旁,两人听的清清楚楚。
  “……要说,这乌程郡的贾大帅也是狠人,在吴军攻城之时,死了上万吴兵啊,乱军之中,连吴王帐下的一员大将都死了,听闻这大将还是吴王的心腹,官职可不低呢既是心腹大将死了,吴王又岂有不怒的?”
  说到这里,那人长叹一口气:“只是,可怜了城中的百姓,不少就因此都成了刀下亡魂……这个惨啊!”
  “你怎么知道?”
  “嘿,这里才隔多远,前面在杀人,消息就传了出去了。”
  刀下亡魂……郡城!
  吴兴宗心中一惊,一股不祥的预感,猛的浮现出来。
  “大哥?”汤远察觉到吴兴宗的异常,担忧的唤了一声。
  吴兴宗漠然的转过脸来:“汤远,别说了,我们过去吧!”
  语气平静的说着,吴兴宗大步而去,虽然内心惊慌担忧,只是这人天生就喜怒不形于色,面上却是看不出。
  但是汤远十几年兄弟了,知道吴兴宗心里着急,一路上也不敢乱说话,沉默的跟着赶路。
  还没出城门,耳朵里就听到一大堆关于乌程郡城战役的事。
  几乎所有人,都在说着城破之后的屠城事情,这里离乌程郡城很近,这杀人的消息,顿时迅速传播,使百姓带着惊慌。
  对于传闻中,死在吴军刀下的百姓,他们脸色苍白,几同身受。
  “终于离开这里了。”出得城门后,两人转过身,同时看了一眼身后的城。
  吴兴宗的表情尤其复杂,盯了一会后,挥手:“走吧,总有衣锦还乡的那一日。”
  几日后,通往郡城的路上,两个少年正闷头赶路。
  “大哥,都走了一天了,休息一会吧,反正天黑前,肯定能赶到乌程郡城。”汤远张了几次口,终于忍不住劝起来。
  “好吧,到前面休息一会吧!”吴兴宗一指旁边的高坡,说着,说罢,就先朝高坡走了上去。
  当坐到地上,感觉双腿发麻时,吴兴宗才真的感觉到疲惫,望着郡城的方向,吴兴宗眼睛有些发涩。
  “来,喝一口吧!”一只手举着水葫芦,递了过来。
  吴兴宗接过水葫芦,拔开塞子,嘴对嘴,咕噜咕噜的喝了几口,递了回去。汤远随后也是喝了几口,将塞子重新塞好,背在了身上。
  “走了这么久路,终于快到郡城了。”汤远说着,看了看沉默着的吴兴宗,汤远再次暗自叹气。
  他自然知道,对于很少见面的姐姐,吴兴宗还是很在乎,吴军真的洗城了,只怕吴兴宗的姐姐一家,也是凶多吉少了。
  “吃块馍吧。”汤远又递给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