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易鼎-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时,一道闪电落下,照得雪亮,爆出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金泽一缩脖子,藏在了窗下,这时房间里也似乎一惊,陷入一片沉默。
  只有倾盆大雨直泻而下。
  金泽知道不好,立刻静静的蹑手蹑脚离开,转到一处墙角蹲下。
  就在这时,门“丫”的一声开了,贺平出来扫了一眼,见得再一道闪电,雨下的噼啪大,走廊里一片静悄悄,哑然笑笑,又关上了。
  一阵风带着雨吹过来,金泽打了一个激灵,一下子清醒过来,第一个念头是离开,小心翼翼挪动着腿,贴着墙慢慢离开。
  到了房里,才透过一口气,心怦怦直跳,只觉得心里发慌。
  何牛和李小门,胶藤,动手,金泽是受过十三司教育,一想就明白了,这是要杀良夺功啊!
  王上派了十三司,本就是知道这赏格有些高,监督着不出弊端,不想还是左右串连,共同谋夺这功!
  金泽躺了会,终于忍不住,去了邻屋。
  张户还没有睡,笑着:“你怎么还不睡?想姑娘了?”
  一眼却见金泽神气不对,关切问:“你怎么了,脸色这样不好?”
  金泽是总旗的侄子,总旗管三十人,连从九品都不是,却是实实在在的上官,对他的侄子还是要关心着。
  金泽神情恍惚,望着烛光,突然之间一句:“张大哥,我今天看见了一件祸事。”
  张户一怔,看了一眼,立刻警觉的出去看了看,见没有人,才回过来,轻声问:“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金泽苦笑了一下,把刚才看到吏员路台和自己长官小旗贺平勾结准备杀人的事说了。
  这时,远处有些声音,两人顿时警觉竖起耳朵屏息静听,却没有什么动静,张户看了看外面漆黑又下着雨的天空,不言声出门去看看,一阵风吹来,带着雨水斜袭进来,张户浑身一颤。
  回来时目光一亮,眼中幽火闪烁,从齿缝里出了一句:“金兄弟,这不是祸事,这是大福事啊,你只要听我的,咱两个,连总旗都能升官,只要你把今晚听见的事,腾到明天去!”
  金泽有些不忍,想说什么,动了几下嘴,却终是没有说出。
  金陵。帝宫
  六月初了,这里也是下雨,一阵风掠过,雨水打在窗户玻璃上,里面的烛光虽隔了玻璃,都是一摇。
  凉雨打下,沙沙响成一片,让人觉得安详。
  “晤,少府有奏文?”王弘毅接过奏文,拆开印封,一看,就露出了喜色:“找到藤胶了?”
  奏折不是很长,片刻就看完了,王弘毅大喜,目光凝视着案前明亮的蜡烛,沉吟片刻,在折尾批示:
  少府令吏路台,能勤王事,找到胶藤,孤心甚慰,特晋正八品,小旗贺平,率队寻找,也是有功,晋百户,余有关人员,各记一功,提拔一级,孤所许黄金,尽数分赏下去,钦此!
  写罢,王弘毅舒了一口气,端起茶呷了一口,心中觉得一阵得意,自己福运不差,找到了胶藤了。
  要知道,胶藤产量不大,但是不搞工业化,单是制作橡胶手套皮靴,已经足够了,甚至有限的轮子都可以用胶轮。
  想了想,又批示:“令采集胶藤种子,大规模种植,以候使用。”
  只要这胶藤一年开垦,来年就可发动消灭血吸虫的战役,只要这点消灭,立刻南方特别是交州,甚至更南面,类似地球上越南泰国之地,都可以殖民。
  十几年后,就繁荣了。
  对国家对民族有功啊!
  继续看下去,下一份却是关系着盐政,上面写着:“臣跪奏,督查盐政,此时有盐场十一家,都已败坏,却要重建……”
  王弘毅见这事,笑容不改,批示了几句。
  下面的奏章连连批示,他一直心情不好,但是当拿到一份时,突然之间脸色铁青,只觉得一股暴怒猛的袭来。
  不过这次,没有失态,他喘了几口,冷笑着,又把刚才胶藤的折子,和这份折子,对比起来仔细审量。
  外面的雨越来越大,沙沙的打在树叶和窗口上,形成一片密响。
  王弘毅所知能够制作橡胶手套,橡胶皮靴的乳汁植物胶藤,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至台湾,生于山地杂木林山谷中、水沟旁较湿润的地方。
  这个世界似乎也差不多,看描述,可长10米,具乳汁,茎皮深褐色,无明显皮孔,枝条上部淡绿色,下部灰褐色,叶纸质,阔椭圆形。
  又有一份上那触目心惊的字句:“……何牛和李小门之尸,身中十一刀,却为他杀无疑,又有销毁档案一份……”
  不知过了多久,王弘毅缓缓放下奏折,突然之间猛的一摔:“混蛋,给我查,查个水露石出。”
  此时王弘毅身份不一样,这一怒,顿时书房口伺候的太监和侍女,一起跪了下去,连喘息都不敢。
  第二百三十二章 关税(上)
  王弘毅的暴怒,是在于性质,现在南方才初定,就有人杀良失功,更敢欺君。
  还是这话,连天子耳目都这样,难不成还要学明成祖朱棣一样,建立“东缉事厂”(东厂),由太监担任厂公不成?
  王弘毅起身踱步,望着窗外灿烂夏色,几次踱步徘徊,心中怒火渐渐熄灭。
  有些事,就是天子也不能自专,现在想想,的确是,这官僚机构的腐化,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尽量减少腐化的程度。
  没了怒火,再看这两份奏折,王弘毅真是百味俱全,出了会神,失意一笑,还是批示:“查!”
  金陵城,胡府。
  府邸后面,一间并不算宽敞的书房,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儒衫中年男子,此刻正眉头紧锁,端坐在书桌前,正是胡家的家主胡宗光!
  在这中年男子的身前,恭敬站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略微有些消瘦的主事——胡忠。
  书房内气氛压抑,坐着男子不言不语,站着的这人丝毫不敢大意,就这恭恭敬敬的立着,眼睑微微下垂,态度极恭敬。
  胡家当日和别的十几个世家一同逃离江南,不是没想过会回来,但这样短的时间内,又回到了金陵,还是大大的出乎意料,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对楚王实力有新的估量!
  楚国最显赫的家族,现在当然是王氏,只是虽是王族,五服内和王弘毅亲近的没有几个,沾染不了多少王恩。
  还有就是王后一族宋氏。
  因王后宋心悠地位稳固,宋氏就算低调,实际影响和实力,还是扩大了数倍。
  至于胡家,虽是吴地的十几大世家之一,可排不上前几名,并且出奔又回来这段时间虽很短,但经过魏越的抄家和清洗,又没有在楚国建立功勋,实际上出逃的世家都元气大伤,根基动摇。
  楚王一统了南方,胡家更深感戒惧,才会有了这件事……
  微微叹了口气,胡宗光此时心情有些微妙。
  不仅是因胡家此时微妙地位,更因前段时间二弟说的事。
  胡宗光的二弟,和胡宗光是同一母亲所生,自小关系甚好,不同与庶出兄弟的感情淡漠,二人一直都是相互扶持,胡宗耀性情豪爽,胡宗光心情内敛,二人的性情,颇有些互补的意味。
  胡宗耀为了胡家的前途,也算是尽了力,因此先前的那件事,胡宗光并不很想答应,总觉得,是委屈了二弟。
  再怎么说,胡家也是世家,胡家的嫡系子孙,地位怎能娶一庶女做正妻?哪怕这个庶女姓宋!
  二弟家老三,他见过,容貌俊秀,文才武略在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年纪不过十七,懂进退,性格更沉稳内敛,有着自己的几分影子,对这个孩子,他向来是有着几分疼爱,不想委屈了这孩子,可事实上却又不得不这样。
  “胡忠,二爷可回来了?”想到这里,胡宗光面带沉思,向身边的胡忠问着。
  “家主,二爷还不曾回来,不过已捎回了消息,说是就这几日能到家了……”胡忠微微弯下腰来,低声向胡宗光说着。
  “这几日么……”胡宗光口中喃喃念着,神色依旧没有半分的缓和。
  如果事情顺利的话,那在不久将来,胡家就要和宋家结了姻亲,虽只娶一庶女过来,可是明媒正娶的正妻,到时宋家出了事,或楚王出了事,胡家也在牵连之内。
  不过现在情况来看,楚王根基越来越稳,随之王宋两家更步步高升,不趁现在有了联系,只怕以后的距离会被隔的越来越远。
  世家间的结亲,本就是结盟的一种形式,嫁女嫁高,娶妻娶低,本着家族利益来看,与宋家的结亲,是有着很大好处。
  “胡忠,小九最近在忙什么?”这里的小九,指的就是胡宗耀的三子,在两房的嫡庶孩子里,排行老九。
  胡忠忙恭敬回着:“回家主,九少爷最近一直在攻读诗书,还请了老先生,来为他解惑,很是用功。”
  “这孩子还算勤奋。”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世家孩子也都是早早就懂了事,从小开会学的各种礼仪、诗书、骑射,无一例外,都要学有所成,他们担负的家族压力,和他们所享受的家族荣耀,是同样沉重,让普通人家子弟无法体会。
  “家主,九少爷自幼就十分聪慧,有着神童之称,这些年更越发刻苦,外面谁人不赞叹有加?不愧是胡家的少爷。”胡忠看了看自家老爷的脸色,小心翼翼的讨好着。
  果胡宗光听到这里,忍不住捋须而笑:“你说的不错,我与二弟的这些孩子里,就属小九最是懂事……”
  “家主,几位少爷小姐,也是人中龙凤……”胡忠忙说着。
  胡宗光看他一眼,笑说:“你也不必如此紧张,我一直都将小九当做自己孩子看待,无论两房哪一个有了出息,还不是胡家的子孙?哪个有了出息,我都高兴的很。”
  说到这里,站起身来。
  “出去走走吧。”
  “诺。”胡府的府邸很大,一个府其实有着两个所在,东面是胡家长房胡宗光一脉的住处,西面是胡家二房胡宗耀一脉的住处。
  在西面的一处宅院里,正有一少年挥舞着长剑,在宽敞的庭院内,身形矫捷,看起来十分的灵敏!
  半刻才停了下来。
  早就有侍从过去,接过了少年手中的长剑,小心翼翼的捧到一旁擦拭,少年接过别人递过来的手巾,细细的擦拭着额头的薄汗。
  容貌算的上是俊秀,身材挺拔,虽算不上惊艳,也是个气质不俗的公子。
  “少爷,您也练了半天了,也该去歇歇了吧?”有小厮过来劝的说着。
  少年点点头,微抿着唇,进了屋。
  就有侍女送了杯盏过来,因为胡家门风甚严,侍女在递上杯盏后,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的退下,低眉顺眼的站立远处。
  “爹爹有消息了么?”品了几口茶,少年突向站在自己面前的小厮问着。
  “回少爷的话,老爷只是传回了话,说是这几日到家,不曾有别的消息。”这贴身小厮说着。
  “恩,知道了。”少年听罢,继续低头喝茶。
  和自家少爷关系不错,又是心腹,小厮凑到少年的跟前,低声问:“少爷,那件事,您就不担心么?”
  少年瞥他一眼:“担心什么?”
  “咳,还能担心什么,自然是担心您的那个……”小厮挠挠头,不知道如何开口。
  少年淡淡一笑:“结亲的事,自有长辈去管,哪里轮得到我小辈自己作主?父亲和伯父选的人,必不会有错了。”
  这少年正是胡宗耀的三公子,对于自己未来妻子人选,三公子看起来并不在意。
  “可是……”可是两声,看着不为所动的少爷,小厮叹了口气,不再多说什么了。
  世家本就这样。
  虽享受着荣耀和地位,可实际上是半点不自由,学的满腹经纶,家主不发话,也不敢贸然出仕,有着容貌和智慧,家族非要将你嫁给个草包,也是空叹一声,再无他法。
  既少爷都不在乎,他们这些做下人的又何必去找不自在呢?
  小厮正在胡思乱想着,却听自家少爷轻声叹着:“……现在要是再不思结盟,胡家数百年来基业,只怕便要没落下去了。宋家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结盟的好人选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兴起不易,衰退却快,多少百年之家,几代后就落魄草堂?
  想着父亲与自己说过的话,这位九少爷明白,这次结亲,有着怎么样的意义。
  不过是娶妻,世家子弟娶亲向来是以利益结合,娶个宋家庶女,又怎么样?
  想到长房几位兄弟的嘲讽,九少爷微微冷笑,现在胡家全部田产和明里的生意,全部被魏越充公,魏越死后又归于官田和官产。
  胡家素无功勋,能伸手问王弘毅要?
  可不要的话,就凭带着的细软,以及暗里的生意,只怕不需要十年,就维持不下去。
  真娶了宋家庶女,看似吃了亏,可实际上是谁受益,他心里可是明白。
  家族里,他牺牲自己,自会有着同情。
  在外又有着宋家的帮助,哪怕他娶的只是一个不得宠的庶女,可家族联姻的关系,却不是受宠不受宠能阻断。
  只要自己通过科举出仕,再借宋家影响,十年后自己就可能反客为主,成为胡家的家主了。
  只是宋家会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远航港。宋府
  宋涵坐在大书房内,听着下属对自己的汇报。
  “……下午,又有六艘商船经过,总共收取了六百二十三两纹银的关税……”
  宋涵半闭着双眼,听着心腹的汇报,心里想着,六月初了,对于五月的成绩,也要向王上汇报一次了。
  “好了,不用汇报了。”宋涵睁开眼睛,开口说着。
  “……诺。”正准备继续汇报的男子立刻停了下来,恭敬站着,等待宋涵吩咐。
  “通知下去,海关官员一会集合……就在海关衙门的议事厅,让他们带着五月帐册,我要清算一下五月的税单情况。”宋涵吩咐的说着。
  “诺!”面前的男子听到吩咐后,应声退下。
  宋涵在侍女的服侍下,换上官服,乘着马车,向海关衙门行去。
  第二百三十二章 关税(下)
  草原
  一碧千里,一处小丘,忽尔博腰悬长刀,双手在后,静静的望着。
  掌握万户的忽尔博身形雄伟,负手卓立,眸光凝聚,充满了魅力和威严,的确有着王者之威仪。
  周围数十亲兵护卫,个个剽悍,杀气逼人。
  无边无际的草原平坦广阔,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其中处处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
  六月草密,它们吃了酥油草,毛色发亮,有时,还隐隐带着银铃叮当声,这是牧女的银饰在风中击响。
  这一片草原,原本属于别人,现在全部是黄金家族所有。
  草原上向来都是纷乱,大大小小的部落厮杀,一直没有间断。直到自己父亲带着兄弟和大将,平定草原,才有了现在平和局面!
  以忽尔博的本心,是想再修养一年,稳定大权,积蓄力量。
  可是,王弘毅的崛起,已经打破了这个可能。
  一阵战马急驰声音轰然响起,迅如疾雷由远而近,几个骑兵精赤上半身,戴着护盔,背上长弓箭筒,插满长箭,过来。
  到了小丘前百米,翻身下马,上来,递上一叠消息。
  “南方可有消息传过来?”忽尔博粗粗看了下,问着。
  “万户,还没有消息传来。”有着络腮胡的百夫长恭敬的弯腰说着。
  忽尔博面无表情,淡淡的说着:“吩咐下去,再联系人手去南方,务必及时获知有关楚军的情况。”
  “是!”百夫长应声说着。
  望向中原方向,忽尔博默默计算着新附军的规模,新附军现在虽只有三千,但是只要攻破了,就可以大量扩军。
  铁器走私,三万骑的武器已经装备,至于消耗,只要攻下汉人的城,自然有补充。
  至于进攻的地点,就是并州和幽州了。
  “天下,终究会是我的……”声音几乎弱不可闻,仿佛自言自语。
  远航港,海关衙门。
  衙门议事厅中,宋涵手中持着一份奏折,这份奏折正是将要送往金陵的月底汇报。
  对于五月的税收情况,宋涵自己满意。
  只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个海关,就有着六万四千两银子的税收,这是非常可观一个数字了!
  “这一个月来,诸位都辛苦了,本官这就上报给王上,相信王上会很高兴,接下来,诸位还要再接再厉才是!”放下手中的奏折,宋涵微笑着,向在场的诸人说着。
  “诺!”在场众人,纷纷应诺称是。
  “将奏折送往金陵吧。”宋涵找来人,递过了奏折。
  “是!”自有人骑着快马,向着金陵城飞驰而去。
  站在高塔楼上,望着骑士渐渐没了踪影,他收回目光,下了高塔楼。
  刚走下楼,就被前来向他汇报的官员找到了。
  “大人,有报表送来,说是贺城港的海关即将竣工,大人是否过去查看?”官员恭敬的问着。
  “贺城港?”宋涵思索了一下,五个海关中,远航港是第一个建成,只是一个海关的一个月税收,已是惊人,可想而知,海关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一个海关,宋涵都不会轻视,哪怕这个贺城港所在的地方只是一座小镇,是个比远航港所在地还要偏僻的所在。
  这实际上就是上海。
  “将贺城港的情况,整理过后,拿给本官。”宋涵思索过后,吩咐说着。
  “诺。”官员忙应声。
  贺城港虽名字里带了个城字,可实际上所在地,不过是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沿海贫穷小镇,原有港口,更是破败不堪,清理旧港,比重新建一座新港还要麻烦几分。
  可这里的位置却是难得,另换他处,并不适合,因此这里开工的时间比远航港要早,可建成之日,却拖后了不少时日。
  就在宋涵忙碌时,金陵城内王弘毅接到了宋涵派人送来的奏折。
  偏殿内,王弘毅身着便服,手里展开正在看着的正是这份奏折。
  上面的内容显取悦了他,让他含着笑。
  “六万四千两纹银?”看着上面的数字,王弘毅还算满意。
  不过怎么说,海关刚刚建成一处,又是初始之时,能有这样的税金,已是难得。
  五处海关都建成,想必这一年的国库,会充沛许多吧?
  这会大大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打仗说穿了,还是钱米二字。
  “宋家尽心去做了,不过别的海关还要吏部派人去!”将奏折放下,王弘毅起身,下了高阶,想着。
  五个海关,除了远航港,别的海关不可能由宋家来直接掌管。
  内侍忙小心翼翼的跟上来。
  “今天的午膳,晚膳,都安排在王后处吧。”王弘毅走出几步后,头也不回的说着。
  跟在他身后的内侍听了,忙应声:“小臣这就去办。”
  “恩。”
  对于王后宋心悠,两世的夫妻情意,自然让他有着几分宠爱。
  同样对贵妃赵婉,他更怜爱有加,这二人,一个是两世的结发妻子,一个是前世以死相殉的人,王弘毅自是不会将她们与别的女人相提并论。
  不过,自己更是楚国的王上。
  有些事情,不能流露,他会克制。
  平衡之道,一旦打破,也许本是柔情蜜意,也会变成入口的毒药吧?
  不过,今天他的确很高兴。
  宋家做事的确给他长脸,不愧是在蜀地有着数百年根基的宋氏一族,在海关这件事上,本来毫无经验可循,可依旧做出了这样成绩,这让王弘毅心中大快。
  把第一个海关交给宋家,就是因为他们有经验,换平民的官吏,只怕拖几年都可能。
  本想赏赐宋家,又觉得不妥,不如给宫中的宋心悠更多恩泽。
  这时的宋心悠,正在宫中的后花园里,品着茶观赏花色。
  听到女官急匆匆过来,转过身去:“出了何事?”
  “娘娘,王上吩咐下来,今日午膳和晚膳,都在王后这里用。”女官一脸欢喜的说着。
  宋心悠听了,面上没有露出欢喜表情,语气柔和下来:“还不快去准备?王上喜欢的菜肴,你们都清楚吧!”
  “娘娘,已吩咐下去了,都在忙乎着呢。”
  “恩,这就好。”嘴上说的平淡,可宋心悠还是露出一丝喜色。
  说起来,王弘毅对她这位正妻相当敬爱,即便如此,宫中除了她这个王后,更有着贵妃、谨妃,以及几个新进又受到恩泽的女人。
  荆州入宫的秀女,有着不少是官员和世家送进来联姻,现在都有着一些名分,虽地位不高,但青葱一样的年纪,个个年轻貌美,平日里,也会有着些恩泽。
  前段时日,宋家受到重用,宫中的她却有些被冷落的意思。
  虽知道这是王弘毅的一种变相保护,可还是心里有些发闷。
  今日听到王上即将过来的消息,心里自然高兴。
  “娘娘,小臣这就去给您备上清水,调好了水温,好让您沐浴更衣!”心腹女官笑嘻嘻的说着。
  宋心悠笑着瞥她一眼,也随她去了。
  就在宋心悠宫中准备着午膳时,王弘毅在偏殿又迎来了一个消息。
  是关于吴地军队收编的消息。
  “……这么说,吴兵已全部收编了?”王弘毅看着下面正向自己禀报的兵部侍郎,缓缓问着。
  “王上,已全部收编和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