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妃嫔媵嬙-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云若心里一惊,周太后。。。。。。若是她要做些什么,恐怕皇上很难反对。
    赵夫人得意道:“太后是不会同意这件事的,齐云若,就算皇上喜欢你怎么样?!你的身份一辈子见不得光!这是你欠着裙儿的。”
    齐云若冷冷地看看着她,“夫人,这一切都是你和王妃的自作自受,起初是你们把我送来为王妃固宠,却不允许皇上喜欢我,你把一切都怪罪在我的头上,你难道不觉得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么?”
    赵夫人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齐云若继续道:“你总是怪别人,怪我娘使紫阳伯府失去荣华,怪我叫齐霓裙失去宠爱,若是紫阳伯府合该屹立不倒,若是紫阳伯洁身自好,若是王妃真的贤良淑德,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夫人,你就算找了太后也没用,皇上要做的事情没有人能够阻止!”
    赵夫人的脸已经暗淡了下去,她挣扎道:“裙儿必须要追封为皇后!”
    “不可能的,王妃连太子妃都不是。”齐云若淡淡道。
    赵夫人喘着粗气看着他,齐云若站起来退后一步,道:“吩咐人准备马车,我要进宫!”
    齐云若却在宫门口被拦住了。
    赵翰林正悠悠然出宫,见了他道:“太后娘娘今日垂帘,让皇上反躬自省,等什么时候皇上改了主意,才能出来。”
    齐云若看着宫门,看着一群脸上带着得意笑容的大臣出来,也有的人神态焦急,觉得太后如此行事,是对皇权的挑战。
    齐云若坐回马车里,吩咐道:“回府去!”
    宫内慈安宫,太皇太后正在悠闲地修剪金茶花,韵屏姑姑匆匆走进来,附在太皇太后耳边说了几句话。
    “哦?”太皇太后神色不变,拿着小剪子继续摆弄自己的花。
    “太皇太后,您说现在。。。。。。”
    “着急什么?琛儿心眼子多着呢,我以前还有些奇怪,他登基以后怎么没了动静,一直没有收拾那些人,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韵屏姑姑放心下来,又问道:“您说,要不要奴婢给太子府送个信。”
    “嗯。。。。。。不必,”太皇太后笑了笑,“就当是我这个老婆子最后一次看看,这个孩子能做到什么分数。”
    韵屏姑姑点点头,太皇太后又道:“这样吧,待会儿你叫人把咱们慈安宫的门关了,就说我老婆子又生病了,我这个年纪了,就不去掺和这事儿了。”
    韵屏姑姑笑道:“您还年轻着呢,怎么能说老?”
    “是么?”太皇太后笑笑,“对,我也觉得我这老骨头也还算硬朗,我还没享到孙儿的福呢。”
    齐云若归府后就去了季尚书府,却得知季桓也被夺官禁足在府了,这是太后下的令,谁也不敢不服从,他们实在不敢叫齐云若进去。
    齐云若只能回太子府,他现在没有其他渠道可以了解宫内消息,心里焦躁不堪,偏偏却没有办法。
    第二日早朝,周太后在廷上哭诉,直言李琛不顾祖宗礼法,自己将他关起来勒令他自省,若皇上还是执迷不悟,她虽不忍,也只能着众臣推举新帝了,周太后不断道皇上是自己亲子,她最疼爱皇上,可是身为李家妇,却不能眼睁睁看着李琛坏了帝王家百年的圣明。
    此言一出,举朝震惊,可是却有很多的官员赞同周太后,说她所言极是,他们道谁都不愿意看事情走到这一步,可是皇上若真的不思悔改,他们也是为了朝廷社稷。像是赵翰林等人,一心读书,也算是想为国为民做出一些事来的,这等可以归为“篡位”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参与,可是一想起皇上竟然要立一个男人为后这件事,心里却隐隐觉得这就是不顾大臣们意愿的下场,纵然他是皇上,也大不过圣贤书,也大不过祖宗规矩。
    忠于李琛的大批官员,很多像是和季桓一样,被免官后赶回家反省,还有几个当场反驳太后的,都被关进了大牢。
    有人上书请太后直接赐死齐云若,可是太后却拒绝了——她清楚,若是齐云若死了,立后这一件事也没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把皇上继续关着,逼臣子们立新君。所以齐云若不能死,他要好好活着。现在,李琛对齐云若的感情越深,越不肯松口,才对周太后有利。
    齐云若在太子府里,等了三天,他没有任何办法,可是他不想坐以待毙,现在京中戒严,周太后把李琛要立男后的事情宣扬了出去,而且京中满满都是些说李琛荒银无道的话,短短几天功夫,街边说书摊子,就有人说起了影射李琛和齐云若的香/艳传奇,用词污秽难以入耳,更把之前李琛其实无功,西北战绩都是抢司德的这些话拿出来说。齐云若觉得这后面若是没有人指使,打死他都不会相信,这一切都是有预谋发生的。
    可是他该怎么办?
    齐云若最担心的就是李琛,若是周太后等真的立了新帝,这新帝大约就是李煦了,李煦会放了皇上?他只要随意编织一个借口,说皇上病了,伤了。。。。。。等坐上高位,他有数不尽的办法除去皇上。
    这件事是随着景王入朝,齐云若的心才却忽然亮了一下。
    景王现在得意了,现在很受周太后信任,朝中他的人又蹦跶了起来,可是。。。。。。庆王呢?皇上好像说过,现在庆王夹着尾巴做人,自他登基,一直躲在王府不敢出去。
    齐云若眼睛一亮,叫人准备马匹,他要去庆王府。

  ☆、第75章 结局(上)

庆王不管是在李琛登基,还是在周太后党得意后,都是老老实实在王府里守孝的,张王妃给他生下儿子不久后恢复了活力,夫妻两个还是每天吵吵闹闹,隔几天还要动手一次。
    下人来报齐云若来的时候,庆王立刻道:“不见!”这个人处在腥风血雨之中,自己现在谁都不敢惹,自然不能见他。
    可是张王妃却道:“你不见?我却要见见!”
    “你——”
    “我怎么了?你这个孬种,一点儿脑子都没有,还跟风去陷害皇上,哼!”
    庆王怒道:“我以前是没有脑子!可我现在有了,我现在谁都不得罪就行了,你现在见了齐玉泽,李煦登基后,又不会放过我了。”
    张王妃冷冷道:“李煦那个比你还怂的家伙,要是他也能登基当皇帝,我看呀,这大康也就完了。”
    庆王吓得面如土色,可是张王妃在庆王府中颇有威势,她一声令下后,管家就把齐云若带了进来,齐云若见了庆王,直接道:“王爷可知道现在宫里的事情了?”
    庆王低着头,没有说话——以后当皇帝的是二哥还是四弟还说不定,他不能帮齐云若,也不能惹齐云若。张王妃对庆王嗤笑一声,请齐云若坐下,道:“他听没听说我是不知道,不过我是听说了。”
    “张秋婕!”庆王喝道。
    张王妃不耐烦地看他一眼,对齐云若没好气道:“这个孬种这段时间给吓坏了,你别理他就是。”
    齐云若点点头,也看出张王妃现在才是王妃的主事之人,坦言道:“现在我来,是想请王爷和王妃祝我一臂之力。”
    庆王着急地看着自己的王妃,生怕她答应,张王妃看着齐云若,皱眉道:“齐长史,说实话,我现在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帮你。”
    齐云若道:“现在,你们应该看得明显,景王是要助周太后、庸王篡权,或者说,景王也想篡权。”
    张王妃笑道:“这个,我们也看清了。”
    齐云若道:“依王妃所见,他们会成功么?”
    张王妃还没有说话,庆王嗫嚅道:“现在二皇兄都已经被周太后关押起来了。。。。。。”
    齐云若道:“可是我却不信皇上会一点儿准备都没有,他不会老老实实的被周太后擒住。”
    “你知道什么。。。。。。”庆王狐疑道。
    齐云若摇了摇头,“我并不知道什么,我只是相信他。”
    庆王的脸沉了下来,摆明了不愿意再掺和这趟浑水,张王妃面色冷厉,她自将门长大,虽然父辈已经不再领兵,可是张家却没有失去好武的习性,张王妃性子刚强,从小了说,她连相公的委屈也不愿受,从大了说,她与她身后的家族都不愿为一个篡位的帝王服务,只是这件事关系重大,没有完全把握,她也不会答应齐云若。
    齐云若道:“王妃,你对皇上了解多少,又对景王和庸王了解多少,当时这几位王爷不停给皇上下绊子,可是先帝还是选了皇上,皇上能在西北布阵杀敌,也能在朝堂上破解此局,我无论如何也不能信皇上会被这些败军之将击败。”
    “可是。。。。。。”张王妃犹豫道,“若是你猜错了。。。。。。”
    齐云若看着庆王道:“我知道庆王您是在担心什么,可是您要想清楚,若是景王真的全力支持庸王登基,这还好说,庸王与他相比,懦弱不少,他的确不像是会对兄弟下手的人,可是最后若是景王登基,此人心狠手辣,他最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可若是您现在出手助我,我能保住您与王妃安然无忧。”
    庆王和张王妃对视一眼,张王妃思索片刻,道:“你要我们怎么做?”
    “我请王爷所动沅家人和其他拥护庆王的臣子,反对推举新帝,”齐云若笑了笑,“如果他们为难,叫他们推举庆王也可以,只是不要推举庸王。再就是我请王爷派人,在市井中把抹黑皇上的话都按下。”
    张王妃点点头,一直没有说话的庆王忽然道:“我现在可不想叫任何人推举我,不如叫舅舅他们推举景王。”
    齐云若眼睛一亮,周太后现在安排人推举新帝,大部分人都会举荐庸王,若是另一批人马开始举荐景王,恐怕不久后他们这个联盟就能瓦解。
    齐云若站起来,长揖到地,“我多谢二位。”
    庆王低着头道:“齐长史,这些纷争我早已不想参与,日后请皇上把我们夫妻二人分到一个好地方就行了。”
    齐云若点点头,告辞离开。
    宫中,紫宸殿,李琛坐在矮塌上,自己倒了一杯清茶,室内安安静静,再无他人,周太后想隔绝他与别人接触的机会,把服侍他的人都调到了别处,周太后在宫中经营几十年,根基比李琛稳得多。
    现在,距离他被周太后关在此处,已经是第五天了。
    五天时间,那些在明处暗处蛰伏着的人,都该冒头了,李琛饮下一壶茶,悠悠然走到窗边,拿起昨日没有看完的书看了起来。
    朝中开始推举新帝的时候,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推举庸王,一派推举景王,最后一派始终不同意换新帝。
    下朝后,周太后冷冷地看着景王道:“原来你是打着这个主意,坏人都是我来做,你最后获得人心,以先帝长子身份问鼎皇位。”
    景王道:“儿臣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母后难道没有注意到么?今日推举儿臣的,大多是沅家的人马,那一定是庆王暗下想破坏这次新帝推举,故意惹出来的。”
    庸王在这场事件中一直听从母后的意思,没有现身在朝廷上过,他的目光有些暗沉,看着景王道:“大皇兄若是不服我,一开始何必说那些话。”
    景王道:“我已经解释过了,现在母后和四弟已经不相信我了么?”
    周太后从来没有信过景王,想的就是找个时机踢开他,一会儿后,周太后道:“三日之后才朝堂上,哀家会宣告让煦儿登基,从明日起,你就不必来上朝了。”
    李煦的目光立刻发亮了,他又警惕地看了景王一眼,景王神色不变,淡淡道“儿臣遵循母后的意思。”
    。。。。。。
    走出宫外,景王目露不屑,蠢货!
    等后日周太后立新帝,自己的人马将以救驾之名进宫,刀枪无眼,李琛若是被误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等那个时候,周太后母子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今日在朝中陷害自己的庆王。。。。。。原本,自己还准备留下他的性命的。
    景王这些年,买下了京郊不少庄子,在这些庄子里埋下了不少人马,先前他在户部挪出来的银子,一部分就是用以养兵,还有不少银子存在他岳家那里,投进江南多个家族的生意里,利生利,之后这些钱再源源不断地被运回京城。
    经过庆王妃几日辛劳,京中流言的确被压了下去,齐云若得知第二天周太后将在朝中推举新帝,坐立不安地走来走去,他心里虽然信任皇上,种种担忧却怎么也压不下去,一天见不到皇上,他一天就不能放心。李琛登基后,府中侍卫大多授予官职,像是瞿擎就被派去了西山大营任以军职,现在府中侍卫长是方戈,这几天也一直是方戈在府中陪着齐云若四处走动。
    方戈出去打探消息回来,道:“我现在出不去京城,不能联系上瞿擎,其余皇上亲信家族,大多被监视了起来。”
    齐云若点点头,不禁想,王爷在宫外不会没有布置,这些人会分布在哪里呢?自己能不能找到他们?皇上。。。。。。齐云若忽然眼前一亮,“陪我去知雅楼一趟。”
    方戈一惊,不过还是点头道:“我知道了。”
    国孝期间,百姓一年内不得嫁娶,官宦人家不得宴饮,可是像是秦楼楚馆,仍是对百姓开放着,齐云若换了一件不显眼的衣裳,进去知雅楼找到了容三娘。
    容三娘一句话没有问,带他去了一件隐秘的屋子,等着齐云若开口。
    齐云若道:“三娘,我知道你消息灵通,我只想知道,你所代表的知雅楼,以及其他我所不知的势力,是支持皇上的么?”
    容三娘沉默一会儿后道:“先帝从年轻起就在宫内宫外埋下数不尽的暗桩,先帝驾崩前不久,这些势力已经全部向当今皇上效忠了。”
    齐云若道:“现在皇上被拘禁在宫中,三娘,你有办法叫我见到他么?”
    容三娘轻叹一声道:“现在局势紧张,你还是不要牵扯进去的好。”
    “明日周太后推举新帝,我总觉得还会有别的事情发生。。。。。。三娘,你只告诉我,皇上应付得过来!”
    容三娘目光复杂,“我们知雅楼只是负责探听京中权贵消息的,对宫中情况并不知晓,所以我也不能告诉你什么。”
    齐云若沉默良久,准备离开的时候,容三娘忽然叫住了他,齐云若一愣,问道:“您还有什么事么?”
    容三娘道:“我听说了皇上要立你为后的事情。”
    齐云若点点头。
    容三娘像是不知道如何开口一样,犹豫道:“你要想清楚,这件事闹到现在,哪怕皇上成功了,可是叫人如何想你?说你是祸国殃民都是轻的。”
    齐云若道:“我为什么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呢?我愿意做这个皇后,皇上也愿意,别人谁也不能影响我们的决定。”
    容三娘勉强笑了笑,齐云若觉得,她也许是想起了先帝,容三娘一生未嫁,为先帝维持了知雅楼多年,可是无论是她还是水玲珑,新帝绝不会把她们放在明面上叫人知道。
    齐云若道:“我先走了,您多多保重。”
    容三娘点点头,目送着齐云若离开。
    齐云若站在太子府大门内,听着外面嘈杂的声音不断响起,整个皇城都被景王的人马包围起来,今日景王率兵进宫,为了防备京中其他势力趁乱做些什么,把皇城围住,像是各大王府、公爵府邸都被人团团围住。
    齐云若望着天空,乌云阵阵,不知何时就会降下一场大雨。
    庆王推举景王这件事过去,叫周太后对景王多了几分警惕,所以在景王出兵后,周太后也联系了不少人马,以周令严为首,守在皇宫门外,见景王可以直接诛杀。景王率兵以诛杀叛逆为由,周令严则是要拿下景王这个乱臣贼子,两批人马开始厮杀后不久,一直躲在慈安宫的太后太后悠悠然叫人打开宫殿大门,带着宫女、太监,朝紫宸殿走去了。
    宫中不少宫人四下逃窜,太皇太后神情自若,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影响,慢慢走到了紫宸殿前,两个侍卫交戟而立,太皇太后淡淡道:“滚开。”
    两个侍卫对视一眼,默然退开,太皇太后扶着韵屏姑姑的手,走进了紫宸殿,李琛站起来,微笑道:“祖母怎么过来了。”
    太皇太后道:“外面那些动静,吵得我不舒坦。”
    李琛扶着太皇太后坐下,太皇太后笑道:“不过说起来,我倒是真的服了你家的小齐,他竟然能找上庆王。”
    李琛眼中唇角都是笑意,太皇太后道:“你什么时候动手?”
    现在文武百官也都被困在了太和殿,神情焦急,不管是周家的人还是沅家的人都胆战心惊的,此时周太后还在帘后,她的手在不断颤抖,若是赢了,自然海阔天空,可是若是输了。。。。。。
    周太后已经宣布立李煦为帝,李煦站在龙椅旁,却没有勇气坐上去。
    “报——景王叛军已经打进宫来了!”
    “太后娘娘!景王的人马朝太和殿来了。。。。。。”
    有些官员们脸色还好,不管是哪个登基,总不能对官员们斩尽杀绝,也有的已经是面如黄土,他们是忠于周太后的,若是景王胜了。。。。。。
    周太后厉声道:“千牛卫呢!大内侍卫呢!景王是叛逆,人人得而诛之,杀景王者赏银千两,封为三等伯!”
    庸王看着自己的母亲,颤声道:“母后,若是大皇兄。。。。。。他会不会留下。。。。。。”
    “闭嘴!”周太后冷冷地看着他,她不明白自己这个儿子怎么这么没用,现在就吓成了这个样子,周太后道,“若是景王打进来,你和哀家,都活不了!”
    景王蛰伏多年,实力不可小觑,前段时间周太后下令关闭京城大门,就算现在传令下去,西山大营的人赶过来也要好几个时辰,何况那些人还是忠于皇上的。。。。。。周太后面容不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里也升起了一丝绝望。
    “怎么办呢。。。。。。。”周太后喃喃自语,忽然想到,既然景王是以诛杀叛逆的理由进来的,如果自己让这个理由消失,能不能逼他手下的人停住,周太后吩咐道:“把皇上带来!”
    “母后。。。。。。”庸王瞪大了眼睛。
    “蠢货!”周太后看着庸王,“如果皇上出来后,景王还不罢手,我们也可用他拖延一段时间,若是景王略有犹豫,我们也可绸缪其他。”
    “是,儿子明白了。”这里气氛太过压抑,李煦,没有指派他人,而是自己跑出殿外去寻李琛,可是等他到了紫宸殿的时候,才发觉这里早已是空无一人。
    太皇太后回到了慈安宫,李琛出宫去了,可是她这个老婆子到没有必要,不管是周太后还是景王,都没有胆子对她下手,她只要在这里等着最后的结果就是。
    西山大营在很久之前就被收到了李琛的手下,在周太后还以为西山大营的人进不来京城,京中都在她的掌控之下的时候,上万兵马却早已在京外扎营等候了多日——周太后收到的,并不是确切的消息。
    正阳门打开,以瞿擎为首的军士齐刷刷向李琛行礼,李琛身着龙袍,淡淡道:“诸位儿郎,今日你们将随朕诛杀奸贼,立下不世之功!”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秋雨萧瑟,寒气逼人,齐云若听到如雷霆般的呐喊声后,收紧的心逐渐松弛了下来,这样的人马,不是景王的乌合之众可比拟的,那都是经过战场的洗礼后,历经了死生考验的军队。
    那一日景王伏诛,周太后与庸王李煦在宫中被擒,周太后封号被夺,一生都将囚于景阳宫,而李煦也被褫夺亲王封号,拘禁于京郊。
    此后一个月,李琛将朝廷清理干净,将庆王封地定于锦州,再提立皇后之事,这一次,朝中没有一个人敢反对了。
    李琛微笑道:“来年二月初六,朕拟行立后大典,诸卿家以为如何?”
    皇上连日子都选好了,礼部的杜尚书也只能笑道:“臣必不负所托,不会使大典有一丝不妥。”

  ☆、第76章 结局(下)

二月初六,齐云若四更起身,七八个婢女一齐围过来给他穿上大红色绣金的礼服,齐云若睡眼惺忪地张开手任由她们动作,绿岚端着一碗圆子过来道:“主子吃几个吧,奴婢听说您等到晚上都没机会吃多少东西。”
    齐云若坐下来伸出脚叫人给他换上靴子,张口吃下两个肉圆子,就摆摆头表示不吃了。
    今天是他和李琛大喜的日子,普天同庆,放眼望去,所有出现在他眼前的人都带着笑意,可是他心里却是奇怪的恍惚,是这样。。。。。。今天,他就要和王爷。。。。。。不,是皇上,成亲了?
    他的礼服被十八个绣女赶制了一个半月,繁复雍容,他站起来试了试,只觉得厚重得很,他戴上被修改过的九龙四凤男子冠后,天已蒙蒙亮,婢女们退下去,一个礼部的官员走过来道:“后君,您该出门了。”
    齐云若点点头,墨莲院正门打开,仆婢们跪下齐呼千岁,齐云若摆摆手,走在正红的毯子上,一步步出去。
    古人云帝王妻不能称之为“妻”,因为妻谐音于“齐”,天底下任何一人都不能和皇帝平起平坐,故而称“后”。齐云若被册封为皇后之后,李琛下令改称呼“娘娘”为“君”,李琛的妃妾都将留在太子府,宫中除了几位太妃,已经没有了可以称之为“娘娘”的主子。
    李琛祭祀完先祖后,前往慈安宫,给太皇太后磕头,今天太皇太后也穿着正式的礼服,她等李琛起身后,把他叫到身边坐下,问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