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只此浮生是梦中-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兵终于忍不住,抬起头大声问道:“将军还在犹豫什么?边关沿线数城告急,彦城前屯了八千士兵,桂军师请将军速回!”
  
  子衿算了算日子,仍是轻声对士兵道:“我有急事,不能在此久留,桂岩军师自可再抵挡一阵,我会向朝廷要求加兵。你……便先回去吧!”
  
  “将军,有何事比这更重?将军说过要与我们同生共死,难不成要食言而肥?将军贪生怕死了么?!”
  
  子衿翻身上马,催着马向前走,似是要将士兵急切的声音抛在耳后。
  
  马儿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无论怎样挥鞭它都在原地歇着。子衿苦笑着拍了拍它的背,说道:“连你也闻到战火的味道了么?”
  
  马儿嘶鸣一声,上下摆动着头。
  
  子衿盯着手上的战报,再看了一遍。彦城守军五千余人,胡兵八千,分两路攻西、北二门;嵋滢守兵八百,胡兵一千,攻南门……共五城受到袭击,若是再不回去,彦城失守,胡兵便可长驱直入!
  
  他闭上眼,忽然想起吴钩望向西北的眼神。
  
  他狠狠咬牙,拉动缰绳调转马头,对仍跪着的士兵说道:“回去吧。桂岩应该已向朝廷与其他城池求援,我们快些赶回去便是。”
  
  “是!”士兵大喜,连忙上马跟着子衿向西北奔去。
  
  *****************************
  
  到了彦城之时,胡兵攻势猛烈,在城内便可隐隐听见声响。子衿急令抽调其余两门的士兵约八百人再去支援北门西门,又穿上铠甲,提上云纹,跑上城楼。一路上安抚伤员,鼓舞士气,只觉情况危急。
   
 75、回头 。。。 
 
 
  桂岩一见子衿便将伤亡损耗都说了一遍。城内只余下四千多人,马匹无甚伤亡,只是箭支巨石消耗太大,守城的器械也多有损伤。兵源无处补充,只能等待朝廷的援兵到达。
  
  子衿问道:“何时发出告急文书?”
  
  “从城外大营撤退之时便已命士兵向边关各城、朝廷求援,只是未曾想来兵如此之多,又分兵袭击,恐怕朝廷一时也分不出足够的人手。五城之中只有彦城粮草囤积得多一些,又是中原门户,来了援兵必是先到彦城。”
  
  “纵使如此,按照以往惯例,也必定要等待三到五日。”
  
  “五城皆在一线上,这线上唯有楝囿一城未遭战事,它虽是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无需太多兵力,却也难以派兵增援它地。”
  
  两人说了一阵,相对苦笑道:“恐怕真要在此死守了。”
  
  桂岩跟着子衿巡了一圈,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将军到底有何要事未曾办妥?”
  
  “……再去看看城防吧,如今天色渐暗,谨防胡兵夜袭。”
  
  “是。”
  
  夜色渐深,两边都在整装休息。将士们点上火把,红光照亮了铠甲和带着倦色的面容。
  
  子衿一个人站在城头,看着在城下扎营的胡兵。
  
  他握紧了云纹,剑鞘上的纹路深深嵌入他的掌心。
  
  吴钩病重,药石无医……且吴钩那封信如同遗言一般,真让他深感不安。
  
  他按了按胸口,觉得疼痛愈来愈剧烈。
  
  他弯□子,捂住嘴,不住地咳嗽。夏日的晚风吹来,如同荒原上白骨们发出的呻吟,极其恐怖。
  
  身后的将士们缩成一团,互相安慰壮胆。子衿慢慢站起身来,挺直了背。
  
  他是……将军。
  
  他是该无所畏惧的将军,是该舍生忘死的将领。
  
  身后,除了这些士卒,这一城百姓,还有中原的土地。
  
  吴钩,也在那片土地之上。
  
  他在等着自己回去——只要守着这里,等待援兵到来便好。
  
  他还欠他一个回答。
  
  他早不是孩子了。




76

76、皇城 。。。 
 
 
  皇城。
  
  柳梓接到边城告急的线报后,夜里立即暗中进宫面圣。
  
  他穿着整齐地站在殿内,等待坐在皇位上的人看完消息。
  
  皇上沉吟半晌,轻声说道:“既然边城告急,自然该派兵增援。柳卿深夜为此而来又是何意?”
  
  “回皇上,臣听闻除彦城外,其余四城均有敌情;五城中又以彦城屯兵最多,先增兵彦城,怕是不妥吧?”
  
  “年前雍沂被毁,彦城便成了中原的门户,屯兵最多也是应该的。”
  
  “五千士兵足够守城了,事前刘将军却一再要求增兵、增粮、增饷,边关其他将领也未必心服啊。”
  
  “这次战事又起,不增援怕也不妥吧?若是刘卿抵挡不住,胡兵便可顺官道直入中原了。何况即便是守住了,事后刘卿追究起来,朕该如何?”
  
  “皇上是九五之尊,哪个忠心的臣子会违抗圣命?这个刘子衿倒是大胆,臣前日收到消息,说是战前他还曾暗自出了军营,不知去了何处。直到大战在即,他才匆匆赶回。”
  
  “依你所言,这增援一事……”
  
  “不若等其余各城都解了围,再去救彦城。依着彦城的守兵排布,便是十日再去救也不迟。即便是彦城失守,阳关处还存有大量火药,尽可将胡人堵在阳关之外。皇上以为如何?”
  
  柳梓走后,皇上提起朱笔在纸上批了几字,又对身旁的老太监说道:“依你看,这彦城若是不增援,可以守几日?”
  
  “这……老奴、老奴不敢妄言。只是老奴听闻柳梓与刘大人素有私怨,柳梓若是因私废公,误了增兵的时机,可就大为不妙啦。”
  
  “这倒也是——柳卿方才不是说,阳关还有大量火药么?”皇上轻笑了几声,将方才写好的朱批又丢进了废纸篓中。
  
  老太监跟着皇上回去时,对一旁的小太监说道:“皇上方才丢进废纸篓的东西,你可得仔细着点,别叫他人拿了去,清理完了就全教烧掉,记清了?”
  
  “是。”
  
  待到旁人都走光了,那太监才迅速翻找着纸篓中的东西,将那朱批重新展开。他从袖内摸出一张纸片,就手沾了些未干的墨汁,抄写起来。
  
  ******************************
  
  守城已到了第三日,还不见朝廷的援兵。子衿抽出几个士兵前去各城探听消息,士兵回来报称其余四城都已有增援。次日桂岩又接到一份公文,称朝廷的援军要在两日后才到。
  
  他狠狠将公文摔在地上,子衿又捡起来仔细看了一遍。
  
  增援延迟,城内莫说解围,便是能否守住城门都成问题。若是兵源不足,怎么其余四城都有增援?
  
  守城六日? 
 76、皇城 。。。 
 
 
  城内余粮已不剩多少了,百姓们全都从家中出来为军队运送军备,便是如此也处处捉襟见肘。如此守城,还不如——只等援军一到,便打开城门冲杀出去。
  
  他将仍在发怒的桂岩拉到沙盘旁边,又看起地形来。
  
  “在这两城中间聚集的胡人较多,若是等这两地解了围,便各与彦城形成掎角之势……”
  
  “解围?等到他们解围,胡人都闯入百姓家中抢掠了!”
  
  “桂岩——”
  
  “这四城守将,三个都是胆小怕事之辈,若不是胡兵来得少,他们早开城投降了!以往庄将军在时他们之中便有小人向胡兵通风报信以求自保,我看这次你一离营便有大批胡兵来袭也非偶然。真是家贼难防!”
  
  “你是说,消息传出得如此之快?”
  
  “军队每月都会暗中进行清理,凡是接触过可疑之人的士兵一个不留,只是己方往来管得不严。”
  
  正说着,外面传来轰然大响。两人急忙出去看看情形,却见士兵已抬出了火药。
  
  子衿大声喝道:“这是谁的主意?谁搬出囤积的军备?”
  
  “回将军,方才有一队兵马运来了粮草和大量的火药,说是阳关来的,奉旨增援。我们正要禀告将军,他们却早早回去了。”
  
  “不是说要两日后么?来了多少人?”
  
  “这……只来了百余人而已。”
  
  桂岩大吼道:“荒唐!彦城士兵伤亡了三千,只来一百余人?他怎么不干脆叫识路的老马将东西送过来算了!”
  
  “也罢,来了火药也是好的。”子衿想了想,说道:“送来了多少火药?”
  
  “方才点过了,有五百箱。”
  
  “不要一点点扔下去了,徒增损耗。”
  
  “将军是要——!”
  
  “既是阳关送来的,何需省着?分三批,第一批全部扔下去,将还在攻城的胡人全部炸死!”
  
  子衿转头看着那汹涌而来的人潮,眼里渐渐染上肃杀之色。
  
  侵我家国,阻我回程者……该死!




77

77、死讯 。。。 
 
 
  第一批火药用尽后,胡兵果然摄于其威,不敢冒进。
  
  过了半日,胡人将领认为城中已无多少火药,又一次下达攻击的命令,从北门转而急攻西门。
  
  第二批火药依旧快速运到西门,全部投下,胡人终于下令后撤至三里外,整军休息。只是彦城之危仍旧未解,朝廷的援兵也还要再过一日才能抵达。
  
  子衿和桂岩却是松了一口气。还有一批火药是作不时之需,分成两处堆在两个城门楼上,由一百名士兵看守着,算是安全。若是胡兵再次来袭,只需用一批士兵作守卫之状,引胡兵猛攻另一城门,再投下火药便好。
  
  桂岩已在城上待了四日,实在撑不住了,子衿令他先回城中歇息。桂岩正要收拾桌案,子衿拦住他道:“这些东西我再看看,或可找到什么办法。”
  
  “这……”桂岩现出些为难之色,却仍是遵令去了。
  
  子衿先打开发在房间一角的箱子,检查了里面的东西。见完好无损,这才放心。他转头又将桌案上凌乱的纸张放置整齐,才一张张拿来翻看。
  
  桂岩是个极细心的人,这几日的军报战斗都有粗略记叙,子衿看得也清楚。
  
  只是他方才走时的神色让子衿略感奇怪,这才仔细将他留下的东西翻看一遍。
  
  纸张慢慢减少,子衿揉了揉眼睛,十分疲倦。
  
  他推开眼前的军报,又拿出下一沓东西来。
  
  一张纸片,轻轻地落在地上。
  
  子衿正觉得诧异,却发觉幽暗的烛光下纸片闪出一些黑红的颜色。
  
  ——这种纸质该是!
  
  他急忙将它捡了起来,展开细看。
  
  ——吴钩,已死。
  
  他像是看不清上面的字迹一般,反反复复地念出声来。
  
  怎么可能——他还欠了他一个回答。他还在江南——望着西北啊!
  
  他颓然做到,心口疼得想要裂开一般。他抹了抹脸,又对着烛光举起那张纸条。
  
  确是与以往的信件一样的字迹。
  
  是他那日要赶回江南时遗落了书信,桂岩才隐约猜到了他的事情,所以隐瞒了吴钩已死的消息?!
  
  他大哭起来,转而又呛咳得像是在笑一般。
  
  他脱下铠甲,蜷缩着身子,手中的纸条被捏成一团。
  
  这夜,实在是太冷了。
  
  子衿坐了良久,忽然用手撑着地站起身来。他将纸条放进怀中,又慢慢将方才散落在地的东西整理清楚。胡兵还有一次来袭的兵力,朝廷的救援还有一日才到。
  
  他还要撑着,至少撑过最后出城时的一击。
  
  *******************************
  
  第二日桂岩翻看案上的纸张时,发觉压在下面的纸 
 77、死讯 。。。 
 
 
  条已经不见了。他见子衿并无异样,松了口气,又觉得有些诧异。上次发来的书信便说是此人重病,将军竟要冒着天大的罪名赶回江南。这次此人病死,他却没有惊慌,也未怪罪自己将消息藏了起来。
  
  ——或可等到战后再说。
  
  等到第三批火药告罄之时,朝廷的援兵终于赶到。时间如同算好一般,让桂岩很是恼火。子衿却仍是沉静如水,将余下轻伤的士兵们集合起来,点了人数。
  
  还剩一千余人。
  
  身后的士兵们排成方阵,子衿大声吼道:“开城门——”
  
  城门大开,千余人大喊着“杀——!”举着兵器冲过桥来。城外的援兵十分勇猛,冲击着已经疲累无比的胡人的阵营。
  
  子衿拔出云纹,对准敌军的脖颈眉心劈刺。血液溅上了脸庞与铠甲,云纹的柄也滑得几乎握不住。子衿将剑穗缠在腕上,紧紧抓着剑柄,用力砍杀。
  
  他冷眼看着,敌军被刺中,在他的面前倒下,被马蹄践踏得粉碎;刀光剑影之下,无数兵卒身首异处。他寻找着敌军的将领,一路上胡兵们被刺穿砍断。
  
  毛皮,铠甲,血肉,骨骼……他像是疯了一般地冲去。
  
  结束时,已经不剩多少士兵了。
  
  子衿已经杀得脱力,手颤抖地握住云纹却对不准剑鞘,试了几次才将云纹送回鞘中。
  
  他脱下头盔,一踩马镫,忽然从穆身上摔了下来。
  
  战场上的血腥味浓烈得让人作呕,他爬起身,踩着敌方己方士兵堆叠的身躯,走向战场的中心。
  
  血液漫过了脚背,他慢慢跪了下来,痛哭失声。
  
  士兵们脱下头盔,放下兵刃,全部在血泊之中跪了下来。
  
  ——吴钩,已死。
  
  我为之拼命的,竟是这样一个结局。
  
  真是荒唐……真是荒唐!
  
  真是荒唐!




78

78、下葬 。。。 
 
 
  子衿向朝廷去了几封奏折,皇上才特准了子衿的假。
  
  武将只有父母去世才能休假百日,这次五十日的假期已是特例。
  
  子衿从边关出发时,桂岩待要辩解,他摆手让桂岩住口:“我不在时,营中事无大小,但望军师担待。”
  
  说罢,他一甩马鞭,穆便奔驰起来。桂岩看着一人一马的背影,向那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子衿一路疾驰,经过阳关古道,穿过中原土地,向江南赶去。熟悉的古道长亭,青石板街,孩童们仍唱着歌谣拍着手经过,偶尔有几个女子抬眼看看疾行的路人。
  
  子衿赶到时,吴钩还未下葬。他在棺前站了许久,无话可说。推开棺盖一角,他最后看了一眼,便又让几人将棺盖推回原处。
  
  全白的发,枯瘦的手,穿戴整齐的衣裳。似是垂暮的老人。
  
  吴钩没有家人,下葬用的是几个人挑来的棺材。下葬时,几个照顾吴钩的人都跪在一旁,子衿疲倦地挥了挥手,让他们走了。
  
  子衿在吴钩墓前坐了几个时辰。站起身时,轻声说道:“还是先去洗块碑才好,总不能弄得跟无名人的坟一般。”
  
  他习惯地抹了抹脸,却发现自己没有流泪,连眼角的湿意也早被江南的微风吹干。
  
  待到子衿为吴钩立了碑,修葺坟茔,已是五日之后。
  
  他在墓前看了又看,那一行大字却越来越清晰。
  
  吴钩之墓。
  
  没有亲属故友的称谓,也没有朝廷对英杰忠臣的追封。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已。
  
  晚上子衿在当初放灯的江水边坐了很久,直至衣衫凉透,
  
  人语欢声不绝于耳,胭脂画舫,白面书生,处处风流。
  
  ——去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正是吴钩那年放灯在兴头上轻吟的句子。
  
  竟是一语成谶。
  
  他苦笑一声,沿着当初回家的小径一路走着。熟悉又陌生的窄巷,湿滑的青苔,如此寂寥。他买了一坛女儿红,再次推门走入吴钩的院子,爬上屋顶,如履平地,不复当初的艰难。
  
  他在屋顶坐下,大口大口地灌下琥珀色淡酒。他朝西北的方向望,看不见风沙狼烟,只有一片江南繁华。
  
  青衫湿透。
  
  第二日清晨子衿拜别父母,独自一人踏上回程的路——这片故土此时是如此陌生!
  
  父母也老了,无人来送。穆不过是第二次来江南,却似老马识途一般,直往当初的长亭走去。
  
  无限感怀,不过一刹。
  
  子衿去了江南的姻缘寺,看了看吴钩缠上的那处红线,又走下山去 
 78、下葬 。。。 
 
 
  。
  
  回到京城时,却见一派繁荣景象。上次大战后子衿立了战功,皇上给刘家厚重的封赏。许多族人都来拜会,子衿不胜其烦。
  
  他要去京郊时听人说京郊的姻缘树在几日前倒了,他笑了笑,也不再追究。
  
  他走在京城街头,看着人来人往,听着小贩的叫卖。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他想他终于明白了吴钩的恨——
  
  凭什么你们在此歌舞升平,为你们杀敌的将领却要独自一人在江南垂老死去!
  
  ****************************
  
  回到西北之时,桂岩将军营整理得井井有条。士兵们重新开始演练,兵刃也换了一批。只是,城外又多了许多望乡坟。
  
  子衿在一处缓坡上坐了下来,拍着穆,轻声叹道:“现在我只有跟你还能说上几句了。”
  
  穆似也知晓主人的心意,轻轻蹭了蹭子衿的手。大而亮的眼睛仍是温和的,与一般的马匹似乎并无不同。
  
  “我原来想,他才四十岁,即便是只能活到花甲之年,也还有二十多年。”
  
  “为什么会这么快?穆,我想不明白。他头发全都白了,他的手——比我的手还要干瘦。”
  
  “他不是待在最养人的江南吗?那么多的水,那么多的江河——”
  
  “为什么我离开江南离开京城到这样荒僻的塞北,最后就换来这样一个结局?”
  
  “我的血汗都留在这片土地上,我对那些龌龊肮脏视而不见,我任由别人贬损我,看着世态炎凉,不管不问。”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穆。我看着他的墓地——下面躺着的人,怎么可能是吴钩呢?”
  
  “他送我的云纹还在这里,我杀死那些胡人,我丢下病重的他一个人又回了西北!”
  
  “我还想过,如果有朝一日能回到江南安度此生,我一定会照顾他一辈子!”
  
  “你说,他的眼中除了这样荒凉干旱的地方,还有什么?他就像哄骗一个孩子一样对待我!”
  
  “我留在这里,穆,我要留在这里。”
  
  “我替他待在这,断了手臂还是腿都一样。”
  
  “等我死了……等我死了,再回去找他。”
  
  穆又蹭了蹭子衿的手,摇动着尾巴。
  
  子衿站起身来,看了看彦城高大的城楼。江南,京城,塞外……
  
  真是白驹过隙,一梦浮生。




79

79、魂魄 。。。 
 
 
  庆裕五年,胡兵在春夏两次进攻被打退。
  
  庆裕九年,突厥可汗紮利被杀,紮利的二子即位,借口紮利为汉人所害,大举进攻。子衿全力抵挡,兵力损耗竟达到五千人之多,朝中大肆兴建楼阁,臣子们无人进谏,边关人数吃紧。
  
  庆裕十年,蒙古趁汉人突厥军力受损之时进攻彦城。
  
  这是十年来最疯狂的一次进攻。
  
  胡兵的又一次冲击使几个偏将都受了伤,副将的左臂甚至被全部砍去。
  
  两军对垒,都在趁着空隙喘息。
  
  子衿站在城上看着脚下。
  
  前,是浩荡敌军。后,是一城百姓。
  
  敌军扬言再不投降,破城之时便要屠城。
  
  看着被攻城石器无数次毁损又被军民一点点修补起来的城墙。然而它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像是被毁损了龙骨的船舷,被掏空了生命里的老朽。他可以想见下一次攻城的惨状。也许,不等敌军屠城,城内便已流血漂橹。
  
  子衿想,他手上还有三样东西。
  
  短剑,帅印,长刀。
  
  放下帅印与长刀,或是用短剑破开自己的胸膛。
  
  然而他不能。
  
  他知道自己挡不住了。
  
  朝廷再不发兵增援,其余各城也受到猛烈的攻击。
  
  然而他也不能退。
  
  他的身后不只是这一城的百姓。还有比插满旗帜的边关沙盘更广阔的地方。跨过春风不度的西北边关,向山明水秀的中原延伸着国土与在国土上生活着的人们。
  
  这一城,是中原的门户。于这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