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子难为作者:石头与水-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监会观星啊!俺们也是略通一二的。
  星相卦卜,才子们都有涉猎的。
  故此,大半夜的,大家都不睡觉了,穿着棉袄围着被子的在院中观星。
  大臣们不少为了观星吹了凉风受了风寒,一边喝着苦汤药汁子,还在琢磨:太子殿下莫非有啥大动作,不然钦天监的嘴真咬的跟蚌壳子似的,也忒蹊跷啊!
  正当大家都在为些犯愁的时候,远在江南的宋淮宋大人与太子殿下意心有灵犀一点通了!要不说宋淮大人能爬到浙闽总督是极有道理的事呢,他就格外的比别人机伶。当时,宋淮大人因苦思太子屡召钦天监的用意而不得,便打算去姨太太那里消谴消谴,正当宋淮大人埋头苦干时,忽然慧至心灵,他悟了!宋大人一拍大腿,霍地在姨太太娇花软玉的身子上一忤,底下美人儿一声娇喘浪吟,宋大人哈哈大笑:悟了,他悟了!
  当下三五工夫的爽透,丢下美人,跳下床,趿上鞋子,一迭声的吩咐人请周先生前来书房议事,浑然不管床上带着向分羞怨的美人儿那张似嗔似喜的美人儿脸。
  周之源深更半夜的重新穿了棉袄,披了大氅,由仆从引着来到宋大人的书房。宋大人身上还带着些许脂粉香,见到周之源一拱手赔礼道,“对不住先生了,深更半夜的,扰了先生的休息。”
  周之源摇头,示意无妨,直接问,“大人可是有急事?”
  “正是急事。”宋大人带着三分喜色,“先生也知道,近来帝都送的信过来,说太子殿下屡召钦天监,先生可知太子所为何求?”
  “老朽也一时参悟不透呢。”
  “天象天象,”宋淮激动的从椅中起身,握住周之源的双肩,笑道,“天降祥瑞啊,先生!圣朝出明君,盛世出祥瑞!太子殿下出身镇南王府,定比谁都盼着祥瑞呢。不过如今皇上在位,太子怎能妄行直言,只得暗示我等。先生且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弄出三五祥瑞来才好呢!咱们离帝都远,先生且帮我拟好折子,我先把折子送去,祥瑞随后就到,也能讨了皇上太子欢心!”
  周之源恭敬的行一礼,心悦诚服,“大人之才,属下望尘莫及。”
  “皆是因有先生相助,本督方事事顺利。”
  帝都,昭仁宫,明湛站在白玉阶上,披着一袭银狠裘,小脸儿抬45度,仰望满天的星光,幽怨的叹一口气。

  182、番外皇帝难为之十八

  究竟什么时候才下雪啊?
  如果大家真正知晓明湛的心理活动;他们就会吐血的发现;他们是真的冤枉实诚的钦天监大人了。
  太子殿下召见他;真的只是问了问天气啊!
  大家之所以不信钦天监的话,实在是因为今年各地风调雨顺。拿帝都来说;入冬已下了好几场雪;却是下下停停;绝对是滋润了冬小麦,又不担心酿成雪灾。
  这样好的年景;殿下您问啥天气啊!
  究其要由还要从年货二字说起,明湛送了自己的一张肖像画给阮鸿飞做年礼;阮鸿飞的回礼是一套银狐裘的衣裳。嗯,也就是太子殿下每晚必要穿着看星星的那件。
  说到狐裘;对于皇室真不是啥新鲜东西,像明湛这个地位,要啥没有啊!黑狐裘、白狐裘、他还有一件红狐裘,就是没有银狐裘。
  银狐本身就少见,凤家兄弟不是什么穷奢极欲的性子,从不会上赶着要臣子们献什么稀罕物儿。用阮鸿飞的话说,这种银狐生长在雪山高原,毛色丰厚,针毛的尾尖儿略带一丝银光,穿在身上既保暖又好看,是他在关外的时候凑巧碰到的,这么些年自己也只得了这一件儿裘衣,想着帝都天寒,就给明湛改小了送来。后面的话肉麻的明湛偷笑三天,譬如什么这衣裳上有我的味道,你穿上它犹如我在你身边啊;譬如我不在你身边,就让它替我为你遮风挡雪啊……
  反正那些话啊,硬是将一件旧衣裳夸成了他阮鸿飞对明小胖的钻石真心,让偷看信件的凤景乾险些冷的得了风寒。
  故此,明湛对这件衣裳是极珍视极看重的。
  尽管凤景乾嘲笑明湛拿着件儿旧衣裳当宝贝,明湛却觉得衣不如故人也不如故,他家飞飞是如此的体贴云云。
  因为阮鸿飞身量高挑,余下的料子给明湛拼了个狐裘帽子,一对护耳的耳扣儿,还有一件护手的暖笼,明湛收到衣裳后就迫不及待的穿了起来跟凤景乾显摆。
  别看明湛个子不高,却养的圆润雍容,挡不住的富贵气息。这样一打扮,既灵秀又可爱。
  凤景乾瞧着既喜欢又伤心:我儿子,竟然便宜了那个妖孽!
  这衣裳好看是好看,保暖效果也极好,明湛也喜欢,就是,平日里也只有上朝啊或者出去的路上穿穿,明湛呆的地方冬天都烧了地笼,穿着棉衣裳就够了,再加件裘衣,实在热的大汗淋淋。而且,他家飞飞说了:白雪红梅,卿若披之,更添三分姿容。
  明湛上次送了幅肖像,阮鸿飞回信夸他英武,这次明湛打算待下了大雪在梅园里穿上这件衣袍再请画师画一幅写真寄给阮鸿飞。
  遂,日夜盼着下雪。
  可这老天爷好像跟他做对一般,就是不下了。顶多是吹一阵凉风,刮几个冰渣渣作罢,叫明湛好生着急,只得叫来气象预报员——钦天监大人问了又问。
  明湛做事随性,却不想他身份摆这儿,就是放个屁都有人要分析一下太子殿下是中午吃多了萝卜还是什么原因比平时多放了个屁啥的,何况他这连着半个月的召会钦天监的举动实在惹人生疑。
  终于在明湛望眼欲穿的等到第二十三天的时候,老天爷开眼,下了一场鹅毛大雪让明湛如愿。
  明湛得了画儿,整日喜气洋洋,也不有事儿没事儿的抓着钦天监问天气了,对臣子们也有说有笑了。
  大臣们都在底下寻思:莫非太子殿下从天象上得到了什么好消息?
  接着,浙闽总督宋淮八百里加急的折子飞到帝都:西湖里发现一只千年白龟,是为祥瑞之兆。因祥瑞年纪太大,还要在路上慢行至帝都,先送上折子向皇上、太子殿下报喜。
  轰——
  满朝文武都炸了锅,清流们自不屑这种祥瑞把戏,唾弃宋淮学此佞幸手段邀宠,对此万分不屑。当然,有更多人在心底暗骂:你他娘的宋淮,只显着你聪明啊你手快啊!咱、咱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天相天相,天降祥瑞啊!因被宋淮拔了尖儿,半朝的人郁闷的吐血。
  当然,也有清流心里担心,太子您不要迷恋祥瑞啊!那只是个传说啊!糊弄傻子的!纷纷跳出来说宋淮妖言惑众,罪不容诛。
  明湛倒无所谓,叹一口气道,“难怪你们不知道呢。这个我是再清楚不过的,我姐夫是云南有名的名医。嗨,像这种白龟啊白鹿啊白虎啊,其实跟普通的龟啊鹿啊虎啊的,是不大一样。正常的怎么能生成白色儿呢?就好比人,说有一种病,得了这病后皮肤就一片一片的变白,姐夫说这叫白化病。动物也是一样,异常的白肯定是得病的。算了,叫宋大人不要往帝都送了,他这是不知道呢,拿着只病龟当宝贝。”
  “太子殿下英明啊!”清流大臣们恨不能流出几滴哭悦的眼泪,抽了一鼻子,痛打落水狗道,“皇上与殿下圣明烛照,只是宋大人身为一品总督,竟信这种歪理邪说,且将病龟呈于御前,真乃对皇上殿下的大不敬。”
  凤景乾笑,“太子,你说呢?”
  “嗨,一点子小事儿,你们扯的远了。”明湛浑不在意的笑一笑,说道,“史上不乏有这种记载,也有许多皇帝喜好祥瑞,宋大人或许是看的书多了,又碰上了,觉得稀罕就送了来。他又不傻,若知道有病,还敢送啊?不知者不怪,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这个的,还有什么炼丹长生啊,一概都是子虚乌有的事儿。没事儿了,念念经,说说道,读一读孔孟圣贤,这才是康庄大道。若说祥瑞么,开浚,你来拟旨,跟宋大人说,他把浙闽两地治理好了,演武的差事办好了,就是献给父皇与我最大的祥瑞了。那只白化龟,叫他放生吧。”
  太子殿下的一席话,使得宋淮宋大人成为了帝都上流社会的新话题舆论中心。大家现在一开口就是兴灾乐祸,“唉哟,不知宋大人那只白化龟怎么样了?”
  “是啊,宋大人这向来最会体察圣意的,也不知道怎么这回没体察对。这不,咣唧就撞到龙犄角上去了呢?”
  “这都是太子殿下英明啊。”
  ……
  事实证明,帝都人也是很八卦的。
  反正,太子殿下关于对宋大人祥瑞的谕旨传回杭州,马维都在私下偷笑了好几回,见阮鸿飞拿着幅画儿爱不释手的样子,凑上去瞧一眼,直乐,“唉哟,这是谁家小胖子,你儿子啊?”
  阮鸿飞的脸色……
  试问:还有比这句话更诛心的么?
  可见马维虽是个武人,却有着文官以言杀人不见血的本事。他这一句话就直接捅死了两个人,明湛最不喜欢人说他胖了;还有阮鸿飞阴郁的小眼神儿,蓝汪汪的绿幽幽的跟淬了毒的小刀子似的,嗖嗖的飞向马维,恨不能直接戳死他算了!马维直觉好像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吧?上,上次大概,嗯,二十几年前吧,他仿佛也是嘴上没把门儿得罪了阮鸿飞,后,后来怎么着了呢?马维想到那回的下场,不由吞了口口水。
  “我很老吗?”
  “不,不是那意思。”马维嗑巴一下,忙恭维道,“你瞧着比我小一辈儿呢,只是咱俩谁不知道谁呢?我看这画儿上的小胖子也就十三四岁的模样,才这么一问的?”
  其实不怪马维直言直语,明湛这回送来是一张惟妙惟肖的写真,他穿着阮鸿飞给他做的银狐裘,带着银狐帽,耳朵上捂着耳扣像两只绒球儿,雪地里抱了一大捧梅花,笑的见牙不见脸,种种可爱就不必提了,阮鸿飞都恨不能明湛在跟前捏上两把。
  可爱是真可爱,喜欢也是真喜欢,只是情人被说像自己儿子,阮鸿飞一颗老心瞬间就沧桑了。悲怆的收拾起明湛的肖像,一连三天不见踪影。
  宋淮知道自己丢了大丑,心道,太子殿下的心思果然难测的很。风调雨顺的你还天天宣召钦天监,你图个啥哈,好不容易弄出一只祥瑞,又不对你的心。
  看来,还是得拿出些真本事。
  亲兵进来通传,“大人,宋老板求见。”
  宋淮摆摆手,不耐烦,“本督哪里有空见他,叫他先回去。”
  周之源笑劝,“既然他来了,大人见他一见又如何?眼下,正是要用他通传消息的时候呢。”
  宋翔不过二十出头儿,个子不高,有着江南人的白皙与精明,见了宋淮先请安,口称,“叔父,侄儿给叔父请安了,愿叔父平安康泰。”其实他们就一个姓儿罢了,从八百年前论可能是一家。也不知宋翔怎样追溯到了后周时期,硬跟祖籍在安徽的宋大人闹了个远房叔侄的远亲。自此,就死皮赖脸的抱上了宋大人的大腿。
  宋淮由浙闽巡抚升到浙闽总督,宋翔的铺子也由原来的一间不起眼的绸缎庄,扩大到了餐饮业、珠宝业、当铺业、运输业以及地产业,甚至宋翔连重工兵器锻造业都有所涉猎。
  “叔,您交待的事,侄儿都安排好了。”宋翔低声道,“李方那头儿都应了,不过这批货叔你暂时抽调出来,没给他们。那起子小人说完事儿必须多给他们三成,不然就要真的上岸来了。”
  宋淮笑得欣慰,“你看着应了他们吧,生意上的事儿你比我懂。唉,说起来,多亏有万贯哪,若没有你为叔叔我分忧,叔叔这日子真是要过不下去了。”宋翔字万贯,自此可以看出此人对于银钱的渴望。不过,宋淮就是喜欢他这一点,胆大,敢干。
  宋翔忙道,“若无叔父当日救侄儿于水火,侄儿焉有今日。侄儿不会说那些花团锦簇的话,反正叔父您吩咐一声,天上地下、风里雨里、刀里火里,侄儿就是豁出命去也为叔父办妥了。没有叔父,就没有侄儿的今天。”这话说的有三分真,宋翔本家是杭州城有名的富户,他乃庶子出身,老爹过世后,嫡母一间半倒闭的杂货铺子打发了他。不想这小子极会经营,过了三五年,杂货铺成了绸缎庄,后来抱住了总督的大腿,一跃为杭城首富。之前瞧不起他的那些族人恨不能转过头来叫他爷爷。
  “还有一事。”宋翔低语道,“侄儿收买了李方手下一个小子,他传出消息说,陈家也派了人过去,具体谈什么他不知道。李方与那人说话时屋里一个人都没留,不过陈家人出来时满面笑意。他们这些小子都得了赏。叔父,陈家人可是抱那位大腿的,叔父不可不防哪。”
  这个消息太重要了,宋淮猛的站起,上前握住宋翔的肩,看向宋翔的目光比看自己儿子还多了三分喜爱,感触道,“我若是有你这么个儿子,还愁什么呢。”
  宋翔同样感动莫名,一脸孺慕,“叔父在万贯的心里与父亲是一样的,若不是怕给叔父惹麻烦,侄儿早改了口。”
  周之源默默的盯着地上的方砖,一方面为生活所折腰,另一方面,真的好想出去吐一吐啊。
  宋翔告辞时,宋淮特意让人装了一篮子帝都赏赐下来的贡桔,后对周之源感叹道,“他这个年纪,有这份本事胆量,也难得了。”无奈道,“也不知那个孽障明年的春闱能不能得中?”
  宋淮大人年轻时念书何等灵光,二十出头儿就中了进士,轮到儿子这里却不知道随了谁的笨脑壳,秀才举人都是宋大人私下活动出来的,十五岁就到国子监念书,一念念了快十五年,还停留在举人的阶段。
  虎父犬子,人生大憾哪。
  周之源道,“大公子为人处事都是极好的,属下看日后做起官来定是一方能吏。”
  “到底不若进士出身底牌子硬,一个举人就限制了他日后的官位。”宋淮叹,“算了,不提这个孽障的,无端的惹人气闷。依宋翔的消息看,巡抚府这是要给咱们拆台了。”
  “任巡抚眼红大人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若是不能进一步,他就要在巡抚任上终老了,怎能甘心?”周之源道,“不过任巡抚向来小家子气,要说将天捅个窟窿,他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胆量。”
  宋淮靠着太师椅中,闭目沉思道,“别小看他,一介寒家小户,能熬到巡抚任上,他本事也小不了。我想借钦差的东风,他何尝不想借钦差的东风,只是他也不想一想,莫非把我弄下去,这总督的位子就能轮得到他!笑话!”
  周之源浅笑,“属下倒有个馊主意。”
  “先生的主意从来都是香的,就别馋着本督了。”宋淮笑看幕僚。
  “大人莫要忘了,咱们手里的那本帐……”周之源细长的眼睛里透出缕继精光,含着一分笑道,“之前我劝大人不要动他,就是因为咱们手里有他的把柄,什么时候想动便什么时候动。与其他走了,再来个不知根底的,倒不如就让他继续坐着巡抚的交椅,凭大人的本事,他也翻不了天。如今这个时刻,断不能让他乱来的,就将那帐本子誉抄一遍,请任大人来吃一席酒,他再乱动弹,咱们就把这帐本子快马送到钦差王御史手里去。”
  宋淮一阵低笑,“还是先生知我,与本督想到一处儿去了。”
  “那属下便下去安排了。”
  “此事要劳先生亲为了,别人本督不放心。”
  “属下也不放心他人。”
  主幕二人相视一笑,说不尽的主属默契。

  183、番外皇帝难为之十九。

  李方披着一袭鹤氅,站在甲板上;海风猎猎;他鹞鹰一般锐利的眸子半眯着;视线远远的锁定在朝自己这方驶来的船队上。
  两只巨舰相临;阮鸿飞穿着一件黑色及膝的狐裘;下面露出同样颜色的衣摆,云靴一踩甲板,整个人便似飞起的鹏鸟一般纵身跃至李方身前;余下侍从尾随阮鸿飞身后登船。
  李方哈哈大笑,“我盼老弟多少天了,老弟今日才赏脸一聚。”上前一步;两个互拍了拍肩胛;李方已挽住阮鸿飞的手臂,大嗓门儿亲热的喊起来,“杜老弟上次送我的三十年的烧刀子,我还没舍得喝,来来来,今日正好咱们兄弟喝个痛快。”
  阮鸿飞不同声色的与李方往舱室里去,笑道,“明明是五十年的女儿红,李兄还是那么谨慎啊。”
  “是杜老弟手下能人倍出,老兄我吃过你的亏,自然得长个记性不是。”李方哈哈笑着,将阮鸿飞让到了室内。
  冬日海上风大,这舱里却温暖如春,别说李方一介粗人,竟收拾的颇有几分书香气,墙上挂着字画儿,案上摆着古物,房角养着几盆新鲜花卉,还有那么几分意思。
  阮鸿飞觉得热,随手解开颈领的玛瑙扣儿,去了氅衣,丢给身畔的摇光,笑着恭维道,“李兄越发会享受了,我是望尘莫及啊。”
  “若别人说这话,我当是捧我。杜老弟说这话,就是笑话我了。”李方笑,“头一回去老弟你那地方,把我老李寒碜的三月没敢见你。论地盘儿,我是不如杜老弟的,可我也在这海上讨了大半辈子的生活了,自认混的还可以。怎么也不能杜老弟住龙宫,我住猪圈吧?”说着又是一阵大笑,“等我回来,立时从岸上抓了三五个秀才文书,不为别的,就叫他们帮我收拾屋子。若不是兄弟们都赞我这屋子好,我真不好意思请杜老弟你过来。”
  阮鸿飞与李方面对面的坐着,中间摆一花梨木的长几,几上有酒有盏,李方举手倒了两盏酒,递了一盏予阮鸿飞,“里头煮了姜丝的,去一去寒吧。”
  阮鸿飞接过喝了,笑道,“李兄比以前细心许多啊,想来传言是真的。”
  纵使李方这中年汉子,黝黑的面皮上竟出现了几分赧色,阮鸿飞笑问,“看来是不方便请嫂夫人出来给我一见。”
  “没什么不方便的,他住不惯船上,身子骨儿弱,迎风能吹出三里地去,我没叫他来。”李方道,“下回再见是一样的。怎么样,听说杜老弟去岸上发财了,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开口。”
  阮鸿飞悠然的靠着榻上锦褥,似笑非笑地,“朝廷马上要建海军开海禁,以后哪里还有咱们兄弟发财的地方。别说发财,能保住咱们的性命地盘儿就一百一了。我若不去岸上走一遭,也不知晓这些事,还被他娘的那些畜牲们蒙在骨里呢。”见李方的脸色陡然阴沉,却并不吃惊,阮鸿飞便知晓他定也得了这消息,遂冷笑道,“这财,也得有命去发才好呢!”
  “不瞒兄弟,我也隐约听到了这信儿,只是不知真假?”
  “这个真假不好说,只是朝廷把西北军调到了南边儿来,海宁的徐图被调走了,换了一万西北军驻扎海宁。”阮鸿飞轻描淡写道,“我就近去瞧了一眼,西北军彪悍,名不虚传哪!”
  “那姓徐的小子就是个刺头!”李方摸了一把花生米放在嘴里咂摸着,“不过,他走了是大好事!那大西北我是知道的,三千里的风沙,水喝在嘴里就是一嘴的土腥子味儿,西北军就算再厉害,他们在海上能是你我兄弟的对手?”
  阮鸿飞笑,“我们兄弟在海上联手,别说一万西北军,就是他妈的十万西北军也没用。可老兄你得想,咱为什么要跟那群畜牲做生意,一个破茶碗子都能收咱二两银子!西北军下不了水,可若是他们坚壁清野,严防死守,叫咱上不了岸,这么多兄弟,吃啥穿啥?我呢,还好一些,富家富过,穷家穷当,大不了一块儿跟土著们吃糠咽菜。老兄你海上地盘比我大,后头的岛可不比我多啊。”
  “嗨,我也正发愁这个。”李方摇一摇头。
  阮鸿飞倒了两盏酒,递一杯给李方,“如今咱们兄弟是一条藤上的蚂蚱,若是有人跟李兄说,叫你砍了我的脑袋去跟朝廷献投名状,哈哈,那可就叫兄弟我伤心了!”
  李方啪的将酒盏顿在几上,怒道,“杜若你这是什么意思!”
  “哈哈,我只一说,哥哥不要与我一般见识。”阮鸿飞脸上纹丝不同的笑,打量李方一眼,“是有人派了使者找我说项,叫我砍了哥哥你的项上头颅,献给朝廷表忠心,然后给我加官进爵,一箩筐的好话哪。我当时就把那小崽子砍了脑袋下酒。怎么,没人来哥哥这里吗?”
  “有这种事?”李方陡然一惊。
  阮鸿飞倾盏与他碰了碰,两人又对干了,阮鸿飞方笑道,“他们也不是只与我一家做生意,真金白银的送了去,倒把我的货扣住了不发,且让我等!我是不知道要如何等的!反正见不到东西,别怪我翻脸!”
  李方犹疑了一会儿,问道,“宋翔那边儿没跟兄弟你说么?”
  “说什么?”阮鸿飞双腿一叠,冷笑,“说让我上岸抢了东西就跑,还要装模做样的败给那姓郑的!”
  “看来兄弟也收到信儿了。”此时,李方倒想听听阮鸿飞的意思,“老弟,你说咱去不去?”
  “去——”秀丽的丹凤眼迸出几丝寒意,阮鸿飞寒声道,“只怕有去无回!”
  李方一拍大腿,“我也正担心这个!”
  “那帮狗娘养的畜牲们,一是为了发财,二是为了升官,可是什么都敢干的。”阮鸿飞盯着李方问,“咱们跟宋总督合作也有几年了,养肥了他,也方便也咱们,两相便宜。以往小打小闹的,倒无妨。这回咱要是上了岸,郑绱是个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