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新明朝-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此李老爷忽然想起,今晚本来要安抚临幸她的,刚才一修炼起来给忘了,真是罪过罪过…
    挑帘进屋,便见关姨娘端坐于外屋案边,旁边婢女绿水小心翼翼陪着说话。
    关绣绣挑眉看到今晚本该属于她得丈夫进来,衣冠不整,遍体混香,脸上还有几道胭脂印,心头的气不知怎的又冒了出来,冷笑道:“老爷累坏了罢?”
    李佑咳嗽一声道:“你那个**九势有些个地方不懂,请教了一下,人家毕竟经验丰富么,没注意夜已迟了。”
    说罢又掏出书来还给关绣绣。在灯光下,只见封皮上是《洞玄真经今解二十四式》字样。似乎李老爷从媚姐儿那离开的时候黑灯瞎火,拿错了书。
    关绣绣偏头对绿水道:“你不是说还有一本《素娥新编四十三样》太贵没有买么?明日里去买回来。”又对李佑道:“听说也是道家仙术,妾身想与老爷仔细揣摩一番。”
    四十三…李佑对房中术已经没新鲜感了,听得头大欲吐。
    绿水委屈道:“小姐,上回去买那本书,简直臊死了…奴家实在没脸子再去。”她就真奇怪了,这些日子小姐气性好大,以前小姐不是这样的。小姐本该是个沉稳的人,虽然没到喜怒不形于色的程度,但也很少动辄使小气。
    李佑板起脸,要说几句时,关姨娘忽然捂胸低头干呕。
    绿水连忙急步上前扶住关绣绣,恍然大悟道:“哎呀!小姐你这几天月事没来…”
    李佑心头一喜,出去使唤下人去把张医士请来。
    不到半个时辰,还在睡梦中的张珍张大夫便被李家下人连抬带扛的请到了李宅。
    诊过脉象,张珍拱手道:“恭喜恭喜,确实有喜!算起来有一个月。”
    虽然李佑月初回家时没搭理关绣绣,但三月是有过的,看来是那时候结了种。
    管家李四代替主人打赏了张医士并礼送出门,回转遇到了同为李家“元老”的张三,却听张三笑道:“我观老爷后院,三足鼎立之势成矣。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七十二章 院试内幕大揭秘
    第一百七十二章院试内幕大揭秘
    李府家奴界两大巨头张三爷和李四爷被折腾一番也睡不着了,于是到门房吃酒闲聊,等待天明,其他书友正常看:。
    “你说的三足鼎立是个什么意思?”李四疑问道。
    张三吃一口肉干,得意道:“这些时日随着老爷东奔西走,倒也长了不少…以老爷之语叫智商。”
    “呸!”李四唾道:“除了蒙老爷恩德外加狗屎运搞回一个花朵般小妾,没见得你多了什么脑子。”
    张三嘿嘿一笑,“且听我讲。话说天下大势,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老爷这后院,如今天时、地利与人和鼎足而立。”
    “刘娘子位居正房之尊,为后院之首,出身最好。虽无生养也无失德,老爷官职又出于刘氏,其中恩义不可断也。此可比拟天时。”
    “金姨娘外联隔壁李家大姐,两人情同姐妹,可视为一房。此房出身最低,生养艰难,但形貌好,善逢迎,有情趣,当前最讨老爷欢喜。此可比拟地利。”
    “关姨娘则是太主母太老爷最中意的,被当女儿看待,如今李家之后又着落在她身上。此可比拟人和。”
    “最后还是常言道的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张三摇头晃脑结束了自己的论述。
    “然后?”李四继续问道:“你说了几大段有何用处?”
    问的张三有些结舌,“这个…似乎无用,你我与哪房也没关系,只听老爷的便是。”
    “所以只能为空谈而已,你还是别长脑子了,吃酒罢!”李四讥讽道。
    话说关绣绣得知确诊有身孕,心头闷气一扫而空,顿时玉宇澄明、海清河晏。只见她稳坐于床头,脸色微红,神思飘然,双手温柔的抚摸自己小腹,明亮眼睛在烛光下映出种种喜悦。
    这场景是很美,人美气氛也美,不过连续看半个时辰就有些吃力了。
    都已经三更天了,李佑坐在靠椅上,忍不住打个哈欠,活动一下僵硬的身子,问道:“绣姐儿,安歇罢?”
    关绣绣顺从的点点头,和衣而卧。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日消息传开,满宅女人上到刘娘子下到仆妇婢女,不约而同聚在关姨娘房中道喜,毕竟这将是老爷的第一个儿女(只有李佑自己知道应该是第二个)。就连李母朱氏也从哥哥家里赶了回来。
    梅枝暗暗摸了摸自己肚子,叹口气,自家这肚子怎就不如人家的中用呢,书迷们还喜欢看:。
    她看到刘娘子坐在关姨娘身旁,写着字道喜,忽冒出个念头,若关绣绣生的是个儿子,要不要劝刘娘子领回大房抚养?旋即又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心道做人不能没天良啊,会遭报应的。
    李佑嫌吵闹,自己去了前边安排起搬家事宜。其实最需要他做的,只是借船而已,就这点事,也有下人拿着名帖去跑腿。
    这回搬家人手是不缺的,那岳家刘府自从老泰山出家后,冷落不少,有一些仆役转投到了这边效力。岳母王夫人也没有反对,左右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对李佑来说,这些人总比去外头买来的可靠。
    由于昨夜与李媚姐搏斗的太惨烈,今天李老爷委实没有这方面的兴致,便清心寡欲的宿在了大房刘氏那儿。
    刘娘子写了几个字给丈夫,“妾身怕背井离乡…”
    李佑看了哭笑不得,这也太夸张了,不过是从县城搬到府城而已,犯得着用背井离乡来形容么,写的和去天涯海角似的。
    刘娘子又写了一些字,“心里舍不得公婆、父母、叔伯舅姨、闺友…”
    李佑一楞,他有些忽略了这时代故土难离的观念,不是故乡的地方,哪怕再繁华也会感让人到一些寂寞罢。便温言抚慰道:“不妨,这里宅子也在,会留下人看守打扫。那边府城离得也不远,想回虚江随时可以。况且哪天为夫不做官了,还得一起回来。”
    如此两日后,李家三房妻妾,连同男女仆役婢女共二十余人,带着衣物细软以及若干箱笼,四更出发,分乘六艘各色船只往府城而去。
    很不幸的,在阊门又遇到了水路堵船。苏州城传统有八门,现存开着六个,其他还好,只有连通运河、虎丘方向的阊门动辄堵塞。对此七品老爷也没脾气,一直到下午太阳西倾才进了新家,其他书友正常看:。
    各找各房,各安各家,一时间满宅忙乱无比。李老爷怡然坐定于堂屋喝茶,顺便欣赏壁上挂画楹联,这乃是当代名家杨从简所作,市价八十两银子。
    喝完茶,李佑想道,该去约黄先生吃酒了,后日可就是院试复试,别被陈巡道误打误撞坏了那点大事。
    然而想曹操曹操到,却见张三领着黄师爷进来了。
    “数日不见,李大人风采依旧,别来无恙乎。”黄师爷拱手见礼道。
    听他阴阳怪气的,李佑暗笑。那晚他又没说啥,是黄先生黄举人自己不要钱似的行大礼,不知打了几个躬,现在倒面上挂不住了,怪的谁来?便还礼道:“老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黄师爷心里挂着疑团,不耐烦与李佑耍嘴皮子,直接问道:“你是如何与大宗师搭上的?据我所知,你们根本毫无关系。”
    李佑在虚江的时候,已经得知了自己安排的那五个人包括侄孙全部都中式,也明白黄师爷肯定要问情况的。他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瞒住黄师爷以及陈巡道。
    “其实也是我运气不错,有崔先生出面做中了。”李佑轻描淡写道。
    黄师爷第一反应是,那崔监生不是与你有仇怨么?但他也是老于世故了,心里稍一思量便大略也想明白了,可能是崔监生有什么地方求到李佑。
    关键在于,崔监生不过是提学官老大人临时找来的学道属吏,最多干完一年走人的。有什么本事能说动提学官一口气按名单录了五个人?还有,提学官被锁于贡院,众目睽睽之下又是怎么内外联系的?
    李佑高深莫测卖关子道:“其实不是崔监生求到我,而是大宗师求到了我。这个,哈哈,不足为外人道也。”
    黄先生冷哼一声,“后日陈巡道主持复试,你说陈巡道会不会也求到你?”
    “说笑而已,请老先生听在下细细道来,书迷们还喜欢看:。大宗师做完这任学台,也就是主考了八月的江南乡试便要致仕。所以呢,区区清名今后也就没用了;于是呢,就想着来一点点实惠的;然而呢,石参政名声太正直;所以呢,他老人家对此有些担忧;于是呢,崔先生为主分忧找到了在下。”
    黄师爷豁然开朗,猛然拍案道:“原来如此!”
    到此多日疑云一扫而空,他算彻底弄清楚其中关窍了——这学台老大人快退休了,意图在最后任上捞一点,但是石参政却突然出面监临院试,还将监临乡试。
    有这么一个向来刚正的大员负责监考、磨勘试卷和复试,叫学台老大人很为难,生怕查出纰漏,例如收了钱录的人复试时水平不够被刷下来之类的。
    然后不知怎么学台老大人联络上了李大人…至于再后面都是细枝末节,黄师爷觉得知不知道无所谓了,李佑连这点花样也搞不出来那就不是李佑了。
    详细说起来,其实是身为属吏的崔监生立功心切,觉察到学台老大人的心思,趁着在外活动时(他的任务本来就是在外面招揽生意)主动做中间人与李佑串通的。
    那时李推官刚被石大参打了脸,到手的提调官差事被免掉。崔监生听说了这事,同时他也是对李佑心胸宽广程度和忠厚老实深有体会的,随后出于对李大人能力的信任,便找上李佑合谋。
    为什么崔监生被李大人整过两次后还敢找上来?不怕李大人心中有旧怨?
    一来他认为李佑两次都把他赢了,作为胜利者没理由恨一个失败者罢?
    二来第一次是不打不相识,算不得多大仇恨;第二次则是各为其主,涉及不到私人恩怨,他也没有干出什么得罪人的事情,其他书友正常看:。
    三来这次利益一致,大家都看石参政不顺眼,李佑脑子抽筋了才会放着石参政不管而去针对他这个人畜无害的崔先生。
    从另一方面说,难道崔监生不恨李佑?只能说还正在找工作的穷苦监生很有自知之明,他实在没有资格去恨已经爬到实权七品的李大人。
    这也是有志上进小人物的悲哀,即便被侮辱了还得陪笑。就像当初小衙役李佑被陈知县打了十五大板,一样还得叫大老爷打得好,那时他有资格恨陈知县吗?
    闲话不提,崔先生的主动示好对李推官而言,不亚于天上掉了大馅饼,十足十的好运气。最后学台老大人许诺只要李佑能将石参政赶出院试考场,今科可以为他特别录取五个名额。今后若能将石参政赶出乡试考场,好处另算。
    至于贡院内外怎么秘密沟通联络的…别忘了李佑的父亲领着一帮虚江县杂役被派在贡院服役。
    所以说,李大人死命将石参政的脸往地上踩,不完全是泄私愤。或者说,公私兼顾,何乐而不为。
    说完内幕李佑对黄师爷求道:“此事机密重大,不敢轻泄,瞒了许多时日,还请黄先生及陈巡道谅解,并非是我背着擅自行事。后日复试高抬贵手,不要查的太严厉,稍松一松即可,那些人不是完全不学无术的,这点可以放心。”
    “你哪…”黄师爷感叹半截便走人了。
    待黄先生回禀了陈巡道,只听陈大人愁道:“李推官真是禀性难移,太会借势用势,动辄出奇弄险兴风作浪。叫他去多读书又不读,还是得想个办法逼他读书养性才好。”
    黄师爷却想道,这是天性,将圣人经典读烂了也不见得管用,不过若能稍稍磨一磨也是好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笑话不是那么好瞧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笑话不是那么好瞧的
    次日,李佑在新家中巡视一遍,午后才至府衙推官厅视事,书迷们还喜欢看:。坐席未暖,便被王知府急急传召,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
    “昨日得知,朝廷以石大参为总理苏州筑城事。”王知府见了李佑便道。
    李佑听得没头没脑,这又是哪一出?问道:“筑城?是何城?”
    王知府递给李佑一封文书道:“石大参上疏朝廷,欲向西扩建本府城池,朝廷准了,又令府署协助。这是抄转的奏疏。”
    李佑接手看去,大略是:“郡城之西北,数十年来人口漫溢出城,阊门外至枫桥、虎丘一二十里,市肆罗列密布,人烟稠密云集,屋舍瓦鳞相连,其状不次于城内也。
    因四方辐辏聚此不可胜数,千家万户杂居无章,市货行积不定,草算流失税银每年不下二十万数。又有盗匪丛生之患,亦常见阊门内外拥堵不通,致黎民怨声于道。
    为此筹谋,故请向西扩筑城池,新整街巷水路,重编坊厢籍册,但使朝廷收钱粮之利,而百姓有乐业之益。”
    原来是城外人口滋生,石大参想建新城将这一大部分圈进来,顺便加强区域管理和增收税银。
    对此李推官一开始没有想法,但从架上搬出《苏府全图》看了看,便感到石参政脑子抽筋了。
    李佑将奏疏抄本还给王知府,语带嘲讽道:“这老大人不肯消停,终会自讨没趣,理他作甚。”
    又指地图道:“府城城墙周长四五十里,已是天下有数的大邑。若有意向西扩城,至枫桥、虎丘一线,目测最少要筑新城三十里以上,几乎就是重建一大城了。营建浩大,靡费人力,涉及银两无算,岂是轻易的事情?石大参好大喜功且随他去,朝廷居然也准了,你我只管看热闹便是。”
    还有句话李佑没说:如今天下承平,江南没有兵灾,折腾修城墙作甚?不过怕被人喷成贪图安逸而不居安思危,便没说出口。
    “未必要修到枫桥这么长,城墙可以短一些,那便省心的多。”王知府道,他倒是挺想把这项政绩办成的,同时捞一点营建中的常例油水。
    李佑笑道:“阊门外二十里内人烟密集,繁华似锦,屋舍店铺连绵不绝。城内城外以哪里划界为好?新城筑到哪里才是合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根本没一个定数。若照着近处划了界,修建起来简单倒是简单了,但到时城外还是万家云集,里外往来依然拥挤堵塞,那筑新城又有何用处?不如维持现状!”
    听了李佑的分析,王知府有些不甘心,“事虽繁难,但总对国家有利,亦可名标千古。”
    李推官手指头画了个圈子,“府城西边与别处不同,荒土田地可不多,都是有主的房宅。修一二十里城墙,便要拆一二十里人家,少说也得惊动到上千户罢,是不是这些人都很好说话,石大人一句为国分忧便会乖乖搬走?听说当年毛知府都只敢在东方扩城,却不奢望向西啊。”
    想到将会产生上千被拆迁户以及苏州府刁民的难缠劲头…王知府缩了。搞点政绩虽好,但若惹出后果难测的大麻烦,那便得不偿失了。
    其实这事好处当然很明显,至少朝廷每年可以多征一二十万税银罢。不过被地方主义思想严重、又畏难怕烦、也暂时没有升迁动力的李推官忽视了,从此可以再次看出本土为官的害处,其他书友正常看:。
    呃,还有一点,石参政主理的事情,李佑半个铜板的好处也不敢捞,所以他更对此没有一丝兴趣。
    石大人爱怎样折腾就怎样折腾,功成名就也好,劳民伤财也罢,反正与他无关。还是赶紧先找一条财路要紧。
    回到推官厅,李佑随意捡看几个案子后,便出了衙,他今晚要请那出身洞庭商家的宋问古宋举人喝酒吃饭。
    酒过三巡,李佑便说明来意,原来是找宋问古打探开当铺事宜。
    听李推官将情形一说,宋老爷苦笑道:“我宋家买卖,南北之间贩运丝、棉、米为主,出于名声考虑未曾涉足典当。你缺本钱,我可以请族长借给你银子,只是这业内人手却不知从哪里找来帮你。典当不比其他,没有几个火眼金睛的朝奉,那是开张不了的。”
    真麻烦啊,找个轻松来钱的买卖忒费力气…回头寻一间没有背景的小当铺栽它个典赃窝赃算了,李佑一发狠想。
    “有了!”宋问古忽然想起个法子,提前挽救了某个不知名的小当铺。“那典当公所开在太尉桥处,我去打听打听,若有经营不善的,便借给你本钱去盘下来如何?”
    所谓公所,是这年头的行业组织一种,也有以庙、堂、馆为名的。
    “这样好。”李佑点点头道:“如此便劳烦宋兄了,大恩不言谢。”
    宋问古这个主意确实也不粗,至少解决了人手、店面、部分客源的问题。
    说完正事,二人便闲聊起来。李佑问道:“路过洞庭楼时,却不见重修,仍是年初遭灾后的模样,这是为何?”
    宋问古答道:“城外市运便利,我家客商多在那里,欲将洞庭楼迁往阊门外上塘,地段尚未择定,书迷们还喜欢看:。”
    “你们还是等等罢,那石参政要筑新城,鬼知道城墙建在何处。”李佑透露道。
    “什么新城?”宋问古的反应与李佑初闻此事时如出一辙。
    李佑便将石参政奏疏简要一说。
    “岂有此理。”宋问古摇头道,他对此显然也是不赞同的。
    渐渐地,官府打算在西边筑新城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府城人对此大都持反对态度,真没多少支持的。
    这样工程,按惯例多半是采取大户捐款这种方式。但富商普遍都觉得此事意义不大,也落不下善名,纯属浪费钱财。况且有了城墙还妨碍货物运转,花钱找不自在的事情也太傻了。
    至于百姓,有担心被征发服役的,有担心为筑新城自家被拆掉的,不一而足。
    对于这些舆情,李推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准备看石参政再次闹笑话了。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抽了什么疯,非要逆全城势而动,做官表现魄力也得有个限度罢。前两次教训还没吃够?
    可惜,三品大员的笑话不是那么好瞧的。
    这日李佑刚一进衙门,便听到从分守道发来的一道任命:以推官李佑为协理苏州筑城事。
    他当场呆住了,这这这简直石大人先挖坑再逼他跳…而且一定是故意的!
    作为得到朝廷授命,全权总理苏州筑城事的道台大人,石参政自然有权力在下属中指定一个人来协理。
    很幸运,眼中钉肉中刺李大人中奖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前临深渊后有追兵
    第一百七十四章前临深渊后有追兵
    李佑在府衙里慢慢走动,低头沉思,却在甬道上与洪巡捕和胡班头两人碰了面,其他书友正常看:。
    那两人见到李推官,连忙抱拳行礼。其中胡班头讨好道喜道:“听说推官老爷得了道台官青睐,托以修建之事,小的预祝财源滚滚。”
    洪巡捕对李推官与石参政之间的关系稍有了解,闻言便侧头骂道:“蠢才!你懂个球!不见李大人正为此犯了难,弄不好有钱赚没命花!”
    这仅是钱的问题么?这帮俗人见了工程就只想着银子,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也。李佑摇摇头,回了自家公厅内。
    坐在推官厅内,李佑还是长吁短叹一筹莫展,他仿佛处在了前临深渊、后有追兵的境地。
    追兵自然指的石参政了,这位老大人的心思昭然若揭,李佑即使将智商拉低一半也能看得出来——
    若筑城成功,上疏奏请又总理其事的石大人自然是首功,在朝廷那里讨个大彩不说,没准能立碑留名,或新城门起名叫石门以为纪念之类的。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至于在朝廷中基本无话语权的李推官,不过是在石大人领导下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基本白辛苦一场,当了大善人帮石参政争名夺利。也许会被石大人抓住贪赃受贿的马脚,去职赎罪。
    若筑城失败,石大人自身也不会有实质性损失,最多沾上点好大喜功的名声,被几个言官弹劾一下空口虚言糊弄朝廷。
    这杀伤力确实不大,毕竟石参政没要朝廷一分银子,朝廷自然也只是抱着乐见其成的态度。不成也就算了,朝廷并不损失什么,没必要问责。
    但关窍在于,朝廷大概不追究石参政,石参政却肯定会想方设法去追究协理筑城事李推官的责任,这就是一级压一级。到时候李推官身上敷衍塞责、昏庸无能、贪赃冒侵之类的评语是跑不掉的,或者惹出乱子更好,李大人便可以任由石参政拿捏,直接弹劾罢官了。
    要说以上算是后有追兵,那么前面的深渊又是什么?简单说是三条。
    首先,筑城的钱从哪里来?铁公鸡朝廷是不用指望了,从来没有朝廷拨钱给地方修城池的规矩,大概只有两个例外,京师(当代帝都)、南京(当代魔都)。
    按惯例,修建经费还得靠吃大户或者加派税赋。作为一个本地人,明目张胆的干这些事肯定要被戳死脊梁骨,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哪。
    其次,城外房子太密集了,毁屋扒房的拆他一千户(姑且算一千户)…本地人李推官表示仍然不能承受之重。
    其三,在城外物流通畅,官府管教松散,隐匿户口、偷税漏税都很便利,谁愿意被圈起来整顿?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