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杂谈-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电文发出后,方先觉准备拿出****自杀,可发现佩枪早被副官拿走。正当方先觉寻找可用以自杀的武器时,突然主降的第3师师长周庆祥陪同日军代表来到军部,催促方先觉前往日军指挥部商讨投降事宜。方先觉就在这种内挟外压的情况下随着周庆祥与日军代表去了日军指挥部。并与日军谈妥在投降后不伤及第10军剩余官兵,并且接受了日方提出的组建“先和军”的提议。
三个多月后,方先觉在伪衡阳县自卫司令王伟能(原衡阳县县长)与伪维持会、复兴会的人的帮助下逃离出了日军的势力范围,经由第73军19师派遣部队接应,顺利抵达重庆。
方先觉到重庆拜会蒋介石时,蒋见面即责骂:“为什么不死呢?”蒋的意图是愿他成仁的。这句话使的方先觉羞愧难当。但是之后蒋介石对他设宴招待,也或多或少的使方先觉心理得到了点安慰。
在重庆稍住数日后,方接到了军委会的命令,任命其为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初,他又以集团军副总司令的名义兼任新组建的青年军第207师师长,旋又调任第206师师长、第88军军长。然而,在后来的日子里,方始终没有机会再与日寇作战,没能一雪心中的耻辱。
★ 抗战后惨淡余生
抗战胜利后,方先觉卷入了内战的旋涡。1946年,他所在的第88军改编为整编第88师。旋即,他率领所部参加了围攻山东解放军的战斗。不久即因在鲁西南吃了败仗,被薛岳撤了师长的职务,调任第一训练处副处长。其后,方先觉得到老长官李玉堂的照顾,担任第十绥靖区的副司令官。方先觉到任后本想尽心辅佐李玉堂,再有一番作为。可惜随着国军在山东江苏等地的接连战败,他也被迫逃往了福建。此后方先觉又陆续担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22兵团副司令官、第1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1949年底携眷逃往台湾。
到台湾后,方先觉入“革命实践研究”第13期、圆山军官训练团第二高级班受训。1953年2月调任澎湖防卫副司令官。1954年6月入国防大学联战系第三期学习。毕业后陆续担任第一军团副司令官、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研究督察委员会主任。1968年退役后因其衡阳投敌的事被屡次抨击,遂出家为僧。
方先觉有一子六女,其中一子一女在美国成为了优秀的物理学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方先觉无法去美国与子女团聚。其晚年,经常一人独自手持手杖,站在海边凝望大陆。此时的方先觉又在想些什么呢?
1983年3月3日,方先觉在台北病逝。其遗著有《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
黄埔第三期生杂谈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不同于早期的一期生和后期的四期生有名,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期于1924年12月开学,学生多为从上海和广州等地经过考试后选拔出来的,录取总人数达1300余人,学习科目分设步兵和骑兵两个科。学生入校后,先受入伍生教育三个月,经过考试合格后转为军校学员,为黄埔军校学员实行入伍生制度的开始。
在第一次东征时期,第三期学员编为入伍生总队留校,分驻市区、黄埔、虎门等地,担负当地的治安、勤务和警戒任务。在杨刘叛乱时,三期学员奉命回黄埔长洲本岛,配合回师的东征军发动总攻击。继而又参加“六&;#183;二三”广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反帝游行。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刺后,三期学员直接参与了监管与“廖案”有关的囚犯。在校学习期间,第三期学员献身于革命事业者有22人,在校病逝者有53人,因病逝世的比重为军校各期学员之首。
1926年1月,第三期学员毕业,总人数为1233人(这1233位学员中有300余人在毕业前被分派苏联学习飞行,以及进入政治队和宪兵科继续深造)。毕业后,学生大部分派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所属第1、2、22师任职,部分留校任职,部分从事政治工作,部分参与地方农民运动、工人运动,部分派往北洋军阀部队从事地下活动。这些学员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期学员出现了第一位台湾籍学员黄济英,以及5位韩国籍学员。这5人分别是李彬、李逸泰、车廷信、张圣哲、刘铁仙。
第三期毕业生中最为著名的是王耀武,另一位较为出名的是戴安澜。而在红军方面以1931年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部长的朱云卿最具代表性。
抗日战争爆发后,三期学员相继奔赴抗日战场,都各自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学员除了前面所述的王耀武和戴安澜外,还有:宋瑞珂(山东青岛人,第66军军长)、方先觉(安徽宿县人,第10军军长)、朱岳(广东台山人,第10军副军长)、石觉(广西桂林人,第4师师长)、钱东亮(江苏常熟人,第20师师长)、李纪云(河南唐河人,第65师师长)、熊绶春(江西南昌人,第103师师长)、汪波(湖南新化人,荣誉第1师师长)、刘安祺(山西崞县人,第87师259旅旅长、第61师副师长)等人。他们在各自的抗日战场上皆立下战功,其优秀事迹亦广为流传。
为抗日事业献身的三期学员有:王润波(四川开县人,第25师149团长,1933年在河北古北口牺牲)、杨杰(湖南蓝山人,第1师第1旅副旅长兼团长,1937年在上海牺牲)、朱赤(江西修水人,第88师262旅旅长,1937年在江苏南京牺牲)、易安华(江西宜春人,第87师259旅旅长,1937年在江苏南京牺牲)、高致嵩(广西岑溪人,第88师264旅旅长,1937年在江苏南京牺牲)、韩宪元(广东文昌人,第88师264旅团长,1937年在江苏南京牺牲)、王竣(陕西蒲城人,新编第27师师长,1941年在山西台山寨牺牲)、戴安澜(安徽无为人,第200师师长,1942年在缅甸牺牲)、胡义宾(江西兴国人,第96师副师长,1942年在缅甸牺牲)、周复(江西抚川人,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在山东张家骝牺牲)。这些烈士为抗日事业所作的贡献也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另外在抗战期间有段朗如(安徽英山人,第79师师长)因南昌会战畏缩不前、文重孚(湖南益阳人,长沙市警察局局长)因长沙大火,被相继枪决,在此也略记一笔。
抗战胜利后,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而又存活下来的军人们,被相继卷入了内战的旋涡。命运注定了反人民的战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他们中的大部分逃台、被俘或者是阵亡。同时也有部分高级将领看清了时事,最终投入了人民的怀抱或主动脱离了部队。
其中与人民解放军顽抗到底被俘、阵亡的有:王耀武(山东泰安人,山东省****兼第2绥靖区司令官,山东战场被俘)、康泽(四川安岳人,第15绥靖区司令官,湖北战场被俘)、熊绶春(江西南昌人,第2兵团副司令官兼第14军军长,江苏战场阵亡)、刘秉哲(江苏宿迁人,第28军军长,上海战场被俘)、段霖茂(湖北蕲水人,整编第57师师长,山东战场被俘)、宋瑞珂(山东青岛人,整编第66师师长,山东战场被俘)、刘伯龙(贵州龙里人,第89军军长,在贵州因内讧被逮捕枪决)、王中柱(湖南祁阳人,第103军军长,衡宝战场被俘)、李纪云(河南唐河人,整编第31旅旅长,陕西战场被俘)。
宣布起义或主动离军者有:方暾(湖北罗田人,第118军军长,四川起义)、叶芳(浙江龙泉人,第200师师长,浙江起义)、邓钟梅(江西萍乡人,整编第90师副师长,陕西离职)。
在逃到台湾的第三期学员中最为出名的有刘安祺、石觉、夏季屏三人,其他多以“国防部”高参潦度余生。
综观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他们在军校毕业后大多分配到嫡系部队任职,但是真正出类拔萃者并不多见。王耀武的出人头地,算是黄埔军校所培养的三期学员里堪称最为成功的典范吧。在整理三期学员资料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三期学员在任职到校官时,大多被分配到地方保安部队任职,所以在许多三期生的经历中大多可见其担任某省保安团团长、某省保安处处长等职务。由于地方保安部队并不是正规军,其待遇也较正规军差。或许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认为这么做是磨练军人的一个方式,但是此举却阻碍了这些学员以后的升迁,使得部分四期生超越了前期的三期生。
第311章英王冠上的雄狮
           不列颠王冠上的雄狮:昨天、今天和明天
当年“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基石
他们作战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
★ 前言
历史上最早的海军陆战队可能要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古罗马海军为了打败迦太基人而组建了以靠帮接舷战为主要战术的海军舰队,舰船上运载有大批武装水手,他们可算得上现代海军陆战队的雏形。在海权论影响全世界的近现代,举凡海上强国都拥有一支能征惯战的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实力和作战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乃至战略意图。规模不足万人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不能与庞大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相提并论,但是它的历史却是后者难以企及的。建立于1664年的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历史几乎比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还要长。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皇家海军陆战队一直是“日不落帝国”的一块重要基石。但凡英国国旗插到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足迹,它的兴衰与整个帝国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日不落帝国”发散出最后一道光芒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陆战队也达到了其规模的顶峰。随着帝国的解体,海外殖民地的不断独立,英国沦为北约防御体系内的一个普通成员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也一再缩减。冷战时期的英国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防御华约对西欧大平原的入侵上,皇家海军陆战队及其两栖作战走出了军方的主流视野。尽管如此,以海洋立国的大不列颠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根本,皇家海军陆战队作为英国海洋传统的象征之一开始走精兵之路。长年在各地执行作战任务以及北极圈、热带丛林的严苛训练使这支小规模的部队保持了惊人的战斗力,其训练强度之大、实战经验之丰富连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望尘莫及。这种努力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获得了回报,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在接到动员令后5天就完成了所有战役准备工作,登船前往一万公里外的南大西洋。在战争期间它与陆军第5步兵旅并肩作战,保住了大不列颠的颜面。
前苏联和华约集团的解体使英国的国防战略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开始组建自己的快速反应力量。其建军指导思想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英国的利益或者参与维和行动。为此,英国国防部开始打破传统三军体系的条块分割,依据联合作战的思想组建跨军兵种的快速反应部队。空军的直升机部队被纳入快速反应集群中,陆军组建了第16空中突击旅,而海军则将精力放在了建立两栖快速反应集群上,而皇家海军陆战队就是两栖快速反应集群的核心力量。英国军方希望通过在皇家海军陆战队轻装步兵部队基础上纳入两栖攻击舰群、空军和海军直升机、陆军的后勤支援力量和部分特种单位使皇家海军陆战队成为一支具备快速反应/部署能力、高度的作战任务灵活性的部队。按照英国军方的话来讲,皇家海军陆战队将代表大不列颠的利益“到任何地方去”。为了适应新的任务和新的作战环境,皇家海军陆战队本身也在进行着变革,“突击队…21”计划将使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结构、编制发生巨大变化。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将变得越来越像一支规模庞大的特种作战力量。
★ 征战三百年——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历史沿革
皇家海军陆战队是英国武装力量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其建军历史长达340年,跨越了5个世纪,在英国人眼中,皇家海军陆战队是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功勋部队。他们在世界各地为大不列颠的利益战斗,赢得了数不清的荣誉。“日不落帝国”的每一次扩张里都有着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的鲜血。而对于那些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国家来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是他们噩梦的开端。或许是为了纪念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过去的三百年里立下的功勋,或许是为了缅怀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徽章一直将地球作为图案的核心部分。
从直布罗陀到特拉法尔加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诞生在查理II世统治下的1664年10月28日。根据议会的命令召集了1200名士兵到舰队服役,当时的名称叫做“约克公爵和奥尔巴尼海军步兵团”(Duke of York and Albany’s Maritime Regiment of Foot)。因为约克公爵是海军高级将领,因此,这个团也被称为Admiral’s Regiment(意为海军上将团或舰队司令团),团队由海军部支付薪水,“约克公爵和奥尔巴尼海军步兵团”是17、18世纪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时间很长的团队。陆战队这个名称出现在档案中最早则是在1672年。从此以后,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就成为大英帝国扩张的急先锋,三百多年里的岁月里,它比英国三军中任何一支部队参加的战争都多,也赢得了最多的荣誉。
最初的皇家海军陆战队并不是一支两栖作战部队,他们主要作为炮手在舰船上服役,还负责军舰的补给。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是1704年的西班牙继承人战争,当时英国是反法西同盟军的主力。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和荷兰海军陆战队作为先锋部队参加了直布罗陀要塞战役:190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员和400名荷兰海军陆战队员阻击了西班牙赶往要塞的援军。随后在海军舰炮的支援下,海军陆战队坚守要塞9个月之久。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直布罗陀的战绩如今仍然被留在了他们的徽章上。
18和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辉煌一时的“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788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登陆;1816年,参加炮轰阿尔及尔;1805年,270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在伟大的纳尔逊的指挥下赢得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宣告了英国海上霸权的初步确立;1827年在诺瓦里诺(Navarino)击败土耳其舰队;1831年,英荷战争期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保卫着北爱尔兰和英国原煤的重要产地——纽卡斯尔。1862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配发蓝色军装,并一直沿袭至今。
从日德兰到诺曼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舰队,控制着海洋。而英国皇家陆战队仍然延续着传统将所属部队分为两个部分——舰队分遣队和陆上作战部队。前者以分队单位在皇家海军所有驱逐舰及其以上级别的舰只上服役,通常他们负责操纵一座主炮炮塔和一部分副炮。这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与其他国家海军陆战队最大的不同之处,这部分海军陆战队员实际上完全就是舰船上的水兵,与人们心目中的执行两栖作战任务的海军陆战队有着根本的区别。在1917年的日德兰大海战中,有5700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参战。而皇家海军陆战队陆上作战部队则参加了西线残酷的地面作战,他们主要作为步兵部队在法国西北部防御德军的进攻,付出了很大的伤亡。皇家海军陆战队也进行了两栖登陆作战,最著名的是1915年和澳新军团一起在加里波第的两栖作战,以及1918年在比利时泽布勒赫海港的著名战役。
二战期间,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延续了海上值勤部队和陆上部队分开的编制结构。二战爆发的最初三年里,海军陆战队主要在海上跟随海军舰艇作战。在1940年开始,英国军方开始酝酿组建全新结构的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当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183;丘吉尔发出了这样的号召:“组建经过特别训练的部队,把恐怖带到德国人占领的海岸。”1942年瓦伦丁节(也就是2月14日情人节),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一支突击队——“A”突击队(现在的番号为第40突击队)组建。1943这些独立的突击队被合并为第102皇家海军陆战队旅(102 RM Brigade)。第102皇家海军陆战旅参加了绝大部分欧洲战役,包括西西里、意大利以及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登陆,还有萨勒诺登陆、安齐奥登陆、特尔莫里登陆以及在印度和缅甸的作战。
1944年,5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共16000人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作战,他们操纵着盟军2/3的登陆艇。作为先头部队,皇家海军陆战队胜利完成了诺曼底的抢滩登陆,部分配备了坦克的海军陆战队单位担负起了向纵深发展进攻的任务。战争后期,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达到了他们的最大规模——8万人。到二战结束时,陆军突击队被全部裁减,突击任务完全交由海军陆战队承担。
从马尔维纳斯到伊拉克
战后,皇家海军陆战队第102旅改称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3 RM Commando Brigade),在二战后最初25年里,第3突击旅作为英国的机动预备队在地中海和远东执行任务。从马来西亚到婆罗洲,从韩国到苏伊士、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1950年9月15日,第3突击旅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编成内参加了著名的仁川登陆。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第3突击旅主力从海上登陆,第45突击队(世界上第一支直升机突击部队)从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参加了对埃及塞得港的进攻。1971年,第3突击旅返回英国,司令部设在普利茅斯石屋(Stonehouse)兵营,皇家海军陆战队从1783年开始就在这个兵营驻扎。整个70年代,第3突击旅被都在挪威进行训练,第40和第41突击队在南弗兰克,第45突击队在北弗兰克,进行北极圈内作战训练。
皇家海军陆战队也是最早进驻北爱尔兰的部队之一,从1961年开始,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把长期驻防北爱尔兰的任务交给了第3突击旅。对突击旅的官兵来说,在北爱的巡逻真是一次紧张之旅,因为那儿地域特殊,又面对极度激进且狂热的北爱尔兰共和军(IRA),困难与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在平常的巡逻中,每一顶“绿色贝雷帽”都是IRA狙击手瞄准的目标。第3突击旅在北爱尔兰执行的“绥靖任务”,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检查哨点、拦检和逐屋搜索。检查哨点的目的在于阻断北爱尔兰共和军的行动及军火运输。其中拦检属临时性任务,较检查哨点任务轻松一些。逐屋搜索通常繁琐且易遭至民怨,但却是查缉北爱尔兰共和军武装分子的必要手段。突击队执行任务的主要地区是盗匪之乡亚马尔和恐怖分子聚集的贝尔法斯特市区。亚马尔地区系丘陵崎岖林地,当年,所有主要通道都有北爱尔兰共和军埋设的地雷。因此,在这一地区巡逻有步巡和空巡两种,步巡时间通常由一天到数天不等,队员一般负荷沉重,又要在树林野地间匍匐前进,由于大多数村民同情北爱尔兰共和军,突击队的巡逻路线都是定点穿越森林,并在十分保密的情况下执行伏击或查缉任务;派遣直升机在空中巡逻是该地区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一般由12名突击队员担任,用直升机运往特定的地点,进行搜索、伏击或查缉等。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执行任务就比在亚马尔简单的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装甲车代步巡逻,遭枪手狙击的危险也较小。第3突击旅在北爱尔兰值勤近半个世纪,所付出的代价是25人死亡、90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遭受****攻击所致。可以说在北爱近半个世纪的值勤为皇家海军陆战队积累了丰富的处理低烈度冲突、反恐作战和城市环境下作战的经验,在这两个方面,他们都可以做美国同行的老师。
1982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在英阿马岛战争中为英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82年,第3突击旅和加强的两个伞兵营在接到动员令后的5天内就乘船前往马岛。第3突击旅在战争期间进行了多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并在6周的陆战中迫使所有阿根廷驻马岛的守军投降。
1991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参加了海湾战争,第3突击旅的快速部署能力和山地战经验使他们圆满完成了HAVEN行动,保护了库尔德难民免遭可能发生的屠杀。
20世纪90年代也是皇家海军陆战队最为繁忙十年的开始。1994年在科威特遭到伊拉克威胁之后,第45突击队作为先头营被部署到科威特,以防止中东局势恶化。第二年皇家海军陆战队又派出了一名司令官和全部参谋人员在波斯尼亚充当了快速反应部队的指挥官和参谋机构。1998年第40突击队和第539突击中队前往刚果执行任务。同一时期,他们还向西印度群岛的蒙特塞拉特岛的土著居民提供了火山爆发后的救助,还救助了中美洲飓风灾害。1999年和2000年他们还在北爱尔兰(自1961年他们已39次赶往那里)、科索沃和塞拉里昂地区值勤。2000年第3突击旅旅部、第45突击队、通信部队、后勤突击团前往科索沃执行了阿格里科拉…IV行动(AGRICOLA IV),时间长达6个月,他们负责指挥多国旅。2000年,第42突击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