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杂谈-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超过了1500公里。在此之后,巴基斯坦正式装备该弹,2003年1月12日,巴基斯坦第47炮兵旅举行了盛大的高里…1导弹交接仪式,第47炮兵旅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首支装备中程弹道导弹的部队。
巴基斯坦已经于1994年开始进行高里…3导弹的研发,据称该导弹的射程将达到3000公里,《简氏》称该弹采用了朝鲜大浦洞…1的部分技术,该导弹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已经于1999年早期进行点火试验。
◇ 哈塔夫…6
哈塔夫…6即沙欣…2,哈塔夫…6是其设计代号,1996年开始研发。在90年代中期接受一家伊斯兰堡英文报纸采访时,巴国家发展联合体局长萨马&;#183;穆巴拉克&;#183;穆德博士称,巴基斯坦正在研制一种两级固体火箭动力的弹道导弹,射程将达到2500公里以上,即沙欣…2,项目进展顺利,1998年年底就能实现发射,不过该导弹在2000年3月23日在伊斯兰堡举行的阅兵式上展出时巴基斯坦官方称该弹的首次发射试验将在展出后不久进行。2002年1月在印度连续试射阿格尼…1和普里特维后,巴基斯坦决定在3月份试射沙欣…2,不过目前还没有后续报道。
从外观上看,沙欣…2是在沙欣…1基础上研制的两级固体火箭中程弹道导弹,第一级为新研制的发动机,第二级并不是直接采用沙欣…1,而是采用沙欣…1的改进型号,据称沙欣…2的有效射程达到了2500公里,可以攻击印度境内的任何目标。
沙欣…2全长17。0米,弹径1。4米,发射重量25000公斤,导弹第一级长7米,弹径1。4米,重约14000公斤,弹体尾部有四片梯形弹翼,这一级的发动机发展自沙欣…1的主发动机,第一级火箭内部含有10400公斤固体助推剂。第二级为沙欣…1的改进型号,长10米,弹径1。4米,重约11000公斤,内含有7200公斤助推剂,第二级弹体尾部仍然有和第一级助推段类似的梯形弹翼。
导弹的战斗部长约4。2米,底部装有4台SM…03小型火箭发动机,弹头在重入大气层阶段和第二级分离,弹头尾部的4片三角形尾翼用于临近目标时保持弹头稳定。弹头重700公斤,可以搭载15…35千吨的核弹头,也可以是常规高爆弹头、化学弹头、云爆弹或者反装甲武器。导弹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方式,攻击精度为圆误差概率350米,导弹最小射程500公里,最大射程2500公里,当然也有资料称该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3500公里,不过,现在军界一致认为该弹的最大射程为2500公里。
该弹在2000年展出时采用的运输/发射车是80年代苏联SS…20洲际导弹采用的MAZ…547V运输/发射车,发射车全长约16。5米,宽3。0米,12轮,空载时车高3。1米,车辆明显比沙欣1地发射车大,MAZ…547V装有V58…7…MS柴油机,公路最大行驶时速50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导弹在发射前发射车必须先用6个液压千斤顶固定住车体,发射车达到预定发射地点后能够在5…10分钟内完成发射,在2000年3月展出时,发射车后还跟有一辆导弹装填车,该车的外形和发射车类似,不过车上装有大功率的起重机。
◇ 提普
1999年5月11日,《先驱者邮报》的一份报道称,巴基斯坦将在巴基斯坦核试验一周年纪念日即5月28日发射一枚射程达4000公里的提普导弹,提普在乌尔都语中意为“战士”。但直至1999年底,仍然没有任何有关巴基斯坦试验远程弹道导弹的报告。不过《先驱者邮报》对该导弹的描述却甚为详细,称该导弹由巴原子能委员会负责研制,导弹全长12米等等,不过报道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就凭该导弹12米的长度是无法达到4000公里射程的,而且,巴基斯坦已研制成功的高里…2或者沙欣…2等导弹已经能够覆盖印度全境,巴基斯坦没有必要再花大力气研制远程弹道导弹。
第438章机载大口径航炮的历史
           37毫米以上口径的航炮从来没有作为机载武器大范围的流行过,尽管一直以来人们都 
在尝试在飞机上安装重型火炮,但一些技术瓶颈始终困绕和限制着大口径航炮的运用。大口径航炮根本性的优势在于其对重型轰炸机,小型舰船和坦克的一击必杀的威力,这在没有导弹和精确轰炸技术的年代对人们有着几乎致命的吸引力。但大口径航炮的缺点也和它的优势一样突出,首先它重量太大,对飞机载荷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其次大口径航炮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对载机的结构强度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再次,大口径航炮相对较少的弹药携带量和相对较低的射速也是个棘手的问题。无后坐力炮从理论上来讲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事实上在飞机上应用无后坐力炮几乎就从来没有成功过。
尽管大口径航炮没有成为机载武器的主流,但它至少代表了人们在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出现前在航空前沿领域的一种有益探索,
⊙ 早期的尝试
最早被用作记载武器使用的大口径航炮是法国法国哈奇开斯37毫米/47毫米火炮。37毫米炮生产数量十分巨大,主要包括长管型和短管型。数百架法国空军飞机在一战期间装备了由这种火炮改进而来的37毫米大口径航炮,主要是单发的布雷盖…5和瓦赞…5,其中瓦赞…5是1915年服役的双翼单发轻型轰炸机,除了安装1门37毫米航炮外,还可携带60公斤****。由于哈奇开斯37毫米航炮采用手动装填,因此射速极低,在相对位置瞬息万变的空战中几乎完全没有用,法国空军无奈之下将其用于对地攻击。法国人在一战期间发现了机载大口径火炮的新用途:反潜。一战期间的飞机一般速度比较缓慢,反潜方式主要是俯冲投弹攻击,因此被追踪的潜艇来得及在飞机俯冲投弹前迅速下潜,脱离其攻击范围。如果在反潜机上装备大口径航炮,则载机即可拥有直瞄打击火力,大大扩展了飞机的攻击距离。法国人迅速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其顶峰是“远洋水上飞机”(high seas flying boat),这种大型水上飞机拥有4名机组成员,最大留空时间可达8小时,机上装备2挺机枪,120公斤****和一门75毫米航炮(携弹量30发)。该型飞机最终停留在原型机阶段,并未进入空军服役,但法国空军显然没有完全放弃大口径航炮反潜的思想,1920…1922年间,这架安装了75毫米炮的Tellier T。7飞机作为75毫米航炮的测试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同一时期,英国方面也对大口径武器用于航空领域产生了兴趣,皇家空军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大口径航炮主要用来攻击防空气球和飞艇,偶尔也被用于对地攻击。英国皇家空军使用的大口径航炮主要是维克斯公司研制的维克斯1。5磅和1磅炮;1。59英寸维克斯克劳福德炮(因为其发射燃烧弹弹拖着燃烧轨迹而被称为火箭炮——Rocket Gun)和维克斯1英寸炮。由马克沁机枪放大而成的一磅自动炮十分成功,但装备数量稀少,因为其后座力过大,会对载机机体造成严重损坏。与维克斯公司一起,考文垂炮兵厂也研制了相当数量的大口径航炮,其数量甚至比维克斯公司还多。其中最成功的设计当属37毫米1磅“母牛炮”(COW gun)。与同口径航炮相比,它的重量非常轻,全自动发射,弹道性能优秀。遗憾的是它的体积依然过于庞大,影响了它的实用性。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几种大型飞机进行过搭载实验,英国航空部门还专门设计过几型搭载这种37毫米炮的战斗机,但皇家空军没有采纳任何一种设计,因此,“母牛炮”主要还是作为地面防空炮使用。
克里兰德&;#183;戴维斯设计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戴维斯大口径航炮,这些方案结构简单,采用了反后座原理,其炮身简单到几乎就是一段前后开口的钢管。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被向后喷射的部分火药抵消了。戴维斯航炮共有3个型号量产,分别是2磅、6磅和12磅炮,作为攻击德国巨大的齐柏林飞艇的机载武器服役,但不久就被英国皇家空军从装备序列表里除名,因为它巨大的后射焰对当时机体结构脆弱的飞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第一种真正为使用大口径火炮设计的飞机是英国海军1000型(TYPE 1000),通常被称为AD…1型。出于对德国舰队实力的忧虑,英国皇家海军计划发展三种反舰飞机——轰炸机、携带450毫米轻型鱼雷的鱼雷轰炸机和装备戴维斯12磅无后坐力炮的攻击机。其中攻击机被要求可在安全距离外使用呈抛物线弹道发射的炮弹攻击小型舰艇。AD…1这种巨型水上飞机于1915年开始设计,1916年夏完成并进行了首飞。由于戴维斯12磅炮的巨大后射焰,军方决定换成传统型的12磅海军炮,安装在AD…1的机鼻上,射角为+49到…38度。但最终这一计划随着一战的结束无疾而终。
无后座力航炮在苏联
采用了无后座力原理的戴维斯炮启发了以B&;#183;S&;#183;斯特奇金(Stechkin)和L&;#183;V&;#183;库尔奇耶夫斯基(Kurchyevskii)为代表的苏联武器设计师,他们研制出了一系列无后座力炮。从1930…1936年,库尔奇耶夫斯基在他自己被大清洗之前设计出一系列大口径无后座力航炮,并且安装到了实验型飞机甚至量产的战斗机上。但他的设计也同样受到后射焰的严重困扰,以至于不得不把火炮挪到机翼上,或者将炮管极度拉长,使炮尾突出于尾翼,防止巨大的后射焰伤害机体。
真正接近于成功的设计是Z计划,也被称为TsKB…7,它是一种由格里格洛维奇(Grigorovich)设计的小型下单翼战斗机。一架I…5双翼机被用做性能测试,每侧机翼下各挂一门76。2毫米DPR无后座力炮,机身上安装1挺用于校射的7。62毫米PV…1机枪。最后这型飞机生产了约50架,编号为I…Z,生产数量如此之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DPR炮只能单发射击,不符合苏联空军的要求。格里格洛维奇随后对I…Z进行改进设计出了IP…1,其翼梢上安装了两门APK…4航炮,每门炮可携带5发炮弹。尽管IP…1进入了量产阶段,但无后座力炮并没有被采用,而是换成了常规发射原理的ShVAK 20毫米机炮。格里格洛维奇后来又研制出带4门APK…11 40毫米航炮的IP…4飞机,但只停留在实验阶段。
同时图波列夫设计局也在进行无后座力大口径航炮的研制工作。ANT…23是一种很有创意和潜力的设计:两个发动机一推一拉分别安装在机身前后的发动机舱内,而APK…4型炮长长的炮身干脆直接做成了飞机的双尾梁。这样新奇的设计无疑****了飞机的气动要求,但炮管做尾梁会导致一旦它被击中,ANT…23几乎就不可能安全着陆,因为炮管膛炸会毁掉飞机的整个尾翼部分。因此,ANT…23方案最终被放弃。改进型的ANT…29是一架回归传统的双发飞机,机身上1门102毫米DRP炮或者两门APK…8航炮。另一种类似的设计是ANT…46,在两翼下各挂一门APK…11,显然,其最终设计目标是安装100毫米口径的APK…100炮。但是随着图波列夫被捕,库尔奇耶夫斯基在肃反中“失踪”,苏联在军用飞机上安装大口径无后座力航炮的努力停滞下来。
⊙ 二战中的发展
坦克开罐器
在经过了两次大战间约20年的“冰河期”后,各国对大口径航炮的兴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重新被点燃。二战初期,德国装甲部队的所向披靡使得盟国空军希望得到专用的航空反坦克武器和专用反坦克飞机,因为轰炸机不能实现精确攻击。而且飞机在攻击装甲目标时,开火距离通常很近,所以大口径航炮相对低的射速仍可接受。尽管在需求上不存在问题,但技术瓶颈仍然使大口径航炮的发展显得步履维艰。坦克防护力的发展使得只要直接命中的炮弹才能对其造成伤害,而要航炮达到如此高的命中率有相当难度,装甲较薄或者没有装甲的“软皮车”以及马拉炮兵显然是更容易摧毁的目标,但用大口径航炮来对付它们显得太过浪费。
苏联人同样是对地攻击的强力支持者,伊柳欣设法说服了******,使他们相信苏联也需要有厚重装甲的现代化对地攻击机。苏联的第一种新型对地攻击机是著名的伊尔…2,它于1939年完成首飞。总装甲重达990公斤的伊尔…2成了德国地面部队的噩梦,尽管它的机动性不佳易遭战斗机拦截,但厚装甲保护了它免受地面轻武器的伤害。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战争期间伊尔…2总共生产了惊人的36000架!伊尔…2是人类航空史生产数量最大的飞机之一,高产量是为了弥补其在战斗中同样高的惊人的损耗。伊尔…2并未使用大口径航炮,而是高速小口径机炮,最初是20毫米ShVAK,随后换装了威力更大的23毫米VYa航炮,它可以发射更大更高速的炮弹。1943年夏季少数伊尔…2换装了37毫米NS…37炮,因为苏联认为德国装甲部队装备的坦克的顶部和后部装甲比较薄弱,23毫米航炮已经足够应付。之后45毫米,甚至57毫米口径的航炮相继开发出来。雅克…9K就有1门可以从桨毂中间发射的45毫米反坦克航炮。
苏霍伊设计局的方案也值得一提。P&;#183;O&;#183;苏霍伊(P。O。 Sukhoi)首先设计出苏…6在与伊尔…2的竞争中失败,但这并未使苏霍伊气垒,他在1942年设计出长航程的双发强击机苏…8,作为对近程的伊尔…2机群的补充。苏…8是一种带有重装甲座舱的火力强大的飞机,可装备4门37毫米11P…37航炮或者2门45毫米OKB…16航炮(使用弹夹装填),4挺7。62毫米校射机枪安装在翼下。苏…8本有机会成为二战期间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齐射火力的飞机,但它最后终止在原型机阶段,并未量产,原因很简单——战争已经胜利在望,苏联空军已经不需要这种远程强击机了。苏…8的概念给了图波列夫灵感,图…2的第二架原型机图…2Sh装备一门75毫米炮,第三架则装备两门ShVAk20毫米机炮,两门37毫米NS…37机炮和两门45毫米NS…45机炮。这些飞机并未投产。
正如苏联开发伊尔…2的初衷是为了阻止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德国人也为了应付T…34的洪流而开发自己的反坦克飞机。德国也将希望寄托在高速机炮上,但他们的口径一上来就比苏联的来得大,使用最广泛的大口径航炮是37毫米的BK…3。7,它是由陆军的Flak…18型37毫米防空炮发展而来的。德国空军二战时期主要的反坦克攻击机型号有两种,首先是两翼下各挂一门BK…3。7航炮(每门备弹6发)的Ju…87G。尽管飞机本身设计已显落伍,性能并不出色,但BK…3。7航炮在战斗中被证明是对付苏联坦克的有效武器;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攻击机是Hs…129。由于使用两台缴获的法国Gnome…Rhone 14M4/5水冷发动机,Hs…129的动力明显不足。Hs…129机身两侧安装有MG…17和MG…151/20机炮各1门,真正用于反坦克的是机腹下吊挂的1门大口径航炮——Mk…101/103或BK…3。7。为了对付装甲日益加厚的苏联坦克,德国人实验过在Hs…129上安装威力惊人的75毫米口径BK…7。5航炮。同样也是75毫米口径的KwK…39和PAK…40也曾被安装在Ju…88P上,但它们的体积、重量和巨大的膛口焰是双发Ju…88P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在Ju…88P1后的型号上,航炮的选择重新回到了BK…3。7或者由PAK…38发展而来的50毫米BK…5炮。
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并没有类似伊尔…2这样的专职反坦克攻击机,他们更多的是使用战斗轰炸机。尽管与伊尔…2相比,这些战斗轰炸机装甲薄,易受地面轻武器的攻击,但它们普遍在速度、航程和机动性方面更好,能够有效对抗敌方战斗机的拦截。战斗轰炸机也能装备大口径航炮,英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皇家空军的空战研究得出结论:单发两磅重的炮弹就可以使绝大部分的飞机严重毁坏。这一指导思想导致了1938年的维克斯S型40毫米航炮的产生。二战开始后,为对付德军坦克,英国专门为S型航炮开发了特殊的炮弹:能在400码外击穿2英寸(50毫米)装甲板的穿甲弹(虽然通常的攻击距离是150码),之后于1942开发的3磅炮弹使穿甲厚度提高了9%。
1941年夏,维克斯S型航炮被安装在一架英俊战士(Beautifighter)上(另有资料说是一架英国皇家空军的野马),完成了空中火力试验。之后,2门各有15发弹仓的S型航炮装在了霍克飓风MKIID的两翼下,另有2挺勃朗宁7。62毫米校射机枪。装备这种飓风式战斗机的第6飞行中队参加了在1942年5月至1943年5月的北非战役,1943年11月这种飞机也被用在远东战场。这些航炮被证明是十分可靠且精确的,甚至超过了之后取代他们的火箭弹。但这些没有厚重装甲保护的飞机极易受地面炮火的攻击(被高射炮击落39架),同时他们也不能与敌人的战斗机抗衡。而且英国皇家空军认为其武器已经不能有效攻击新型的虎式坦克了,因此在回到欧洲战场后飓风MKIID即被抛弃。但即使如此,第6飞行中队仍击中了144辆坦克(其中摧毁47辆)和177辆其他车辆。 
英国皇家空军最终使用的重型航炮——莫林斯航炮——有一段曲折的发展历史。1942年英国陆军要求发展一种使用6磅炮弹的反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莫林斯公司接手了该计划。虽然该公司之前只生产自动机械,而从没有生产过军械,但他们只用了5个月就完成了。但这 
时虎式坦克的出现使得陆军认为6磅炮弹不足以击穿其前装甲,所以该计划被取消。莫林斯公司转而为海军生产这种反坦克炮的航炮版,莫林斯航炮口径达57毫米,炮长3。78米,使用有22发炮弹的旋转弹仓。不屈不挠的莫林斯公司继续发展这种航炮,皇家空军在1943年订购了36门,用于将蚊式战斗轰炸机改装成反坦克攻击机。7月,总共有27架蚊式经过改装并装载了这种航炮,成为蚊式FB。MK XVIII型。但这种炮也被认为不能有效攻击虎式坦克的装甲。这些蚊式攻击机被转交给了海岸司令部,用于反舰及反潜任务。战争后期,美、英比较彻底的抛弃了反坦克用大口径航炮,而转向了空地无制导火箭的研究。
战争结束前,一些新式的攻击机开始试飞,这些型号的飞机在外形上很像轻型轰炸机,但性能接近战斗轰炸机。其中的典型是美国开发的A…38灰熊(Grizzly)——一种外形紧凑简洁的飞机,2台强劲的R…3350发动机为其提供动力。A…38在机鼻处安装了威力强大的T…15E1 75毫米航炮(备弹20发)。但不幸的是,由于B…29的地位更优先,因此占用了几乎所有生产出来的R…3350发动机,A…38项目因此下马。
海空重锤
蚊式Mk。XVIII并不是唯一一种装备大口径航炮,用于反舰/反潜任务的飞机。最著名的应当是号称北美空中炮艇的B…25G米切尔中型轰炸机。B…25G装备有1门75毫米M…4航炮,B…25H则换成T…13E1 75毫米炮。M…4是一种轻巧紧凑的陆军火炮,B…25的机鼻空间刚好能容纳它。T…13E1则是在M…4基础上专门为飞机设计的轻型化版本。这种火炮在对付小型舰船和地面目标时非常有效,但由于它只能手动装填,且备弹量也很少,加之战争末期的太平洋上已经没有多少目标好打,因此B…25G/H上的航炮经常被拆下来换成几挺12。7毫米机枪。
而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是出自意大利人之手,它的名字是Piaggo P。108A。这是一种类似B…17的四发大型现代化轰炸机,但由于意大利实力有限,Piaggo P。108A只建造了很少数量,装备了意大利空军仅有的1个战略轰炸机中队。Piaggo P。108A在机鼻安装了一门102毫米海军炮,射角向下。加上反后座系统,全炮重不超过1500公斤,火炮备弹50发,弹药总重1吨。除了局部的小缺陷外,Piaggo P。108A被认为是不错的设计。其轰炸改型则称为P。108B,它的性能难以评价,因为意大利的迅速投降令这个项目终结。
拦截重型轰炸机
使用重型大口径航炮攻击轰炸机有两个可能的途径,其一是固定安装,像常规机载武器那样瞄准和使用;另一种是设计成吊舱,灵活安装在飞机上,使用手动或自动调炮。后一种方式需要更大更重的载机作为平台,但它对于安装了37毫米甚至更重型航炮的战斗机而言算不得什么缺陷,因为后者已经很笨重了。吊舱方式的优势在于使用自动调炮系统和优秀的瞄准具可以获得更好的精度,这使载机可以在轰炸机自卫火力打击范围外开火。在20世纪30年代,吊舱方式的效力被高估了。
早期最出名的设计是贝尔的FM…1,使用配备涡轮增压器的阿里逊V…1710发动机,1937年完成首飞。两具推式螺旋桨位于机翼后缘,腾出机翼前缘位置给2门37毫米M…4机炮,炮管自发动机整流罩****穿出。机炮使用液压控制,配备一挺同轴校射机枪。位于机鼻的炮手使用Sperry自动控制仪:改进自防空炮的火控系统和一具光学瞄准具。这架飞机的性能和火力都令人印象深刻,但在造出来后美国人才发现一个问题:没有适合它执行的任务,甚至连发明一种可以使这飞机派上用场的战术环境都做不到(毕竟,当时世界上还没有能威胁到美国本土的远程轰炸机)。于是只好将其封存起来。其后,英国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安装有维克斯S型40毫米机炮的维克斯414方案被设计出来,但也只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