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同人)小民之计by分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弘叹着气,不得不开始为自己打算。
  这天晚间,刘协一看满桌的粥,连根酱菜都没有,气得头晕。
  袁术说皇上“负伤”,要好好调养,搞这么一桌粥来,哪门子的调养?
  粥的种类倒是很多,粳米的、蛋羹的、肉沫的、蔬菜的,甚至还有贝类、鱼虾的,刘协要个馍馍都要不到,只好这样喝一点,那样喝一点,勉强塞饱完事。
  用膳完,又有人上了一碗药粥,有股甜枣味,仍旧是驱寒暖身的,想必是惯例,刘协依旧喝了。
  哪知道后头送到他这里的全是粥,竟不给他其他食物,即使每天换着花样的熬煮了粥来,也耐不住这么个吃法!
  尤其那暖身的药粥,天天喝,到后来刘协看到就想吐,别说是喝下去了。
  坚持不喝,到晚间沐浴就寝,肚子里痛起来,阴冷冷地绞着肠胃,刘协知道不妥了。
  果然下人忙不迭去请了袁术来,大半夜的,袁术穿戴整齐,没有一点被临时叫来的匆忙。
  刘协指着袁术:“你给朕进献的药粥里有什么!?”
  袁术一脸担忧地走到榻边,握着刘协的手说:“扬州湿寒,那是给皇上驱寒用的,皇上不吃才会腹痛,是被寒气入体了。”
  扭头对下人道:“粥呢?还不速速取来?”
  刘协想挣脱开,不止腹痛,还手脚发软,气虚无力。
  不一会,药粥热了送来,袁术端着送到刘协嘴边:“皇上,喝了就好。”
  刘协闻那味道一阵心翻,才避了避,袁术贴近,将碗边凑到刘协唇间。
  “皇上,喝了就好,皇上疼得一身冷汗,叫臣好不心痛啊!”
  刘协推开碗:“拿开!朕不喝!”
  他防着袁术打他主意,却怎么都想不到袁术竟然在粥里下毒!
  毒死他,登大位吗?
  袁术看刘协不愿喝,眼中露出凶狠的神色来,将手卡在刘协脖子上,就要逼刘协喝下药粥。
  刘协本来流着冷汗抗拒,忽然眼睫一垂,身体滑落下去。
  袁术松手,刘协的手掉在床榻上,软软无力。
  袁术大怒:“把郭子朝给我叫来!!!”
  粥也不灌了,令府中太医赶来诊视,袁术砸了粥碗,“噔噔噔”走出去。
  刘协的眼睫在袁术走后微微颤了颤——没办法了,只有装昏。
  袁术后面几天过来,也不再提要刘协喝药粥的事情,只是刘协时常腹痛如绞,即便想吃其他东西也吃不下去,一直喝粥,有时候恶心过头还吐出来。
  看袁术的样子,也不像想把他毒死。
  刘协十分莫名。
  孙权终于来了。
  “郭子朝是什么人?”
  孙权坐到榻边:“猪儿安心养病吧!怎么打听起郭子朝来了?”
  房里下人都退在外边,刘协不隐瞒,直言道:“从朕来了寿春后,每天晚膳,袁术都叫人进献一碗药粥来,说是驱寒暖身的——扬州湿寒,怕朕不习惯,朕喝了几天,腻得慌,有一天没喝,肚子痛得像有刀在绞,袁术只叫朕喝,还说喝了那药粥就好,朕不愿喝,装昏蒙了过去,那时候袁术大发雷霆,叫着郭子朝的名字。”
  孙权听得眼睛里碧色又深又浓,良久道:“我去查!猪儿可不要再吃什么不明来路的东西!”
  刘协看着孙权匆匆离去,内心冤死了。
  他是个被包养的,包养人给什么吃什么呗,难道还有得挑?
  又不是真的猪……好像……还真差不多。
  才过半天,孙权又来了,依旧把下人撵出去,坐在榻边道:“袁术果然也是禽兽!”
  刘协吃惊:“难道不是毒药,而是春药?”
  孙权本来生气,被刘协气乐了。
  “什么春药!?药粥里放了红丸,红丸里有铅,道家认为铅属火,旺男子阳气,袁术想给猪儿服些,好……好、好从你这里……”
  年纪小,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出来,孙权红了脸。
  刘协惊悚了:“原来不是要毒死朕,可铅也是毒,完了完了!朕要死了!”
  孙权脸红也顾不上了,忙着哄刘协:“不会不会,红丸里含的不多,袁术自己也服食,据郭子朝说袁术已服了好些年,袁耀讨要他都不舍得给一粒,只不过他吃得少,没猪儿吃的频繁,他是每半月服食一粒,红丸里还有其他药粉,有镇痛之用。”
  刘协慌道:“你不知道,如果少量服食,慢慢会排出体外,身体里留的不多,他给朕吃的,却是每天都有!来不及排出体外便又吃下去,难怪!难怪腹痛如绞!有时还恶心呕吐,朕若是继续吃下去,再几天便双眼失明,不消一月,死定了!”
  愚昧啊!袁术你不懂科学就不要乱来啊!靠你个文盲!
  孙权这才慌了:“那、那怎么办!?”
  刘协心慌慌地想了半天,一把拉住孙权:“仲谋可有办法说服袁术,再喝粥,朕真是等死算了!朕需要钠、钙……盐!盐巴!骨头汤!这两样可以解毒!”
  孙权道:“哥哥当有办法的!猪儿等我消息。”
  又匆匆忙忙跑走。
  幸好,袁术当真喜爱孙策,刘协这里膳食很快就换回了正常。
 


  第四十一章

  这时代,要吃新鲜蔬菜难,吃点骨头汤倒不难。
  袁术被刘协“昏厥”吓了一跳,只要刘协有胃口,不吐不喊痛,倒准了刘协很多小要求——比如:每餐都有骨头熬的浓汤,盐还放得能做酱菜。
  厨子都吃不下去的东西,刘协灌药一样往下灌,愣是有半个月,腹痛才好了。
  铅毒是解了,袁术却耐不住了。
  刘协一有精神下地走走,袁术便巴巴的跑来:“皇上身子好了?”
  肚子不痛的刘协脑子疼……
  “皇上。”
  刚换了亵衣要就寝的刘协听到袁术声音,眼睛立即向枕下看去。
  袁术却看到他的目光,道:“下人在皇上枕下发现一把刀,不知是何人大胆放在那处的,幸好皇上无事,不过臣不放心,还是过来看看。”
  没看到袁术有什么动作,但下人在朝外退,刘协小心地走近灯台,袁术贴近:
  “夜深了,皇上身子才好点,还不歇息?”
  刘协道:“朕这就睡了,爱卿也去吧。”
  袁术舔着脸道:“臣伺候皇上安寝。”
  刘协伸手去拿油碗,袁术却比他动作快,一把将刘协拉入怀里,朝榻前两步,勒住刘协双臂,低头附耳道:“皇上!别做无谓挣扎,真把我逼急了,皇上绝对高兴不起来!”
  “你!”刘协才叫一声,被袁术压到榻上。
  袁术当真是忍得久了,还没有想得到什么等如此久才下手的,胡乱亲着刘协颈侧,一手向下,就要摸去……
  外面高喊:“主公!主公!不好了!!!”
  袁术个倒霉货,撑起身体问:“何事大呼小叫!?”
  外面人道:“张勋、纪灵、桥蕤三位将军都已入府,正在前厅等候主公,命奴才转告主公:袁绍二十万大军从徐州方向杀来!已到钟离!”
  袁术“啊”一声叫,跌坐榻下。
  刘协望着帐子顶上雕的华虫花鸟,呼哧呼哧爆喘。
  *&;……(%¥^&;*#菊花保住了!
  当皇帝真不容易!
  袁术真是倒霉货,他接了小皇帝后派张勋去接领徐州三郡,曹操命徐州刺史车胄回了许都,袁绍便命许都城下的颜良文丑转道向东,去收领徐州。
  不几日,袁术大张旗鼓从豫州将圣驾迎回寿春的消息传到袁绍那,正好曹操处李典叛了的消息一起到,袁绍气得肚子一挺,伸腿踹人:“天子是我的!!!我的!!!袁公路那厮岂敢相夺啊!!!”
  觉得疑惑,上前进言的谋士都被踹了。
  袁绍指着地图上的寿春道:“徐州已是我的!给我打到扬州去!!!让他把天子给我还回来!!!”
  再几日,袁术派了张勋带兵进入徐州的消息从颜良、文丑那传来。
  袁绍吃惊:“他敢!?”
  曹操在旁道:“袁术已夺我豫州,瞧不上兖州,又要来和兄台抢徐州了,天子在手,果然威风势大啊!”
  袁绍气得面红耳赤:“我此生!与袁公路誓不两立!!!”
  于是……
  颜良、文丑以八万之众打败了张勋的三万人,张勋从徐州丢盔弃甲逃回来,身后跟着袁绍追兵。
  西面,曹操以协助袁绍和夺回豫州为名,北线军队全部进入豫州,对扬州虎视眈眈。
  袁术一下子四面楚歌了。
  袁绍和曹操心心念念惦记着的小皇帝刘协没了袁术窥视在侧,天天好吃好睡,气色大好。
  军情急报频繁飞入侯府,袁术忙得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偶然到后面看见刘协,越发心痒。
  人,袁术想要,那顶冕冠和那身冕服,袁术更加想要。
  袁术恨不得派出全部人马,把袁绍和曹操堵回去,唯独留下袁耀和孙策。
  寿春城中太平不再,袁术拿兵马封锁了城门,城里豪绅富户想跑,已经来不及,平时仗势欺人惯了,到这时候袁术顾不过来他们,城里饥寒交迫的贫民盗掘抢劫成风,尽捡着高门大院去,也无人再管。
  只有孙策的将军府里一派平静。
  孙策谨慎小心地把一个盒子放到周瑜面前:“这就是那方传国玉玺。”
  盒子上面,还有孙坚干涸的血。
  周瑜忙端正坐姿,好好拜了拜。
  孙策道:“你今日对我说的话,权儿也对我说过,袁术想称帝已久,把传国玉玺给他,换回父亲当年的将士兵卒,我便可以离开这里,去打自己的天下,我不是没想过,但……”
  那上面留着的褐色痕迹,总是不忍。
  周瑜道:“伯符糊涂!”
  孙策愕然。
  周瑜道:“你父亲一代英豪,纵然一时被此物迷惑,临终时岂会不明白?一方玉玺而已,怎能跟江山相比?你自己思量,你父亲究竟是想你留着玉玺,屈居人下?还是想你闯出一番他未能尽的大业!?”
  孙策面色几变,捏紧衣襟趴跪下去:“父亲!”
  周瑜等了片刻,将孙策拉起来:“乘着现在赶紧去侯府,送上玉玺,只是说法……”
  孙策道:“怎么说?”
  周瑜想了想:“你且说如今寿春危矣,距袁绍和曹操大军太近,要些兵马,多要些!袁术此时留在寿春的兵马,你只管要个一半,就说因父辈在江东有基业,要了兵马去给袁术打下退路,到时候有长江天险,不至一败涂地!”
  孙策道:“要那么多,袁术不会给,况且我也不要他的人马,我只要回我父亲当年的人就行了!等回到庐江再行招兵也可以。”
  周瑜道:“你要少了,袁术会信吗?往多了要!拿玉玺做担保,务必使他相信,你只是为了替他谋取后路,没有其他想法!”
  孙策低头一想,明白过来:“公瑾!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孙策抱起玉玺盒子,正要走,孙权站在门外道:“若真要到了寿春的半数兵马,为何不把另一半也吃下来再走?”
  周瑜和孙策都怔住。
  ……
  曹操也在跟下面谋士商量对策。
  “如此坐等下去,袁绍强而袁术弱,天子可就夺不回来了!你引五万人马,佯作攻打阳泉,我亲自带几千精骑,奔袭寿春!”
  正要点人出发,外面一人进来道:
  “报!南阳吕布来信!”
  曹操坐定:“呈上来!”
  袁术那样子大张旗鼓,迎了圣驾的事情飞一样传遍大江南北,就算是西凉马腾都知道了,别说是近在南阳的吕布。
  袁术跟曹操一样,大军在手,等闲地盘小点的诸侯也不敢动手,但大家都会想,那天子本来在曹操手中,曹操危局一解难道不想抢回去?再加一个袁绍,三个目前最强的诸侯斗在一处,乘乱便可摸鱼,不摸白不摸!
  陈宫何许人,怎会看不见这里边的战机?得知消息确实的时候,便叫吕布整顿兵马,时刻待命。
  这时,南阳城里来了大队从豫州逃来的百姓。
  兵士报了后,陈宫令熬煮了粥食面饼到街上发送给百姓,吕布在旁边木着脸。
  陈宫回身看见,只好解释一下:
  “南阳本属荆州,被袁术久占,民不聊生,百姓大多逃往荆州,我们将袁术逼退,占据南阳,百姓稀少,所收粮食不多,这都几年过去了,兵士也才招募了两万多,加上将军之前带来的,算是三万,说来说去,我们缺的不就是百姓吗?今日舍一点好处给百姓,将军若能许诺,给百姓以良田谷种,并保南阳安宁,百姓携家带口,有老有小,为的也只是一处容身之地,可以不走,谁还会愿意千里迢迢到一个更陌生的地方去?只要留下这些百姓,来年,我们便有粮饷和兵士了。”
  吕布这才明白过来,对着陈宫一个大礼:“吕布又承先生赐教!先生说得有理,那我这就带人去取谷种,一会在城中设台布告百姓。”
  陈宫笑道:“既然将军同意,那我先写一道布告出来,张贴到城门内外去,布粥食的事情也麻烦将军一道做了。”
  吕布扬眉:“先生放心!等先生布告写好,我这里也必完事!”
  陈宫点头,吕布便自去了,二人分头行事。
  南阳城东门门里有一处可以陈兵过万的大场子,以前是瓮城,后来内城墙垮塌,渐渐的成了场子,豫州来的百姓多露宿在此,还有陆陆续续进来的。
  吕布叫人点了谷种,备了粥和面饼,二十余牛车载了拖到这个场子来。
  天寒地冻的,百姓逃难不可能带着柴火,南阳地平,山林也少,可供生火的更少,整一片地方挤满了百姓,却没多少烟火气,十分苍凉。
  高顺、宋宪命兵士把粥锅一排开,揭了盖,腾腾而起的白雾立即就引得饥肠辘辘的百姓聚集过来。
  陈宫拿了布告来,就在吕布临时架起的台子上着人抄了几十份,张贴出去。
  吕布亲自站到台前,扬声道:“下面百姓听好!”
  陈宫一听吕布那把叫阵的嗓门,差点把毛笔掰断。
  “将军!将军……回来。”
  吕布愣愣地走回陈宫面前:“先生还有何事?”
  陈宫思量着怎么说,吕布就叫一声,百姓已经退开三丈,真让他叫完,岂不逃得一干二净。


  第四十二章

  陈宫还没开口,台下一人笑道:“温侯以为,跟百姓说话也同叫阵一般,声气儿要大,气势要壮,最好还要面目狰狞吓得死人,哈哈!”
  吕布那两条眉毛“刷”就竖了起来:“何人大胆!?”
  陈宫一看坏了,吕布来气了。
  吕布一来气,谁都拉不住,就算陈宫扑过去抱大腿,吕布都能拖着陈宫继续去揍人,可百姓众目睽睽之下,大打出手不就坏事啦!
  陈宫一直坐着写布告,还着人造册,准备就地安置户籍入簿,等他从桌案后边跑出来,扑吕布大腿都来不及,吕布已经“噔噔噔”下去了。
  坏事啊!
  只见温侯用杀入敌军阵中万夫不当之勇冲到那坐着的一老一少面前。
  那老的不算很老,少的也约莫将近加冠之龄,不算很年少,谁?
  华佗和曹昂。
  旁边几人,卖猪肉的老王头和李大牛,以及才等到的李大牛丈人等。
  曹昂的一身铠甲早已扔了,换做布衣,对将来没个盘算,便和这些百姓走到哪算哪,不意见到了吕布。
  当年虎牢关前大战的时候,曹昂还在老家没跟着曹操,后来吕布从孙坚军中抢了小皇帝时,他带着曹丕等在伊水河边,吕布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没见着。
  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向百姓说话都声震四方,要是战阵对骂,对方也要败退而逃……
  一下憋不住,曹昂笑出来。
  吕布杀到面前,其他人连连后退,只一个曹昂腿脚没恢复走不了,何况他也不怕。
  “刚刚的话是你说的!?”
  曹昂抬手,抱拳拱了拱,无意惹事:“草民腿脚不便,失礼了,温侯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果然英雄了得,吃惊之下有些失礼,还望温侯不要见怪。”
  人家要是横着来,吕布不怕,可就怕人讲理。
  曹昂斯斯文文,一看就是读过书的人,曹操着意培养历练他,气度也非等闲,那安然自如的态度就叫人打心底敬佩。
  这样的一个人,拳头是打不过去的,可是就此作罢,吕布那点小心眼又不爽。
  冷冷哼道:“分明取笑于我,想这么糊弄一下就过?当我三岁小儿吗!?”
  曹昂笑道:“我腿脚不便,还手是还不了了,温侯若是气不过,我便在此不动,受温侯一拳何妨。”
  这一句,可是故意的了。
  吕布气道:“真打了你,岂非说我吕布欺压伤残百姓!我——”
  不打,更气,拳头拽紧,筋都绷起来了。
  陈宫在后面听得清楚,猜度着曹昂身份,却没个定准。
  看吕布下不来台,陈宫连忙上前搭台阶:“将军!还有正事要做,他一个没加冠的孩子,你与他计较什么?先布粥发种子去罢!”
  吕布顺台阶下来:“好!听先生的,不与个小儿计较!”
  气哼哼的,把曹昂刮了两遍,轰隆轰隆回去台上。
  陈宫打个眼色,高顺收到,连忙奔上去,也不等吕布“叫阵”了,拿了一贴布告,站出去念:
  “诸位父老乡亲……”
  吕布一听,哦!跟百姓说话要这么说的,坐到一边,心里有气,只拿眼睛盯着曹昂那方。
  陈宫在曹昂身旁坐下,一个土墩子,也不嫌脏,问道:“这位小公子从哪里来啊?”
  曹昂看陈宫一把胡子,年纪上差不多,道:“敢问先生可是姓陈?”
  陈宫点头:“我姓陈,名宫,字公台。”
  曹操酒醉时,说过陈宫的事,曹昂早已心生敬佩,他性子坦诚,也不隐瞒,向陈宫抱拳躬身,一揖到地:
  “竟真是公台先生!曹昂见过先生,谢先生早年救家父一命!曹昂没齿不忘,定当报先生大恩!”
  陈宫惊呆:“你你、你……你是……”
  曹昂一脸敬佩,神情自如,没半分作假:“我父曹操,我是父亲长子曹昂,字子修,见过先生!”
  提及曹操,陈宫便想起曹操草菅人命,歹毒凶残,脸色变了几变。
  曹昂语气行事与其父大为不同,这是一点,还有,曹操领汉廷大司空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兵正往豫州,和袁绍两路夹击袁术,他的长子,怎么会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粗布衣袍,混迹在逃难百姓中?
  陈宫起身,招来兵士,对曹昂道:“陈宫敢请公子入府一叙,此处非是谈话的地方。”
  曹昂道:“正有此意。”
  旁边华佗道:“公子有伤在身,老朽是他的大夫,大人可容老朽跟公子一道?”
  陈宫看曹昂,腿上裹着木板,面色苍白,确实是受了伤的样子,忙亲自伸手,和华佗一起把曹昂扶起来。
  兵士弄来马车,陈宫便让华佗和曹昂上了马车,自己上马,引着向吕布的将军府去。
  吕布坐在台子上看得清楚,脖子越深越长,眼睛越瞪越大。
  到后来看马车走远,“啪”一下,把手掌下的桌案给按塌下去一块。
  底下领着粥食,等着取谷种的百姓登时又吓得退出三丈。
  高顺无奈回头:“将军……”你还是该哪凉快,上哪去吧……
  吕布窜起来,奔下台翻身上马,道:“高顺!领他们把事情办好!我先走了!”
  高顺:“诺!”
  谢天谢地。
  百姓见凶神走了,又围拢来。
  陈宫把曹昂让进自己院中,让人另行安置华佗,这边命人在厅里生起炉子,温来酒食,和曹昂两人对面而坐。
  曹昂落水受寒,天气又风雪交加,伤情有些反复,唇色都是乌的。
  要不是华佗医术如神,只怕早就一命呜呼了。
  两盅热酒下肚,脸色回过点儿。
  陈宫看得越发疑惑,曹操的儿子,还是长子,怎么落到这步田地了?
  还不及问,曹昂先问陈宫:“敢问先生,对而今汉室是如何看的?”
  陈宫叹道:“势衰力微。”
  停了停,想起那个为了讨酒喝,把肚子里天下大计都说出来的小皇帝,又叹:“一息尚存。”
  曹昂道:“一息尚存,那便是还有中兴的余地了?”
  陈宫疑惑更甚——你曹操的儿子,说这话?
  曹昂面上看不出来什么,陈宫只好再说点什么,试探一下:
  “当然有,先光武帝刘秀不就是从乱世之中挽大厦于即倒,只要民心仍在,汉室便复兴有望。”
  曹昂道:“光武帝乃百世之中方出一个的拨乱之主,现在……比那时还要丧乱。”
  陈宫道:“光武帝是了得,如今天子便懦弱不堪吗?我看当今天子未必就不如光武帝!”
  这话,可是说太满了,刘协才多大点。
  曹昂道:“若先生有据,曹昂愿闻详情。”
  窗外吕布扒着窗缝。
  “我与你父亲志趣不投,分开后便游走各地,后来投到旧友王允门下,权且容身,正碰上董卓和将军,哦!奋威将军吕布,两人出了嫌隙,将军被董卓秘密下在牢中,我便出了主意,请王允救出将军……”
  林林总总,陈宫说到失了小皇帝,被误导追入南阳,才知道不是袁术干的,索性打下南阳就此立足。
  “天子年少,可是却洞察入微,否则陈宫岂能效命于将军帐下,天子心中对天下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