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字的力量-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拥有了名利的时候,才有资格谈淡泊名利。
一个大富翁可以淡泊名利,捐赠一大笔资金去建立个学校什么的,但不会触动他生存的基础,人们会理解他的淡泊;而一个连一日三餐都无保障的穷人,即无名可淡,也无利可泊,说淡泊名利岂非很滑稽?事情往往是,能够淡泊的,却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利益洒脱地淡泊一回,而是忍受名缰利锁的牵引,直到年华老去,双鬓斑斑。
于名利而言,能而不为,有而不重,是谓淡泊,是一种高雅超脱。人生的所求所为,名利也好,淡泊也好,都是人生的一种选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原因。人生万事百态,法无定法,理无定理,皆是各人的一己之见,孰高孰低,也难一言以蔽之。但淡泊能使人不拘于外物,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进退皆能豁然处之,此一点乃是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可作为衡量的标尺。
有一个人,整天烦恼缠身,患得患失,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于是就去寻找能够解脱烦恼的秘诀。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一个长着绿油油的草地的牧场,有一个牧羊人骑着马,嘴里吹着笛子,发出悠扬的韵调,非常逍遥自在。于是他就问这个牧羊人:“你怎么这么快乐?能教给我怎样才能像你一样快乐,没有烦恼吗?”
牧羊人说:“没什么,骑骑马,吹吹笛,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他试了试,但却改变不了他的烦恼的状态,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方法,又去寻找新的解脱的途径。不久,他来到一个庙宇,看见一个老和尚在洞中修行,面带微笑,看起来是个智慧的人。
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向老和尚说明来意。老和尚说:“你想寻找解脱吗?”
他说是。老和尚说:“有人在捆住你吗?”
他说没有。老和尚又说:“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人往往是自己不能醒悟,凡事执迷不悟,岂不知做人要有几分淡泊,名和利都是羁绊,你若执著,哪有解脱呢?”
烦恼和羁绊都是由于自己的不能舍弃或是看得太重而引起的。尤其是名利二字,人人都离不开,谁能撇开这两个字去为人处事呢?人生于世,君子圣贤雅士也好,小人俗人凡人也好,谁也不能无所谓的舍弃。俗人爱财,君子就不需要么?圣贤若是没了一日三餐,也要去赚钱。只是圣贤并不执著,懂得舍弃,这样做才是俗世的淡泊。
有些人可能贪婪于名利、不顾其他;有些人于名利则很淡漠,名利之外还有更高雅的追求。于名利,君子可取之有道,小人则可能不择手段。所以求名利者未必就不淡泊,要看将名利置于人生的何种位置,名利之外还有什么,更要看用什么方法手段去求取名利。名利轻时能淡然处之,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有所收获当然也快乐。既不想贪婪于名利,也不须刻意的淡泊,只是任其自然罢了。
德国哲学家康德非常厌恶“沽名钓誉”,他幽默地说:“伟人只有在远处才发光,即使是王子或国王,也会在自己的仆人面前大失颜面。”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淡泊的心境,世界的角落才又多了几丝温暖,几分快乐;也许正是少了几分对名利的竞逐,世界的角落才又多几分自在,几般快慰。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句出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大意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要像水一样的淡泊,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却如糖饴一样甘浓,君子之交虽然淡泊,但精神世界亲密无间,小人之交虽然甘甜,却往往心口不一难免决裂。
水是中国哲学世界中重要的象征元素,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以其独特的形体给人以无限的想像和引申。水没有形状却能随万物付流行,能滋润万物却不索取。君子之间的交往也应该像水一样,清净淡泊,彼此无争,因为无争所以得以长久,历久弥深。
相传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
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甚伟,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64节:做人要有几分淡泊
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王茂生给薛仁贵送水可谓寓意深刻,薛仁贵封王封爵从此显达,会有不少的人巴结逢迎,这时候的薛仁贵最需要分清谁是真正的朋友,谁只不过是趋炎附势的小人。故而王茂生借水提醒薛仁贵,君子之交淡如水,时刻谨记啊!
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像清风徐徐,明月朗朗一样,清远无暇。君子之交淡如水,既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是顺从自然,没有功利心,没有欲望,没有利害功用之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谓的知己在认识的时候,并不因为富有,也不因为地位、出众和容貌,而是一种心灵的接受,一种精神世界的相通,也许这本身就很平淡,平淡得让人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但遇到了危急的时候,处于窘境之中,知己才会显出普通朋友所不具备的情怀。
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荆轲入秦之时,他和荆轲斗酒,在易水之宾为他击筑送行。荆轲死了之后,他隐姓埋名,藏在宋子县一个富人的家里当帮佣。
有一次,他家主人宴客,酒酣时有客人击筑助兴。高渐离听到筑乐,勾起了无限心思,高渐离像其他的仆人评论演奏者技艺的长短。此事后来被他的主人听到之后,于是令他表演一番。
高渐离技惊四座,不多久,远近的人都知道宋子县有这样一位音乐大师,消息传到了秦始皇那里,于是秦始皇传他进宫表演。高渐离依然答应了。但是秦始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于是让人弄瞎他的双眼,才放心让他击筑。
但高渐离并未因此放弃替荆轲报仇的心愿,他在筑的中空灌铅,使筑既是乐器又成为武器。在秦王听击筑着迷不留意时,奋起用灌铅的筑击打秦王。高渐离也没有成功而是以身殉友。从此,秦王再也不敢接近以前的六国诸侯了。
荆轲虽没,但高渐离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友,时刻记着要给荆轲报仇雪恨,以至于不顾及自己的双眼和性命。这样的朋友才叫知己。他们没有平时的厮混,相识也不是因为彼此欣赏,而是因为斗酒这样的市井小事,交于平淡,却生死相因。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份淡淡的友谊,也许会因为千里阻隔而彼此很难谋面,也许会在相隔十年或二十年之后不再联系,也许这一生也不曾再见,但总有一份真诚和情意留在心底,从来不需要刻意保持长久,也不需要刻意去表现,但总是彼此记挂,彼此的心底也为彼此留出了永恒的空间,这样已是足够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份拒绝了金钱和地位的交情,他们不在意彼此的身份地位、家世本领,只在乎彼此共同的心灵上的交流。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传为佳话,后人有一段书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更把这段君子友情广为传布。几千年来,君子之交都在向我们传达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现在却很难看到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了。现代生活节奏快,导致现代人得了一种叫做寂寞的病,每个人都在给自己筑墙,阻止自己与外界沟通。这种寂寞病引发另外一种并发症,姑且叫做“冷漠症”。现在很多人交朋友走极端,要么朝夕相处,要么横眉冷对,不是孤傲得不行,就是依赖得要命。朋友间不懂得控制和平衡,非冷即热,这样就很难领略淡泊如水的交友境界,也不会找到自己的人生知己。
做人要有几分淡泊
做人要有几分淡泊的心态,要不然,欲望会让你痛苦不堪。
人生贵在淡泊,古往今来多少名士终其一生心中都在向往或是操守着淡泊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得上是个淡泊者;“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凭着淡泊,颜回成了千古安贫乐道的典范;钱钟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国画巨擘。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豁然,豁然对待人生中的进退;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珍惜眼前从不好高骛远。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拥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宁静,更加自由,没有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趋本逐利时仍然保持恬静。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守住一份简朴,不再显山露水;认识生命的无常,时刻保持一种既不留恋过去,又不期待未来的心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走一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幸福离你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淡泊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淡泊是一种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没有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是做不到的。
唐朝著名高僧慧宗禅师,特别喜欢兰花,于是带着一群小和尚辛勤栽培。第二年春天,满山开满了兰花,小和尚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不料一场暴风雨之后,满山的兰花被乱七八糟地打倒在稀泥里,花朵撒了一地。
小和尚们看到后都忐忑不安地等待高僧的数落,哪知高僧却平心静气地说:“我栽花是为了寻找爱好和乐趣,而不是要得到愤怒和埋怨。”小和尚们顿时醍醐灌顶,不由得对高僧宽广的胸怀而钦佩。
是啊,只要我们将那些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一定会盈满幸福与快乐、安详与宁静的。
在生活中放下思想包袱,不必为丢失找不回来的东西徒劳,更不要为它心累。换句话说,千万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堆积在心里,让我们给心灵做个大扫除,把沉重的东西统统丢掉,轻装上阵,用轻松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时间永是流逝,我们无法抗拒。然而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否则,他不是活得太忧郁,就是活得太无聊。淡泊,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美的灵魂对待生活和人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们的心境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泊就在其中。这或许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能做到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第65节:塌实做人实在办事
淡泊人生,生命难得恬淡,难得从容。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人生本来极短,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赤条条来,又将赤条条去,这么短暂的人生,何必为世间物所累?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旁边坐着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也在钓鱼。两个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总有鱼儿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没有收获。
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钓饵相同,地方也相邻,为什么你能轻易的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
老人一笑,从容地答道:“你是在钓鱼,我是在垂钓。你钓鱼的时候,只是一心想得到鱼,目不转睛地盯着鱼儿有没有钓住你的鱼饵,所以你看见鱼不上钩就心浮气躁,情绪不断发生变化,鱼儿都被你的焦躁情绪吓跑了。我呢,我是在垂钓,垂钓跟钓鱼不一样,我垂钓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鱼来我也不喜,鱼去我也不忧,我心如止水,不眨眼,也不焦躁,鱼儿感知不到我,因此也没必要逃跑。”
老人所说的是一种境界,钓鱼是修身养性的一件事,老人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老人的一番话是针对钓鱼事件本身所说的,但引用到生活中,也不失为睿智的人生哲学。人的一生中兴衰荣辱,得失进退,谁也不能掌控,唯有保持一份淡泊的心胸,才可以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免受伤害。
拥有一份淡泊的心境,不是做现实主义的逃避者,而是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人生在世,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有进有退,有荣有辱,有升有降,有高潮,也有低谷。如果我们认识到平淡是真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心理平衡,作出明智地选择。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历程的潮涨潮落。只要悟透了其中的禅机,便会豁然开朗。
《圣经》上说:你出自尘土,必归于尘土。既然一切皆空,如此,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妨做做主人,且要做一回大度的主人,不必因计较得失而设计最美的行程。这样,即使将来归于尘土,也坦然自若。
平淡的日子不会永远平淡,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欢乐和成功给予的那份慰藉,谱写出生命中最璀璨辉煌的乐章。
做人要几分淡泊,淡泊是一份豁达的心态,是一份明悟的感觉。淡泊为人,才活得自我,才把自己的本色演绎得精彩。
借力而行……三言两语的人生忠告
淡泊是一种心境,如清风徐徐,如明月朗朗。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一个淡泊但长久,一个甘甜却无益。
做人要几分淡泊,才做得真实,做得自由,做得豁朗。
塌实做人,实在办事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踏实、实干、实在
实,shí①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②真实,实在;③实际,事实;④果实,种子。
【踏实】tāshi(工作或学习的态度)切实;不浮躁。
【实干】shígàn实地去做:~家│发扬~精神。
【实在】shízài①诚实,不虚假:~的本事│心眼儿~;②(工作、活儿)扎实,地道,不马虎:工作做得很~。
一步登不了天
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人们的心底总有一些疑问,为什么孙大圣的本领那么大,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去西天取经书只需要翻一个跟头就行,却反而要一个肉体凡胎的和尚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取经?后来才有所体悟,只有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付出,只有经过放弃幻想的扎实奋斗,只有经过艰辛困苦的披荆斩棘,才能战胜一切到达成功的彼岸。
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春天要耕地下种,松软土壤;夏天要除草追肥,引水灌溉;秋天要收获果实,颗粒归仓;冬天还要准备来年的种子,准备过一个殷实的新年。事情得一步一步来,按部就班,不可能不经过耕耘就有收获。为人处事要有夯实的根基,如果没有,事业就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成功和理想也终为空中楼阁。
生活让人戴上了面具,人们学会了隐藏,有时候甚至看不清自己的面目,所以希腊的一个神庙上有这样一行让人警醒的字迹:人啊,认识你自己。人的自我认知是成功的开端,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无限的热忱,完善的自我鼓励机制,在充分自信的鼓舞下,踏实地行动,以积极的心态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自己的积累,这样的话成功就离得不会远了。
汤姆第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竿,跟着他穿过树林去钓鱼。多年的钓鱼经历使叔叔深谙何处鱼最多,他特意将汤姆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汤姆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索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汤姆不免有些失望。
“再试试看。”叔叔鼓励汤姆。
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回好了,”汤姆暗忖,“总算来了一条鱼了。”汤姆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竟是一堆水草……
汤姆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汤姆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
“再试一遍,”叔叔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
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汤姆的钓线,旋即一下子把它拖入深水之中。汤姆连忙往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喜爱的小鱼在璀璨的阳光下活蹦乱跳。
“叔叔,”汤姆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
“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那条惊恐万状的小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
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汤姆功亏一篑,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又失去了。
汤姆感到万分伤心,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帮他缚上鱼钩,安上诱饵,又把鱼竿塞到汤姆手里,叫汤姆再碰一碰运气。
第66节:实干家和空想家
“记住,小家伙,”他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事情得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想做成大事,需要从点点滴滴的扎实付出开始。”
汤姆缺乏踏实的心态,想一开始就能钓到鱼,可是事情往往不像头脑中想象的那样简单,有时候光靠头脑聪明,方法迅捷,有可能不起作用。最重要的是肯干,踏实地去做,不达目的不罢休。因为踏实的行为最符合成功学阶段论的要求,有的人做事情总想寻找终南捷径,可是往往白白浪费了精力和物力。世界上很少有终南捷径这样的美事,最切合实际的就是丢掉幻想,踏实、扎实地付出。
成功就像爬山,不要妄想着飞到顶峰,要靠一滴汗水加上一个脚印的去攀登,世界上没有一口吃个胖子的美事,一蹴而就只能一厢情愿的臆想。那些不想付出却幻想坐享其成的人永远是被讽刺的对象。一个人如果只敢想,不敢做,那他不可能成功,因为成功偏爱那些有了想法就踏踏实实行动的人。
成功其实很简单,有了明确的目标,踏实肯干,战胜重重困难之后,胜利的曙光就会照耀我们的脸庞了。而且,踏实肯干的精神会感动周围的环境,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到新的力量,从而能驾驭机遇,跨上成功的桥梁。
愚公移山的故事被传唱了几千年,至今仍能发掘出不屈的力量。踏实是人安身立命的支柱,有了踏实的精神,纵使面对大山,也能产生搬平的勇气。
一步登天,一是夸张,二是幻想,三是神话。只有按部就班,踏踏实实,才是成功的正途。
实干家和空想家
古来有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空想家们善于夸夸其谈、想象丰富、渴望强烈、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但却很少付诸行动。而实干家则是去做!空想家往往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让自己去完成那些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实干家虽然没有空想家那样富丽堂皇的说辞,却总能获得成功。
实干家比空想家更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实干家一贯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动,而空想家很少着手行动,或是刚开始行动便很快懈怠了。实干家具备有目的的改变生活的能力。他们能够完成非凡的事业,不论是开创一家自己的公司,写一本书,竞选政府官员,参加马拉松比赛,还是其他事业。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空想家只会站到一边,他们仅仅是梦想过这些而已。
空想家往往受到人们的嘲笑,因为他们始终把自己的理想挂在嘴边,但却从不见他们为之奋斗。他们的谈话言辞激烈,每当谈到他们的理想便热情慷慨,然而,他们却是行动的矮子。空想家是幼稚的,认为以自己头脑中知识可以拯救世界,但是世界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空谈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或是含羞蒙辱。
战国时候,秦国派王龁攻下上党,意欲进攻长平。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命令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守住长平。廉颇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