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字的力量-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个人为了走出沙漠,在原地做了一个记号,然后朝东走。走了不多久,他觉得不对,又返回原地。接着往南走,不多久又折了回来。接着往北走,走了半天仍然不见一个人影,以为又走错了,还是回到了原地。接下来,他尝试了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几乎每一个方向都试过了,他还是在原地。这时候,他的食物和水也用完了。几天后,这个人就死在了沙漠里。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沙漠,我们就在沙漠里行走着,如果心中没有方向,就会像第二个人那样永远走不出沙漠,等待我们的只有死路一条。第一个人之所以能走出沙漠,因为他始终坚持朝一个方向走,因为一个方向总会有尽头,这个方向挽救了他。如果把沙漠比作人生,那么方向就是我们的理想。没有方向,我们会迷路;没有理想,我们会迷失。
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悲哀的,他们摸不清自己的方向,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总是在十字路口徘徊,一会儿羡慕这个一会儿又羡慕那个,别人走了很远了,他还在原地东张西望。要么他们就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管他什么理想不理想,消极度日,虚度终身。而有理想的人,他的内心是充实的,也是充满激情的,即使付出了努力理想没有实现,或者实现了但又回到了从前也无怨无悔,因为他已经历过。
我们的一生充满变数,开始和结果都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但过程我们却可以自己把握。同生为石,有的石头胸怀飞翔的梦;同生为人,有人却有凌云之志。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那块石头一样拥有飞翔之志呢?
人生从设立目标开始,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理想。一个人的目标定得高,他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也许经过全力打拼不能实现目标,但至少也比目标定得低的人走得远、实现得多。我们所能实现的总要比我们所期望的要低。如果你的理想是年薪拿100万,结果你只能拿80万;如果你的理想是年薪拿50万,结果你只能拿20万。林肯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里的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志当存高远。为理想拼搏,向人生的高空展翅飞翔。
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把理想这个大目标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分别去实现它。当我们实现第一个目标以后,我们就会更加有信心去实现第二个目标,以此类推,我们的理想最终就会实现。
目标不能太虚幻太笼统,否则就像空中楼阁一样,看似绚丽,其实只是昙花一现。目标必须具体,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订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每天一定要背30个单词,写一篇英文日记,看一份英文报纸,听一个英文节目,由于你定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地去做,目标就容易达到。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猴子分成两组,训练它们去跳高。第一组有个具体的高度,在那个高度上挂了一个香蕉,第二组没有具体高度,就让它们跳。半个月后检验它们的训练结果,在同一个高度上挂一个香蕉,让两组的猴子去摘。结果第一组的猴子摘掉香蕉的数量比第二组要多得多。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有没有具体目标的差别。
有了具体的目标后,我们就应该有计划的实现它。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目标按照优先次序进行排列。根据你的个人信仰,把精力放在那些对你有重要意义的目标上面。我们还可以把奋斗目标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这会帮助你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最终目标。通过制定并实现年度目标、每月目标、每周目标,甚至每日目标,你就会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和积极性,迈上一个新台阶。
按照计划定期行动,逐步实现目标。真正的成功来源于前进道路上的每一小步,不要幻想凭借好运就能一步登天。把精力放在若干个短期目标上,你就能实现更长远的目标。坚持不懈,每天都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有了计划,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做了。有目标,有计划,如果没有实际行动,那就是无聊的空想。空想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一个老鼠洞里的老鼠越来越少,老大让一只行动灵巧的小老鼠去看看出了什么事情。
小老鼠慌慌张张地回来报告说:“老大,老大,大事不好。有一只又大又凶的猫出现了。每天都要吃几只老鼠。”
于是老大带领三只最大的老鼠去打猫,一个回合还没打完就失败了。老大又带了三只最狡猾的老鼠去骗猫,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那三只老鼠被猫吃掉了。
老大看着兄弟们一个个死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召集大家说:“谁能想出一个对付老猫的好办法,我就把老大这个位置传给谁。”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时有一只灰毛老鼠说:“虽然我们打不过那只猫,但如果给猫戴上铃铛,只要猫一动我们就知道了,然后就可以逃跑了。”
老鼠们都觉得这个主意好,老大也认为不错,就把位置传给了这只灰毛老鼠。
过了几天后,老大又听到有老鼠被猫吃掉的消息。
老大心里纳闷,于是找到灰毛老鼠质问:“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给猫戴上铃铛就没有事情了吗?”
灰毛老鼠支支吾吾地说:“这……这……”
旁边的一只老鼠抢着说:“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去给猫戴上铃铛。它怕被猫吃掉!”
老大听了,觉得受到了侮辱,一气之下把灰毛老鼠咬死了。
这就是空想的下场。明知道不可为的事情,就不要去空想;可以实现的事情,想了就要去做。只想不做,一大堆目标也只不过是目标。你可以界定你的人生目标,认真制定各个时期的目标,但如果你不行动,还是会一事无成。比如你想去国外旅游,于是你制定了一个旅行计划,花了几个月时间阅读能找到的各种材料,订了飞机票,并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标出了要去观光的每一个地点,每个小时去哪里都定好了。这真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可是最后一刻你却因为你怕高,不敢上飞机,而取消了这次旅行。这不是很可笑吗?你花了那么多的心血为的是什么?
第25节:准备迎接挑战
伟大的计划往往因为不去实践而变成废纸一堆。
要有心理准备迎接挑战
每一个理想的实现都必须经历无数的挫折,每一次挫折都意味着一次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面对,我们没有退路。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胜利。一次失败了,再来一次,跌倒了就从原地爬起来,继续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理想。
人生充满了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机遇,我们要时刻准备迎接挑战。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只要你抱有坚定的信念,永不妥协,永不低头。纵观历史,每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都经历过挫折和失败,面对这些挫折和失败,他们的态度是勇敢地去挑战,而不是退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的一生中经历过3次大起大落,每一次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每次都能在逆境中奋起,被国际社会称作“打不倒的小个子”。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也曾说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只要有一个信念,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并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成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挑战的勇气。命运不是天注定的,没有人敢断言你的失败与否,关键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挑战。如果连这点勇气都没有的话,这已经证明了你的失败。
对于挑战者而言,除了要有挑战的勇气外,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应具备必胜的信念,这样,才会有一种精神动力支撑着你去赢取胜利。否则,就像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军,本身就不对胜利抱任何希望,还硬着头皮上阵,结果显而易见,可能还未等到双方交兵,便已被对方的气势击溃。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荆棘与坎坷,挫折与磨难,困难与迷惑。人可以不相信命运,但必须面对现实。人生就是这样矛盾,为了实现理想与目标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往往收获的成果不能与之成正比。残酷的事实会在你的心里留下抹不去的阴影,为此,你可能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但这能证明什么呢?什么也不能。那么,为何不振作精神,潇潇洒洒地去面对,去进行再一次的挑战呢?
李阳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的英语不是说出来的,是喊出来的。
李阳读大学的时候,英语成绩一塌糊涂,尤其是听力和口语。
有一次,李阳被老师叫起来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李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是他说不出来。于是他用中文说:“我可以写在纸上再给你看吗?”同学们都哄堂大笑。英语课上说中文是对老师很不礼貌的行为。老师生气地说:“这么简单的句子都说不出来,你还是大学生吗?”接着老师又转过身去对同学们说:“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口语就像李阳这样。”
“就像李阳这样”,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他。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非要把口语练好不可!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法子,每天早晨都坚持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去练习口语。他练习的时候,不是说,而是大声喊出来,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嘴里竟然含着石头。李阳是这样认为的,口语不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胆子小,不敢说;二是,发音不准,说出来别人也听不清楚。喊英语,能练胆子;含石子,能练发音。
就这样,李阳坚持不懈地练口语,风雨无阻。遇见熟人,也不怕别人耻笑,即使别人骂他疯子,他也不在乎。他认定了要这样做。他有必胜的信心。
奇迹出现了,三个月后,李阳不仅能流利的回答出英语老师的问题,甚至还为老师纠正部分错误的发音。时至今天,李阳疯狂英语是英语学习产品当中最响亮的一块牌子。李阳疯狂英语,喊出来的英语。李阳疯狂英语给了无数学子学好英语的希望与信心。
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我们,勇于挑战,李阳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人生的道路上,想成功,就要挑战,就要有勇气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件事,怀着必胜的信念,哪怕前面困难重重,我们也应该持之以恒,顽强拼搏。即使是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头再来,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挑战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到生命绿洲的快乐。因为挑战,任何一条路都有可能;因为挑战,你的潜能会被无限激发,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竟如此的优秀。如果不去挑战,虽然避免了失败,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跌倒一千次,第一千零一次仍能微笑着站起来的人,生活永远难不倒他。也许奔流却掀不起波浪,也许攀援却达不到顶峰,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挑战过,人生无悔。
借力而行……三言两语的人生忠告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先把今天的事做好,再去准备明天的事。
人要学会走路,必先学会摔跤。
随机应变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变通、变化、变更
变,biàn①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②改变(性质、状态),变成;③使改变;④能变化的,已变化的;⑤变卖;⑥变通;⑦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⑧指变文。
【变通】biàn·tōng依据不同的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遇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处理。【变化】biànhuà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化学~│~多端│情况发生了~。【变更】biàngēng改变;变化:~原定赛程│修订版的内容有些~。
紧随时代脚步,不断给自己充电
社会发展到今天,变化越来越快,已经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稍一停顿,我们就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在发展中完善,我们才会前进。
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这是永恒的真理。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是一样,今天觉得很有用,到了明天可能一点用处都没有了;不仅没有用,可能还会阻碍我们的前进。那么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日益老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呢?中国有句俗语,“活到老,学到老”,或许是最好的答案。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脚步,不断给自己充电。
第26节:不断给自己充电
经过五年的努力,通过十多门课程和论文答辩,年近花甲的沈老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假如一个年轻人拿到这个证书,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与称奇的,但沈老却已是迟暮之年。对于一个年近花甲的人来说,没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很多人不解,问沈老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沈老的回答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沈老的父亲是个与铁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工人,12岁就上班扳道岔,肚里没有几滴墨水。父亲一辈子没有多少文化,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于是就把大学梦寄托在沈老的身上。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沈老的大学梦破灭了,他不得不下乡插队。等到从农村返城登上中学讲台时,沈老已经是一把年纪了。
登上讲台,沈老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严重不足,高二文化水平教初中,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倒挂”,于是沈老盲目地读起“刊大”、“培大”……文凭是拿了好几个,可一个都不顶用。后来,沈老终于狠下心来,费尽周折报名参加成人高考,被某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录取时已是47岁,等拿到专科文凭时,已年过半百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老发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又不够用了。怎么办?别无他路,只有参加自学考试。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沈老“脑子有毛病”、“自找苦吃”,七老八十的,还考什么大学,在家里享清福多好啊。尽管这样,沈老并没有动摇。
可一进考场,沈老都傻眼了,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走进考场,他们还以为沈老是监考人员呢。当这个满头白发、一脸络腮胡子的老人找到自己的座位时,考生都投来惊异的目光。在答卷时,两位监考的女孩子窃窃私语:“这老汉可有点岁数了,受这罪,不知图啥?”“这老汉肯定当爷爷了!”……
沈老并没有气馁,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他吸取这次考试的教训,后来每次参加考试前都要把头发染黑,把胡子刮掉,尽量使自己显得年轻些,缩小与其他考生的差距,减少考场上的干扰,保证全神贯注地答题。14门课,沈老就这么一门一门地拿下来了。尽管有挫折和失败,但都被沈老战胜了。通过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诠释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完成本科学业时,沈老获得了一种无法述说的自我满足感,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大岁数还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当沈老再一次站到讲台上时,他更加有信心了。
活到老,学到老。沈老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对新知识的执著追求让我们感动。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实施的人却很少。很多人都认为参加工作了就稳定了,人也逐渐变懒了,不愿意看书学习了,其实很多知识都在更新,如果我们一味地吃老本,那么很快就会落后。古人云“落后就要挨打”,很有道理。所以在工作之余,学习很重要,特别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
被誉为民歌四花旦之首的祖海,涉足歌坛以来成就斐然,但她依旧定期进行“充电”。她表示:“对于歌手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庆幸遇到了金铁林老师,跟他学习,就像是海绵吸收海水一样,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有很多欠缺。因此,毕业之后尽管演出繁忙,我总要定期找金老师上课,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我们这个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知识的总量在成倍的增加,知识更新的过程也空前加快,曾经在学校学习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而要为将来的长远发展做准备。要独立地、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清华大学的教授钱伟长对自己的学生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我出生在农村,家里很穷,因此中小学没有很好地念过……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停止过学习,我相信我可以打个赌,我现在每天学习的时间还比你们多。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自己的学习的。我那个时候,没有计算机,没有火箭,没有原子弹,按道理我对这些应该一窍不通。不过你们在学,我也在学,我全把它们学来了。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全懂,我是靠自学,靠不断地自学,所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树挪死,人挪活
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要灵活地处理,这次用这个方法不成下次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我们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精通相马,黑马白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有一天,孙阳外出打猎,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突然向他走来,在他面前停下后,冲他叫个不停。孙阳摸了摸马背,断定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专注地看着孙阳,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战场的宝马良驹,现在却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这次事件之后孙阳深有感触。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千里马被庸人所埋没了呢?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取名叫《相马经》。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够被人发现,尽其所才,也为了使自己一身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他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又好气又好笑,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这个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就是这样来的。
第27节:不创新便等死
这个寓言有两层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二是讽刺那些本本主义的人,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精神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变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执著和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单纯的执著与单纯的变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是最后的成功,我们要学会执著与变通二者兼顾。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会让你受益匪浅。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往往习惯性的按照常规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领导相处的时候尤其要这样。领导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懂得灵活变通,故而跟在他身边的下属,必定要懂得弹性处理法则。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殊特定环境之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
领导喜欢凡事肯变通、能适应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