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国近代史-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密进驻哈萨克,是在十月初。四个装甲师被部署在切尔卡尔。
  与此同时,彻底解决白军的苏联红军,开始向哈萨克集结。苏军的集结速度,远远超过中国增兵的速度。到十一月中旬,国防军刚刚增兵三分之二,苏军已在哈萨克边境地区陈兵百万了。
  ……
  1926年11月14日,苏联红军越过乌拉尔河,战争爆发。
  ……
  战争的过程就不详细描述了,简单说一下。
  我们都已经知道,哈萨克北部地形有利于防御,而且靠近新疆,比较受重视,防御能力强;哈萨克西部则截然不同,地势一马平川,地广人稀,利攻不利守。而且,哈萨克西部靠近俄罗斯腹地——苏军运输便利,中国却运输不便。
  所以,苏军的进攻兵分三路,选择了北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西部古里耶夫和西北的阿克纠宾斯克三个方向。其中,西部为重点,两路大军将近七十万,由图哈切夫斯基亲自率领。
  此时此刻,中国驻军的情况却不是很好。
  中国的第二次增兵,还没有结束,在哈萨克的驻军不足六十万。而且,北哈萨克部署了十五万守军,南哈萨克有五万,卡尔切尔的守军仅有三十五万——这已经是驻军总部竭尽全力了,驻军总部阿克斗卡的兵力还剩不到一个师。但是,卡尔切尔的守军并不是一个防守的配置,其中大半是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预订的计划,是以步兵防御,以装甲兵和骑兵突击。在广阔的荒漠上,装甲部队的大规模突击,绝对不是步兵所能够抵抗的……
  然而,现在兵力相差悬殊,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略有不足。进攻不足以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防御,骑兵和装甲兵的防御能力,还不如步兵呢!
  ……
  汪道铭在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让骑兵下马,转职成步兵,参与防御,并为装甲兵的转职作了心理上的准备。
  再说,北部防线。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已经被修建成堡垒密及分布、战壕纵横交错的军事要塞。并得到了增援部队。苏军虽然从东西两个方向猛攻,试图以两面夹击取得进展。但在吴佩孚的指挥下,国防军有条不紊地,依托地势积极防御。苏军虽数倍于守军,却没有取得有效进展。
  但是,中国在北部只有六个师,除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外,在东哈萨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和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地区,也有一条通道。此外,在阿克莫拉和科克切诺夫也需要部队守卫。所以,国防军在东哈萨克,只布置了一个师。
  苏军在此的兵力占据了绝对优势,虽然东哈萨克的交通很差,苏军进攻需要绕远道而行。但苏军还是派出了军队从这里进攻。不断有小股的苏军深入东哈萨克,进行破坏,王泽被迫从阿克莫拉有限的驻军部队中,派出大批骑兵,在此地区巡逻搜索。
  我得知哈萨克的情况以后,心急如焚,只能加快部队的组建工作。很多恢复性的训练,只得到哈萨克去训练了。并派出了除近卫师以外的所有内地部队,前往哈萨克。我以三天二个师的速度,向前方增兵。
  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后悔裁军的决定,即使我明知那是必须的,却也无法不后悔。这两年的军费开支,仍然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近六分之一,如果不裁军……都怪高尔察克,失败的也太快了,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白军不用多,再坚持两个月,国防军就都布置完了,怎么会如此慌张……
  在这里,不得不说,将铁路复线修到卡尔切尔是明智的。国防军在古里耶夫和阿克纠宾斯克,各布置了一个团的守卫部队。两地的守军早有准备,将两地居民迁移到安全地带,并对两地进行了坚壁清野。苏军一进攻,守军就迅速带上所有列车,一路撤回到卡尔切尔。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铁路与俄罗斯的铁路轨距不一样,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列车拿到哈萨克,不能直接用。当然,苏联也预备好了改造。但改造也是需要时间的,加之数十万大军,只依靠一条铁路,苏军行军自然快不起来,每天不到一百公里。从进攻开始,苏军到达卡尔切尔足足用了六、七天。
  就在这几天之内,汪道铭不顾东哈萨克的形势危急,把增援上来的部队全部派到了卡尔切尔,使卡尔切尔的守军在11月20日达到四十五万,足以一战了。
  ……
  此后,就是按计划行使了。
  我翻着计划,总觉得有些古怪。
  参谋部的计划很切合实际,扬长避短,发挥我军的优势。既然我军将领的指挥比不上图哈切夫斯基,那就不比指挥。
  参谋部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发现我提出的空地一体战思想的不足。这种不足,不是说战术不先进,而是说战术太先进。空地一体战思想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诸军兵种整体作战的威力,形成“1+1>2”的作战效能,用由各种作战要素整合而成的有机体系去制胜战争。
  但以目前的飞机技术水平,最多只能在作战中起到辅助作用,尚不能承担起战争主角之一,这么重的责任。说白了,空地一体战思想,是十年,乃至二十年后的战术思想,还不适合现在使用。
  同时,参谋部依托中国的技术现实,参考了欧战中和内战中坦克部队的作战经验,组织了许多次大大小小的演习,蒋百里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作战思想。大体说来,就是“以步兵为主体,并得到装甲、火炮等兵种的支援,在整个战场正面向敌军发动进攻,一旦打开突破口立即使用机械化部队实施巩固和突破,攻击敌人的纵深防御,形成分割包围。同时,航空兵在敌人后方实施打击。必要时使用各种手段欺骗敌人隐瞒自己的突击方向”。
  此次作战,就是这种思想的第一次实施。
  ?!!!
  我终于知道计划有什么古怪了。我还真是个伪军迷,这么有名的作战思想,我才想起来了。
  这不就是大纵深作战嘛!
  苏联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核心作战思想,图哈切夫斯基开创……
  靠!
  ……
  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笑声中动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老毛子,斯大林,图哈切夫斯基,活该你们倒霉!蒋百里可真是个天才!图哈切夫斯基你再厉害,也不能够预知。参谋部的作战方案,就是要用他未见过的东西打败他。
  不过,用大纵深作战打败图哈切夫斯基,蒋百里还真是幽默!
  ……
  花费了无数金钱和四年时间,修建的切尔卡尔防御体系,证明了它的价值。苏军在此碰了个头破血流。图哈切夫斯基使用了种种战术,守军全然不为所动,只是依托坚固的工事严防死守。哈萨克有着广阔的战略空间,就算苏军再勇猛,跃进几千里,长途奔袭,也需要很长时间。中间还要瞒过国防军骑兵的巡逻,及空军的严密侦察。数量多了就容易被发现,数量少了,面对国防军源源不断的援兵,足以让一切突然袭击都变成笑话。
  挥舞马刀的哥萨克骑兵,与手持冲锋枪的中国骑兵在切尔卡尔与拜科努尔间广袤的土地上浴血拼杀。苏军不断破坏铁路,国防军则努力修复,足足花了三天时间,苏军才算了中断了卡尔切尔与后方的交通。然,切尔卡尔守军宛如乌龟转世,依然如故,全力防守,谨慎出击。除非有七分把握,切尔卡尔守军决不出击,后来看到机会也不轻易出击,能够叫火力支援的,都改直接呼叫火炮支援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图哈切夫斯基也只好使用围城战术,切尔卡尔战役进入了一切名将都讨厌的消耗战阶段。切尔卡尔气候干旱,防御体系准备再充分,也不可能供应数十万大军的饮水——就算每人每天1KG水,也需要450吨。时间长了,守军肯定要出击的。当然,图哈切夫斯基也不光如此,他一边严密封锁卡尔切尔,寻找战机,边做了些儿部署,以打破僵局。
  12月4日,国防军集中了两千多门大炮,对苏军的防线,进行猛烈炮击。切尔卡尔部署了四个炮兵旅,为这对苏作战已经预备了两年的弹药,在这一天,进行了清仓处理。炮弹像不要钱似的,撒落在已经计算好射击诸元的目标上,苏联红军的阵地突然间遭到如此强烈的打击,转眼间便化作一片火海,钢流铁雨横扫了一切。这一天,国防军发射出去的炮弹,就价值上亿元。
  解释一下,国防军的炮兵旅编制较大,一般官兵人数在一万二千余人,小炮就不说了,105MM的108门,155MM的80门。在国外,通常会把这样的编制称为炮兵师,在翻译的时候,也多是直接把国防军炮兵旅,翻译成炮兵师的——最多加个注释。
  图哈切夫斯基知道中国守军坚持不住,准备出击了。这让他心中暗喜,不怕你动,只要动了就有机会。图哈切夫斯基伺机减少了最前线的守军,而把大部队布置在二线,命令坦克部队做好准备,保证随时能够出动。苏军的坦克只有十二辆,与中国最初的坦克一样,故障率很高。除故障率以外,没有任何参数能够与虎式像媲美。
  12月6日,在炮击结束之前,四个装甲师已经倾其所有,出动了220辆虎式坦克,995辆豹式装甲车,沿预设通道,对苏军发起了猛攻。
  坦克单独作为主力,大规模的集中使用,这还是世界上第一次。图哈切夫斯基预料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果。
  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轻易撕裂了苏军的包围圈,向苏军的纵深发展,把苏军分割包围……
  顷刻之间,苏军坦克就被这股洪流淹没,少数漏网之鱼,也在近距离的迫击炮直射中被消灭。不管怎么说,中国坦克兵训练过打移动靶,就是坦克打坦克,也训练过反坦克作战。
  与此同时,卡尔切尔守军全线反攻,牵制苏军,打乱其部署,并扩大战果。
  ……
  中国空军也派出了80%的现役飞机,增援哈萨克,参与对苏作战。这一天,中国空军尽其所能,展示了自己的存在。空军还不能作为战争的主角之一,却也没有人能够忽视它。120架战斗机和同等数量的轰炸机,像乌云般笼罩了苏军的上空。
  ……
  12月9日,苏军全线崩溃。这一战,国防军光俘虏,就抓了三十一万多。
  此后,图哈切夫斯基还试图整军再战,哦,是整军撤退。但是,在一望无际平坦的荒漠上,抵抗随之而来的机械化部队,是一种奢望。苏军断后部队,拼死抵抗无果后,溃不成军。
  ……
  最终,苏军四天狂奔五百公里,狼狈而逃,但能够逃回国内的还不足十五万。
  汪道铭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能够抓到图哈切夫斯基。
  这并不是唯一的战斗。
  图哈切夫斯基在派出骑兵,断绝后方对卡尔切尔的支援时,也秘密分兵,派谴三万精锐,目标是阿克莫拉。
  阿克莫拉是哈萨克北部防线的中心,也是其重心,那里是北方防线最重要的物资储备基地和指挥系统所在地。苏军在北方防线的兵力,是国防军守备兵力的三倍以上。如果阿克莫拉被攻克,必将给摇摇欲坠的北方防线以沉重打击,北方防线极有可能被趁机攻破。那时候,苏军进可攻退可守……
  夏坚科率领部队一路向东,白天休息,黑夜行军,为了严格保密,沿途遇到者均被处死。因此,夏坚科后来被秘密处以死刑。
  国防军在北方防线只有六个师。其中,东哈萨克有一个师,科克切诺夫有一个师,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有三个师,阿克莫拉驻军仅一个骑兵师,还派出了大批骑兵在东哈萨克地区巡逻。所以,在苏军发起攻击的时候,阿克莫拉仅有一万多守卫部队,还是以骑兵为主。
  按说,以彼此的实力,国防军势必会吃个大亏,失败几不可免。但是,国防军的运气极好,总部在接连又得到了两个师的援兵后,总算想起北方防线的窘境,便派了一个师前来增援。激战正酣的苏军,遇到这股生力军的加入,也只好自叹不幸了。
  当然,就算苏军的袭击取得胜利,北方防线被攻破,也不会改变整个战争的结局,避免苏军失败的命运。但起码互有胜负,形势有利于之后的交涉。
  然,情况就是如此。
  国防军在哈萨克大胜苏军。
  PS:哈萨克资料搜自网络。
  ……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出乎意料……
  (^-^)今天还有一章,午夜12:00更新,建议明天早上再看。
  第85章
  苏军在哈萨克的失败,引发了一系列后果。交战中的苏军立即脱离了战场,终止了战斗稳步后撤,在适当的地方布置新的阵地——这一次,该轮到苏军防御了。
  斯大林深知苏联不能够继续战斗下去,俄罗斯内战已经整整打了九年了,却又不甘心就此认输,他叫嚣着与中国战斗到底,并进行了全国总动员,短短十几天,苏军总兵力再次达到了180万。当然,许多红军战士连枪都没有。但他们愿意为苏俄而战斗。
  面对这个局面,我也很挠头。明明知道斯大林在讹诈,却没有什么好办法。
  如果战斗持续下去,我也不敢保证,中国一定会胜利。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家就连绞死自己的绞索,都会出售。何况这种与己无关的买卖,各国一定坐山观虎斗,然后大发战争财的。
  ……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世界局势中的变化,再继续下去,只怕二战就是东西方大战了。我执政十年,中国拓地数百万平方公里,实在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的警惕。15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是中国领土,这谁也说不出什么;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北海和新疆三湖地区,是中国故土,各国也能够接受;惟有400万平方公里的中亚,各国都嫉妒死了,绝对无法接受的。美国态度的微妙变化,我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时机这么好,我实在舍不得不吞并中亚。
  不过,君子斗智不斗力。我还是羡慕美国大发战争财的历史,很想效仿一下。至于消除各国的警惕,也不是没有办法。韬光隐晦,养寇自重……都是不错的办法——苏俄应该算是股悍匪了。
  现实一点儿的原因则是,中国没钱了。
  切尔卡尔战役是无可置疑的伟大胜利,它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作战思想,创造了一个奇迹。切尔卡尔战役决定了哈萨克的未来,决定了中亚的归属,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切尔卡尔战役以后一定会养活无数的专家学者。
  然,这一战役也有很大的缺陷——此战的开支实在太惊人了,粗粗一算,也有四五亿元之多。从动员开始,中国军费开支直线上升,新增的军费开支目前已经逼近十亿元大关。超过这一数字,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中国经济的发展,我还是很满意的,在移民垦荒和基本建设两个发动机的带动下,中国经济一跃千里,引起世界瞩目。但由于政府多次降低,甚至免除税收,中国去年的财政收入,才刚刚超过了二十亿。我不可能把所有钱都花在战争上,而且,够不够花还是未知。再说,此战可以预计,不会给中国带来多少好处。
  中国的手已经伸的太长了,不需要更多的领土了,至少在十年二十年内,中国不需要了。老实说,中国吃多了,该消化吸收一下了。过尤不及,适可而止的道理,我还是知道的。
  就像中国无意与苏联战斗下去一样,苏联也无力与中国再战了。斯大林嘴上叫的响亮,却一步也不靠近哈萨克,不,应该说中国边境。就连伊尔库次克的战斗,都结束了,苏联红军大幅后撤,一直退到了泰舍特。让余城万兵不血刃的控制了切列姆霍沃。
  ……
  此后的形势发展就顺理成章了,中苏一拍即合,外交成了主旋律。
  经过紧张的交涉,在各国的斡旋下,中苏双方约定,按照中俄之间的条约办理。苏联承认俄罗斯临时政府与中国签署的一切条约,不包括贷款部分。中国唯一的新收获,就是增加了北海省的领土,中国获得了伊尔库次克地区的主权。切列姆霍沃主权仍归苏联所有,为不设防区,苏联不得在此部署军队,警察也不能超过人口的百分之一。
  这样一来,关于哈萨克地区的处理,就还是要举行哈萨克全民公决,由哈萨克人民自己作出选择了——这是一个台阶,无论如何,哈萨克并入中国,已经成为事实。苏军已经无力再战了。再怎么讹诈,也不会改变最终结果。
  众所周知,全民公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但所有势力仍全力以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的胜利,胜过百万雄兵,使自己站在道义的至高点上,外交意义也无可估量。
  一句话,全民公决的结果将关系到哈萨克地区未来的稳定,很重要,不可轻视之。
  ……
  1927年6月下旬,哈萨克的全民公决进入最后阶段。
  《中俄哈萨克条约》是在1922年7月初签署的。按说,全民公决应该在七月份,但长期的动员,军费开支的增加,眼看着钱化水,真是令我难以忍受。而且,随着中俄约定全民公决,各种势力也愈发活跃起来。
  警察局接连破获七八起煽动民族仇恨,意图引发冲突的案件。两局报告的数量十倍于此,但临近公决,投鼠忌器——民主社会就是这点儿不好,明明煽动分裂,鼓动独立,我也不能直接镇压他们。
  于是,在四月上旬,哈萨克民主党议员提出并通过了议案,决定提前两个月,于五月七日开始进行全民公决。
  然后,通知俄罗斯,通知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等国家。这些国家虽有些意外,但也知道中国的用意——主场优势就在这里,抗议两声,看没有效果,也就把观察员派往哈萨克了。
  从一开始,哈萨克全民公决就吸引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注意力。
  这是全世界第一次由一个地区的人民,自己决定其自己的命运。
  无数势力在哈萨克活动,它们碰撞、冲突、交错、融合。哈萨克这口大锅里,装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完全沸腾起来。我也只能把蹦的太高的,处理一下,以提醒大家——这里是中国的地盘,请遵守规则。
  从公决章程的制定起,各国就各逞心机。
  中国人把阿拉木图及三湖等原中国领土,也加入到哈萨克全民公决之中,声称其是哈萨克的一部分,以增加亲中派的数量。
  同时,如何定义哈萨克居民,也是一个问题,俄罗斯早期移民算哈萨克居民,那中国近年的移民,算不算哈萨克居民,这的确是个问题。
  苏联红军战场失利,故公决章程中不少规则,都有利于中国。此外,中国控制着行政等所有权力,也是个有利条件。
  当然,公决章程也不都是有利于中国的。
  比如说,哈萨克全民公决的选项,就从两项变成了三项,除了加入中国、加入俄罗斯,还多了一项“哈萨克独立”的选项。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从法理上也好,从各国的一致施加压力也好,中国都无法拒绝。
  我心知,各国看中国统治哈萨克已经成为定局,有意捣乱,却也不得不答应。原因很简单,中国需要和平,中国控制着哈萨克。
  选项看似三项,其实只有两项。
  连斯大林都知道哈萨克人民绝不会选择加入俄罗斯,便宣布苏俄放弃在哈萨克的所有权力,并要求亲苏派支持哈萨克独立。而英、法各国也不用说,美国都支持哈萨克独立。只是英国人赤臂上阵,在明处;美国人提供资金,在暗处而已。
  看来中国独占中亚,山姆大叔也很是不满呀。不过,中亚形势复杂,我是怎么也不会让美国,再从中插上一手的。
  俄罗斯的宣布,还是很有迷惑性的。如果是三项选择的话,中国的胜利是可以预期的。现在则是亲中派与独立派的对抗。
  亲中派的优势是,中国统治以来,哈萨克民众生活大为改善。同时,亲中派还宣称,哈萨克是不可能独立的。但这明显没有独立派煽动民族自尊心有效。于是,亲中派就作悲天悯人状,暗暗指出个问题——如果哈萨克全民公决决定独立,中国会不会就老老实实的撤军。这么一威胁,效果倒很显著。只是副作用也很明显,很多时候当场就打起来了。
  眼看局势越来越乱,遂有民主党的提前议案出台。
  哈萨克形势不容乐观。
  哈萨克原有居民四百万,其中俄罗斯人占百分之十九,哈萨克人占百分之六十三,其余为乌孜别克等民族。汉族在其中。只占极小的一个比例。
  自远征军占领哈萨克以后,汉人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哈萨克。最初是商人,商人定居于此的不多。接下来,是修建铁路,开发矿山的熟练工人,工人定居者不少,约有近半的工人定居于此。然后,就是《宅地法》引来的真正移民。很多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天气,现在有了哈萨克可以选择,条件又很好,选择移居哈萨克的就很多。只是这批人员对哈萨克的了解不多,到哈萨克的时间很晚,多数不足三年,没有投票权。
  要不然的话,女子没有投票权,再刨去不够年龄的,哈萨克原居民才一百六七十万张选票。以中国移民的数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