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国近代史-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中日贸易谈判没有取得实效,中国却强烈要求在台湾设立代表处。日本断然拒绝,却也不得不答应中国在台湾设立了一批民间的观察机构。
  两国海军对峙,在日本国内还引起了一阵微弱的战争叫嚣。
  因中日盟约的存在,及日本国策由大陆转向海洋,随之而来陆军裁减,海军扩张等等因素,使日本陆军与国防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日本就算与苏联合作,也没有三五分胜利的把握。而且,中国如今的国土过于辽阔,工业区分布很广,很难对中国的战争潜力造成沉重打击。除了疯狂的偏执患者,没有人会在意这样的意见。
  这里面的一切,赫尔和罗斯福也只是清楚个大概,但足以让他们判断出中日间存在矛盾——这很正常,没有矛盾才是不正常的。
  赫尔考虑了一下中日的分歧,才接着说:“中国试图扩大在太平洋上的影响力,日本则想独霸西太平洋,甚至整个太平洋,这两者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中国的主要目标在大陆,第一敌人是俄罗斯;日本主要目标在太平洋,第一敌国是我国。在没有达到目的前,两国基本不会翻脸。”
  赫尔遗憾的耸耸肩膀,摊开手,做了个无可奈何的姿势。
  “根据在日军东印度群岛行动上,中国方面的暧昧立场,我判断,中日之间应该有着某种程度的约定,达成一定的共识,或者说非正式条约。
  然而,在与我国签署新《中美贸易协定》的时候,中方主动提出的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中美贸易条约拥有第一优先权”。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般地排他性贸易优先条款。实际上,却把其他条约都排斥在外了。
  也就是说,《中美贸易协定》凌驾于其它任何条约之上。这一条款显然为中国提供了一条退路。
  据此,我觉得中日之间应该存在着秘密条约。”
  罗斯福点点头,他明了赫尔的意思。如果中日之间没有正式条约的话,中国也不必找退路,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不重要,有条约照样可以撕毁,“关键在于,中国会做到何种地步。”
  赫尔摇摇头,“这个,就不好说了。乐观的说,中国无意于直接参与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至少现在没有这个企图。
  但是,中国也不会放弃与日本的正当贸易。日本以战养战,不断从占领区掠夺财富,来支付费用的话,恐怕中国会等到太平洋战场分出胜负,才回作决定的。
  ……”
  罗斯福抬起手来,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似乎想抚平那纠结成一团的皱纹。赫尔说的很实在,但实在话都不好听。那样的话,美国就会面对一个物资充足的日本作战了,更糟糕的是,它还要同时与纳粹德国作战。
  “好在中德没有结盟”,罗斯福喃喃低语道。
  在寂静的夜里,赫尔清楚地听到了罗斯福的话,他不由得苦笑了。
  “我可没有你那么乐观。如果德国进攻苏联的话,我可不认为中国会袖手旁观。”
  ……
  美国早就得到情报,在去年4月份,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曾乘军机秘密访华。时间很短暂,没有详细情报。但根据之后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苏联和德国对波兰的瓜分行为推断,中德间没有达成协议,故德国便与苏联结成了同盟。然,此事是好是坏,还要看结果。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访华,是企图与中国结成同盟。那时候,苏联试图与英法两国结盟,共同抑制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希特勒对此很是忧虑。如果能够与中国结成同盟的话,瓜分苏联也不是梦想了。我考虑良久,还是委婉地回绝了。
  首先,英法两国无意与苏联结盟,英国代表不肯乘飞机,却坐船前往莫斯科,已经鲜明地表达了代表本人,及英国政府的态度。且德国能够扩军备战,也是英法两国默许的
  再者说,如果中德结盟对苏联开战的话,很难说英法会有什么反应。百万法军躲在马其诺防线背后,可不是害怕战争,更多的是源于英法的“祸水东引”的政策罢了。
  如果中德两国结盟,对苏联开战,我怀疑在关键时刻,法军是否仍会坐视——至少我是不会坐以待毙的。可以断定,英法一定会对德国开战,即使与苏联结盟,也在所不惜。国与国之间,惟有利益。如果德国以微乎其微的代价扫平了苏联,那么中国、日本和德国中间没有任何阻碍了。
  中国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联是世界第三工业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工业国,日本是世界第七工业国,捷克是世界第十工业国……以如此实力,稍为整合,甚至毋须整合,只挟百战雄师,并力向西,英、法就只有等死了。
  我把这个判断,解释给唐绍仪,让他委婉的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说明。里宾特洛甫了解之后,深以为然。稍后,我在接见里宾特洛甫的时候,也暗示他,“在条件适和的情况下,中国愿意配合德军对苏作战,并愿意为德国提供物资补给”。
  于是,这才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出现。
  希特勒得到消息后,沉默不语了好一阵子,就直接发电给斯大林,两国飞快地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同时,德国保持并增加了从采购的中国战略物资。在中德贸易中,德国倾其所有,用大批中国文物,从中国购买了相应的物资。毋须付出黄金等硬通货,又表达了对中国的友好,希特勒对这笔交易很是满意。
  哈哈哈,俺回来了,每日一章,预计在一个半月内写完...
  PS:顺便问一下,谁知道哪里的汉代资料齐全,注意!!!包括衣服、礼节等杂七杂八的,还有历史、建筑、地图……[不光是衣服啦]还是老话,越全越好,开始为下部书,做准备工作。
  第113章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希特勒表达了对中国的友好,我也需要相应有所表示。我通过驻德大使颜惠庆捎过去一个口信。适度表达了对犹太人处境的关心,或者说,对雅利安人声誉的关注。
  因为中德关系密切,颜惠庆的约见,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见面之后,行礼如仪。
  “元首阁下,董总理托我给您带个话儿。
  对于您和德国人民的善意,董总理代表中国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国人民感受到了德国人民的友谊,希望中德之间的友谊能够一如既往地延续下去。”
  颜惠庆声音浑厚清晰,语气诚恳,这样由内而外的完美表现,不过是外交官们的基本功。
  对于这种礼仪式的谈话,希特勒也给予了恰当的回应,“对于中国传来的友谊,德国人民也身有同感。”
  经过简单的几句会话后,颜惠庆就把直接步入正题。
  “最近以来,董总理陆续听到了一些儿不利于德国的消息。这些关于犹太人遭遇的传闻,令董总理深感忧虑。
  我们清楚德国是个好伙伴,雅利安人与汉人同样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人种,但雅利安人的声誉正在被玷污,这真是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为了表达对元首阁下和德国人民的友谊,我受到董总理的委托,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够为阁下提供一些儿帮助。”
  希特勒对此很感兴趣,他正面临着如何把犹太人从欧洲清除的困境中,屠杀是最最愚蠢的办法,但有一线可能,他也不会如此选择。只是英法美等国陆续对犹太人移民关闭了大门,或提出种种限制,让他的强迫移民计划始终无法展开,39年才移民区区八万人。对于德国控制区内几百万犹太人来说,这真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而且,可以预计,随着占领区的扩大,他统治下的犹太人数量会大大增多。某些地方政府对犹太人采取了很恶劣的手段,希特勒知道一点儿,却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颜惠庆既然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便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见到颜惠庆等待他的意见,希特勒殷切地说道:“请继续,请继续。”
  颜惠庆朗声说道:“首先,中国不会拒绝,也不会限制犹太人的入境申请。
  为此,中国还会开通德国直飞中国的航班,也会开通意大利…土尔其的客轮,及土尔其…伊朗…中国的客车,帮助犹太人迁出德国。
  当然,这些犹太人不会获得中国国籍,只能得到暂时的居留权。
  而且……”
  希特勒大喜过望,哪还管什么“而且”,如何处置犹太人,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他才不会多管闲事,他只要能够把犹太人赶出欧洲即可。
  等颜惠庆的话告一段落以后,希特勒也不管他还有没有话要继续说,就大声称赞这个办法好,感谢中国董总理的深情厚谊云云。
  希特勒是个演说家,很善于演讲,此时兴奋起来,那话说的是滔滔不绝,天花乱坠,把中德友谊赞美的完美无缺。完全忘记了当初知道中国在欧战中两面卖物资,关键时候为英国提供大量物资时,他对中国的负面评价。那时候,希特勒甚至把中国人与犹太人等同了起来。
  颜惠庆耐着性子,静听希特勒兴高采烈地演讲,等希特勒把车轱轳话说完,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分钟。
  “但是,这只是个暂缓之策。欧洲有犹太人上千万。总不能够都迁移到中国去。”
  希特勒皱皱眉头,实话都不好听,但的确如此。他是很愿意把犹太人都迁移到中国去,中国却绝对不会同意的。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总人口超过了六亿,却也不可能接纳上千万的移民。
  “……”希特勒没有说话,只是等候颜惠庆说下去。
  “从各方面考虑,中国接收犹太人的数量,应该不会超过一百万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人心不足是常理,哪国人都一样,希特勒现在听到此事竟感到些许不满意。
  颜惠庆没有注意希特勒的想法,就算知道希特勒不满,他也不会有多在意。
  “犹太人的问题解决,终究还是在于德国自己。
  其次是建立集中地。这个办法不错,德国可以在集中地边缘成立大批工厂,从中招募合格的工人,为德国服务。
  不过,集中地容纳的犹太人数量也是有限的,不能够根本解决问题。”
  希特勒点点头,他把60万波兰犹太人送到卢布林南部的一个巨大的保留地里,当地政府的首脑弗兰克就抱怨说,他的辖区不能再接受更多的人了。
  “归根到底,还是要成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把所有这些犹太人都迁移过去。
  为此,可以让犹太人出资,甚至武装部分犹太人部队,让他们为自己打下一片土地,成立自己的国家。
  这个国家可以在非洲,可以在南美洲,或者其它什么地方。
  在此之前,可以把犹太人集中到某个容易控制,又不重要的地区,成立大面积的集中地。建议让集中地的犹太人自己管理自己,限制其出入,对进出商品进行严格控制。
  ……
  总而言之,请尽量避免出现‘有失尊严’的传闻。这伤害了德国人的名誉,也会伤害德国之朋友的名誉。”
  希特勒爽快地答应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并督促尽快开始中德之间的航线。
  说起来,希特勒起初并无意屠杀,他是希望自己成为德国的救世主,而不是欧洲恶魔。纳粹是鼓励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但瑞士、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陆续决定限制他们准备接受的移民数量,尤其是英国把巴勒斯坦接收犹太人的数量限制在七万五千人,希特勒的强制移民措施也就注定了失败。在41年年底之前,德国并不限制犹太人移民的。战后,各国对犹太人也是一样歧视的,波兰还发生过波兰人对犹太人的屠杀。
  换言之,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英、法、美等各国在道义上,都是负有责任的。“我不杀伯仁”,都不足以形容这种责任。确切地说,各国对屠杀应该算是“推波助澜”的。
  40年3月,中国国会通过了《犹太人入境特殊管理法》。随后,该法案便在中德两国的通力协作下,迅速予以贯彻执行。到43年犹太国成立为止,中国共接纳犹太人二百一十七万之多,远远超出了事先的预计。由于中国方面的坚持,其中妇女和儿童超过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即使在犹太国成立以后,仍然有近三十万的犹太人希望选择定居中国。
  考虑到犹太人的问题时,我有些犹豫。在我的印象中,希特勒极端反犹,屠杀了六百万犹太人,如果我提出这样的建议,多半对中德关系有破坏没建设,希特勒也会很生气。但是,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为此做一点什么。
  我不是个好人,对一个政治家有好坏来区分,纯粹是个笑话。远了不说,在欧战中直接,或者间接因我而死的人,数以百万计,若是从道德角度看,地狱就算一百层也容不下我。我虽问心无愧,却也不敢谈什么道德观念。然,作为一个人而言,我终究还是有一点点良知的,我是希望华夏文明崛起,是希望华夏民族在各方面崛起,而不是希望中国变成畜牲,丧失基本的是非观念。如果中国崛起后像日本一样,那还不如没有我之存在。
  来到这个世间,我也无法区别判断关于犹太人的是是非非。“犹太人的行为”与“对犹太人的歧视”,我分不清谁是谁非,总觉得这是个“鸡与蛋”的问题。像德国两犹太银行家家族对全德国的抢劫行为,必然会遭到报复的。但种族灭绝,就过分了——当然,考虑到美洲大陆土著居民的消失,我们都清楚,“贼喊捉贼”的意思。
  无论如何,凡事都有道德底限的,虚伪也好,伪善也罢,要我坐视六百万人被屠杀,还是超过了我的忍耐能力。说白了,也是饱暖思淫欲,呃,不对,应该是温饱足而知荣辱。总之,我是这样想的——犹太人活的再艰难困苦,也要比死在煤气室里要强。
  再说,希特勒就算不喜欢又能怎么样。我精心准备了几十年,不是他冒险几年就能相提并论的。现如今,中国已经不必再畏惧任何国家。中国已经拥有原子弹若干颗(具体数字我是不会告诉你滴,反正十几颗总是有的),这一数字还在随时间而不断增加。需要的话,我随时可以进行核试验。配合百万国防军,五年之内,中国所向无敌——这,我还是有成竹在胸的。
  若是YY的话,即使与全世界战斗,中国也能打上十年八年的。哦哈哈哈……我已稳居于不败之地。希特勒算是哪儿根葱?!
  YY结束后,我详细地考虑了事情的得失。没有大屠杀,犹太人就不会非常感激我——算了,这点小小的不足,还不会让我袖手旁观。
  与德国关系恶化,则要从两方面考虑,一者会否恶化,德国要消灭苏联,就不能没有中国,两国关系应该是可以弥补的;二者恶化的影响,德国再仇恨中国,也不可能越过苏联来攻击中国,就算苏联灭亡了,德国、日本联手,中国也有足够的实力战而胜之——至少不会战败。
  至于是否会影响中国挣钱,我认为不会,有日本与德国两大客户,再加上美国,中国一定会挣的比美国还多。
  ……
  总而言之,我在综合考虑后,觉得问题不大,便悲壮地作出了决定。
  风萧萧兮易水寒……
  然而,随着调查局情报不断汇集到我手中,我发现白悲壮了。
  这时候的希特勒是有点神经质,却还不是疯子,“屠杀犹太人”还不在元首阁下的计划之中。
  果然不出所料,希特勒不但没有生气,反因中国为之解决了个大问题,而对中国充满了好感。
  加之,中国是唯一能够并愿意为德国提供大量物资的国家。简而言之,中国可以为德国提供充足的农产品、石油、矿产和工业产品等一切物资,质量上成,价格适中。
  3月18日,中国在克拉根福增设了一个驻德代办处,专门负责为前往中国的犹太人办理签证。
  克拉根福是奥地利南部重镇,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依山徬水,兼有山水之胜,是个风景秀丽的边境城市,距离意大利只有60公里,有铁路班车直通本国的维也纳、维拉赫、萨尔兹堡、茵斯布鲁克,以及意大利的威尼斯,公路交通也很便利。
  自40年3月下旬开始,前往克拉根福观光旅游的游客,迅速为办理签证的犹太人所取代。中国驻克拉根福代表处设在城东一个广场边上,广场面积不大,只有八百多平方米,是当地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然而,到了3月20日,马丁·莫姆森早晨去锻炼的时候,发现广场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吓了他一大跳儿,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都是犹太人,准备在这里办理签证,前往中国。
  克拉根福的代表处办理签证的窗口,起初设置了三个,但这远远不够,在几天后,便变成了五个,七个,一直增加到十二个。最多的时候,代表处一天为7351人办理了去中国的签证。最平常的日子,等候的人也会排成七八列长队,广场上到处挤满了等待签证的人。一句话,有三四年的时间,当地人没有使用过这个广场。
  因为中国在办理签证的时候,对妇女和儿童优先——她们的申请从来没有被驳回,很多单身的犹太人就会与之约好,装成一家人前去申请签证——这是要付钱的。
  德国在此很是不仗义,居然有组织的使用闷罐车,向克拉根福大批运送犹太人,在收到中国方面的抗议以后,才有所收敛,这也是前往中国的犹太人数量远超估计的原因之一。
  可想而知,中国…伊朗…土耳其…地中海…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的航线,就成了世界上最挣钱的黄金线路,大量的物资从中国流向德国,而数量庞大的犹太人则从德国涌入中国。一来一往之间,运输公司满载而归。
  中德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通过西疆…伊朗…土耳其铁路,地中海…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以及欧洲的铁路进行的。
  以前,由于从中国运来的货物远远超过从德国发出的,这一线路只不过是南海…东南亚(东南亚市场),马六甲海峡…印度…印度洋(南亚和非洲市场),横穿太平洋(南美洲市场)等众多的远洋贸易路线之一。不但无法与现在相比,与其它线路比也不占优势。那些线路回程的时候,可以运输中国需要的矿产品等原材料。
  现在,该线路一跃成为黄金线路,自然吸引了大批远洋运输公司前往。
  不过,由于欧洲局势紧张,英法国家陆续开始扩充军备,工业生产开始转向军工化。民用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数量逐渐减少,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贸易额稳步提高。各条线路的收益,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德线路增加最多而已。
  我高举着“人道主义”的大旗,在国际受到广泛地赞誉,也为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声誉。特别是,对比美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相继限制犹太人移民的行为,中国的举措愈发显的崇高而伟大。
  自然,这并不妨碍各国的运输公司,包括各国的船务公司、意大利的铁路公司以及中国铁路公司设在伊朗和土耳其的铁路分公司,向犹太旅客收取三五倍的票价。
  第114章
  40年3月,在英国海军部的高级作战室里,丘吉尔和他的助手们正在研究作战方案。敌人的胜利,就是我们的失败。在德国步步紧逼,节节胜利的时候,英国的处境就越发的不妙了。
  上任不久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发现,英国还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海军不仅装备陈旧,而且数量不足,战舰绝大部分还是他在任期间建造的——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不过,丘吉尔这个人是个典型的英国佬,生性坚韧不拔,却又很现实,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什么手段都使的出来。这些困难还不会让丘吉尔泄气,他做了很多工作,来改善海军处境,又组织了商船护航。
  但是,丘吉尔现在关注的可不是这些。中德贸易路线不但吸引了众多商人的注意,也把丘吉尔吸引过来。
  这条中国…伊朗…土耳其…德国路线,就象一根针一样扎在丘吉尔的心上。通过这条路线,德国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农业国,世界第二的工业国。丘吉尔清楚,一个无虑补给的德国有多可怕,如果欧战德国的补给充足,那就胜负难测了。
  一言以蔽之,这条运输线对德国,就如同大西洋航线对英国一样重要,是决定胜负的生命线。丘吉尔说什么,也要掐断它。
  意见提出了很多,也有不少都在执行中,却还没有能够根本解决的办法。
  意大利弊在与希腊交战,英国趁机浑水摸鱼,已经用潜艇在地中海击沉了不少往来的商船。中国虽然明知道是英国所为,却也抓不到证据,只好白白吃亏。中国想要在地中海组织护航舰队,可不容易。在这里,中国既没有港口,也没有盟友愿意为之提供军事基地,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中国商船觉得不安全,便改走黑海,从东欧运往德国了。而且,庞大的利益驱使,使得投入其中的各国商船数量有增无减。在名义上,这些物资都是运往中立国家的,英国不可能都将之击沉,引起公愤就麻烦了。
  从陆地上封锁,希腊与意大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