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闲着也是闲着,还是拜访拜访亲戚吧。
大舅住前院,自己弄了个小驴车,每天去李薇爸爸所在的酒厂拉些酒糟沿街叫卖。有个儿子才两岁,小名叫老虎,由舅妈带着。舅妈则是李薇家所在的村子里的姑娘。由嫁出去的李薇妈妈程敏介绍的。而那住在姥姥家后面那条街上的,结婚不到一年的二舅妈,也是老妈程敏从林家村给介绍过来的。
李薇估摸着,她姥姥要是多生几个儿子的话,她老妈能把她们村的姑娘都给批发过来。要是多生女孩儿,那她老妈就能把村里的小伙儿批发过来,两个村子可以结成亲家村了。
由此可见她老妈的传销天赋啊,难怪恶农喜商。
现在包产到户已经好几年了,李薇家里的大田地都租给别人种,只留了园田地种少量的粮食和蔬菜。这种行为在这个年代还是比较前卫的,毕竟就本地来说,不过是刚刚温饱,至于小康,那是十多年后经济发展起来的事儿了。
现在距离秋收还有半个多月,正是一年中仅次于冬季的不太忙的时节。姥爷几天也是休息,同姥姥两个侍弄侍弄菜园子,收拾收拾农具,为未来的秋收农忙做准备。
李薇闲来无事,溜达到前院去看看大舅家的大表弟大虎。大表弟长的很像大舅妈,白白胖胖的,黑溜溜的大眼睛,长的很讨人喜欢。这大表弟长大了也算子承父业并发扬光大,大舅赶驴车,他开三轮车,农村俗称三驴子。
大虎太小,一周岁多点儿,刚刚学会走路,话是不会说的,但是显然看见李薇很高兴,咿咿呀呀地要李薇抱抱。大舅妈性格比较憨厚,不大爱说话,人情事故上远不如同一个村里出来的二舅妈灵通。
李薇玩了一会儿就受不了了,小孩子忒沉重,大舅妈忒沉闷!
她可是来度假的,不是换个地方带孩子,此地不宜久留,赶紧撤吧。
下一户要拜访地是二舅家。二舅跟大舅一样。一结婚都分家单过了。
二舅承包地是原先村里地马车。三马一车。配置上比大舅高了几个等级。在本村地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也比大舅要好。跟大舅一样。都是三间瓦房。
就冲舅舅们一结婚都有自己地住房这一点。李薇一直觉着她姥姥姥爷这辈子活地挺成功。
农村有句话。给儿子盖座房娶了媳妇。这辈子能闭眼了。
最重要地是。孩子们都嫁娶地挺好。也都知道好好过日子。家教也是成功地。
虽然后来小姨嫁地次数多点儿。工作也换地勤了点儿。但是李薇觉着这跟她姥姥姥爷没多大关系。要说有关系。那就是不该供她读那么多书。古人不是曾经这么曰过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所以素质跟读书多寡是没有绝对关系的。李薇觉着她小姨就是念了点书,其实还不算多,但是开了眼界,心气儿也高了,很多追求也是水涨船高,越来越高。
估计坏事儿就可能坏在那个读的书不算多上,真读书读明白的,未必就像她活的那么闹腾。
李薇一路想着心事,很快到了二舅家。二舅出去给人运输了,二舅妈很热情地招呼她。
“小明什么时候来的,你爸妈还好吧,中午在这吃饭吧,二舅妈给你烙鸡蛋饼。”
李薇心里感叹,同样是一个村子出来的人,这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她去大舅妈那里,走了连个话儿都没有。
而二舅妈,一向能说会道不说,干活儿也是一把好手,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还真是一样米养百样儿人啊。
李薇觉着,可能是老妈把性格内向的大舅妈介绍过来后悔了,再介绍的时候谨慎了许多,所以,性格外向的二舅妈诞生了。
李薇在二舅家呆了一会儿就走了。
大舅妈那是沉闷,二舅妈就有点儿居心不良的聒噪了。从李薇一进门,她姥爷去她家几趟送什么拿什么,她老爸开多少工资,她老妈现在能挣多少钱巴拉巴拉。。。。。。
李薇觉着她二舅妈该改名儿叫做包打听。她还以为她二舅妈二十多年后那个没素质的中年妇女样儿是过日子熬的呢,却原来本性如此啊。只不过这个时候在老人和兄弟姐妹之间隐藏了起来,现在看见李薇来了,不把她当人,生生暴露了她那东加长西家短,猫三狗四的个性。
想想前世不知道被二舅妈套出去多少家庭秘密,唉,那会儿没经验那!
这也幸亏自己多活了一辈子,不然还真把自家那点儿都暴露在二舅妈那雪亮的目光下。现在李薇就想跟她老妈说句话,娘诶,舅妈有风险,介绍须谨慎那!
她也就是过来瞅瞅,不过是再一次印证了这年头物质生活实在匮乏,即使二舅妈这个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家,也实在没什么看头儿,李薇跟看老电影似的,而贫穷,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再说,她跟二舅妈共同语言实在不多,两代人啊。虽然二舅妈极力挽留,要给她烙鸡蛋饼,可李薇还想回姥姥家吃鸡呢,李薇拒绝了二舅妈的好意,再不走,她还真不敢保证,忍不住就把把家里有几个耗子洞都告诉了二舅妈,以方便二舅妈派几只猫来,给她家省点儿猫粮。
赶在午饭前赶紧的回姥姥家了。
回姥姥家吃了午饭,睡了午觉。快傍晚的时候大舅回来了,李薇央求大舅把她送回家,明天她还得上学呢,也不想坐姥爷那天不亮就出门的自行车。
大舅脾气极好,一口答应,也没卸那小毛驴,直接载上李薇就回家了。
姥姥本来还想给大女儿拿些青菜什物,李薇二话不说地拒绝了,大舅妈是个没心眼儿的,二舅妈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看着呢,再说她家也不缺那些个东西,没的落了二舅妈的口实,让姥姥难做。
其实多年后姥姥姥爷年纪大了的时候,她老妈也一向是回娘家大包小包,回家时两袖清风,现在李薇想来,跟二舅妈不无关系。
十多里的路,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家了,大舅顺路被老妈留了晚饭。
让李薇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是,除了不在家的老爸,老妈和双胞胎对李薇的归来表现出来异乎寻常的热情。
咦!难道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三年不见,弟妹和老妈想自己了,有点儿甜蜜的说。
然后,老妈招呼大舅进屋歇着了,转头对李明如释重负地:“小明啊,给小琳小辉烙点儿饼子吃,她们吵了一天,就是嫌我弄得不好吃,哦还有,带她们玩会儿去吧,今天把他们在家里憋坏了,闹腾的我头都疼,快去快去!”交代完转身一走了之。
这就是她老妈,实打实的一个勤快人,但是就是不爱干农田活儿不爱带孩子的老妈。
李薇疑惑地看着两个小崽子:“又欠揍了,说,今天在家干什么了,还知道挑食儿了?”
李连辉不吱声儿,李琳偷瞅着她姐:“恩。。。。。。妈烙饼子都不香。。。。。”
她姐有时候比她妈吓人多了。
李薇盯着她:“都是妈做的饼子,怎么就不香了,看我休息一天,找事儿是吧!”
小样儿,从小她就看李琳不是个好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不是不是,妈。。。都不舍的放油,还有糖。”
李琳一看她姐直瞄她的屁股蛋子,连忙解释,错在她老妈哦。
可惜,解释再快也没阻止成她姐的小巴掌落她身上,虽然不疼。
李薇其实没那么生气,毕竟小孩子么,就是她的手有点痒痒,不在李琳身上磨磨,就不舒畅。想这小丫头长大后,可没少把她当傻绿叶去反衬她那朵红花,以达到她那不可高人的目的。
同样是一个爹妈养大的,这丫头长大后怎么就那么鬼呢!
“那没出去玩儿又是怎么回事,吴凤和二胖子呢?”
李琳泄气地道:“都没人了,吴凤又去她大姨家了,二胖子跟他哥去玩了。”
“那罗建华和罗建中呢?”周围四邻孩子多的满街跑,你平时那机灵劲儿哪去了。
李琳有点儿委屈地:“你不是说,说不让跟罗建中玩儿么。”
哦,对,貌似她一时生气还真说过这话,不过:
“那你呢,你就不会带着小辉出去溜达溜达?”
李琳意识到她姐今天似乎非要治她的罪不可,有点慌了:
“昨天,我听吴凤说,有拍花子抓小孩儿。”
李薇本来没生气,听了拍花子的事儿倒差点儿气躺下。
这就是李琳啊,长大了比狐狸精还狐狸精的李琳,那个胆小如鼠啊,那个惜命啊!估计要不是有她这个傻大姐在前面顶着,这丫头一辈子都不带出屋的。
这回她也没到李琳身上磨巴掌,没心情了,到碗橱里拿了两个饼子,揭开锅给双胞胎做点心。
“我跟你们两个说,可记住了,自己也可以出去玩,但不能跑太远,去哪里要告诉大人一声,在外面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要是有不认识的人带你们走,不要跟着,即使说认识爸妈,还拿好吃的给你们,也不要跟他走,很可能是坏人。。。。。。。”
唉,这就是命啊,她就是一保姆的命。
正文 十一 参加婚礼 上
第二天继续上学,李薇继续她的上学陪读,放学家教兼保姆的生活。
不过老师宣布,下周开始由于进入十月份,天气开始转凉,中午午休的时间缩短半个小时。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学生中午就必须在学校吃饭。
这个李薇倒是知道的,那个时候一入了冬季,学生们就自己带饭盒,上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老师把饭盒都给放到教室中间的炉子上热着。所以,一边上课,逐渐的饭菜的香气就会飘出来,孩子们的一双双小眼睛,就会在课本和炉子上的饭盒之间扫来扫去,第四节可难熬啊。
虽然李薇家里距离学校比较近,原先因为有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李薇都是中午回去做饭给三个人吃,老爸不用说直接在单位食吃,老妈都是在哪里干活儿就吃哪里。
但是现在时间短,来回折腾再加上回去做饭吃饭的时间,想想都觉得挺忙活,最后李薇跟老妈说了一下,还是带点钱中午在学校吃吧。
而所谓的在学校吃,对于没有入冬没有炉子热饭的她们来说,绝不是买盒饭或者学校的小食之类的。也就是到学校前面那个小卖店买个面包或者麻花糊弄一口,汽水或者矿泉水什么的,那是不在考虑范围的。当然,这个时候面包麻花绝对不能说是糊弄,平时能吃到的时候是不多的,绝对可以媲美十多年后‘好吃的’零食的地位。
双胞胎现在对自己的民生问题是没有发言权的,李薇和老妈商量一下就定了下来,李薇也没放在心上。
她这周末还有个更新鲜的事儿等着,那就是姥爷要带她去城里逛逛,这可是她重生回来后,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好期待哦!
很快到了周末,现在还是单休日,只有星期天才休息。
李薇星期天早早起来,把自己收拾干净漂亮。毕竟是要进城了么,不能像在家干活带孩子那么随便了。
原本从来都不戴红绫子的她,破天荒的拿出那两条珍藏版打算给李琳的粉绫子,所谓的绫子,就是一尺来长一寸半宽的纱或绸带。用其中的一条,在小马尾上扎了个蝴蝶结。
汗!入乡随俗么。这穷年头。实在没什么装饰品。
由于现在中午还是挺热地。还是穿那件浅粉色绣淡淡几只蝴蝶地连衣裙吧。这是她老妈今年看她和李琳上学。新给她们买地。一人一件。又担心早晚比较凉。找出李琳地一件穿小衣服。昨天晚上让她老妈按照她地要求加工了一下。现在成了一件七分袖下摆不到肚脐地红色小外套。正好跟连衣裙搭配。而且。看上去满时髦。她老妈都说不错。像个城里人。汗!
可李薇怎么瞅着都有点儿闹地慌。她可不敢相信她老妈口中地城里人品味。毕竟这年头资讯不发达。城里人如何打扮只是她老妈看过几个城里人后地想当然。
照着镜子转来转去看了几圈。扯下头上地红绫子。把头发披散。想了想。叫来老妈把及肩地头发剪成前后都很齐整地学生头。并指挥她老妈。把靠近里面地头发分几层地剪地短一些。这样头发显得自然且都微微向内抱着。成自然随脑袋形状地头型。
老妈手还是挺灵巧地。剪完了李薇基本上满意。再把那两条绫子接到一起。在腰间系了个蝴蝶结并稍稍垂下来两条飘带。
恩。照镜子看看。不错!
她老妈看着李薇折腾,还让她给打下手儿,不禁取笑:“你这臭孩子哪来这些个道道儿啊,连妈的意见都不听,真是,臭美都没个边儿了。”
李薇忍不住回嘴:“你那是农村妇女的意见,能适合我这青春美少女么,听你的意见,我跟我姥爷一出去,人家还以为我姥爷在哪找来个年轻老太太呢。”
当然没那么严重,就是跟她老妈斗个闷儿。
就是脚上的红色条绒胶底的小布鞋不大配套,要是能配双小皮鞋就完美了,不过,谁让俺穷呢,不用想了。好歹颜色还靠谱。
就这一身仿照后世的打扮,相信总爱说城里人如何如何时髦洋气的人,弄个现在的城里小孩跟她一比,相信自己肯定是羊的毛都湿透了。
也幸亏今天老妈要带双胞胎去村里办满月酒的一家去吃‘肉丸’,不然一大早看着来接姐姐的姥爷,非炸窝不可。既便如此,看着要出‘远门’的李薇,还是有点儿眼巴巴地,李薇心有不忍,忍不住地开支票:“等姐姐回来给买好吃的啊,在家乖乖听妈妈话,吃‘肉丸’回来没事把我昨天给你们出的题和成语都写了,我回来检查哦,没事了就找。。。。。。”
“行了行了,快跟你姥爷走吧,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又多了个妈儿呢,快走快走。”程敏忍不住笑骂,这家伙整的,自己这一正牌老妈她都不放心了,跟个小大人管家婆似的。
不管怎么说,看着跟老爹远去的大女儿,程敏还是挺满意的,毕竟整个村子里,还没哪家这么小的孩子像李薇这么懂事能干的。基本上,家务能给她做个,更重要的是,不光照顾弟妹,还能看两个小的学习。看看村子里左邻右舍的孩子,有谁知道学习的,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外面疯跑。
唉,虽然没有老人在,她这个女儿比老人都顶事儿。
李薇当然不知道,她老爸刚刚拿她跟水桶泼妇罗三舅妈比较过,她老妈就把她的作用提升到一个顶两个老头老太的地步了。
要是知道了,肯定激动地一蹦三尺高,非得让她老妈给个说法,她还这么年轻哦不年幼,老爸和老妈就三言两语地让她进入中年跨入老年,这么发展下去,还让不让人活了!
姥爷骑车带着李薇到了镇上的公交车站,把自行车寄放到铁匠炉就是打铁兼给马钉蹄铁的地方,锁好车子,等了不到五分钟,公交车就过来了,李薇恍然,这车看起来是那么老旧。
车票很便宜,五分钱,售票员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据说后来大人们感慨,这个时代公车售票员和商店营业员,是堪比后世空姐的时髦工作,那都是相貌出众还得关系过硬才能干上的好工作。
从镇上到市区,也就半个小时多点的车程,李薇她们出来的时间早,还是有座位的,晃晃荡荡很快就到了。
在站前车站下了车,过了马路又坐有轨电车,车票更便宜,二分钱。
李薇透过车窗看市区,跟后世摩天大楼林立、各色灯箱牌匾店铺栉比比较起来,现在以水泥灰为主调的市容,实在乏善可陈。至于那来来往往的行人,虽然不像后世逛街的人那么多,穿着打扮更是没法比,但是精神面貌明显比后世好很多。很少见那种茫然无措的目光,每个人都急匆匆有事要办的样子。
明显逛街文化不像后世那么发达,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这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生存首先是第一位的。
据李薇的记忆本市一共有六个区,像许多城市一样,以铁道为界可以分两个区,本市铁路南北贯穿而过,所以有铁东和铁西区,另外按照位置,北面是北关和柳河两个区,南面是南关和杨堡区。铁西和北关主要是工业区,杨堡区和南关区属于半城半乡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和环境最好的就是铁东和柳河区,有大的公园和河流,一些有身份地位的,大都住这个区。这个区也是后世房价最贵的区域。
而老爷子程恩久的朋友,就住在铁东区南山街。
李薇还真不知道她姥姥家有什么亲戚朋友在那里的,就问她姥爷:“姥爷,是我们什么亲戚啊?我怎么没听我姥姥说过啊。”
老爷子嘿嘿一笑,有点儿神秘地道:“你姥姥当然不知道,我就告诉她他们都是战友。丫头,姥爷告诉你你可得保密啊。”
“放心吧姥爷,我办事你放心,我这嘴严着呢。”李薇赶快保证,知道她姥爷秘密越多,跟她姥爷关系就越铁啊,还不用担心她姥爷杀人灭口,嘿嘿。
老爷子笑眯眯地:“记得姥爷跟你说过的,当年年轻的时候骑自行车遇见仨劫道儿的事儿么?”
李薇当然记得她姥爷吹破了的牛:“姥爷啊,难道。。。是路见不平的壮士。。。或者警察?”
老爷子眼睛一瞪:“怎么说话呢,那事儿是我自己摆平的,哪来什么壮士,你这孩子是不是评书听多了啊!”
李薇恍然:“哦,姥爷,难道是那仨小毛贼,自古道正邪不两立啊!或者。。。你收了那仨毛贼当了小弟?”李薇信口猜到。
老爷子继续笑眯眯:“丫头挺聪明么,没错,我们拜了把子,我是大哥,他们三个是兄弟。”
天哪天哪,她还真不知道,她姥爷还是一古惑仔!经典的水泊梁山的桥段啊,太狗血了,她被严重雷到了。难怪要对她姥姥保密,就凭她姥姥那个嫉恶如仇的性子,能让他们来往才怪了。
不过,李薇还是有点儿怀疑:“姥爷,他们,人品可靠么?”
毕竟干的那事儿有点儿违法乱纪啊。
姥爷大手一挥:“唉,我们那时候都是年轻气盛,几句不好听的,就打起来了,其实说起来,没劫道那么严重,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想当然,她姥爷就是那个勇者了!
至于劫道,那是她姥爷以前的官方说法,现在她姥爷更正了一下,叫做路见不平互相踩不踩白不踩,她姥爷最后把人家三个给踩下去了。
“那姥爷,你一个打他们三个,能行么?”她姥爷当年有那么猛么?
老爷子有点得意地:“丫头,姥爷告诉你啊,这事儿你姥姥都不知道,记得别跟你姥姥说。”
“放心,我保密局出来的,嘴那个紧啊,进了渣滓洞都不带招的。”好哇,她姥爷的秘密还不少么,兴奋。
“姥爷当年在山东当兵的时候,有个战友是山东人,据他说是武松的后人,跟姥爷关系不错,他有个妹子,长的那个。。。看,我跟你个小孩子说这个干什么。就是,我那战友没事儿的时候他好练两手,我也跟他学过两年来地。后来退伍了,刚回家就遇见他们三个,那时候姥爷也年轻,别说他们三个,就他们那个体格儿的,再来十个八个的,你姥爷也不在话下。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后来干脆结拜了。别看他们几个不怎么着调儿,生的儿子可都有能耐,比你几个舅舅强百倍。”
爷俩儿一路说着,就到了他那结拜兄弟的老幺老四家。一个还算干净的居民区,那老四住二楼。
程恩久带着李薇先在老四家坐了一会儿,据说酒席实在饭店办的,到时候新娘子接来了再过去。
老爷子的这个拜把子兄弟姓李,是个瘦小的老头儿,和他老伴儿,一个白净的老太太,很是热情地招待了爷儿俩。给老爷子拿烟倒茶,给李薇拿糖果。李薇看的出来,跟姥爷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那敬意,是从心里往外的。
中间还介绍了一些他们的重要亲戚,不久帮着接亲的老爷子拜把子的老二老三也回来了,老兄弟几个一番亲热,看见李薇,知道是老爷子大女儿的孩子,二话不说,每人给了李薇十块钱的见面礼。
这个时候,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十多块,这礼不可谓不厚,李薇在她姥爷的示意下收了,心里乐开了花儿,这下好了,回去给李琳李连辉买东西的钱有了。
李薇注意了一下,新娘子叫挺秀气,穿了条红毛裙,红皮鞋,身材窈窕。新郎是四爷爷的(她姥爷让她这么叫的)三儿子,名字叫李哲,带着眼镜,中等个头,模样虽不出众,气质倒还斯文。听旁边的人说,是个大学生呢,在化工厂技术科工作。跟新娘子是同学。
李薇不用想都知道,过个十多年,就凭新郎李哲的学历,只要不犯错误,那都是社会上层领导,绝对都是身居要职的。
看来那四爷爷倒是有个好儿子啊,难怪姥爷感叹,任他再英雄了得,一个顶三个,儿子不如人家的,什么也白搭。至于女儿,嫁出去那是泼出去的水,尤其农村,都是指望儿子养老的。
李薇又想到姥爷姥姥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的那几年,身为儿子媳妇的大舅妈和二舅妈,虽然没有虐待老人,也实在说不上如何孝顺。而儿子,也就那样,还不是她老妈和小姨衣不解带的伺候着,谁说女子不如男啊!
正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