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挽红颜-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秋天的静
声明:本书由霸气 书库 (。。)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正文:第一章雾里不知何时地]

未语迷失了方向,四周全是高大的树木,脚下虽还是平整的石板,未语却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天色渐暗,烟雾在这山腰间弥漫,未语有些后悔,明知道自己方向感不好,就不该一个人出来,老老实实待在房间里,也可以安静地想些事情。

夏天的傍晚,风吹过不太冷,未语默默地往回走,松林瑟瑟,树叶悄无声息的飘落,未语想如果自己就此消失,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未语一个人笑了起来,有谁想得到看起来随遇而安的她竟然会有这样消极的念头,叔叔知道了,肯定很难过。

未语是遗腹子,母亲在勉力产下她之后追随丈夫而去,是叔叔把襁褓之中的未语接到自己家中抚育,所幸父母有留下一笔不小的资产,叔叔又经营着照相馆,家境还不错,至于婶婶,那是完全看在那笔钱的份上,经常动辄说起他们一家对未语的恩情。叔叔很正直,觉得既然是兄嫂留给未语的,就应该由未语来支配,未语未成年,那钱就不能动用。婶婶心中怨怼,虽未虐待未语,可总也冷眼冷语,没什么好脸色。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未语是内敛的,但她又不像母亲那样性子孱弱,心里颇有主见,她平日里喜欢唐诗宋词,对诗中描写的种种优美景致早就心动神仪,今年她满二十岁,接到大学录取通知单,就决定庐山一游,来作为自己的礼物,为此婶婶还颇有微词,说她不知柴米油盐苦,还没挣钱,先学会享受。想到这里,未语苦笑,婶婶的心结,就是认为未语该把那笔巨款都拿出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她临出门时,一向疼爱她的叔叔还以为她受了委屈,不放心她一个人单独出行,未语再三保证,每天会及时报平安,叔叔还是不太开怀,未语想起自己刚才的念头,不由叹息,出发前,未语去了银行,只给自己留下三分之一的数目,把其余的钱和妈妈留下的首饰都委托律师交给叔叔,叔叔的照相馆早该扩充了,婶婶又何止一次在叔叔面前哭闹,希望这一次可以让婶婶满意,从此不会再为难叔叔了。

暮色越来越浓,未语有点着急了,她已经走了一段路,好似走进了迷宫,树木森森,眼前又是一条岔道,方才还自嘲的未语可真笑不出来了。晚饭后,她谢绝了旅伴的邀请,独自出来散步,贪看庐山翠影红霞,落日坠入湖中的美景,竟不知不觉走入小径,如果等别人发觉她不在下榻的旅馆至少要到明天早晨,她才试着与导游联络,偏生山里头讯号不佳,真有些无计可施了,走哪一条道呢?她握住胸前的玉貔貅,这是她从小佩戴的,也是唯一留下来的母亲的遗物,暗自说了声“好运”就沿着右边的山路走了过去。

也许母亲真的庇佑着她,没有多久眼前开阔起来,月光如洗,照耀着这一片明亮,树影摇曳,未语略微放下心,突然,有二个人影从她身边掠过,速度极快,也不停留,未语吓了一跳,心中惊疑,又想大约是当地人,正好可以问问路,也不管先前导游曾警告过不要随便与人搭腔,叫道“请停一下好吗?我问个路,云阶怎么走?”,那二人似乎停顿了一下,却还是往前走,未语跟在后面,小跑了几步,“请你们告诉我好吗?我迷路了。”未语硬着头皮,睹那二人不是歹徒之类,手心握着貔貅沁出了冷汗,她边走边说,也没有留意周围地烟雾越发的浓烈。

那俩个人终于止住了脚步,同时转过身来,却是一对衣着朴实的一男一女,年纪有六十左右,看起来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笑眯眯地看着未语,双眼放光,异口同声地说“姑娘,就是你了”

未语心头打了个突,觉得言词有些古怪,后知后觉地回过神,后退几步,耳边竟有小溪潺潺流水,极目一扫,不由得吃了一惊,呀的一声,未语失色了。

这才发现三个人竟是站在一片莽莽的平原上,红日高照,柔软的风儿拂过她的脸颊,清新的芬芳扑鼻,未语有几分呆滞,心怦怦乱跳,饶是她平素性子稳重,这会子也有些张皇了,“这……这……”

她闭上眼睛,希望这是一场梦,她捏住自己的手臂,狠狠得掐,“雪”轻呼一声,很痛喔。张眼,什么都没变。

“呵呵”那二人见未语稚气的动作笑了起来,未语羞红了脸,那二人收住笑声,“姑娘心里一定有很多疑问,不如就此坐下,让我等二人细细地告诉姑娘。”二人语气之间甚是恭谨,又夹杂着喜悦。

未语的心怦怦乱跳,似乎要跃出来,茫茫地,她依言席地而坐,触手的是柔软湿润的青草,这不是什么梦境,方才她明明还走在庐山的山径,可眼前的人、朗朗的天空,世上真有乱力怪神活生生地呈现在她的面前,这是书上才有的情节啊,未语真的无语以对,人,真的不能太铁齿,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目光交流,那二人露出赞赏,更相信眼前这位清丽的女子应该是几代人想找却不可

遇的命定之人,他们何其有幸,二人神色之间更加恭敬,“姑娘,我二人姓姬,是兄妹,是秦之帝国的长老。”

“秦之帝国?长老?”未语喃喃重复。

“是,此话说来很长,姑娘学识渊博,一定学过晋代大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就是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先秦的后人,我们有机会找到连接两个时空的交接之处,也是拜此文所赐,也因此造就了伟大的秦之帝国。”二人娓娓道来,十分骄傲。

原来秦之帝国的历史可以从东晋太原年间追溯起,当时有一渔夫无意中经过一片桃花林进入了后世流传的桃花源,渔夫离开后,桃花源不再平静,人心有了浮动,对另一世界生活的好奇,有人终于寻机走了出去,有一去不回的,也有人重新回来,把外界的争权夺势、贪婪、正义带进了这片净土,人们开始你争我斗,无休止的循环往复,几十年过去人们惊异地发现,他们居住的土地原非如此狭小,于是疆域慢慢扩张,建立了郡县,睿智的有学之士意识到这就是先祖带进的文牒中提过的另一个空间,先祖曾苦苦追寻,误打正撞进入这异世界后,先祖却不知,只把它作为一个避难场所。经过多年的征战,这个空间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一支赢姓家族,他们也是秦王室的族裔,当年是他们带领众人避开战乱发现此地,在纪元645 年,建立秦之帝国,辅佐建立帝国的是姬氏家族。由于战争,两个时空的交接处遭到破坏,渐渐消失殆尽,渐渐地成为传说,成为史书上的记载。纪元1024年,秦之帝国通过兼并、战争,成为最大的国家,幅员辽阔,富庶浩瀚,姬氏一族也世为帝国的辅臣,其中拥有最强灵力的被称为长老,终其一生不能婚配,对帝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姬氏一族不能担当实职,这也是帝皇为了防止姬家挟长老自重,起了异心,使皇权旁落,这种事情也曾发生过,致使帝国一时式微。每一代长老都传承着一个绝世之秘,在帝国境内的琛江平原上有连接另一时空的通道。就是秦之帝国的帝皇,需要被这一代的长老认同才有可能获悉这个秘密,并须立誓终身守秘,不得传承任何之人。秦之帝国的几位明君也因此吸纳了许多外界睿智的决策,例如盛唐时的国策,秦之帝国成为这个时空最强悍的帝国,虽有几代的内乱,却不足以动摇其国本。

并非所有的长老都拥有足够能力进出通道,即使拥有能力的至一生也不会超过二、三次,而且出通道必须奉帝旨,如果帝皇不贤,虽拥有能力也不得枉自出行,否则会遭到天谴,姬氏家族的灵力将被收回,通道也将永远关闭。原来在纪元645 年,帝国建立后,当时的帝皇和长老怕这唯一的通道消失,又恐外界的民众闯入,自从《桃花源记》广泛传读后,不断有外界之人前来寻访,便合族中有灵力者,在通道处设下结界——松林,立下互相制肘的誓言,这片松林,能力不够强的长老就只能依稀可见,却不能通行,也怕若是能力不强的长老出去后不能适应外界的生活反受其害,削弱姬氏家族的地位。故而在这一代的姬衡、姬卿兄妹继承长老之前的二百多年间没有长老能走出通道,所以这二百年间间或有帝皇知道这个秘密,心里也不太相信,只姑且听之。

姬衡、姬卿兄妹同时拥有非同寻常的能力,在三十五岁同时成为帝国长老,这在帝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出了两位长老。当时的仁德帝青年登基,正欲有所作为来结束国内安享靡乐、不思进取而邻国朱兹、许国、陈国等逐渐坐大的局势,重用贤臣良将,轻赋薄徭,罢免权贵世袭特权,重新开创中兴之世。姬氏兄妹幸甚遇上明主,奉命走出通道,时值中国锐意改革,西方科技资讯迅猛发展时期,姬氏兄妹回去之后,仁德帝决哲远见,采纳了许多带回的真知灼见,大刀阔斧,对国内的律法、治政、军事、经济、进行了改进,由于陈旧势力的阻碍,也由于改革触动了权贵的利益。仁德帝性子慈柔,他的的施政受到百般干扰,困难重重,仁德帝殚精竭虑,终于英年早逝,继位的宣德帝年幼,外戚把持朝政,权贵重又抬头,腐败、鬻官横行,姬氏兄妹受到排斥,自行闭关,直至宣德十二年,帝亲政,罢黜权要,肃清宫廷内争,涤荡朝廷,姬氏出关,为帝重用。帝性刚硬冷酷,推行先帝的改革,毫不容情,宣德十八年,帝亲舅卖科举试题敛财,太后周氏亲求,帝避母于大明宫,赐舅弃市,朝野为之惊悚,不敢侧目。姬氏兄妹遂按例把传世之秘告知宣德帝,并再次于一年前奉帝旨出通道,采风另一时空的商业和军事,不料回程进入松林时,未语尾随而入。

未语听得张口结舌,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心绪烦乱,半晌才问了一句“二位长老,不知何时再出通道?”

姬衡说“我们身为长老,虽有能力,一则出通道须奉帝旨,其二出去须要足够的能力,我们兄妹联手,二十五年内也不过二次,我们这次回去向帝皇禀告后,将重新闭关,一、二年后出关,以选定继承人,我俩就会卸下长老之位,进入元老院专心培养家族中有灵力者。”

未语急道“那我不是永远回不去了吗?”

姬衡笑道“那也不其然,姑娘是有缘人,身份尊贵,能不能回去应是由得姑娘,姑娘若看得见身后的松林,就能原路返回。”

未语忙回首,失望地只见一片草原,远处牛羊成群,不由嗔道:“长老,不是拿我开心么?难道我要一直等在这里。”未语心想,这里可什么也没有,或许没等到看见松林,她就先饿死在此地了。

“不敢,不敢,”姬衡拱手,姬卿推了推兄长,说道:“姑娘也不必着急,还有一个法子,待我们选出继承人后,到时合力,说不定能送姑娘出去,我等不出通道,也不算违背帝皇的旨意。即使不行,我俩那时已无有责任,可陪姑娘在此等候。”

其实姬氏兄妹心里想的还有一事,三十五年前,他们继承长老之位后,无意中在姬氏的宗谱上发现一条古老的卦象,“双生子,后仪天下,天下从此皆归”姬氏兄妹正是孪生子,然仁德帝后妃众多,宫闱纷杂,今帝虽不曾立后,依制有嫔御侍妾,而二人又已到了闭关选继承人的年龄,二人几乎已把此卦抛之脑后,想来应是不到时机,孰料未语出现,二人同心意,抱了一线希望,未语很可能就是应卦之人,这一千多年来,除了晋武陵渔夫进入桃花源后再无来者。但二老是智慧之士,深信命虽由天定,运却由自主,命运二字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就如他们兄妹也并非单纯靠天定,而是奋发努力修行,才在众多的候选人脱颖而出。所以二老没有说出口,再则未语虽未惊惶失措,但这种种定已扰乱了她的神思,她需要有时间来接受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化,若再闻此言,会以为是极其荒诞的,一旦有了抵触,将来更难放下感情。

未语再次闭上双目,逼迫自己冷静,她深吸了一口气,默念从一到十,睁开秀目,欠身:“如此就请二位长老费心了,我姓宋,名未语,二老称呼我未语就可。”

[正文:第二章遥遥路途莫可测]

莫可奈何地,未语随姬氏兄妹踏上回秦之帝国的国都… 上京的旅途。

姬氏兄妹对外宣称在各地游历,行事非常低调,他们置身的草原是帝国境内四大平原之一琛江平原上的自由放牧区,除了牧民,帝国内的文人墨客、行僧经常出入,故此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突兀的出现,为了方便出行,姬卿带未语至僻静处更换服饰,未语束发长袍正好是一派帝国儒生的模样,姬卿告诉她帝国至今沿用的是中国唐时的体制,民情、服饰、文字、语言、乃至度量都没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她不必担虑会被他人以为怪异。

三人约定以甥舅相称,在草原上徒步了三个时辰后,日当正午,他们进入了一个集市。

琛江平原隶属东北郡是帝国的粮米基地和集散地之一,拥有国内最大的游牧区,帝国军队彪悍的战马都从这里出产,牧区设有都护府,由帝皇直接委派都督管辖,按律,民间禁止私自蓄养、买卖战马,商队、马帮运输的马匹都必须定时向官府登记数目,报备损耗,从官府处增加马匹,若私下授受,就会受到严惩,抄没产业,若向邻国出售,则以叛乱罪处置,杀无赦。而一般的牛羊牲畜则可以在自由放牧区内自由蓄养,随意买卖,三人进入的集市就是一个自由贸易区,集市上人头攒动,商铺林立,车辆、马匹来来往往,可以看得出商贸十分活跃。未语注意到房舍已颇有规模,一、二层的房子随处可见,大的驿馆旅舍酒家有三四层高,但都没有超过五层,姬衡见她注目,在旁低声说道:“五层已上,须是官府、官邸才可,也须依制,不能僭越。”

由于受肤色、语言文化的限制,出去的长老一般也就在中国国内游历,回来后,帝皇实施的措施都有选择,只有那些有利于王朝统治的才会被采用、推行,也怕一些先进的技术若流行后引来他国的觑觎,造成对本国的威胁,进而引起争夺,挑起各国间的战乱,因为这个时空发展到今日,还是以农牧业为主,仿如明清,那些在另一时空的科技、现代在此处是无处可觅的。而在未语看来,她只不过是一过客,一、二年后自回自己的天空,就权当作一场梦的旅途罢了,只不过梦境太过匪夷所思,太过漫长了,她何须要知晓这一切,帝国如何,又干她何事?

姬卿到底是女子,心细,见未语一路闷闷,今日所发生之事对她来说太过震撼,再加未语清丽出众的气质已经惹人回首,有大胆的女子频频抛过媚眼来,对兄长使个眼色,“阿语”姬卿亲热地称呼,“今天就在此处歇息,你看如何?大哥,阿语累了。”

在一家不大的客栈里,三人用过午饭,姬卿陪未语坐在房里休憩,当老板的女儿第三次借口送茶点偷窥她吃吃笑着出去后,未语终于忍不住说,“卿姨”这是姬卿再三要求的,“贵国的女子都这般活泼主动吗?”像是花痴。

姬卿笑意溶溶“非也非也,女子的地位虽不是如你处男女平等,但也可有主见,特别是婚姻之事,老板的女儿必是看上了你的俊貌,要招你为婿呢。”

未语微赭,装作没听见,呷了一口茶,从窗口望出去,果然,街道上不时有女子走动,仪态落拓,与人交谈神色自若,姬卿在旁叹息“这也是无法子了,家中无男丁,才让女子出来,好人家的女儿都是养在深闺,从小教些三从四德,以备后宫选秀,飞上枝头。官宦人家的娇女更不用说了,掖庭主位乃至皇后,都是从中选出。在外奔波、操持家业的女子很难挑上好的姻缘。”

未语摇首喟叹“做后妃又有什么好,不如平民百姓,一夫一妻,未尝不是一种快乐。”姬卿一时无言,她心中担忧的正是未语对宫廷名利无所在意,甚至对帝国根本没有一丝兴趣,完全置身事外,果真如此,未语和帝皇无从交集,难道未语只不过是因缘际会才误入这个时空,而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姬卿嘱咐未语好好歇息,她和姬衡去集市上的官驿联系马车事项。此去上京路途遥远,光凭两脚行走,须半月才可到达清河渡,渡江进入涿郡,穿过渤海郡,才是京畿卫,帝国的中央大郡,拱卫着国都上京城,若途中顺利,尚须二月的时间,虑及未语初入帝国,谈吐和姿容易引起他人注目,姬衡决定买辆马车代步,减少旅途劳顿,另一方面,也让未语有暇了解帝国的一些民俗和官制,毕竟不管怎样未语都得在上京生活一到二载,而他们兄妹回去后就要着手闭关事宜,虽可交予姬氏族人照应,可有许多时候未语必须要独自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

夜幕降临,喧嚣了一日的集市沉静了下来,未语却是辗转难以入眠,坐起身子,未语披上衣服,推揽棉被,赤脚穿上皂靴,不由瑟缩,推开窗户,无风无月,正是仲春的季节,夜晚还有些凉意,未语拢了拢长袍,街道杳无人迹,黑黢黢的,只有两旁的屋檐下偶尔有挂着灯笼的,在四周晕出些许昏黄。夜色浓重,未语心中一恸,那一边今夕是何时,有没有人在找寻她的踪迹?“叔叔……”未语抬头望天,没有星子的闪烁,叔叔知道她失踪了吗?叔叔定是愧疚难当,未语感到脸上一股温热,泪竟流了满面,“一定,一定,叔叔,我一定会回来。”未语紧紧握住垂在胸前的玉貔貅,“妈妈,您看得到女儿吗?”她低低地说着,满腹的茫然和委屈,令她吸住气才没有发出哽咽。

隔壁房里的姬氏兄妹默默听着若有若无的低泣,姬衡叹道“哭一哭也好,这事任谁都难以接受,她到底只是一个女孩子。”姬卿点头,“是,想当初我从前任长老获知秘密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是修行之人,尚且如此,何况未语姑娘。”

早晨,集市上小贩开始摆摊,店铺开门营业,哟喝声此起彼伏。

马车的梯凳放了下来,未语回首,客栈的木门旁,“吴家客栈”的牛皮灯笼在风中微微晃动,门后老板千金依恋的目光直勾勾地盯在她的脸上,未语漠漠地想,这一切都不是梦,这是她的来时路。姬卿扶住她的手臂,弯腰钻入车内,姬衡坐在了车把式,,喝了一声“走”,带起一地的尘土,直奔了官道扬长而去。

这是一个疆域广幅的强大帝国,经过仁德、宣德父子的改革,帝国又恢复到先前的强盛时期。

仁德帝时代就采用了与外界同步的纪元,用农历历法,重新划分为三十二郡,体制、典籍、科举等都有了改进,明清的一些措施得以推广。未语来到的这一年正是纪元2000年,宣德帝二十年。帝国虽还是以农业耕耘为主,但商贸、织造、物流十分的活跃,城市建筑已有相当的规模,造船等海事在诸国之中更是处于领先地位,民间的世族大家拥有大小不等的船队,帝国的水师都府由帝皇亲自统帅,是这个大陆最强大的海上舰队。至于火药的使用,宣德帝颁布了严厉的法令,较之民间尚可拥有一定数目的马匹、船只用于商贸活动,民间包括王公大臣是绝对禁止私藏火器,一经发现,主事者弃市,家族连坐,男者永为奴,女者永为娼妓,这是帝国最严酷的刑罚,只有帝国的舰队和帝皇的近卫军… 水师营和火枪营才拥有火器,由于禁令的残酷,火器成为帝国最强悍、独一无二的军事武器,威慑各国,朱兹、许、陈诸国,虽心有不甘,也不得不仰其鼻息。

从琛江平原到清河渡,未语的心中对所见所闻也从惊叹变成习以为常。

在出了平原之后,为免让人觉得未语出现有些突兀,姬氏兄妹未雨绸缪,让未语恢复女子装束,,恰好姬氏家族中有一房母家是东北郡的元宁宋氏,就假言未语是宋氏族女,父母双亡,有咏絮之才,宋氏不忍埋没,就依托姬氏兄妹,一起赴京,欲备选太史署女官… 侍书、校书之职。姬氏兄妹心存元宁宋氏虽是世家,但已没落,姬氏兄妹之言,即便心存疑惑,也不敢驳回,未语从女官出身,他日为后为妃都少了障碍,二来倘或未语果与帝皇无缘,二年后重回东北郡也就有了借口。故而姬氏兄妹与姬府联络,借此说到未语的情由。而在未语想来太史署不但与外界少有接触,又可学些经典史集,这二年的光阴就好打发些,故未语接受了姬氏兄妹的安排,穿上襟衣长裙,戴帷帽以遮住容颜。未语的温存懂事让二老由衷地心疼,姬卿教授未语一些礼仪,为她尽快融入,姬衡放慢行程,走走停停,一路看看风土人情,到达清河渡时,已是十日之后。姬府派来的知事,带了几名侍从和侍女这时也刚刚赶到清河渡。

清河是东北郡和涿郡之间的干流,河的南面是涿郡,东北郡的米粮各项物流大都从这里运出,流向帝国各郡,故此清河渡是一个很大的港口城市,东北郡的节度使就驻节在此,通衢所在,天天都有船队车马往来,十分繁华,帝国内的大商家在此都有商铺或分理处,连周边诸国商人也派有干员驻扎,帝国巨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