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女皇-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另一篇文:
  轻松狗血小白文,写女皇文太闷了,调剂一下,一进入状态后就开始日更。


☆、39第三十九章边关风云

  李思原面色苍白;他死死地咬着嘴唇,胸口剧烈的起伏着,似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陈梓坤也不催他;只是静静地等他开口。
  半晌之后;李思原的情绪才稍微缓和下来;他哑着嗓子面带悲戚的说道:“大王;请容奴才细细禀来。奴才的父母都是汉奴;他们被鞑子虐待鞭笞;最后被活活累死。奴才的姐姐十四岁时就被左贤王的叔叔强占,姐姐不堪受辱,撞柱自尽。还有奴才的妹妹……大王子喜欢幼女……她死时才十二岁啊……奴才自己九岁时就被迫成为达官贵人的娈童……”李思原断断续续的说着,突然忍不住大放悲声,面容狰狞的控诉道:“他们根本不把我们汉人当人看,我们汉奴连一只驴子都不如。奴才恨透了鞑子,恨透了东虏人!奴才早就发誓,若有机会一定要报仇……可是奴才只是一个汉奴,人单势孤,而仇敌又是那么强大,这些年来,奴才一直在暗暗寻找机会。后来,奴才到了右贤王府上,零零碎碎的听说了不少太上王和大王的事迹。奴才觉得大王将来必为一代雄主,天底下也只有大王能替奴才报仇雪恨。奴才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回故土,恰好遇到崔大人出使东虏,奴才百般恳求,崔大人仁心宅厚,冒险将奴才带回。”
  陈梓坤听完,心中腾地涌起一股怒火,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神色。她缓和一下心绪,然后和气的扶李思原起身,说道:“真是难为你了,起来吧。以后别奴才奴才的叫了。”
  李思原渐渐敛去脸上的悲痛,郑重说道:“奴才对鞑子自称奴才时是满怀怨气,对大王这么自称却是发自内心的。小人本就是大王的奴才。”
  陈梓坤笑了笑,知道他是这么自称习惯了,也就没再勉强他。她沉吟片刻说道:“鞑子嘛,本王迟早都会灭掉的。但却不是现在。本王的羽翼未丰,你的大仇短时间内恐怕报不了。这一点本王先和你说明白。”
  李思原忙道:“大王,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奴才能等的。”
  陈梓坤微微颔首:“那就好。”
  李思原顿了一下,从怀中掏出一样东西小心翼翼的呈上:“大王,这是奴才献给大王的礼物。”陈梓坤一怔,接过来顺手打开,原来是一张东虏山水图。李思原上前一步细心解释:“大王,那上面的红点是代表东虏的铜铁分布处,那几处铁山铜山都是奴才的朋友进山做苦力时发现的——我的那个朋友祖上就是前朝鼎鼎有名的严余严公的后人。还有军营的布防,奴才也大都熟记在心,准备抽时间细细绘制好呈给大王。还有,奴才对于东虏各部落王族大将们的性格弱点摸得一清二楚,大王以后应该也能用得上。”
  陈梓坤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极为满意的点点头,当下拍板决定:“李思原,你以后哪也不用去了,就陪在本王身边吧。”她顿了一会儿,接着说道:“我估摸着不出三年,陈国和东虏必有一战,到时你就可以报仇了。”
  李思原激动的匍匐在地,磕头叩谢:“多谢大王洪恩,奴才纵然肝脑涂地也难报大王万一。”
  “好了,起来吧。”
  今日恰好是休沐不用上朝,陈梓坤晨练完毕,用罢早膳便开始批阅奏章。中间小憩时,便让李思原读书给她听。
  陈梓坤一边听着朗朗书声一边思索着国事。突然,一声急急的奏报声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声音传来,李思原的朗诵声戛然而止。
  陈梓坤的身子也不禁微微一颤,心头顿时笼上一股巨大的阴影。
  “快传进来!”
  李思原小跑过去,接过奏报呈递上来。
  这正是蓟州守将胡亮发来的急报:魏国大军前夜偷袭蓟州,被巡逻的士兵发现。二十万魏军昼夜不停的轮番攻打蓟州,而蓟州只有三万守军。
  沉默须臾,陈梓坤脸如秋霜一般的下令:“紧急通知大臣入朝议事!”
  “遵令。”
  “遵令。”
  内侍匆匆散去。
  片刻之后,王宫前边的箭楼上几声鼓响,接着又响起了雄壮急促的号角声。居住在王宫四周的各位大臣不敢耽搁,当下急匆匆的入宫。那些早起的百姓们见官员们如此行色匆匆,敏锐的知道国中要有大事发生了,面色也不由得凝重起来。
  没多长时间,文武大臣们已经全部到齐。就连太上王陈信也赶了过来。
  陈信在王案的左上方坐定,他目示陈梓坤可以开始了。陈梓坤冲父亲略一点头,她虽然心急如焚,脸上却仍是镇定如常。
  “驿站六百里急报,前天午夜时分,魏军偷袭蓟州。被巡逻士兵发现,如今二十万魏军正昼夜不停的轮攻蓟州城,我城中却只有区区三万守军。众位卿家好好议议,此事该如何处置?”
  殿中一阵寂然,众人都在凝眉思索。
  秦元率先起身奏道:“魏军二十大军大军攻城,我军至少也要派十万大军前去救援。另外还要多发粮草,以妨城中粮草不继。”
  他的话音刚落,朱宁的大嗓门响了起来:“大王,末将愿领兵前往。”
  程综也不甘示弱:“末将也愿前往。”
  陈梓坤的目光在殿中环视一圈继续问道:“诸位卿家的看法呢?”
  崔博陵思索片刻,出班禀道:“启禀我王,微臣以为陈国的大敌不是魏军,而是晋军。大王不能往东部征调大批军马。以免中了晋国的声东击西之计。”
  朱宁两眼一瞪高声嚷道:“二十万大军围城!崔大人竟然还说魏军不是陈国的大敌?我看崔先生因为自己是魏人才特意为母国开脱吧。”
  朱宁一开这个头,顿时有不少人纷纷附和。
  崔博陵和萧舜钦都是魏人,萧舜钦还好些,他毕竟只是一个客卿,没有实权。但崔博陵却是朝中的实权派人物。众人早就看他不惯,凭什么他一个又丑又挫的异邦之人一来就占据高位?如今陈魏开战,众人的一腔怒火一齐朝他发泄过来。
  “都给我住口!”陈梓坤还没开口,一旁的陈信忍不住先发飙了。
  “太上王——”陈信的吼声对这些武将的震慑力还是很强的。朱宁等人立即软了几分。
  陈梓坤脸色一沉,缓缓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分什么魏国陈人!寡人问问你们,我们陈国的子民难道全是土生土长的吗?还不是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我们都是华夏子民,同时也是大梁的百姓,你们难道忘了梁皇后裔还在夷州吗?”
  朱宁等一干人一起躬身谢罪。
  崔博陵呵呵一笑,拱手奏道:“大王无需生气,两位将军都是性情中人,今日情况特殊,情有可原。我等还是继续商议边关之事吧。”
  朱程两人冲崔博陵勉强咧咧嘴,什么也没说。
  萧舜钦见气氛已缓和起来,双手一拱,朗声说道:“大王,微臣以为崔大人言之极当。如今晋魏结盟。而魏国从魏文王以来就与陈国一直和平相处,双方纠葛极少。魏军不知陈国战力,所以,蓟州之战,只是他们的试探而已。晋国与陈国数次冲突,大王先败其八万大军,再夺其关,然后又杀死王室公子袁寅,每一样都是血海深仇。晋国上下必当同仇敌忾,上下一体。与陈国作起战来,必当人人奋勇,微臣以为晋军才是最可怕的。”
  陈梓坤默默点头,若有所思。秦元周通之人也是凝眉沉思。
  秦元目光微闪,向萧舜钦略一拱手,问道:“那以萧先生之见,该何如何?”
  萧舜钦彬彬有礼的说道:“接下来的事情就有劳各位大人了。萧某才疏学浅,不敢放肆。”
  “哼……”人群中不知谁发出了这么一声轻哼。
  崔博陵轻轻一笑,再次奏道:“大王,微臣愿意出使北狄和林胡,说服他们从背后袭击魏国,到时魏国自顾不暇,又怎能再来进攻陈国。”
  秦元一脸疑惑:“可是我却听说,魏国已经和两个部族联姻,他们岂能背信弃义?”
  崔博陵傲然一笑:“邦国之交,利益至上。什么联姻结盟都是虚的。朝盟夕战都是常事。只要微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以巨利诱之,挑动他们两国的战事,应当不在话下。”
  秦元沉吟片刻,肃然说道:“若果能成功,大人当是我陈国的大功臣。”
  崔博陵谦虚的说道:“为大王分忧,是微臣份内之事,秦相不必客气。”
  陈梓坤脑中飞速盘旋思索,飞快的将众人的意见整合在一起。
  最后果断下令:“事不宜迟,寡人这就下令。”
  众臣一齐高呼:“臣等听令。”
  “朱宁,周通。”
  “臣在。”
  “末将在。”
  “两位卿家,寡人派你们带二万五千人去增援阳平关。”
  “……是。”
  “程综,韩奇。”
  “你们两位领三万军马去增援函关。”
  “朱下水。你带领新训的水军前去防守平江。”
  “吴师道你负责统筹运送粮草。”
  ……
  陈梓坤一口气分派完毕,喘了口气,停顿了片刻,缓缓说道:“接下来,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寡人一时想不起合适人选……”
  “那就让我去吧。”陈信霍地从座上站起来,略有些不满的看了女儿一眼。难道她嫌这个当爹的老了不成?
  陈梓坤的脸上闪过一丝狡猾的笑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这两个任务是:一是偷袭魏国储粮重地敖仓,此战至关重要,行军过程要隐秘,攻击时要有雷霆之力,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胜任;二是驰援蓟州,此战也非常重要,魏陈两国多年不曾交战,魏国不知我军虚实,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若胜,魏军必定对陈军心存忌惮,将大大瓦解其军心。到时,寡人再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斡旋,情势必将好转。若是败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关于这两项任务的人选,众卿既可举荐,也可自荐。”
  “第一个任务就派我去吧,谁也别跟我争!”陈信如奔雷一样的声音在大殿中轰然响起。他一出马,还有谁敢和他争!
  陈梓坤仍不满意,用凛然的目光又将群臣扫视一遍。
  秦元出班奏道:“微臣愿去协助太上王。”
  陈梓坤微微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副极为满意的神色,她冲秦元点点头,语调激昂的赞道:“以父王之勇,再加上秦相之智,此战必胜。寡人高枕无忧矣。”秦元付之一笑。
  “那么最后一个任务……”
  陈梓坤的话没说完,就听见一个桀骜不驯的声音响了响起来:“我可以去。”
  众人眉头微蹙,纷纷朝这人看去。这人正是索超。


☆、40第四十章庙堂定策

  索超大大方方的走出队列;略一拱手,昂然说道:“给我三万骑兵,不出十日,我提魏军大将的头颅来见。”
  众臣一阵哗然;纷纷侧目而视。
  崔博陵朝王座一躬身:“大王;索超勇猛非常;此战用他定能旗开得胜;微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
  索超神态傲然的说道:“崔大人不必这样;一人做事一人担;若是败了,我愿意提头来见。”
  群臣十分看不惯他这种狂妄姿态,纷纷指责道:“军国大事岂能儿戏?此战关系到我陈国的国运,怎能交给一个不知底细的人。”
  “大人言之有理,我陈国难道没人,非要用他。”
  “……”
  特别是程综和朱宁两人,心中更是不服。两人一起翻着白眼嘴里直哼哼。
  陈梓坤端坐在王案前,将众人的神态反应尽收眼底。她的心中也有一丝不确定……
  就在这时,侍女贺秋悄悄递上一张纸条。陈梓坤微微一怔,漫不经心的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娟秀的字体:索超曾以两千人马对抗金昌一万骑兵,大胜之。此人有勇有谋,大王可信任之。”陈梓坤沉吟片刻,又将众臣环视一圈。众人立即明白这是大王有话要说,一齐截住话头,垂首肃立。
  陈梓坤沉静而清晰的声音在大殿中响了起来:“索超曾以两千民众大败金昌一万精兵,此人有勇有谋,本王相信他此战必胜。至于担保人就算了。”
  “大王……”程综刚要开口,陈梓坤颇有威严的一压手打断了他的话:“前方军情如火,片刻不能耽搁。索超听令:本王封你为代理征东将军,领三万骑兵,以最快速度前去救援蓟州。另,命陈剑领一万骑兵做你的后援。”
  “索超领令。”索超微微躬身,大声答应。
  “大胆,还不向我王叩头谢恩——”
  朱宁虎目圆睁,借机发作。
  太上王陈信一摆手:“算了,索超初回中原,对礼仪不熟,以后再说吧。”
  “……是。”朱宁不甘不愿的退到一边。
  陈信将索超打量一遍,颇为满意的点点头。这小子有他当年的风采。索超十分难得的向陈信所在的方向深深一躬,不亢不卑的说道:“索超早就闻听太上王的英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哦……啊哈哈……是吗?”陈信十分畅快的大笑起来,笑到中途,他又连忙看了女儿一眼,毕竟她才是正经的陈王,不知这样会不会折了她的面子?
  陈梓坤亦是面带微笑,双目灼灼的说道:“我父王武艺高强,国中无人能敌,待陈国战事一了,你们找机会切磋切磋。”
  “遵命。”索超淡然答道。
  陈梓坤满意的点点头,目光再次扫向群臣,肃然说道:“众卿即刻执行本王的旨意,不得耽搁。从今晚起,国府开始延长办公时间,入夜之后,东偏殿大书房中也有人当值,文武百官如有急事,可以随时入谒晋见。”
  “大王英明。”
  “散朝。”
  “臣等恭送大王。”
  众人刚要抬步,就见贺秋迅速走下台阶,来到秦元面前恭敬的说道:“大王请秦大人到大书房来一趟。”
  秦元略一点头,默默地随着贺秋缓缓走过政事殿,向东偏殿的大书房走去。
  他刚一进去,陈梓坤就笑吟吟的起身迎接:“二叔来了。”然后转头吩咐侍女:“快上茶。”
  秦元十分谦恭的说道:“不敢当,微臣参见我王。”
  陈梓坤佯作生气道:“这里是私室,二叔何须如此。”
  秦元仍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肃然拱手道:“大王可是有事吩咐微臣?”
  陈梓坤微微一叹:“想当年,我幼年时,二叔既是叔叔,又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待二叔跟父亲相差无几。后来也不知到底是哪儿出了差错,我和二叔渐行渐远,真让人扼腕叹息。”
  秦元目光微闪,沉声答道:“君上无错,一切全是臣的错,臣教子无方,以致犯了弥天大错,幸亏大王仁慈,犬子才得以活命。”陈梓坤摇头不语。
  秦元稍作思索,郑重说道:“大王请放心,当此国家危难之际,微臣和众位老臣断不会有别的心思,定会一心一意为国效力。周通和韩奇那儿,微臣今晚就去他们府上劝说,断不会再出现陈仓之战时的景况,若再有此类事情。大王无须开口,臣自有处置。”
  陈梓坤点头,正色道:“如此,多谢二叔了。”
  秦元躬身施礼,告辞离开。
  陈梓坤还想去见见父亲,就见陈六子猫着腰跑了过来,吭哧了一会儿说道:“大王,太上王说了,明日就要出战了,他先回去跟太后道别。请大王……不要去打扰他们。”
  陈梓坤脸皮一抽,故作严肃的摆摆手:“知道了,下去吧。”
  陈六子急匆匆的溜回去。
  “李思原——”
  “奴才在。”
  李思原迈着一溜碎步跑了过来:“大王——”
  陈梓坤一脸倦态的靠在椅背上,半闭着眼睛不说话。
  李思原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大王,奴才会一点推拿功夫,可以给大王解解乏。”
  陈梓坤微微点头表示应允,李思原挪到椅子后面,伸开柔嫩的双手轻轻地在她的肩上按捏。动作不轻不重,拿捏得恰到好处。
  陈梓坤顿觉得脑子清醒了许多。她漫不经心的问道:“本王看索超似乎对你很是不敬,你为何要替他说话?”
  李思原正色道:“奴才既然决定要当大王的奴才,一切事情都要以对大王有利为准。索超虽常常蔑视于我,但他大败鞑子、有勇有谋是真,奴才不知便罢,若是知而不报,便是对大王不忠。”
  陈梓坤心中大是舒坦,她又状似随意的叹道:“有人曾对本王说,你将来必是一个小人,但本王观你言行,却觉得你不是这样的人。”她虽用笃定的语气说话,但李思原却仍从细微处听到了一丝犹疑不定……还有试探。
  他酝酿片刻,用凄然的声调说道:“大王试想,世人都说小人喻于利,可奴才发誓除了想复仇之外,绝不会仗着大王的恩宠谋取一丝一毫的私利。奴才已是半残之身,又是孑然一口。利对于我又有何用呢?奴才知道,有很多人看不惯奴才这副奴颜婢膝的姿态,看不惯奴才这不男不女的相貌,可是若有可能,奴才难道不想像他们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吗?”
  陈梓坤连忙安抚他:“好了好了,本王自然是信你的。你不必担忧。小人不小人的,本王心中自有一杆枰来衡量。你也别把他人的言论放在心上。这世上谁人不被说?别说活人了,哪怕是死了几千年的死人也照样有人说他是非?”
  李思原擦擦眼泪,郑重保证道:“大王尽管放心,无论谁说什么,奴才都不会记较,更不会落井下石。因为奴才知道,他们向大王进谏也是为了大王的江山社稷着想,从这一点说,奴才和他们也算是殊途同归。”
  陈梓坤十分满意,她换了个姿势说道:“等过些日子本王就升你为内侍总管,你和贺秋分管两边。
  李思原满脸欢喜,立即叩头谢恩。
  陈梓坤歇息片刻,匆匆用完午膳,便开始埋头工作。大书房的长案上摆着小山一样高的奏折奏报。西北、东北、东南边境的驻军粮草问题,人事调动问题……许多问题一齐涌挤上来。一道道的命令传发出去。她的大脑需要一直保持高度清醒,不能有丝毫差错。李思原在旁边给她连砌了几壶浓茶以消解午后的困倦。
  这时,文杰匆匆进来。她扫了李思原等人一眼,一旁伺候的内侍宫女急忙有眼色的退了下去。
  文杰面带急色,低声说道:“大王,近日来天机阁发出的信鸽失踪了十几只,臣怀疑是有人蓄意射杀。”
  陈梓坤的心猛地一沉,急忙问道:“可曾泄露军机?”
  文杰摇头:“这倒没有,但臣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所以来请大王裁夺。”
  陈梓坤皱着眉头想半晌,突然脑子灵机一动:“信鸽容易被射杀,而且还有天敌,那么我们用鹰送信如何?”
  文杰双目骤然一亮:“这倒是好办法。”
  “那好,你即刻去民间搜访善于训鹰的人才。重金聘来。”
  “遵令。”文杰刚要告退,突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文杰的步子不禁一顿。
  陈梓坤比上午镇定多了,她轻轻叩着桌案冷声说道:“姓袁的你终于出手了!”


☆、41第四十一章险恶用心

        “三百里加急——河津被围——”
  “六百里加急——玉城被围——”
  清晨;城门刚刚打开,一骑骑快马飞奔入城;向陈王禀报军情。^//^
  一班文武大臣从最开始的慌乱焦灼到麻木冷静。短短几天;陈晋边境;陈魏边境是四面开花。除了守卫京城的士兵外,其他的都派出去了。
  整个易州城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其他几国的商旅也纷纷回国;一夜之间,易州城突然冷清下来。天一擦黑,百姓全部窝在家里;昔日熙熙攘攘灯火通明的夜市也是一片漆黑。
  “传旨:进行第二次征兵;十四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男女皆可入伍。军中施行二十级军级制;以首级计功。”
  诏令立即颁发到陈国的各州郡县。那帮老臣们本来仍然反对妇女参军,可是如今边境战争频发,只征召男子,兵源远远不够。在这等非常时候,谁也不敢再大放厥词。
  诏令颁发后,全国各地女子报名参军的数不胜数,大多数都是青年女子。陈梓坤命文杰前去组建女兵营。并严令各级教官武将不得有歧视女兵之举,否则就是破坏国家安定团结,一经发现立即严惩不贷。
  新军稍加训练便编入了预备队,迅速的投入了各大战场。
  一连数日,陈梓坤每日早起晚睡,处理各项政务,批阅奏折。
  文杰疾步进来,面色焦灼的禀道:“大王,国库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陈梓坤一怔,忙问道:“到底还有多少?”
  文杰沉声答道:“还有一百万石粮食,各州县的存粮情况目前正在统筹中,但据臣测算也没有多少。大王,目下陈国用兵人数达六十万人,这六十万人每日的消耗就有6000石。再加上长途运送过程中的消耗,还有战马的消耗……这才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是便是难熬的寒冬,我们要等到明年五月才能有新粮收上来。”
  文杰的话如一记记重锤击在陈梓坤的心房上。她越听心情越沉重。
  陈梓坤挥挥手:“你去找郑喜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