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秘界(秘界寻奇)-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卷 春风得意 第三十五章 疯狂
第二卷春风得意第三十五章疯狂
ps:又到了冲榜的时间,觉得爽,就加油投你们的票!
“二十名富豪,我们这一项就可以收两千万美元了,可每艘沉没的珍宝船价值三亿,分一半给他们,就有一点五亿。两千万卖了一点五亿的珍宝,这买卖能做吗?”罗亦安飞速的盘算着。
过了一会儿,他小心翼翼的问:“詹尼,你觉得我们再向那些富豪收多一些费用,可不可行?毕竟租一艘游艇、一艘打捞潜艇很花钱的,两千万差不多全花在这些上了,我们只能挣一些散客的小钱。而打捞出水的珍宝,我们却要与他们平分。”
詹尼语重心长地反驳说:“罗杰,你知道搞公司什么最重要吗?是信誉,我们新成立的小公司,虽然可以动员一些富豪参与,但我们在他们眼中毫无信誉,你认为让他们花一百万买入场券会很容易吗?罗杰,凡事都要付出代价,风险投资的背后应该是巨大的风险收益,这样你才能够获得信任。”
罗亦安转念一想,没有他们掩护,自己也根本无法获得那海底的珍宝,没有那些富豪作证,打捞出来的东西只能在黑市悄悄流通。而富豪的参与,将使这批珍宝有了光明正大的身份,可以拿到世界各大拍卖行公开拍卖,如此,这片海底就成了罗亦安的钱柜,每当缺钱的时候,就可以在这里提现,两万多艘沉船,够他打捞到世纪末。
与詹尼商妥了具体的细节,罗亦安向刘秋卉的邮箱发了份授权书,授权她全权代表自己,代表中国新天地公司出面,与欧洲新天地、百慕大新天地公司合作,进行海底打捞项目运作。
在邮件里,罗亦安没告诉刘秋卉真实情况,只是告诉她,中国新天地公司为这次打捞赞助个人水下装备,可获得三分之一挂名权。打捞出水的珍宝,在那剩余的一半里面,中国新天地可获得五分之一的收益。这笔收益有两种支付法,一种是用打捞物支付,一种是折现支付。罗亦安让刘秋卉自行决定。
“如果公司缺资金,那么,就让他们折现支付收益,当然,如果与现行法律不抵触,或者,我们获得了某种许可,可以要求对方全部用打捞物。因为这批打捞物,其升值潜力极高。由于参与者几乎都为富豪,他们的收获将成为他们向子孙后代的炫耀品,所以,很难流通到市面上。因此,这批打捞物弥足珍贵。它将随着时间的流逝,价格越来越高,公司每年出售一部分,便可以获得相当的收益。”罗亦安在邮件中写道。
罗亦安刚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时,西门长老曾略微关注了一下。他是通过无线方式进入卫星通讯系统,连接上了互联网。这条航路繁忙异常,仅仅在他联系过程中,潜艇的头顶已经过了数百条船,来往的船只中,有很多人也在用笔记本接驳互联网收发邮件。他操纵的这台电脑通过无数个代理服务器的调转掩盖了自己的数字脚印,所以,西门长老没有禁止他的行为,毕竟这种联络方式在这繁忙的航路中每时每刻有数百个存在,毫不起眼,也微不足道。
小潜艇模仿着鲸鱼的动作在这条航道上欢快的游动着。汉斯不时校准着各项仪器,调整着潜艇外壳对于雷达波、声纳波的吸收率,甚至混入一群鲸鱼中,对比调较潜艇的伪装。来来回回,在这条航路上,潜艇走了三个来回,花去了十天时间,丝毫未惹人注目。
第十天里,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条新闻:“数十富豪秘密前往东南亚,据说,他们将参与新天地公司的探宝之旅。”
罗亦安明白,詹尼等人行动了。
此后数天,罗亦安一边奔波于潜艇的各个部位,检查着各项设备的运行状况,一边为潜艇各处增添了几台视屏设备,以保证潜艇的图像信号以及各项命令可以在潜艇任何部位收到,当然,也可以在潜艇任何岗位上网,浏览新闻、看看电影、玩玩游戏,以消磨水下单调乏味的时间。
这几天,欧洲的媒体逐渐疯狂起来,毕竟上百位富豪突然神秘的聚集在一起,这是件大事。虽然,富豪们总是对行踪讳莫如深,但这不妨碍媒体们挖掘背后的内幕。没几天,欧洲空壳公司的首脑詹尼,被冠以“狂热的探险者”称呼出现在欧洲的各大媒体上。
随后,中国新天地公司,刘秋卉那笑语如花的脸也在报章上露面。新天地公司借此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以及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富有东方气质的刘秋卉国外媒体不吝用最华丽的词藻渲染着她的精明、她的才能以及她的美貌。
当然,报章也偶有提起罗亦安——在中国想保密很难——但多数的媒体都认为罗亦安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小傀儡,“美丽的东方妖精的小同居男友”报章这样称呼罗亦安,甚至都不屑登一张照片。
而且,罗亦安那苍白的履历,简短的职业生涯,让媒体提不起兴趣。偶尔有媒体从毕业照上找到罗亦安的照片,那个满脸青涩的面容,更让读者肯定了这个小男孩不过是女强人包养的一个小白脸,不值得给与过多关注。
实际上,经过一连串的不对称时间流的训练,罗亦安的心境,已苍老的如同四十岁的成年人。而一连串的基因改造,让他的相貌与那个青涩的男孩差距越来越大。在刘秋卉和谭彩玲看来,这些相貌的变异只是一个男人正在向成熟过渡。“我家的男人长开了,可惜,就不知道下面变化大不大。”谭彩玲经常这样取笑罗亦安。
第二卷 春风得意 第三十六章 天价
第二卷春风得意第三十六章天价
ps;收藏!投票!
在小潜艇结束了试航,从横滨驶向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海沟时,那群富豪自新加坡登上了游艇。二十名打算亲自下水打捞的富豪,三十余岁至六十余岁不等,他们身穿带有中英文新天地标志的潜水服,登上游艇的那一刻,新天地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国内媒体也开始关注新天地公司,当然,他们把刘秋卉描绘得异常高大全,自动忽略了罗亦安这个小男人。
尾随这群富豪的是一百名不愿意冒险投资,或者身体条件不合格,或者资产不十分雄厚的富豪。他们身着各式服装,搂着各种肤色的游伴,趾高气扬的登上了游艇。媒体们惊呼:“这是一次富豪的大聚会。”
随后,在各路富豪的联手压制下,世界媒体集体失声,对于富豪们后续行动,保持了一致的缄默。
当小潜艇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口,在船上周旋于各路富豪之中的刘秋卉兴高采烈的发来了一份邮件:“打捞出第一件珍宝,一套宋代定窑瓷具,价值六十万美金。那富翁乐坏了。”
当然会是定窑瓷具了,罗亦安告诉詹尼的是一艘宋代式样的阿拉伯船。那时代,阿拉伯人垄断了东方的航线,而定窑、均窑瓷具正是宋代瓷器的最高工艺水平。在国内,定窑均窑瓷具很罕见,甚至某些种类只有个位数的收藏量。在国际拍卖市场,由于西方公司的疯狂打捞,几十万件瓷具同时上市,造成了国际市场上定窑均窑瓷具的价格下跌。否则,那套瓷具还不卖出天价来?
不过,这套瓷具由一个富豪亲手打捞,意义不同寻常,也许真到了拍卖市场,有了这层特殊经历的珍宝,也会拍出令人吃惊的价格。那么,它就会带动其余打捞平的价格上涨。
罗亦安一边流着口水,想象着自己拥有的这批珍宝,一边按照西门长老的指令,加大了轮机舱的输出功率。
“潜深三千五百米”,汉斯用单调的嗓门报告着。
“继续下潜,”西门长老下着指令。
潜艇已进入完全黑暗的世界.在那里,偶尔出现繁星点点,或像箭似地一闪而过的动物
水下三千米虽然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实际的情况可能和很多人设想的不同,深海恰恰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最集中、种类最繁杂的地方,而这里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地方。
整个潜降过程,在罗亦安眼里,就像阅读一个海底的“热带雨林”世界。在这里,各种形式的海洋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有鱼类、贝壳类、软体动物、蠕虫、珊瑚,还有无数种类的细菌从海沟最底部的海水里渗透出来。
在水面下200米到700米,是海洋生物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荩,这是一种在海沟里生活的水蜗牛。总体来说,它和陆地上的蜗牛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因为见不到阳光的缘故,它的身体已经完全透明。让罗亦安好奇的是它那完全退化的沉重的蜗牛壳,看来它为了适应深海生活,为了应付强大的洋流,它要保证有足够浮力。他看着它用鳍游水,它没有脚,它的脚进化成了肌肉发达的鳍,那其实是连成一片的小触须。它的眼睛也很特别,海底没有阳光,它的眼睛特别发达,和体形相比,那两只“巨大”的眼睛突出在身体外,可能是为了捕捉一切细微光线,观察所有经过的猎食对象。
海沟里游过的鳗鱼也是千奇百怪。这里的鳗鱼已经发生严重“变异”。“大嘴鳗鱼”的嘴非常大,它毫不隐讳的张开大嘴,快速的一口吞下一条和自己体积一样大的鱼,迅速咽入它巨大的下颌,然后再慢慢消化。而“嘴鹤鳗鱼”则像仙鹤一样有长脖子和长嘴。它的嘴里,还有密集的细小的牙齿,它们伸着长脖子,张开长嘴灵活和准确的捕食着小虾。
在潜深1000米的地方,罗亦安眼前掠过一只全身透明的鱿鱼,因为见不到阳光,身体全部白化,最后变成了透明的。它的触须有好几米长,也是完全透明,最薄的地方比蜻蜓的翅膀还纤细。她在水里优雅地游动着,让罗亦安看的目瞪口呆。
汉斯听到罗亦安的惊呼,扫了一眼视屏,平静地说:“以前,有个渔民曾在这里打捞到这样一条鱿鱼,将它以高价出售给当地的一个富豪。那富人将这透明鱿鱼做成了标本——真是一件绝世艺术品啊。”
经过两个多小时,他们终于潜到此处海沟的最深点,在巨大的探照灯下,一个类似于货柜大小方形的黄色潜水器静静躺在海底,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潜水器——海沟号。当岁月流逝,海水腐蚀,那海沟号身上的黄漆已显得斑斑驳驳。在海沟号周围,磷火星星点点,不知是什么生物,远处,探照灯的余光下,数只巨大的水母静静的悬浮在海底。
罗亦安调整视屏,观察着水母的动作,那水母足有四、五辆卡车那么巨大,透过透明的身体,可以明显看到体内各器官,冰冷的海底里,只有这种里外都是由水组成的生物,才能承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水压,生活于此。但是,它的新陈代谢已变得极为缓慢,他紧紧盯了他三分钟,才看见它体内的器官略微弹动了一下。
汉斯还在用仪器四下扫描着这海沟的深处,还生活着一种海蛇,虽然这种海蛇移动极其缓慢,但它的毒液却是世界上最剧毒的液体,由于深海内缺少竞争者,这种海蛇身体很长,在水下这么深的地方,潜艇已承受了莫大的水压,事也不敢冒险让海蛇缠绕,以测验潜艇的坚固度。在没搞清状况之前,大家甚至不敢大声呼吸,生怕惊动了什么神秘生物。
春风得意 第三十七章 发疯
第二卷春风得意第三十七章发疯
数分钟后,沉寂被打破了,“刘易斯,你来操纵机械臂,俘获探测器,然后我们升到五百米的深度,再进行加固。”西门长老下令。
“你认为一头鲸鱼会带着这样一个物体潜航吗?”罗亦安提醒着。
西门长老点点头:“有道理,我们不能带着它同行,还是召唤货船,由货船运走。”
“那也不行,我听说,它失踪前曾自动发出寻求母船救援的信号,万一出水后,甚至升到一定的高度,它就开始发信号,怎么办?”
“它在水下被丢弃了两年多了,我想,它的电池该耗尽了吧。”汉斯说。
“原子电池应该是七十年代的发明吧,几年前发射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就带有以钚为原料的核原子电池,我们对海沟号的动力设备并不了解,万一它也使用的是原子电池,怎么办?”
“你有什么建议?”西门长老问。
“我建议,我们这趟航行只对它进行观察,然后,我们回去制作一个耐压一千五百米的水密舱,将海沟号调升到一千五百米,通过水下作业把它装入水密舱中,再把这个水密舱用货船运送到基地的海底隧道口,投入水中,通过拖曳拖入基地。”
西门长老摸着下巴,盘算了一会儿,下了决心:“我们已经等了两年的时间,再等几天也不妨。好吧,拍完照片,确定方位,开始上浮。”
这次初航的结束,意味着潜艇各项调测成功。回到秘密基地的西门长老开始召集货船,以运送打捞物品。从欧洲启航的货轮开到此地,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为了掩饰秘族的行动,这艘货船抵达新西兰后,还需要把船上船员全部换成秘族的人手。西门长老筹备着这项工作,便解散了罗亦安他们,约好三个月后,在新西兰集结。
得到假期的罗亦安,大摇大摆的将热核反应堆装入自己的皮箱,堂而皇之的提着它们,自西门长老面前走过。看得出西门长老本想说点什么,可他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这两个热核反应堆是罗亦安为史潘森的研究室所准备的。深埋在地下的史潘森研究室其巨量的挖掘工作导致工厂耗电量直线上升。已经有人奇怪,为何简单的修建厂房工程,却耗费了如此巨量的电。罗亦安提回去的这两个热核堆将为史潘森的挖掘提供足够的能源支持。摆脱了对市电的依赖,热核反应堆强大的能量将会是挖掘工作大大加快。热核反应堆的高温,还可用来支持金属熔炼炉的工作,让史潘森生产更多的机器人,以便加快挖掘进度。
也许,正是考虑到罗亦安提走的反应堆还是用在秘族内部,西门长老忍住了,没有出言阻止。
罗亦安拎着两个皮箱不引人注意的回到自己的工厂,来到了史潘森的地下研究室。现在,说它是研究是还有些夸张,史潘森只挖掘了一条长长的隧道,还没有挖到大海里。即便如此,隧道挖出的巨量的土方,已经让史潘森苦不堪言。为了减少挖出的土方量,最后这些土又被捶到隧道洞壁上。反复的锤击使洞壁变得很坚固,甚至用不着混凝土加固。也因为如此,这条隧道变成了一个细细的小孔,机器人能够爬进爬出,但人进入,就直不起腰来。
“太好了”,见到罗亦安提来的礼物,史潘森禁不住露出了笑容:“没想到这么快,他们就研究出来了这个东西。有了这两套能源设备,一套做主动力,另一套作为备用能源,我们可以干很多事。能源充足,我们就费点事把土壤里存在各类金属提炼出来,这样,我们这个研究室甚至完全不需要向外面购买金属原料。我将完全用特种钢建一条通向大海的隧道。海盐里,富含各类金属,海面下700米,我们又可以找到丰富的热核反应堆材料,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能源……”
史潘森搓着双手,兴奋得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罗亦安则听得目瞪口呆。从土壤里、从海水里提炼盐类,再从盐里提炼出各种金属,这个得不偿失的行为也只有史潘森那发疯的脑袋才会想出。这样耗费巨量的能源,却只换来价值不大的各类金属,真是对能源的浪费。
管他呢,反正秘族首先要保证的是隐秘,为了保持隐秘,他们不惜耗费巨量的钱财。史潘森有了两套热核反应堆的支持,这样庞大的能量在研究室建立早期,闲着也是无用,就由他发疯吧。
罗亦安协助史潘森将两套能源系统安装就位。史潘森利用罗亦安采购回来的那批设备建了一个原子粉碎炉,将挖掘出来的土方粉碎成原子状态,提炼出其中有用的金属,无用的原子灰则用来加固隧道壁。
几天的工夫,一节节管道铺进了隧道,在管道处设立几个水密闸之后,史潘森挖通了海底。利用上百组排水系统,多余的土方被迅速推到海底。不几日,海底离岸几十米的地方,便升起了一个小山丘。山丘附近,水下机器人紧张的忙碌着,对构成山丘的物质进行衰变处理,让山丘看起来,仿佛数百年来就已存在。
解决了土方问题,史潘森开始向下挖掘,工程进展得很快,挖掘的土方流水般通过原子粉碎炉,又被鼓风、排水系统推入海底。随着,提炼出的金属越来越多,制造的挖掘机器人数量也开始上升,挖掘工作带着持续的加速度,进行得越来越快。
ps:投票支持!
第二卷 春风得意 第三十八章 掩盖
第二卷春风得意第三十八章掩盖
“罗杰,我们已经挖掘到了地下200米,你下次来,我们会挖掘到2000米左右,然后,我们开始向周围扩展,建立研究室。我估计,今年年底,我们的研究室就可以建成。”罗亦安临告辞时,史潘森得意的对他说。
“那么,到时候,我们头顶上的新厂房也会建成。”罗亦安承诺道。
“我也该上去了”,史潘森说:“以后挖掘工作会进入自动控制,等我的机器人按程序建设好地下研究室,会想我发信号。那时,我会带着我的人进入地下。罗,自那以后,我们的联系要尽量地少,不是紧急事件,请不要频繁出入地下研究室。”
“我明白”,罗亦安拉着史潘森,乘夜色返回了地面,两人分了手。
乘着难得的闲暇,罗亦安漫步在厂区,随意转着。
厂区内,楼房很破败。罗亦安转了几幢楼,发现厂区的职工住的还是条子楼,这种楼房是由早期的职工宿舍改造的,一间房子就是一户人家,没有厨房,厕所公用,水房公用。一层楼上,数十家挤在一起,过道堆满了杂物,楼道的灯昏暗异常。罗亦安虽然小心翼翼,但还是被杂物撞了几下。
以往的国企改造都是房地产公司接手的,他们把厂区推平,盖上一幢幢商品房出售。对于工人们,则采取所谓竞争上岗的手段,最终,只能让寥寥无几的几个工人保住饭碗,然后,房地产老板两手一摊,告诉工人:“瞧,不是我没提供岗位,而是你们不合格。”
最后的结局是:厂子的地卖光了,厂子的工人全丢了工作。房地产老板赚得盆满钵满,与贪官们一起语重心长的鼓励工人们“从头再来”。
基于这种情况,这个厂子的工人们即使居住条件再恶劣,也拒绝了刘秋卉改造厂区的建议。虽然,新厂房有三位洋老板现场监工,让工人们知道新老板是真合资。不过,新运来的先进机床,许多工人们不会操作,很多机床则完全由计算机控制,这让工人们只能担任打打下手,传递物件的工作,因此,即使上岗的那部分工人也有强烈的危机感。
罗亦安看着厂区的景象,心中感到浓重的忧虑,地下研究所建在此地,要想很好的掩饰起来,就必须与工人们搞好关系。现在双方的关系,全靠刘秋卉的金钱攻势维持着,然而,所有的商人都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白花钱养着一群闲人,长此以往,很难不被人议论纷纷。而新机床的操控,又至少需要大学文化水平,老工人、老技工的知识已经老化,不可能胜任新的工作。双方的矛盾继续下去,早晚会有激化的一天,那时,对地下研究室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威胁。想个什么办法解决这一矛盾呢?
“不行,必须把厂区推平,重新进行改造。这样,才能把厂区的空地腾出来,再建一个需要知识不多,简单培训便能胜任的工厂,让老工人有工作可干。”坐在黑沉沉的马路上,罗亦安思索着。
什么工作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呢?以前工厂生产的日用器皿,现在已经全部自动化生产了。让那些工人回到老路上,用旧设备生产,质量不稳定不说,还是一个重复投资。
箱包,罗亦安脑中闪过一个词。这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酷爱旅游探险的他对各类旅行箱包了解很深。国外好的旅行箱包价格可以上万元,走高端产品路线,却对是个不赔本的买卖。箱包所需要的金属器件,比如拉杆、滚轴自己的工厂完全可以生产。让那帮老工人组建一个箱包厂,依靠史潘森等人的研究成果,还有秘族积累数千年的探险知识,绝对会生产出实用的高档箱包。这种探险家专用高档旅行箱,每年的产量不要求很高,只要能维持这些老工人们的薪水便足够了,毕竟罗亦安不靠这个赚钱。
有了工作,工人们就有了归属感,那么,厂区里即使有点小秘密,工人们也会当作正常的商业机密,为之遮掩。
新工厂计划盖五层,此外,地下部分还有两层,地基是按十层的标准打的,这是为了掩饰史潘森的土方作业。这地下的两层对外宣传就是工厂的专用研究室,必须通过专用的电梯才能回到地面。为了保密,地下两层每层均有不同的电梯。研究区域还被隔成数个不相通的区块,这样史潘森等人出入,便不会被人察觉,究竟消失在那里。本着成本核算的观点,最简单的方法是:新工厂再加盖一层,作为箱包厂。但新工厂出入的人员太杂,就失去了保密性。所以,必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