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春-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能被玄宗皇帝亲自下令赐给宅院的,满朝上下虽不说是屈指可数,但是加上脚趾头,却肯定够了:不过一二十人而已!
这种由玄宗皇帝亲自赐给的宅院,可是会立刻被划入个人名下的,属于个人私有财产了,即便将来离开洛阳回长安,这宅院仍是个人的,不会被收回。
就李曦在朝中的地位来说,这绝对是恩宠有加了。
因此,李曦才刚进了洛阳城,便立刻到洛阳宫去谢恩,虽然没有最终并没有见到玄宗皇帝,却到底还是表达了一番感激涕零得意思。
然后,疲累之极的李曦便直接回了玄宗皇帝赐下的宅院里,反正宅院很大,他便干脆让李逸风、柳荣、杨钊、常风等人也都住了进来一使女和下人都是现成的,总比住在那些临时的小院子里要舒服许多也方便许多,而且,这也是一份聚拢人心的心意。
……………………………………………………………………
洛阳,曾改称为神都,玄宗皇帝登基之后,复名洛阳又称东都。
这是一座深受武则天喜爱的城市,在她所建立的大周朝期间,曾多次大修洛阳城,因此别看大唐是以长安为国都,洛阳只是和晋阳的地位类似,算是陪都,起规模无法与长安相提并论,但是洛阳城里,却有许多大唐之最。
首先,唐代最大的宫城在洛阳,名为洛阳宫;其次,隋唐时代最大的宫殿在东都,名为乾阳殿;再次隋唐时最大的市场在东都,名为丰都市,长安的东西二市各占两访之地,但是洛阳的丰都市却独占四坊之地:再次,唐代最大的皇家园林也在东都”名叫东都苑:而且不得不说,曾经的唐代最高宫殿建筑也在东都,那就是已经被焚毁了的明堂。
所以,洛阳实在是一座富丽到了极点的城市。
此前驻留三门期间,李曦等人每天都是爬山下水,再加上这么多天吃喝也不周全”来到洛阳之后”稍微一休息下来,便立刻都(露)出了一身的疲惫。因此在写好了一些奏折之后,李曦便彻底的休息下来,每天除了例行的冲常风询问一些朝中的消息,以及关中那边修广通渠的进度等,其他事便再也不加关心。
在家里一连歇了三天,除了仍是浑身筋骨酸痛之外”精神便渐渐地好了起来。
从第四天开始,李曦便每天都会去江淮转运使司设在长安的衙门口去呆上一上午,下午时候则带着两个校尉在洛阳城里到处转悠,见识一下这大唐东都的特殊风情。
来到洛阳,他所最关心的事情,杨钊已经替他去做了。
杨花花的叔父杨玄缴此时正在洛阳城内担任河南府士曹参军,是正七品下的官员。别说眼下洛阳城里突然涌入了无数大官了,即便在平常时候,他这个小官儿也很不起眼。
但是对于李曦来说,这杨家可是意义非凡。
英然肯定的知道杨玉环同学还没有嫁人,甚至在这个时候,除了在洛阳,她们杨家姐妹还算是小有名气之外,还基本上没人知道杨玉环这个名字,但是按照杨花花的说法,杨玉环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已经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了。
作为一个历史白痴,李曦无法具体的推算出来,杨妹妹到底是多大年纪或者哪一年嫁给寿王李瑁做王妃的,但是这一次的玄宗皇帝东巡洛阳,寿王季清也跟着来了,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李曦心惊(肉)跳。
既然来到大唐了,又有幸赶在杨美人还没嫁人之前就穿越过来了,要说李曦不惦记她,那才是纯属胡扯!
幸好,这时候的寿王李清还没有改名叫寿王季瑁,所以,如果历史教科书上的名字没写错的话,李曦还来得及惦记一下。
来到洛阳之后的第二天,三月八日,杨钊作为族人,就已经带着礼品前去杨玄缴那里拜望了。据他回来之后说,杨玄缴很是惊喜。
虽然杨花花只是李曦的一个小妾,甚至在这个时候,李曦都没有正式把她娶过门,她连侍妾都算不上,但是毕竟因为杨花花,因为杨钊,他们杨家跟李曦这么一位四品大员扯上关系了,而且托他的力气,杨创居然从不名一文转眼之间就授正七品上督漕使,比自己这个当了半辈子官儿的人还要高了一级。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让杨玄缴倒着来拜李曦的门了。
杨玄缴中等身材,人到中年了,略显富态,不过他仪容俊美,略富态一些非但不会让他显得难看,反倒让他身上多了一抹儒雅圆润的意味,在中年人里,倒也算得一个美男子。
虽然杨花花还没过门,但是在李曦心里,那早就已经是自己的女人了,所以不管杨玄缴是怎么谦恭客气,李曦心里还是拿他当岳父一般看待的。
杨花花和杨玉环姐妹几个的父亲杨玄琰早年就死在了蜀州司户参军任上,当时,除了杨花花随着她母亲留在蜀州等着嫁人之外,其他的兄弟姐妹都随着叔父杨玄缴北上,杨玄缴出任河南府士曹参军,她们便也都跟着在洛阳定居下来。
杨花花的大姐杨玉瑶早已经成婚,嫁的是洛阳当地的一户普通官宦人家,丈夫叫崔峋,现任河南府洛阳县录事,是一个从九品下的官员。据李曦的推测,这杨玉瑶应该就是后来声势震天的三夫人中那个韩国夫人了。
翻过了年,杨花花已经二十二岁,按照她当初所说的,李曦不难推算出来,这位大姐杨玉瑶今年已经有二十五岁了,据杨钊说,她和崔峋膝下只有一女,今年已经六岁了。
而李曦推算中的秦国夫人名叫杨萼,又称杨萼萼,乃是杨玄缴的女儿,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仅仅比杨玉环大了三个月,今年也岁,据说已经在谈婚姻说人家了,只是至今还不曾定下。
除此之外,杨玄缴还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做杨倨、杨铸。
杨倨是杨玄缴的长子,兄弟姐妹之中排行第四,今年二十一岁,已经娶妻生子,但是无论是他大伯父杨玄琰,二伯父杨玄瑜,还是父亲杨玄缴,都不是什么可以给他恩荫的大官,所以至今也不曾做官,只是帮着父亲操持家事而已。
杨铸是杨玄缴的次子,排行第六,今年只有十八岁,已经定了亲,对方是洛阳本地的一户士绅,据说今年就要娶过门来。
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杨玄缴这一辈中的老二杨玄瑜早死,在故籍虢州闇乡那里,也撇下了二子二女,只是那边早就已经跟杨玄琰杨玄缴兄弟断了联系,因此杨玄缴也就不曾动过把侄子侄女们接过来的念头。再说了,他只是一个正七品下的小官,洛阳又是东都,虽然不比长安,但是比起地方上来说,仍可以算是物价腾贵,接过来他也养不起。
这一次陪着杨玄缴过来拜访的,就是杨锯和杨铸兄弟俩,而且两个人都可以算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只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李曦虽然年纪轻轻,又是自己堂姐杨花花的男人,却毕竟位高权重,在李曦面前,他们缩手缩脚的,便有风度也施展不开。
杨玄缴带着两个儿子过来拜访,战战兢兢,却又透着一股子巴结味道地坐了一会子之后,便告辞离开了,而李曦也答应了他们过些日子就亲自到杨家去拜访做客。!!
后面的故事(代为大结局)
突然就起了情绪不想写了,当然是我的错,我把这本书后面的情节构思好好捋了一下,整(www。fsktxt。com)理出来,感兴趣的就看看吧,或许可以抵消一部分我的罪恶你们的怨念…… ※※※ 昨天已经写了接近一半的这一章,叫做“好英俊的姐夫”,其实以杨家几个女子,以及韩国夫人的夫婿崔峋等人的角度来展开,描述李曦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场景。趋炎附势嘛,人之常理,就算杨家人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政治野心,但谁都愿意当大官,谁都愿意活的更好一些,更何况,李曦在未发迹之时,就已经是他们家的女婿了,这一点杨花花的来信关于自己和李曦的关系,说的很清楚,所以,他们奉承李曦,天经地义。 于是,杨家人要献媚,就安排了杨玉环和杨萼这一对姐妹花献舞,杨家人都很有音乐和舞蹈天赋的哦!作为少女,玉环mm对此心中微有厌恶,但毕竟李曦风流倜傥,又是大官,很快这反感也就没了……甚至连此前一直有些不屑的崔峋,也觉得巴结一下李曦是条好路子。 于是,就在杨家人各有各的心思的情况下,就安排了玉环mm跟李曦一起出去玩,约会呗……然后,那个然后,借用金瓶梅的话来说,彼此都有意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杨洄在洛阳啊,丫吃醋是吃得很厉害的,而且前文说过,他这个杨,跟杨玉环家的杨,其实是同祖同宗的,只不过杨洄这一支继续发达,而杨玄琰杨玄璬这一支因为先祖获罪而没落了而已。 这里不得不说,杨洄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有过浓重一笔的。 历史上的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东巡期间,就在洛阳,他娶了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就是他们两人的结婚典礼上,经过咸宜公主的推荐,玄宗皇帝和武惠妃见到了杨玉环,并且也是经过她的撮合,杨玉环嫁给寿王李瑁。而随后,又是杨洄打小报告,武惠妃向玄宗皇帝哭诉李鸿要杀他,然后,已经改名为李瑛的太子被杀,很多人被牵涉死掉…… 不过就在李瑛死了之后,武惠妃并没有如愿以偿的把儿子李瑁送上太子之位,因为很快,她就被李瑛的鬼魂给吓死了…… 呃,就此打住,说回故事。 杨洄嫉妒心起,于是就在李曦东行巡视洛阳东各大仓库的时候,他安排武惠妃和寿王李清见到了杨玉环,如历史一般,这娘儿俩都立马看中了杨玉环的天姿国色与富贵气度,再然后,杨洄的母亲长宁公主做媒,玄宗皇帝很快就点了头,再然后,杨家人无比纠结,嫁给皇子当老婆当然比送给李曦做妾要好多了……
杨mm虽然不是什么**,但也谈不上三贞九烈,于是,她纠结啊纠结啊……虽然还是不同意,但是也无计可施,而且也不至于为了李曦就怎么怎么样…… 这个时候,女王殿下杨花花驾到。 有了她在,杨家众人不过土鸡瓦狗尔,她力主反对这门婚事,然后,杨钊献药,这药一下,寿王殿下就病了,此所谓药到病来! 然后,寿王殿下开始偷偷的寻访名医治病,而且还是那种不敢声张的病……于是,玄宗皇帝虽然已经下旨纳杨玉环为儿妇,但是在寿王李清的作用下,婚期无限延后…… 这时候,放下了心的李曦开始下江南。江南这一段,主要是治理盐政,为国家开源,其中以地方官员第五琦为主要人物。同时,还要采取一系列新的漕运方法,改革弊病。 (本来这里还想写一下江南著名的女冠李季兰来着……) 然后,可想而知,漕运大获成功,本来玄宗皇帝要在洛阳住到开元二十四年才会回长安,但是这一次,在开元二十二年年末,漕运成功之后,他就已经准备回去了。 本年秋,李曦回京,声势高涨,很多人拍马屁称他为“计相”,玄宗皇帝也是大加封赏,同时亲自为他主持婚礼,迎娶柳婠儿,还特旨召柳博为京兆府少尹,大升官。
咸宜公主李福儿大闹婚礼,玄宗皇帝大怒,降咸宜公主为咸宜郡主,旋即,咸宜公主决定出家为道,法号“太真”^…^,然后么,李曦又不是没有那个偷人的胆子…… 至此,第四卷结束了。 下面,是第五卷,名叫纵横捭阖。 故事开始于开元二十三年春,主要讲的李曦开始拜将军职,当时正赶上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契丹大战,李曦奉命督运粮草,并且他还把小胖子李早调到了身边,在军中,李曦与安禄山安胖子认识,而且颇有矛盾,张守珪大胜契丹,斩了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李曦也有军功,但是随后,安禄山在讨伐奚人的时候,遭到惨败,李曦帐下的李光弼高升则以败军坚守,并且反攻成功,大获全胜,张守珪请旨要斩平卢击讨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朝中争执不下,李曦力保安禄山,最终折服了安胖子……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张果老始终随在李曦身边传授绝学。 然后,李曦回长安,提前绽放了光芒又有李曦做后盾的李光弼、免于一死对李曦既敬且畏的安禄山,以及小胖子李早,都留在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帐下。
这时候,奉命回长安担任京兆府尹的原蜀州刺史周邛在半路上突然得病,没等来到长安,已经一命呜呼,张九龄悲痛之余,大病一场,随后,身体开始渐渐加快了苍老,偏偏这个时候,他的儿子们有些嫌弃周张氏一家吃白饭了,(周张氏的母亲身份不高,而且早死),于是,周张氏愤怒地带着儿女自立门户,李曦来负责背地里照应。 而且到这里为止,李曦与张九龄之间的那一点还算温和的关系,彻底决裂。 开元二十三年冬,张守珪因军功,转任兵部尚书、右羽林大将军,留在朝中,算是半致仕了,而安禄山则升任幽州节度使,李光弼为节度副使,第二年,开元二十四年春,两人联名请求向中央交还一部分权力,也即请中央在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内负责政事,算是交回了财政权,成为一支单纯的武力,失去了割据的基础。 他们这样一弄,其他节度使只好跟着照搬,不然就下不来台。 但是随后,这个政策就受到了考验,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与吐蕃的大战中大败,崔希逸推说是因为粮草问题,使得这件事风波再起。与此同时,吐蕃大军的兵锋已经逼近玉门关,直指长安,被认为是大唐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与危机。
危急时刻,还不敢撤了崔希逸,怕出乱子,但是朝野上下已经乱了神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太子李鸿(已经改名为李瑛)突然发动了自以为会成功的政变,玄宗皇帝倒是死了,但是,李瑛随后也死了…… 在经历了朝中复杂的博弈之后,已经改名为李瑁的寿王登基,张九龄致仕,转任尚书右仆射,李林甫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登台拜相,与裴耀卿一起,成为大唐砥柱。 同时,李曦出长安西行,任河西巡抚大使,节制所有河西兵马,同时,他还调朔方节度使牛仙客的兵马至玉门关,暗调幽州节度副大使李光弼为河西节度使,一到阵前,立刻压制住崔希逸,同时发现了几个很有能力的武将,比如哥舒翰,然后,等李光弼一到,李曦就立刻解除了崔希逸的职务,把他送去长安,转任闲职,拜哥舒翰为河西节度使,李光弼为节度副使,此战,就在玉门关前,大胜吐蕃。 李曦的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顶点。 但是,他不敢回长安了,因为寿王新近登基,太弱,而他自己又太强,已经功高震主,他害怕自己一回长安,就将被软禁,要知道,寿王就算是脑子简单一点,武惠妃可不好对付。
于是,在朝廷连续来了三拨人,包括柳博在内,一次次的加封他之后,他越来越不敢回去,然后,他还命李光弼西略安西,经营西域,决定采取商道专营制度,截留大批通商的财赋,最终由一个上奏折希望玄宗皇帝压制边镇的人,变成了一个解边镇而半格局的军阀。 李曦一天不回来,武惠妃母子就连觉都睡不好,偏偏这时候,安胖子又突然请旨,要对高句丽等开战,要求收回地方征收财赋以养军。最终,玉真公主代表武惠妃来到玉门关外,要求李曦回朝,拜李曦为尚书令、汉王。 高祖时代,李世民做过尚书令,后来他成为皇帝,就没有大臣可以再做尚书令,尚书省一直都是由两个副职尚书左右仆射来管理,等到高宗武后时代,权力开始由三省向政事堂集中,左右仆射就更是养老的摆设,这一次,李曦却出任了尚书令,还封王。 李曦、裴耀卿、李林甫,成为政事堂三大佬。 其中裴耀卿忠于李唐,但是并不反感李曦,而李林甫则是李曦的门下走狗。 然后,已经变成半太监的皇帝李瑁纳已故蜀州刺史周邛的长女周玉为皇后,但是,两人却根本没有同过房,九个月后,周玉产子。同时,李曦纳杨氏姐妹杨萼、杨玉环为妾,杨家人集体搬到了长安,旋即,杨玉瑶的丈夫崔峋出任岭南道潮州刺史,孤身赴任,
而且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四十多年,直到老死在那边,不曾还乡。 这时,是开元二十四年。 第二年,在李曦的建议下,李瑁改元天宝,并且挪回武后时代的宫殿大明宫居住,武惠妃则继续住在兴庆宫。 天宝元年夏,刚做了九个月皇后的周玉生下一个儿子,当即被立为皇太子。 天宝元年秋,武惠妃自称“感时而孕,梦白龙入怀”,九月,秘密生下一个女婴。 天宝元年冬,杨玉瑶、杨花花、杨萼、杨玉环姐妹几人先后生下儿女,只不过有的秘而不宣,有的则公开庆祝。当年十二月,诏封杨氏姐妹四人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蜀国夫人。 天宝二年春,忠王李玙(即李亨,还没来得及改名)秘密潜出长安,至河东道节度使处,在房琯与郭子仪的协助下,夺了兵权,发布檄文,檄文罗列了武氏惠妃、李曦等人的诸多罪状,诸如李曦秽乱宫廷夜宿龙床等,复称开元二十六年,并任命郭子仪为河东节度使,房琯为中书令,自己称帝,发兵击讨李瑁李曦。 郭子仪兵进神速,十六天就逼近长安,但是就在这时候,安禄山不报而战,没有等圣旨,就直接出兵,从背后一举攻陷了李玙在晋阳的老巢,房琯殿后,自杀身亡,李玙逃到奚地,郭子仪得知消息迅速投降,封顺意侯,在长安隐居起来。
天宝三年,以安禄山为河东节度使,以李光弼为幽州节度使,攻打奚人,五月,奚人献李玙而归降,诏以安禄山为东北拓荒使,移民填东北,胡汉杂处,鼓励通婚。 至此,天下安靖。 天宝十四年,李瑁病逝,庙号肃宗,以皇太子李成蹊为皇帝,改元晋原。晋原三年,在李曦的主持下,朝廷进行两税法改革。 晋原五年,李曦告病致仕,携带一大批佳人和家人,到洛阳定居,把权力让给了自己的儿子。 此后,朝中便以改名为杨国忠的杨钊,和第五琦出任宰相,尚书令一职,再次悬空。 承平百年之后,后事则不可知矣。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大欢乐。 大唐春于是终焉。
【全书完】
…
附:【本作品来 自'炫*书*网'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