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春-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十二岁,就把李早这只小雏虎送进军营,按照李曦的说法,这叫逼虎长大。
把李早送走之后,这才刚刚消停了没几天,李曦正在准备着要请老师周邛替自己上门求亲下聘,然后还策划着等婠儿过门之后,自己就正式的纳了杨花花,但是还没等他的计划开始落实,晋原县衙内,就已经迎来了天子使臣。
李曦的品阶,自然够不着给他下圣旨的程度,按说即便有事,充其量吏部下一纸公文足矣,但奇 怪;书;网的是,这一次来到晋原县衙的,居然是一位宫里的小黄门,偏偏这小黄门此来,竟然只是传达口谕,并没有任何调令。
口谕有三,第一,着免去李曦从九品上晋原县主簿一职,并无其他任命;第二,着李曦由晋原县县学生员,改入长安国子学生员;接到口谕之后,五日内必须动身。
就这么一道口谕,简单干净。
宣谕完毕,那小黄门被人带下去休息了,这里李曦和杨钊面面相觑,而裴俊和江安则毫不掩饰欣喜之情,与他们相比,郑爽脸上的阴晴不定反而算是不错了。
一道口谕,直接把李曦的官儿给罢免了,虽然他身上的散官之阶还在,但是毫无疑问,散官是无权的,充其量就是每个月支领一些俸禄罢了,几乎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反倒是李曦居然莫名其妙给“转学”去了长安国子学,在他们这些不知情的人眼中,很是有些诡异。
而这个时候,尽管把他们的反应一一记入心中,但是李曦显然还没有什么心思去管他们,尽管当初他心里早就已经做好了有可能会面对这种非但不升官反而会被罢官夺爵的准备,但是当这个结果突如其来,李曦还是不由得有些举止失措。
过了好 久:炫:书:网:,一直到带着口谕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李曦才逐渐回过神来。
把这道口谕翻来覆去的仔细一思量,他开始渐渐地回过味道来,虽然这一道口谕夺了自己的官职,但是很显然,玄宗皇帝并没有准备问罪于自己,相反的,他居然还通过让自己“转学”到国子学这么一个方式,把自己调到长安去了。
那么,这位玄宗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考察?或者……把自己弄到长安去再收拾?
仔细想想,估计十有八九还是以考察的面居多。毕竟人家是皇帝,如果真是因为那一道奏章而恼了自己,想把自己处置了还不简单,哪里需要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果然,就在李曦趁着现成的,把自己负责的公务一一整(www。fsktxt。com)理了出来,去到县令大人郑爽的房间里一一交接干净,又约好了改日相聚的时间之后来到蜀州刺史衙门,把天子上差带来的口谕跟周邛和柳博一说,两个人的反应也是众口一词——这不是贬官
虽然也谈不上升官,但是显然,李曦那个奏章并没有触怒当今皇帝陛下,而按照那份奏折的分量和犀利程度,只要不是触怒,事情就大有可为
尤其是李曦去的这个国子学,可是大有讲究。
国子学,隶属于国子监治下,专门负责招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员的学校,乃是整个大唐绝对的最高学府。
免了李曦的官,却把他“转学”去了国子监,这里头到底有何深意,大家都猜不到,但是很显然,玄宗皇帝陛下既然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在里面。
因此想了想,周邛便道:“既然陛下急着召你进京,想必不是单纯的让你去国子学读书那么简单,唔,回头你到我家里来,我写封书信你带去,到了长安之后到九龄公的府上拜望一番,想必他能给你些主意。”
李曦闻言点头应是,然后,周邛沉吟了半天,才又道:“其实想想,若是因为你一道奏章,就直接擢升你入朝为官……那才不像是咱们今上了,反倒是眼下如此这般,唔,甚好,甚好,子日啊,虽然只有五天时间,但是家里的这一切事情,你都要妥善交代一下。其他的倒不必担心,有为师和柳公在此,想来你虽然走了,却也没人敢动你的生意。”
李曦闻言刚要点头,却听他又笑道:“只是,你和柳家小姐的喜酒,却是不可避免的又要推迟了。”
当下李曦闻言,也只好报以苦笑。
从刺史衙门告辞了出来,外边阳光依旧炽烈,但是李曦的心里却是渐渐地就安静了下来。
仔细的把这道口谕想了又想,再结合自己对玄宗皇帝的了解,他心里便渐渐地开始明白起来:李逸风至今滞留长安未归,想必他还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被撤职了之后“转学”国子学这件事情,也就是说,玄宗皇帝虽然已经把口谕都下到蜀州来了,但其实长安那边却是无人知道的,否则的话,李逸风便回不来,至少也会送个口信回来。
这么说来,那道奏章肯定是已经被玄宗皇帝给压下了,并不曾给什么人看。但即便是做了他有可能只是为了不想惊动朝廷中的大臣,尤其是那些节度使们的假设,只从他并没有大发雷霆的直接给自己来个罢官夺爵之后永不录用就知道,他没有生气。
而他现在又是这么急着要召自己到长安去……
这么说,有戏?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十章安排
第十章安排
七月十三日玄宗皇帝口谕达到晋原,当日,李曦便同晋原县县令郑爽办理了职务交接,当天下午,他从蜀州刺史衙门里出来之后回到家里,他立刻便闭门谢客。
第二日上午,在把李肱、柳蓝、柳博、杨花花、杨国忠等人都召集到家里之后,他把自己昨天梳理好的思路一一交代下去。
剑南烧春之事,改有李肱、柳荣和杨花花三个人负责打理,一旦遇到什么大家意见不一的事情,又来不及等到给自己送信,那么最后拍板决定权属于柳荣。
而柳蓝则不再负责任何商业上的事情,因为他已经和周邛柳博二人商量过了,按照朝廷的制度,朝廷五品官员,可以恩荫子弟一人为郎,授正九品。而柳博乃是五品官,这个恩荫的资格,自然是要落在长子柳蓝身上的,所以经过和周邛柳博两人商议之后,大家一致决定,李曦走后留下来的这个晋原县主簿的位子,正是适合初步把柳蓝推上官场的好机会。
虽然晋原县主簿只是从九品上的官员,而按照制度,柳蓝可以直接恩荫为正九品散官,让他来担任这个晋原县主簿,从资格和资历上来说,倒是问题不大。如果说会有一些问题的话,那就是县令大人郑爽那里是否会支持的问题,一般来说,只要本地县令首肯并推荐,州刺史衙门附属,又是恩荫的正九品散官身份,这申请几乎就没有被驳回的可能。
当然,郑爽非是呆书生,手底下空出一个重要官职,他自然也不愿意放过,甚至在李曦看来,这也正是那郑爽用来拉拢江安的好机会,从从九品下的县尉,到从九品上的县主簿,看似只差半级,却也是很重要的一次跃升,江安想必会心动。
而如果成功的把他拉拢到手,那么以郑爽和江安合力,甚至江安身后撇下来的那个县尉的位子,又会形成一次胜负了然的角力。
即便是郑爽在李曦这边也已经有了很多利益,但是他却知道,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最重要的利益,自然是政治利益,为了政治利益,便是暂时牺牲一些经济利益,自然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只要权力在手,他们是不会缺钱花的。
所以,要想让郑爽松口,要想让他转而支持柳蓝上位,除了周邛和柳博这边要给出一定承诺之外,李曦也做好了喂他一口的准备。
而且在他看来,政治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交换二字。只要双方没有最基本的政治观念上的冲突,又没有什么个人私怨,那么肯定一切都可以谈。
不怕对方不心动,只怕自己出不起价钱。
而有了周邛和柳博在背后为支撑,再加上几大事业运作至今,资金上也已经开始逐渐的积累起来,太大了不说,举手之间调动个几百万钱来先支出去,还是不至于影响到大局的。所以,李曦出得起价钱。
再所以,柳蓝出任主簿一事,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无论是从保护个人利益来出发,还是为了柳蓝的仕途前程考虑,李曦都不容易这个位子落到其他人手里,要知道,他在晋原还有着三十万亩菜地的利益呢。
而柳蓝出任主簿之后,这一块的利益自然就由他接了过去负责照看。柳蓝出身仕宦之家,又养的好官威,年纪轻轻做事便难得的认真,而且还有杨国忠和李肱作为他的臂膀和耳目,因此对于他能做好晋原县主簿一事,李曦毫不怀疑。
而有了这个基础,李肱只需要负责管理好各地的蔬菜市场以及剑南烧春在各地的销售网络,便已经足够。
如此上头有周邛和柳博为回护指点,下面又有一干任事之人,李曦觉得即便自己离开了一两年与这边音信不通,这些事情也不至于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议罢了这些事情,留大家吃了一顿午饭,下午时候,李曦便亲自带了礼品到晋原县衙的后衙处拜访,而郑爽也是早已等候多时。
李曦的骤然被免职,让他这个不知道奏章一事的人有着少时的不解,初时他也跟裴俊和江安两个人的看法差不多,以为是前段时间李曦暴打赵风凌的事情发作了,因此才被上头没有任何理由的就给免了职,而且来的还是个宫里的小黄门。
但是事后再三揣度,郑爽又觉得事情云山雾罩,似乎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免职,只是单纯的报复的话,这个“转学”到国子学的事情可就无处索解了。
熟思良久,他终于恍然大悟,在他看来,李曦被免职一事,绝对跟赵风凌一事,跟东宫太子那边无关,应该是出自李曦自己这边的原因,而在他李曦的官儿做的好好的,又不是主动辞职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是自己的上司刺史周邛给李曦使了什么劲儿,把他给调到国子学去了,其目标所指,想必是明年春天的大考了。
想想也对,李曦毕竟才名远播,极有诗才,或许,这样的才华在进士出身的周邛眼中不拿去靠进士才真是浪费了。
得出了这个结论之后,郑爽便突然对于李曦早就与自己约好的造访充满了期待。
李曦来了之后,两个人客套一番,落座之后丫鬟进来奉了茶,郑爽原本还准备天南海北的先胡乱扯一扯,但是显然李曦此来并不准备跟他慢慢的磨。
于是,等到房间里伺候的下人们都退下去之后,他第一句话就是,“郑大人,在下这一离职,本县主簿的位子可就空下来了,不知道,您可有如意的人选?”
郑爽闻言愕然,此前李曦给他的印象,都是很温和,乃至于大家商谈和媾和的时候,往往都是彼此轻轻一碰便意会了,根本就不用把事情明打明的说出来,因此他倒是没想到李曦会这么直接就奔着这件事来了,而且一开口语气就十分犀利。
这顿时便让他心里有了一丝不悦,忍不住心想,无论如何,你眼下都已经不再担任任何官职了,却居然一开口就是主簿的人选,倒是一副老大人的口吻
不过郑爽也算是见惯了风雨的了,这一点小小的心中不悦,他自然不会放在脸上,当下便笑笑看着李曦,问:“子日贤弟何故如此急切?”
李曦闻言苦笑,想了想,道:“三十万菜地之事,非同小可,若是换了不太让人放心的人来照看,居中颇多耗费不说,这事情指不定就能捅出什么篓子来呀,到时候不单是在下,便连大人身上也有不是,在下虽然只做了几个月的主簿,却深得大人关怀,怎忍离任之后还要给大人留下麻烦?”
郑爽闻言脸上表情不由一滞,他倒是没想到,李曦居然威胁起自己来了
不过……三十万菜地这事儿,说大吧,不算大事,但要是有人存心找茬的话,却也足够致命,至少是扒了自己这个县令的官衣没有问题了。
因此当下里他犹豫了一下,便又笑笑,道:“那么,依贤弟的意思呢?”
李曦闻言坐直了身子,正色道:“前些日子同柳司马的大公子柳蓝说起话来,在下觉得县令大人敢于担了巨大的风险支持蔬菜种植,实在是令在下感激不已,听说大人新纳小星,在下无以为报,便准备将在下名下三十八家蔬菜市场的一成股份作为贺礼送给大人新纳的如夫人,柳蓝兄也是极为赞成啊”
郑爽闻言先就是忍不住的一阵心动,三十八家蔬菜市场一成的份额,这可是个大手笔呀看来李曦果然还是知趣的,既然他一上来就瞄准了他走后留下的这个主簿一职,那么肯定就已经是准备好要跟自己做一番交易了。
唔,三十八家蔬菜市场的一成份额……
犹豫了一下,郑爽捻着胡须道:“原来是柳司马家的长公子啊,唔……这个……”
李曦闻言笑笑,“也是那次说起,柳蓝兄说了,他准备就此荫了,倒也是正九品散官,说起来出身仕宦就是好啊,一起步就比我这个从九品的小官儿高了一级”
郑爽闻言一副了然的表情,然后便附和着道:“是啊,恩荫就是好啊做官嘛,还不就是图个封妻荫子?”
只是说话间,他脸上却是一副阴晴不定的样子,眸中精光闪闪,似乎是在做着权衡。
李曦笑笑,道:“昨日造访恩师周大人,与周大人聊起晋原县的政务,刺史大人对您郑大人可是赞不绝口啊,按照他的原话,就不说今年救灾的大功,也应该再给您记一个优上的考评,刺史大人还说,当初他为您请功的奏折到了中书省之后,两位宰相大人曾有些争执,决断南下,后来陛下便使人问了九龄公一句,九龄公当时便道,‘能务于本职,又能拓于远路者,能吏也’,于是,您可不就是被吏部给记了一次大功?”
他这一番话东拉西扯的,信息量极大,绕是以郑爽的脑子,听完了之后还是反应了好大一阵子,这才一一的扯清楚,然后眉头一皱,便饶有深意地问:“据说九龄公一直在居母丧,唔,可是朝中有事,陛下还是忘不了问问他的意见呀,陛下隆恩,九龄公宰相之望也”
李曦闻言笑笑,知道自己那一番话已经基本上打动了他。想想也对,作为一个做官多年的,眼下又在周邛的治下为官,刺史周邛和张九龄的关系,他郑爽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而自己先是许诺说周邛会额外看顾他这个县令,然后又隐晦地向他传递了一些张九龄虽然居母丧,却随时可能会复起的消息,他不心动才是怪了。
当然,心动归心动,要想让他把心动化为行动,李曦知道自己还需要一些更靠谱的砝码。于是略想了想,他颇有深意地道:“是啊,据恩师周大人说,最近朝廷上也是不太安稳,两大宰相萧公与韩公关系不睦,今上为此也是大伤脑筋哪”
“哦?”郑爽闻言果然立刻扭过头来看了李曦一眼,他虽然是外官,远离长安,但是作为一个官员,一些最基本的嗅觉肯定是有的,朝廷上的消息,他不可能不关心,因此,萧嵩与韩休不合的事情,他自然也是知道。
两大宰相不和……按照此前的例子,很有可能会被今上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给一起赶下台呀,那么,此前一直都呼声极高的张九龄登台拜相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比的大……
想到这里,郑爽再无疑问,当即便做爽快状,道:“贤弟说的是呀,主政之官若是彼此不和,很容易耽误事情的,便比如本县,有些人就明显的不够合作嘛唔,贤弟担任本县主簿期间,你我彼此合作,倒是极为愉快,如果继任者能与贤弟一般,对愚兄我来讲,自然是巴不得的好事啊愚兄身为主官,对于本县主簿的人选,倒还是颇有建议之权的,嗯,回头本官便写了折子递到刺史衙门里去,贤弟放心”
李曦闻言大喜,如此,他在晋原的最后一件大心事便也已经解决,当下他便笑着拱手,道:“大人鹏程万里亦是指日可待呀”
这话拍马屁是一个,最重要的是,李曦也给出了许诺。
生意谈成了,于是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微笑起来。
※※※
与郑爽的讨价还价还算顺利,接下来大家虽然又聊了一些其他的话题,却大多都是细枝末节无关大碍了,有了前面那么深度的合作,些许小事的托付,郑爽自然是豪爽地一口承诺下来,甚至于连李曦想要送给他的一些回报,也被他笑着婉拒了。大处已经拿到,他自然不吝在这些小事上做一把大方。
与他谈完了从偏门出了县衙,李曦特意吩咐车夫绕路到县衙正门那里去走一趟,等到了县衙正堂大门口,他又命马车放慢了车速,自己掀开帘子来看了许久,这才放下帘子,命马车直接回家。
当初那位小黄门传的口谕是自接到谕令之日的五天内必须启程,而且人家也就在县衙的官驿里住着等呢,李曦自然不好拖延,拿出两天的功夫来把家中细务一一处理了之后,第二日又到周邛和柳博的家里郑重拜访了一次,而且在柳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也得以溜到柳婠儿的绣楼里与她一续离情。
然后,在剩下的两天时间里,李曦便抛开一切,与武兰和杨花花好好地缠绵在一处。
两天之后,他单人独骑出门,到官驿里与那小黄门汇合了,打马出了晋原城。
今晚就这一章,而且字数有点少,说起来蛮不好意思的,不过明天周六,例行是要去给人做访谈的,上班时候还能偷偷打个瞌睡,访谈可不行,所以,必须早睡。
今天就不求票了,明天进了长安再求票。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十一章赤忠
第十一章赤忠
由蜀州至益州,出了益州再折往西北,一路上都堪称是一马平川,其行甚速,但是自打进入山南西道之后,路途便立刻难走起来,过了巴州,就是传说中的蜀道了。李曦和那小黄门一路北行,极是辛苦,等两人踏入京畿道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九天的时间过去。
两人身份特殊,那个名叫赤忠的小黄门乃是奉旨出京,身份自不必说,李曦虽然已经不再任职,却仍是正儿八经的朝廷从九品上的散官,因此这一路北来,有享受朝廷驿站的资格,虽然山野之地饮食粗糙,但好歹总比自己寻店进食要好得多,因此两人这一路行来,虽然都是累的苦不堪言,比之其他商旅脚夫等辈,却还算是舒服的了。
人家赤忠在兴庆宫内好好地做着小黄门,突然就给打发出京办了这么一趟苦差,来回这么一折腾就是两个月,沿路少不了受罪,这心里自然是老大不痛快。因此在刚从蜀州启程的时候,那赤忠便不免对李曦不冷不热的。
不过这一路行来旅途寂寞,两个人自然免不了路上聊聊天,渐渐熟识之后,这关系也就融洽起来,尤其是李曦素来行事大方,手里的钱流水一般花出去,自然就让那赤忠不得不高看一眼,再给他些油水,这态度便马上又是一变。更何况李曦又是个素来就倜傥洒脱的,那风度漫说女人,便是男人瞧见都敬佩,何况一个区区小黄门乎?
于是,等两人一路离了山南西道进入京畿道的时候,那小黄门赤忠便已经是一口一个李公子了,叫的真是好不亲热,不知情者看见赤忠穿着一身宫里宦官的衣服,偏偏对李曦恭敬有加,再看看李曦的风度,这心里下意识的就以为是十王院百孙院那边出来的人物了。
这一日晚间,两人到了金城,直奔县中官驿内住下之后,也不在官驿内吃饭,李曦便拉了那赤忠一起,两人都穿了一身便衣,出去寻了一座大酒楼,要了一桌好菜两壶好酒,痛痛快快地吃喝了一番。
金城至长安,不过六十里,一日马程可至,两人这次喝酒,显然就是到达长安之前的最后一次了,一路行来,两人之间虽然谈不上什么交情,不过关系倒真是不错。
这赤忠看中了李曦广有钱财,而且他还是朝中九龄公的徒孙,此番又是陛下亲自敕命自己到剑南道去宣口谕的,想来也是驾前有名的人物,与他交好自然不是坏事。
而李曦则觉得自己此来长安只身一人,虽然李逸风眼下就在长安,算是为自己打了前站了,但他毕竟是个在野之身,顶多只能在幕内参谋一番,自己要想在长安混得开,却是要多结交一些朋友的。
这小太监赤忠既然有缘与自己一路相伴经月,已经略有了些交情,而他眼下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小黄门,却毕竟是整天在玄宗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打转悠的,他这人又生得聪明伶俐,在李曦看来,指不定哪天就能突然飞黄腾达了。
即便他不至于如此煊赫,也不指望到时候能借他什么力,至少有了他,自己就可以多一条宫中消息的来源,因此对自己来说,与他结交一番自然也就是一件惠而不费的好事。
酒菜已饱,李曦便又顺着这一路来的思路请教起长安的事情来。
说起自己到了长安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那赤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