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唐群英-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二月初八,燕军主力由陈留向西突击,攻陷郑州荥阳郡。荥阳太守崔无波及城内两千守军全部战死殉国。

荥阳距离东都洛阳不过一百余里。燕军攻占荥阳后,安禄山命安忠志部为先锋,田承嗣部为中军,孙孝哲部为左翼,阿史那承庆部为右翼,发兵十二万,进袭东都洛阳。燕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猛攻洛阳。此时距离封常清到洛阳不过十余日。

封常清率领不到三万唐军与燕军血战于都亭驿、上东门、宣仁门。封常清达到洛阳后所募的两万新兵,皆是市井百姓,天下承平日久,民不知战,经过十来天时间的仓促训练,根本无法形成战斗力。而燕军大将田承嗣、安忠志、孙孝哲、阿史那承庆帐下兵士都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骁骑劲旅。封常清三战皆负,洛阳南城、北城相继陷落。封常清知道洛阳守不住,带着数千残兵沿禁苑外墙西走,奔投陕郡。

十二月十二,河南尹达奚珣以保护洛阳皇宫为名,开城向燕军投降。燕军兵不血刃进入洛阳皇城。东都留守李澄、中丞卢奕、判官蒋清守节不屈,被燕军斩杀于洛阳宫乾元殿前。

安禄山得知洛阳攻克,兴奋不已,下令犒赏三军,并严令主将田承嗣,派兵守护洛阳皇宫,不可抢掠破坏。安禄山心中早已打好算盘,新年来临之际,定都洛阳,圆自己多年的皇帝梦。对于“弃暗投明”的河南尹达奚珣,安禄山并不介意其曾经是杨国忠的心腹,下令嘉奖并委以重任。

陕郡太守窦廷之得知洛阳失守,连夜弃城逃往河东,城内官民闻风而逃。

封常清到达陕郡时,陕郡已是一座空城。封常清整顿部属,安抚兵士,准备守城待援。

第百零九章 祸结兵连(下)

东都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到长安,朝野震动。

李隆基百感交集,眼圈湿润的对杨国忠说:“朕在位已有五十年,早已感觉力不从心。原本打算去年传位于太子,却遇上灾年。朕不想把灾难留给子孙,想再等一年,不料逆贼举兵作乱,朕打算率军亲征,留太子在长安监国。等待战乱平息后,朕将传位于太子。”

杨国忠听了李隆基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对于杨国忠来说,太子李亨即位比安禄山攻陷东都可怕十倍。早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时,杨国忠就主动充当马前卒,几次三番构陷太子,与太子李亨结下深仇。杨国忠担任宰相后,更是与太子一党相互倾轧。太子李亨的许多下属被罢官免职,家破人亡。

一旦李亨登基即位,免不了清算新仇旧恨,杨氏一族恐有灭门之祸。

杨国忠回府后,急忙找来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对她们说:“太子与我们杨家仇恨颇深,倘若太子继承皇位,你我性命难保!”

虢国夫人提议:“不如向陛下建议,派太子领军出征。战场上刀剑无眼,说不定…”

杨国忠:“姐姐,糊涂啊!太子一旦掌握兵权,我们杨家岂不成了砧板上的肉。”

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入宫觐见杨贵妃,要她出面劝说李隆基打消传位太子的想法。

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杨贵妃跪在李隆基面前,哭着哀求李隆基收回成命。

李隆基听从杨贵妃之言,将御驾亲征和太子监国两件事搁置下来。

至德元年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封次子安庆绪为晋王,季子安庆和为郑王,任命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安禄山竟然自立称帝,李隆基认识到形势已经危如累卵,诏令陇右、河西、朔方三镇边军驰援长安,勤王戡乱。

李隆基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以禁军主力飞骑、彍骑,加上在长安新招募的兵勇共五万人马,由高仙芝统领,宦官边令诚为监军,东进增援河南的唐军。

五万唐军尚未开拔,作为元帅的荣王李琬便暴病身亡。

高仙芝率军进屯陕郡,见到封常清。两位曾经威震西域的大唐名将兼故友,阔别多年战地重逢,促膝长谈至深夜。

封常清与燕军在洛阳进行过数次正面交锋,非常了解燕军战力,向高仙芝建言:“常清连日血战,贼锋锐不可当。目前潼关无兵镇守,若我军有失,燕军突入潼关,则长安危矣。陕郡无险可守,元帅不如引兵退守潼关,凭借天险拒敌。”

高仙芝从大局考虑,采纳封常清的建议,主动放弃陕郡,率军退守潼关。

监军边令诚贪图钱财,多次向高仙芝索要贿赂,被高仙芝严词拒绝。

边令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入朝向李隆基禀告:“封常清妖言惑众,致使兵士畏惧反贼。高仙芝贪生怕死,尚未与燕军交战,便丢弃陕郡逃进潼关,将数百里沃土拱手献于贼人。不仅如此,高仙芝还克扣军士粮饷,贪没朝廷赏赐,致使军士怨声载道。封常清、高仙芝二人罪大恶极,臣请陛下下旨,立斩两人于军前,重塑军威。”

老迈昏庸的李隆基听信边令诚一面之辞,龙颜震怒,命边令诚携敕书返回军中,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

封常清临刑前,向边令诚要来纸笔,奋笔疾书写道:“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

刑场上,高仙芝大声对众将士说:“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装束亦未能足,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故也。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三军将士皆呼枉,喊声震天撼地。

统领唐军的正副主将枉死阵前,军心动摇,潼关危在旦夕。

大明宫含元殿,李隆基坐在宝座上询问众臣:“哪位爱卿愿为朕出征御敌?”

群臣低头不语,宏伟的大殿内沉寂无声,气氛十分凝重。

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都可算得上百年难遇的将帅之才,李隆基偏信奸佞,滥杀忠良,导致今日无将可用的窘境。

太子李亨打破僵局,推荐年过六旬,卧病在家的哥舒翰挂帅出征。

杨国忠向来与哥舒翰不和,立刻表示反对。

李隆基已经没有选择,不顾杨国忠反对,下诏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锋兵马大元帅。

两鬓斑白的哥舒翰临危受命,拖着病重的身体,乘坐马车前往潼关御敌。

哥舒翰统率八万唐军,据守潼关天险。燕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

潼关战事处于胶着状态,哥舒翰麾下大将王思礼自告奋勇,准备带领三十名骑兵前往长安,绑架杨国忠,一方面为国除奸,另一方面撕下安禄山“清君侧”的幌子。

哥舒翰从大局考虑,没有同意王思礼的建议。

杨国忠害怕哥舒翰手握重兵,与太子李亨联手,威胁自己的地位,派人潜伏于潼关军中,窥视哥舒翰的动向。

杨国忠很快得到密报,王思礼与哥舒翰商议,准备除掉自己。杨国忠先下手为强,在李隆基面前进馋,诬陷哥舒翰与太子暗中勾结,手握大军只守不战,有意保存实力,目的是等待时机,准备拥立太子继位。

李隆基再次听信谗言,一天内连发六道敕令,严令哥舒翰出关迎敌。

哥舒翰手下兵士多为新招募的关中农民和长安居民,失去潼关天险作为依托,与燕军虎狼之师刚一接触,便溃不成军。哥舒翰无力回天,壮烈殉国。

拱卫西京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潼关失守,数万燕军铁骑径直杀奔帝都而来。

第百一十章 白马将军

李俶和李光弼率河西军主力从安边出发,沿桑干河进入河北,在妫州妫川郡与叶护、仆固怀恩、马重英率领的三万铁骑汇合。

燕军驻守河北的各军大多都被抽调南下进攻,守卫妫川郡城怀戎的清夷军只留下两千老弱,先前见到叶护、仆固怀恩、马重英的骁骑劲旅,吓得紧闭城门不敢出战。

李俶率军到达妫州后,派人与城内守军联络。燕军妫州留守得到李俶既往不咎的承诺,开城投降,唐军兵不血刃收复妫州妫川郡。

李俶命章仇瑾瑜率赤水骁骑突袭居庸关,燕军不敌,慌忙撤往昌平。章仇瑾瑜率赤水骁骑紧追其后,迅速夺取昌平城。

昌平距离幽州只有八十里,按照出发前拟定的作战计划,李俶的河西军只需要佯攻幽州,吸引范阳、易州、莫州等地的燕军北上救援,郭子仪的朔方军于途中设伏,先打掉幽州外围的各路援军,再合兵攻下幽州。

安禄山起兵南下前,为了防范朔方军东进,命心腹大将史思明镇守范阳,拱卫幽州。常山太守颜杲卿举义勤王,切断燕军南北通路,史思明率军南下,此时幽州正好空虚。

李俶与李晟、马重英商议决定,临时更改作战计划,趁幽州空虚之机,设法攻下叛军老巢,撼其根基。

李俶与马重英、郭旰、贺拔楚岳登上幽州城西的西山,查探城内敌情,身边只带了十余轻骑。返回营地途中,与一队百余人的燕军轻骑遭遇。

燕骑统领是一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将军,身高六尺二,白袍银甲,身骑银鬃马,手握银龙锁钥枪,虎目龙眉,相貌英武,气概超迈。其统领的燕军骑兵战马彪悍,衣甲鲜明,军容严整,必是幽州精锐。

李俶不禁想起三国时期,刘备麾下五虎将之一的赵云赵子龙。

郭旰身骑火焰驹,手持黑龙刀,策马上前迎战燕骑统领。但见燕骑统领手中银枪如蛟龙出海,银蛇狂舞,似梨花飞天,水银泻地。相比之下,郭旰手中的黑龙刀显得十分笨拙。郭旰很快落于下风,只有穷于招架之力,险象环生。

马重英见状,正要策马出战相助。燕骑统领手中银枪突然化作七条大蛇,呼啸而出,虚影实聚,狂飙急舞,一连串招式可用华丽惊艳来形容。郭旰手中的黑龙刀被打落在地。燕骑统领手持银枪抵住了郭旰的胸口。

李俶不禁大惊。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李俶和在场所有人的意料,燕骑统领收回银枪,主动休战,策马来到李俶马前,抱拳行礼道:“在下幽州大都督府偏将马燧,敢问足下姓名?”

李俶听到“马燧”二字,心中不禁惊喜。

史书记载:马燧,字洵美,自幼熟读兵书,智勇双全,与李晟、浑⒊浦刑坪笃诘娜竺@顐m立刻表明身份:“在下广平郡王李俶,陇右、河西节度使,东征北路军统领。”

李俶这番话令马重英、郭旰、贺拔楚岳、马燧等在场的众人十分惊讶。马燧万万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广平郡王李俶会出现在幽州城外,更没有想到李俶在自己这名“敌将”面前,直言不讳的自报家门。

马燧跨鞍下马,单膝跪地抱拳道:“罪臣马燧拜见广平王。”

马燧的举动令马重英、郭旰、贺拔楚岳等人更加吃惊,敌将竟然下马给李俶下跪见礼!

李俶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扶起马燧:“将军请起。”

马燧站起身激动的说:“燧困于乱军之中,度日如年。今日得见郡王,如闻战鼓,愿为郡王效犬马之力。”

李俶高兴的说:“俶与郭公出兵河北,准备夺取安贼老巢。若能得将军相助,真乃如虎添翼!”

马燧兴奋地说:“幽州大都督府长史贾循与燧交厚。贾循早有归唐之心,燧愿引郡王入城相见,共商大计。”

郭旰在旁提醒:“幽州是安贼老巢,郡王不可以身涉险!”

贺拔楚岳也劝道:“此去幽州,犹入龙潭虎穴,太危险了。”

马燧没有说话,平静的看着李俶,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郭旰、贺拔楚岳、马重英自然不会知道,马燧对大唐赤胆忠心,绝无谋害李俶之心。

此去幽州虽然万分危险,但如果能够说服贾循举义归唐,将对整个战局产生重大影响,或许历史因此而改写,这个险值得一冒。

李俶权衡利害后,爽快的回答:“就依将军所言。有劳重英回营告知李将军,率军赶到幽州城外接应。二郎、明山随我入城。”

郭旰心直口快:“郡王,此人是叛军将领,不可轻信其言!”

一直没说话的马重英也劝阻道:“此事干系重大,请郡王三思而行。”

对于郭旰、贺拔楚岳、马重英的怀疑,马燧并不介意。双方初次见面,敌友难辨,心存怀疑很正常,像李俶这样一见如故反而容易让人产生疑惑。

马燧再次跪在李俶面前:“燧愿以项上人头保证郡王安全!”

李俶扶起马燧,对郭旰、贺拔楚岳、马重英说:“我意已决,无需多言。”

马重英见李俶胸有成足,不再劝阻,依令而行。

马燧率骑兵护送李俶前往幽州。临近幽州北门,马燧对李俶说:“安贼老奸巨猾,时刻防备部下。幽州城中暗探密布,为保万全,请郡王委屈一下,扮作胡人俘虏进城。”

郭旰手握黑龙刀向李俶使了个眼色,示意李俶不要答应。

马燧看在眼里,对李俶说:“这些兵士都是燧的袍泽,绝对可靠。如果郡王仍有顾虑,燧立刻护送郡王回营,幽州之事可另作谋划。”

李俶明白,要得到马燧的心,这龙潭虎穴的幽州城是非进不可。李俶笑道:“既来之,则安之。一切听凭将军安排。”

马燧感动地说:“郡王对燧的信任,燧铭记在心。”马燧亲手将李俶捆绑起来,又在李俶脸上抹了些泥土,以免被人认出。

马燧押着李俶、郭旰、贺拔楚岳三人进入幽州城。

李俶注意到,幽州城墙高大坚固,守备严密,如果强攻必然伤亡巨大。

马燧带着李俶来到大都督府后堂,堂内除了李俶、马燧再无他人。

出乎李俶的预料,马燧并没有给自己松绑。

马燧走到李俶面前,严肃的问:“阁下真是广平王,大唐的河西、陇右节度使?”

李俶如实回答:“当然。”

马燧:“郡王节度西北边镇多年,经历大小战事无数,当知兵不厌诈,郡王与燧初次谋面,为何对在下这个叛军将领完全信任?”

李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马燧突然笑道:“郡王不愧是李唐皇室,到了这个时候还能镇定自若。难道郡王就没想过,燧会对您不利?”马燧说完,随手拔出佩剑。

李俶看着马燧,毫无畏惧的回答:“俶知道将军心中有疑惑,不过目前军情紧急,还望将军以大局为重。将军心中的疑惑,俶在适当的时候一定据实相告。”

第百十一章 收复幽州

马燧举剑割断捆绑李俶的绳索,对着帷幕后面说:“贾兄,出来吧!”

一名身穿绯袍、年纪四十多岁的官员从帷幕后走出,来到李俶面前,跪地行礼:“罪臣幽州长史贾循见过广平郡王。”

李俶活动了一下手臂,看了看马燧,扶起贾循:“贾长史请起。”

马燧在旁抱拳道:“贾长史担心郡王是安禄山安排人冒充的,用以试探我等虚实。燧刚才对郡王多有不敬,请郡王恕罪?”

李俶:“无妨,眼下形势紧迫,我们还是立刻商议幽州之事吧。”

贾循为人优柔寡断,与李俶商议到天黑,依然下不了决心。

马燧劝说贾循:“史思明此刻不在范阳,正是天赐良机,事不宜迟,长史不可再犹豫不决!”

贾循依然心存顾虑:“幽州守将韩朝阳是安禄山的亲信,骁勇善战,手握重兵,以我等之力恐不能敌。”

李俶:“五万唐军此刻已到幽州城外,只要我们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贾循终于下定决心说:“就依郡王所言,我等今夜起事,举义归唐。”

事关重大,李俶派郭旰出城联络李光弼。

韩朝阳通过安插在大都督府中的眼线探听到消息,带领一千亲兵包围大都督府。马燧此时正在城中部署兵力,守卫大都督府的卫队不到两百人。双方力量相差悬殊,韩朝阳相继攻破大都督府大门、正堂、二堂。

贾循的卫队很快被击溃,贺拔楚岳保护李俶和贾循退到后院。

后门很快被韩朝阳的亲兵控制,李俶、贾循等人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韩朝阳盛气凌人的质问贾循:“主公待长史不薄,长史为何做出此等忘恩负义之事?”

贾循正气凛然道:“你等反贼,何谈恩义?贾某此举,乃顺应天意,尽人臣本份。”

韩朝阳一介武夫说不过贾循,转而走到面前李俶,得意的说:“真想不到,会在这里见到广平王。本将倒要感谢郡王,让本将在主公面前立下奇功一件。”

李俶手握佩剑喝道:“白日做梦!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韩朝阳笑道:“玉碎也好,瓦全也罢,郡王之头韩某今日要定了!”

贺拔楚岳执枪挡在李俶面前:“大言不惭,有本事先过本将这关。”

贺拔楚岳和韩朝阳一番恶战,难分胜负。

正在两人打斗之时,府外杀声四起,韩朝阳手下部将慌忙来报:“将军,不好了!马燧率部倒戈,引领唐军入城,现已杀到府门外。”韩朝阳见势不妙,顾不得与贺拔楚岳纠缠,上马向南遁去。

李晟、郭旰、马燧率军赶到。李俶对三人说:“快赶去南门,切莫放走韩朝阳。”

李俶骑马来到南门城楼上,见韩朝阳单骑逃出城去,距离大约两百步。

李俶:“快命骑兵追击。”

“不必!”李晟手握裂风,搭箭满弓,随着一阵空气震动,一只闪着寒光的箭头直奔韩朝阳而去。韩朝阳后背中箭,落马毙命。

李光弼率领大军顺利控制幽州城。幽州一战,唐军歼敌两千人,俘虏三千人,贾循、马燧率领幽州两万军士举义归顺,唐军大获全胜。

马燧向李俶献计:“燕军主将史思明率军南下进攻常山未还,此刻范阳空虚,可乘胜夺取。”

李俶命李晟、马燧、哥舒曜率军夺取范阳。马燧率五百轻骑来到范阳城下,谎称唐军进袭幽州,自己突出重围逃亡到此。范阳守将认识马燧,不知其中有诈,打开城门放马燧进城。马燧进城后立刻控制城内守军,李晟、哥舒曜率领河西突骑顺利入城。

唐军兵不血刃拿下范阳,俘虏守军三千余人,缴获安禄山囤积在此的大批军器资财。

李俶收到范阳捷报,立刻修书给郭子仪,更改作战计划。

庆功宴上,李俶显得异常兴奋,唐军轻松的拿下叛军老巢幽州和范阳,给了安禄山致命一击,整个战局将出现重大转折。唐军收复幽州只受了轻微损失,新增两万幽州守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似乎是老天有意安排,八年前,李俶在远赴河西的路上无意间得到李晟,如今在叛军的老巢幽州意外的收服马燧,中唐后期的三大名将李俶已经得到两位,最后一位浑衷诠右堑乃贩骄行ЯΓ顐m不想做挖墙脚的事。

叶护王子突然接到其父葛勤可汗书信,命其立刻率回纥铁骑返回漠北单于城。

李俶率众将出城相送,返回至幽州北门,见到王霆从长安派来的信使。

李俶看过王霆写给自己的书信,顿时脸色苍白,摔下马背。众人连忙下马查看,发现李俶昏迷不醒。

马重英从地上捡起书信,读了一遍,没有发现有何不妥,交给身边的李晟。李晟看过书信,王霆在信中写道:王妃父亲病重,需要耽搁些时日才能启程。

“快,手机,通知媛儿立刻离开长安!”昏迷中的李俶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

众人自然不明白“手机”是什么东西,更不明白李俶为什么要沈媛立刻离开长安。

包括郭子仪、李光弼、李晟在内,众将心中最坏的情况是南下叛军渡过黄河攻陷东都洛阳,至于西京长安,外有潼关天险,内有高仙芝、哥舒翰及关内道数万府兵,固若金汤,半年之内不可能被叛军攻克。

昏迷了三天的李俶睁开眼见到贺拔楚岳,握住贺拔楚岳的手说:“明山,立刻,立刻集合所有亲卫。”

贺拔楚岳见李俶终于苏醒过来,兴奋的说:“郡王,您睡了三天,刚醒过来,切莫心急,诸事都已安排妥当。良器率军南下协助郭公夺取易州。重英率军进逼莫州。李将军正和马将军、贾长史整顿幽州各军兵马。”

李俶没有在意贺拔楚岳的话,急切的重复道:“快,快去集合所有亲卫。”

贺拔楚岳不明所以地问:“郡王您要干什么?”

李俶大声喊着:“长安,我要去长安!”

贺拔楚岳不解地问:“长安!郡王您要去长安?”

李俶突然想起来,自己正在叛军老巢与敌军激战,这样的关键时刻怎能离开。而且就算立刻动身,绕道河东赶往长安,至少需要十天半月,时间根本来不及。

贺拔楚岳见李俶沉默许久,关心的问:“郡王,是否要楚岳去集合亲卫?”

李俶松开握住贺拔楚岳的手,低声说:“不用了,我想休息一下,你下去吧。”

贺拔楚岳抱拳道:“楚岳告退。”

看着贺拔楚岳的背影,李俶心中暗想:难道是天意?不,不会的!有仲辉和一百亲卫在,媛儿不会事。李俶忐忑不安的心中总算是找到了些许安慰。

第百十二章 河北战事

郭子仪率南路军出飞狐道进入河北,收复易州辖下的楼亭、五回、板城等县。

郭子仪接到李俶的北路军收复幽州、范阳的捷报,立刻修书回复,请李俶分兵南下,阻击幽州周边州郡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