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林龙道:“当前,你要把挑选出的五万精锐,训练成如同苍鹰军一般的劲旅,时间紧迫,只有五…六个月的时间,我想在明年春季时候用这支军队渡过鸭绿水,直掏平壤,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孙仁师胸中瞬间充满了豪气,大声应答:“山主,你就看学生的本领吧!”

第二十六章 辽东整军 (二)

孙仁师从营府军、建安军、右武卫军、安东军等近十万军队中挑选精锐,成立了平东军,下设五营,任用提拔了五员大将分管五营,分别为朴逆风统率雄骑营,兵力一万;黎黑统率虎骑营,兵力一万;耶律顺达统率狮骑营,兵力一万;许沧海统帅豹骑营,兵力一万;柳断刀(孙仁师的门生)统率鹰风营,兵力一万。再加上孙仁师的亲从营、密营、斥候营三千人,总兵力五万三千人,战旗为鹰头血手,分别驻防安市、白涯。

在孙仁师组建平东军的同时,为了防范东北的靺鞨族偷袭,李林龙又让娄师德把挑选剩下的近五万人,选出三万人,组成新的一支军队,赐名定北军,驻防辽东城。

最后挑剩的两万人一万划给了朱斯,驻防建安;一万划给了王方翼,驻防营州,负责物资筹集和运输。

各军都有统军将领负责组建和训练,李林龙就清闲了下来。

到唐朝几年来,历经了很多事情,他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该如何改变历史,现在难得的清闲,使他可以得空整理思路,认真思考自己以后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要想改变历史,首先要改造唐人,而改造唐人就要从改造思想着手。 对于当时在唐朝占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他是从心里持一定批判态度的,认为其中的一些思想是禁锢中华民族思想的毒咒。

儒家中心思想是教化百姓仁义道德,学习它,可以使人文明有礼,使整个民族文明有序。但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的中心目的,就是让百姓服从君主,老实听话。百姓学习了这样的思想,个个老实听话了,变成了逆来顺受、怯懦软弱的人!如此一来,整个民族就缺少了血性和阳刚。没有血性和阳刚民族是危险的,它会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绵羊。

拥有五千万人口、繁荣富裕的宋朝,被只有一百万人口的蒙古铁骑任意践踏;拥有五千万人口、商品经济萌芽的明朝,被只有几十万的满清征服;拥有三万万人口、百万军队的大清帝国,被世界列强屡次打的割地赔款;拥有五万万人口、几百万军队的中华民国,任意放进倭寇蹂躏大好河山……

这一切都是儒家思想消磨了民族应有的血性,才酿成了中华民族一次次不堪回首的历史。

如果没有儒家思想,还是象大汉时期的男儿那般普遍习武斗勇,全民皆兵之下,谁敢欺我泱泱中华?宋朝以后的历史将会真正改写。

可是简单的否定儒家思想,是不可行的,因为儒家思想充斥了大唐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了大唐的血脉里,想改变儒学在大唐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必将遇到来自统治阶层的贵族、地主、儒生们的疯狂围剿,恐怕什么新思想没等实施就得夭折。

他思考再三,决定折中一下子,以吸收儒学里面精华思想为基础,融合自己想要填加的主动进攻、积极进取的丛林竞争思想,编写一部思想法典——《武学法则》。

在这本以鸿扬发展儒学为名义的法典里将把积极进取、主动进攻作为他的主体思想,用这种思想培养儒生“爱国、爱民族、团结、友爱、自信、自强”等精神,增强儒生们“习武、竞争、进取”等意识。

《武学法则》推广起来以后,儒生们将变的坚强和强悍起来,也必将带动百姓,使整个民族变的强悍起来。

他暗思:只要这步骤成功,整个民族将逐渐充满自强进取精神,并因为普遍习武,增添了血气和阳刚。那时一个拥有血气的民族,将是不可战胜的。也到那时,中国将必然不会再有被蒙元、满清统治的历史,不会再有鸦片战争的耻辱,不会再有倭贼得逞侵略中华的可能……

李林龙决定倾力编写《武学法则》,他把营州长史卢照邻找来,又招聘了四十多名在营州、幽州几地有些声望的儒生。

他知道〈武学法则〉想要编写和推广,单靠自己是成功不了的,必须有一个团队,共同去努力。所以应当得到这些儒生们的支持,把他们变成团队队员,共同编写此书,并积极推广。

他把儒生们聚集在一起,笑着说道:“我最近学习儒学的《论语》、《诗经》等几本论著,看了半天,由于才疏学浅,有很多地方颇为难解,故邀请诸位前来,帮助排疑解惑!”

儒生们都自负满腹经纶,见他如此一说,个个抖擞精神,想要一展学识。

李林龙说道:“有两户人家生活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小岛,一户人家是勤劳的农民,他有位漂亮的妻子,由于他的勤劳肯干,他家颇有家资;另一户是名懒惰的闲汉,他不好劳动,生活的很窘迫,虽然勤劳农民经常周济他,可是他依然觉的吃不饱、穿不好,因此他时常想:要是我能夺取农民家的资产,占有农民家的漂亮老婆有多好。请问,农民知道了懒汉这样的想法,该怎么处理?”

一名儒生站起摇头晃脑地说道:“农民应当找他谈心,告诉他不应当有这样的想法,劝他改邪归正,为其一;其二,可以多给他粮食、衣物,使他生活无忧,以德服人;其三,多加强防备,防患未然。”

李林龙笑了笑,继续说道:“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学子考上了功名、当了小官,就想到当更大的官,当了更大的官,就想到发财盖房子买地;小商贩争了小钱就想买商铺,买了商铺,还想买更多的商铺……这样的想法几乎人人都有。那名懒汉也是如此,农民给了他足够的粮食、衣物,他吃饱了、穿暖了,可是他新的欲望又来了,他想要是每天有山珍海味,每天有娇娘陪伴多好,于是在欲望驱使下,他又开始惦记农户家的资产和漂亮的女人。此时,农户该当如何呢?”

儒生们没了词,有儒生应当道:“那只有防患未然了,多多提防他。”

李林龙继续笑着说道:“百密一疏,农民有一天出去劳动,懒汉趁虚而入,欺凌了农民的漂亮妻子,掠夺了农民家的财富,农民后来知道了当怎么办?”

儒生们愤怒地应答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与他拼了!”

李林龙脸上正色起来,声音提高了几度,大声说道:“拼了!可是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农户的家里已经被蹂躏,他的妻子已经被欺凌,他即使杀了懒汉,耻辱也将永远萦绕于他的内心。这样步步后手与人,是解决事情的办法吗?你们解决问题就按这个思路解决吗?要是把两户邻居放大到国家,等到自己的国家被人侵略和掠夺了,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时,才记得报仇吗?是不是有些晚了?”

儒生们脸色难看起来,个个脑袋低垂。

卢照邻问道:“大帅有何高见?”

李林龙应道:“农户要是在那名懒汉第一次遐想时,就果断出击,杀掉懒汉,那么还有以后的事情发生吗?”

有儒生说道:“这样的做法有失仁道,况且万一懒汉没有最后侵占农户,岂不怨杀了懒汉!”

李林龙眼睛圆睁,应道:“假设你是那个农户,为了仁义道德,为了害怕冤杀懒汉,就始终把自己的财产和妻子置身于危险之中吗?”

有儒生依然不解地说道:“大帅,那名懒汉有第一次非分遐想时,农民教训他一次,使他畏惧,不就可以杜绝以后灾难的发生了吗?何必非要杀他呢?”

李林龙摇头说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犯罪。项羽姑息放过了刘邦,结果最后死在刘邦之手,历史上这样的典故,举不胜举。农户教训懒汉一次,也许可能把他打服,但更可能使他仇恨农户,并寻机先下手杀掉农户。也就是说农户简单的教训懒汉,把自己置身到更加危险的境地,这样的办法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我们有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

儒生们信服地点头。

卢照邻应道:“大帅说的对,防患于未然,不如主动出击,消灭潜在的隐患,这可以避免以后悲剧的发生,这才应当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有儒生也如梦初醒地说道:“放大到国也应该如此,在我们周边的国与诸部落没有对我唐形成危险前,看到了他壮大的势头,就主动出击,消灭他,就不会有威胁到我大唐的安全了!”

李林龙见效果已经差不多,说道:“儒学博大精深,可以说学之不完。但内容教人向善的多,教人向恶的少,这当是好事。可是,我看了看,就有个疑问,我们的子民学习儒学后向善了,这世间难道就能清净吗?要知道那些周边蛮族依然磨刀霍霍,惦记我们这块肥肉呢!我们百姓都光讲仁义道德了,他们却对我们举起了屠刀,我们以文明去抵御野蛮,文明的人心慈手软,怎么能打的过喜欢舔血的异族呢?这不是让我们百姓自取灭亡吗?”

有儒生说道:“所以君子应该对君子讲善,对恶人讲恶!”

李林龙笑着答道:“你说的太对了,我们就当如此,儒学教导百姓也应该如此,既要教导百姓有文明有礼的一面,也要教导百姓有野蛮残暴的一面。对待生养自己之国、民族、朋友、亲人应当文明有礼;对待国之民族之潜在的敌人应当比野蛮人还要残暴和凶狠。这样才是正道。为此,大家觉得是不是应该编写一部这样的书来教导百姓呢?”

儒生们说道:“不错,应该有一本这样的书教化百姓。应该让天下学子明白对不同之国之民族之事情,应当有不同的态度和采取不同的手段。”

李林龙说道:“我看诸位都是大才,可以共同编写这部书,这部书要是出来了,并得到推广,各位的功绩,将永载史册。地位也都将日渐升隆。这可是前无古人,后五来者的千秋之功啊!”

儒生们都很兴奋,从事弥补儒学不足的事业,在他们看来是光荣而神圣的。

卢照邻有些担忧地说道:“以善对善、以恶对恶,儒生们都拥有这样的思想,百姓们也跟着模仿学习,要是理解偏了,岂不人心思恶了?”

李林龙应道:“所以这本书应当开篇就要把立书的原则、目的告诉大家,那就是爱国、爱民族、爱团队、爱家庭,对待同族同宗同血脉之亲人,当互助友爱、团结互助;而对待国之敌人、民族之敌人当同仇敌忾、主动出击、消灭隐患。”

儒生们点头,都认为非常好。

李林龙把心中早已经想好的书名说了出来,他说道:“书名就叫〈武学法则〉吧!”

……

李林龙任命卢照邻为主编修,其余儒生各负其责,他则担任顾问。

三个月的时间里,李林龙不过问军队训练如何,一心扑在〈武学法则〉的编撰上,第一稿再反复推敲下终于问世了。

全书共分四大章、三百条法则。第一章,立志法则,宣扬爱国、爱民、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和团队精神。第二章,立人法则。宣扬进取、竞争、自立、自强、奋斗思想。第三章 行为法则,倡导学子习武强身、见义勇为、锄暴安良、保家卫国。第四章,锄恶法则,倡导对待恶人、恶势力、恶敌国,以恶止恶,积极进攻,主动消除隐患,斩草除根,不留隐患。

全书引经据典,例举了大量历史事实,比如第四章里为了证明主动消除隐患的正确性,列举了汉武帝主动出击进攻匈奴,才使得匈奴长期骚扰边关的状况得到扭转的历史事实。

书在营州的雕版商社刊印了征求意见版一百册,发放到各地宣讲,征求社会各阶层有识之士的反应,最终定稿将在汇集众多人的意见修改后定稿。

……

李林龙要把这种思想在军队中也广泛传播,他召集平东军、定北军校尉及校尉以上将领六百多人在辽州集训,他亲自做主讲。

他对所有的集训将领们说道:“我们面对的高句丽、靺鞨,都是好战之国和好战之部落,他们从君主到百姓普遍习武,他们的目的就是侵占我们的领土,掠夺我们大唐的财富,我们身为大唐男儿、大唐将士,应当做什么?”

将领们齐声应答:“保家为国、责无旁贷。”

李林龙应道:“不错,保家为国、责无旁贷。可是是积极防御呢?还是主动消除隐患?”

将领们基本都喊道:“咱的实力够强大,当然主动消除隐患。”

李林龙笑着说道:“不错,主动消除隐患才应当是我们目前选择的。把战火引到对方的领土,我们的损失可以降到最低,而敌人的损失将成倍增长,打败了,我们只是损失掉一部分将士;打胜了,我们可以占有敌人肥沃的土地,掠夺敌人的财宝,夺走他们漂亮的妻子,获得丰厚的战利品!”

众将领觉得可以得到很多利益,都向往地笑了。

李林龙说道:“其实主动进攻还有一个好处,他会使你的手下将士们充满发财的梦想,并积极为之拼力搏杀,而作为将领的你可以让跟你的弟兄都能建功立业、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如此光照自己下面的弟兄们,必然得到他们的拥护,你也才能率领他们打胜仗。”

一名将领起身问道:“大帅,我听说苍鹰军进攻西域时,对突厥人采取杀光、抢光的办法,我们对东部的人也采取这样办法吗?”

李林龙笑着说道:“不可以,突厥人不与我们同脉同宗,而且对待我们百姓的方式也很残暴,我们才采取杀光、抢光的办法,而高句丽人、百济、新罗之人追根起血缘关系,咱们和他们都是亲属关系,对待有亲属关系的他们,我的意见是可以抢夺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产,但不能采用杀光办法。太宗皇帝征伐高句丽时,把高句丽人大量迁往内地,这是很好办法。你们以后要攻克一地,就把他们的人全部迁到关内,而关内之人则大量迁到你们新占领的东部。这样虽着高句丽人、百济、新罗之人全部被迁走,他们原先拥有的土地,就真正归我们所有了!新占领的土地除了安置新迁移到来的关内之人,剩余的很多土地,就可以归你们和你们手下将士所有,那时每个人都成了大地主,这时你们就实现了你们作为将领给部下争取权益的责任。”

平东军的各级将领听了又都咧嘴笑了起来,打仗发财是他们每个人的愿望。

李林龙继续说道:“对于征北军的诸位将领,你们的目标也当如此,抓紧将军队训练成铁军,寻找时机,出征东北,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遍地的野味财富,只要打败了那里的一些游牧民族,把他们集中迁移到内地,再把关内之人迁过去,那块土地就没有反抗和战争了,将归你们真正所有。”

有的将领挠着头皮说:“好是好,只是把那么多人口全迁到内地,是很麻烦的事啊!”

另一名大嗓门将领站起来说道:“麻烦什么?咱们只要打败那里军队,手中握着大刀,听话的就迁移,不听话的统统杀掉。如此之后,那块土地上都是咱们人了,不就归咱所有了吗?”

其他将领连连说:“对对,就这样办!”

李林龙听他们互相呛呛,心里长舒一口气,他知道主动进攻、掠夺敌人财富的思想,已经扎根在这些将领的心中,他们的毕生只要有机会,就会努力实现这一主动攻击敌人的战争思想。

第二十六章 辽东整军(三)

大雪覆盖了苍茫无际的大地,鸭渌水结上了厚厚的冰层。

指挥唐军第一梯队的高侃、高德逸、陈化南等将领每天都在率领幽府兵、雍府兵对高句丽人进行骚扰性进攻。

高德逸是个好大喜功、卤莽好战的人。他看见在骚扰战中,唐军多有斩获,心目中对高句丽人不屑一顾起来。

潜伏在对岸的密探返回来报告:冬季来临后,由于天气寒冷,高句丽人军队大多龟缩到几个山城里,只有小部分人马驻防在对岸的营寨中,沿江的十处营寨兵马总兵力只有五千多人。

高德逸闻听喜出望外。他认为如果安排奇兵袭击,可以横扫十寨,这样的战功要是报到朝廷那可是大功劳,声望有可能压过李林龙。

按理,这样的军情他应该禀报给第一梯队的统帅高侃,但他害怕功劳落到别人的手里,不但没有上报,反而和部下陈化南等人密商后严密封锁了此消息。

在夜幕的掩护下,高德逸命令陈化南带领一万雍府兵为先锋,自己亲率剩余的一万雍府兵为后队,偷偷过了鸭渌水向高句丽的军营横扫过去。

两万军队分几路踏着鸭渌水的冰面到了对岸,集结后,按照既定的目标向最近的高句丽的军营扑去。那里的高句丽人果然没有丝毫防备。大军一杀到,驻守在营寨里的千余名高句丽人望风而逃。

高德逸、陈化南等人见状,率领军队一阵猛杀猛砍,斩了几百溃散的兵丁。

高德逸见仗打的如此轻松,对陈化南说道:“雪大风硬,高句丽人的确没有什么预防。这样,你率领你部扫荡南面四个营寨,我率军袭击北面五个营寨。切记,打的轻松咱就打,敌人势大,就立刻率军撤回到对岸。”

陈化南爽快地应道:“好主意,就这样办!”

两支军队分开,各自向目标席卷而去。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泉盖苏文精心设计的陷阱,唐军的一切行动都掌握在高句丽人的手里。

高德逸的军队全部都是骑兵,他们准备攻击的第二个军营需要途径一处道路崎岖的山地。

满地厚重的积雪,战马群无法快速驰骋,整个队伍只好沿着崎岖的山路缓慢前行。

道路越来越狭窄,而两面的山坡则变的越来越陡。高德逸久历战阵,对于这样的地形,他也捏了团汗,暗思:这也就是冬季,要是其他季节,这里可是伏兵的好地方。

“咚……”一阵战鼓响破天空,旋即无数响应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来,从两侧山坡上的雪海里钻出数不清持弓的兵丁,雨点般的箭雨顷刻间飞旋而下。

以密集队形蹒跚前进的队伍被突袭打的混乱成一团。纷飞如麻的箭雨快如闪电地穿透一名名将士的身体,腥膻的血雨随着噗噗撕裂人体的声音飞扬而起。

“唐…军…悍…勇…,整队…反击……”高德逸面对敌人突然的偷袭,毫不畏惧奋力大喊。

“反击……”大大小小的将领面对不利局面拼命地招呼自己的部下。

雍府兵里大多都参加过对突厥和高句丽作战,什么阵势没见过?骨子里都流淌着不惧生死的战斗精神,听到命令,有的勒转马头面向山坡用箭回击,有的见马掉头困难,干脆跳下马,步行向山上俯冲。

密密麻麻地的黑点继续从四下里冒出来,人数之多,漫山遍野。

高德逸见形势对自己一方越来越不利,大喊:“前军…掩护…且战……且退!”

将士们一边躲避山上箭雨的攻击,一边向后撤退,不断有人被夺去生命,狭窄的道路上血流成河。

状如蝼蚁的高句丽骑兵出现在大军的后方,嘶心裂肺地喊杀声声震四野。

高德逸眼见自己的一万人陷入高句丽人团团的包围中,心内痛苦万分。他眼睛圆睁,不断发出狮子般的大吼:“拼了!杀……杀……”

将士们知道在劫难逃了,也交相鼓气,大喊:“杀、杀、杀……”

高句丽人可不在乎唐军的喊声,战鼓鸣响,两侧山上的高句丽人排山倒海般俯冲下来,以密集队形对包围的唐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击,而山谷入口的高句丽骑兵也挥卷战刀,气势汹汹的冲击过来。

五里长的山路陷入了全面的恶战……

在高德逸部与高句丽人恶战的时候,陈化南部也被团团包围……

……

败报传到了辽州李林龙手中。他脸如寒冰,把败报揉成一团,摔在案几上,对站在旁边的孙仁师、娄师德几名心腹将领说道:“一群笨蛋!高德逸这个无脑的家伙不但把自己的性命赔了进去,把雍府军也送进了坟墓。”

孙仁师拣起败报,看了看,应道:“山主,陈化南带几千人突围出来了,怎么处理他?”

李林龙冷笑了几声,怒斥道:“隐瞒军情,不经奏报而擅自行动,导致上万我大唐健儿客死他乡,其罪当斩,传我命令,杀!”

有将领出去传令。

孙仁师又问道:“高侃治军不严,如何处理?”

李林龙想了想说道:“理应责罚,但他是老将,也是李绩的老友,面子不能不给,把战报给他送去,让他自己反省吧。”

正说到这里,卢照邻走了进来,言道:“大帅,《武学法则》正式稿已经出来了,请大帅核准刊印。”

李林龙接过递过来的厚厚书稿,仔细读了几页,说道:“这本书数次改稿,所论和事例已经很丰富生动了。想是推广起来,应当能抓住人心。声之,你去召集城里的所有儒生,先学习这书稿,然后派优异者到营州、幽州各地学堂宣讲。如果大家都认同了,再向大唐各地推广。对了,派人先给紫薇学堂的骆堂监和西州军学院各送去几本,他们培养的都是未来干才,先让这些栋梁好好学学。”

卢照邻问:“这正式版需要印制多少册?”

李林龙想了想,道:“幽州、营州两地的所有雕版印社全力印刷,先印制五百册,后续根据需求量再印。”

孙仁师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在旁边插嘴说道:“山主,我看在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