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征途-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宝发现灵帝不过是个什么都不懂外加贪玩的小屁孩,便放下心来。他不想当皇帝,但是有几个太监能达到这种高度呢?

朝中所有大事几乎都顺从阉党这帮人的意思办,他们打压、残害异己,很快大臣就被镇压下去。那些胸怀正义的人敢怒不敢言,每天对那些权奸的背影怒目而向,却不敢有丝毫的动作。到了这个地步,周宝满意了,安安心心享受那些干儿子干孙子们的孝敬,等着老死。可偏偏灵帝不想让他好死!

在给这个没有亲生子孙的阴阳人装了好几年孙子之后,汉灵帝终于要爆发了。以前他感觉朝中和宫中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四周纵使千般人在,也只是自己一人孤军奋战。谁叫生在帝王家呢,高墙之内犹如层层枷锁让人透不过气来。虽然心揣仇恨,却只能逆来顺受。

但是李晓仁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这几年他特意留意着李晓仁的表现,发现此人可堪重用。于是他连夜咬开手指给李晓仁写了一封血诏,让他的舅舅董翔(董皇后的亲弟弟)借口去大同劳军,把血诏秘密转交给李晓仁,并嘱咐董翔如此这般这般。

晓仁接到诏书一看犹如晴天霹雳!

汉灵帝先是向他陈述了自己的处境之苦,然后命他火速进京诛杀周宝!李晓仁看了不禁苦笑,皇帝太感情用事了,自己虽然最近飞跃很快但勉强还算个中级军官,但是没有调兵的权利啊!不仅如此,大同总兵还是周宝的干儿子,拿着皇帝的血诏调兵只会让皇帝和自己死得更快。可是皇帝已经对自己下了血诏,不回去又不行,怎么想个万全之策呢?正当犹豫之间,国舅董翔走进了李晓仁的营房,说:“速回京!”

“可是我以何理由离开呢?”

“早就说好了,唐国公病重,着你即刻回京!你找总兵辞行就可以走了。”

“啊?!我父亲……”

“借口而已!唐国公的身体硬朗着呢,圣上除了要我带给你一封密诏之外,就是要我催促你速回京城。”

“国舅可知道诏中内容?”

“圣上给你的密诏我岂能翻看?只是说了要我妥善保管,切勿让旁人知道,连‘唐国公病重’的借口都是圣上要我说的。”

“圣上在密诏里说要我进京诛杀周宝。”

“啊!!@#¥%……&;”

李晓仁此时一路向东南方向疾奔长安而去。这一路他思绪万千却全都堵在一个点上,心里煞是苦闷。他回头看看一路上跟这他的八个亲卫,不禁苦笑。八个人啊!只有八个人!如果在大同,他手下只有两千人他都敢冲匈奴进匈奴的阵营,莫说区区一个周宝了。可是,只有八个人啊!

就这样一路疾走,几天后的一个中午,他终于到了长安。进了长安城之后,思索了半天,决定还是先回家找父亲商议一下,毕竟这掉头的事情实在不好轻举妄动。偏偏这个时候,两队冤家碰上了!

周宝虽然是个太监,但是自己也在内城建了个宅子,平时在宫里晃荡完就回宫外的府里住着。他的府邸离唐国公府很近。沿着内城主路走到其中一个路口,往东去就是几个公爵的府宅,往西去就是周宝和当朝几个高官的府第。虽然周宝出行也是前呼后拥,其排场堪比皇帝,可那是去郊外自己的别院或者奉圣旨去外地代天巡视。在内城他怕排场太张扬惹人反感,毕竟新贵没有二百多年的老贵族有底蕴。再加上内城治安一向良好,也没有人敢公然和他叫板,所以一般出行就是一个管家加一个车夫,后边跟着十二个护卫而已。

此时的周宝坐在自己的车里怡然自得:这个小皇帝越来越会体贴人了。自己刚想把那个烦人的董翔调走,皇上就派他去大同劳军,真是太明白我的心意了!(当然,各位看客都知道这不过是个巧合)本来嘛,一个小小的长安府尹牛什么牛?之所以不动他是看在他死去的姐姐和姐夫的面子上,当个国舅就以为能通天了?你爹见到我不是也得夹着尾巴做人吗?

什么事情让老太监耿耿于怀呢?这要从一起事故说起,李府的公子外出驾车,在长安城里撞死了人。案例说是要抓他定罪的。偏偏这位李公子站在大街上说:“你们敢抓我?知道我爹是谁吗?”那么他爹是何许人也?

李公子的爹不过是个翰林院的四品编修。可偏偏他爹是最早认周宝当干爹的,还是敢第一个写文章赞颂周宝的!乖乖,这就了不得了!换句话说,这位李公子他是周宝的干孙子,高干子弟啊!

既然是高干子弟,那事情就不能按常规解释了。当天下午,受害者一家就跪在公堂上,要求销案。原因是自家小女贪玩,挡了李府的道,惊了李府的马,坏了李府的车,还恳请李府谅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长安府尹董翔对此愤怒异常;下令将此案要一查到底。

本来官撞民这种事也就是让街头巷尾的百姓在茶余饭后愤慨两句,谈谈就过去了。偏偏董翔对这件事不依不饶,这就有意思多了!整个长安议论纷纷,这则消息随着往来于长安和各地之间的商贩被带到了全国各地。

尤其是李编修的老家大名府更是像炸了油锅。不光只是这档子事,随着深入挖掘和越传越离谱,李编修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被翻了出来,后来发展到是不是他的事也往他身上搬。旁人都对李家的人指指点点,更是把李编修的亲弟弟气得天天寻死觅活的。

这回眼现大了!李编修上班就差把脸塞裤裆里了。虽然同僚们谁也不敢当面说什么,但是一背着他就来个眼神交汇,他也不是不知道。撞人在他眼里这么屁大点的事就把自己的脸给丢没了,儿子还在监狱里吃牢饭,自己一肚子苦水到不出来,于是就跑到干爹那里苦去了。

周宝这也实在是没办法了。一个长安府尹还不值得自己亲自出马,也派人警告过或者劝过董翔,可是这个董翔貌似看透这点了,就是软硬不吃。

第八十四章 冤家路窄

周宝没把董翔看在眼里,也想过采用极端手段,可谁让他爹是董老太师呢!董老太师现在虽然沉寂着,但仍然还是百官的精神领袖。你害皇后害皇帝没人抓到把柄去对付你,可是你再把大臣杀了,即使没落下把柄也不行,因为那叫做“斩草除根”。

你要“斩草除根”,大臣们肯定就要“鱼死网破”。真把文官集团彻底激怒了,周派还真没有可以抗衡的实力。要不区区一个府尹也不至于让周宝生这么大气了不是?于是他就一边琢磨怎么把他掉走,一边欣慰汉灵帝越来越听话了。

猛然间,对面一团鲜艳的色彩把他从沉思中惊醒。只见面前来了一小队人马,中间的人身材挺拔,面容俊朗,脸型方括,皮肤偏黑。身着皂青色的长袍,腕戴黄铜护腕,腰系长刀,足蹬战靴,胯下一匹黄色骏马。

马鞍左侧挂着流星锤,右侧则悬着箭袋和一把大弓,单看这大弓,虽然上着黑漆却无丝毫光亮,不仅如此还显得很沉重。这才想到,这不是普通人似的木制弓,而是一把铁胎大wén rén shū wū弓!可见此人臂力惊人。

左右共八人,轻甲轻骑,没有携带长兵器,腰系和中间那人一样制式的大刀,马鞍左侧为箭袋右侧为大弓。看这八人的衣着,黑甲红衬,可以推测出应是汉朝边军。这九人组合真是威风凛凛,引人侧目。

见来者不善,周宝两边的十二个护卫都手握剑把,暗暗把剑拔出了一点,方便一会儿出手。这点小动作当然瞒不过这些身经百战的人了,李晓仁事先叮嘱过他们,内城的人非富即贵,不要去随便招惹。这八个人虽然没有动作,但满眼都是警戒之意。

李晓仁并没有特别在意对面的来人,因为内城里的人难免排场大点、护卫多点。并且,以面前这辆车的装饰和轴距来看,明显是宫里的车。肯定是哪个宫里的人要出去办事而已。晓仁就更不可能想到是周宝的车,因为他周宝再嚣张,也不可能犯僭越之嫌让人抓到把柄。殊不知周宝就在里面!

周宝代天巡视的时候,按照规定:从大殿到宫门这段距离需要坐龙辇,以视“代天”,出宫门才换成自己的车。这从大殿到宫门的一小会儿,周宝感到从未有过的舒服,这车真是棒啊!于是在巡视各地给朝廷上折的时候总是指使幕僚以委婉的手法夸龙辇好。(没错!确实是指使,因为周宝不识字。)

他那点小算盘,汉灵帝岂会不知?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等周宝巡视完回京,灵帝就顺手把龙辇赐给了他。周宝喜得是心花怒放,虽然把八马改成了六马,把所有涉及到皇家的装饰能去的都去了。可是别人一眼还是能看出来的。因为别人没有这么大的车,而且基本的装饰还是保留的。此时周宝正在车里仔细观察李晓仁,这个年轻人是谁?我这段时间没有在内城看到过他呀!

想着想着,无意间又瞟到了年轻人座下的那匹马。猛然一惊!

这马!

这马虽然颜色不如白龙,耐力不如赤兔,性情不如乌骓,却是极通人性的一匹——黄膘马。当年狩猎时,一个少年骑着它单骑救主,这个少年从此也成为了王公大臣们教育子女的典范。

近几年听大同那个干儿子的密报,这小子作战勇猛,年纪轻轻就显露出大将的本范。再加上他是唐国公的儿子,一旦拉拢住他们家,就可以团结一大批老贵族,自己的地位更可无忧。于是周宝命令停车,要管家上前去请李晓仁。

李晓仁眼看车队停下,心里很纳闷,难道有事找我?果然,走过来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说:“这位将军,我家主人请您一叙。”

“不知你家主人怎么称呼?”

“您去了就知道了。”

李晓仁走到车前下马,管家一手掀开了珠帘,李晓仁一看里边坐得人,惊得是目瞪口呆!只见此人面白无须,身形略显臃肿,浑身虽然散发着浓郁的香樟,却也掩饰不住那股骚臭味,(传说被阉割的人控制不住尿液的排放。因为我也没亲眼看到过这样的人,所以此处以传说为准。还请见谅!)身着太监总管服,但是所有的花纹却都是用细金丝缝合的。

李晓仁猛然惊醒,立刻施了一礼,“见过周公公。”

“李将军客气了,将军这是要哪里去呀?”

“禀周公公,末将正要回唐国公府。”→文·冇·人·冇·书·冇·屋←

“将军在外征战多年,劳苦功高。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老练,实在是令人敬佩。回家探亲也是应该,咱家就不留你了。”

周宝说这话本是客套话,就此分手就算了。谁知周宝本无意,晓仁却多心了。因为边军将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允许随意离开职位的。当兵的想回家探亲就得等通知,轮到你了才行。而且还只有将领有权利探亲,士兵十几年不能回家的有的是。李晓仁在军营待了几年,也见识了官僚之间的斗争,难免保留点警戒性。

周宝的话里有“如此老练”、“不留你了”,一下子触动了李晓仁的政治神经。如果他要知道掌权十几年的周宝仍然是个大文盲,说话总是用错词,他也不至于这么敏感了。

这时的李晓仁想:是不是周宝在暗讽自己擅离职守?于是马上说:“那就拜别周公公了。其实因家父重病,所以末将才着急回来。”

正愁没借口拉拢他,这不机会就来了?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周宝心里暗庆道。

“哎呀!唐国公竟然病重了!开国这几个公爵可是立下了大功,咱家怎么也得去探望一下,否则别人会笑话咱家失礼的。”

这下是彻底把李晓仁雷懵了!怎么办?周公公这么大的角儿都说话了,你还能推辞吗?李晓仁只能硬着头皮把周宝往唐国公府里带。

“周公公到!”

“公子到!”

府上一点准备都没有,唐国公正在后花园赏鱼呢,管家撒丫子就往后花园跑。从李晓仁小时候就开始伺候他的仆人李全正在前厅,他一边命人备茶,一边把一行人让进了正厅。

“周公公请稍后,唐国公随后就来。”

“哦,不了。听闻唐国公病重,咱家特来问候,寒暄两句便走。不会耽搁唐国公歇息的。”

这下也让李全给懵住了!他看见李晓仁在周宝身后拼命的打眼色,伺候晓仁这么多年的李全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但李全并不懂发生了什么事,就木然的“嗯”了一下,便领着这帮人往唐国公的卧房里走。

第八十五章 涉险杀阉

此时唐国公刚好换完衣服还没出门,这些人就进来了。唐国公纳闷,怎么不在正厅等我?他看了一眼带路的李全,李全则斜眼瞟了一眼李晓仁。全明白了!肯定是自己儿子捣的鬼!可是这种场合也不能问啊,于是赶忙站好。周宝施礼,“拜见唐国公!”

国公还礼,“周公公客气。”双方礼毕,分主客依次落座。双方守卫站在门外,两方各站一排,面向而立。

国公首先发话。“不知周公公所来贵干?”

“听闻国公病了,特来探望。不过,目前看国公的气色,可谓是精神饱满,想必是恢复的差不多了。”

唐国公一听,眉头稍微一皱,正要发话。

够了!不能再进行下去了!

这是仆人已经把茶端进了屋,李晓仁连忙起身,从仆人手里接下周宝的茶,亲自端了过来。“这个李晓仁太会来事了!”周宝心里暗道,眼睛里放出了激动的光芒。而唐国公这是正要说话,看此情景顿时脸上布满了黑线,几欲发作。

就在茶水要放到桌子的一刹那,李晓仁扔掉托盘,一把拿住周宝的头,一个漂亮的毙敌动作,把周宝的头给扭断了。八个亲卫早就备势待发,一见此,纷纷拔刀扑向了周宝的十二个护卫。周宝的管家被吓呆了,张口叫到:“杀人啦!杀人啦!”一边连滚带爬就往外跑。

唐国公也从震惊中醒来,高喊:“别让那人跑了!”几个家丁随即按住了他。那几个英武挺拔,目空一切的保镖当然不是野战军的对手。没多大功夫,十二个人里还喘气的三个就放弃了抵抗。其实,在去府里的路上,李晓仁就猜到这个情景。如果不当机立断,必定反受其乱。于是就给手下打了手势,要准备一战。

唐国公跳着脚叫道:“孽障!你这是要干什么?你难道要让我们落个像鲁国公和韩国公一样满门抄斩的下场不可?”

“父亲,我受圣上血诏,要我除掉逆贼,这就是血诏。”说罢,就从怀里拿出密诏给父亲看。

真是句句含泪,字字见血啊!唐国公看罢,叹了口气,“逆子啊!我看有什么用?还不迅速进宫面见皇上?此事不可耽误!”

李晓仁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虽然杀了周宝但是没有皇上作保,那唐国公府将死无全尸了!于是他抬腿就往外跑。

“慌什么?回来!没腰牌你怎么进宫?”

李晓仁赶忙跑回来,接过父亲递过来的腰牌。此时的他就感觉心脏一个劲儿地往嗓子眼儿跳,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要进宫去面见皇上。

看着儿子跑得越来越远,唐国公一下子谈到了椅子上,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了。

在皇宫外站岗的禁卫军刚刚换了一拨岗。只见远处飞来一骑,身着皂青长袍,座下黄色战马。门口的士兵纷纷警觉起来,值勤军官大喊道:“来者下马,出示腰牌!”

只见马上的青年人骑到下马石之后,敏捷地飞身下马,漂亮的身手让这些士兵心里都暗自叫了声“好!”他跑到军官面前,出示了腰牌,说:“圣上急召!”军官漫不经心地接过腰牌看了看,然后还给了年轻人并让开道路,向身后的士兵喊:“放行!”

一个士兵看了看年轻人越来越远的背影,一边上前拴住了来人的马,一边问军官:“头儿,那人是谁呀?”

“说了你都不信!看着年纪轻吧?人家可是唐国公!”

“怪不得!瞧瞧这马上的饰物,随便拿出一个当了都够我半年薪俸的了。”

“你呀!妒忌也没用!谁让你家祖坟没冒青烟呢。”

“这帮人有什么了不起?全是吃老本!我要是早生两百年,我也能闹个什么‘公’来当当!”

“你就吹吧!瞧你这德行还想当公呢?当公公差不多!嗨!干什么呢?勒着马头了!连个缰绳都给绑反了,你个废物!”

这几天汉灵帝心绪不宁。知道董翔出发两天后才突然想起来,这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先前他并不知道李晓仁的政治立场就感情用事,一旦李晓仁不如所预期的那样,那么自己早晚得和父皇的下场一样。

这时有人通报李晓仁来了,灵帝心里咯噔一下。下令赶忙召见,李晓仁进来连礼数都顾不上了,一下跪在地上大叫:“皇上,我把周宝给杀了!”

灵帝这是正故作镇静,准备说:“李爱卿平身,赐座。”呢,一时没反映过来,“周宝?那个周宝?”“就是掌权太监周宝啊!我奉陛下的旨意出贼,如今逆贼已经被我杀了!”

“到底怎么回事?快如实讲来!”

李晓仁就已最快的速度把事情梗概说完。汉灵帝欣喜若狂,走上前拉着李晓仁的手说“爱卿真是神武,必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朕一定重重赏你。”

“陛下,此为末将力所能及,不足挂齿。不过,恳请陛下,力保我一家。”

“好,好。咱们这就去唐国公府。”

……

周宝死也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第二天,周宝的尸首就被吊在了长安东城门前的旗杆上,同时朝廷颁布了周宝的四十八条大罪。正所谓“树倒猕猴散”,领头的一死,昔日不可一世的周党再也掀不起大浪了。沉寂多年的文官集团突然发难,纷纷开始了对周党的倒把清算,近至京城,远到边关,一时间人人自危。汉灵帝这才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正义这边是永远不缺人手的,之所以正义会被暂时埋没,是因为那个时间段没有敢为正义出头的人。

可事情越闹越大,以这个程度计算,全国得有三分之一的官员受到牵连。汉灵帝马上下令制止,周党这些人里面,除了几个罪大恶极的之外,其余一律不予追究。所以像大同总兵这样的人,就勉勉强强躲过了一劫。

同时皇帝还下令严查宫里的人,凡是和周宝有瓜葛的全部先抓起来再问轻重。而自己父母之死所有的涉案人员,甚至包括桓帝淹死当晚路过的,只要查出来不问轻重,一律处死。皇宫外边平静了,皇宫里面却是鸡飞狗跳。

因为官员的大规模换血会动摇国家基础,而宫女太监这种人杀了可以再招。可是这些官员毕竟都当过“反动派”,使着不是特别放心。也是他命李晓仁为禁军统领,还扩大了权限,长安周边的卫戍部队也归他调动。汉灵帝的意思是要找个可靠的人保卫自己的安全,谁知这是这一任命彻底断送了汉朝的统治。当年因“撞人事件”而出名的“硬骨头”董翔也开始了平步青云,逐渐代替董太师成为文官集团的领袖。

第八十六章 文武相斗

按理说周党被扫平、君臣和睦、国家稳定,灵帝将以好莱坞似的结局结束自己这部戏。偏偏问题出现了,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讲李晓仁的出身并不好。公爵的后代,就是说家里没有出过政治能人(因为不允许过多参与政治);早晚要成为唐国公,所以军权交出来也是时间问题。

可董翔就是不能容他,经过“周宝事件”,李晓仁的风头和声望远远地把他仍在了后边。李晓仁年纪轻轻就可以当上“首都卫戍区总司令”了,他却要一步一步熬资历。匈奴有几次比较成规模的犯边,边军节节败退,灵帝一派晓仁出征,立刻就马到成功。凭借上级的信任和自身的能力,李晓仁最终坐上了众望所归的大将军一职。纵观灵帝一朝,谁也撼动不了李的地位。

而董翔的经过和他比起来完全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所以心里恨啊!经过几十年的磨砺,董翔慢慢爬到了从一品的位置,国相的职位唾手可得。这么长时间的压抑已经让他失去了和李晓仁一争高下的野心。他只能天天乞求老唐国公早点死,好让李晓仁辞去军职继任。偏偏老唐国公活得气色红润有光泽,腰好腿好身体好。董翔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中平三十九年,汉灵帝,终。

在此之前,汉灵帝感到天命已尽的时候宣正在外作战李晓仁回朝,与董翔共同辅佐太子。李董二人看到入朝辅政的诏书后大为惊讶,因为诏书认命李晓仁为托孤大臣加封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也就是说李一个人掌握了汉朝所有的军政大权,除了没穿一身龙袍,基本上和皇帝没什么区别。

可见皇帝对李晓仁不能说是简简单单的信任,而是溺爱般的宠信。而董翔除了同为托孤大臣以外只是升成了丞相加太子太保,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了,这放在谁心里也不会痛快的。

灵帝的儿子继位,年号“建安”,史称“汉献帝”。

建安二年长安天降大雨,电闪雷鸣之间劈中了主殿德阳殿,德阳殿遂起大火被烧毁了。皇宫被劈这被认为是天谴,汉献帝赶紧发布诏书检讨自己。可主殿是皇帝与群臣议事的地方,没了就要再盖,但没这么容易。主殿的柱子原先用得木材是楠木。

楠木,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