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最风流-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贞了然颔首。他来王家就是为了确定一下这件事,毕竟里长是第三方,应该听听当事人的讲述,王妻讲得一清二楚,不必再问了,从囊中取了些钱出来,递给她,说道:“这是我们亭中的一点赗礼。天色不早,我们就告辞了。”
王妻听他没头没尾地问了这么几句后就要走,不知他是何意思,糊里糊涂地送他们出了院门,王妻问道:“荀君,贱妾求问可拿住许仲了么?”
“暂时还没有,不过县中已下了命令,全县搜捕。”
王妻感激不已,说道:“全靠县君和荀君了。”
“你们留步吧,不需再送。”
看着他们快步离开的背影,王妻看他们去的方向,却不是出里门、回亭舍的路,轻呀了一声:“莫不是去找武贵?”
第十八章 捕人
荀贞正是往武贵家去。
武贵家离王家不是很远,斜对面。
这次程偃抢着敲门。他不是敲门,是锤门。“咚咚咚”,门被捶得乱晃。
一人在屋里叫道:“哪个死囚?这么大力气?”
程偃不吭声,继续捶。
荀贞听到那人骂骂咧咧地走到院中,来到门后。门刚打开,程偃就一拳打了过去。
不过没打中,荀贞将之拽住。
程偃诧异回头:“荀君?”
一句话不讲,上门就打,这不合道理。荀贞不是这样的人,他拉开程偃,打量门内之人。
这人大约二十八九,七尺身高,赤着上身,下边穿条犊鼻裤,没有扎发髻,头发乱糟糟的,刚才大概在睡觉,开门时还打着哈欠,但被程偃那一拳吓了回去,嘴半开着,睁大眼,一手扶在门上,满脸惊奇意外的模样,待看清门外诸人,变了脸色,怒道:“程偃,你什么意思?”
“老婢养的!”程偃往前挤身,被陈褒牢牢抓住。
“你就是武贵么?”
那人回过眼,看荀贞,变怒为笑,说道:“是新任的亭长荀君么?”荀贞裹着赤色的帻巾,腰上插着木版,一看就是亭长。
“小人武贵,拜见亭长。”那人装腔作势往下跪拜。
荀贞本和他只有两三步的距离,这时不但不去拦他,偏又往后退了一步,含笑瞧着,等他下拜。武贵向来自诩亭中豪杰,上任亭中郑铎在时,他也从没下拜过,此番说“拜见”,只是初次见面的客套话,原以为荀贞会拦住,他便可以顺势起身,哪知道荀贞却这般作态?
他心中恼怒,想道:“年纪不大,架子不小!小指甲盖儿大的一个亭长,竟如此拿捏!”话说出来了,不能掉地上,几双眼看着他,总不能拜了半截就停下,无可奈何,只得踏踏实实地行了一个跪拜大礼。
荀贞这才说道:“请起。”
武贵站起来,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瞥了下黑着脸的程偃、笑眯眯的陈褒、还有不安的里长。
他不是笨蛋,几个人的表情入了眼,加上程偃方才那一拳,立刻醒悟,心道:“俺说怎么这般拿架!原是过来替王家出头的!”狠狠地剜了里长一眼,暗道,“好你个鼠子!敢找姓荀的告状,且等乃公打发了他们,再寻你好看。”
他拍打完尘土,皮笑肉不笑地问道:“荀君来俺们亭中上任,本该小人前去拜见,又怎敢劳动荀君亲自登门?”
这话听着味儿不对,是在暗示荀贞过来找他,是为了拜见他么?荀贞没有生气,笑道:“好一个伶牙俐嘴。……,我来寻你,是为公事而来。”
武贵茫然:“什么公事?”他一个亭中无赖,能与什么公事有关?
“公事之前,先问你件事。”
“什么事?”
“你昨夜敲了王家的门?”荀贞没耐心绕圈子,对武贵这种人也没必要绕圈子,直接问出。
武贵搞不懂荀贞找他是为了什么“公事”,但这不妨碍他无赖的脾气,大咧咧点头承认了:“敲了又如何?”乜视荀贞,指着他腰间的木板,问道,“小人敲个门,走个邻居,难道也违法么?”
“只敲门当然不违法。”
律法有规定:“禁吏毋夜入人庐舍捕人”,“无故入人室宅庐舍,格杀之,无罪”。禁止吏、民夜晚进入民宅,哪怕官吏是为了捕人也不行,如果违反,即使被主人杀伤,主人也无罪。但这只是禁止夜入民宅,却没有禁止夜晚敲门。——任何法律也不会禁止晚上敲门。
武贵大声说道:“既然不违法,荀君又问小人此事作甚?”
“我问你自有我的道理。”
“什么道理?”
荀贞首先摆事实、讲道理,说道:“谚云:‘夜不过寡妇门’。王屠尸骨未寒,家中只她与女儿两个。你大晚上的喝完酒,醉醺醺跑去她家敲门成何体统?”
“什么夜不过寡妇门?小人只听过‘盗不过五女门’!”对荀贞的劝说,武贵嗤之以鼻,顿了顿,又道,“王屠死了,小人去慰问慰问,不行么?寡妇?寡妇又怎样?寡妇还能改嫁呢!”他叉腰而立,“陈平妇不就接连改嫁了六次,最后才嫁给了像陈平这样的好男儿大丈夫么?”
荀贞笑道:“不意你竟还知道陈丞相!”当时礼教未严,寡妇再嫁实属寻常,他也懒得给他纠正陈平的老婆不是寡妇再嫁,只顺着话说道,“……,寡妇自可改嫁,但你夜晚敲门,不觉得不合适么?要是被里中邻居、住户知道,王家妻子该如何见人?”
武贵冷笑,说道:“小人敲了王家的门,你怕对王家妇的影响不好。荀君,小人俺也没犯法呀,你来敲我的门,就不怕对俺的影响不好?”
程偃怒极:“老婢养的!”
武贵扬起脖子,说道:“骂人算本事么?瞧不惯、看不起,你有能耐来砍了俺呀?”
程偃试图把手臂从陈褒的手中挣脱出来,陈褒拉住不放。荀贞叹了口气,说道:“你我好好说话,你何必叫嚷?既往不咎,过去的就算了。我且问你,你以后能做到不去打扰王家么?”
方才程偃大力敲门的时候已经惊动了邻舍。武贵叫嚷的声音更大,远近宅院中有不少人陆陆续续地出来,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块儿,小声说着话,观望这边情形。
武贵这类人,人越多,他越来劲,从荀贞身边冲过,勾下腰,往程偃的腰边去蹭,用手摸着自己的脖子,叫道:“休欺俺黔首百姓,岂不闻小儿歌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今日俺一个小民,明日焉知不又是一个陈平?……,抽你的刀来!往这儿砍,往这儿砍!”
荀贞哑然:“这厮倒理想远大,想做一个盗嫂的陈平!”他早了解到当世风尚好大言,人皆有“丈夫之志”,武贵虽只无赖儿一个,但有此“壮志”却也并不可笑。
程偃气红了脸,抬脚便踹,却又被陈褒拽开。
陈褒一直在观察荀贞的面色,这会儿见他转过身,看着撒泼似的武贵叹了口气,心中想道:“不知荀君打的什么主意?武贵虽做得不对,可也确实没违反法纪,他如执意坚持不肯认错,至多打他一顿,但像他这样的无状儿,越是打他,越适得其反。王家母女两人,可挡不住他去闹事。……,荀君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准备怎么收拾武贵?”
荀贞提高声音,压住武贵的叫嚷,问道:“我再问你最后一遍,你以后能不去打扰王家么?”
武贵哪里肯应?撞破天似的叫道:“要么你杀了小人,要么就别……。”
荀贞道理讲过、人情讲过,仁至义尽,没工夫再和他交缠,不等他说完,迈步就走,经过陈褒身边时,说道:“将他带去亭舍,关入犴狱。”
武贵的叫喊戛然而止,呆了一呆,质问道:“俺犯了什么法?你要将俺关入犴狱?亭长,你可别以为小人不懂律法!你这么做,当心俺去官寺击鼓喊冤。”
荀贞停下脚步,转回身,看着他,问道:“你认得许仲么?”
武贵正嚷嚷,下意识地答道:“谁不认得?”
“你既认得许仲,我带你去亭里问一问,不行么?”
武贵目瞪口呆。程偃和陈褒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一个哈哈大笑,一个嘴角轻笑。
程偃接过绳子,陈褒拿住武贵的左臂,脚往下扫,轻轻巧巧将之摔倒。武贵试图挣扎,程偃力大,稍微一按,他就哎哟痛叫,没费什么劲儿就把他给绑上了。
围观的里中诸人再看荀贞时,多了几分畏惧、几分尊重。尊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武贵;畏惧,是因为荀贞看似和气,却翻脸无情,出手如此狠辣。
和县衙通缉的要犯许仲牵涉到一块儿,谁都能猜得出来,武贵这次铁定要脱层皮了。
荀贞注意到了里中诸人的眼神,面上从容,心中想道:“自来亭中,我就琢磨该如何立威。本想在许仲案上下手,却不料在武贵身上实现。也算歪打正着。”
武贵不复方才的滚刀肉作态,他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吓得嘴唇都在发抖,颤声叫道:“荀君!荀君!小人知错了,再不敢了。你就把小人放了吧。许仲的下落,小人怎会知道呢?”
程偃扯着他,龇牙笑道:“你现在当然嘴硬,说不知道。等到了亭里,试试乃翁的手段,也许你就能想起来了。”
武贵哀声求饶:“程翁、程翁,你就是小人的阿翁!小人的亲阿翁!你饶了小人吧,小人真知道错了。”
荀贞啼笑皆非,这叫什么人?一动真格的,立马就软了下来,不但软,连尊严都不要了。他暗自摇头,心道:“都是轻侠之流,与许仲比起来,却有天壤之别。……,呸!这等人也配称轻侠?”
里长送他出去,经过处,各家出来看热闹的人纷纷后退,恭敬地长揖行礼。
他这是第三次来南平里了,头两回,路上碰见的人虽也有向他问礼的,但哪里比得上今天?不过只收拾了一个武贵,就得到了南平里诸人的恭敬,他想起了刚才在敬老里时听到的一句经文,心道:“‘一亭有刚强亭长,一亭不敢言’。……,也许,获取威望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扭脸瞅了瞅武贵,冲他微微一笑。
武贵毛骨悚然,腿上一软,差点瘫倒在地。
经过王家院门时,荀贞看见了王家妻子。
她跪坐在门内,似乎专在等他,等他过来,俯下头,素拜行礼。
在里中诸人的视线中,在王家妻子的跪拜中,荀贞出了南平里。
第十九章 恶奴
三个里跑完,已经傍晚。回到亭里,陈褒问如何处置武贵。
荀贞哪儿会将这点小事看在眼里?只吩咐将之丢入犴狱,任凭程偃整治。
杜买比他回来得早,正与繁尚对坐在桓表下下棋,看他们归来,起身相迎,瞧了眼面无人色、一副大难临头样子的武贵,问道:“怎么了?”
陈褒三言两语解释清楚。
杜买也看不起武贵这种人,啐了口,鄙夷地说道:“这小婢养的,早该整治整治他了。郑君在时,俺就想抓他,提了几次,可惜因无确凿证据,不能明其犯法,郑君都没同意。”
繁尚凑过去,幸灾乐祸地拍打武贵的脑袋。武贵比他个高,他翘起脚,连拍了好几下,转脸向荀贞请命:“荀君,这厮嘴尖人滑,程偃老实,怕是问不出许仲的下落。让俺来问他吧!”
本亭中向有刑讯逼供,都是由繁家兄弟为之。他两人是本地人,荀贞本是出于照顾他二人的心态,怕他两人抹不开情面才交给程偃的,此时见繁尚自告奋勇,自无不允,说道:“那就交给你二人问话。”
繁尚高兴应道:“好咧!”与程偃一道,将不住告饶的武贵拖去后院犴狱。
“杜君,春里等处情形如何?”
繁阳亭辖区内六个里,依次是:春里、北平里、繁里、安定里、南平里、敬老里。
杜买答道:“俺将县君的命令悉数传达给了他们。”汇报完情况,又道,“许仲也是胆大,在闹市里杀人,难怪县中震怒。如今全县齐动,他怕是难逃追捕。”摇了摇头,似是惋惜。
黄忠本在鸡埘边撒食儿,这会儿撒完了,走过来,拍了拍手,把残留在手上的鸡食儿打掉,接口说道:“当日在大市上,不是有人说许仲早跑去了许县?咱们县里边声势再大,估摸也没啥用处。说到底,还得看许县那边。”
杜买往后院看了看,有点担忧地说道:“许仲出了名的孝顺,咱们将许母扣押亭中,不知会不会惹恼他?”想起了一种可能,问黄忠,道,“老黄,你说他会不会偷跑回来?”
“偷跑回来?回来见他阿母?”
“对啊。”
“……,他虽然孝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吧?县中如此震怒,他如果回来、被抓住,明摆着难逃一死。”
杜买想了想,确也是这么回事儿,放下心来,说道:“你说的也是。”
荀贞问道:“许母起床了么?”
黄忠答道:“起来了。”
“吃饭了么?”
“许季端给她,她勉强吃了点。”
“我去后院看看。”
……
对荀贞关心许母这件事儿,亭中诸人都没有意见。
程偃、陈褒是敬重许仲,对他母亲当然也毕恭毕敬。杜买、繁家兄弟等也认识许仲,晓得他的声名,敬畏他的威势,自也不敢对许母有不恭。黄忠年岁大了,一来怜悯许母年迈,有同病相怜之感,二来荀贞是亭长,他服从命令,所以也无半句反对。
荀贞来到后院,还没进屋,先碰上了许季。
“大兄回来了。”
瞧许季的样子,是刚从屋内出来。荀贞笑道:“在陪阿母说话?”
“是的。”许季看向犴狱,眼中透出疑惑神情,问道,“那人犯了律法么?刚听见他凄声求饶。”
“一个泼皮无赖,不必理会。”
许季转回视线。他的心思原也不在武贵身上,只是被武贵惊动,知道荀贞回来了,所以特地出来,想问几句话。荀贞岂会猜不出他的想法?当下低声说道:“二兄早出了颍阴,县里就算翻个底朝天也找不着他的。你不必太过忧心。”
许季怎能不忧心?他忧心忡忡,迟疑地说道:“我听游徼左高言称:县君已传文许县,请其协助。”
“你没找人去许县报讯么?”
“那天大兄走后,我就托了家兄的一个朋友去许县传讯,但不知找着人没有。”
“二兄闾里大侠,名声远扬,所过处,必有贵人相助。”荀贞把史巨先的话重复一遍,安慰许季,“你且放宽了心,必不会有事。”
“唉。”
许季长吁短叹,吐露腹心之言,说道:“我的父亲早逝,长兄夭折,三兄亦早亡。二兄名为我兄,实养我如父,如今他为阿母报仇,触犯律法,亡命江湖。阿母日夜以泪洗面。我每次见此,都不由自责、悔恨。早知今日,为何我不先去寻那王屠?也免了二兄受罪、阿母难过。”
许母受辱时,许仲不在家,他在家。
他不似许仲勇武使气,只是书生一个,加上年岁也小,虽也恼怒,却没想过去找王屠。后来,许仲去报仇,他也拦过,但是,正如他所说“许仲虽为他的兄长,实养他如父”,他又怎么拦得下?而且,当时他也没想到许仲会把王屠给杀了,本以为最多打骂一顿而已。
荀贞劝慰了他几句,拉住他的手,说道:“走,陪我进屋,和阿母说会儿话。”
许仲站着不动。
“怎么?还有话说?”
许季抿着嘴唇,像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问道:“大兄,我很感激你对家母的照顾。但我能问问你,这是为什么么?”
是啊,荀贞和许家非亲非故,也不是许仲的朋友,一个刚来上任的亭长,为何会对一个案犯的母亲如此照顾?许季虽年少,不太通人情世故,但人聪慧,对此迥非常理之处早看出来了,只是一直没找着合适的机会问。
荀贞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句俗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心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照顾你的母亲,我怎能得到敬爱豪杰的名声?”
这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自然不能直言相告。
他肃容说道:“卿兄纯孝,为报母仇不惜舍身。乡中豪杰,谁不敬重?我虽只是个微末的亭长,却也识得英雄。只恨权小,不能为卿兄脱罪!何况仅仅是帮助照顾一下阿母呢?”
他的态度非常诚恳,许季犹豫了片刻,选择了相信。
……
荀贞在后院陪许母说话,前边来了一拨旅人,车马甚众。
杜买、黄忠迎将上去。
一人驱马近前,停在亭舍的台阶前,没下马,便坐在骑上,横矛在前,问道:“这里是繁阳亭舍么?”
“正是。”
“听说你们这儿是周边最大的亭?”
“对。”
“我家主人要在你处借宿,速将房舍清扫干净。”
这队旅人气势十足,杜买、黄忠分不清是官是民。黄忠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贵人来自何处?”
“汝阳。”汝阳属汝南郡,离颍阴二百里远近。
“可是因公事路过?”
“问这么多作甚?”持矛的骑奴一脸不耐烦,不过还是回答道,“不是因公事路过。怎么?不为公事,你这里便不能借宿么?”
亭舍不但要招待过往官吏,也允许百姓投宿。面前这队旅人,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黄忠哪敢儿说个“不”字,弯腰陪笑,说道:“当然不是。……,只是,舍中房屋有限,怕安顿不下来这么多人。”
“有多少房,打扫多少房。别的事儿,不用你管。”
“诺。”
杜买、黄忠把两扇院门尽数打开,请他们进来。
那骑奴却不肯,说道:“尔等先将房舍清扫干净。”瞄了两人一眼,问道,“谁是亭长?”说了半天话,才想起问谁是主事人,可见根本就没把这小小的“亭”看在眼里。
黄忠说道:“小人亭父,他是求盗。不知贵人来到,亭长尚在后院。”
骑奴挥了挥手,说道:“去,去,叫他来。”
杜买、黄忠不敢多说,应了声是,倒退着回入院中。刚才这队旅人来时,黄忠已叫陈褒快去通知荀贞了。荀贞正好从后院出来,三人碰上。
听得院外马嘶人响,荀贞问道:“是谁人路过?来投宿的么?”
此时暮色渐深,入夜便要宵禁。颍阴离此地几十里,宵禁前肯定赶不到。这个时候来,显然是为了投宿。
“没有说。只说是从汝阳来,姓周,不是为公事。……,荀君,他们请你出去。”
荀贞才上任没有几天,这是头回接待投宿的客人,虽不知对方底细,但听这阵势,不是官宦出身,也必为地方豪族。他略整衣袍,大步流星,从院中走出。
出得院外,他张眼看去,只见官道上停了几辆辎车,皆双辕单马,车边有御者扶辕。车队的周围散布了二三十个或骑马执矛、或步行带刀的奴仆随从,还有四五个婢女打扮的妇人、少女,亦跟在车后。
辎车与轺车不同。轺车贱,辎车贵。轺车多为敞篷,而辎车有帷盖,两边可以开窗,四面屏蔽,封闭较严,可挡风遮雨,车身也大,铺陈设施,可卧、可居、可乘,较为舒适。这种车,最先只用来载物,故名为“辎”,后也用来乘坐。
“尔即亭长?”
“是。请问贵人尊姓?”
“周。”
荀贞脑筋急转,想从籍贯、姓氏判断出对方的来历,很快想到了:“汝阳,周氏。周宣光的后人么?”敛容作揖,问道,“可是五经纵横的周氏么?”
“咦,你这小小亭长,倒是有些见识。”
周宣光,名举,其父为故陈留太守周防,其人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京师号称“五经纵横周宣光”,历任两千石的高官,曾被拜为侍中,与杜乔等七人分行天下,查处贪赃、安抚百姓,天下称之,号为时之“八俊”。三十年前亡故。
他的儿子周勰,初以父荫拜为郎中,后辞官归家。当时“跋扈将军”梁冀贵盛,海内从风,凡被其征命者,无不委质从命,然而周勰却接连推辞了三次,不肯降身;后又受太尉、司徒、州中的几次辟举,依然不就。延熹二年,在梁冀被诛后,他“年终而卒”,去世后,蔡邕为他写了诔碑。
从周举的祖父周扬到他的曾孙周恂,六世单传,皆有名当世。
周勰早就去世了,现在周家的男子只有两个,周恂和他的父亲,来者必为其中之一。说起来,荀贞出身荀氏,也是名门,并且颍阴荀氏的名声比汝阳周氏大得多,这个时候,他应该自报家门,上前叙话。
只是,他现为亭长,身份不太恰当,因此闭口不提,只道:“不知贵客登门,有失远迎。”看了看前呼后拥的车队,为难地说道:“贵家从者人众,舍中陋仄,怕屋舍不足。”
“刚才已对你亭中的亭父说过了,只管将屋舍尽数清扫干净就是。”
荀贞站在亭舍门前,正能看到车队全貌,见中间的一辆车打开窗,车内有人伸出手招了招,车边一锦衣人过去,垂手躬身,恭恭敬敬地听里边说了几句话,连连点头应诺,从车马队中走出,来到舍前,站直了腰,昂首挺胸,颐指气使地对荀贞说道:“你亭中有房舍多少?”
“小屋五间,大屋一处。”
“这么少?”来人大为不满,举头打量舍院,问道,“观你亭舍规模,应是前后两进,怎么只有这么点屋舍?……,你带俺进去看看!”
荀贞又没骗他,自无不可,带着这人回入院中,边走边介绍:“前院此屋,是给求盗、亭父以及亭卒住的。”那人“鞥”了一声,问道,“后院呢?”
“后院现在住了三个人。一个是我,两个是在逃案犯的亲人。”
“什么在逃案犯?”
“前几日,亭部出了桩贼杀案,在下奉令将案犯的母、弟扣押亭中。”
这人不置可否,在前院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