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最风流-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贞应道:“是。”心道,“皇甫嵩这是老成之言。”皇甫嵩确有名将之才,“将不因怒兴师”,时刻都需要保持着冷静的心态,也只有这样才不会中敌人之计,落入敌人的圈套,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不管敌人怎么打算,怎么做,我方只管按照对己方有利的部署来做就是。

皇甫嵩笑对荀贞说道:“贞之,你六日内连复两城,斩贼渠帅二人,那黄劭之名,我也是曾有听闻的,乃是汝南黄巾贼中的一员猛将,竟被你一战斩杀,又杀贼数千,实为大功一件,我会给你请功的。你连日征战辛苦,且带你部兵卒休整几日,到朱将军来后,我等再议该如何破贼。”

荀贞应诺,告辞出帐。

他麾下兵卒不多,只有一千余人,皇甫嵩已令人提前给他们筑好了营垒。

他带部入到营中没多久,一个军候带着一队兵卒,抬着猪羊美酒送了过来,说道:“司马征战有功,这是将军的犒赏。”

荀贞谢过,令宣康、李博收下,叫来许仲、荀成、刘邓等各曲长官,将这些犒赏分发了下去。

他做这一切的时候,陈到都在他的身边跟着,心道:“荀君与兵卒同甘共苦,也难怪他部下的义从如此勇锐。”荀贞见他若有所思,笑问道:“叔至,在想什么呢?”陈到恭谨答道:“适才闻司马言,皇甫将军说贼营中有名骁将名叫吴霸,我听说过此人。”

“噢?我倒是忘了你是本郡人。这吴霸是何等样人?你且说说。”

陈到应诺,答道:“这吴霸是……。”话才说了几个字,荀贞又叫他停下,召来戏志才、荀攸、宣康、李博、许仲、刘邓、典韦诸人,一块儿听他说。荀贞对诸人说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是汝南,不是颍川,我等人生地疏,不熟悉情况,不利与贼接战。叔至是本郡人,了解贼军底细详情,我请他给你们说说贼军的情况,都好好听着。”诸人应诺。

荀贞的将帐不大,坐不下这么多人,众人便在他将帐前、军旗下的空地上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听陈到讲解。

陈到颇是不好意思,先冲诸人作揖行了个礼,谦虚地说道:“我对贼兵的详情也不是太清楚,只是对贼兵的几个渠帅略有了解,便捡我熟悉的给诸君说一说罢。”荀贞笑道:“你不用客气了,快讲吧。”拉住他,叫他坐在自己身边,令诸人安静,听他讲解。

陈到说道:“那我就先说说吴霸。吴霸,鲖阳繁阳亭人……。”又是才几个字,被刘邓打断,刘邓奇道:“鲖阳繁阳亭人?”陈到不知他为何将自己的话打断,但还是应道:“是。”

不但刘邓惊奇,众人也都惊奇。荀贞笑道:“不意汝南也有一个繁阳亭!”对陈到说道:“叔至不知,我昔日就颍川做过亭长,做的便是繁阳亭长,只不过我做的这个繁阳亭长是在颍阴西乡,而不是在汝南鲖阳。”

陈到这才知刘邓等人为何惊奇,他心道:“荀君是颍阴荀氏子弟,名门出身,没想到却做过亭长。”亭长是斗筲小吏,是供人驱使的“贱役”,与颍阴荀氏这个出身太不般配了,这引起了陈到的好奇,心道:“日后若有机会,我当问问荀君为何去做一个亭长。”心中这样想,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他虽然年轻,却是个稳重的人,笑了一笑,说道:“原来是这样!”

荀贞说道:“你接着说。”

陈到应道:“是。”接着往下说道,“吴霸此人有勇力,十余岁即以勇烈闻名乡里,黄巾起后,他从了贼,因有勇名,在彭脱麾下做了个小帅。这个人勇而无谋,不足为虑。”

荀贞颔首。荀攸插口问道:“彭脱呢?”汝南黄巾军中这么多渠帅,荀攸对彭脱最感兴趣,毕竟彭脱乃是汝南黄巾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就与波才在颍川黄巾中的地位一样。

陈到说道:“彭脱乃是固始人,他家离吴霸家不远,故此吴霸才为他所用。他家中贫困,本是个漆工帮佣,后来信奉了妖道,因为人仗义豪爽,又有些智谋,慢慢便在妖道中地位上升,做了固始一县的头目,又后来他去了一次冀州,听说被张角收为弟子,回来后身价就大不同了。此次吾郡妖道作乱,他被全郡各支贼兵拥为了头目。”

戏志才问道:“你说此人仗义豪爽,颇有智谋?”陈到说道:“是啊,往昔我在郎陵就常听人提起他的名字,有的人甚至夸赞他是汝南大侠。”“大侠”者,说的是游侠。

荀贞心道:“也是,若非有游侠脾气,也不会被汝南黄巾举为头领。”

颍川黄巾军的头领波才是豪强出身,汝南黄巾军的头领彭脱则是贫人出身,他俩出身虽不同,但相似的地方却是皆有游侠习气,都豪侠仗义。

荀贞再又问道:“我听说汝郡太守赵谦就是败在了彭脱之手?”

陈到答道:“是。吾郡赵太守连战连败,最后被彭脱围住,大败而溃。我听说,他带着残兵突围逃遁,现在可能在定颍一带。”陈到的这个消息没错,赵谦确实就在定颍。定颍在征羌南边,吴房北边,昨天孙坚已进至吴房,听说赵谦从定颍南下,已经赶去与朱儁会师了。

荀贞说道:“我闻城内的贼渠帅有名者还有龚都、何仪、刘辟,他们又都是怎样的人呢?”

陈到答道:“龚都、何仪都是我郡豪强。刘辟,……。”说到刘辟,他恨之入骨,紧紧攥住拳头,强忍恨意,勉强保持着客观的态度,说道,“此贼是慎阳人,离吾县郎陵不远,少年游侠,有名于江淮间,是一个很有勇力的人。我听说,他曾和奔牛角力,并听说他曾与猛虎搏斗,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头老虎。”

两汉之时,贵族们为了取乐,有时会让人与猛虎或者其他的猛兽搏斗。这个刘辟可能参加过这样的搏斗竞技。不过这话听入刘邓、典韦、许仲等人的耳中,他们却很不以为然。

许仲还好点,他性深沉,脸上又蒙着黑巾,外人看不到他的表情。刘邓哼了声,说道:“荀君号为乳虎,这刘辟能与猛虎搏斗,并将猛虎打死?他这是在羞辱我家司马么?等来日交战,我必取他首级!”荀贞哈哈大笑,说道:“我自号乳虎,他自打死猛虎,这又有何干系?”对此不以为意。

陈到说道:“刘辟确实勇悍,诸君万不可小视。黄巾贼攻打郎陵时便是以此人为首。我当时应侯相之召,在城上守城,亲眼见此人披重甲,持双刀,援城而上,前突横斩,接连手刃数十守卒,我郎陵失陷就是因为此贼!只可恨我那时离得远,没等我杀过去,城门已破。无奈之下,我只好突围归家,本想护着我的父母出城,谁知、谁知,在街上碰见了一股杀入城中的贼兵,我独力难支,我的父母遂死在贼手!痛也,痛也!”说到伤心处,他虎目含泪,复又振奋,握住刀柄,恨声说道,“我父母虽是死在贼兵之手,那股贼兵也被我痛怒之下杀了大半,但是归根结底,祸害却是刘辟!此贼不死,我恨不消!”

荀贞握住他的手,说道:“我等已屯兵西华城外,叔至,你的仇必能报也。”劝解安慰了陈到一番,对诸人说道:“能在数万贼兵中脱颖而出为贼渠帅的都不可等闲视之,叔至方才所言甚是,你们不可轻敌。”诸人不管是真心接受的、抑或是跃跃欲试、想要与吴霸、刘辟一较高下的,在听了荀贞的命令后都伏下头,恭声应是。

陈到虽在伤痛之中,但看到这一幕,却也忍不住心道:“辛瑷、典韦、刘邓、姜显、江禽、陈褒诸人,我虽没见过他们的身手,但从他们的行止举动就可看出必都是如虎豹也似的勇士,而在荀君面前,他们却都俯首帖耳。荀君若非有大能者,不会得到这干虎狼之士的服膺。”

通过辛瑷、刘邓、典韦、许仲、江禽、陈褒等人在荀贞面前的表现,陈到更加敬重荀贞了。

第九十六章 会师城下(下)

西华本也是一个侯国,光武皇帝封他的姐夫邓晨为西华侯,后因无嗣而国除,复改为县。

说起西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名叫戴封,济北刚人,本朝和帝时人。这个人真是一个“至诚君子”,未出仕时在路上遇到盗贼,财物悉被略夺,唯余缣七匹,贼没有发现,戴封追上去给他们,说:“知诸君乏,所以送给你们。”贼惊道:“此贤人也。”尽还其器物,后来出仕,对策第一,被擢拜议郎,再迁西华令,时汝、颍有蝗灾,独不入西华界,汝南督邮行县到,蝗虫跟着大至,这可能让这位督邮很没面子,当天就离开了,而他一走,蝗亦顿除,一境奇之。起蝗灾的时候通常大旱,这一年不例外,又逢上大旱,戴封祷请无获,乃积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于是远近叹服,都认为他是有德行的人。

戴封的故事,荀贞是听荀衢说的,听后也是啧啧称奇,为何独西华无蝗他搞不清楚,但是这场暴雨他却可以肯定是来得凑巧,如果来的不凑巧呢?他当时很想问问荀衢:“若是戴封被火烧死了,还会‘远近叹服’么?”儒家讲“天人感应”,“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因为光武皇帝之故,本朝盛行谶纬之学,天人感应之说更是被绝大部分的儒生奉信,所以这个问题荀贞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

屯兵西华城下,荀贞不觉回忆起了在他求学时发生的这一段小故事。连着两天,他陪着皇甫嵩出营登高,观望西华城防和城外兵营的动静。五天后,朱儁、孙坚率部来到,汝南太守赵谦随军至。赵谦年有四十多岁,这阵子他连战连败,东躲西藏,麾下郡兵死伤殆尽,十不存一,日子过得艰难,气色很不好。荀贞与他相见,以子侄辈的礼节行礼,并奉上荀爽的问候。

听到荀爽的问候,赵谦自觉没有脸面,长吁短叹,拽着胡须,苦笑说道:“连战连败,全郡陷落贼手,生灵涂炭,愧对天子厚望,我没有颜面活于世间了!”赵谦是蜀郡人,口音很重。他家世代簪缨,其祖赵戒历仕安、顺、冲、质、恒五帝,司空、司徒、太尉都当过,其从父赵典,与李膺、荀昱等并列“八俊”,历任两千石,延熹九年,举荀爽至孝,其弟赵温胸有大志,初为京兆郡丞,叹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嫌郡丞一职低微,遂弃官归家。

皇甫嵩安慰他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汝南贼二十万众,公以些许郡兵支撑到现在很是不易。我等对汝南地形不熟,公向有清名,深孚汝南民望,还要多赖公之助才能破贼定乱。”

赵谦说道:“一切皆从将军军令。”

……

朱儁来到,两军会合,皇甫嵩前几天已试过汝南黄巾的战斗力,并在这几天里尽观城内外黄巾的防守布置,可以展开攻城了。

让朱儁部休整了一天,次日,以皇甫嵩部为主,朱儁部为侧翼,出动了万余兵马开始进攻。

欲要破城,先得把城外的黄巾兵营给打掉,要不然在攻城时会腹背受敌。黄巾军城外兵营的主将是刘辟,副将是吴霸,面对汉军的进攻,两人带兵出营,与之厮杀。西华城头,彭脱、龚都、何仪诸将齐至,观望战事。为防他们出城袭击,傅燮带了五千人守在城外,严阵以待。

果如皇甫嵩、陈到所说,这刘辟、吴霸当真骁勇非常,面对万余汉军的进攻,他两人丝毫不惧,刘辟亲率部众正面迎敌,身先士卒,驱马扬尘,持矛奋战,呼喝不断。吴霸率五百骑兵居外策应,以为奇兵,每当刘辟部被汉军攻出一个破绽,他便率众疾击,将之打退。正奇相和,非常难缠。从下午战到黄昏,汉军没有能占到什么便宜,黄巾军也没打胜,各自收兵归营。次日再战,一如昨日,汉军猛攻多次不能破阵,反被刘辟、吴霸觑空反攻了两次。

这天战罢收兵,诸将聚于皇甫嵩帐中,商议战事。

傅燮蹙眉说道:“贼势盛,刘辟、吴霸皆勇将,我军仓促难克,不如徐徐图之。”

一句话惹恼了帐中一人,这人长身奋眉,大声说道:“战在神速,何徐图也?”

众人观之,却是孙坚。孙坚带兵从南路来,与荀贞一样,他是朱儁部的先锋,一路上攻无不克,接连克复了吴房、灈阳、上蔡等县,并接到了汝南太守赵谦,又旋即与朱儁合兵打下平舆,战功远过荀贞,连战连捷,正气盛之时。他自恃常胜,哪里肯退缩避让?

傅燮皱眉说道:“孙司马所言固是,奈何贼兵势众,贼将勇悍,如何取胜?”

孙坚昂然按剑,对皇甫嵩、朱儁说道:“明日请以坚为前锋,必破贼营!”这两天与刘辟、吴霸交战,孙坚、荀贞都没上阵。皇甫嵩壮其胆勇,也知他是朱儁麾下的第一勇将,当下应允。

次日,孙坚整部出营,皇甫嵩、朱儁派出了一万精兵在他后边,为他后阵策应。

皇甫嵩等人登上望楼,观他进击。荀贞没有上望楼,而是主动请令,带着本部人马停驻在营门外边,为孙坚等将掠阵,万一遇到危险,他好立刻救援。

荀攸、戏志才等文士没有出营,战场上刀枪无眼,荀贞担心他们会出意外,把他们留在了营中。许仲、刘邓、荀成、江禽等率步卒诸曲立在左边,辛瑷带着骑兵立在右边,荀贞在典韦、陈到、原中卿、左伯侯等的簇拥护卫下,站在步、骑之中,极目远眺,观瞧孙坚出战。

此时下午,阳光灿烂,万里无云,远近绿野,一条河水从西华北边流淌而过。

汉军和黄巾军的军营相隔约有七八里,从荀贞这个位置看去,因为天光正好,可以看到敌营里高高的望楼,迎风招展的旌旗和如一条长龙也似出营迎战的黄巾兵卒。两边营中战鼓不绝。

他收回远望的视线,往前边看去。

只见孙坚部出营一里后停了下来,在军候、屯长等军官的指挥下,千余人列成了一个方阵,盾牌在前、弓弩在中、矛戟在后。列成阵势,随着战鼓之声,复又缓缓向敌兵前行。

孙坚骑着青骢马,披甲持矛,带着祖茂、吴景、韩当、程普诸将行在最前。

于其后,是皇甫嵩、朱儁派出的万人精锐,这万人精锐跟着孙坚部出营,等孙坚部列好阵,继续前进后也跟着前行,不过只又前行了两里就停了下来,没有再往前走,而是布阵等待。如果孙坚败敌,那么他们就掩杀上去,趁胜攻营,如果孙坚失利,那么他们就接应孙坚归营。

战斗将要展开,鼓声、号角和远处黄巾军兵营中士卒们络绎出营的动静、掀起的尘土使得气氛有些压抑。原中卿仰头望了望日头,抹了下额头,说道:“这才刚四月,天就这么热了?”忍不住问荀贞,“荀君,孙司马今日能破贼么?”

荀贞心道:“我怎么知道?”

前两天的战斗他没有参加,在望楼上旁观,汝南黄巾的战斗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比颍川黄巾强得多,刘辟矛甲驰马,悍勇无匹,多次亲带兵冲击,凡其至处,汉军无不靡碎,万余汉军不但不能破他之阵,还曾差点被他破阵。吴霸来去如风,侵略如火,带着他那五百骑,在交战的战场上驰骋自如,每当汉军略占上风之时,他就会奔突冲袭,每次都能将汉军的攻势打退,将局势扭回。荀贞大概计算,这两天被刘辟、吴霸手杀,死在他俩手下的汉军兵卒不下五十,其中包括一个军候,两个屯长,当之无愧的虎将两个。

黄巾军兵营中战鼓沉闷,不断有兵卒出营,于营前列阵。可能是看出了汉军这次是想以少量的精锐首发冲阵,刘辟、吴霸将出营的兵卒也分成了两个部分,前队较少,约三千人,大多披甲,显是精锐,后为主力,通过军旗、列阵的长度和厚度,荀贞粗略计算,大概有一万人。

在前队的侧后方有数百骑兵,其首领是一个黑甲持矛的骑士,此人便是吴霸。

荀贞心道:“吴霸似乎擅长突袭,从他列阵的位置来看,应该和前两天一样,若是文台得利,那么他就会再次从侧翼发起突击。”因为相距太远,没有找到刘辟的军旗,也许他还没有出营,也许在后阵。

两军列阵完毕,举枪相对前行。鼓声隆隆,彼此相距越来越近,在大约还有百步的距离时,汉军营中骤然鼓声大作。荀贞默听鼓音的节奏,却是皇甫嵩下了军令,命孙坚突击。

鼓声中,荀贞看到孙坚扭脸向后叫喊了声什么,随后策马举矛,向敌阵冲锋。

第九十七章 孙文台单骑陷阵

孙坚奋矛挥剑,催骑率部向黄巾兵卒的军阵冲去。可能因他人马太少,只有千余人,刘辟这次没有亲自迎战,而是由两个亲信勇将率领着前队的这三千甲士迎击。

荀贞在营门外看不太清楚,令人把坐骑牵来,立到马上,极目远眺,看到黄巾军前队布的是与孙坚部类似的方阵。其实两军交战,能够使用的阵型通常也就那么几种,方阵是最常见的。汝南黄巾军兵卒摆出的这个方阵虽不及孙坚部的齐整,然而较之颍川黄巾却是天壤之别。颍川黄巾基本上就没摆过阵,进攻或防守时都是松松散散的一个“散兵”阵形。

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汝南黄巾的战斗力要比颍川黄巾强。

荀贞心道:“这应是他们连战连胜,并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整编训练之故。”

虽然离敌我战场的中心有三里多远,但阵中敌我两军数千人的奔跑、喊杀声却清晰入耳。荀贞也是久经战场的“老将”了,观望孙坚与汝南黄巾作战,虽然牵挂孙坚,但因知孙坚的猛鸷,并不是很紧张,还是较为放松的。

孙坚骑马挥矛,与黄巾军短兵相接。

尽管战场上敌我合计不到五千人,但五千人冲锋、撞击到一处,却也是人山人海。

荀贞只来得及看到孙坚驱马挥矛,将迎上来阻挡他的几个黄巾兵卒挑走、刺死后就看不到他了,只惊鸿一瞥他驰马奔入黄巾阵中的背影,很快他的这个背影也被黄巾兵卒淹没了。

随在孙坚后边的祖茂、吴景、韩当、程普诸将或者指挥一部兵卒跟进,或者带着亲兵护卫在他的左右,也相继进入黄巾军的兵卒潮涌之中,一个接一个地被淹没其中。

到得最后,荀贞能看到的只有敌我数千兵卒的厮杀,数千兵卒混在了一块儿,占满了两军营间的这块交战之地,入眼遍是矛起刀举,入耳皆为呼喊厮杀,人与人拼搏奋战,鲜血四溅。

典韦、陈到、原中卿、左伯侯等人屏息远观。

看着孙坚部与黄巾兵卒厮杀,刘邓难以按捺,这两天荀贞部没有上战场,他早就战意旺盛,斗志昂扬,一边看着三里多地外的敌我厮杀,他一边提着双铁戟,手指在铁戟柄上摩挲,一心想要参与其中。他看了多时,也早找不着孙坚等人的踪影,只看到孙坚的军旗于黄巾军的阵中在稳定而快速地向前推进。他离开本曲队伍的前边,小跑到中间荀贞的马边,叫道:“荀君!连战了两天,贼兵撑不住了。孙司马推进极为迅速,我等也上吧?就凭咱们的勇武,必能扩大战果,说不定还能把眼前这股黄巾兵卒彻底击溃,趁势攻入营中!”

荀贞转脸斥道:“前边敌我接战,我等之任是掠阵,接应孙司马自有前边的主力万人在,非到败时,轮不到我等上阵。你身为一曲之长却擅离职守,离开你曲部卒,跑来我这里,你这不是头一回触犯我的军法了,想再挨鞭笞么?快点回去。”

刘邓满不情愿,但是荀贞的命令他向来无条件服从,悻悻地转回本曲。

着急参战的不止刘邓,远望孙坚部长驱直进,典韦、陈到、原中卿、左伯侯等人也都很兴奋。

典韦、陈到是后来者,比较拘束,尽管想参战,忍住不说。原中卿、左伯侯与荀贞相熟已久,他们没啥顾忌的,左伯侯性子沉稳倒也罢了,原中卿急不可耐地说道:“荀君,阿邓说得有理。你看孙司马与贼兵接战至今不到两刻钟,他的军旗就已经深入到了贼阵中间,至多再过两刻钟,他就能把贼阵贯穿了!这个时候正是我军急击之时啊!荀君,下令吧,咱们也上去,去帮孙司马把这股贼兵彻底击垮,趁胜攻入贼兵营中。”刘邓、原中卿跟着荀贞打了这么多场的仗,平时荀贞又常给他们讲说兵法,举过去的战例,对兵事已很熟悉了。只是,他们能看出眼前孙坚得利,是该汉军再接再厉、扩大成果之时,荀贞又岂会看不出?

荀贞回首往营中的望楼上望了眼,皇甫嵩、朱儁现正在望楼上观战。皇甫嵩、朱儁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他们肯定也看出来了这一点,可是他两人却都没有下令把后继部队投上去。

荀贞心道:“前两天黄巾兵的战斗力很强,与我军鏖战两日,我军不占便宜,今日却突然如此疲软,竟被文台在半个时辰内突入数百步之远,眼看就要溃散战败。就算文台勇猛,也不应该胜得这么轻易。此中或许有诈!”他本是比较轻松的观战,此时却不禁为孙坚担起忧来。

孙坚身在阵中,当局者迷,如果没有察觉到黄巾军今日的异常,很可能就要陷入危险之中了。想到此处,荀贞令道:“传令:各曲做好作战准备。”

亲兵们去各曲传令。步卒、骑士纷纷检查兵械装备,骑士还要检查战马的状态,一时铠甲拍动、战马嘶鸣之声在营门前响起一片。便在这时,荀贞看到,可能是后阵的黄巾兵卒因为见到前队将要战败,故此坐不住了,起了一阵骚动后,一彪军马出阵,这彪人马为数不少,约有千人,只因相距过远,看不清旗号。同时,停驻在前队后侧翼的吴霸部五百骑也出现异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