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最风流-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贞挥手令部队停下,叫戏志才暂时代替他指挥,带着荀攸和原中卿、左伯侯等亲卫催马过去。对面这三个人也徒步向前。

两下在官道上合拢,荀贞下马,行礼问道:“敢问足下大名,可是东阿令遣来的么?”

中间那高个子之人回礼说道:“在下程立,正是奉吾县县君之令来助王师破贼,请教足下?”

此时双方站在一块儿,荀贞才发现跟在程立左右的那两个人个子其实也不低,各约有七尺余,只是因为程立太高了,这才显得他俩矮小。荀贞的身高不低,折合后世大约一米七六、七七这个样子,但仍需得仰视,才能看到程立的长相。先入眼中的是一部胡子,黑亮茂密,嘴不大,鼻很高,两眉如剑,双眼炯炯有神,观其相貌,约有三十来岁,正当壮年。

荀贞心道:“程立,程立?”他隐约记得这个名字似乎是三国时期一个著名谋士的原名,但一下子想不起来,回答说道:“在下荀贞,皇甫将军麾下佐军司马。”瞧了瞧程立腰中的佩剑,心道,“我听说这程立本是东阿名士,因为黄巾之乱,东阿县丞王度聚众造反,东阿令逃走,城中无主,他联合县中大户薛氏,夺复东阿,找到县令,遂共守城。……,此人乃是人杰。”绞尽脑汁,扒捡记忆,想要找到此人后来的改名。

程立“噢”了声,说道:“原来足下便是荀乳虎!久仰君之威名,今天终得一见。”可能是惊诧荀贞的年轻,上下打量了荀贞几眼,然后给荀贞介绍身边两人,这两人却都是姓薛,料来应是县中薛氏的子弟。

要说起来,这个程立的确如荀贞的评价,是个“人杰”。王度作乱,县令逃走,程立和县中吏民最先也是出城奔逃,逃到县外的东山,后来因见王度无意守城,在烧毁了仓库、抢掠过后出到城外,在城西四五里处驻扎,便乃起意夺回县城,先说服了不舍得抛弃家业的大户薛氏,接着又用计欺骗不愿从他收复城池的吏民,因为畏惧王度兵乱,吏民不肯从他回城,他就对薛氏说:“愚民不可计事。”偷偷派遣了几个骑士在东山上举旗,大呼叫道:“贼已至”,然后带头下山往城里奔去,吏民惶恐惊乱之下,奔走随之,一举把县城收复。收复了县城后,他又找到县令,共同守城,打退了王度的进攻。

这整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没有足够的洞察力和勇气,换个普通人,别说成功了,恐怕连为之都是不敢为之的。就不说别的,首先,王度的叛军就在城西几里外,程立可谓是在叛军的眼皮子底下夺回了东阿;其次,当时东郡遍地黄巾,在这样一个大的形势下,程立却毫不畏惧,不但不怕东郡黄巾的报复,而且牢牢地守住了县城。胆、智,缺一不可。

不但有胆,有智,从他对薛氏说的那句话:“愚民不可计事”,也可看出此人的刚傲,并从他用计欺骗百姓回城,也可看出此人狠辣的手段。百姓不是心甘情愿跟着他回城的,万一他失败了,那这些百姓可以说都是被他骗去送死的。

荀贞说道:“程君与薛氏诸君夺回东阿,使东阿得以保全,保全了一县百姓,功莫大焉。皇甫将军亦知君名,曾对在下夸赞过君之胆勇智谋。足下今又率众来助王师,忠义可嘉。”程立望了望荀贞后边的汉兵,七八千汉兵旌旗林立,战马嘶鸣,虽然是停驻站立,但自有凛冽的杀气扑面。他问道:“荀君从仓亭来,那卜己定是已然被擒了?”

“皇甫将军遣我追击卜己,幸不辱命。”荀贞给程立介绍了荀攸。荀攸比荀贞出名早,荀攸的诸父也比荀贞的长辈有名,程立却是早已闻听过荀攸之名了。荀氏乃天下名族,程立言谈之间,非常客气。说了会儿话,程立说道:“道上非久谈之所,不知荀君这是要往哪里去?”荀贞笑道:“皇甫将军令我歼灭卜己溃军后,便在此地等待听令。我正欲往东阿去。”程立说道:“县中已备下了劳军的酒肉,荀君,请。”

荀贞传下军令,数千汉兵起行,程立等在前引路。荀贞骑在马上,望着前边程立高大的身材,在一众青壮的簇拥之中,如鹤立鸡群,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了此人后来改的名字:“程立、程立,可不就是程昱么?”

第一百三十章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五)

程昱,字仲德,本名程立,少时常梦上泰山,双手捧日,因后来被曹操改名为程昱。由他在前边引路,荀贞等率部后从,傍晚时到了东阿城外。

东阿城墙高厚坚固,城外的田里有些光着上身的农人劳作,通往县门的路上时有带剑的行人来往。农人和行人大多是东阿的县民,见到王师来到,或立于田中观望,或闪避道边,见到程立后,这些人都恭敬地行礼,可以看得出来,程立在东阿的民望很高。

只是不知,这民望是他本来就有的,还是因他夺回并守住了东阿而得来的,当然,最大的可能性是两者兼有。荀贞心道:“东郡沦陷大半,唯东阿等寥寥数城不失,待皇甫将军与我等平定了东郡后,这程立的名望定会再上一个台阶了。”

全郡多半沦陷,没有失陷的这几个县城基本是黄巾兵从头到尾就没打下过的,只有东阿是先丢失了后又被程立用计夺回,可谓是一枝独秀。程立本就是东郡名士,再经此一役,他的胆智谋略将会为更多的人知晓,其名望自然水涨船高了。

看着前头程立高大的背影,荀贞叹道:“此即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

东阿令带着县中吏员在县外相迎,薛氏的家长薛房等也随从迎接。离城五里,荀贞停下部队,令许仲、刘邓、江禽、何仪等指挥兵卒就地驻扎,带着荀攸、戏志才、宣康、李博等文士并及原中卿、左伯侯等侍卫亲兵继续前行,在县城外见到了东阿令与薛房等人。

东阿令年约四旬,单只观其外表,倒是轩轩然,个头不低,七尺余,印绶带剑,颔下蓄须,像是个昂藏丈夫,谁却能想到,这样一个相貌威武的人却竟在县丞王度作乱后仓皇逾墙走?薛房三十多岁,大腹便便,其貌不扬。

荀贞一边和他俩见礼,一边心中想道:“这个东阿令却是运气好,不知上辈子积了什么阴德,治下有程立这样一个人,要不然,只他遇乱翻墙逃走这一条,等到战后怕就难免会落个罪责处分,现在却是不但没有什么罪责了,反而更有了一份守土之功。”

也可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东阿令对程立非常的礼敬,和荀贞说十句话里倒是有八句话都在看程立的脸色。程立直称不肯随他回城县中的百姓为“愚民”,此时面对堂堂一县之令也只是保持了面子上的礼节,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这个东阿令很是不屑,却是与薛房有说有笑。这也难怪,东阿令空有皮囊,没有才干,自是会被程立这样才高刚傲的人瞧不起。从见到程立起,到想起程立就是程昱,再到此时,荀贞一直在暗暗观察他,把他一路上和现在的表现尽数看在眼里,心道:“一样米养百样人。这要是换了文若在此,对东阿令的态度定不会这样啊!”荀氏儒学传家,讲究的是上下有序、尊卑守礼,荀彧温润如玉,就算上官是个无用之人,他也不会表现出轻蔑之态。

在县门外说了会儿话,东阿令邀请荀贞、荀攸等人入城。荀贞婉拒了,笑道:“将军令我击灭波才残部后,便就在东阿县外暂驻,以候军令。这城我就不进了。”闻他此言,东阿令、程立、薛房都颇是惊讶,再三邀请,荀贞执意不肯。东阿令瞧了眼程立,程立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也不强求了。县君,县里不是早就备下了劳军的酒肉么?要不等会儿就直接送到营中吧!”东阿令连声说道:“好,好。”

荀贞一揖作别,自带着荀攸等转回驻营处。程立望着他远去,由衷赞道:“久闻皇甫将军治军严明,军纪森严,果然不假!”

扎营于野外和住宿于县中肯定是不同的,野外的条件艰苦,县里的环境舒适,能做到至城不入的带兵将校可以说是实在不多。荀贞、荀攸、戏志才等转回暂驻处,路上,戏志才忽然嘿然一笑。荀贞问道:“志才,缘何发笑?”

戏志才骑在马上,转头往县门处回望了眼,见东阿令、程立等已然归城,转回首,笑与荀贞说道:“适才你与东阿令、程立、薛房交谈,东阿令唯唯诺诺,时刻看程立面色,这东阿县的县令倒不似东阿令,而竟是程立了!此人真是恃才而傲。”

荀贞宽容地说道:“有才之士,大多如此。”话虽说得宽容,心中却是惋惜暗叹。在记起程立就是程昱时,他甚是惊喜,也起了招揽之意,但这一路走下来,在暗中细观了程立的言谈举止后,他却不得不暂且放下了这个念头。以程立的这份恃才而傲,只凭他一个区区的佐军司马,恐怕是万难将之招揽到自家门下的。

宣康“咦”了一声,指着道边,说道:“那是谁人?”众人转目观之,见前边一两里外,田地边儿上站了一个散发持杖的老妪,正在高叫些什么,田中劳作的农人们听到她的叫声,皆立起身上,很快丢掉手中的农具,纷纷聚拢过去。这老妪叫嚷了几声,转身往县门处行去,她所经过之处,路上的行人也都跟了上来,不多时,在她后边就聚集了数十人。一行人挤挤攘攘,从荀贞等人的马边走过。在经过荀贞等人时,这老妪昂首挺胸,目不旁顾,倒是那些农人和行人中有的匆匆行了个礼。荀贞等勒住马头,回望他们远去。

荀攸蹙眉说道:“这老妪的打扮像是个巫祝,莫不是去祭祀什么的么?”原中卿从马上跳下,抓住一个才从田中奔过来的人,把他带到荀贞马前。荀贞和颜悦色地问道:“适才那老妪是何人也?怎么她一叫之下,你们连农活儿都不做了?这却是干什么去?”

这人不知荀贞的身份,但已知有汉兵来到,猜出荀贞必是带兵的将校,答道:“将军有所不知,吾县有一石人,能治病、能去灾,号为‘贤士’,适才那位老妪姓翁,乃是‘贤士’的巫祝,此前黄巾贼乱,荼毒一方,如今赖‘贤士’之力,卜己兵败,故此翁妪召我等前去祭拜。”荀贞点了点头,示意原中卿放他离去。

宣博很是不平,生气地说道:“什么‘赖贤士之力,卜己兵败’?卜己明明是被荀君打败的!”荀攸摇了摇头,说道:“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每当天灾战乱之时,这淫祠往往便就兴盛。程仲德也是个有才干的人,却怎么放任县中的淫祠不管呢?”

所谓“淫祠”,就是不在国家祀典的祠庙,是民间百姓自发兴起的对某人或某物的祭祀。淫祠之有,渊源已久,“西门豹治邺”就是一个有名的官吏惩治淫祠的故事。淫祠最大的害处就是浪费民财,淫祠的主持者巫祝往往借此敛财,造成百姓困穷。淫祠分很多种,有的祭祀的是“物”,如东阿的这个石头人,有的祭祀的古人,如项羽,有的祭祀的是“恶鬼”,害怕某鬼作祟,故此祭之,有的祭祀的是清官,说起来,荀氏的族人里也有被地方百姓祭祀的,便是荀淑,荀淑为当涂长,后出补郎陵侯相,死后,“二县皆为立祠”。

两汉巫风甚盛,淫祠几乎处处皆有。地方官员明知其危害,但迫于民意,又或者是害怕得罪神鬼,大多却不敢禁止,甚至有亲自祠庙的。本朝先帝信黄老道,因在延熹年间曾下诏“悉毁诸房祠”,但这个禁祠的旨意没有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到现在为止,只一个“景王祠”,只青州济南一地就有“六百余祠”。颍阴也有淫祠,荀贞转战颍川、汝南两郡,来东郡时又路经陈留郡等地,行军过处,在这几个郡里也见过很多很多的淫祠。对此,他是早已见惯不怪。宣康兀自不忿刚才那个农人所言之“如今赖贤士之力,卜己兵败”,忿忿不平地对荀贞说道:“荀君出生入死,讨贼平乱,历经数郡之战,从荀君出征的吾郡子弟至今已死伤数百,而彼等黔首却认为卜己之兵败是什么石头人的功劳!真是可恨可恶!荀君,去把这淫祠给它毁了!”荀贞失笑,说道:“叔业,何至于此!”

宣康跟着荀贞南征北战,虽然是以文士属吏的身份,甚少亲上战场,但视野已然开阔,见多了杀伐之事,也不觉带了些杀气,他愤然说道:“君征战南北,破贼溃阵,数郡赖君以安,百余万百姓赖君以存,以君之功,莫说小小淫祠→文¤人··书·¤·屋←,便是天神鬼将也要辟易三分!君若不想亲自出面,康愿为君毁此淫祠,扬君威名。”

荀贞笑道:“胡说!我有甚么功劳?平定数郡、安抚百姓,此皆皇甫将军之功也。叔业,你不要乱讲,这话若是传出去,还不被人笑掉大牙么?”他生性谨慎,虽然此时身边都是自己人,但却也不肯让人觉得他骄横跋扈。宣康固请之,荀贞正色说道:“淫祠固然害处极大,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今是将军麾下一司马,又不是东阿县令,毁不毁淫祠,不该由我说。叔业,你不要再说了。”

戏志才暗自点头,心道:“贞之虽功冠三军而谨守本分,不骄不矜,若只看他现在的温文守礼,又有谁能想象得出他在战阵之上的勇武不可当呢?”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一百三十一章 圣旨一下赴冀州(一)

淫祠之事由来已久,在民间根深蒂固,遍布帝国全境处处皆有,实在劳民伤财,老实说,荀贞对此早就厌恶,只是正如他所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尽管深恶痛绝,眼下他却是管不了,也管不得的。

回到军中,许仲等已指挥部卒搭建起了营地的雏形,最先建好的自然便是中军,荀贞没有直接去中军,而是先在营中转了一圈,检查了一下筑营的进度与细节,吩咐许仲等人,说道:“虽然我部在本地不会久留,但营区也要认真搭建,不得敷衍了事,外边的壕沟再挖得宽点、深点,栅墙搭得高点、坚固点,望楼等物也都要建起。”许仲恭谨应命。——行军打仗决定成败的往往是细节,智谋超众之将少有,大部分的领军将校其实也都是中人之才,战场争锋,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智勇,而是看谁犯的错少,所以荀贞在细节方面很注意,不但自己注意,并且言传身教,叫自己麾下的这些将校也都注意。

视察完筑营的情况,荀贞与荀攸、戏志才等转回中军。将帐里刚刚坐定,荀攸忽想起一事,又起身走到帐篷口,负手向西北边的大河望去,说道:“河对岸便是东武阳吧?”

荀贞答道:“不错。”

荀攸点了点头,回到席上坐下,笑道:“这东武阳县有一名士,贞之,你可曾听闻?”

荀贞问道:“你说的是?”

荀攸笑道:“此人姓陈名宫,字公台,少与天下知名之士皆相连接,名闻于州郡,亦有名于海内。”他低头想了片刻,接着笑道,“大约四五年前,他曾来过吾郡,也曾来高阳里拜谒过咱家的家长,你当时……,你当时好像不在县里,我倒是适逢其会,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陈宫?”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一世,对此人之名,荀贞都有耳闻。前世不说,只说这一世,他听荀衢讲过,说陈宫乃是东郡名士,性情刚直,在兖州颇有声名。

戏志才说道:“我听闻过此人之名,听说他少年早慧,年少时有过不少聪敏之举,因知名县中,后游学颍川、南阳、洛阳等地,与天下名士相交,遂名动州郡,乃至闻于海内。”

说着话,他往帐外望了眼,帐外暮色深深,兵卒们持板筑营,劳作之声不绝于耳,荀成带着本曲兵卒正巡营警戒,时有持矛披甲之士从远处经过,有饭香飘入帐内,却是中军的伙夫已做好了饭。东阿离黄河约有十来里地,虽相距不近,但也不远,坐于帐中,只觉空气湿润。戏志才收回目光,说道:“东武阳与东阿不同,早被黄巾贼攻下,凡被黄巾贼攻破之城必遭烧杀掳掠,吾等一路北上,颍川、南阳、陈留,多见被荼毒之家,黔首被害,衣冠残破,也不知这陈宫逃没逃得过此劫?”

荀贞心道:“他肯定逃过此劫了。”

东郡属兖州,颍川属豫州,两郡尽管相隔不远,但却是分属两州。自入兖州以来,荀贞明显觉得“荀氏子弟”这个名号远不及在颍川、汝南时好用了。汉人重故土,乡土观念很强,表现在政治上便是“视郡如国”,“视郡守如君”,表现在士族的身上就是不同州、不同郡的士子往往会结成一个“地域集团”,互相联姻、互相提携,同时为了争名求胜,又常会与别的“地域集团”公讦论难,乐此不疲。就别说豫州、兖州这两个不同的州了,便是颍川、汝南这两个相邻的郡,在面对阉宦时,两郡的名士固然团结一致,但在内部却也是“论争”多有的。许多年后,孔融就代表汝南士子与陈群起过一场争论,孔融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汝颍优劣论》,夸赞汝南士子,贬低颍川士子,孔融并与荀悦、荀祈等荀氏家族的成员争论过肉刑、圣人和孝等话题。孔融专与颍川士子为难,固是有存心与曹操作对的原因,但从中却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士子间确实存在竞争和一定的排外性。故此,荀氏子弟的名号在兖州不如在颍川、汝南好用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说荀贞今天见到程立,这要把程立换成是颍川的士子,对荀贞肯定是热情有加,而程立对荀贞虽也很客气、礼敬,但就荀贞的感觉来说却总觉得有点疏离。因此之故,此时他虽听荀攸提起了陈宫之名,也知道陈宫是个多谋之人,但心中却没多起多少涟漪,记起程立便是程昱时,他还生过一点招揽笼络之心,而此时却是根本就没这个心思了。

帐外亲兵进来,说道:“东阿令遣人送来了些酒肉,说是劳军的。”

虽然招揽不来程立,也没什么心思招揽陈宫,但既到贵地,却也得礼数做足,以免被人误会傲慢自大,故此荀贞马上站起来,对荀攸、戏志才说道:“我等出去迎迎。”出帐迎上送酒肉之人,却是东阿县的主簿,荀贞请他帮忙向东阿令、程立代转谢意,收下了酒肉。

在东阿县外停驻了三天,其间,程立又来过一次,与荀贞、荀攸、戏志才坐谈了会儿。

荀贞问起东武阳等黄河对岸诸县的情况,程立说道:“吾郡黄巾贼之主力悉在濮阳、白马,河对岸并无多少贼兵,拢共四五千贼兵,分布在八县之内,各县贼兵多者千许,少者只有三四百,今且又波才授首,群贼无首,以司马八千之众,大胜之威,击之如击腐木,不需皇甫将军再遣兵马来,只司马一军便足以将此诸县尽数收复了。”

荀贞麾下的诸人闻此,一个个都面露喜色。

黄河对岸有八个县,如能将这个八个县收复,这可都是军功。东郡共有十五城,八个县相当于半个郡,这份军功如果放在一人的身上,就算在朝中没有背景,也足能给他换个黑绶铜印带带,即使平摊到诸人的头上,加上诸人以前的军功,等到战后也足可以封官加爵。

只可惜现实总不如想象的美好。

三天后,看送俘虏和卜己首级去白马的辛瑷部众归来,带回来了一道皇甫嵩的将令,这将令让刘邓、典韦、江禽、江鹄诸人大为不满,却是皇甫嵩令荀贞交还之前借给他的那五千步骑,并令荀贞归入北军五校的一个校尉的指挥之下,等这个校尉到后再西渡黄河,击东武阳、阳平,取发干,同时,皇甫嵩还派遣了另外两个将校分头渡河,攻取余下诸县。

刘邓带头,领着江禽、江鹄、高甲、高丙、大小苏等人来将帐里找荀贞,第一句话就说:“荀君,皇甫将军这分明是在抢功!卜己是被咱们击败的,凭什么让那北军的校尉和那两个什么什么将校渡河抢功?程立不是说了么?对岸诸县就没什么守贼!只我等一支人马就足以把它们悉数收复!皇甫将军不公!”

江禽跪拜在刘邓的后边,偷觑了眼荀贞的表情,见荀贞不动声色,当下偷偷捣了捣跪拜在他身边的高甲。高甲昂头嚷道:“老刘说得对!荀君,皇甫将军这明显是偏心!我等自在颍川从皇甫将军以来,历次鏖战,哪次不是打先锋?舞阳击波才,是咱们先破的波才的阵!西华击彭脱、刘辟,又是咱们先杀入的刘辟的大营!东郡击卜己,是咱们先打下的韦乡,又是咱们在白马浴血死战,困住了近万贼兵,皇甫将军这才能轻松收复濮阳。攻复濮阳,又是荀君你主动请缨,马不停蹄追击卜己,日夜不息疾行百余里,激战仓亭,一举擒杀卜己!在我等出生入死的时候,那什么北军的校尉和那两个什么什么将校又在做些什么?那会儿怎么不见皇甫将军派他们出战?我等蹈危履险,苦战连连,好不容易把卜己擒杀了,皇甫将军却遣那几个将校出击了?这不明显是在抢咱们的功么!我不服!”

江鹄、高丙跟着大叫:“我也不服!”

苏则、苏正兄弟比较稳重,没跟着江鹄和高氏兄弟叫嚷,但也都是一脸的不服气。

荀贞一一看过他们,却谁也没答理,而是点名江禽,说道:“伯禽,你也不服么?”荀贞对自家麾下的这些故人旧部了如指掌,非常熟悉他们的脾气性格,刘邓性直,藏不住话,高甲、高丙兄弟和江鹄脾气暴躁,苏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