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陵新传-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见乎词,跃然纸上。

文章认为“八项主张”大有新意,主要有:一、两岸能否和解,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共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完全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插手台湾问题的部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承诺放弃动武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二、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江泽民表示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前来,他愿意接受台湾当局的邀请赴台。希望彼此都向前看,捐弃前嫌,不算旧帐。失去的是国共之间的“意气”,得到的是共同振兴中华。

三、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同胞。中共欢迎台湾务党派、各界人士前来共商国是,一起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文章最后说,台湾的前途在于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在于回归祖国,舍此别无选择。“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盼台湾国民党当局、李登辉先生三思。

《华侨报》4日也在一篇题为《北京等待台湾善意的回应》的文章中说,江泽民提出的八条,无论对台湾还是大陆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是北京在新形势下就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的主张,希望台湾有一个善意和良性的回应。联手统一和复兴祖国大业,共同缔造中华民族兴旺富强的明天。

文章认为,对台湾来说,“江八条”,也是个历史的机遇。尽管一个中国的原则,双方想法不尽相同,但其它七点当中有不少是台湾方面喜闻乐见的。如重申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等。至于明确表示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立场以及“欢迎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的建议,也应说是有建设性的。东南亚报纸纷表称赞东南亚报纸也纷纷发表社论或评论,称赞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北京发表的促进国家统一的讲话,为海峡两岸关系出现新的突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北京对台政策出现重大突破》的社论中说,江泽民提出的两岸统一大业八项看法和主张,虽然是大陆对台政策的坚持和继续,但其新意和突破却极其明显。这八项看法和主张确实为化解海峡两岸关系僵局,使双方关系出现新的突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社论认为,台湾当局若能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则海峡两岸恢复良性互动关系,甚至正式开始和平统一谈判,是可以期待之事。

菲律宾《世界日报》评论称,江泽民在这篇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不仅向台湾同胞拜年,而且讲话以台湾问题为核心,即谈到现阶段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就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八项重要看法与主张。评论指出,综观江泽民的整篇讲话,有的放矢,合情合理,可以说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建议书。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又一次具体建议,台湾当局如何对此作出反应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社论认为,江泽民提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的八点主张,建议两岸领导人互访而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这将有助于两岸关系朝积极方向发展。

《欧洲时报》高度评价巴黎出版的华文报纸《欧洲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江泽民主席在关于国家和平统一问题的讲话中提出的八点建议。文章指出,这些建议既表现了极大的诚意,又切合实际,“如能实现,当是中国人民之福。”这篇题为《两岸高层互访是诚恳实际的建议》的文章说,江泽民主席表示愿意访问台湾,“共商国是,亲自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加强交流和合作,作为国家领导人,这是大胆的也是诚恳的作为。悠悠万事,统一为大,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依归,此议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果能实现,当是中国人民之福。”

《欧洲时报》的文章指出:“中国统一是中国人的事,与任何别的国家无涉,如果坚持要在国际场合才能见面,于情于理都过于牵强。”

文章说,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对打破目前两岸政治僵局,对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对开拓两岸的经济及各领域的关系将发挥积极而有力的作用。近年来台湾的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台湾当局的态度又十分暧昧,曾使两岸关系一度冷却。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八项主张给关心中国统一的人们燃起了新的希望。

文章最后强调,早日实现中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文章希望台湾当局、各党派和各团体的热心人士作出回应,付诸行动,首先实现第一步,即摒弃两岸敌对意识,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为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节李登辉抛出“六条”

在“国统会”发表讲话1995年4月8日,李登辉以“总统”兼“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身份,主持“国统会”改组后的第一次会议,并在会议讨论议程后发表谈话。

李登辉讲话摘要如下:不容讳言,两岸分离对峙40余年,累积的敌意与误解自难立即消弭。然而,面对新的情势,两岸都必须以新的体认,采取务实的作为,促成真正的和谐,才能塑造中国再统一的有利气候与形势。因此,针对现阶段的情势,为建立两岸正常关系,我们提出以下的主张:一、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追求中国统一民国38年以来,台湾与大陆分别由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治理,形成了海峡两岸分裂分治的局面,也才有国家统一的问题。因此,要解决统一问题,就不能不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探寻国家统一的可行方式。只有客观对待这个现实,两岸才能对于“一个中国”的意涵,尽快获得较多共识。

二、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加强两岸交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骄傲和精神支柱。我们历来以维护及发扬固有文化为职志,也主张以文化作为两岸交流的基础,提升共存共荣的民族情感,培养相互珍惜的兄弟情怀。在浩瀚的文化领域里,两岸应加强各项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并进一步推动资讯、学术、科技、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三、增进两岸经贸往来,发展互利互补关系面对全球致力发展经济的潮流,中国人必须互补互利,分享经验。台湾的经济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而大陆的经济发展则应以台湾作为借鉴。我们愿意提供技术与经验,协助改善大陆农业,造福广大农民;同时也要以既有的投资与贸易为基础,继续协助大陆繁荣经济,提升生活水准。至于两岸商务与航运往来,由于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有关部门必须多方探讨,预作规划。在时机与条件成熟时,两岸人士并可就此进行沟通,以便透彻了解问题和交换意见。

四、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双方领导人借此自然见面本人曾经多次表示,两岸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自然见面,可以缓和两岸的政治对立,营造和谐的交往气氛。目前,两岸共同参与若干重要的国际经济及体育组织,双方领导人若能借出席会议之便自然见面,必然有助于化解两岸的敌意,培养彼此的互信,为未来的共商合作奠定基础。我们相信,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的情形愈多,愈有利于双方关系发展及和平统一进程,并且可以向世人展现两岸中国人不受政治分歧影响,仍能携手共为国际社会奉献的气度,创造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新时代。

五、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炎黄子孙须先互示真诚,不再骨肉相残。我们不愿看到中国人再受内战之苦,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因此,于民国80年宣布终止动员戡乱,确认两岸分治的事实,不再对大陆使用武力。遗憾的是,四年来,中共当局一直未能宣布放弃对台潮金马使用武力,致使敌对状态持续至今。我们认为,大陆当局应表现善意,声明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不再做出任何引人疑虑的军事行动,从而为两岸正式谈判结束敌对状态奠定基础。本人必须强调,以所谓“台独势力”或“外国干预”作为拒不承诺放弃对台用武的理由,是对中华民国立国精神与政策的漠视和歪曲,只会加深两岸猜忌,阻挠互信。两岸正式谈判结束敌对状态的成熟度,需要双方共同用真心诚意来培养酝酿。目前,我们将由政府有关部门,针对结束敌对状态的相关议题进行研究规划,当中共正式宣布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后,即在最适当的时机,就双方如何举行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进行预备性协商。

六、两岸共同维护港澳繁荣,促进港澳民主香港和澳门是中国固有领土,港澳居民是我们的骨肉兄弟,1997年后的香港和1999年后的澳门情势,是我们密切关心的问题。中华民国政府一再声明,将继续维持与港澳的正常连系,进一步参与港澳事务,积极服务港澳同胞。维持经济的繁荣与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港澳居民的愿望,也受到海外华人和世界各国的关注,更是海峡两岸无可旁贷的责任。我们希望大陆当局积极响应港澳居民的要求,集合两岸之力,与港澳人士共同规划维护港澳繁荣与安定。

台湾舆论褒贬不一李登辉发表有关两岸关系的六项“政策宣示”后,台湾舆论及各党各界迅速作出反应。4月9日,台湾各主要报纸都全文刊登了李登辉的讲话并发表了社论。社会各界人士也都透过各种新闻媒体表达了看法、意见、解读和评论。总的来看,绝大多数台报对李登辉六项主张加以吹捧,认为是对江泽民主席八项主张的“善意回应”,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部分舆论指出,李登辉讲话“了无新意”、“未有突破性宣示”,有些提法和做法“不务实”或“不切实际”。

《中央日报》在社论《面对现实,才能促进两岸关系正常化》中说:“李总统这篇讲话是继政府公布国家统一纲领及台湾两岸关系说明书后,又一篇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一篇促进台海两岸关系正常化的文件,自必受到台海两岸中国人适度的重视。”社论在逐条阐明李讲话的六个要点之后说:“总括地说,李总统的这项谈话,明白地表达了我们严正而坚定的立场,也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兼顾了现实,而为两岸关系的促进,创造了比以往更明显而良好的气氛。”

《中国时报》在社论中说:“李总统就当前大陆政策发表重要讲话,重申基本立场并提出六点具体作法,一方面既在提供未来大陆工作的原则根据,一方面也在回应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就对台政策提出的八点看法和主张。李总统这篇讲话,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应有重要意义。”“李总统在讲话中,为维护台湾2100万人的安全、福祉与权益,表达了明确的立场,并且在态度及作法上,也显示了务实的思考与善意的回应。”“李总统对中华民国国家主权的坚持,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表现。今天中华民国在台湾决无以牺牲主权原则来换取妥协之理。”“李总统对大陆政策的宣示,反映了中华民国政府与人民的基本共识,也掌握了开展两岸关系的重要环节,对维护两岸和平共荣与开拓民族之光明前途用心深长。”社论在最后说:“我们在表示认同与支持的同时,也期待在政策决定之后能早日策定具体可行的方法与步骤,加以落实,使两岸关系由此迈向新境,达成预期的绩效。”《台湾新生报》在解析李登辉讲话的社论中认为,李登辉讲话“是继江泽民除夕谈话之后,两岸领导人首度隔海对话”,“不但极受海内外重视,同时也将会对今后两岸的互动具有实质的影响”。社论说:“综观李总统讲话,在全文3000字之中,完全是以民族大义、国家统一、全体中国人的福祉为重,所提主张,充满了务实、期待、善意和诚意”。

与其他各报调子不同而又具有一定深度的评论,是《联合报》一篇题为《将两岸对话直接诉诸全体中国人的支持!》的社论,社论首先认为:“国统会已停开两年四个月,这次开会,也是形式胜于实质;国统纲领更已与现实脱节,形同其文,现在却决定‘文字和内容也无修改必要’,可见近几年推动的大陆政策已经搁浅触礁。”社论尖锐地提出:当前大陆政策面临的境况正是:形势逼人!何去何从?评论认为,李登辉讲话“措辞相当友善,却似未有突破性的宣示”,而其“关键仍在中共未能承认我方的‘主权与治权’的事实”。文章就“如何破解此一僵局”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降低议题层次”,认为台湾当局“一直以争取对等地位为主要目标”,但把“对等地位争议”提升到两岸”互相承认国号”和所谓的“元首外交”层次,“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必然制造僵局”。“我们怎能冀望中共能在这个层次有所退让?”应当“暂时从这类最高层次的尖锐问题上转移开来”,而不应把“国号及元首层次的对等问题视为一切大陆政策的‘前提’,这才是‘务实’的大陆政策!”二是“改变折冲战场”,认为“应当将两岸折冲的主战场回归于两岸之间,而不宜迷信在国际上公开交火的效用”。评论说:“大张旗鼓地参与联合国与元首外交,恐怕均是声势上的效果大于实质意义,甚至是利在一时,祸在未来。”文章批评台湾当局近几年“不惜在国际外交战线进行激烈的政治交火,而在两岸协商会面的场合,均亟力避免谈论所谓政治性议题,只顾在技术问题上打转”,“这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易图难,甚至是舍民族而求国际的作法”。社论最后说:“当然,以台湾形势的凶险,我们有必要寻求外国友人的援手,但更应勇敢地将两岸的对话直接拆诸全体中国人的公评与支持!具体作法即是将两岸对话向政治议题发展。”综观《联合报》社论的主调,似与李登辉讲话主旨相悖。

朝野各党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李登辉讲话评价不一。共同点是都强调了两个重点,一是承认“分裂分治的事实”,二是呼吁我承诺对台不使用武力。国民党人士多赞扬李讲话,而民进党则认为“并无新意”,质疑李讲话能否为两岸关系带来新出路。从“台独”立场出发,民进党秘书长苏贞昌还攻击李登辉“在全体人民对国家定位尚未形成一致共识前,一再以统一为前提提出两岸政策主张”。新党领导人王建煊则认为李登辉谈话与“江八点”是“各说各话”,而“李六点”又“了无新意”,“乍看之下似乎对解决两岸问题有关系,实质上并无助益”。

港报认为未能为两岸关系开创新局香港《天天日报》4月9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李江论点,泾渭分明》,全文如下:李登辉昨天在“国家统一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阐释台湾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期望,并作为对江泽民春节前的讲话作出正式回应。

江泽民在讲话中曾说:海峡咫尺,殷殷相望,总要有来有拄,不能“老死不相往来”。季登辉回应曰:提升民族情感,珍惜兄弟情怀。两人对两岸的不可分割之骨肉情,充分肯定,这对于“一个中国”的认同,对于抗拒“台湾独立”,感情上是共通的。

李登辉的“李六点”,第一、三、五点涉及当前的政治情势和两岸的政治观点;第二、三点是文化、经贸问题;第六点则有点特别,是台湾首次正式期望介入港澳主权的回归,“集合两岸力量,与港澳人士共同规划如何维护港澳繁荣与安定。”

港澳问题,回归有期,过渡期内百般事情是否顺利,端赖英国、葡国是否有善意的合作,但无论如何,大陆的工作早已顺利展开,保持“繁荣稳定”是主权回归后的终极目标。台湾对港澳问题,作为一种期望,当然很好,但台湾能够承担什么“无可旁贷的责任”,就很难设想了!

衡量“李六点”和“江八条”,我们认为,可从两方面看:第一,关于

第二、三,点的两岸交往,包括文化体育、学术科技、经济贸易方面,两岸的共识性高,具有共同意愿加强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但在交流的进程中如何推向最高境界的“三通”,李登辉仍然抱持谨慎的态度,诿之涉及问题相当复杂,主张宜缓勿急,这也就是台湾先前一再担心的“安全问题”。不过,由于共识存在,也由于两岸在客观上有加强文体科技交流和推动经贸的需要,两岸直接“三通”也不是可以长此拖下去的!

第二,在政治领域内,“李六点”的态度相当鲜明,也可说是综合了前此表达过的论点,首先是要求大陆承认分裂分治,台湾是一个政治实体;其次是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台湾要超越目前只参加国际经济和体育组织的范畴;再其次是要求大陆正式宣布放弃对台澎金马使用武力,方可筹划结束敌对状态的谈判。上述三方面的回应,是台湾寻求政治定位和对大陆关系的政策性取向,基本上与“江八条”是泾渭分明的。

总之,台湾认为直接“三通”时机未成熟;两岸负责人见面只宜在国际性场合;至于政治性谈判也被认为为时尚早,需有前提。准此以观,大门虽开着,条件未配合,“李六条”未能为两岸关系开创新局!

香港《联合报》4月9日刊登一篇特稿,题为《李六点江八点各弹其调》,全文如下:两岸意图绕开事务性协商与民间交流,直攻高层政治谈判,搏取对方让步。经过双方领导人表态后,“李六点”与“江八点”虽然丰富了民间交流的变奏,但显然未能响起共舞的主旋律。

双方这番高来高去的对话,政治上各自坚持,无异互向对方就两岸关系的核心主张提出否决。台湾坚持的“分裂分治”、“中共先宣布放弃武力犯台”、“两岸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自然见面”,大陆方面一概拒绝;台湾也不接受大陆方面所提高层领导人非对等政府的互访邀请,及缺乏放弃武力犯台前提的结束敌对谈判。仅余“一个中国”及“炎黄子孙不再骨肉相残”涵意不清、限制重重的模糊交集。

一轮的互相否决,发挥创造力解决两岸交往政治困局的空间,遭大面积锁死,以两岸最高领导人之尊表态后,再期待任何一方短期间改变立场妥协让步,冒朝令夕改,不见容于两岸政治现实的风险,自不可能。也导致两岸之间,除非出现极为戏剧性转机,两岸政治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易有重要突破,仍将局限于事务性协商,及朝野政治人物游走两岸传话的层次。

大陆方面对这次交手的内部评估,如何透过两岸千丝万缕关系呈现下一步意向,和缓或强硬派主张之间的消长,值得注意。而双方幕僚的言论也有惹人玩味之处,包括大陆传话的所谓“一个中国意涵可暂时不提”;台湾总统府发言人正式直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附加“”号,再度建议两岸以经济体领导人名义晤面,国统纲领可弹性解释等,勉强在层峰之下留存一点进退空间。

跳脱离开政治局面,两岸表态后,民间往来的交集则广阔得多。台面上现存的议题就有:双方共同肯定中华文化传统,李登辉总统明确主张加强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江泽民建议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不以政治分歧干扰两岸经济合作;李登辉提议协助改善大陆农业,预作规划两岸商务与航运往来并在时机与条件成熟时和大陆商谈等。以目前两岸事务往来之繁复,两会就劫机犯遣返等几项议题拉锯不休。要消化两岸领导人这次提出的民间事务性建议,恐怕要好一些日子。

两岸民间往来不断,政治寸步难行,有它现实的基础,两岸之间,任何缺乏基础的冒进,急于一时,未必有利于未来。

日通讯社说缺乏新意时事社4月8日播发该社当天发自台北的一条消息,题为《李登辉讲话缺乏新意可能影响总统竞选》,摘要如下:台湾的李登辉总统8日就中台两岸关系正常化问题发表的讲话,尽管事前大造舆论,内容上却缺乏新意。

李登辉谈话虽然就结束敌对状态问题同意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的建议,为形成信赖关系海峡两岸进行磋商的可能性已进一步增加,但是讲话却说这是以宣布“不使用一切武力”为前提条件的。然而,中国对台湾独立的动向想要保留军事选择权,因而李登辉讲话提出的前提条件是中国所难以接受的前提条件。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其建议中曾说,两岸领导人可以互访,但不同意在国际舞台上举行去谈。对此,李总统的讲话同台湾的一贯主张没有任何变化,仍坚持在国际会议的场合举行自然而然的会谈。

据台湾人士说,台湾方面原本已经研究了更深入的建议,但是由于中国方面在不久前李总统的出访活动中阻挠其访问以色列,国此台湾方面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结果只停留在原来的立场上。

李总统讲话所以从整体上看缺乏新意,是因为台湾认为当前要认清中国领导机构权力的发展趋势。还有,李登辉总统本身在明年春暖花开时节也将面对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