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陵新传-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恩来对赫尔利说:“将军,你一定要首先把这个方案拿给蒋介石本人看。不要让宋子文看见,他会制造障碍的。”赫尔利同意了。

但是,他一到重庆,就把这个文件给宋子文看了。事情到此也就告吹了。赫尔利原先以为国民党会就范。他所不知道的,正是他身边的有些美国人所告诉他的,任何对国民党当局所作的善意,不可能总是行得通的。

在重庆,赫尔利对戴维斯说,要是统一谈判破裂,过错不在共产党,而在蒋介石。但是,戴维斯本人也不打算就此放弃对蒋介石所怀有的信心。虽然他认为“不应当无限期地支持一个政治上破了产的政权”,但是他在11月15日说:“我们不应当在现在这个时候抛弃蒋介石。在这个时候抛弃他,对我们是害多利少。我们暂时还应当继续承认蒋介石的政府,给他以名义上的支持。。组织一个使共产党占有满意地位的联合政府,是我们打破这种僵局最可取的办法。。”

蒋介石立即提出了一个三点方案来取代赫尔利的五点方案。国民党提出的建议原则上是共产党要服从国民党,而不是与它平起平坐。

周恩来把这个方案带到了延安。

赫尔利仍然希望能实现某种和解,尽管他没有理由感到乐观。他很快写信给罗斯福说:“打败日本当然是首要目标。但是,我们大家都明白,要是中国的两大军事力量不能达成协议,那么,内战就很可能随之爆发。”

这是赫尔利能够告诉罗斯福的最好消息了。

11月17日,罗斯福倒的确有好消息告诉他:总统任命他为驻华大使。

赫尔利当天就接受了这一任命。

延安的中国共产党人愤怒异常。他们本已接受了赫尔利提出的条款,现在国民党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案。显然,赫尔利对之表示了赞同。

毛泽东、周恩来对包瑞德说:“赫尔利将军说,我们要是放弃自己的主张,就能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假如我们被蒋委员长捆住手脚,那世界的承认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毛泽东当时大发雷霆,他指责美国人既提五点建议,又同意蒋介石的三点建议。并说延安不是傻瓜,也不是篮子,要靠人施舍。

包瑞德很吃惊。中国人发脾气就等于是丢了面子,而毛泽东已是怒气冲冲,差不多变得粗鲁起来了。

在重庆,当包瑞德尽职地把发生的事向赫尔利做了汇报后,赫尔利也发起火来。包瑞德后来说,这火主要是“对我发的,因为我做了汇报。事实上,我感到有必要提醒他注意,我并不是毛泽东,我只是可怜的老包瑞德。但是,自此我的厄运就来了。”

赫尔利将军一下子成了赫尔利大使。作为对他这一新身份的假意祝贺,他的部下立刻奉送给他一个新雅号:“将军大使”。

赫尔利撮第一次撮合国共合作的事就这样告终了。毛泽东和朱德称他是“小丑”,适成对照的是,蒋介石对罗斯福说,他把赫尔利看作是一个“罕见的、通晓人性”的人。

赫尔利二次撮合国共合作赫尔利第二次撮合国共合作是次年8月。在中、美、苏英等盟军的强有力打击下,日本被迫宣布投降。美国政府当时认为,如能不经内战而解决中共问题最为理想,因此由赫尔利建议由蒋出面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

当时的蒋介石一方面庆幸抗战的胜利,一方面却忧心重重。他在日本受降之日,写下了这样的感想:呜乎!抗战虽胜,而革命并未成功;第三国际政策未败,共匪未消,则革命不能日成也。勉乎哉。

8月11日,蒋介石获悉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立即下了三道命令:一、限令共产党军队“应该原地驻防待命”,不许再对日伪进行反攻、收复失地;二、指令国民党军队“加紧作战努力”、“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命令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以待国民党政府去“接收”,未经蒋的许可,不得接受任仍何改编。其目的不仅仅是要独吞抗战胜利的果实,更要消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对于蒋介石的反动阴谋,中国共产党早已洞察秋毫。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即曾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国民党党主要统治集团现在正在所谓‘召开国民大会’和‘政治解决’的烟幕之下,偷愉摸摸地进行其内战的准备工作。如果国人不加注意,不去揭露它的阴谋,阻止它的准备,那么,会有一个早上,要听到内战的炮声的。”

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抗战胜利时的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解放区已经拥有1亿以上的人民;人民军队发展到100万人,并有民兵200多万;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一百数十万党员的大党,而且政治上已经成熟,它完全能领导全国人民,越过前进道路上障碍,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针对着蒋介石国民党的“寸权必夺,寸利必得”的反动方针,毛泽东于1945年8月13日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话中,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革命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我党一方面要力争和平,反对内战;一方面又要对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内战的反gemin计划,作充分的准备。就是说,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派不抱幻想,不怕威胁,坚决保卫人民的斗争果实,努力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此时的中国,对日战争虽停,但国家陷入内部危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全国百分之九十的铁路停止营运;内河航运全部瘫痪,农村经济到了破产的边缘;中国两大政党之间的矛盾不断激烈化。。千疮百孔的中国不能再内战了,经历8年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不能再内战了。于是爱国各界人士呼吁和平统一中国。

而蒋介石需要的是时间,他需要时间进行全面内战的准备,需要更多的时间,把更大量的军队运往内战前线。于是便有了玩一次和平把戏的念头,一方面愚弄民心,一方面给美国人一个面子。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采纳张治中和吴鼎昌的建议,向延安发去了第一份电报: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等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念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8月20日,又发长电与毛泽东: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深望足(禁止)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奉电邀,务肯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毛泽东16日曾复电表示考虑。22日,又复电云:为团结大计,特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

同日,延安收到斯大林一封电报,谓中国不能打内战,否则中华民族有被毁灭的危险。

23日,蒋介石又一连发出第三个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和平”。

文曰:。。承派周恩来先生来谕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特备飞机迎迓,特再电驰速驾。

蒋介石发此电同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进行决策,毛泽东经深思熟虑,决定亲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慎重的权衡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毛离延期间由刘少奇主持中枢大计。

8月26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充分反映了他对形势的估计和对策。《通知》指出: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奇。com书、周恩来、王若飞三人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国民党在取得沪宁等地、接通海洋和收缴敌械、收编伪军之后,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假如此种局面出现之后,我党应当努力学会合法斗争的一切方式,加紧国民党区域城市、农村、军队三大工作(均是我之弱点)。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可忘记。8月27日,延安来了一架美国飞机,美国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促驾”来了。

蒋介石之所以选中张治中到延安,第一是因为他与周恩来在20年代同在黄埔军校任职,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张治中为军事教官,两人私交较深;

第二是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张治中是从未与中共军队作战过的极少数人之一;第三是在内战问题上他一贯主和,所以共产党对他有一定的信任。

这天夜里,延安各机关、部队党支部紧急传达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亲自去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延安的干部和群众,力主毛泽东不能去。因为蒋介石在政治上是不讲信义的,有历史为证:1929年蒋桂战争前夕,蒋介石把李济深软禁在南京汤山;1931年因所谓“约法”问题意见不合,把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在汤山软禁;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回南京,有宋子文、宋美龄和外国人端纳作连环保,保证张安全返秦,到达南京一下飞机蒋介石就翻脸不认账,张学良被囚禁已10年。

谁能保证毛泽东的安全?(这种顾虑几乎被以后的事实所证实)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揭露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阴谋,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毛泽东义无反顾。他说,我们应该去。如果我们不去,就恰中了蒋介石的诡计,他正是希望我们不去,以便借此说我们拒绝和平,发动内战。”

8月28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赫尔利、张治中陪同下登机。机场上,毛泽东拒绝了吴玉章老人的最后一次劝阻:“谢谢他们的好意,我注意一点好了。”他说完毅然起程。

下午3时37分,一架草绿色的三引擎军用客机,冲破山城上空厚厚的云层,带着震耳欲聋的隆隆巨响,徐徐降落在九龙坡机场的跑道上。

第一个走出舱门的是一个50出头的大个子。他从头上摘下似乎很沉重的考克礼帽,很慢很慢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这个动作,事后有人说它“表明了一种思维的过程,作出了一种果断的决定”;有人说它“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完成这个动作的,只能是一个时代的伟人”。

不错,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此行,他带着拯救中国命运的神圣历史使命。

毛泽东就乘坐美国使馆的汽车,直驶张治中私人宅第“桂园”下榻。原来张治中在接受赴延安接毛泽东任务的当天,就做了这一安排,他对家人说“蒋先生已同意和毛生生会谈,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大事。蒋派我去接毛。为了保证毛先生的绝对安全,我打算用我们自己的家来接待毛先生和周恩来先生。”张的家人虽然大都未见过毛、周二人,但一听能为中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都乐意听命。接着,张又对夫人洪希厚女士说:时间很仓促,只有十来天工夫了,你是不是可以尽快腾出“桂园”,把孩子们带到山洞去住。(山洞是重庆近效山区,约一小时汽车路,较凉爽,是避暑胜地。高级官员们都在那里有别墅。)张又叮嘱,“现在你烦神一下,将来你就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意义了。”洪希厚女士对丈夫的话一向百依百顺,一周内就把家中所有房间收拾好。原来家中服务员及保姆都留给中共代表团使用。张治中还调来一个营自己的部队当警卫,以保万无一失。

是夜8时,蒋介石在林园设宴招待中共代表。这是毛、蒋自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的第一次会面。宴会上双方频频举杯,相待以礼。席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在林园过夜,他说:“这里很安静,希望你能睡个好觉。”

林园——一个鬼斧神工的人间仙境,坐落在山城重庆西郊的歌乐山南麓。这里,是蒋介石和林森昔日的官邸;林园里四面青山,峰峦叠翠,曲径通幽。在林海深处,一个圆形石桌静静地躺在石涛之中,四周有四凳相围。有趣的是,毛泽东来渝的第二天,便是在这张石桌旁与蒋介石拉开了谈判的序幕。这张石桌亦由此留名清史,被称之为“谈判桌”。

8月28日晚,毛泽东没有睡好。

天刚放亮,他就起床了。

走出房门,顺着柏油马路下来,侧旁是一条长长的长满青苔的台阶,他拾级而上,缓步而行,渐进林荫深处。然而,他突然站住了。他透过茂密的枝叶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而且这个人正朝着他这边走来。

“蒋介石!”毛泽东有些意外。

蒋介石猛一抬头,躲闪不及地突然站住了。

真是狭路相逢!

“润之先生,你早上也有散步的习惯?”蒋介石一边支吾着,一边伸手指了指侧旁不远的一张圆形的石桌,“来,坐下谈,坐下说好吗?”

这张石桌造得巧:直径不过两尺有余,似一巨蘑,连同4个圆柱形石凳嵌在林间一块空旷的石板上,三面嶙岗怪石围成了一个扇形。

毛泽东点点头,就坐在那露水未干的石凳上,端端正正的姿态,全神贯注的神情,仿佛只要蒋介石同意,此时此地就可以拉开谈判的帷幕。

蒋介石坐下来之前,先在石凳上放了一块手帕,坐下来之后,又将一条腿放在了另一条腿上。

但是,蒋介石先引出的话题,却是有关四川的土地如何如何肥沃、林森先生如何如何遭遇不幸等等。

毛泽东牵着话头,来个峰回路转,步步深入,使蒋介石提及往事,重温旧情,毛泽东趁机切入正题:“8年抗战,又让我们坐在一起,我有时在想:‘民亦劳止,迄可小休’,国共两党是否可能通过推心置腹的谈判,商付出巩固而坚实的团结建国大计,从而像今天这样,殊途同归,不期而遇,不仅坐得下来,而且坐得下去呢!”

蒋介石笑笑,身体慢慢地站起了:“现在我们去用早餐,有什么话,早餐以后再说吧。。”

两人顺五步梯缓缓而下,边走边谈。

两位巨人在此只是邂逅相逢,但它在历史上却能写上重重的一笔。作为“见证人”,石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唇枪舌战的战场,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谈判毕竟在这晨雾缭绕的林间敲响了锣鼓。

岁月悠悠,半个世纪转眼逝去。尽管石桌长年风剥雨蚀,饱经沧桑,但它所记载的两位巨人历史性相会的一幕却深深地镌刻在岁月记忆的年轮之上。。毛泽东的来临、使重庆整个山城之沸腾,使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都充满了希望。无数的工人、学生和市民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许多人为此感动不已。

然而,山城的百姓也十分好奇。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部属都穿一式一样的深灰色布制服,没有肩章,分辨不出级别。这和国民党的讲究军服和官兵等级分明适成对照。

9月1日晚7时,中苏文化协会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的条约的签定举行盛大的(又鸟)尾酒会。这是毛泽东同各界人士广泛的会见一次机会,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出席。下午6时左右,黄家垭口一带街上(“中苏文化协会”的门口)就挤满了人,天下着毛毛细雨,驻足者却愈聚愈多。重庆市民们要一睹毛泽东的风采。毛泽东的车来了,一位年老的政府低级官员与许多人挤在一起看着毛泽东下车,感慨地说:“咳!毛先生真说得上是一身系天下的安危啊!”众多的市民喊着:“毛先生,欢迎你!”

费了很大力气,车才开到门口。毛泽东进入会场时,空气骤然活跃起来。当时出席的,不仅有张澜、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史良等爱国民主人士,不仅有冯玉祥、李德全等主张团结的国民党进步人士,而且还有当权的覃振、陈立夫等人物。文化界、妇女界、商界以及新闻界的代表人物,也有不少人参加。这是抗战8年来重庆未曾有过的盛会。人们一个个争着同毛泽东握手、攀谈,争着向毛泽东敬酒,盛情难却,周恩来出于对毛泽东的爱护,欣然代表毛泽东喝了一杯又一杯。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多次会见宋庆龄,对她忠实不渝地信守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大政策;对她同蒋介石法西斯统治的不懈斗争;对她的不计个人安危,献身国家民族的宝贵的革命气节,表示了诚挚的敬意。这就更加坚定了宋庆龄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的鲜明立场。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还会见了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先生和民盟中央领导人沈钧濡、黄炎☆境各位先生。毛泽东出席了民盟领导机关举办的欢迎会,并数度同民盟的中央主要负责人举行了会谈。在这些会谈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支持民盟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斗争,支持民盟提出的召开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会议的主张,并且详尽地介绍中国共产党关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基本方针。这就使民盟的许多朋友认识到中共对于重庆谈判的方针,是体现全国一切抗日党派和进步人士的共同要求,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还会见国民党的进步人士。冯玉祥就是在这个期间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他称颂毛泽东之到重庆,象征了国内的团结;称颂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保障了中国的和平,是喜事临门;接着设宴欢迎毛泽东。毛泽东接受了冯的邀请,对冯在政治上的进步活动,作了赞许,并鼓励他继续为国共两党的合作而努力。

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柳亚子8月30日访问“桂园”,与毛泽东谈诗论政,即席赋诗一首,题为《赠毛润之老友》。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归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6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到沙坪坝回访柳亚子,将旧作《沁园春·雪》书就赠柳,诗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挠。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上阕前半部活画出北方全幅雪景。万里长城,滔滔黄河,群山高原,无不在万里冰封雪飘之下;后部却又一洗前寒素冰冷之气,出之以生机盎然、灿烂辉煌的暖景,抒发胸中颠倒乾坤、豪情满盈的壮志,谓之亘古未有;诗下阕有横绝千古、做脱八方之概,绝元古人可追及。这首诗即景抒情,融情景于一体,转接自然,于技法上说属一流,而其中境界尤为特异,开千古未有之新境。

柳亚子读后如获至宝,此事不知怎样泄露出去,骚人墨客辗转传抄。《新民报》重庆版晚刊《西方夜谭》,在11月14日首先登出了毛的咏雪词,并加编者按: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容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词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后各报争相转载,流传极广,次韵相和者甚多。这首诗在全国产生了轰动,被蒋介石捉拿了几十年的“匪首”毛泽东竟是这样一位儒雅可钦的人物。相比之下,蒋介石给人的感觉是一身戎装,满脸杀机,实在不招人喜欢,特别在知识分子当中丢分不少。

在外界争相传咏毛泽东《沁园春》咏雪一词时,蒋介石却不以为然。自视堪高的他认为自己也曾有诗篇流传。他7岁时随口吟出一首诗:绿茵君子如虎踞,绿茵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899年蒋介石13岁,跟名士姚宗元读书,姚叫他“以竹为题”作两句诗看看,蒋应声作成“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蒋介石22岁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写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