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里并不遥远-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此时脚下这有些弯曲的路,也被它分割成零零碎碎的几截。
原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各种物资交流日渐增多,公路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发显得重要。几年前,公路修到了青石坑,而从青石坑到各个大队的交通,靠的只是那窄窄的乡村道路。从城市运来的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只能运到青石坑,再由牛车转运到各个大队;而各个大队所生产的粮食及各种农林产品,也必须先送到青石坑,再转运出去。与青石坑隔江相望的几个大队,由于有青龙江的阻隔而更为不便。遇到雨天,江水上涨,牛车根本无法过江,运输全部停止,只能望江兴叹。
为了改变山区这种落后的交通状况,县委决定在青龙潭大队渡口处建造一座大桥,同时开出一条从青石坑到青龙潭,并连接江这边几个大队的公路。
为了早日建好大桥与公路,入秋以来,各种相关的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只等晚稻收割后,就会面动工。李卫东与白基兴今天要去公社林场拉竹子,也是为这次建桥做准备的。因为建桥造路需要大量的畚箕,而做畚箕所需要的毛竹,只有林场才有。尽管这里到处都种有竹子,可大多是剌竹,只能用来搭棚子。所以,公社就将林场的毛竹分配给各个大队,让各大队将毛竹拉回,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白基兴感觉到了李卫东的动静,便回过头:“怎么,不好躺?”
“不躺了,太摇了。”李卫东回答说。
“这段路确实太坏了。”白基兴边走边说,“等新路建好,你就可以在车上睡一觉。”
“那还早着呢。”李卫东漫不经心地说。
“不是说明年五一节前就要通车了吗?”白基兴有点关切地说。尽管什么时候能通车不是他所能预见的,但他还是希望早点通车。因为他来这里后,田里的很多事对他来讲都是陌生的,而奇书网拉车是他的老本行了,所以他便干上了赶牛车这活,而队里也几乎把他与牛车固定在一起,只要有拉东西的事都叫他去。所以,如果早日通车,那他再也不用从江底走了,特别是冬天,就不用再忍受那剌骨的冰冷了。
“讲当然是这样讲,到时能不能完成谁知道。”李卫东看着路边插着的那些竹子说。路在这里稍稍拐弯,坐在车上,正好可以看到那些竹子上的红点像一条直线,划向前方一个较高的山包尖上。“你看这条路,将来要爬到那么高的地方,那可真够受的。”他指着远远的山尖说。
白基兴转过头,也看了一下那条“红线”:“照说公路是没有这样修的,这样坡很陡。应该是从山脚下绕过去。”
“可是,这条路是县委武书记亲自定的,他要怎样就怎样。开会不是讲,武书记说,开公路也是一种革命,对革命是不能动摇,不能偏离方向的,所以要开出一条笔直地通往共产主义的大道,决不拐弯抹角,哪能从山脚下绕过去?如果走弯路,那可是对革命的背叛了?”李卫东用一种戏谑的语气说。
“其实,他开直路也有他的道理,因为甲乙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如果要坡不陡,那也简单,把山上的土都挖掉,搬到山下就行了。只是,这样工程量可就大了。”白基兴说。
“工程量大怕什么?有的是人。只要能创出个世界第一,县委的决心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李卫东说。
“听说那桥也是世界第一?”白基兴有点疑惑地说。
“可不是,听说武书记专门叫人查资料,就是查古今建过的石拱桥的跨度。算起来,这桥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座,比最宽的还多一米。所以,也是世界石拱桥跨度第一。”李卫东说。
李卫东与白基兴闲聊着,慢慢地来到了青石坑。牛车拐上了公路,又一直向前走去,因公社林场在青龙山的半山腰间。到了山脚下,李卫东便下了车,改由他赶车。白基兴便牵着缰绳,走到一边,李卫东拉起车把手,喝了一声“驾”,牛又拉起车,向着坡上慢慢地走去。
在林场食堂吃过午饭,李卫东与白基兴便赶着满载竹子的牛车往回走。那些竹子,每根都有七八米长,在车后伸出长长的一截。李卫东紧紧握住车把手,小心地选择着较平坦的路面走,因为从林场到公路之间的这一段路有些坑坑洼洼,而且较窄,随时都得提防那竹尾碰到路边的土坡、树木什么的。好在这一段路并不长,很快就走过去,牛车稳稳地拐上了公路。
路面稍稍向下斜,牛车顺坡往下慢慢地走,连结牛身上与车头的两条绳子松松地低垂着。走要前边的牛根本用不着出力,它左右甩打着尾巴,迈着轻松的步子,一副悠然的样子。
转过一个弯,路的坡度逐渐增大,车子速度也稍稍加快了。车后那长长的竹尾偶尔触到路面,发出一声又一声的“喀嚓”声。
李卫东想把车子停下来,把牛解开,因为这坡一直到山脚,已经用不着牛拉了,让车子向下滑就可以了。而且,这么长的坡,这样相对安全些。他一面“噢、噢”地叫唤,让牛停下来,一面用力抓紧车把手往上抬,想让车后的那两块作为煞车用的木块抵住地面,把车煞住。然而,因为是下坡,那长长的竹尾一下先碰到地,而那木块离地面还差一点点。也因为是下坡,那巨大的惯性根本不是几根着地的竹子所能阻止,即使是木块着地,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将车子停住。
伴着车子前行,那着地的竹子发出巨大的刺耳的声响。这声响使牛突然受惊,不但没停下,反而向前猛地一冲,开始小跑起来。
李卫东不由浑身冒出冷汗。这一车竹子少说也有一千多斤,这弯弯曲曲的下坡路,即使慢慢走,也需分外小心。现在牛竟然跑起来,稍有闪失,必是车毁人亡,后果不甚设想,然而,此刻要想把车停下来已经是不可能了。他来不及细想,双手紧握车把手,跟着牛奔跑起来。
就在牛开始跑起来的那一刻,白基兴的心猛然一阵紧缩,直觉告诉他,除非让牛停下,否则大祸难逃。他嘴里不停地“噢、噢”叫喊,双手紧紧拉住缰绳,也跟着一路奔跑。穿在牛鼻子上的铜环被他拉得紧紧的,牛不得不把头歪向他这边。然而牛的脚步却一点也没放慢,因为车后那一长串剌耳的声音一刻也没有停。
白基兴紧跑几步,一手抓住牛鼻上的铜环,一手抓住牛角,拼命地往一边拖。牛被抓痛了,扭头一甩,白基兴立不住脚,竟反被拖倒了。然而他的手仍死死地抓住铜环不放,如果一松手,那飞奔的车轮一下就能将他碾成肉饼。
牛疯了似地忽而跑向左边,忽而跑向右边,整车的竹子也跟着它在公路上快速地划着之字。左边,是深谷,那一块块无生命的大石头,那一棵棵柔弱的的野草,此刻仿佛都变成了吃人的恶魔,在那里露出狰狞的微笑;右边,是被削得几乎如墙的陡直的公路土壁,那黄黄的泥土,这时已经成了通往地狱的大门,只要往前一叩,就会投入死神的怀抱。
李卫东瞪大双眼,紧盯着前面的牛和路,并警惕着牛身边的那两条拉绳。这两条在平时显得有点柔软的绳子,此刻被拉得紧紧的,像是两根铁棒,把他紧紧地夹在中间。牛往左,他急速地将右脚跳过右边的绳子;牛又跑回中间,他也赶快把右脚跳回两条绳子的中间;牛再往右跑,他的左脚又快速地跨过左边的绳子。他已经不知这么倒腾几回了,如果一步来不及,那直挺挺的绳子扫在脚上,必倒无疑。这可不是玩跳绳!
牛仍在狂奔,后面的响声依然令人心悸。前面又是一个急转弯,如果牛一直往前奔,那等待他们的是一个数丈深的山谷。李卫东的神经已经绷到了极限,再过几秒钟,也许一切便都结束了,因为牛已经奔到了路边,再跑几步便会掉入山谷,一场悲剧眼看着就要发生了。
也许那牛突然感到死亡的恐惧,它猛地往右一冲,离开路的边缘,打横向路的另一边转去。李卫东提脚不及,被那绳子狠狠地一扫,身子向外倾倒,他拼出最后一股劲,将车把手往里一推,整个人也一下趴倒在地。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突然出现了。由于后面的竹子一直抵着地面,车头朝里一拐,那些竹子顿时悬空在公路外,又被往里跑的牛拖着的绳子猛然一顿,便“哗啦啦”地从车后滑出,落入那山谷中。牛也在这一瞬间停了下来。
李卫东双掌撑地爬起来,他喘着粗气,走到牛跟前。白基兴也已经站起来,一脸的苍白,他脚上的鞋子掉了一只,脚背在刚才被拖着的时候磨破了皮,泌出点点鲜红的血,虽然牛已经一动不动地站着,但他的一只手仍紧紧地抓着牛鼻环。牛虽然已经不再恐惧了,但也一口一口地喘着粗气。
李卫东解下牛身上的绳子,把它牵到路边的一棵树下拴好,然后走回车旁。白基兴去将那掉了的鞋捡起,拿在手上,一瘸一瘸地也走了回来,来到车旁,似乎连站的力气也没有了似的,软软地瘫坐在地上。李卫东也跟着坐了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才从刚才那惊心动魄的情景中缓过神来,才把眼光投向那辆牛车。牛车的把手高高地指着天空,后面的车板的一角已经伸出路的边缘,外边的车轮离悬崖也就半米左右了。好险,如果不是那一小块高出地面的石头正好挡住当时后退的车轮,那车子也许随着竹子掉下去了。惊悸之佘,不由暗暗感到侥幸,这从鬼门关逃离,竟只是白基兴的脚擦破了点皮,真可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山风习习地吹,刚才的一身冷汗,此刻变成一身透凉,头脑也清醒了。命是捡回来了,可那些竹子怎么办?李卫东站起来,白基兴也站起来,两人一起把车扳正拉到一边,然后走到路边,朝下望去。
竹子大部分都掉在了那三丈深的地方,杂七杂八地散落一地,有的被树木、石头挡住了,有的则滑到了更远的地方,更有几根竹子,那削尖的尾端,深深地插进土里,粗大的竹头高高地指向蓝天,像是倒栽似的,令人不寒而栗。路的下边,极其陡峭,根本无立足之地。
李卫东看了一会儿,说:“这样,我从前边下去,把竹子绑在绳子上,你在上面拉。”他解下绳子抛向下面,见不够长,便又接上一条。然后,他朝路前方一处较平缓的地方下到谷里,又折回那堆竹子边,用绳子扎住竹子头部,让白基兴在上面拉,他在下面帮着顶。
就这么,两人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将所有的竹子拉回了路上,又重新装上车,这时,他们已经精疲力尽了,口又渴得历害,看看前方不远处有一处山涧,便把牛拴在车后,把车溜到那里。两人掬起水喝了起来,也让牛喝了点,又歇了一会儿,才重新将车溜起,一步一步地朝山下走去。
白晓梅看着灶膛里的茅草慢慢地烧透了,便站起来,掀开锅盖,用饭勺在锅里搅了搅,看饭已经煮熟了,又将锅盖盖下,拿起抹布在灶台上擦了擦。她又拿起扫把,将落在灶前的茅草屑扫到一边,然后走出厨房,将换下衣服放进脸盆,慢慢地向江边走去。
太阳已经落山了,余辉把天边的云朵染成一片金黄,那一朵朵灿烂的晚霞,像绵羊,似狮子,如飞鹰,一只只活灵活现,悠闲地飘浮在空中。躲在山后的太阳,虽然已经看不见了,可它的光仍从云隙中穿过,成了一道道明亮的光柱,一直射到头顶上的蓝天中。
光柱缓缓地退缩,终于消失了,那些金黄色的云朵,也渐渐地变成桔红色,只在边缘处镶上一圈耀眼的光芒。那些绵羊、狮子、飞鹰的形状也在悄悄地变化着,化成一排排腾空的潮涌,一座座怪异的山峰。从云中倾泄下来的霞光,辉映着平静的江面,泛起一片闪闪的鳞光。
白晓梅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她的心仿佛也像那些变幻着的云霞,飘浮在那高高的苍穹,幻化出无穷的遐想。虽然,每天所从事的单调而繁重的劳动,几乎磨灭了她对一些事情的兴趣,美好的理想对她来说实在是太为遥远了。然而,在她那快要干涸的心田里,仍存留着一块小小的绿洲。这是一块只属于她的绿洲,是她对李卫东的一种深沉而真挚的爱。尽管她深知,以她目前的处境,淡情说爱似乎有点不切实际,因为她根本无法预见将来。但是,也正是因为对未来的不可预见,所以她更是珍惜现在与李卫东的那份情感。那种含蓄而深切,却又显得平淡无奇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早已化为点点的雨露,悄悄地滋润着她的心灵。
一群归窠的鸟飞过头顶的天空,投向那幽静的山谷。白晓梅看着那些鸟儿,不由想起李卫东和她的父亲,他们今天去拉竹子,走了那么远的路,到现在还没回来,一定是够累的了;他们的肚子一定是饿了,好在她已经把饭煮好了,他们一回来就能吃上;他们的衣服一定又是很脏了,要是早点回来的话,让他们先换下来,她一起都洗了。只是,李卫东的衣服大都自己洗,有时换下的脏衣服被她拿去洗,他的脸上总是呈现出一种隐隐的歉意,似乎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增添了她的负担。
白晓梅一边洗着衣服,一这想着心事,衣服在她的手下被洗得干干净净,心里的心事也在想象中趋向完美。衣服洗完后,她回到祠堂,把衣服凉在绳子上,然后走向小庙。
小庙的门开着,旁边的厨房里亮着灯光。白晓梅顿时感到心里实在了,原来,父亲与李卫东早就回来了,也许是饿坏了,正在吃饭呢。她走进厨房,却见只有白小松一个人,正坐在小桌前吃饭,不由感到一阵失落,忙问:“爸回来没有?”
“还没回来。”白小松咽下饭,看着白晓梅,“姐姐,你也先吃饭吧。”
“好吧。”白晓梅若有所思地说,便也盛了饭,坐在小桌前。
桌上摆着一小碗腌萝卜,半盆中午剩下的南瓜。看着白小松那狼吞虎咽的样子,白晓梅的食欲顿时上来了,便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碗饭很快吃完了,她的心里不由猜疑起来:都什么时候了,父亲与李卫东怎么还不回来?
白晓梅重新坐了下来,嘴里慢慢地嚼着,眼睛一直看着门外,心里不由暗暗担心:照理他们早该回来了,到现在不见他们,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可又能出什么事呢?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会出什么事,而她更不愿想象他们出事了。她尽量往好里想,也许路太远,回来就得晚点;也许运竹子跟别的东西不同,走得慢,所以回来就迟了;说不定他们此刻正在卸车,卸完就会回来吃饭了。
白晓梅见白小松把空碗搁在桌上,便对他说:“你吃饱了,去看看回来了没有。”
白小松打了个饱嗝,懒懒地说:“有什么好看的?他们自已就会回来。”
“去看看吧,他们还没吃饭,你去也许能帮点,把车卸了早点回来。”白晓梅规劝着说,“还有,煤油快完了,你顺便买一斤回来。钱在抽屉里,你拿一元去。”
“好啦。”白小松站起来,慢慢地走了出去。
白晓梅吃饱饭,收拾好桌子碗筷。她怕饭凉了,便将饭盛在盆子里,又在铁锅里放点水烧热,把饭温在里面。然后,才拿起煤油灯,走出厨房,来到隔壁的房间里。
屋里静悄悄的,白晓梅把灯放在桌子上,才看到白小松正躺在床上,两只脚垂在床外,不由既恼又怜。想想也难怪,他干了一天的活,才刚刚吃饱,而且毕竟还是孩子。再说,父亲与李卫东迟早会回来,自已瞎操心什么?然而,对他们的牵挂以及白小松说好要去看看却没去,仍然使她来气了,她用手碰了一下白小松的腿:“你怎么还没去?”
“等一下嘛。”白小松仍然躺着,身子连动也没动。
“还等什么?赶快去,去看看。”白晓梅突然感到心中有一团莫名的火,声音大了起来。
“去就去嘛。他们又不是不会回来。”白小松嘟嚷着,翻身下了地。
白哓梅从衣橱的内角里拿出锁匙,打开桌子抽屉的锁,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纸包,小心地打开。她把纸包里的钱数了一遍,还有七元四角。本来是八元四角,显然父亲今天带去一元钱了,虽然他带去了米,到林场可以换饭吃,但菜总该要钱的,而且,出门在外可以预防不测。
白晓梅又把钱数了一遍,其实,这些钱根本用不着数,一打开就知道是多少了,三张二元一张一元,两张二角,一眼就看得出来。可她还是把它数了,这可是全家的所有了。父亲与弟弟来这里以后,她的一家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现金的收入,唯一能得到的只是父亲与弟弟每人每月五元的补贴,但下个月是最后一次,以后再也没钱可领了。此刻手上的这些钱,真让她感到沉甸甸的,该不该花,怎么花都得费些思量。她拿出一元钱,递给白小松,然后将剩下的重新包好,锁进抽屉里。白小松接过钱,拿起空油瓶,带上手电筒,慢慢地走了出去。
天空完全暗下来了,远近的山峰、村落、树木、田园,一切的一切,已经融进了夜色之中。半个月亮伴着几颗星星,在云隙间缓缓穿行,时隐时现,使得大地时而一片灰暗,时而一阵惨白。一阵又一阵的山风吹过,让人浑身一阵阵的冷意。四周显得极其的空圹而寂静,空圹得令人感到置身于一个虚无的境界里,寂静得似乎连心跳的声音也能听得到。就在这显得极其平静的夜晚,一辆牛车正缓缓地在路上行驶着,那装在车上的竹子在偶尔的颠簸中碰挤迸发出的“喀嚓”声,在夜空中传得很远,很远。
李卫东双手紧握车把手,小心翼翼地跟在牛屁股后面。他瞪大眼睛,注视着前方,然而,他的脚仍时不时踢到一些小石头,或是踩在一个小坑里,一阵趔趄。他感到肚子实在太饿了。傍晚时路过一个店时,原指望买点什么东西充饥,谁知那店里竟是那么寒惨,连个饼干也没有,无奈之下,只好买汽水骗骗肚子。谁知那汽水不知存放多久了,一点汽也没有,却有着一股怪怪的味道。但到此时,那汽水也早已化为乌有,只感到肚子里一阵阵“咕咕”叫。这时候前不着村,后不挨店,再也别想找什么填肚子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快点回去吃饭。
李卫东听着牛蹄踏在地面发出的有节奏的“叭嗒”声,不由有点羡慕起前面慢慢走着的牛。虽然它也同样忍受着旅途的艰辛,可它这时的肚子总不至于像他这样空,带来的稻草多少也吃个半饱,路上几次停车,甚至在走路的时候,它的舌头总不失时机地卷起路边的草,也能解解馋。而他呢,却是什么能放进嘴里的东西也没有了。
白基兴与牛并肩走着,擦破了皮的脚使他每走一步都感到疼痛。他的一只手抓着绕成圈的缰绳,另一只手紧抓住离牛鼻环仅一尺多点的缰绳上,谨慎地引导着牛前行。尽管这条路路面并不太差,也走熟了,可现在不是白天,可以远远的跟在后边。而且已经出了一回事,要是再来点什么,那就糟了,所以,现在是一点大意也不可。
牛车终于来到了渡口下游的斜坡上,李卫东与白基兴小心地将车子溜到江底下,慢慢地趟进水里。
牛车行至江中,突然车身一震,竟停住了,显然,是有什么东西挡住了车轮。白基兴来到车轮边,弯下腰在水里摸了一阵,原来是一块稍大点的鹅卵石。他想把它拿掉,可车轮却紧紧地压住,便对李卫东说:“是块石头。先退一点。”
李卫东转过身子,握住车把,白基兴在车轮旁,两人使劲往后推,可车子一点也没后退。白基兴干脆抱住车轮,想让它往后转,还是不行。原来,这江底下尽是鹅卵石,比不得平地,平常牛车过江,靠的是牛的力气和惯性。现在一大车竹子,单靠他们两个人的力气,是很难把车推回去的,尽管累得气喘吁吁,却是毫无效果。
李卫东也到车轮边,在水里摸索了一阵,把较小的鹅卵石一个个拿到一边,掏出一个坑,然后把那压在轮下的鹅卵石挪开,再将坑填平。“好了,这下行了。”他甩了甩手上的水说。
正在这时,对岸晃动起手电筒的光,紧接着传来了一阵叫喊声:“卫东,卫东。”
李卫东一听,是白小松的声音,不由一阵欣喜,便也大声喊:“在这儿,在这儿。”
随着手电筒光和一阵急促的趟水声,白小松与侯成宝来到牛车前。
“怎么还在这儿.”侯成宝有点急切地问。
“没什么,是一块石头挡住,已经拿掉了。”李卫东不以为然地说,“你们怎么来这里?”
“刚才小松说们还没回来,我怕出什么事,便跟他一起来。”侯成宝回答说。
“没事的,命大。”李卫东坦然地一笑,“你们来得正好,帮着推一下。”
李卫东重新握住车把,白基兴拿着手电筒牵着牛,白小松和侯成宝各在一边推,一声吆喝,牛拉起车子很快过了江,一鼓作气又上了坡,走上了通往村里的路。
白晓梅看着白小松渐渐走远,她心里那隐隐的不安也跟着化解了,她的心渐渐平静起来。而且,她为自已刚才的态度感到有点内疚,不就是父亲与李卫东迟一点回来罢,有什么好急的,却对弟弟发起火来?此时回想起来,竟感到有点莫名其妙了。
白晓梅在床沿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心里头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惬意。毕竟,白天出工,回来烧饭洗衣服,喂猪养鸡,忙得团团转,像这样闲坐着的时候是不多的。然而,她也就坐上那么一会儿,此刻说闲是闲,真要做的话事情却还是很多的。
白晓梅站起来,从衣橱里拿出几副白纱手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