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侠道惊缘录-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卸石棚寨,他们早已熟悉不过,所以,很快便建立起据点。伊风也已经将他带来的人马,重新收编到三娘的军队。王定天带领人马去取那太祖留下的黄金。而杨兴广发英雄帖,一来联合武林残存的正义之士,对付阴司教,二来,还伊风的清白。
伊风走了,留下一封信,就悄悄地离开了。他带走了月璃,他要把时间都留给她,治好她,这便是他所要做的。风灵在暗处看着他们离开,她没有阻拦,她看到伊风和风灵的样子,她竟生出了成人之美的心思。
寒冷的冬季早已过去,迎来的是四月天。这一个月来,伊风带着月璃走南闯北,遍寻名医。他希望找到《太平经》,或者找到知晓老人,知晓老人也学知道怎么破解摄魂大法。
同时,他也在同阴司教较量,四处斩妖除魔,为民请命。逍遥一阵风,伊人也萧萧,在江湖中已然成了正义的化身。在杨兴的带动下,也已成立了灭魔会,它是由真正的武林侠士组成,一方面同阴司教较量,一方面降妖除魔。他们做的事情和伊风是一样的,因为伊风已成了他们的领袖。
而三娘,自从拿到那笔钱,更是发展壮大,再依伊风的计策,屡败朝廷军队,朱棣更是龙颜大怒。
这一日,风清气爽。绿草鲜花长满了这曾是满地尸体的地方,让人完全感觉不出,这里曾是那么的血腥,恐怖。这里便是紫云山玄清观上,伊风经常来的地方,那个阁楼。
伊风坐在阁楼之上,从晚上,坐到深夜。月璃在他的身旁,两眼依旧无神。
夜里这里的风,似乎更大了。
正文 第四十一章 邋遢显言
在紫云山看日出,那一定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了。如果能够和心爱的人一起,坐在阁楼之上,欣赏这人间胜景色,真是美妙绝伦。而现在,月璃就在伊风的怀里,她的头靠着伊风的肩膀,双眼仍旧无神,可惜了这一双美丽的眼睛。
太阳一下子,从地平线跳了出来。一缕缕阳光,穿透云层,普照大地,让人心胸顿时开阔起来。伊风痴痴地看着这一美景,却只能一个人看着,倍感失落。美的东西是需要分享的,分享是让人开心的事。月璃没法与他分享,因为她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伊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他便转而注视着月璃的脸,一张离自己是如此近的脸。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不过他并不开心。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阁楼上的瓦片都有些微温了。伊风从袖口里,拿出一片枫叶,这并不是真正的叶子,而是用桃木雕成叶子模样。这一件小东西是伊风在街市偶然看到,索性买下来准备送给月璃。她曾记得月璃说过,她喜欢秋天的枫叶,漫天的枫叶,在自己的身边飘啊飘的。
这世界上如果有一个男子,永远记住你的每一句话。你便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
那一枚“枫叶”,已挂在了月璃的胸口。这小小的,值五文钱的东西,此刻却是无价的。有感情的东西就不是钱可以衡量。伊风已经将月璃抱了下来,他来这紫云山,便是想来祭拜一下邋遢老道的,虽然清明节还没到。
月璃傻傻地站在一边,伊风取出一袋酒来,在邋遢老道的坟头畅饮起来。他喝一口,又往地上洒一行,不知不觉间,酒已没了。
伊风的脸有些发红,一个人寂寞,无奈的时候是很容易醉的。但是,一个人越想让自己醉的时候,往往却醉不了。
伊风竟在这里耍起拳脚来。这便是天罡十三式的武功。他边耍边道:“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朝有缘来相会,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
看来,他确实是醉了,他自己竟然摔在地上。月璃虽然双眼无神,但此刻也在不知为何,她的眼角又落下一滴泪来,眼泪流过白皙的脸庞,流过嘴唇。这段时间,伊风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她看来早已原谅了伊风了吧。因为她的眼泪总在伊风没有察觉时流了出来。
伊风索性躺在了花草上,倏然叹了一口气,两眼愣愣地看着前方。突然,天际传来一声:道既无形,我本邋遢。伊风听到此声音顿感疑惑,因为老半仙邋遢老道已然死了,这是他亲眼所见,难道,自己真的醉了?
不,伊风的确没醉,在空中突然现出一首禅诗来,金光灿灿。这首诗道: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这首诗的禅意是说世间有种种束缚,种种障碍,对于修行人而言,就应该冲出烦恼破三关。要懂得变通,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首诗一现即没,伊风却牢牢地看在眼里。闭上眼,仔细地回想着这首诗。心如明镜,万物便变得澄澈起来。也许,我们身处俗世,名利金钱的羁绊,往往不能使我们看清世事,跳出三界外,认清自己,认清俗世喧嚣。
伊风已站起来了,他似乎已经想通了。天上下起了蒙蒙地细雨,在这种高山之上,经常是会下些小雨的。伊风抱着月璃,只好躲进了阁楼之内。他们上了二楼,倚着栏杆,看这细雨,倒真有些意境。“月璃,看来我不该再如此执着地去找那破解摄魂之法。但只要有希望,我便不会放弃。”伊风看着月璃的眼睛说道。
伊风想起那首禅诗来,他知道邋遢老道要他懂得变通,不要如此执着,一切皆随缘而定。就在这时,一个瘦小的老和尚在雨中奔驰,他的脸依旧还是干瘪瘪的,双眼很有神,他朝着伊风笑着,手摇着,然后很快地,一跳一跳地跑着。
伊风也看见了他,微微一笑。不一会儿,那老和尚便跳上了二楼,拍拍身上的雨珠,说道:“好小子,好久不见了,和尚我可找得你好苦。”
伊风假装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前辈,你不是谁都能找到的吗?”伊风是记得他曾说过他谁都能找到,故意气他一下。
“那我现在不是找着你了吗?呵呵”他笑了笑,摸摸自己的白胡须。他似乎很满意自己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代表着他没有食言。他像小孩子般笑着。
伊风听到他这么说,苦笑道:“也是也是。不过那件事,不知前辈办得怎么样了。”伊风曾让他去找建文帝的下落,以便能找到玉玺。并让他于三日后到卸石棚寨会和。而现在他的突然出现,伊风也心生疑惑。
“嘿嘿,找到他还真有点难,前几日我才找到他。找你我却跟着你到过各地,你的行踪还真是飘忽不定。”他拉高了嗓音说道,似乎是要炫耀自己。他的这个孩子脾气,还是不改的好,伊风暗暗笑道。
“哦?他在哪里?在哪里?”伊风激动起来,因为他也找了他很久。
“不可说,不可说。”老好人皱了皱眉,他要么不说,要么就一定要说实话的,毕竟他以前还是一个和尚,一个有名的和尚,他是不会说谎话的。
雨停了,这种雨本来就下不长。伊风背负双手,看向远处,一句话都不说了。脸上一无表情,他沉默的时候,正是他最聪明的时候。
老好人看他这个样子,脸上竟然高兴不起来,他吹了吹了自己的白胡子,生气道:“你怎么又不问了?你快问啊?”他似乎比伊风还急,急得脸都红了。
伊风还是面无表情,也不搭理他。只见他跺了跺脚,又道:“你怎么不说话了?你说话啊?你要找的人就在离你最近的地方,你快问最近的地方在哪里啊?”
伊风还是一句话都不说。反而老好人更生气了,道:“他就在玄清观,亏你还在这呆那么长时间,连这一点都不知道,你这小伙子也真是傻呀。我看江湖中说你足智多谋,武功卓绝,倒不见得呀,哈哈哈哈。”老好人越说越起劲,就笑得越厉害。
有的人再说别人不是的时候,总是越说越有兴致,越说越有激情的。老好人就是这种人,他这么说自然是想贬贬伊风,倒也没什么恶意。
等他笑完,伊风又叹了一口气,道:“前辈不愧是老好人,讲的都是实话,好话。”伊风说完,也笑了起来。
但是,老好人听完,脸上却露出一种很奇怪的表情,这种表情不知是生气还是无奈。但只有自己中了自己的圈套的人,才会明白的吧。于是,他又道:“我这好人,当得是不假,可是你知道他在紫云山什么地方吗?”
这紫云山他是再熟悉不过了,但他确实不知道他在哪里,虽然这玄清观并不大。所以,伊风又没有说话了。
“你这小子,你以为你又不说话,就能又骗我一次,让我自己又说出来,和尚我才不会上当呢?”老好人捏捏自己的鼻子,哼道。
伊风没有应他。只听老好人接着道:“建文帝的踪迹,恐怕普天之下只有我知道,嘿嘿,他藏得真是隐秘,要不是我偷入皇宫,盘问一个老太监(建文帝一直与这个老太监有联络,可算是内应),那老太监算是忠心护主,可是你知道我的手段可多了,终于让我查出来。”
说到老好人的手段,伊风便想到自己曾经被他吊起来过,他有理由相信,他能逼出那个老太监说出实话来。
这时,伊风看见天空中突然飞来一只白鸽,那只白鸽在自己的肩头东张西望,伊风知道这是三娘的幻术变化而成,这段时间,他正是用飞鸽传书的方式和三娘保持联络。
伊风自顾自地看着那只白鸽带来的那封信,也不搭理老好人。老好人的话似乎很多,一个孩子总是喜欢动的,喜欢说话的,若没有人理他,他自己就会受不了,而老好人正是如孩子般的人。
“你不知道,那老太监的嘴有多硬,我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说出他藏在紫云山,后来我在紫云山找了好久,发现自己受骗了,又跑去质问他,这次那老太监学聪明了,带了几个侍卫,呵呵,可惜他不知道我是谁,不然他就不会只带两个了……”老好人滔滔不绝地说着。
伊风信已然看过了,信上不过写着三娘的军队打了场胜仗。不过他没有收回来,他似固定住,一动不动,其实他是在仔细地听着老好人说话。
“……,山脚的那片密林,竟然被人设下法术,难怪没人能找得到?呵呵,幸亏我知道生门在哪里?不然我还真找不到他。……”
“前辈,该说的你一句也不会说漏的。”伊风已然收起信,哈哈一笑。
老好人连续拍了几下自己的光头,他犯错的时候总会拍自己的光头,可是也不见得拍得多,就变聪明得多,反而更可爱了些。
“前辈,头拍多了是会变笨的。”伊风笑道。
“我如果不变笨,你怎么会知道他在哪里?我答应过他不说的,他也不要你去找他,他还让我告诉你,放下仇恨,他已看透一切。玉玺的所在他也不说,真是气死我了。”老好人道。
伊风不说话,他在想,难道他真的放开了?如果他真的放开了,那我答应文奎要帮他复国的事情不是……
他不想再想下去,越想他便觉得自己越错。错在自己虽然帮了三娘,但是苍生受苦,依旧没变。伊风是记得邋遢老道和知晓老人的嘱咐的,他们要他一苍生为念,除魔卫道,挽救天劫。
雨不知道为什么,又下了起来。风吹来,真的有些冷意。
正文 第四十二章 父子团聚
老好人怔怔地立在那里,喃喃地说着什么,听不清楚。伊风看着他的表情,想笑出来又忍住。说道:“老好人,怎么像个老小孩一般。”
老好人并没答话,但过了半晌,他便大笑出来,说:“我真是老糊涂了,这么漂亮的女孩儿在这里,我竟忘了打招呼了。”他似乎忘了刚才的事情。
他仔细地端详着月璃,口中啧啧叹道:“美是美极了,有如画中仙子,我这老头都想多看几眼。”不过,他却一直地摇头。
“既然这么好,为何你还要摇头呢?伊风问道,他这是明知故问,他知道老好人看出了月璃地情况,所以才摇头的。
“你这小子,怎么喜欢个死人呢?阿弥陀佛”老好人长长叹了口气。
伊风走过去,手摸着月璃的脸颊,她这张脸虽无血色,双眼也无神,已然是个活死人。这段时间来,他们虽然朝潮暮暮地面对着,但形同陌路人。其实,伊风不知道,月璃为他流过的眼泪。
老好人背负双手,一下子跳到栏杆上,他的身材本就瘦小,这一动作自然也是轻便灵巧,不留痕迹。他淡淡道:“我若猜得不错,这位姑娘是中了摄魂之术,可惜,可惜。”风吹起了他的白色的胡须,那白色的胡须也便是他的阅历的象征,所以,他知道月璃是中了什么魔咒,
“前辈既然知道她所中之术,不知道可有破解之道。”伊风看着他的白色的胡须,这胡须告诉他,他可能知道。任何一点线索,他都不会放过的。
老好人闭起眼来,俨然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真是巧得很,我在路上捡到一本书。那是我用一个肉包和一条狗换来的,嘿嘿。”
“什么书?”伊风焦急地问道,他很少这么焦急的,也只有关于月璃的事情上,他才显出这样的表情来。
可是,老好人并没回答伊风的话,自己徐徐道:“那条黄毛狗比你有趣得多了,它叼着那本书,却在看着我手中的肉包,好像故意要和我交换似的,呵呵,你说这是不是天下最有趣的事情。”老好人哈哈大笑,他笑的时候更像是一个孩子,天真的孩子。
“你要是用肉包子砸它,那就更有趣了。”伊风淡淡道,他似乎认为这个有趣的事情,并不有趣。他的心并不在这件事情上。
“对对对,我就想试试肉包子打狗,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回头。可是你猜怎么着?”老好人笑得都有点咳嗽了,接着道:“它竟然将那本书甩出来,然后就跑了。”他说得很起劲。
“看来那条狗倒有点骨气。不过那本书呢?”伊风道。
老好人好像故意要看伊风着急地样子,缓缓地从袖中拿出那本书,蓝皮的书,就是他找了很久的《太平经》,不过已经残缺不全,但至少还是有希望的。“你要吗?这里面或许破解之法哦。”老好人将这本书举得老高。
就在他举起书的时候,书已经不在他手中了。没有人比得上伊风的快,也没有人相信他这么的快。老好人早已惊愕住,他不相信也不行。
伊风着急地翻着那本破书,这本书与他也算颇有缘分,一开始是他捡到,送人之后,辗转又回到他手中。不过,却没有以前的完整了。
“有了,这里记载着摄魂大法的破解之术。”伊风说道。书中写道:此术乃道家禁术,凡我辈之人不得修炼。若为邪魔所练成,再加以地煞之法,则天下人、鬼、妖皆为所制。
伊风看到这里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他知道,大和正在修炼地煞之法,如果让他完全练成,那天下的危机,恐怕就不仅于此了。
他又接着看下去,道:要破解此术,必然要以玉玺为导,施以封魔诀,方可恢复。若邪魔修炼成地煞之法,那此术难解,切记,切记。
伊风看完突然想到,他曾经在红山,看到自己的前世(伊丰)的嘱托,他曾经也是用封魔诀和玉玺将大和的前世困住,那时的大和还没练成地煞魔决,不过,伊丰也告诉他,若能找到三圣物,便可诛魔服妖,震慑三界,使人间得以太平。
“怎么样?怎么样?有什么办法?”老好人反而比伊风还急,急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看来还是要找到玉玺才行。”伊风这句话像是对自己说,又好像是对老好人说。封魔诀伊风是知道的,当初自己能够在望京寺醒来,完全是邋遢老道用封魔诀和玉玺的功效,这个他曾问过邋遢老道的。
“老前辈,你帮我照看她一会儿,相信闻名天下的老好人,一定会帮忙的。”伊风笑道。
“哎,我这个取得真是不好,不好。”
“再怎么不好,那也不会错的,呵呵。”伊风道。他人已掠了出去,就如一阵风飘过。老好人看着他掠去的身影也不禁赞叹道:“好俊的身法,行如风,人如风,潇洒逍遥,真令人羡慕。”也许,世上的一切,老好人看得最清楚不过,然而他却以另一种姿态,存在于这混世之中,这也是一种得道的表现。
伊风人到山脚,坐上了那艘小船,船夫还是那人,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过,今日,当伊风坐到这艘船的时候,这个人便熟悉了。只听他缓缓说道:“你迟早要去的。”
“迟早你要载我过去的,所以你一直在这等我。”伊风皱了皱眉头,他在对自己打一个赌,这个赌从老好人告诉他建文帝在山脚下的时候,他就开始想了。这个赌便是,这个人是建文帝的大臣,他守在这里一方面是与外界沟通,一方面是照看伊风,因为伊风是曾经的皇太子。
“你怎么知道我在等你?”那船夫倒惊讶起来。虽然看不见他的表情,但伊风听得出来,他很诧异。任何人诧异的时候,声音是不一样的。
“感觉。”伊风笑道。没有人凭感觉就去判断一件事的,除了潇洒的人。
船已经在走着,水波荡漾。那清澈的碧波宛如处子,又如昔日月璃的眼睛,明亮美丽,澄澈见底。
“哈哈哈哈,难怪江湖传言,逍遥一阵风,伊人也萧萧,不错,不错。”那船夫已经拿掉了斗笠,现出他的面目来。他竟也是一个光头,不,应该是一个和尚。脸色蜡黄,双目炯炯有神,满脸干干净净,看上去倒真像一位得道高僧。
“叶叔叔。”伊风不知怎的就这么叫了出来。他还是有文奎的记忆的,深刻的记忆。眼前的这个和尚就是叶希贤,曾任监察御史,随建文帝逃亡。
“殿下,我已入了空门,恕不行君臣之礼了。”叶希贤手还是划着船,他要控制方向。他自己便是自己人生的舵手,他控制着自己的人生的方向——出家。这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出路。
“我已不是往日的我,一入佛门,往日业障尽归尘土。老衲法名雪庵。”他说换不急不快,一字一句,仿佛在说人生的真谛。若有人用这种口气,来劝导众生,众生都会信服的。
他又接着道:“自从老好人去过,我知道殿下早晚也要去的。”
伊风没有说话,怔了半晌。道:“也只有你知道生门在哪里?他必须来找你的。”
“生门就在这里。”雪庵和尚指着一个方向,充满着迷雾。迷雾似乎就意味着迷失,没有人想迷失的,也就没人敢进去。
但是他们已经进去了。穿过迷雾,有许多暗礁,这些暗礁是人为的,用五行之术,摆成的阵势。所以有的地方水流很急,有的地方很缓,就如置身百万军中,左突右冲,分外惊险。
但是,雪庵和尚心中熟稔,这条道路的走向,所以他们很快就到了。船停泊在岸边。
这是一个很小的岛,岛上密密麻麻地长着一些不知名的数。这些树看来也是人为的,要走过这些树的迷障,看来也并不容易。他们闯过这片林子,林子的中央是一座小草屋,小草屋中传来敲木鱼的声音。
这里仿佛就是个世外圣地,没有人找得到。难怪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来寻觅建文帝的踪迹,也只能无功而返。
伊风立在草庐的门口,他不敢进去。他不是文奎,但他还是不敢进去。一个人的记忆太深刻,也不会是件什么好事。所以,雪庵和尚自己进去通报,过了很久也没见他出来。
伊风只能在外面一直等着,等着,等到天黑了。
雪庵和尚,一步一步地走出草庐,下了台阶,走到伊风面前。道:“殿下,回去吧,他不会见任何人了。”
“包括我。”伊风紧张道。
雪庵和尚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儿,没有说话,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忽然,从里面传出声音来,“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你走吧。”
伊风循声望去,草屋的门已关。他自然也知道建文帝入了空门,不想再卷入俗世之中。但是,他必须要知道玉玺的所在,玉玺是救苍生的关键。
“你此行想必也是为了这个东西吧?”雪庵和尚掏出一个东西来,用黄布包裹着,显然这就是玉玺无疑。“邋遢老道将我等安置在此,并施法隐蔽,让我们安度余生,并将玉玺还给我们。他说终有一日,你会来取的。”
伊风接过玉玺,愣愣地看着远处的迷雾,雾似乎更浓了。“那他交给老好人的玉玺,想必是假的了。”说完,他笑了一下,苦笑。他没想到邋遢老道,实则邋遢,却是世事洞明。
伊风走了,那一段等待的时间,已成了他们父子最后团聚的时间。时间如果能够倒退,他倒宁愿多等一会儿。
那小岛消失在迷雾中。
正文 第四十三章 死不足惜
伊风又回到了紫云山,照理说他已取得玉玺,也算还了文奎的宿愿。他是该高兴的,然而他却笑不出来,有种朦朦胧胧地忧郁,这种忧郁是什么感觉,如何表达,自己也说不出来。
春天的风很温暖,也很甜,甜得醉人。伊风已上了阁楼,他到处都找遍了,却找不到月璃和老好人,活生生地人不可能凭空消失的。所以,伊风知道出事了,大事。客栈,热闹地客栈。有三四个伙计,一手拉着披在肩上的白布,一手提着水壶,往来奔走,笑脸迎人。伊风一个人靠窗坐下,他总喜欢坐在窗户边的。
这时,一个伙计已向他走来,含笑道:“客官,想要些什么?本店最出名的是红烧狮子头、焖豆腐脑…”他一直说着,似乎已把店内的菜说了一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