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棺缘 [出书版完结]-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她清醒时,看到自己的被褥全换了,灵符丢失,令她大动肝火,但又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加上再没有做恶梦,质古也没再出现过,所以,皇后的心彻底放松了,难得享受这么幸福的天伦之乐,她也赖得去那些事,养病要紧,至于那些事,病好后再说吧!
秋天到来,千百年来都没有这么忙碌的契丹人,今年开妈忙碌了,田野里歌声飘扬,不管契丹人还是汉人,脸上都露出丰收的喜悦,贵族们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收成,喜的天天摆宴庆祝。
为此,芸夕特地带着久病的皇后到归农庄去看秋收的喜庆场面,看着那金灿灿的待收的庄稼,皇后的眼里也露出了欣喜的目光,只是对汉人和契丹人平等的这个规矩,她大为反感,在她的意识中,契丹人才是最高贵的,汉人只配给契丹人当奴隶,不配有这样幸福的生活。
可是她却忍住了,并没有表露出来,而且对太子的政绩的大加夸奖,令大臣们都感到稀罕,难得听到皇后夸太子,这可是好兆头,太子殿下未来国君之路可算是平坦喽!
可只有芸夕明白,皇后并没有改变什么,她一直在忍,在隐躲自己的真实意图,在皇上没有原谅她之前,她是不会再露出对太子反感的迹象的。
耶律倍虽然对母亲没般仇恨了,但也知道母亲心里绝对不会改变什么的,因为他们的政见不同,从母亲看研究局的那些汉人们的眼神他就知道了。
但他也没当回事,只要现在她不阻止自己的政务,能让这政令推广下去,就那就天大的恩惠了,其他的以后遇上了再说吧!
国内一片丰收喜庆,可在外出征的契丹大军,可没有先前那般好了。
听风阁蛇组成员,千方百计的探听李存勖的军情,得知了李存勖亲率大军前来援助幽州,立刻禀报了耶律倍及南王耶律德光,可是这个时候和阿保机父子已经打热了脑子,哪里肯听别人的劝。
所以耶律倍和芸夕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阿保机在大胜之下根本就听不进去劝说,把晋军主帅李存勖几次打的落花流水,就更加看不起汉人及沙陀人,认为契丹人的铁骑足以荡平花花南朝,一意孤行直追下去,将李存勖围困在望都以北的大山里,与李存勖拉开了架势,展开了持久战。
上京城内,耶律倍和芸夕急的团团转,不得以找韩延徽和韩知古商议:“殿下,您说的可是真的?”
韩知古听了耶律倍的话后,腾就站了起来,紧张的问道。
“是,本王已经几次奏请皇上撤回大军,可是皇上不听,如今已经和李存勖对持不下,眼看秋尽冬来,我大军缺衣少食后援遥远,如果李存勖派兵再劫断我大军回国这路,前后回击,其中的利害不用本王说,两位大人也应该明白了吧?两位大人是皇上最信赖的忠臣良将,可有什么法子,令皇上撤兵回国?”
第一卷 第三二二章 大军溃退
第三二二章 大军溃退
耶律倍很坦诚的告诉了两位丞相,恳请两位帮忙劝说皇上退兵回国。
“那李存勖还有能力派出兵马吗?”
韩延徽不太相信的问道,一直以来,消息都是利于契丹的,李存勖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军队来围攻契丹大军,所以,他还是有些不相信。
“南相,你有所不知,这李亚子可不是一般人,他能在战败的情况下,还可以诱我主入鄙腹地,就能看出此人的心机非同一般,派一路劫断我大军退路的兵马,并不需要很多,有三千军骑就可以让我军心大乱,不战而溃退了!”
韩知古是文武全才,对用兵打仗这方法很有一套的,听过耶律倍的话后,他已经感觉到事情的紧急了,见韩延徽说出这样不懂行的话,便出声解释道。
“北相所说正是,我契丹大军可不能吃了这闷亏,如今只有派人亲自到前线劝说皇上退回国内,待时机成熟之后,再攻打幽州。”
耶律倍知道韩知古在军情上的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暗示他,只有你去劝皇上,他才会听的。
“殿下之言,臣明白,臣这就准备马上到前线劝皇上退兵,只是国内这边也要多多注意,臣听说韦室部族近日可是不安稳的很呢!”
韩知古明白太子的意思,他也知道只有自己去劝,皇上才可能听进去一二,所以一口就揽了下来,并提醒太子小心其他部族趁机造反。
“本王已经下了旨意,令守军严密注意韦室的动态了。如此,前方之事就拜托韩丞相了!本王在京城等候大人的好消息!”
耶律倍很是佩服这位雷厉风行的丞相,更是欣慰自己有此良臣辅佐,当下起身向韩知古鞠躬致敬!
“殿下折煞为臣了,臣如何敢当殿下之礼!皇上皇后娘娘的知遇之恩,臣永记在心,愿肝脑涂地再所不辞。”
韩知古没想到太子会这样礼遇自己,急忙起身避开慌跪下回礼!
“韩大人,您是我契丹的股肱之臣,当受倍这一礼!此去只怕路途遥远,阻碍重重,大人千万保重,本王就派暗卫一路护送大人前往!”
耶律倍急忙扶起他,嘱咐再三。
“谢殿下,臣此刻就动身!”
韩知古谢过之后,告辞出宫。
耶律倍派豹组的人在暗中保护韩知古,一路往中原而去。
一个月后,日夜兼程的韩知古在豹组的保护下,终于抵达了契丹大军营,可是战事已经发展到了他们预想不到的情况了,那李存勖不但突出了重围,而且重新组织了兵力进行反攻。
更有天公不作美,连降数日大雪,李存勖在反攻的同时,派出了三千铁骑堵截了契丹大军的退路,一鼓作气把阿保机的大军打退了百里之多,韩知古到达之时,阿保机刚刚率大军击退了李存勖的一次进攻,听到丞相到了,阿保机惊讶万分,急命他觐见!
“臣韩知古叩见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韩知古一进帐,看到原本豪气云天精神抖擞的皇上,此时,形容憔悴,疲惫不堪,而且还受了伤,心里一酸蹼嗵就跪到在地,连声音都哽咽起来。
“韩爱卿,你如何在到此?是京城里出了什么事吗?”
阿保机见他一进门就哭,心里更加往下沉,腾就站了起来追问道。
“不,不是,臣是看我皇受此苦楚,臣心难受,才………”
韩知古的话没说完,阿保机便笑了起来:“呀呀!知古,你可吓了朕一大跳,还以为京中出了大事,不过,你为何来到阵前啊?”
“噢,臣是奉太子殿下这命,前来劝说皇上撤兵回国的!”
韩知古这才想起正事,急忙起身禀道。
“太子?”
阿保机听闻神情一呆,是啊!前几个月太子倒是劝说过自己,是自己没有听他的,所以才使大军陷入困境。
图欲儿啊!你真的长大了,可以看的如此深远,父皇虽败但心甚慰啊!
“正是,殿下得知李存勖为人诡计多端,最是狡诈之辈,他定会用围追堵截的办法来对付我契丹大军,皇上兵进中原腹地,国内粮草补给供应不上,定会陷入困境,眼看要入冬,大军粮草不及,伤亡会更大。
臣日夜兼程,没想到还是迟了一步,晋军已经占据了古比口要道,我大军退之难也!”
韩知古说到此,深感自责,是自己路上生病耽搁了时间,要不大军早就撤退了呢。
“爱卿,这不是你的错,是朕太过固执己见,太子多次来信劝说于朕,是朕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小看了那李存勖,才上了此当,皇后也曾来信轻说于朕,是朕决策出了错误啊!如此也罢,来人,传令下去,我大军即刻修整绕道新州撤兵回国!”
阿保机果然是个有胸襟的明主,知错就改,雷厉风行,当下传令撤退,大军回国。
三军契丹儿郎,一听说可以回国了,顿时欢声雷动,哭声震天,这一段时间契丹将士冻死饿死无数,道路两旁比比皆是,阿保机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深感后悔,传命兵士,将所有战死之人,全部带回国去,一个不留。
虽然大军吃了败伏,但退兵时,依旧法度井然,一丝不乱,令李存勖不敢冒然进攻,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契丹大军退出了自己的视线,原本设计好的前后夹击也成了泡影,兵力不足的他,自是不敢再去追击契丹大军。
一直以军纪严明著称的李存勖,没想到契丹大军在吃了如此大的败仗,还能这么井然有序的撤退,不由得赞叹阿保机的用兵之法严谨,是自己的军队所不及的。
豹组的人完成了护送韩知古的任务后,一路前行为大军打探路部,却没想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阴谋,因此事涉及到大军和京城两方面的安危,豹速不得不把人马分成了两波,分头向大军及京中送信,生怕迟了会醉成大祸…………
第一卷 第三二三章 内祸外患
第三二三章 内祸外患
原来一路大军打探消息的豹组成员,在山海关附近地区发现一支晋军。豹速觉得奇怪,因为晋军不可能有这么庞大的铁骑军,再加上成员们发现这只铁骑的马匹都印有契丹军马的烙印,豹速觉得有古怪,便命人潜入其军营内。这一进去打探到的消息可把他吓了个半死,这支五万铁骑还有十万大军,竟然是皇上的四弟安王爷——耶律图安所率。
他知道这是皇上走时另外布置下的一只后援之军,前方大军兵困李存勖时,后方的粮草援军就已经前往支援了,却没想到人家在这里扎营安寨了。
为了弄清楚这图安王为何停止不前,豹速不惜亲自入营抓了舌头拷问,怎奈那人抵死不说,豹速只得处死他,自己假扮其入了军营。
老天眷顾,就在他入营的当晚,在主帅帐外听到了一个惊天的大阴谋。原来当年诸弟之乱的幸存者,图安王纠结了被处死的阿保机大弟弟明安王耶律剌葛的长子,二弟弟成安王耶律迭剌的儿子和女婿,勾结了韦室(古蒙古人)外族,准备里应外合推翻耶律阿保机的世袭皇朝制,依旧改为家庭轮流制,给韦室一个生存空间。
所以他们把增援大军压在山海关内,将一批批运往中原的粮草扣压下来,就等着阿保机和李存勖二虎相伤,他坐收渔翁之利。
谁知,阿保机的大军突然撤退,图安王便将大军设在此,想打阿保机一个措手不及,另外派出三万大军反回国内攻打京城,夺回祖先象征神权的神鼓和神帐。
而边境上,则由韦室大军联合了女真部从多处偷袭契丹边境,牵制住了守防军让太子无兵调,此计实在狠毒之极。
豹速不敢耽搁下去,此处距离京都甚远,他得亲自回去禀报,便派了豹青返回大营禀报皇上,早做准备。
阿保机得到豹青的消息,暴跳如雷,自己当年念及一脉血缘饶了他们,不想时至今日他们还想着推翻自己,实在是孰忍孰不可忍。便重新编配大军,由北院王耶律葛曷带着受伤的将士们压后慢行,留李文进镇守原州,为来年再战幽州守好进关要道。自己则率领仅剩的七万大军轻装前进,兵分两路围攻耶律图安的十五万大军。
而京城这边也正为韦室和女真部频频偷袭而麻烦不已,耶律倍下令镇守边关的大军全力巢杀来犯之敌,不必再讲仁策。只要靠近契丹边关之处的韦室和女真两部发众,无论男女老少一律诛杀,务必使边境之处恢复平静。此项决定乃南北两院大臣共同提出,由太子决定,皇后支持而下达。
显然韦室部此次是有备而来,竟是倾全部落之力从西北方向突破守军防线,西北军告急,耶律倍把他手中仅有的五万大军派往西北大营增援。
就在大军离开京城之后,豹速赶回了京城。正值早朝,耶律倍在和大臣们正在商议增配粮草辎重问题,嘎里吉顾不得什么,一路小跑的进了大殿:“殿下,中原回来人了!”
因为豹速的身份隐秘,不便在朝堂上提及,嘎里吉冲朝耶律倍眨了眨眼睛,说道。
“哦!让他到偏殿等着!”耶律倍猜到是自己的暗卫,不便让朝臣知道,便吩咐到偏殿召见。
“属下参见主子!”耶律倍前脚入殿,风尘仆仆的豹速后脚就跟了进来,耶律倍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出了大事:“你不在军前效命赶回来做甚?”
“回主子,图安王反了,他扣压了所有送往前线的粮草,并带着十五万大军埋伏在皇上回程的路上,要偷袭皇上。他们还和韦室勾结,里应外合岂图推翻我皇朝,再行众王轮流制。皇上的大军受创严重,主子要想法派兵增援才行。还有,耶律圭和唐髡儿带领三万大军已经向京都杀来,请主子速做决定吧!”
豹速说完,人就晕了过去,他实在是太累了,半个月奔波未敢停留一步,此时回禀完毕,心劲一松,便再也支持不住了。
“来人,扶他下去休息!嘎里吉,速传南北两院所有大臣来见!”
耶律倍闻方震惊之极,这图安王真是个死不改悔的刺头,当年父皇不忍心伤他性命,依旧提升他为图安王,没想到他的贼心还不死。事已至此,多想无意,还是赶紧想对策的要紧,倍高声对门外喊着,并命人扶豹速下去休息。
“什么?图安王又反啦!”
众大臣一听,全爆锅了,竟似有些不相信的样子,这么多年图安王可是最安分守己的一个了,并多次跟随皇上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这次皇上特意指定他为二路元帅,待战事紧张之时,由他挂帅增援大军,怎么就反了呢?
“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他又反了,此贼狼子野心,早就昭然若揭,一直以来都包藏祸心,此次他又勾结韦室里应外合,背叛祖宗,实乃其心可诛也!如今与他勾结的明安王耶律圭与大郡马唐髡儿已经带着三万人马就快要杀到城京了,你们还在幻想什么?”
耶律倍看着那些平时与图安王交好的人,脸色一沉,呵斥道。
“什么!三万大军?那如何是好?京中如今只有一万御帐军,如何能抵挡的住那三万虎狼之师啊?”
诸托突吕不闻言,惊慌失措地叫了起来。
“诸托大人,汉人有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叛军未到你先自乱阵脚,可是有失我契丹男儿的气概呀!”
一位汉大臣鄙视的瞅了那诸托一眼,不屑的讥讽道。
第一卷 第三二四章 皇后调兵
第三二四章 皇后调兵
“都少说几句,当务之急,看看怎么调兵打退这些叛军,迎回皇上才是正紧的!”
韩丞相冷声呵斥住几个争吵不停的大臣,冷冷的扫了大臣们一眼,又道:“殿下,京中已无兵可派,其他守军又被韦室贼子牵制,不敢调动,再召兵扩充已经来不急。臣以为,此事得请皇后娘娘出面,属珊军只有皇后娘娘才有调动权。”
韩延徽和众大臣其实也不想惊动皇后,可是眼下不惊动已经不行了,皇后手里有军队啊!
“嗯,本王也是如此所想,嘎里吉,速去请皇后娘娘到大殿上来!好生伺候着。”
耶律倍其实早就想到皇后了,这个时候也只有属珊军可调了,韩丞相所提正中他的意思,当下命嘎里吉去请皇后。
“臣遵旨!”
嘎里吉心中感慨万千,又要请皇后出山了!好不容易才压下皇后的气焰,如今又要搬动她,但愿皇后娘娘能吃一嵌吃一智,千万别再一意孤行了。
可他的话音刚落,大殿外就响起了皇后那威严果断的声音来:“不必去了,本宫已经知道了!”
耶律倍听后急忙起来,带着一干大臣把皇后迎进大殿。
如果照以往的情行,耶律倍必得让出监国之位,请皇后入座。可是今日皇后却直接扶着儿子一起来到上座,坐在了平时儿子坐的位子上,耶律倍有些懵住了,众大臣也懵住了。
“太子,你是监国,继续主持你的朝议,本宫听着就好!”
皇后示意儿子坐回主位,继续讨论退敌之事。
“母后,前线回来消息,图安又反了!父皇大军受阻,粮草匮乏,将士伤残惨重,必须得派兵援助。可京中已无兵可调,儿臣请母后下旨发兵,增援父皇!”
耶律倍心里莫明的激动,母后终于不再强制自己了,他躬身向皇后施了一礼,这才回座到原位,向皇后说了实情。
“本宫正是为此事而来,本宫的凤卫也得到了消息,那耶律圭和唐髡儿小贼也反啦!哼嗯,他们当真以为本宫的属珊军都随了皇上出征了吗?无耻之贼,竟敢小瞧本宫,区区三万兵马就想拿下我皇城吗?做梦!”
皇后一改往日的高贵和娴雅,全然一副叱咤风云的女统帅模样,语气之狂傲令所有人精神一振,耶律倍压在心底里多年的崇拜之意再次腾升起来。
“兵马之事不必担忧,太子可有了退兵之策?”
皇后见自己到来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放柔了语气转问儿子。
“如今之际,只能兵分两路,一支兵马赶在叛军还没围困京城之前,设伏将其歼灭在野外,这样影响不到京城和周围的老百姓生活。另一支赶往中原增援皇上,也让图安尝尝前后夹击的滋味。”
耶律倍把早已经考虑好的方案说了出来。
“嗯,本宫也是如此考虑!就如此决定了吧!红将军、紫将军听令!”
皇后听了连连点头,儿子和自己想到了一处,不由得欣慰不已,这下自己可以放心的离京去增援丈夫了,当下沉声对殿下喊道。
“未将在!”殿门口走进来两位俏生生英姿飒爽的女将军,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落月宫的女官红姑和紫燕,这两位可是有着大将军封号的。
“你二人持本宫凤令,速速调集属珊军,留两万人马给太子镇守京城,其余的立刻整装待发,随本宫增援皇上!”
皇后的话说的干脆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她的十万属珊军,皇上调了五万,如今还有五万给太子留两万,自己带三万,分配的极实稳妥。
“母后,不可,您的玉身刚刚恢复,岂能长途跋涉,还是由儿臣带人去迎接父皇,母后只要坐阵指挥守住京城就可。”
耶律倍一听母亲要亲自上阵,哪里肯让,急忙请奏,其他大臣也明白皇后的意思,也立刻劝阻道。
“尔等休要婆婆妈妈,本宫身体如何本宫清楚明白,太子你身为监国,如何能擅离职守?弃皇京于不顾?守住神帐守住神鼓本就是你身为太子的职责,别人岂能代替?不必再争,本宫有红姑和紫燕打先锋,无大碍。太子不必为本宫担心,守好京都,等着父皇和母后回来庆功就好!”
皇后厉声呵斥住大家,回头严厉的指责儿子,目光却完全是信任之意。她明白儿子是真心为自己担心,呵斥过后,又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示意他放心,自己不会有事。
“母后教训的是,是儿臣考虑不周,儿臣一定谨记母后训导,尽快平复叛乱,还望母后保重玉体,早日回京!”
耶律倍被皇后的话惊的一激凌,从小到大,母后何曾说过这样的话语,又何曾这样的教导自己,激动的无法自制的耶律倍蹼嗵给皇后跪下,立誓平叛,以慰母心。
“好!这才是我契丹的未来君主,本宫就把京都交给你了,众位爱卿,本宫将太子和京都就托付给你们了,待皇上与本宫回来,再论功封赏!”
皇后听后豪气大发,一把扶起儿子,大加夸赞,转身向大臣们拱手相托,吓的众臣急忙跪地接旨:“臣等誓死保护太子殿下,坚守京都,城在人在,城失人亡!”
“好!”
皇后满意的大声叫好,耶律倍急忙下令为属珊军准备粮草辎重,半日后,三万属珊军整装待发。
“芸夕,守护神帐之责就交付于你了,母后知道你可以的!母后知道那耶律圭是个狡诈之辈,绝不会按正常手段出招,你们千万要小心了!”
披挂整齐的皇后,英姿焕发,让芸夕有一种壮士出征气壮山河之感,不管皇后如何对不起儿子,可是她对国家那是绝对的负责,何况病体还很虚弱呢。
“母后请放心,臣媳定会保护好神帐,绝不辜负母后的重托!母后这一路要小心保重,您的身体还没好,征途道远,千万别累着了!”
芸夕鞠躬谢过皇后的信任,真心诚意的关心道。
第一卷 第三二五章 嘱托芸夕
第三二五章 嘱托芸夕
“芸夕放心,我们不会让娘娘动手的,有属珊军的八大将军,哪里还用的着娘娘去打,你放心好了!”
红姑过来拍了拍芸夕胳膊说道。
“嘟!嘟!嘟!”催征号吹响,皇后的马奴牵来她的红胭脂战马,高大雄健,身形骏美,许是多年未出征,此时战马兴奋的“嘶溜溜”爆叫,扬蹄撒欢,好不快活,皇后笑着道:“看来我这马儿也是急着要去松散一下筋骨呢!哈哈哈…………”
话毕,飞身上马,姿势优美,干净利索,黑狐皮的长袍在风中飞舞,金色的战甲光亮刺眼,皮帽下一张严肃美丽的脸庞,镇定自若的指挥着大军前进。此时的她给芸夕留下了另外一种震撼的美,连同先前那些不好的影响和对她做过的恶事,这会儿全都忘了,达从心里佩服这个能屈能升、果敢英勇的女人。
又有人反叛朝廷了!
皇宫内频频调动兵马,加上有人心故意散布妖言惑众,老百姓开始恐慌起来。
刚刚才过了几天安稳日子,这就又闹上啦?
真不知道这些老爷们在想什么?
皇上如此英明,老百姓过的安稳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闹腾呢?
酒楼茶肆大街小巷里议论纷纷,人们无怨声载道。
京城里出现了契丹人强抢汉人店铺银楼的事,而且闹出了人命,忙于政务的耶律倍听到京城提督的禀报,大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