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小人物的伟大历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把我们的事业的一个个阶段比作是在你谋划下不断出台的,一台接一台的由一出总的大戏分出来的若干中戏和小戏,我的责任就是帮你台前幕后大张旗鼓地尽职尽责;如果把我们的事业比喻成不断打响的一场场战斗,冲锋陷阵有我们的勇士们,你的帅令一下,我只有紧锣密鼓地为冲锋的勇士们搞好后勤保障供给,只是顺便给你再当当吹鼓手罢了。请问,你意下如何。”

对于季善扬的这番言辞游东方似乎在哭笑不得之余,不能不说还是有一些感动,既而微笑道:“提议虽然勉强通过了,但你怎么知道具体运作起来一定就会行之有效呢?阻力还是不少的。”

季善扬心里话似乎是:什么叫勉强通过呀,这还不都是你独断专行的杰作,与其说是勉强通过,还不如干脆说是强行通过,你的意志谁敢不服从呢。但嘴上却说:“嗬,这还用问,你做出的决定什么时候有错了的时候?这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阻力,就是再大的阻力还有克服不了的吗?这比起我们刚刚起步的时候可是今天的九天之上与昨日的九地之下的区别了,简直就是两重天的境界了嘛,何不乘势而上,你这正所谓:‘九有凌云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歌还’……”

游东方继续与他调侃道:“万一失败了呢?”

“别!别!别!你千万不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我是唯物主义者,从来就不相信吉利与不吉利这一套。”

“万一失败了,大家一起死呗。”

“纵然我死了也不能让大家一起跟着我跳崖,这是我做人的底线。”

“哈,哈,哈。如果你游东方不是一条汉子,我相信你也就决不会比相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胜一畴啦。这正是:追名逐利半生忙,碌碌无为空断肠。幸而天命东方亮,慰我平生把名扬。”

这无疑是季善扬的情绪被游东方的慷慨大气给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便把在某个时段做的一首型似打油诗,又似顺口溜的玩艺忍不住地从嘴角连嘣带跳地溜达出来。这在他看来,无疑也是向游东方表现他不凡诗才或除了善于“捕风捉影”,寻桃觅李之外,竟然还有如此的口占之功,不在此时以抒怀的形式表现一番,便不足以说明他对游东方的感激与仰慕之情。

虽然古人论诗把会做诗的人列入“别才”,但这对于季善扬来说也不足为怪,因为他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因为像所有当年的人一样,时常登台亮相,而只要是能经常上台讲几句话的人,不管会不会写文章,会不会讲话,基本上都能鼓捣几句歪诗,因为那是一个连写“大批判稿”都离不开用顺口溜的形式表现的年代,因为人民领袖除了许多当代最伟大的桂冠被冠之以神采奕奕的周身之外,划时代的甚至前无古人的最伟大诗人的桂冠,也被他老人家受之而自得其乐。整个的国度除了成了红色的海洋之外,也无疑成了毕欲超越盛唐诗风、诗韵的海洋,人民既然可以当家作主,至于做诗甚至用诗互相攻击、漫骂无疑也就成了时代的绝唱之一绝。必须顺便补充一句的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具有“别才”的诗人的代表。

季善扬说得不无道理,因为游东方的东西对于他来说,更实际,而真理和主义与他的生活却有太长的距离。与其说他相信主义和真理,不如说他更相信实际。游东方也正是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季善扬的这一特点,并因此而化解了许多内外矛盾,并不失分寸地让他帮他分担纷繁事务给他造成的精神压力,而他只管朝着理想的前程飞奔。

确实如季善扬说的那样,如果是被游东方认准了事,不管是有多么大的阻力他都会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清障机器一样地想方设法排除重重阻力。不管是怎么争论,只要是一旦无谓地而看不出有明确的朝着他的目标方向转化的结果出现,而大家又不能拿出足以说服他的强有力的依据时,游东方只有按照既定的方针一锤定音。

至此,被打得有些措手不及的编采系统和发行部门,只有认真地面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会议也进入到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的阶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的决定让大家同时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那句话说得对,没有压力就不能形成动力,压力是动力的助推器,动力往往是以压力为基础的。

编辑部人员的岗位任务已经基本饱和,人才的严重缺失,以面向社会分开招聘的方式,招揽有扎实的期刊业务功底、有较强的期刊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予以填补;

发行部门已经做过的工作,要予以停止或修正,已经形成的发行宣传资料要废止,根据新的扩版计划,尽快与邮政部门做好衔接工作;同时,重新进行发行宣传策划,重新编印发行宣传资料;

鉴于已经进入发行宣传的黄金时期,时间紧迫,将行政系统人员和经营系统的后勤人员集中起来,统一由发行处临时安排指挥,对发行部门的工作进行突击。

此时的《企业家》周刊,已经被一些从事期刊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归纳为“企业家周刊现象”,不仅在浣春江畔引起轰动,在全国引起反响,而且引起了海外的关注。杂志社员工的工资待遇在期刊圈子里也属于领先之列。两种因素的共同促成,使杂志社的最大一次招聘活动,不仅吸引了浣城地区期刊人士的踊跃到来,而且全国各地不少期刊从业者都被诱惑得从千里迢迢直奔浣城而来。更多的优秀人才被杂志社囊括在门下,再一次实践了将他人培养的人才择为己用的人才战略。

发行部门同样地高度紧张,不分白天夜晚、不分星期天地加班加点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除了常规的电视广告,杂志互换广告,几十万份精美的发行宣传资料以信函的形式通过邮政渠道寄给企业、寄送到企业家的手中。

一场艰巨的硬仗在极度的疲惫中结束了。内容丰富的全新周三刊杂志,顺利地送到了广大订户手中。杂志的发行量既不是乐观派的继续攀升,也不是悲观派的一泻千里。在整体数量略有下滑的情况下,发行总的经济效益在周一刊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企业家周刊人在无意和有意之间,又一次创造了中国期刊界的几个第一:版面最多、容量最大、信息量最丰富、定价最高的大型经济类杂志。

浣城市浣春溪畔文宗阁路101号,文宗阁海关大楼二楼。总经理室里,洪继军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他身子略仰、双目微闭,一个又一个的念头在脑子里过滤、沉淀……

两个小时前,他被叫到了游东方在三楼的办公室,他刚一进去,双扇结构的办公室大门就被轻轻掩上。从游东方这一细小的动作中,他预感到将有重大的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多年的跟随已经让他掂量出了游东方这个习惯动作的分量:能够闭上平常人员往来不断的办公室大门,要安排布置的绝不会是一般的事情。

洪继军刚一落座,游东方就将当年3月26日的《深圳特区杂志》递到了他的手中。杂志上陈锡添的长篇通讯杂志道《东风吹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是那么的眩目夺眼、慑人心魄。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杂志社多次组织学习、讨论,对游东方此举的真正意图,洪继军有些不甚明白,他只是注意到,这篇讲话里划了很多红杠,而有一部分显然是新近添上去的,“胆子要再大一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怕”等小平同志的言论更是被非常醒目地圈了起来。

平时说话总是轻声慢语的游东方,思想火花总是闪现在毫不张扬中,这一次的谈话内容更是多了一份深沉:

“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将对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和生活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这段时期以来,我一直在反复学习、深入思考、细心领会,尽管还未敢说是掌握了精髓,但已经感悟到了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是一股强劲的东风,我们的杂志将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大好发展机遇。为了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适应这一新形势,就要进行一些新的战略调整。

“具体到经营工作,除常规性的广告外,要将过去的产值经营指标调整为利润经营指标。原则是将项目的经营和发行工作进行捆绑: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完成800万元的纯利润;具体做法是人员自己组建,方案自己制定,工作自己开展。”

新的机制、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洪继军再一次感受到了新的压力和新的挑战。众多的计划等待去制定,众多的工作等待去安排,众多的任务等待去完成,但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是班子的问题。经营系统中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他的脑子里闪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在他的心里过滤,一遍又一遍……许久之后,他坚定而又满意地在稿笺纸上写出了以下的名字:

徐晨、信中盛、梁平、赵津华、归若鹏

洪继军将纸条交给了内勤人员,叫她去一一请这些同志前来参加一个会议,然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浑身感到了一阵轻松……

文质彬彬的徐晨、白净健壮的信中盛、忠厚朴实的梁平、高大威猛的赵津华、瘦弱干练的归若鹏,这些被邀请的人物很快齐聚一堂,不甚宽敞的总企业家室一下子热闹起来。

洪继军的目光从眼前的人物里一一滑过,他们都是杂志社的骨干力量和顶尖高手。他内心里波澜涌动,必须要用充足的理由,鼓动这些一直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战友,奇_…_書*…*网…QISuu。cOm一同来完成这项浩大、艰苦而又光荣的新工程。

出乎洪继军预料的是,当他把游东方这个新的经营思想合盘托出之后,没多费一句口舌就得到了在座所有人员的赞同和支持。认识的一致、意见的统一,使大家马上就进入到如何具体运作实质性的问题的讨论上。

经营指标是否适当?确定哪些项目?工作如何进行?……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窗外拂来的依然是习习凉风,室内却升腾起了一股股烈焰般涌动的激情。通过细致研讨、反复核算,大家对这项需要近五千万经营产值才能实现的利润指标觉得明显偏高,但也不是高不可攀。习惯于打硬仗、啃骨头的他们对这项目标的完成还是充满了信心。

成立项目工程指挥部。洪继军任总指挥,信中盛、梁平、赵津华任指挥长,归若鹏任办公室主任;

加大年度的发行宣传投入,开展有奖活动,设立重奖,特等奖奖励小轿车;

强化“办刊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参与办刊决策;

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海峡两岸企业家的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交流企业经营管理得失和市场培育、市场开发的成功经验。

这一天,企业家周刊社在经营机制的改革上,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杂志社所有领导和项目工程指挥部全体成员共同出席了毫不铺张的签字仪式,游东方、洪继军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签字仪式开始前,大家都对已经起草好的“项目经营协议书”这个名字感到不太满意,觉得没有创意、无特色,都在冥思苦想新的名称时,不知谁冒出了一句:

“既然今天是8月16日,不如干脆就叫‘816工程’”。这一提议立即得到普遍赞同。

游东方立即发话:“这个名字好!发一路。为了名副其实,经营利润指标我看就调整为816万怎么样?”

经营班子的人员马上起哄:“你这个主编辑总是时时刻刻不忘榨我们的油呀……”

在叫苦、喊冤的谈笑声中,新增的18万指标就被加码上去,协议书在签字前再次被临时修改。

在杂志社经营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的“816工程”就这样出台了。

签字仪式结束后,“816工程”指挥部的六位虎将,当即去杂志社财务处,每人缴纳了三万元的风险保证金。

这是协议中规定的一个条款,是对完成目标任务和规范经营工作的一种约束。这意味着,如果没能完成816万元的利润指标、如果在经营活动中有违规的操作行为,不但一年的劳动将颗粒无收、分文难取,还要白搭进去三万元现金。

这样的风险,对于企业家周刊社经营队伍来讲,已经习以为常。他们不是通过讲条件、压指标来减少这种风险,而是通过使出浑身解数的勤奋工作来化解这种风险。

以在上海成功举行的“海峡两岸企业家交流会”为标志,经过不足半年的成功运作,“816工程”指挥部在一分不少地向杂志社上缴了816万元经营利润后,胜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工程总指挥洪继军,也因此擢升为杂志社副主编辑,成为首位全面主持经营工作的杂志社领导。

晨曦微现,游东方已出现在文宗阁海关大院。在幽静、安宁的环境中,饱吸着习习晨风拂来的湿润空气,享受着朝露沁人心脾的快感。

此时,他比往日更多了一份舒畅和快意感受着亢奋的潮汐在心中的不断涌动……

昨天晚上,钱钟章一个电话让他久久不能入睡,这个电话给他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消息: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发文给省社会主义教育学院,核准企业家周刊社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给杂志社核定了60个事业编制指标。

这无疑像是一个久旱逢甘露般的消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里、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一家媒体在不断运作、影响越来越大的四五年时间里,始终没有被纳入政府系列的编制之中,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这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在企业家周刊社的身上发生了,他们所缔造的,无疑是一个关于生存的神话。

省机构编制委员会这一纸看似不起眼的批文,对于企业家周刊社而言,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获得“准生证”,降临于世的四年多之后,终于明确了事业单位的性质,登上了政府的“户口薄”,从此告别了“黑户”身份的尴尬。

被承认的意义不仅在于破解了杂志社事业发展中的又一个瓶颈,消除了杂志社事业前进中的又一个障碍,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党和政府对于企业家周刊人至死不悔地洞开中国期刊体制、探索杂志业行业经营的改革之路的全面认可和充分肯定。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定性,正好与游东方在杂志创办之初就制定并始终坚持的“独立办刊”发展的谋略相吻合。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杂志社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的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而且是宣告着企业化媒体的诞生,昭示着“国家包养、财政补贴”的期刊经营机制将会被终结的发轫……

耐不住兴奋的游东方把这一消息通过电话告诉了在秀城大学的苏醒梦。想不到苏醒梦反倒没有像他显得那么兴奋,而却像是充满几多悲欢离合,几度阴晴圆缺的忧郁神情慨叹道:“‘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无不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无疑又是一个充满游东方特色的创举。虽然她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其实,这样的创举早就该属于你!你听到了吗?我是说,这是你早就该得到的杂志偿。你知道吗?我都有点等不及向你祝贺了。不管历经怎样的苦难、劫磨,你总算是修成正果了!还是祝福你吧。”

游东方明白苏醒梦的意思,在秀江之滨,这个团队就该得到这个待遇,而只有非让他们饱经团队的迁徙忧伤和亲人的离别之苦,才总算是拥抱了今天这迟到的希望。这其中是怎样漫长的期许和等待,又是跨过怎样一番接一番人为的障碍,再饱尝怎样一番再一番的甜酸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杂志社员工陆续走进了院落,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轻盈的脚步声惊醒了深思中的游东方,他缓步走上三楼,打开房门,走进了自己宽大的办公室。

游东方沏上一杯茶,坐在黑色的班台桌前准备新一天的忙碌时,省社会主义教育学院人事处处长和副处长走进他的办公室。当他接过他们递过来的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批文时,心中涌起一阵感动:这两位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处长,却一直为杂志社的事情不计代价地积极奔波;自杂志社隶属关系变更到社会主义教育学院后,他们就在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来来回回地跑动,过去三四年在秀城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就圆满完成;昨天下午接到电话通知后,他们立即赶去省编委,在临下班的第一时间里,就亲自取回了墨迹未干的文件……

送走两位客人,捧起批文,看着上面鲜红的大印,游东方“修成正果”的释重感随之再一次涌起,激动的心中掠起一股欣慰。深知人才是事业根基的他,从来不看重出身、学历、档案、户口,而是考察实际工作能力看重现实表现,杂志社的员工,特别是骨干力量,也因此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冒着风险、顶着压力来到杂志社,除了理想、事业、追求、奋斗,还要面对柴米油盐,同样要解决落户安家、子女上学就业等具体困难,自己不看重的“户口、档案”在现实生活中就显得那么的必不可少,事业单位身份的确定,为员工们排解这些忧难就成了可能。编制确定之后,杂志社员工的户口,组织关系逐年得到解决;一批又一批的业务骨干、老员工落户浣春江畔。

游东方曾经对杂志社的员工承诺:“你们追随于我,我就要对你们的未来负责”。就是为了这句看似不起眼的承诺,使他不但人为地背负了名誉和信誉的无形的十字架,也仿佛永远都无法摆脱加在精神和心灵上的负负荷,哪怕这种负荷有时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

浣城市浣春溪大环路西段已经正式通车,川流不息的车辆映衬着公路两旁人行道上雨后的泥泞、疯狂野长的杂草,标志着这一路段尚处于扫尾阶段。

一辆辆满载着办公用具的卡车由东而至,鱼贯驶入一幢刚刚落成的小巧、精致的院子里。

冯畅然,这位满头大汗的企业家社行政部长跑上颠下地指挥着挥汗如雨的搬家公司的工人,把一件件贴有标签的办公用具从车上搬下来,抬进九层楼房里的各个房间。杂志社的员工们,则在自己新分配到的办公室里有条不紊地摆弄着办公桌、椅、柜,整理着各自的办公用品。

被搬空了的卡车,从院内一辆辆开出,顺东向文宗阁海关大楼驶去。趁着这难得的空隙,冯畅然拼命地享受着阵阵秋风拂面爽身的快感……这位上半年才进杂志社的新员工,见证了杂志社从租房到拥有自己的办公基地这一迅速嬗变的全部过程——

《企业家》周刊在得到良性发展,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之后,杂志社领导将解决自己的办公基地问题纳入了议事日程。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要想获得一块建设用地,除了繁琐的手续,还有很多苛刻的条件,尽管不能断言此路不通,但漫长的等待同样让人承受不起。

等、靠、要,历来就不是杂志社领导的性格,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思路首先就定格在通过市场化解决的途径上:以购买商品楼来实现自有办公楼的目标。顺着这一思路,杂志社领导开始察看了一处又一处的都市楼盘,却始终未能寻得一处完全满意的地方。

正在这个时候,机会却送上门来。被批准建立的浣城市浣春区体育训练中心,获准在浣春溪大环路西一段得到一块建设用地,但由于资金不足,迟迟无法全面开工。体育训练中心领导经过多方努力、多方联系之后,资金问题却始终未能解决,当他们获知杂志社正在四处打探购买办公楼的消息后,主动与杂志社领导取得联系,表达了优势互补,共破难题的合作意愿。

杂志社领导当即率领有关人员前去察看,通过在现场进行分析评估,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尽管四周还是一片荒芜,但正在修建的浣春溪大环路完工通车后,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而且这样的合作方式完全可以接受。

接下来就是体育训练中心的领导和杂志社的领导坐在一起进行认真的磋商,在敲定了所有的细节性问题之后,共同完成了一个双赢的合作项目:体育训练中心差的几万元的资金缺口由杂志社负责投资,中心建成后杂志社获得独门独院的九层办公楼一幢、八层住宅楼两个单元,总建筑面积为几千平方米。

资金的注入使体育训练中心的建设顺利实现全面启动,并很快竣工,坐落在修建中的大环路外侧的簇新大楼,在周围荒芜的景致中,显得格外耀眼。杂志社在迁入浣城一年半之后,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用市场化的手段、以低廉的成本投入,彻底地摆脱了“寄人篱下”的办公方式,实现了前进道路上的一次跳跃。

夕阳晚照中,所有的搬迁和整理工作告一段落。依依惜别见证了杂志社辉煌的文宗阁海关大楼、一个个蓬头垢面的员工们,在小院里一个水龙头前依次简单清洗之后,三五成群地吆喝相邀,到近处的小餐馆里喝酒聊天,庆贺杂志社这次重要的乔迁之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